中介语理论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介语理论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

[摘要]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的一个认知理论。分析和研究中介语产生的根源和特点有助于了解第二语言习得机制,揭示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对提高教学效果有重大意义。[关键词]中介语;特点;教学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近40年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第二语言习得的心理过程。中介语理论把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看作是一个内在的语言行为。因此,中介语的研究对外语教学方法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介语的概念

中介语(interlanguage),也有人译为"过渡语"或"语际语",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中介语理论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和使用的目的语是一种特定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由于这是一种介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所以称之为“中介语”。

与lnterlanguage (中介语)相近的概念最早由Corder在论文《学习者错误的意义》中提出,他把学习者尚未达到的目的语语

言能力的外语能力称为过渡能力( transitional competence)。美国语言学Selinker于1969年在论文《语言迁移》中首先提出中介语假说(interlanguage)的概念。1971年,W. Nemsers在《外语学习者的相似系统》中提出了“approximative system”的概念。1972年Selinker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的中介语假说, 对“中介语”这一概念进行较详细的阐述,是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史上有重大意义。从而确立了它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地位。Selinker指出:“中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它产生于学习者试图掌握第二语言所做的努力。”根据塞格林的定义,中介语既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某一特定阶段中认知目标语的方式和结果的特征系统,即一种特定、具体的中介语言,也可以指反映所有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整个过程中认知发生和发展的特征性系统,即一种普遍、抽象的中介语语言体系interlanguage continuum塞格林还指出中介语本身是一个阶段到过程的双重系统和庞大体系,即母语→中介语→目标语系统中的一个必然成分和过程。在这个系统中二语学习者从母语出发经过中介语到达目标语。并指出要到目标语必须经过中介语,中介语是第二语言认知中的必经之路。

二、中介语的产生

应用语言学领域中产生了对比分析方法(20世纪中期)。它通过对人们的母语以及所要学习的第二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法、

结构各项系统地进行比较并找出其相同和不同之处,并且认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克服两种语言系统的不同之处的过程。这一方法为人们研究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提供了一种思路,然而它却将第二语言和母语完全对立起来,认为母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干扰因素。这种所谓“母语负面影响说”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它没有反映语言学习的本质,也没有揭示母语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对比分析之后又出现了一种叫做“错误分析”的研究方法,认为学习者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就能够反映他对这一语言的掌握程度,通过对这些错系统地分析,人们就能够认识和了解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并认为产生第二语言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是语言内部本身的结构和系统,而并非母语的影响。然而,这一方法中所谓的“错误”完全是以目的语系统为标准,它将人们的第二语言学习与目的语完全对立起来分析,忽略了他们的间的联系。中介语理论的产生彻底打破了对比分析的理论束缚,使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教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Selinker指出“中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它产生于学习者试图掌握第二语言做出的努力”,也就是说,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具有其独立性,这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状态。当学习者试图操用第二语言时,他的语言运用就是一种中介语,这一语言包括母语特征也有目的标语的特征,同时与两者又有区别。它是一种独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并介于两者之间的独立语言系统。由于强调第一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

“不断向目标接近的过程”,故Nemser称之为“近似系统”approximative system而corder使用了“个人言语”idiosyncratic dialec,t他着重强调了学习者语言运用的独特性。虽然这个名称各有其侧重点,但他们共同包含的一个概念就是,每一个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在形成其特有的独立的语言系统。而“中介语”这一名称能够在这一学科领域里得到广泛认可是因为与另外两个名称相比它较为中性,更主要的是包含了以下两个含义, (1)表明了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处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状态。(2)体现了学习者语言变化速度的不规则,即语言的不稳定性。(3)以“语言”为中心,这明确地显示了学习者的语言运用在本质上是受规则限制的,是一种具有充分交际功能的语言系统(Sridhar1981)。

二、中介语的特点

(一)渗透性(permeable)

美国学者Adjemian(1976)提出了可渗透性(permeability)的观点。他认为所有的语言都具有渗透性。中介语与其他语言的区别仅在于渗透性的程度不同而已。中介语的可渗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它包括母语规则对中介语的渗透和目的语规则泛化时对中介语的渗透。母语的渗透是以第二语言学习者借助母语规则套用目的语规则为特征。目的语的渗透则是对已学过的目的语规则的滥用和泛化为特征。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之所以具有可渗透性的特点,是因为中介语系统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演变和发展,在任何进展

阶段都不是固定的,都可进行改变和完善,这是一个新知识对原有知识不断渗透并不断修正中介语错误的开放系统。中介语就是在不断被输入新的语言信息的过程中得到修正、完善、丰富、逐步接近目的语。

(二)动态性(dynamic)

中介语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之中。但这种变化不是从一个阶段突然跳到下一个阶段,而是学习者借助“假设-验证”(hypothesis —testing)的手段,在第二语言获得过程中不断地改变过渡阶段的系统来接受关于目的语的新的规则,不断地做出有关目的语的假设并证实自己,并逐步地修正这临时的中介语系统以适应目的语规则。中介语正是在不断修正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向目的语系统靠拢。这种动态性也体现了中介语内在的不稳定性和接受变化的倾向。

(三)系统性(systematic)

Ellis认为尽管中介语具有可变性,但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规则的运用是可预测的。中介语同其他的自然语言一样,具有人类语言所具备的一般特征和功能,同样由一系列规则组成,自成体系。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虽然会出现错误,与目的语系统有差距,但学习者目的语使用中的这些中介语仍然遵循一定的规则,不是任意的。其语言行为受中介语系统支配的,这与使用母语时的情况完全相似。这种系统性构成了中介语的语言规则与特征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三、中介语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教师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要适当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师从一开始就以目的语的标准要求学生,希望学生在语音、语法、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