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规范
⽔准测量规范⽔准测量规范⽔准测量⽔准测量:国家⽔准测量依精度不同分为⼀、⼆、三、四等。
⼀、⼆等⽔准测量是国家⾼程控制的全⾯基础,三、四等⽔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程建设提供所必须的⾼程控制。
精度低于四等的⽔准测量称为等外⽔准测量。
本节阐述四等及等外⽔准测量的布设形式、技术要求、选点埋⽯、外业施测和内业计算等有关内容。
⼀、⽔准路线的布设形式由⽔准原点或任⼀已知⾼程点出发进⾏⽔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准路线。
⽔准路线每隔⼀定的距离需要埋设⼀个固定点,称为⽔准点。
⽔准测量的⽬的就是以已知⾼程点为起算点,沿选定的⽔准路线逐站测定各⽔准点的⾼程。
根据已知⽔准点的情况和测量⼯作的实际需要,⽔准路线可以布设成以下三种形式。
(1) 附合⽔准路线:从⼀已知⾼程的⽔准点出发,进⾏⽔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已知⾼程的⽔准点上。
(2) 闭合⽔准路线:从⼀已知⾼程的⽔准点出发,沿⼀条环形路线进⾏⽔准测量,测定沿线上⽔准点的⾼程,最后⼜回到该⽔准点。
(3) ⽀⽔准路线:从⼀已知⾼程的⽔准点出发,沿⼀条⽔准路线测定沿线上其他⽔准点的⾼程,最后不与任⼀已知⾼程点连测。
为了提⾼成果的精度及其可靠性,规范规定⽀⽔准路线必须进⾏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且应限制⽀⽔准路线的长度。
(4)⽔准⽹⼆、四等及等外⽔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准测量对所使⽤的仪器类型、⽔准路线长度、不符值或闭合差的限差等都有相应的规定,其中四等及等外⽔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4-27所列。
三、⽔准路线选线和⽔准标⽯埋设(1)收集资料在确定⽔准路线布设形式之前,⾸先要收集已有的⽔准测量资料,包括⽔准路线图、⽔准点“点之记”、成果表、技术总结等。
⽽且还应到实地调查,确定已知成果可否利⽤。
(2)图上初步选线在测区已有的地形图上设计拟定的⽔准路线。
⽔准路线应尽量选设在地势平坦、⼟质坚实、施测⽅便的道路附近,尽量避免通过⽔滩、沙⼟、易塌陷易受⾬⽔冲刷的地区。
选线的同时还应考虑⽔准点的埋设位置。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表4.2.1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平地㎜ 4 12420630—表4.2.1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1 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2 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 );n 为测站数。
3 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相同。
表4.2.4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注 1 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 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3m 。
2 三、四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
3 数字水准仪观测,不受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指标的限制,但测站两次观测的高差较差,应满足表中相应等级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的限值。
表4.2.6 跨河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1 一测回的观测顺序:先读近尺,再读远尺;仪器搬至对岸后,不动焦距先读远尺,再读近尺。
2 当采用双向观测时,两条跨河视线长度宜相等,两岸岸上长度宜相等,并大于10m ;当采用单向观测时,可分别在上午、下午各完成半数工作量。
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每条水准路线分测段施测时,应按(4.2.7-1)式计算每km 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4.2.1中相应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的1/2。
M ∆ = 4.2.7-1式中,M ∆ ---高差偶然中误差(㎜);∆---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L---测段长度(km);n---测段数。
2 水准测量结束后,应按(4.2.7-2)式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4.2.1中相应等级的规定。
M W = 4.2.7-2式中,M W---高差全中误差(㎜);W---附合或环线闭合差(㎜);L---计算各W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N---附合路线和闭合环的总个数。
3 当二、三等水准测量与国家水准点附合时,高山地区除应进行正常位水准面不平行修正外,还应进行其重力异常的归算修正。
三四等水准技术要求
水准观测说明与规范(一)观测方法1. 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2.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支线必须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二)设置测站要求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按表1规定执行;(三)测站观测程序和方法1、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1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2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3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4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2、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1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2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3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4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3、一测站的操作程序:1首先整置仪器竖轴至垂直位置望远镜绕竖轴旋转时,水准气泡两端分离不大于1cm;2远镜对准后视尺黑面,用倾斜螺旋导水准气泡准确居中,按视距丝和中丝精确读定标尺读数四等观测可不读上、下丝读数,直接读距离;3照准前视尺黑面,按2款操作;4照准前视尺红面,按2款操作,此时只读中丝读数;5照准后视尺红面,按4款操作;使用单排分划的因瓦标尺观测时,对单排分划进行两次照准读数,代替基辅分划读数;4、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操作程序与气泡式水准仪相同;每测站观测前,首先将概略整平水准气泡导至中央,然后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进行读数;转镜水准仪的操作程序,应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而将黑面和红面分划的观测分别在两个镜位或摆位进行;5、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单程双转点法观测时,在每一转点处,安置左右相距0.5m的两个尺台,相应于左右两条水准路线;每一测站按规定的方法和操作程序,首先完成右路线的观测,而后进行左路线的观测;(四)间歇与检测1、观测间歇时,最好在水准点上结束;否则,应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间歇后,应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限差要求,即可由此起测;如无固定点可选择,则间歇前应对最后两测站的转点处打入带有帽钉的木桩作为间歇点;间歇后进行检测,比较任意两转点间歇前后所测高差,若符合限差要求,即可由此起测;否则,则须从前一水准点起测;2、检测成果应保留,但计算高差时不采用;五读数位数与测站观测限差1、读数取位按表2规定执行;2、测站观测限差按表3规定执行;表3从水准点或间歇点须经检测符合限差起始,重新观测;六观测中应遵守的事项1、观测时,须用白色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应罩以白色仪器罩;2、对具有倾斜螺旋的水准仪,观测前应测出倾斜螺旋的置平零点,并作标记,随着气温变化,应随时调整零点位置;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观测前须严格置平;3、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架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4、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5、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一般不得两次调焦;仅当视线长度小于10m,且前后视距差小于1m时,可在观测前后标尺时调整焦距;6、每一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其站数均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支标尺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7、在高差甚大的地区,应尽可能使用因瓦水准尺按光学测微法实测; 七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与环线闭合差的限差L——附合路线环线长度,km;R——检测测段长度,km;山区指高程超过1000m或路线中最大高差超过400m的地区;1、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对单程或双程检测均适用;2、水准环线由不同等级路线构成时,环线闭合差的限差,应按各等级路线长度分别计算,然后取其平方和的平方根为限差;风级表附记:一般所称风向为风吹来的方向,例如风从东北方向吹来,称为东北风日期:年月日时刻:始时分末时分成象:天气:温度:风向风速:土质:坚实性:太阳方向:观测:记录:前视尺:后视尺:检核:日期:年月日时刻:始时分末时分成象:天气:温度:风向风速:土质:坚实性:太阳方向:观测:记录:前视尺:后视尺:检核:日期:年月日时刻:始时分末时分成象:天气:温度:风向风速:土质:坚实性:太阳方向:观测:记录:前视尺:后视尺:检核:。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一、引言三四等水准测量是国家测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的测量。
其精度和精密度要求高,对全国测绘工作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国家对三四等水准测量工作的规范十分重视,制定了相关的测量规范,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定义和目的三四等水准测量是指对地球表面高程的测量,通常在大地测量网中进行。
其目的是确定地表上任意点的高程数值,为工程测量、地质勘探、测绘建设等提供高程控制,为国家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三、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分类和特点1.三等水准测量三等水准测量是对地球表面高程的高精度测量,其精度要求高,通常用于巨细地貌、测量较高精度的建筑工程等需要高精度高程控制的领域。
2.四等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是对地球表面高程的中等精度测量,其精度要求适中,通常用于一般地貌、普通建筑工程等需要一般精度高程控制的领域。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特点包括:(1)精度高: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高,是国家有关部门对测绘工作的严格要求;(2)数据量大:由于测量需要覆盖较大范围的地域,因此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数据量较大;(3)工作量大:三四等水准测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定数量的测量人员及设备;(4)成本高: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成本较高,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1.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一个理想的参考曲面,它与地球的真实形状比较接近。
大地水准面是地球的等势面,它控制着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高程。
2.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是对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高程数值进行测量。
常见的高程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高程传感器测量等。
水准测量是通过在不同地点设立水准点,用水准仪观测两个水准点之间的高程差,从而确定各个水准点的高程。
3.大地水准面的建立大地水准面的建立是通过连接各个水准点,确定它们之间的高程差,为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高程提供基准。
同时,大地水准面的建立还需要考虑地球的形状、重力场、潮汐等因素。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一.控制测量1.1 高程控制测量(1)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和施测方法是:①三、四等水准测量使用的水准尺,通常是双面水准尺。
两根标尺黑面的尺底均为0,红面的尺底一根为4.687m ,一根为4.787.m 。
②视线长度和读数误差的限差见下表,高差闭合差的规定见下表。
三、四等水准测量限差表(2)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为了工程建设的需要所建立的高程控制测量,采用二、三、四、五等水准测量及直接为测地形图用的图根水准测量,其要求列于下表。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420630—40124121.2 平面控制测量闭合导线起止于同一已知点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也称环形导线。
导线从已知点出发,最后仍回到出发点,形成一闭合多边形。
由于它本身具有严密的几何条件,因此能起检核作用。
故闭合导线不但适用于平面控制网的加密,也适用于独立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
(1)量边导线边长可用光电测距仪测定,测量时要同时观测竖直角,供倾斜改正之用。
对于图根导线,用一般的方法往返丈量或同一方向丈量两次。
电磁波测距的主要要求级数指标见下表。
电磁波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2)测角用测回法施测导线左角(位于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角)或右角(位于导线前进方向右侧的角)。
一般在附合导线中,测量导线左角,在闭合导线中均测内角。
若闭合导线按反时针方向编号,则其左角就是内角。
不同等级导线的测角技术要求已经列入下表。
图根导线一般用DJ6级光学经纬仪测一个测回,若盘左、盘右测得的角值的较差不超过40”,则取其平均值。
水平角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
最新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1. 水准网的布设 1.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
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 A75 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1.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
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1.3水准测量的精度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一般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表 1∆M 和W 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2.选点与埋石2.1选点2.1.1选定水准路线时,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道和大的火车站等,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2.1.2每一个水准点点位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注有点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志,并按规定填绘点之记;在选定水准路线的过程中,须按规定绘制水准路线图;对于水准网的结点,还须按规定格式填绘结点接测图。
3.2埋石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
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表 2标石的埋石类型可根据实地情况及相应的规定要求选定、埋设和整饰。
4.仪器的技术要求4.1仪器的选用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表 34.2仪器应按规范在作业前后或作业过程中作相应的检校。
4.3仪器技术指标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4规定执行。
表 4表4中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指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磁感应强度微0.05mT的水平方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于测量地表高程的技术,其要求如下:
1. 测量仪器:使用精度符合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的水准仪、测量尺、测斜仪等仪器。
2. 测量点布设: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布设足够数量的控制点,避免缺失关键点的情况发生。
3. 观测精度要求:控制点间的高程差应满足所需精度要求,常见要求为米级或分米级。
4. 测量方法:采取直接视距法或间接视距法进行观测,保证测线的可视性和稳定性。
5. 观测环境:选取适宜的观测时段和天气条件,避免大气湍流、折射等因素的影响。
6. 记录和处理数据:准确记录每次观测的数据,包括观测时间、气温、大气压等相关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和校核。
7. 定期校验:定期对仪器进行校验和调整,确保其测量精度符合要求。
8. 报告编制:对于完成的测量任务,应及时编制成报告,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归档和保存。
以上是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一般要求,具体要求还需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和工程需求进行调整。
水准测量
第二节水准测量第3.2.1条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3.2.1注:①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②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第3.2.2条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DS1型不应超过15″;DS3型不应超过20″;二、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因瓦水准尺,不应超过0.15mm,对于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0.5mm;三、二等水准测量采用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时,其补偿误差△α不应超过0.2″。
第3.2.3条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
墙水准点应选设于稳定的建筑物上,点位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
一个测区及其周围至少应有3个水准点。
水准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1~3km,工厂区宜小于1km。
第3.2.4条各等级的水准点,应埋设水准标石。
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应按本规范附录四执行。
第3.2.5条各等级的水准点,应绘制点之记,必要时设置指示桩。
第3.2.6条水准观测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2.6的规定。
第3.2.7条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
二等水准应选取两次异向合格的结果。
当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其较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应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
第3.2.8条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平差前每条水准路线若分测段进行施测时,应按水准路线往返测段高差较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表3.2.6注:①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3m;②三、四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
式中M△——高差偶然中误差(mm);△——水准路线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L——水准测段长度(km);n——往返测的水准路线测段数。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1. 水准网的布设1.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
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 A75 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1. 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 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
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1. 3水准测量的精度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一般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M 和W 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2. 选点与埋石2.1选点2.1.1选定水准路线时,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道和大的火车站等,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2.1.2每一个水准点点位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注有点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志,并按规定填绘点之记;在选定水准路线的过程中,须按规定绘制水准路线图;对于水准网的结点,还须按规定格式填绘结点接测图。
3. 2埋石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
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标石的埋石类型可根据实地情况及相应的规定要求选定、埋设和整饰。
4.仪器的技术要求4.1仪器的选用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4.2仪器应按规范在作业前后或作业过程中作相应的检校。
4.3仪器技术指标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4规定执行。
表4中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指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磁感应强度微0.05mT的水平方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1. 二等水准测量概述说到二等水准测量,哎呀,可能有些小伙伴听了就觉得枯燥无味,其实它可不是那么简单哦。
简单来说,二等水准测量就是为了测量地面高低差而进行的一种技术手段,目标就是要准确无误。
想象一下,像我们要测量一座山的高度,或者一个河流的水位,这可是关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
测量可不是随便一量了事的,这里面有一套讲究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其中的技术要求,保准你听了不打瞌睡。
2. 技术要求详解2.1 仪器选择首先,咱们得说说仪器,二等水准测量离不开的就是水准仪。
这家伙可是测量高差的“神器”,能精准到毫米,真是神奇!不过,选择仪器可不能随便,得挑那些性能稳定、精度高的,像买衣服一样,不选不合适的牌子。
比如,常见的光学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各有各的优缺点。
光学水准仪呢,操作简单、便宜,但在光线不好或者远距离时,可能就不那么给力了。
而电子水准仪则是“高科技”,数据处理快,可惜价格有点小贵,适合预算充裕的朋友们。
2.2 测量环境接着,咱们再来聊聊测量环境。
二等水准测量可得选个好地方,首先是地面要平整,这样才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想想,如果你在一块不平的地上测量,结果肯定是“南辕北辙”,所以选址可马虎不得。
再者,天气也是关键因素,阴雨天气可不是好日子,湿气大,测量误差容易就上来了。
最理想的环境呢,就是晴天,风和日丽,当然,没大风才是最重要的,不然数据可能就像在风中飘,飘得你根本无法把握。
3. 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1 观测方法在进行观测时,咱们可得认真些。
这可不是随便瞄一眼就能得出结论的,得有系统的方法。
比如,通常会采用前视、后视的方法,每一个点都得仔细记录,就像记账一样,不能漏掉。
每次测量前后,还得进行仪器的校准,确保它们的“脾气”都在正常范围内,这可比照镜子还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3.2 数据处理最后,数据处理也是一门大学问。
收集完数据后,得把它们一一整理,像拼拼图一样,才能看到全貌。
4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4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四、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道路布设,尽量避开土质松软地段,水准点间的距离一般为2~4Km,在城市建筑区为1~2km。
水准点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方。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参看表6.6,在观测中,每一测站的技术要求见表6.14。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一)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若用普通DS3水准仪观测,则应注意:每次读数前都应精平(即: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
如果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则无需精平(测量原理详见第二章),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下介绍用双面水准尺法在一个测站的观测程序:①后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表6.15)中(1)、(2)、(3);②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4)、(5)、(6);③前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7);④后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8);这样的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其优点是可以减弱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
概括起来,每个测站共需读取8个读数,并立即进行测站计算与检核,满足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有关限差要求后方可迁站。
(二)测站计算与检核①视距计算根据前、后视的上、下视距丝读数计算前、后视的视距:后视距离:(9)=100×{(1)-(2)} 前视距离:(10)=100×{(4)-(5)}计算前、后视距差(11):(11)=(9)-(10)对于三等水准测量,(11)不得超过3m,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5m。
计算前、后视距离累积差(12):(12)=上站(12)+本站(11)对于三等水准测量,(12)不得超过6m,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10m。
②尺常数K检核同一水准尺黑面与红面读数差的检核:K1=(13)=(7)-(6)K2=(14)=(8)-(3)Ki为双面水准尺的红面分划与黑面分划的零点差(常数为4.687m或4.787m)。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面高程控制测量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4.1 一般规定4.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测量应采用统一的高程系统,并应与现有城市高程系统相一致。
4.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控制网为水准网,应分两个等级布设:一等水准网是与城市二等水准网精度一致的水准网,二等水准网是加密的水准网。
现有城市一、二等水准点间距小于4km时,应一次布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二等水准网。
4.1.3 水准网应沿线路附近线路布设成附合线路、闭合线路或节点网。
二等水准点间距平均800m,联测城市一、二等水准点的总数不应少于3个,宜均匀分布。
4.1.4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表4.1.4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2 采用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测量技术要求相同。
4.1.5 水准点应选在施工影响的变形区域以外稳固、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的地方,宜每隔3km埋设1个深桩或基岩水准点。
车站、竖井及车辆段附近水准点布设数量不应少于2个。
4.1.6 当水准路线跨越江、河、湖、塘且视线长度小于100m时,可采用一般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进行跨河水准测量。
跨河水准测量可采用光学测微法、倾斜螺旋法、经纬仪倾角法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等,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的相关规定。
4.1.7 水准点标石和标志应按本规范附录B中的图B.0.1、图B.0.2、图B.0.3和图B.0.4的形式和规格埋设适宜的水准标石。
水准点也可以利用精密导线点标石,墙上水准点应选在稳固的永久性建筑上。
4.1.8 水准点标石埋设结束后,应绘制点之记,并办理水准点委托保管书。
4.1.9 对已建成的水准网应定期进行复测,第一次复测应在开工前进行,之后应一年复测一次,且应根据点位稳定情况适当调整复测频次。
复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测精度,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倍高程中误差。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1. 水准网的布设1.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
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 A75 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1. 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 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
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1. 3水准测量的精度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一般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M 和W 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2. 选点与埋石2.1选点2.1.1选定水准路线时,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道和大的火车站等,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2.1.2每一个水准点点位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注有点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志,并按规定填绘点之记;在选定水准路线的过程中,须按规定绘制水准路线图;对于水准网的结点,还须按规定格式填绘结点接测图。
3. 2埋石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
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标石的埋石类型可根据实地情况及相应的规定要求选定、埋设和整饰。
4.仪器的技术要求4.1仪器的选用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4.2仪器应按规范在作业前后或作业过程中作相应的检校。
4.3仪器技术指标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4规定执行。
表4中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指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磁感应强度微0.05mT的水平方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技术和操作的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技术和操作的要求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的基本要求和操作程序1、二等水准测量:每公里高差中误差±2mm。
水准仪型号为DS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和平板测微器,使用一对铟瓦水准尺。
2、观测时用“闭合环线路往返各一次,往返较差:平地为±4L。
(L为环线的路线长度[公里])。
3、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平面的夹角:DS2型不应超过±15″;水准尺:铟瓦水准尺,标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不应超过±。
4、在测区内水准点至少应设立3个。
5、二等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1)使用DS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和平板测微器:视线长度小于50米;前后视距尽量相等,其差小于1米;前后视距累计差不大于3米;视线离地面最低不超过米;(2)铟瓦水准尺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读数差;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所测得高差之差小于。
(3)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重测后应选用两次合格的结果。
如果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其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则由三次结果取平均数。
6、高差闭合差的平差:按观测线路的视距总长和各点间的观测视距的比值进行分配改正数。
7、二等水准测量计算成果应取至。
8、二等水准测量观测操作程序:(1)、在现场选择原控制桩点J2—2的高程为起始高程进行高程传递,先测至是JW2点,然后顺时针方向观测:J2—2—JW2—JW1—JW4—JW3—J2—2。
然后逆时针方向再观测一次:J2—2—JW3—JW4—JW1—JW2—J2—2。
(2)、在两个水准点间按通视情况,先用皮尺量好前后视距的距离。
选择测站点和立尺点的位置并标定。
而且在两点间基本上设两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观测时用尺垫。
(3)、观测时,往测水准仪照准标尺分划的观测顺序㈠.奇数测站为:①.照准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上、下丝(照准标尺基本分划进行视距读数),视距第四位数由测微轮直接读取,然后用楔形平分丝精确照准标尺的基本分划,读定标尺基本分划与测微轮读数。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3.2 主要技术要求3.2.1 最终沉降量的观测中误差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 绝对沉降(如沉降量、平均沉降量等)的观测中误差,对于特高精度要求的工程可按地基条件,结合经验与分析具体确定;对于其他精度要求的工程,可按低、中、高压缩性地基土的类别,分别选±0.5mm、±1.0mm、±2.5mm。
2 相对沉降(如沉降差、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等)、局部地基沉降(如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等)以及膨胀土地基变形等的观测中误差,均不应超过其变形允许值的1/20。
3 建筑物整体性变形(如工程设施的整体垂直挠曲等)的观测中误差,不应超过允许垂直偏差的1/10。
4 结构段变形(如平置构件挠度等)的观测中误差,不应超过变形允许值的1/6。
5 对于科研项目变形量的观测中误差,可视所需提高观测精度的程度,将上列各项观测中误差乘以1/5~1/2系数后采用。
3.2.2 高程测量的精度等级,应以本规程第3.2.1条确定的最终沉降量观测中误差按(3.2.2-1)或(3.2.2-2)式估算单位权中误差μ、求出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后,根据本规程第2.0.6条的规定选择:3.2.3 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
当不便使用几何水准测量或需要进行自动观测时,可采用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当测量点间的高差较大且精度要求低时,亦可采用短视线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3.3 几何水准测量3.3.1 各等级几何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特级、一级沉降观测,应使用DSZ05或DS05型水准仪、因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对二级沉降观测,应使用DS1或DS05型水准仪、因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对三级沉降观测,可使用DS3型仪器、区格式木质标尺,按中丝读数法观测,亦可使用DS1、DS05型仪器、因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
光学测微法和中丝读数法的每测站观测顺序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以下是 8 条关于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1. 水准测量时,仪器得摆稳当啊!比如说就像盖房子,根基不稳怎么行呢?咱在测量的时候,如果仪器晃晃悠悠的,那测出来的数据能准吗?肯定不行呀!所以仪器的稳定至关重要。
2. 你知道吗,读数得读仔细喽!这就好比咱们看书,一目十行能行吗?读数不准确,那后面的工作不就都乱套啦!比如看到一个数值,可千万不
能读成哇!
3. 测量的路线规划也很重要呀!这就像走路一样,得有个明确的方向。
如果路线乱七八糟的,不仅耽误时间,还可能出错呢!比如说一会儿走直线,一会儿又绕弯,这不是找麻烦吗?
4. 立尺的位置得选对哦!想象一下,就好像是给运动员安排跑道,位置不对怎么比赛呢?立尺偏了那么一点,测量结果可能就差好多呢!
5. 水准测量不能着急呀!急急忙忙的能做好吗?就像做饭,火急火燎的能做出美味佳肴吗?得一步一步慢慢来,稳稳当当的。
6. 数据记录可千万别出错啊!这就像是记账,记错了可就麻烦大啦!比如说把 5 写成 6,那后面的分析不就都错啦!
7. 对环境因素也要注意呢!天气不好的时候,就好像是戴着墨镜看东西,能看得清楚准确吗?风大呀、雨大呀,都可能会影响测量的精度。
8. 测量人员的操作得规范呀!这就如同开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
要是随心所欲地操作,那测出来的数据还能靠谱吗?不规范的操作绝对不行哟!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每一项都很关键,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所以一定要特别认真、严谨地对待!。
水准仪技术要求
水准仪技术要求
1. 水准仪的精度可是超级重要的呀!你想想,如果测量的时候偏差很大,那不是全乱套了吗?就好比射箭,瞄都瞄不准,怎么能射中靶心呢!比如在修桥的时候,对水准仪精度的要求就得极高,不然桥歪了可咋办!
2. 水准仪的稳定性也不能忽视呀!它得像泰山一样稳稳当当的,可不能随便晃动。
这就跟你站在摇晃的船上拍照一样,能拍清楚吗?像在一些地质条件不太好的地方测量,水准仪要是不稳定,那数据还能靠谱吗?
3. 操作简单性也很关键呢!不能搞个复杂得让人头疼的水准仪呀。
就好像玩手机,要是操作起来太繁琐,谁还有兴趣用呀!在工地上,师傅们可没那么多时间去研究复杂的操作,简单易用才是真理!
4. 耐用性难道不重要吗?难道你想隔三差五就得换一个水准仪?那多麻烦呀,还浪费钱!就像一双耐穿的鞋子,能陪你走很多路,水准仪也得耐用,经得起各种环境的考验呀!
5. 水准仪的适应性也得强啊!不能只在一种环境下好用,换个地方就不行了。
这好比一个全能选手,无论什么场地都能发挥出色。
在高山上、在低谷里,它都得能正常工作才行。
6. 数据的准确性那可是性命攸关呀!稍微有点差错可能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这就如同做手术,必须精准无误才行呀!在大型工程中,水准仪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质量。
7. 还有呀,水准仪的便携性也不能小看哦!要是搬起来都费劲,那多不方便。
就好像你带着个巨大的行李箱,去哪儿都麻烦。
一个轻便便携的水准仪,能让工作更加轻松高效呢!
总之,水准仪的这些技术要求都超级重要的,一个都不能马虎!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为我们的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
普通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普通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水准测量,这个听起来有点高深的词,其实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关系。
想象一下,咱们在家里装饰新房,铺地砖、挂窗帘,甚至是做花园,都是得保证水平啊,不然那砖砖一高一低,像过山车一样,家里可就热闹了。
说到这水准测量,真的是一门技术活儿,但也没那么神秘。
普通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就是得做到精准、可靠,而且还有些小技巧让这个过程更简单。
精度是头等大事,咱们测量的时候,得用好仪器。
想想,如果仪器都不靠谱,那结果自然也就不成样子。
就像你去饭店吃饭,点了一道菜,结果上来的却是另一道,心里那个郁闷。
再说了,测量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地点,避免什么高压线、建筑物这些干扰物。
你要知道,有些地方就像超市的打折区,人来人往的,根本没法专心测量。
所以,选个安静、开阔的地方,效果肯定好得多。
然后就是仪器的稳定性。
这就像我们喝水,水杯不能晃,不然水洒得满地都是。
水准仪在测量时要保持稳定,最好有个三脚架,稳稳当当的。
这样,才能确保测量的数值不受到外界的影响。
哦,对了,调平也很重要,仪器必须要调得恰到好处,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水平”作用。
调平的过程就像是给人上妆,得细致入微,不然效果可就大打折扣。
咱们得说说观测。
这一步就像是看风景,眼睛得放得远,心里得有数。
一个好测量员,绝对不是“瞎子摸鱼”,他要能清晰地看出读数,准确无误。
别小看了这个步骤,读数的错误,往往会引发一连串的麻烦,就像是 domino 效应,一推就倒。
对于那些微小的误差,得时刻保持警觉,像老鹰盯着猎物一样,不放过任何细节。
在测量的时候,记得做好记录哦。
就像我们做笔记一样,把每一次测量的结果都记下来,方便后续对比。
随时检查记录是否准确,避免写错。
别到结果搞得一团糟,那可真是费劲不讨好。
记录也可以帮助你分析数据,寻找规律,这可是大大的加分项。
还有一点,咱们得懂得合理安排时间。
测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得慢慢来。
就像是熬汤,急不得,火太大反而煮坏了。
四等水准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技术要求
嘿,你知道四等水准技术要求是啥不?那可重要啦!就好比走路得知道该迈哪条腿一样关键呢!比如说测量的时候,咱得把仪器架得稳稳的呀,不然测出来的数据那还不得乱套?(就像建房子根基不稳会倒塌一样!)观测的时候得超级认真,一个小细节都不能放过,没看过特务执行任务那样专注吗?(咱就得像那样!)读数得读准确咯,这可不是能随便糊弄的事儿!数据记录也得清楚明了,可不能乱七八糟的。
(这就好比整理房间,得整整齐齐的呀!)
再说了,水准尺也得立得直直的呀,不然那误差得多大呀!(这就和笔得拿正了才能写好字一个道理嘛!)操作过程中还得注意环境因素,风太大、地面震动啥的都会影响。
(这就好像在吵闹的环境中你能专心做事吗?肯定难呀!)最后计算的时候更是得精细再精细,一个小错误可能就前功尽弃啦!
总之,四等水准技术要求那绝对得严格遵守,这是保证测量准确的关键呀!只有这样,咱们才能得到可靠的数据,才能做好该做的事儿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4.2.1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平地㎜ 4 12
4
20
6
30
—
表4.2.1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 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2 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 );n 为测站数。
3 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相同。
表4.2.4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 1 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 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3m 。
2 三、四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
3 数字水准仪观测,不受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指标的限制,但测站两次观测的高差较差,应满足表中相应等级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的限值。
表4.2.6 跨河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 一测回的观测顺序:先读近尺,再读远尺;仪器搬至对岸后,不动焦距先读远尺,再读近尺。
2 当采用双向观测时,两条跨河视线长度宜相等,两岸岸上长度宜相等,并大于10m ;当采用单向观测时,可分别在上午、下午各完成半数工作量。
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每条水准路线分测段施测时,应按(4.2.7-1)式计算每km 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4.2.1中相应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的1/2。
M ∆ = 4.2.7-1
式中,M ∆ ---高差偶然中误差(㎜);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
L---测段长度(km);
n---测段数。
2 水准测量结束后,应按(4.2.7-2)式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4.2.1中相应等级的规定。
M W = 4.2.7-2
式中,M W---高差全中误差(㎜);
W---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L---计算各W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
N---附合路线和闭合环的总个数。
3 当二、三等水准测量与国家水准点附合时,高山地区除应进行正常位水准面不平行修正外,还应进行其重力异常的归算修正。
4 各等级水准网,应按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并计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
5 高程成果的取值,二等水准应精确至0.1mm,三、四、五等水准应精确至1mm。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4.3.1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宜在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成三角高程网或高程导线。
4.3.2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表4,3.2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4020
4030
注:1 D为测距边的长度(km)
2 起讫点的精度等级,四等应起讫于不低于三等水准的高程点上,五等应起讫于不低于四等的高程点上。
3 路线长度不应超过相应等级水准路线的长度限值。
4.3.3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表4.3.3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观测的主要技术要
注:当采用2秒级光学经纬仪进行垂直角观测时,应根据仪器的垂直角检测精度,适当增加测回数。
2 垂直角的对向观测,当直觇完成后应即刻迁站进行返觇测量。
3 仪器、反光镜或觇牌的高度,应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并精确至1㎜,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高度。
4.3.4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直返觇的高差,应进行地球曲率和折光差的改正。
2 平差前,应按本章(4.2.7-2)式计算每km高差全中误差。
3 各等级高程网,应按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并计算每km高差含中误差。
4 高程成果的取值,应精确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