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实践教学设计精品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设计化学实践活动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实践活动的设计角度出发,介绍几种适合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活动,并通过设计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酸碱中和反应实践活动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深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

设计一个酸碱中和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提供一组酸和碱溶液,让学生通过pH试纸测试酸碱溶液的酸碱性,并逐渐加入碱或酸溶液,观察反应的颜色变化和温度变化,直到中和反应完成。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直观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现象,还可以进一步理解其化学原理。

二、金属活动性实践活动金属活动性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设计一个金属活动性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进一步了解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设计一个金属活动性比较的实践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组酸溶液和几种不同金属片,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每种金属片与酸反应时的气体产生和气泡形状。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进一步理解金属活动性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三、溶液浓度与光密度实践活动溶液浓度与光密度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概念,通过设计一个溶液浓度与光密度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两者的关系。

设计一个溶液浓度与光密度实践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组不同浓度的染料溶液,并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每种溶液的光密度。

通过比较不同浓度溶液的光密度数值,学生可以探究溶液浓度与光密度的关系,并加深对溶液浓度概念的理解。

四、化学电池实践活动化学电池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设计一个化学电池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制作电池,并观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反应现象。

设计一个化学电池实践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让学生自行组装电池,并使用万用表测试电压和电流。

教学实践案例初中化学(3篇)

教学实践案例初中化学(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节课将围绕“燃烧与灭火”这一主题展开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掌握灭火的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灭火的原理。

2. 教学难点:灭火方法的运用及灭火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燃烧有关吗?2. 学生回答:蜡烛燃烧、木材燃烧、火焰等。

3.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燃烧与灭火”。

(二)新课讲授1. 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展示不同可燃物的图片,如木材、纸张、汽油等。

(2)与氧气接触:展示氧气瓶、空气等。

(3)达到着火点:展示火焰、温度计等。

2. 灭火的方法(1)清除可燃物:展示如何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展示如何隔绝氧气。

(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展示如何降低温度。

3. 灭火的原理(1)灭火的方法都是基于灭火的原理。

(2)灭火的原理包括: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三)实验演示1. 实验一:燃烧的条件(1)展示蜡烛,点燃蜡烛。

(2)用镊子夹取一小块木材,放入蜡烛火焰中。

(3)观察现象:木材在蜡烛火焰中燃烧。

2. 实验二:灭火的方法(1)展示一个装有水的容器,点燃蜡烛。

(2)将容器中的水倒掉,观察蜡烛是否熄灭。

(3)用湿抹布覆盖蜡烛,观察蜡烛是否熄灭。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及灭火的原理。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

2. 查找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演示、课堂小结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及灭火的原理。

初中化学科综合实践课教案

初中化学科综合实践课教案

初中化学科综合实践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科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和意义。

2.掌握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实验内容是分析镁的含量。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解释实验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对实验有一
个初步了解。

2.实验操作:
步骤一: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包括烧杯、试管、滴管、取样器、硫酸、氢氧化钠等。

步骤二:称取一定量的镁粉,加入稀硫酸中反应生成氢气,观察反应过程。

步骤三: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镁离子,并记录所需的滴定滴数。

3.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滴定的滴数计算镁的含量,并与实验前的预测值进行比较,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原因。

4.总结和探讨:
让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和体会,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化学知识
的理解和掌握。

四、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心得等。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课堂
教学效果。

同时要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初中化学课程设计与实践(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课程设计与实践(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课程设计与实践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课程是学生接触化学科学的重要阶段,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从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对初中化学课程设计与实践进行探讨。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化学在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三、内容体系1.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介绍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与相互关系,以及物质的宏观组成。

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3.物质的制取与用途:介绍常见物质的制取方法,以及化学物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4.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应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化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五、评价机制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终结性评价:在学习阶段末对学生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5篇】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5篇】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5篇】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精选篇1一、引入:思考与交流:我们学过哪些分类概念呢?二、课堂教学:※纯净物和混合物(一)问题、任务引领(PPT出示下列问题)讨论①:1、什么是纯净物?什么是混合物?你是怎样区分的?请你各举2个例子。

2、找出下列物质中的纯净物与混合物,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①空气②氯化钠③液氧④氢氧化钠⑤铁⑥赤铁矿⑦干冰⑧铝合金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混合物的有:(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做题,教师巡视指导。

2、分小组讨论答案或结果。

(三)展示交流教师指名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四)教师小结:以表格形式归纳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系。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一)问题、任务引领(PPT出示下列问题)讨论②:1、什么是单质?什么是化合物?什么是氧化物?2、你能快速找出下列物质中的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吗?①Fe ② Na2CO3 ③H2 ④CaO⑤SO2⑥KNO3⑦ KCI ⑧CaCO3(1)属于单质的有,化合物的有,氧化物的有(2)怎样区分一种纯净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单质是由组成的;化合物是由组成的。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做题,教师巡视指导。

2、分小组讨论答案或结果。

(三)展示交流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有质疑的地方,让其他学生补充解答(充当小老师)(四)教师小结:以表格、填空形式归纳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关系。

※氧化物1、概念:由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2、分类:氧化物※酸、碱、盐(一)问题、任务引领(PPT出示下列问题)讨论③:给下列纯净物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①盐酸②氯化钠③熟石灰④氢氧化钠⑤硫酸铜⑥硫酸⑦氯化钾⑧碳酸属于酸的有:;属于碱的有:;属于盐的有:你的判断依据:酸是由组成,碱则是由组成,盐是由组成。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做题,教师巡视指导。

2、分小组讨论答案或结果。

(三)展示交流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有质疑的地方,让其他学生补充解答(充当小老师)。

中学化学课实验教学设计三篇

中学化学课实验教学设计三篇

中学化学课实验教学设计三篇中学化学课试验教学设计三篇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须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资源、回收等;相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化学课试验教学设计资料,供应参考,欢送你的阅读。

中学化学课试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金属材料等详细事例,相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开展的亲密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须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资源、回收等;(3)相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视察、试验等方法获得信息。

(2)学习运用比拟、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展加工。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进一步造就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新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爱好。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运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物质的改变。

教学工具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教学过程学习情景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表感想]如: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亲密。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依据什么选用金属。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刚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必须的相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爱好,当然也有许多疑问。

初中化学实践教案

初中化学实践教案

初中化学实践教案
实践主题:制备氢气
实践目的: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掌握制备氢气的方法,了解氢气的性质,并掌握实验操作的技巧。

实践材料:
1. 锌粉
2. 稀盐酸
3. 气球
4. 塑料瓶
5. 火柴
实践步骤:
1. 将一小部分锌粉放入塑料瓶中。

2.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至瓶子中,然后立刻将气球盖在瓶口。

3. 观察气球内的变化,气球膨胀。

4. 用火柴点燃气球内的氢气,观察燃烧情况。

实践注意事项:
1. 操作时佩戴安全眼镜和实验服。

2. 稀盐酸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注意使用时不要接触皮肤。

3. 火苗高度不宜过大,注意安全距离。

实践总结:通过这次实践,学生将可以观察到氢气的性质,了解氢气是一种易燃气体,并且掌握了一种制备氢气的方法。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也培养了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安全意识。

愿学生在化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为科学知识的掌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设计5篇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设计5篇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设计5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设计5篇,以供大家参考!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2、认识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大烧杯镊子、药匙、试管、胶塞、红磷白磷热水。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片(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碳、氧等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但是在一百多种元素中约有80%为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和广泛的用途。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15篇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15篇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15篇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几种碳的性质和用途。

⑵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结构。

⑶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2.能力目标:学生辨别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组成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通过物质的结构影响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增强学生对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的不同元素可以组成物质,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几种元素是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同学们请讨论一下并将其结果汇报好吗?(二)讲授新课:一、碳的单质]⑴金刚石:⑵石墨:⑶C60观看科利华软件(1)上述三种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2)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二、碳的化学性质:用墨(用碳黑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木桩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1)冬天生煤炉能引起煤气中毒,为什么?(2)氧气的有哪些化学性质?2、碳跟氧气的反应可燃性(1)反应现象:(2)反应方程式:碳完全燃烧:碳不完全燃烧: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1)观察实验现象,(2)共同分析反应原理,(3)板演方程式。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1)反应现象:(2)反应方程式:这个反应的特点: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木炭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而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导出:a.还原反应,b.氧化反应c.木炭具有还原性木炭的还原性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三)课堂练习:(四)小结:(师生共同完成)(五)布置作业:书P109习题1-6课后记:本节内容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精选篇2一、指导思想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本节我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化学实践课的教学设计(3篇)

化学实践课的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如取用固体药品、液体药品、加热、滴定等。

(2)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熟悉化学实验仪器及设备的使用。

2. 能力目标:(1)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勇于探索科学奥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

(2)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1)复杂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介绍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 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1)讲解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如取用固体药品、液体药品、加热、滴定等。

(2)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化学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1)讲解实验基本原理,如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等。

(2)介绍化学实验方法,如定性实验、定量实验等。

4. 实验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实验案例,分析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

(2)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验操作与观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6.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解释实验现象。

(2)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7.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次实验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原理的重要性。

(2)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结果分析、团队合作、创新精神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5篇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5篇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课题:“美丽”的松花江设计者:同江二中张怀宇 2012、10、18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会用酸碱指示剂或者PH试纸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或者酸碱度,会用几种简易的方法来净化水。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合作、讨论、实验为主,共同探究东湖水质污染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生活服务。

同时鼓励学生人人争当保护家乡环境的小使者。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的松花江水曾经它是多么的清澈美丽,可它那曾经的美丽现在却已离我们而去。

它可以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呢?学生:围绕松花江水讨论,发生争议,发表看法:看法一:“美”-----小桥、杨柳垂荫看法二:“丑”-----水太脏,有点臭(水质污染严重)看法三:她本来很美,可惜现在被污染了。

看法三:我们有责任治理家乡的水。

一、提出问题:水质污染严重,有待治理。

二、活动与探究:(一)提出实验方案:教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击中要害,我们的确要治理,但要治理首先要知道水质情况,分析污染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水质分析的实验方案。

教师:归纳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较典型的板书列举)。

1、用石蕊、酚酞试剂测定其水溶液的酸碱性;2、用PH试纸测定其水溶液的酸碱度;3、用过滤的方法分析其不溶性杂质;4、用加明矾的方法来除去水中的杂质;5、用加活性炭的方法来吸附水中的杂质;6、用煮沸的方法来分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7、用蒸发的方法来分析水中的杂质;8、自制简易净水器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9、加入化学药品分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如:HCl NaOH CuSO4)(二)学生实验操作:1、取水样、准备实验器材。

2、教师在学生实验时及时进行指导。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堂实践活动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堂实践活动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堂实践活动设计一、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及目标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学科,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设计适合的课堂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实践活动的目标主要包括: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对化学的探究精神;2. 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精神;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交流与合作技能。

二、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1. 目标明确:实践活动的设计应与教学目标相契合,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综合性:实践活动应尽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涵盖不同的内容点,并能兼顾不同学生的水平和兴趣。

3. 活动性:实践活动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4. 安全性:实践活动设计应符合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设备的安全。

三、实践活动设计示例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为主题,设计一个实践活动:观察化学反应的释能和吸热过程。

1. 实验材料准备: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蓖麻油、玻璃棒、试管、温度计、计时器等实验器材。

2. 实验步骤:(1)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倒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2)将试管A和试管B的温度均匀提高至30℃。

(3)将试管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与试管B中的稀盐酸混合,同时启动计时器。

(4)观察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5)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对反应过程的观察,判断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3. 实验结果与讨论:观察实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若温度有上升则为放热反应,若温度有下降则为吸热反应。

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可以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并加深学生对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4. 实验分析与延伸:通过此实验,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初中化学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初中化学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难点: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酸碱指示剂、酸碱溶液、烧杯、滴管、试管、试管架、镊子等)、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等)。

2. 学生准备:实验报告本、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吗?请举例说明。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酸和碱中的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H2O),剩余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结合生成盐。

2.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取一定量的酸溶液和碱溶液,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三)分组实验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实验器材和药品。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1)取适量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

(2)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3)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1)观察到的现象:酚酞指示剂在酸溶液中呈无色,在碱溶液中呈红色。

(2)实验结论: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2. 教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并学会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初中化学实践课教案

初中化学实践课教案

初中化学实践课教案课程名称:化学实践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练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仪器和量具。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1.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2. 实验二:金属活性实验教学过程:1.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a. 实验目的:观察酸碱中和反应并学会使用酚酞指示剂。

b. 实验材料: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

c. 实验步骤:1) 取一小段酚酞试纸放入试管中。

2) 分别向两个试管中加入少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3)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试管中酚酞试纸变色。

d. 实验总结: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反应过程。

2. 实验二:金属活性实验a.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金属与盐酸的反应活性。

b. 实验材料:铁、锌、铜、盐酸溶液。

c. 实验步骤:1) 分别将铁、锌、铜放入不同的试管中。

2) 向每个试管中加入盐酸溶液。

3) 观察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情况。

d. 实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将金属的活动顺序列出,并解释结果。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2. 学生实验数据记录是否准确。

3. 学生实验总结是否清晰。

拓展活动: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化学实验,并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反思:1. 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3. 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上为初中化学实践课教案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初中化学实践教学案例(3篇)

初中化学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本案例以“酸碱中和反应”为主题,设计了一堂初中化学实践教学课。

二、实验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操作的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实验材料1. 草酸溶液(1mol/L);2. 氢氧化钠溶液(1mol/L);3. 酚酞指示剂;4. 碱式碳酸铜;5. 烧杯、滴管、玻璃棒等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纯度;2.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草酸溶液,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变化;3. 用滴管向草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搅拌,观察溶液颜色变化;4. 当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5. 将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取出,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碱式碳酸铜,观察现象;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草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2. 实验数据: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与草酸溶液的体积之比为1:1;3. 实验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草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为:H2C2O4 + 2NaOH =Na2C2O4 + 2H2O。

实验结果表明,草酸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2,与理论值相符。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实验,学生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2. 学生学会了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提高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环保意识,认识到了化学实验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1. 本实验设计合理,实验步骤简单易懂,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2.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3. 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4.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3篇)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应用的科学。

初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化学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

2. 互动式教学,提高课堂参与度(1)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完成实验、讨论问题等任务。

(2)师生互动: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3)生生互动: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注重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注重实验操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实验演示:教师亲自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学生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3)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4.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重点知识。

(2)采用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案例以“金属的性质”为例,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1. 创设情境: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如不锈钢餐具、铝制饮料罐等,让学生了解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互动式教学:(1)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观察金属制品,讨论金属的性质。

初中化学实践优质课教案

初中化学实践优质课教案

初中化学实践优质课教案目标:通过实验观察金属在酸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了解金属与酸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技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难点:正确观察金属在酸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理解反应产物生成的原理。

教具准备:锌片、铜片、铁片、酸性溶液(盐酸、硫酸)、试管、试管夹、火柴、酒精灯、试管架、酒精灯架、草纸、瓶塞。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老师简要介绍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并提出观察金属在酸溶液中的反应是本次实验的目的。

2. 引导学生思考:金属与酸会发生什么变化?反应产物会是什么?二、操作过程(15分钟)1. 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a. 将试管中加入少量盐酸或硫酸。

b. 依次放入锌片、铜片、铁片。

c. 观察金属与酸的反应过程。

2.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个观察金属在酸溶液中的反应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三、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推理反应产物。

2.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与同学讨论,老师给予指导和提醒。

四、总结归纳(5分钟)1. 老师总结本次实验的目的和结果,强化学生对金属与酸反应的认识。

2. 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五、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总结金属与酸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2. 布置试题,让学生对本次实验的内容进行复习。

评价方式: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情况、反应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

拓展延伸: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观察其他金属在酸溶液中的反应,探索更多金属与酸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教学范本化学实践课

初中化学教学范本化学实践课

初中化学教学范本化学实践课化学实践课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亲自进行实验,观察现象,体验化学的魅力。

本文将以初中化学教学范本为主题,介绍一个典型的化学实践课。

一、实验目的本实践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化规律,学习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应用。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酸碱指示剂:酚酞溶液、甲基橙溶液、溴酚蓝溶液、酸性石蕊溶液2. 酸碱溶液: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3. 试管、滴管、移液管等基本实验器材三、实验步骤1. 将四种酸碱指示剂标号在四个试管中,并加入少量的水。

2. 每个试管滴加盐酸溶液,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3. 重复步骤2,但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取代盐酸溶液。

4. 让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记录每种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 酚酞溶液: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无色。

2. 甲基橙溶液: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黄色。

3. 溴酚蓝溶液:在酸性溶液中呈现黄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蓝色。

4. 酸性石蕊溶液: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蓝色。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这是由于酸碱性质对指示剂颜色的影响不同所致。

2. 酸性溶液通常使指示剂呈现酸性颜色,而碱性溶液则使指示剂呈现碱性颜色。

五、实验讨论1. 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实验了解到酸碱指示剂的应用,以及酸碱溶液的鉴别方法。

2. 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实验探究不同酸碱指示剂在不同pH值下的变化规律,发现酸碱指示剂的酸碱性质。

六、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化学实践课,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的应用,加深了对酸碱溶液性质的认识。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以上就是一个典型的初中化学实践课的范本。

通过这样的实践课,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培养实践动手的能力,提高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初中化学设计优秀教案大全

初中化学设计优秀教案大全

初中化学设计优秀教案大全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反应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数据记录能力。

二、实验材料:
1. 玻璃试管
2. 硫酸铜溶液
3. 锌粉
4. 镊子
5. 火柴
三、实验步骤:
1. 取一个玻璃试管,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

2. 使用镊子将一小撮锌粉投入试管中。

3. 用火柴点燃试管口,观察反应过程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实验结束后,用水冲洗试管。

四、实验原理:
硫酸铜与锌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铜金属。

反应方程式如下:
CuSO4 + Zn -> ZnSO4 + Cu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内溶液的颜色由蓝变为无色,同时溶液中产生气泡,并观察到锌粉逐渐消失。

这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硫气体和铜金属。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锻炼了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验守则意识。

七、延伸实验: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金属和酸溶液进行反应实验,观察不同金属与不同酸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通过这个化学反应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化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希望这份优秀教案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实践教案

初中化学实践教案

初中化学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作用,掌握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作用2. 制作无污染的酸碱指示剂3. 实验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酸碱指示植物,引发学生对酸碱指示剂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作用,解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演示:教师演示制作无污染的酸碱指示剂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制作无污染的酸碱指示剂。

5. 讨论:学生交流实验心得,分享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制作无污染酸碱指示剂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环保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熟练程度。

2. 学生对酸碱指示剂原理、作用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花瓣、酒精、玻璃棒、烧杯、试剂瓶等。

2. 教学课件:酸碱指示剂的原理、作用及制作方法。

3. 网络资源:有关酸碱指示剂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六、教学建议:1. 提前让学生了解酸碱指示剂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 注重实验安全,提醒学生遵守实验纪律。

3. 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课堂参与度。

4. 课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家中尝试制作酸碱指示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无污染的酸碱指示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方案、方法、条件、实效、计划、传统、认识、问题、主动、深入、充分、良好、持续、发展、建设、建立、制定、提出、发现、研究、突出、关键、稳定、准则、意识、思想、地位、根本、基础、需要、利益、倾向、能力、结构、主体、任务、增进、分析、衔接、激发、倡导、调控、形成、丰富、引导、鼓励、确保、指导、发挥、教育、解决、方向、促进、加强、创新、改革、适应、提高、实施、做实、规范、落实、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重要
初中化学课堂实践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课堂实践教学设计
刘其勇
贵州省平塘县四寨中学558300
【摘要】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的优势,让学生通过亲身和体验科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增进对科学的感情,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下面笔者谈一谈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1突出实验的兴趣性
以往初三化学的绪言课一般只需要一节课就可以结束了,而人教版新教材的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安排了三个小节,内容不是很多,一个课时也可以结束,这样简单的化学启蒙课是不会激起学生对新课程的好奇和热情的。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化学学习兴趣对学好这门课的重要性,为此,我安排了两次课(4个课时)来完成化学的启蒙课。

在第一次课上安排了“化学研究什么?”、“化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和“怎样学好化学?”三个主题。

让大家踊跃作答提出自己的看法。

首先有人说化学是“有趣的科学”,这时可展示“无字天书”、“绿色烟火”等小实验,虽然相关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学,但是色彩光
辉的明显现象足以让学生们趣味盎然。

有的同学认为化学是“可怕有毒的”,我首先肯定了化学的确给人类带来了一些危害、污染,然后顺着其他学生提出的“化学是实用的科学”的说法,讲述化学在化工生产、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等各方面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利益,让他们不再畏惧。

还有的学生说是“化学需要计算”、“化学要做实验”……第一次课就是要鼓励学生大胆说话、让学生各抒己见。

第二次课的两个课时全部用来进行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训练。

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绪言课,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为今后学好化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注重探究实效——走出探究误区
在实际教学中,将探究泛化,过分注重形式,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

探究活动绝不等于教师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也不等同于简单而直接的小组讨论。

放手让学生自由、开放式探究是教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但是“放得开”,还要“收得拢”。

“放得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究问题,学会思考、学会交流;“收得拢”,就是在“放”的过程中,教师要相机点拨,适时调控,避免出现影响任务完成的“外生枝”,引导课堂教学进程沿着预定的方向前进。

教学实践表明,并不是探究的内容越丰富探究的容量就越大、越好,探究的“度”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基础以及教学条件,使用恰当的引导,使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准则。

3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确保化学教学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在化学教学中落实这一教学目标,我们要避免单纯传授化学知识而忽视思想教育的倾向。

审视传统化学教学,我们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学科知识点的讲解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而
忽视科学素养的培养。

我们认为化学教学中,只有化学学科知识而没有形成科学素养,那么知识只能成为僵硬的、而不能应用的死知识,能力的形成根本就无从谈起。

初中化学学科思想不仅是学习化学的需要,也是将来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所以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训练的平台,将化学思想方法与学生原有知识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思想方法的广泛运用,使学生的思想更规范、更科学。

诚然,科学素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工具,初中化学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对实验的探究现象、取得数据、发掘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出结论和上升为理论,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训练。

例如,在实验试制CO2的教学中可举出多种能获得CO2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得出实验室制CO2的最佳原料为大理石和稀盐酸,从而使过程成为学生科学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化学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深入钻研教材中的科学内容和科学思想,不仅可以很好地把学科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素养。

毋庸质疑,化学科学是化学知识和化学思想方法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学生只有将科学的方法扎根于自己的头脑中,并形成稳定的科学素养,才能为将来进一步学好化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化学教学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

4制定探究方案,实施探究过程。

根据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试剂,同时还要考虑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有较周密的实验计划。

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采用多种形式表达收集到的实证,并能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猜想,组织学生制订详细的探究计划,就上述的猜想与假设设计
实验方案,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指导。

实验方案要详细具体:包括实验需要的仪器、药品、探究的步骤、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推理的结论等。

为了体现学生自己独特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形成对猜想做出证实的意识,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这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开放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呈现探究假设的过程。

化学教学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要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探寻教学新路,适应时代需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付小禾.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实践与思考[J].高中化学简练课堂,2012(23)
[2]张红霞.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