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茶艺馆的发展及其对茶文化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人雅士或参加茶会茶宴品茗吟诗, 或于江畔松石 之下或于清幽茶寮之中, 追求的是启发灵感、唱和契合或者 提升内在修养。贩夫走卒坐茶馆除了满足喝茶止渴的需要, 为的是参与大众公共生活。这两者之间泾渭分明, 没有交集。 但现代茶艺馆的出现却在模糊这种旧有的界线。都市里具有 相似教育背景的大众成为茶艺馆的消费群体, 出于对古代茶 文化的向往和对精致、优雅的生活方式的仰慕走进茶艺馆, 而茶艺馆也将原本只有少数人群所独享的饮茶方式普及给大 众。茶艺馆要经营长久必然考虑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 服从 市场规律, 因而也就成为越来越多人群共享同种文化的场所。 从这个角度讲, 茶艺馆的出现和发展是现代茶文化的一个缩 影。
玲、丁文、林治三位关于茶艺的观点基本一致, 认为茶艺是 泛指种茶、制茶、烹茶、品茶的技艺。安徽农业大学的丁以 寿认为: 所谓茶艺, 是指备器、选水、取火、侯汤、习茶的 一套技艺。江西茶文化研究中心的陈文华认为: 茶艺应该就 是 专 指 泡 茶 的 技 艺 和 品 茶 的 艺 术 而 言 。 [ 5] 茶 艺 应 该 限 制 在 泡茶和饮茶的范围里, 本文所指的茶艺也是这种狭义的茶艺 概念。
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传统的文化积累, 使绚丽多彩的华 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清泉之中。饮茶风尚进入人们的生 活, 演变为一种品茗的艺术程式 , 就是 我 们 常 说 的 茶 艺 。 [6] 茶艺是一种形式和精神相互统一的品茗文化, 包括品评、鉴 赏艺术的操作手段和品茗的美好环境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学 意 境 。 [7] 2 !我国茶艺馆的发展及原因
文化·历史
福建茶叶
FUJ IAN CHAYE
设了 “福建茶艺馆”, 上海市宋园茶艺馆于1991年开放, 成为 沪上第一家茶艺馆, 之后在一些宾馆、饭店内也出现了附设 茶 艺 馆 ;广 州 在 九 十 年 代 初 开 出 第 一 家 茶 艺 馆 “国 香 馆 ”。 1997年 以 后 , 杭 州 、 北 京 、 厦 门 等 沿 海 和 大 中 城 市 相 继 进 入 了茶艺馆的兴盛阶段, 并影响到内陆城市。应该说茶艺馆在 大陆的扩散得益于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活动, 和国内茶叶销 售出口内销的形势也分不开。另外,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改革 开放才真正发展起来, 经济逐渐繁荣, 人们能够在拥有物质 财富的情况下追求精神享受, 因此茶艺馆的传播路线可概括 为:从沿海到内陆, 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 从产茶区到非产茶 区, 从经济文化中心到周边地区。
1989年香港的叶惠民先生首先成立 “雅博茶坊”, 另有陈 国 义 先 生 的 “茶 艺 乐 园 ” 及 李 少 杰 先 生 的 “福 茗 堂 ” 先 后 开 张, 对香港茶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1年 以 后 , 大 陆 的 茶 艺 馆 开 始 萌 芽 , 福 建 省 博 物 馆 开
44 2007年第 3 期
茶艺馆在台湾的出现提高了茶叶特别是半发酵乌龙茶的 消费。双杯泡茶艺流行于坊间传播至大陆, 以其茶具的特别, 茶艺的精致, 和轻发酵台湾乌龙茶的香气与口感被茶艺初学 者所喜爱。茶艺馆与台湾乌龙茶艺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大陆乌龙茶的消费, 以北京茶叶市场为例, 乌龙茶已形成家 家户户经营的格局。在北京茶艺馆发展的几年中, 由于市场、 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台湾乌龙茶逐渐让位于大陆乌龙茶, 但 由于早期台茶的影响, 且北京原本的大众茶叶市场主要是花 茶和绿茶。由此适得北京茶叶市场销售的福建安溪铁观音出 现发酵程度偏轻颜色偏绿的倾向, 便于消费者的接受。就全 国来讲, 福建省茶叶生产也由于市场的需求变化而成为产茶 第 一 大 省, 2001年 , 全 省 种 植 、 加 工 、 经 销 茶 叶 的 相 关 人 员 达300多万人, 平均每10人就有1人从事茶叶经济。 4 !茶艺馆发展展望
现代茶艺馆首先是文化发挥经济功能的体现。从茶艺馆 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我们不难看出, 茶艺馆是众多中华茶人 升华中国茶文化精神的一种物化劳动成果。茶艺馆和传统意
义上的茶馆区别在于:茶馆强调的是冲茶卖水的盈利行为, 虽 然在现实意义上可以为市井居民提供一个社会交往的舞台, 但缺乏审美价值和教化作用。而茶艺馆是高层次饮茶艺能及 与茶相关项目能够公平经营服务于顾客之场所。在农业文明 时期茶文化只能作为奢侈、豪华、精致的社会产品, 为少数 阶层消费。现代文明的出现, 促使文化艺术也成为广泛人群 的消费品, 只有文化艺术化了的产品才是受消费者欢迎的产 品, 换言之, 人们来茶艺馆消费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对曾经辉 煌的茶文化的向往, 对曾经只有特殊社会阶层才能享受的生 活方式的仰慕。茶艺馆提供给顾客的商品既有物质形态又有 精神形态。文化体现在茶艺馆的室内布景、茶具、茶艺表演、 背景音乐以及茶艺馆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准等每一个细节上。 茶艺馆把茶叶和文化艺术结合在一起, 文化艺术是茶艺馆这 种社会产物的美学基础。茶艺馆用文化吸引了消费群, 用文 化发挥了经济功能。 3.3 "刺激半发酵茶的品质与制造
福建茶叶
FUJ IAN CHAYE
文化·历史
现代茶艺馆的发展及其对茶文化的意义
冯! 会! 郭雅玲* (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福州 350002)
摘 要: 本文对现代茶艺馆的发展做了简单的回顾, 并由茶艺馆 的活动而产生对茶文化的影响做了综合阐述, 以期为研究现代茶艺馆 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艺馆; 茶艺; 茶文化; 文化
茶 文 化 是 文 化 的 一 个 分 支 , 王 玲 的 《中 国 茶 文 化 》 一 书 中提出: “茶不仅是以其历史悠久, 文人 爱 好 , 诗 人 吟 咏 而 与 文 化 ‘结 亲 ’ 而 且 它 本 身 就 存 在 从 形 式 到 内 容 , 从 物 态 到 精 神, 从人与物的直接关系到茶为人际关系的媒介, 这样一整 套 道 道 地 地 的 ‘文 化 ’” [ 2] 。 陈 文 华 的 《中 华 茶 文 化 基 础 知 识》一书中提出: “按文化学的定义, 目前通常使用的文化含 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因此, 茶文化也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 总和, 狭义的茶文 化 则 是 专 指 其 精 神 财 富 部 分 ”。 [3] 在 此 基 础上人们把以茶为媒介所创造、引发、牵涉、反映的物质层 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的文化称为茶文化。
茶艺馆出现之初往往是出于文化的需要, 茶艺馆的形象、 氛围都围绕文化的主题而打造。在其发展阶段, 茶艺馆作为 经济实体必然要受到市场规律的影响, 城市中茶艺馆的数量、 经营特点、文化定位都随之调整逐渐成熟, 此时的茶艺馆在 选址、格调、针对的消费群体方面出现类型分化。而在茶艺 馆发展的成熟阶段, 不少茶艺馆把商务人员作为主要消费服 务对象, 事实证明这一人群也为茶艺馆在都市的生存提供了 基础。茶艺馆成为商务人士处理公事的原因有三: 首先, 茶 艺馆环境优雅安静, 有文化气息浓厚的包间, 谈公事和商务 谈判正好需要这种氛围; 其二, 喝茶能让人清醒, 明显有利 于商务洽谈, 与之相比酒吧或酒店的氛围却容易让人不冷静; 其三, 茶艺馆里面的装修风格传递着众多传统元素, 一个城 市的茶艺馆或者茶馆能反映这个城市的文化水平, 我国的茶 艺馆作为一种生活形态直观反映了中国文化, 接待外国商务 人士, 茶艺馆比酒吧的表征意义强。现代商务给城市中茶艺 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3 !茶艺馆对宣传茶文化的意义 3.1 "消融了茶文化的地域界限
我国传统的饮茶习惯在地域上呈现相对稳定和封闭的现 象, 某种饮茶习惯或习俗有较强的空间限制, 茶艺馆的出现 从某种程度上消融了茶文化的地域界限。
双杯泡法冲泡乌龙茶, 即在用茶壶冲泡乌龙茶的过程中 增加一个专用于闻香的圆柱形杯子, 称 “闻香杯”。这是在台 湾茶艺馆的发展过程中发明出来的, 乌龙茶胜在香气, 台式 乌龙茶艺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闻香杯这一茶具, 使品茗者可 在品饮乌龙茶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乌龙茶浓郁、沁人心脾的 美妙香气。受台湾茶艺活动的影响, 大陆的茶艺馆也很快就 流行这种双杯泡乌龙茶的茶具。双杯泡乌龙茶的泡法, 不但 用在茶艺馆, 也流行在泡茶比赛规则, 出现在品茗家庭中。 在对各地的茶艺馆抽样调查中显示, 茶艺馆提供的往往并非 单一茶类的冲泡, 不仅有国内其他地区的茶艺还有国外的一 些茶叶饮用方式。北京的茶艺馆可以喝到普洱茶, 广州茶艺 馆也能表演绿茶茶艺, 杭州的茶艺馆也可以欣赏到乌龙茶艺。 茶艺馆采取茶艺表演、专题讲座、茶艺培训等方式使原本为 一个地区所特有的饮茶习惯被广泛人群了解甚至接受。通过 茶艺表演把这种品茗活动集中表现, 它能够在有限的时空内, 展现境佳、茶美、水清、器净、艺精的品茗意境。通过茶艺 表演者那种出神入化的冲泡技艺, 显示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 创造一种生活化的文化艺术氛围。[6] 通过专题讲座普及了茶文 化, 有助于参与者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 3.2 "增加文化与经济的联系
茶艺馆的出现, 是偶然也是必然。按照台湾范增平先生 的 说 法, 最 早 的 一 家 “茶 艺 馆 ” 是 在20世 纪70年 代 中 期 , 由 管寿龄在台北开办的, 是经营国画、陶瓷等艺术品的艺廊。 之所以叫茶艺馆, 是因为用茶来美化艺术品, 让顾客一边饮 茶, 一边欣赏艺术品, 同时中国人的品茗也是种艺术, 享受 的茶香, 与馆内陈设的中国传统书画、陶瓷带来的恬静和宁 适相得益彰。在同一时期, 台湾先后出现了几家经营理念相 似的 “茶馆”。1983年台湾经济部正式通函台北市、高雄市和 台湾政府准予茶艺馆成立, 茶艺馆成为政府认可的新行业。 1982年 , 台 湾 地 区 的 茶 艺 馆 大 约 有10余 家 , 到 了1987年 , 台 湾地区的茶艺馆就达到了500家左右, 并影响东南亚地区。而 根 据1989年 一 次 海 峡 两 岸 茶 文 化 交 流 活 动 中 台 湾 茶 艺 协 会 提 供的资料, 1989年时, 到茶艺馆喝茶的人25~30岁占76%, 在 当 时 台 湾 人 均 消 费 茶 叶 达 到 700多 克 。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中, 华人后裔潜意识里 对传统文化的眷恋是无法消失的。当西方的一些国家在进入 现代化成熟阶段甚至后现代阶段时, 西方文化的缺点和不足 表现得越发明显, 国人在这种文化的困惑中就更加容易生出 对根源的传统文化的反思和依恋之心, 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的愿望就更加强烈。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华人聚集区与 大陆在文化上同根同源, 并且空间上的阻隔使这种文化寻根、 精神上依恋传统的倾向更加明显。诗、书、画和民族戏曲均 属高难度的艺术, 不易掌握, 难于推广, 而茶艺则易学易做, 操作简单, 花费不多就能获得高雅的享受, 并可由此触类旁 通其他门类的优秀文化, 提高文艺欣赏水 平 [1] 。 所 以 , 如 果 说第一家茶艺馆的出现是偶然的话, 那么之后多家茶艺馆陆 续开张, 茶艺馆迅速成为一个新行业并且被越来越多的消费 者青睐就是必然的了。 1 !茶文化与茶艺
台湾茶艺馆的出现有其现实的客观原因。过去台湾的茶 叶几乎全部用于百度文库口创汇, 由于人工费用, 加工费用等原因, 在台湾经济腾飞之后茶叶贸易重点从出口转变为内销, 台湾 茶的内销价格堪称全世界最高。内销自然要扩大内需, 提倡 喝茶, 提倡国人国饮就很自然了。以热衷茶艺为主的一批人 士, 以琴、棋、书、画、闲的生活向往为诉求, 在传统中国 明代家具空间中, 寻求唐宋盛世文人雅士品茗生活的重现。
由此看来茶的饮用方式、加工方式、生产技术、茶具就 属于茶文化的物质层面, 茶艺、茶礼、茶俗、乃至现代社会 出现的茶艺馆现象、茶叶会展、文化节、茶文化研究活动是 茶文化的行为层面, 而隐藏在这一切背后, 受到社会大环境 渐变影响的是茶文化的观念层面。
茶艺是引发学术争鸣较多的一个概念。台湾中华茶文化 学会的范增平先生认为茶艺广义而言包括茶叶的生产、制造、 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叶原理, 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 足的学问, 几乎成了茶文化、茶学的同义词。陈香白教授认 为:茶艺, 就是人类种茶、制茶、用茶的方法 与 程 式 , 向 外 延 展有茶诗词、茶小说论文、茶书画、茶乐、茶音像、茶戏剧 影视、茶食、茶馆和茶馆学、茶艺演示九个方面。陈香白先 生将茶艺扩大到茶叶科技领域, 其茶艺文化实即茶文化。[4] 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