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大学生信息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信息素养

一、引言

当前,信息爆炸对人的综合素质带来的挑战日益严峻,国民是否具有足够的信息素养成为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其信息素养是国民信息素养的重要体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

1.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HA)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工具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的技术和技能”。 1987年,信息学专家Patrieia Bre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够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将信息素养定义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进一步制定了学生学习的9大素养标准,这一标准从信息技能、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进行表述,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外延。

2.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

从信息素养基本概念和大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内涵应包括:信息素养是指把被动信息获取式教育观念转变为主动信息探究式教育观念

的一种个人能力,信息素养的提升有利于整合教育方式,从而全方位地促进受教育者能力的发展;信息素养既是个体查找、检索、分析信息的信息认识能力,也是个体整合、利用、处理、创造信息的信息使用能力;信息认识能力体现为信息意识,信息使用能力体现为信息能力。所以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两个方面。大学生信息素养内涵示意图信息意识是在信息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性技能,属于底层技能;信息能力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高层技能。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构成了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又会对信息使用与信息处理过程具有反馈作用。信息使用和信息处理依赖于信息源所能够提供的信息量,在社会能够提供足够信息的情况下,个体在对信息的使用与处理过程中形成了信息素养。

三、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现状

1.信息意识浅薄

大学生中有部分学生特别是刚入校的新生、农村里来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没有接触过大学图书馆,普遍不会利用图书馆,对读者目录、工具书、计算机等使用方法不太熟悉, 大部分学生仍然倾向于从课堂和教科书上获得简单化的信息,许多学生通常没有目的和计划地阅读各类信息。学生的信息源主要还是来自课堂,很多学生除了写毕业论文,平时一般不会就某个研究目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

2.信息能力有待加强

(1)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差。

大学生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往往局限于一种工具的使用,而且完整的文献检索概念应包括文献信息的组织和文献的查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忽视前者,对文献

信息组织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不够。从而直接影响到文献检索的效率,缺乏多途径查检文献的意识和能力。

(2)获取识别信息的能力不足。

在网络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社会,人们面临着无数的信息的选择,需要个体有批判性的思维能力,运用科学的方法,采用多种方式,根据自己特定的目的和要求,从外界信息载体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

大学生普遍缺乏长期有效的读书计划,知识面狭窄。比较狭窄的知识面导致信息思维僵化,不能通过有效的知识联想挖掘潜在的信息需求,获得的信息往往比较浅显,缺乏深度和针对性。

(3)缺乏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许多大学生虽然对信息资源有一定的认识,但其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的学生停留在文字处理和简单的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的工具使用上,了解网页的制作、网站后台管理和开发以及实用软件的开发方面学生不多,精通这些信息工具使用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学生往往缺乏批判意识,无法对得到的信息进行自主的、有效的、独立的加工。

3.信息道德有待培养

网络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巨大便利和提供前所未有机遇,也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互联网信息的高度图像化使很多大学生习惯于放弃思考、追溯本质的思维方式,将会消解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厚度,造成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现象,高校教育中,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大学生行为,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技能。

四、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一)利用学校教育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

从学校教育的形式看,主要包括课堂教育和图书馆教育两个方面:

1.通过课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大学生所获得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如果高校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信息检索工具、信息资源位置及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信息技术的内容,那么大学生信息素养会得到逐渐的提升。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而相互融合,在整体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2.通过图书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具备足够的图书馆资源的使用能力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可以通过组织新生入馆教育和指导,并进行工具书和参考工具书介绍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动力;通过组织信息检索、专题讲座和培训班来提高大学生利用图书情报资源的技能。

(二)利用社会环境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1.通过提高社会信息化来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社会信息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处于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的环境中,大学生在信息的选择范围、信息环境、硬件设施上都会有优越的条件,自然容易形成较高的信息素养。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社会信息化程度,创造良好的外界环境。

2.通过强化社会公众的信息意识来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不仅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