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丰都非鬼城酆都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丰都讹为鬼城酆都之考辨

摘要:本为道教胜地的四川丰都(今属重庆市)后来却以“鬼国之都”而闻名,其成因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往文献记载揭示了汉代道家方士王方平、阴长生合称被讹传为“阴间之王”,丰都地名演变导致文献传抄讹误等原因,但一些论据仍缺乏史料证实。要澄清这一历史误会,需要梳理有关史料中对于实有地名“酆都”与传说中的鬼城“酆都”的记载及其相互关联。对照考察文献资料可知:其一,“阴、王”连读误为“阴间之王”之说并无实证;其二,传说中的鬼城“酆都”本是虚指,并无实地,后世讹传和附会为实有地名“酆都”;其三,明洪武十三年,“豐都”更名“酆都”,这一政府行为使“鬼城就在四川酆都”的讹传基本被坐实。此后诸多文学作品都把传说中的“酆都”认定为实有地名之“酆都”。

关键词:豐都;酆都;丰都;鬼城

中图分类号:K928.6 文献标志码:A

引言

丰都(按其建制沿革,曾有平都、豐都、酆都三个名称,下同),本是位于四川东部(今属重庆市)、长江上游北岸的一座有近2000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据东晋道教学者葛洪的《神仙传》、历代修纂的《酆都县志》等记载,相传汉代方士阴长生曾于平都山(即今丰都县城东北之名山)修炼成仙,后来道家于此山设天师,并将其列为“七十二福地”[1](p7)之一。然而这样一个被道家相中的“仙境福地”后来却以“鬼城”而闻名中外,委实令人诧异。通过史料梳理发现,丰都是在宋代之后逐渐被世人讹传和附会为“鬼城酆都”。笔者不揣浅陋,缕析文献,以期澄清历史误会,还丰都以“人城”的面貌。

一、当地盛传的“阴王”连读误为“阴间之王”之说并无实证

关于丰都之所以得名“鬼城”、“鬼都”,当地盛传的说法是汉代道家方士阴长生、王方平先后来此地修炼,后得道成仙,而“阴、王”连读逐渐被人讹传为“阴王”,即阴间之王。这种说法起源何时尚待考证,而目前可见的较早记载见于清光绪十九年《酆都县志》,该书卷三《祠庙志》“酆都观”[2](p86)词条记载:“(酆都观)在平都山顶。唐曰仙都,宋改景德,亦称白鹤观。……谓仙人阴长生王方平鍊形于平都,……释氏误将阴王连读以为阴司之王者,遂附会为地狱之说,好事者又引李白诗‘下笑世上士,沉魂北酆都’二语证之,于是皆信酆为鬼国矣。不知‘酆’在唐为‘豐’,明洪武十三年,始加“邑”旁。李白诗当是别有所指,非谓蜀酆都也。”民国重修《酆都县志》沿袭了光绪版县志的说法,该书卷三《庙坛祠观仓署局所表》“仙都观(即酆都观)”[3](p4)词条同样有“阴、王”连读讹为阴间之王的说法。笔者经过梳理史料发现,这种说法其实并没有令人信服的文献依据。理由如下:

1.葛洪的《神仙传》确实记载了王方平、阴长生修道成仙的故事,但是书中仅提到阴长生“于平都山白日升天”[4](p278-280),而对于王方平,并未提及他在何地得道成仙[5](p269-272),然而光绪版《酆都县志》卷四《志余》的《仙迹》篇以及民国重修《酆都县志》卷十三《仙释》篇都说“按《列仙传》后汉王远字方平…魏青龙初飞升于平都山。”[6](p118)[7](p4),但遍查《列仙传》根本就没有关于“王远(王方平)”的记载[8](p487)。后来很多宗教民俗研究者不加考证,竞相引用历代修纂的《酆都县志》中“王远(王方平)…魏青龙初飞升于平都山”这段话[9](p314),结果是以讹传讹,遂使后人误以为王、阴二人皆在平都山得道成仙。

2.遍查历代文人墨客与平都山、豐都观或酆都县有关的诗词文赋,提到王方平、阴长生二位方士,绝大多数都是“王、阴”连写,仅有一例是“阴、王”连写[10](p21569),但其含义一望即知,指的仅仅就是阴长生、王方平二人,绝不可能让人误为“阴间之王”。因此,据现有资料分析看来,即使王、阴确有其人,但后世将从无交往的二人并称讹为“阴间之王”的说法仍然缺乏文献依据,很大程度上是后人为造势而有意为之。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版本的《酆都县志》关于“酆都观”的词条,都有“释氏误将阴王连读以为阴司之王”一语,佛家为何将道家传说的仙人误为阴司之王?稍后在本文第二节结合道释两家在酆都的发展简史再做诠释。

二、传说中的鬼城“酆都”并无实地,附会为实有地名“酆都”乃后世讹传和有意为之

1.传说中的鬼城“酆都”

“罗鄷山”、“北罗酆”、“北酆”、“酆都”,这都是道教传说中关于地狱、冥府的不同称呼,而管辖这个区域的最高神灵被称为酆都大帝(又称酆都北阴大帝)。关于“罗酆山”,较早的记载见于葛洪的《元始上真众仙记》,他在书中提出“五方鬼帝”治五方之鬼的说法:“……北方鬼帝,治罗酆山。”[11](p271)亦省作“罗酆”。到了唐代,民俗观念中已普遍出现将酆都与鬼域联系在一起的情况。如唐代笃信道教的大诗人李白在《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诗中有:“下笑世上士,沉魂北罗酆。”[12](p397-398)其另一首诗《草创大还赠柳官迪》中有:“北酆落死名,南斗上生籍。”[13](p397-398)为此,清代学者王琦注曰:“《真诰》卷十五《阐幽微第一》:罗酆山在北方癸地……是为六天鬼神之宫也。……此即应是北酆鬼王决断罪人住处,其神即应是经呼为阎罗王所住处也。”[14](p132)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地狱和阎罗王本是经佛教传来,道教将其本土化为阴曹地府和酆都大帝。[15](p80-81)

南朝齐梁时著名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则于神阶“第七中位”排出“酆都北阴大帝”,并且说,大帝是“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而一替”。[16](p126)

晚唐诗人皮日休的《伤进士严子重诗》中有“知君精爽应无尽,必在酆都颂帝晨”[17](P1555)的诗句,同时代诗人陆龟蒙《和袭美悼鹤》诗亦云:“酆都香稻字重思,遥想飞魂去未饥。”

[18](p1584)两位诗人虽然一为悼念诗友,一为悼念飞鹤,却都将“酆都”作为逝者灵魂的归宿。

五代文学家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天帝召棋客”条中说:唐僖宗朝有位滑姓翰林待诏,因棋品高超而被北帝请去,“此鬼都北帝,又号鬼帝。世人有大功德者,北帝得以辟请。召棋之命,乃酆宫帝君乎?”[19](p79)作者认为酆宫(即酆都)即是鬼都。

可见,宋以前史料中的“北罗酆”、“北酆”、“酆都”皆为虚指,并未依托于任何人间实有地方。

2.神鬼宗教文化浸染下的丰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