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晏几道《南乡子 新月又如眉》原文、译文与赏析(通用)

合集下载

晏几道《南乡子新月又如眉》原文、译文与赏析

晏几道《南乡子新月又如眉》原文、译文与赏析

晏几道《南乡子新月又如眉》原文、译文与赏析南乡子新月又如眉晏几道新月又如眉。

长笛谁教月下吹。

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

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

梦里关山路不知。

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

还是凉生玉枕时。

又是新月如眉,悠悠哀音,长笛月下为谁吹?独倚高楼,暮云中初见雁南飞,雁南飞,莫道行人迟雁归。

意欲梦中一相见,山重重,路迢迢,却向何处寻!只待短信解离恨,信来应是太迟迟。

岁月悠悠,还是凉生玉枕时。

①“新月”句:暗用五代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未有团栾意”与唐王涯《秋思赠远》“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之意为后文的“行人”短“书作伏笔。

如眉,指月钩弯如眉状。

②“长笛”句:借用唐杜牧《题元处士高亭》“何人教我吹长笛,与倚春风弄月明”为背景。

③“楼倚”句:化用唐赵嘏《长安晚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诗意。

④南飞:雁为候鸟,每年春分后往北飞,秋分后飞回南方。

⑤“漫道”句:语出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漫,空,徒;又莫,勿。

⑥佳期:相会的美好时光⑦“梦里”句:化用南朝粱沈约《别范安成诗》“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意,典出南朝粱萧统《文选》李善注引《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

”此处借以表达男女相思之情。

⑧书:信。

破:消解。

恨:指离恨。

⑨应:是。

⑩玉枕:玉制或玉饰的枕头,亦用为瓷枕、石枕的美称。

仁宗至和二年(1055 年)晏殊去世,晏几道春风得意的生活也戛然而止,他立刻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霜刀雪剑。

他和六哥祗德,八弟传正及姊妹四人都还年幼,后由二哥承裕的妻子张氏“养毓调护”,嫁娶成家。

后来恩荫为太常寺太祝。

神宗熙宁七年(1074 年),晏几道的朋友郑侠因进《流民图》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罗织罪名,交付御史台治罪。

政敌们从郑侠的家中搜到晏几道的一首《与郑介夫》(郑侠字介夫),上面写着:“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

南乡子·眼约也应虚(晏几道)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南乡子·眼约也应虚(晏几道)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南乡子·眼约也应虚(晏几道)赏析|全诗|原
文翻译
眼约也应虚(晏几道)
原文
南乡子
眼约也应虚[1],昨夜归来凤枕孤。

且据如今情分里,相于。

只恐多时不似初。

深意托双鱼。

小剪蛮笺细字书[2]。

更把此情重问得,何如。

共结因缘久远无。

注释
[1]眼约:以眉目传情通意。

[2]蛮笺:指蜀地产的彩色纸。

鉴赏
此词描写一位痴情而略有心计的恋爱中女子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活动。

对方爽约之后,她不只是沉浸在孤独惆怅之中,而且更进行了一番分析与推测,试图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这就显示了女主人的性格特征。

下片的描写则突出了她温顺善良的一面,对照之下,她的那点心计就是微不足道的了。

尽管对方已然不似当初的殷切,她仍然积极争取,把自己的一片深深的爱意写进细字蛮笺,再问他一遍,能不能结成久远的姻缘,如此执着,显示的正是她的痴情。

描写大雁南飞的诗句古诗

描写大雁南飞的诗句古诗

描写大雁南飞的诗句古诗一1、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两汉刘彻《秋风辞》2、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唐代赵嘏《长安晚秋》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唐代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6、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唐代温庭筠《瑶瑟怨》7、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唐代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代高适《别董大二首》9、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唐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10、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唐代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二1.《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年代:唐作者:张九龄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

常怀稻粱惠,岂惮江山永。

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

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

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

2.《卜算子·旅雁向南飞》年代:宋作者:朱敦儒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

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

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3.《雁南飞》年代:宋作者:戴表元雁南飞,飞且鸣。

我不爱尔绝汉排云之健翼,爱尔秋来意气各有适,江湖万里同风声,风声万里秋萧索,山乡田荒水乡薄。

不应专为稻梁来,得饱自住今亦乐。

群飞潦唳奈尔何,青天茫茫无网罗。

谁知世有苦心者,夜半闻声悲转多。

雁南飞,劝尔飞时莫近征妇舍,手触边衣添泪下。

更莫飞近贫士屋,弦绝樽空怨凄独。

雁南飞,飞且止,世事惊人例如此。

我昔扁舟五湖水,年年见尔秋风裹。

如今未断少年情,一度雁来心一惊。

今年雁来明年去,明年去去江南路。

欲将书寄去边人,明年认作书回处。

4.《秋思》年代:宋作者:陆游日落江城闻捣衣,长空杳杳雁南飞。

桑枝空后醅初熟,豆荚成时兔正肥。

徂岁背人常冉冉,老怀感物倍依依。

平生许国今何有,且拟梁鸿赋五噫。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原文、翻译及赏析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原文、翻译及赏析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原文、翻译及赏析生查子·新月曲如眉原文、翻译及赏析生查子·新月曲如眉五代十国牛希济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仁在心儿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译文新月弯弯如眉毛,没有圆的意思。

不忍心看红豆,满眼都是相思泪。

整天劈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壳中一样嵌在我心中。

两朵隔墙相望的花,早晚会结成连理枝。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注释生查子(zhā z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尊前集》注:双调。

元高拭词注:南吕宫。

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新月:阴历月初的月亮。

团圞(luán):团圆。

红豆:又名相思豆,草本植物,种子形如豌豆。

劈:剖开。

桃穰(ráng):桃核。

仁:桃仁。

这里“仁”与“人”谐音,意思双关。

连理:不同根的草木,它们的枝干连成为一体。

古人喻夫妇为“连理枝”。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赏析上阕以“传情入景”之笔,抒发男女间的相思之苦。

作者借“移情”笔法,赋予视野中的'客观景象以强烈的主观情感,使天边新月、枝上红豆都染上别离相思的情愫。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明为写月,实则喻人,作者以眉比月,正暗示出相思人儿因不见团聚而双眉紧蹙,郁闷不欢的愁苦之态。

“红豆”本是相思的信物,但在离人的眼里却是贮满了忧伤,令人见之落泪。

一弯新月,数枝红豆,词人撷取传统的寄寓人间悲欢离合、别离思念之情的两种意象,正表达出对爱人的无限深情和思之不得的痛切缺憾。

就内容而言,下阕为上阕之顺延;就感情的“走向”而言,二者又有着微妙的差异。

如果说上阕中写相思还只是借助于意象的寄托,情感的附着还比较虚幻,词中的情绪基调也是一种充满残缺感的低沉.那么下阕中的情感就相对地落到了实处,词中流露着的、是充满希冀的向上的基凋。

“终日劈桃穰,仁儿在心里”,一语双关,看似百无聊赖的行为,正寄托着主人公对心上人丝丝缕缕的情爱和日复一日的期盼。

古诗雁南飞的诗句

古诗雁南飞的诗句

与雁南飞有关的诗词1、唐代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原文: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译文: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

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2、唐代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原文: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译文:十月份南飞的大雁,听说到这就往回飞。

我的行程远没停止,不知何时还能回来?江面平静潮水刚落,山林昏暗瘴气不开。

明晨登高望乡之处,应见岭头初绽红梅。

3、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冬十月》原文: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初冬十月,北风呼呼地吹着,气氛肃杀,天气寒冷,寒霜又厚又密。

鹍鸡鸟在清晨鸣叫着,大雁向南方远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就连熊也都入洞安眠了。

农民放下了农具不再劳作,收获的庄稼堆满了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

我能到这里是多么的幸运啊,高诵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

4、宋代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原文: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

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

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译文:远行的大雁向南飞翔,风雨中与雁群失散。

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于清冷的河中小洲。

沙鹞和白鹭苦于难以亲近,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

茫茫云海中找不到归宿,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号。

5、唐代温庭筠《酒泉子·楚女不归》原文: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

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篸云鬟重,裙上金缕凤。

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译文:她回南方去了,现在还没有踏上归途。

古诗生查子·新月曲如眉翻译赏析

古诗生查子·新月曲如眉翻译赏析

古诗生查子·新月曲如眉翻译赏析《生查子·新月曲如眉》作者为唐朝诗人牛希济。

其古诗全文如下: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穣,仁儿在心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前言】《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是五代词人牛希济所写的一首词。

词的上阕词人以“传情入景”之笔抒发男女之间的相思之苦。

下阕词人将情感落到了实处,词中流露着充满希冀的基凋。

【注释】①生查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尊前集》注:双调。

元高拭词注:南吕宫。

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②新月:阴历月初的月亮。

③团圞:团圆。

④红豆:又名相思豆,草本植物,种子形如豌豆。

⑤劈:剖开。

桃穣:桃核。

⑥仁儿:桃仁。

这里“仁”与“人”谐音,意思双关。

⑦连理:不同根的草木,它们的枝干连成为一体。

古人喻夫妇为“连理枝”。

【翻译】新月弯弯如眉毛,没有圆的意思。

不忍心看红豆,满眼都是相思泪。

整天劈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壳中一样嵌在我心中。

两朵隔墙相望的花,早晚会结成连理枝。

【赏析】上阕以“传情入景”之笔,抒发男女间的相思之苦。

作者借“移情”笔法,赋予视野中的客观景象以强烈的主观情感,使天边新月、枝上红豆都染上别离相思的情愫。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明为写月,实则喻人,作者以眉比月,正暗示出相思人儿因不见团聚而双眉紧蹙,郁闷不欢的愁苦之态。

“红豆”本是相思的信物,但在离人的眼里却是贮满了忧伤,令人见之落泪。

一弯新月,数枝红豆,词人撷取传统的寄寓人间悲欢离合、别离思念之情的两种意象,正表达出对爱人的无限深情和思之不得的痛切缺憾。

就内容而言,下阕为上阕之顺延;就感情的“走向”而言,二者又有着微妙的差异。

如果说上阕中写相思还只是借助于意象的寄托,情感的附着还比较虚幻,词中的情绪基调也是一种充满残缺感的低沉.那么下阕中的情感就相对地落到了实处,词中流露着的、是充满希冀的向上的基凋。

“终日劈桃穣,人在心儿里”,一语双关,看似百无聊赖的行为,正寄托着主人公对心上人丝丝缕缕的情爱和日复一日的期盼。

梁逸峰朗诵的诗词

梁逸峰朗诵的诗词

梁逸峰朗诵的古诗词是《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和《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1、《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孟浩然〔唐代〕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翻译:夕阳已经落下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月光照进松林夜晚渐生凉意,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山中砍柴人已经全都归家而去,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与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带着琴站在山路等你。

2、《南乡子·新月又如眉》晏几道〔宋代〕新月又如眉。

长笛谁教月下吹。

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

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

梦里关山路不知。

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

还是凉生玉枕时。

翻译:又是新月弯如眉的时候,悠悠哀音,长笛月下为谁吹?独倚高楼,在暮云中第一回看到归雁正不住地向南飞去。

可不要说远行的人要比雁还迟归啊!想在梦中体会相会的美好,可是山重重,路迢迢,却向何处寻!只能等待远方的书信来纾解心中离愁别恨,可是迟迟不到。

一梦惊醒,惟有单调的玉枕与刺骨的凉意。

诗歌朗诵事件经过2010年,梁逸峰是香港某中学三年级学生,参加第61届香港学校朗诵节表演时,朗诵了《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和《南乡子·新月又如眉》两首诗歌。

在朗诵过程中,梁同学面部表情丰富、声音抑扬顿挫,时而“暗送秋波”,时而摆首张望,时而扯嗓呼唤,甚至还表现出凝望风景、望穿秋水等神情。

因为这些特殊的表情,梁逸峰走红网络。

梁逸峰本人回应,他有特别的朗诵技巧,所以在朗诵时会配合着相应动作,以表达自己要朗诵的情节内容。

评委高度评价了梁同学的朗诵表现,有网友表示支持:“在文学角度上,他是富有表现力和创造力的。

”。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晏几道)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晏几道)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晏几道)赏析|全诗|原文翻译新月又如眉(晏几道)原文新月又如眉。

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

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

梦里关路不知。

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

还是凉生玉枕时。

此为怀人词。

作者在词中以回环曲折的结构、流蕴藉的情致,由月下吹笛而及南飞雁,由雁而思及行人,抒写了清秋时节的怅惘之情。

全词意境隽永,曲折往复,既丽且庄。

上片前两句,写主人公倚楼时所见所感:黄昏后,又见如眉般的一弯新月,又是为谁人持长笛,在月下吹奏哀音?首句写,云新月如眉,也就是说眉如新月,隐有抒情女主人公的形象在。

黄昏新月,常会勾动人的离思。

词中更着一又字,可知倚楼怀人已非一朝一夕了。

谁教,犹言谁令、谁使,故作设问,是说无人欣赏,自己在月下吹笛也是徒然的。

紧接楼倚三句,点明词旨为怀人。

主人公独倚高楼,在暮云中第一回看到归雁正不住地向南飞去,心下自语:可不要说远行的人要比雁还迟归啊!三句暗用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前。

前一初字,语意比上文又字跌深一层。

时节转换,秋雁南飞,更增对行人的思念。

唐赵嘏《长安秋望》诗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意境与之仿佛。

过片二句,写相思无望,唯有梦里相寻。

小晏词中,常写梦魂寻人之意: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同是写梦寻,但又用意各别。

本词云路不知,即是说连寻找也不可能了,语更深切。

《文选》沈约《别范安成诗》: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李善注:《》曰: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

小晏此词,运用前人故事,但又自出新意。

入梦的描写与上下文融合无垠,成为全词中有机的组成部分。

从而逼出末三句:再想等他的短信寄来,以慰离恨,恐怕也已太迟,因为又到了枕畔凉生的清秋时节!梦里难寻,唯有等音书寄来,可是书信又迟迟不至,闺中人的离恨就更无法排遣了。

古诗南乡子·新月上翻译赏析

古诗南乡子·新月上翻译赏析

古诗南乡子·新月上翻译赏析《南乡子·新月上》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珣。

其古诗全文如下:新月上,远烟开。

惯随潮水采珠来。

桌穿花过归溪口。

沽春酒。

小艇缆牵垂岸柳。

【前言】《南乡子·新月上》这首词写采珠人傍晚归途中泊舟沽酒的情景,写出了采珠人的独特生活。

表现其悠然自得的情趣,风格自然浅白,动静结合,引人入胜。

其中描写的风土人情,属抄觏之佳。

【注释】①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②惯:习惯③沽:买。

④春酒:冬季酿制,及春而成,故称。

也叫泺醪。

【翻译】新月上来了,弥漫的烟雾散开了,习惯了追赶潮汐去采珠。

艇儿穿花过溪而回,买一壶春酒,将小艇系好在垂岸的柳树下。

月夜赶潮水,勇斗风浪;穿花而归,沽酒小饮,构成了采珠人的独特生活。

【赏析】李珣早年曾漫游吴越、两广等地,对异域风情的熟悉,使他的风土词生动又丰富。

他写的十七首《南乡子》都是歌咏的东粤风情。

莲塘泛彩舟,桌歌惊睡鸳,游女带香,竞折团荷,荔枝挂红,孔雀争妍。

浓郁的岭南风情,质朴的民歌风味,以及文人淡淡的感伤,使他写下了这部《南乡子·新月上》。

这首词写采珠人傍晚归途中泊舟沽酒的情景,景色清幽淡雅。

弯弯的月儿爬上夜空,在月光照耀之下,弥漫的雾气渐渐散开,采珠人在夜色下从容划船,穿花过溪,泊船买酒,一“划”一“穿”“泊”,这一切在作者笔下如一幅优美清新的水墨画,徐徐向读者展开。

该词的难得之处在于作者把寻常景色和采珠人的寻常生活写得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动人,淡而有味,如清茶宜人,如清香醉人。

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写出了作者对异域风情的深刻体验,引人入胜。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古诗南乡子·新月又如眉翻译赏析

古诗南乡子·新月又如眉翻译赏析

古诗南乡子·新月又如眉翻译赏析《南乡子·新月又如眉》作者为宋朝诗人晏几道。

其古诗全文如下:新月又如眉。

长笛谁教月下吹。

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

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

梦里关山路不知。

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

还是凉生玉枕时。

【前言】《南乡子·新月又如眉》,选自《小山词》,北宋词人晏几道所作怀人词。

作者在词中以回环曲折的结构、风流蕴藉的情致,由月下吹笛而及南飞雁,由雁而思及行人,抒写了清秋时节的怅惘之情。

全词意境隽永,曲折往复,既丽且庄。

【注释】①“新月”句:暗用五代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未有团栾意”与唐王涯《秋思赠远》“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之意为后文的“行人”“短书”作伏笔。

如眉,指月钩弯如眉状。

②“长笛”句:借用唐杜牧《题元处士高亭》“何人教我吹长笛,与倚春风弄月明”为背景。

③“楼倚”句:化用唐赵嘏《长安晚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诗意。

④南飞:雁为候鸟,每年春分后往北飞,秋分后飞回南方。

⑤“漫道”句:语出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漫,空,徒;又莫,勿。

⑥佳期:相会的美好时光。

⑦“梦里”句:化用南朝粱沈约《别范安成诗》“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意,典出南朝粱萧统《文选》李善注引《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

”此处借以表达男女相思之情。

⑧书:信。

破:消解。

恨:指离恨。

⑨应:是。

⑩玉枕:玉制或玉饰的枕头,亦用为瓷枕、石枕的美称。

【翻译】又是新月如眉,悠悠哀音,长笛月下为谁吹?独倚高楼,暮云中初见雁南飞,雁南飞,莫道行人迟雁归。

意欲梦中一相见,山重重,路迢迢,却向何处寻!只待短信解离恨,信来应是太迟迟。

岁月悠悠,还是凉生玉枕时。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离思的怀人之作。

上片以时景起笔,而归结于情思。

“新月”颇有与“故人”暗成对比的意味,“如眉”则是不圆之意,暗点离思主题,愁上眉间。

《南乡子·相见处》译文及注释鉴赏

《南乡子·相见处》译文及注释鉴赏

《南乡子·相见处》译文及注释鉴赏《南乡子·相见处》是由李珣所创作的,这首小令纯用白描手法,写得自然流畅,空灵雅致。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南乡子·相见处》的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南乡子·相见处》唐朝:李珣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南乡子·相见处》古诗简介《南乡子·相见处》是五代李珣的一首词作。

这首词写一位南方少女偶尔遇到一位少年,一见钟情,巧妙地佯失双钗,暗约相会。

作者准确地把握住少女的人物形象,通过几个极有个性特征的行为,既描绘了少女性格中天真无邪、热情奔放的一方,又勾画出情窦初开的少女矜持、羞涩的一面,惟妙惟肖,呼之欲出。

全词摹写传神,感情纯朴,词中又点缀以越王台、刺桐花、大象等南方风物,使这首词洋溢着一种南国情调,令人赏心悦目。

《南乡子·相见处》翻译/译文日暮天晴,一位美丽纯真的少女,在越台前盛开的刺桐花下,和一位风度翩翩、俊雅倜傥的少年偶然相遇。

两人擦肩而过,她仍偷偷回望,深情地注视着少年,故意掉下一双翠羽,匆匆骑象离开游人,趟过小河先走了。

《南乡子·相见处》注释⑴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

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

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

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

另有五十八字体者。

南乡子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⑵刺桐:植物名,似桐而有刺。

越台:即越王台,汉时南越王赵佗所筑,在今广州北越秀山上。

⑶回眸(móu):囬转目光。

深属意:表示深切的情意。

属(zhǔ)意:留情,暗含情意。

⑷双翠:一双翠羽,女性头上妆饰品。

⑸骑象:李珣笔下的岭南风光有着神奇的异域色彩。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远古时就与象结下了不解之缘。

古词《南乡子-新月上》(作者李珣)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词《南乡子-新月上》(作者李珣)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南乡子·新月上李珣[五代]新月上,远烟开。

惯随潮水采珠来。

棹穿花过归溪口。

沽春酒。

小艇缆牵垂岸柳。

标签抒情、写景、写人、悠闲译文新月上来了,弥漫的烟雾散开了,习惯了追赶潮汐去采珠。

艇儿穿花过溪而回,买一壶春酒,将小艇系好在垂岸的柳树下。

月夜赶潮水,勇斗风浪;穿花而归,沽酒小饮,构成了采珠人的独特生活。

注释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惯:习惯。

沽:买。

春酒:冬季酿制,及春而成,故称。

也叫泺醪。

赏析这首词写采珠人傍晚归途中泊舟沽酒的情景,景色清幽淡雅。

弯弯的月儿爬上夜空,在月光照耀之下,弥漫的雾气渐渐散开,采珠人在夜色下从容划船,穿花过溪,泊船买酒,一“划”一“穿”“泊”,这一切在作者笔下如一幅优美清新的水墨画,徐徐向读者展开。

该词的难得之处在于作者把寻常景色和采珠人的寻常生活写得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动人,淡而有味,如清茶宜人,如清香醉人。

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写出了作者对异域风情的深刻体验,引人入胜。

关于作者李珣(855?-930?),五代词人。

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

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

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

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

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

蜀亡,遂亦不仕他姓。

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

怅恨不逢如意酒。寻思难值有情人。-晏几道译文及赏析

怅恨不逢如意酒。寻思难值有情人。-晏几道译文及赏析

怅恨不逢如意酒。

寻思难值有情人。

-晏几道译文及赏析怅恨不逢如意酒。

寻思难值有情人。

-晏几道译文及赏析怅恨不逢如意酒。

寻思难值有情人。

-晏几道译文及赏析1 【原文】长相思①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了期②,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③谁,浅情人④不知。

【注释】①长相思:词牌名,唐教坊曲名。

②甚(shèn)了期:何时才是了结的时候。

③似(sì):给与。

④浅情人:薄情人。

【白话译文】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

若问这相思何时是尽头,除非是在相见之时。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

这相思之情说给谁听呢,薄情寡义的人是不能体会的。

【赏析】此词纯用民歌形式,上下片均以“长相思”迭起,上片言只有相见才得终了相思之情;下片言由于不得相见,相思之情无处诉说,以浅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衬自己一往而情深。

词的上片,一气流出,情溢乎辞,不加修饰。

“若问”两句,自问自答,痴人痴语。

要说“相见”是解决“相思”的唯一办法,这纯是痴语,痴心,可是,小晏却认认真真地把它说了出来,正是如黄庭坚《小山词序》所云“其痴亦自绝人”。

结句非同凡响,抒写了比相思不相见更大的悲哀。

“说似谁”,犹言说与谁、向谁说。

纵使把相思之情说了出来,那浅情的人儿终是不能体会。

浅情是深情的对面,多情的小晏却总是碰到那样的人,可是,当那人交暂情浅,别后又杳无音信,辜负了自己的刻骨相思时,词人依然是一往情深,不疑不恨,只是独自伤心而已。

下片四句,以“浅情人”反衬小晏相思苦恋之情,无奈和遗憾。

此词为作者词中别调,语极浅近,情极深挚,在朴直中自饶婉曲之致,缠绵往复,姿态多变,回肠荡气,音节尤美。

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词人用情之深。

名家点评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小山词序》:其痴亦自绝人。

清代词家陈廷焯《词则·闲情集》:此为小山集中别调,而缠绵往复,姿态有余。

【作者介绍】晏几道(约1030—约1106)北宋词人。

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

晏几道《南乡子·画鸭懒熏香》原文作者简介赏析

晏几道《南乡子·画鸭懒熏香》原文作者简介赏析

晏几道《南乡子·画鸭懒熏香》原文|作者简介|赏析《南乡子·画鸭懒熏香》是北宋词人晏几道创作的一首离别相思之词,作者采取华丽字眼,描写居室、器物,用以衬托主人公的身份与生活。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南乡子·画鸭懒熏香》原文宋代:晏几道画鸭懒熏香。

绣茵犹展旧鸳鸯。

不似同衾愁易晓,空床。

细剔银灯怨漏长。

几夜月波凉。

梦魂随月到兰房。

残睡觉来人又远,难忘。

便是无情也断肠。

作者简介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

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

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

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

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

《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

”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赏析这一首,离别相思之词。

采取华丽字眼,描写居室、器物,用以衬托主人公的身份与生活。

上片用比喻和对照的手法展现女主人别后独处的孤寂与惆怅。

画炉懒得冒烟,只透着一股冷清之气;绣被上还是那一对鸳鸯,但人已是孤孤单单的了。

当初欢乐时,觉得夜短,只怨天光易晓;如今独卧空床,细挑银灯,却难以熬到天亮。

下片开拓出一个梦中境界,笔法可谓奇诡。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思念的人果然在梦中出现了。

可惜梦中欢会仍然短暂,“残睡觉来人又远”,只是迷糊了一小会儿,就做了个美梦,觉儿小,梦也短,一睁眼,那人又走远额。

然而,尽管只是梦中仓促一晤,也足以令人难以忘怀,此情此景,无情之人也得断肠。

何况我辈多情之人乎?。

晏几道《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翻译赏析

晏几道《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翻译赏析

晏几道《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翻译赏析晏几道《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翻译赏析《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晏几道。

其古诗全文如下:初捻霜纨生怅望。

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

午睡醒来慵一饷。

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

斜贴绿云新月上。

弯环正是愁眉样。

【前言】《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

此词情景交融、以景衬情,抒写了一位女郎午睡醒后的闲愁。

词的上阙借细节和衬景构成一幅和谐的闺中闲眠图,这一景境中融入闺中人独处空闺的闲愁;下阙纯以花月状人,句句辞兼比兴,处处意存双关。

全词室内景物、户外景色交相辉映,女主人公的容态与自然景致相得益彰,组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注释】①捻:用手指轻轻拿起。

霜纨:指洁白纨扇。

怅望:惆怅、怨恨。

②秦娥:指年轻貌美女子。

③慵:懒。

一饷:即一响,短暂的时问。

④双纹翠簟:织有成双花纹的翠簟。

簟,竹制凉席。

寒浪:即指簟纹。

竹席清凉,花纹起伏如浪,故称“寒浪”。

⑤苹风:掠过蓣草的微风。

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蓣之末。

”⑥绿云:指蓝天下之浮云,喻指女子乌发。

此句即“新月斜贴绿云上”。

上,缓缓爬上。

⑦弯环:弯弯如环之月亮。

【翻译】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思,心生惆怅。

空荡荡的房间里独自一人,偏又响起阵阵莺声,好似美女轻唱。

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

那铺床上的双纹翠席,尤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

夏雨初霁,掠过蓣草的微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摇曳生姿。

雨后的荷花含情脉脉,红红的脸颊上挂着泪珠似得看着人们。

新月弯弯,尤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

【鉴赏】此词情景交融、以景衬情,抒写了一位女郎午睡醒后的'闲愁。

词的上阙借细节和衬景构成一幅和谐的闺中闲眠图,这一景境中融入闺中人独处空闺的闲愁;下阙纯以花月状人,句句辞兼比兴,处处意存双关。

全词室内景物、户外景色交相辉映,女主人公的容态与自然景致相得益彰,组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南乡子,南乡子鉴赏,南乡子译文

南乡子,南乡子鉴赏,南乡子译文

南乡子,南乡子鉴赏,南乡子译文《南乡子·怅望送春杯》是由苏轼所创作的,此词落墨于酒筵,中间写望乡,结穴于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反思,呈现出一个从向外观照而返听收视、反观内心的心灵活动过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南乡子·怅望送春杯》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南乡子·怅望送春杯》宋朝:苏轼怅望送春杯,渐老逢春能几回。

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

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南乡子·怅望送春杯》古诗简介《南乡子·怅望送春杯》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这是一首集句词,其体式源于集句诗。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的词作,既有他为人熟知的豁达开朗、处之泰然的一面,亦有痛苦、挣扎的灰暗一面。

全词取唐人诗句不仅均符合词人当下的境遇、身世、心态,而且信手拈来,仿若己出,经过他贯注心血的再创造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南乡子·怅望送春杯》翻译/译文惆怅地望着手中这杯送春酒,身体逐渐变老又有几回能再逢见春。

楚城繁花什锦心里却伤愁远方离别,非常感伤,更何况酒宴上清丝急管奏出的别离之音。

在望乡台断断续续的吟诵,纵使与故土远隔万里,却仍然归心似箭。

此时归心万里,同筵的诸君,又何人会此登临之意,辗转徘徊,反思内心。

相思之苦,心如寒灰。

《南乡子·怅望送春杯》注释①怅望送春怀:截取唐人杜牧《惜春》:“春半年已除。

其余强为有。

即此醉残花,便同尝腊酒。

怅望送春杯,殷勤扫花帚。

谁为驻东流,年年长在手?”渲染对酒伤春的情话。

②渐老逢春能几回:此句取杜甫《漫兴九首》第四首:“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为杜甫流落成都时所作之绝旬。

③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稍稍改动了许浑《竹林寺别友人》一诗:“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

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

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

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

晏几道《南乡子渌水带青潮》全词翻译赏析

晏几道《南乡子渌水带青潮》全词翻译赏析

晏几道《南乡子渌水带青潮》全词翻译赏析晏几道《南乡子渌水带青潮》全词翻译赏析《南乡子·渌水带青潮》作者为宋朝诗人晏几道。

其古诗全文如下:渌水带青潮。

水上朱阑小渡桥。

桥上女儿双笑靥,妖娆。

倚著阑干弄柳条。

月夜落花朝。

减字偷声按玉箫。

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

若比银河路更遥。

【前言】《南乡子·渌水带青潮》是晏几道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描写一位在桥上倚阑而立的妙龄女郎,刻画出弄柳奏箫、吸引路人,却可望不可即的美丽少女形象,格调淡雅清丽,语言含蓄婉转,表现出词人对少女的不舍之情。

【注释】①渌(lù)水:清澈的水。

②青潮:水面呈青绿色,且旺盛饱满,如同涨潮一般。

③朱阑:朱红色的栏杆。

④双笑靥(yè):此处是说女子笑,脸上出现一对酒窝儿。

⑤妖娆:形容女子美貌而富有风情。

曹植《感婚赋》:“顾有怀兮妖娆,用搔首兮屏营。

”⑥花朝:旧俗以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故称此节为“花朝节”。

⑦减字偷声:指词调的减省节奏和减少歌辞字句,从而衍变新调。

⑧玉箫:箫的美称。

李商隐《送从瓮从东川弘农尚书幕》:“素女悲清瑟,秦娥弄玉箫。

”⑨迢迢:遥远。

韦庄《诉衷情》:“鸳梦隔星桥,迢迢。

”【翻译】清澈的春水带着青潮上涨,水上的朱栏连着小渡桥。

桥上站立着双靥带笑的美丽少女,好妖娆,倚靠着栏杆抚弄柳条。

月夜直到花朝,少女能够娴熟地按照“减字偷声”的变化吹奏玉箫。

柳外的行人回头顾盼,好遥远,仿佛比那天上的银河还要远。

【赏析】这首词写人,刻画了一位十分优美传神的少女形象。

上片首二句写景,为人物出场设置环境;一条清撤的.小河,带着碧绿的潮水,向远处缓缓地流去;河上架着一座两边围着红色阑干的小小渡桥。

朱阑映渌水,碧波泛青潮,景物闲雅优美,色彩艳丽鲜明,短短两句即展现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画面。

“桥上女儿双笑着,妖烧。

倚着阑干弄柳条。

”“柳条”二字语意双关,既指柳条随风飘扬的情景,又指少女美丽迷人的腰肢。

接着三句刻画人物。

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鉴赏及译文参考

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鉴赏及译文参考

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鉴赏及译文参考《点绛唇·一种蛾眉》是由纳兰性德所创作的,这首词汪刻本有副题《对月》。

从词中所抒写之情景看确是一首对月伤怀、凄凉幽怨之作。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点绛唇·一种蛾眉》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点绛唇·一种蛾眉》清代:纳兰性德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庾郎未老,何事伤心早?素壁斜辉,竹影横窗扫。

空房悄,乌啼欲晓,又下西楼了。

《点绛唇·一种蛾眉》译文同样的蛾眉月,但下弦之月就不如上弦月好。

就像那愁苦之时下垂的眉毛不如欢乐时上弯的眉毛好一样。

被滞留在北国的庾信年纪未老,为何过早地开始伤心呢?白色墙壁上落下月亮的余晖,竹影在窗棂间轻轻摇曳。

相思的人独守空闺,直到乌鸦声起、清晓将至,月亮也落下来了,徒留一人对影凭吊。

《点绛唇·一种蛾眉》注释一种:犹言一样、同是。

蛾眉:蚕蛾的触须弯曲细长,故用以比喻女子的眉毛。

此借指月亮。

下弦:指农历每月二十三日前后的月亮。

初弦:即上弦,指农历每月初八前后的月亮,其时月如弓弦,故称。

古人以蛾眉代指女人的眉毛,又以上弦、下弦之月代指女人的眉毛下垂或上弯。

庾(yǔ)郎:即庾信,南北朝后周人,骈文写得尤好,著有《伤心赋》,伤其女儿与外孙相继而去时的悲伤。

词人二十三岁丧妻,故以庾信自况。

素壁:白色的墙壁、山壁、石壁。

斜晖:指月光。

乌啼:乌鸦鸣叫。

又下西楼:指月落。

《点绛唇·一种蛾眉》创作背景这首《点绛唇·一种蛾眉》是词人于第一任妻子卢氏难产死后所作,是一首悼亡词。

卢氏才貌双全,知书达理,性情温雅,与词人恩爱情笃,故其死后,词人悼亡之音破空而起,这首词便是词人在《饮水词》中悼亡卢氏的一首代表作。

《点绛唇·一种蛾眉》赏析这首词汪刻本有副题《对月》。

从词中所抒写之情景看确是一首对月伤怀、凄凉幽怨之作。

词的上阕从“一种蛾眉”写起,一语双关,既是言月,也是言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晏几道
新月又如眉。

长笛谁教月下吹。

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

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

梦里关山路不知。

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

还是凉生玉枕时。

【译文】
又是新月如眉,悠悠哀音,长笛月下为谁吹?独倚高楼,暮云中初见雁南飞,雁南飞,莫道行人迟雁归。

意欲梦中一相见,山重重,路迢迢,却向何处寻!只待短信解离恨,信来应是太迟迟。

岁月悠悠,还是凉生玉枕时。

【注释】
①“新月”句:暗用五代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未有团栾意”与唐王涯《秋思赠远》“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之意为后文的“行人”“短书”作伏笔。

如眉,指月钩弯如眉状。

②“长笛”句:借用唐杜牧《题元处士高亭》“何人教我吹长笛,与倚春风弄月明”为背景。

③“楼倚”句:化用唐赵嘏《长安晚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诗意。

④南飞:雁为候鸟,每年春分后往北飞,秋分后飞回南方。

⑤“漫道”句:语出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漫,空,徒;又莫,勿。

⑥佳期:相会的美好时光。

⑦“梦里”句:化用南朝粱沈约《别范安成诗》“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
思”意,典出南朝粱萧统《文选》李善注引《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

”此处借以表达男女相思之情。

⑧书:信。

破:消解。

恨:指离恨。

⑨应:是。

⑩玉枕:玉制或玉饰的枕头,亦用为瓷枕、石枕的美称。

【创作背景】
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晏几道春风得意的生活也戛然而止,他立刻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霜刀雪剑。

他和六哥祗德,八弟传正及姊妹四人都还年幼,后由二哥承裕的妻子张氏“养毓调护”,嫁娶成家。

后来恩荫为太常寺太祝。

神宗熙
宁七年(1074年),晏几道的朋友郑侠因进《流民图》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罗织罪名,交付御史台治罪。

政敌们从郑侠的家中搜到晏几道的一首《与郑介夫》(郑侠字介夫),上面写着:“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

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这些人如获至宝,以讽刺“新政”、反对改革为名,将晏几道逮捕下狱。

后来宋神宗释放了晏几道。

这件事虽然有惊无险,但经过这么一折腾,原本就坐吃山空的家底更加微薄,晏家的家境每况愈下。

这件事对晏几道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从一个书生意气的公子哥,沦落为潦倒落魄的贵族。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离思的怀人之作。

上片以时景起笔,而归结于情思。

“新月”颇有与“故人”暗成对比的意味,“如眉”则是不圆之意,暗点离思主题,愁上眉间。

“又”是此景之叹,表明她已历见多次,既状时间之长,亦隐隐透出触目经心、怎堪又见的苦涩。

“谁家玉笛暗飞声”(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恍惚间,耳际晌起声声长笛。

“谁教”表面上探寻的是月下吹笛的缘由,实则却在千般埋怨它的不是时候,或许是因为不忍它“与倚春风弄月明”(十牧《题元处士高亭》)的欢乐情调,也或许是因为不忍它“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的愁伤动思,无论为何,此二字一变客体为主体,显示并非她有意闻笛,而是笛声无端相扰,牵动其离愁别恨。

“楼倚”两句写其所见极具层次感,独倚高楼,先是看到天涯尽处一片“暮云”夕景,继而苍茫云间“初见”斑黑点点,尔后逐渐清晰扩大为可识别的“雁”,继而在雁过后醒觉它们所循的方向,点破时节。

“南飞”两字独为一句,语音短促似结未结,仿佛状写了、也涵括了她凝眸追踪群雁行迹的整个时间过渡,直至影踪全无。

“漫道”语极失落凄婉,别说希冀行人雁前归,怕是连“行人雁后归”也是一种徒然空盼。

本片先由所见引其思,旋即思绪便被声音中断;再由所闻引其思,旋即思
绪又被景物中断;复由所见引其思。

几经转折,悱恻渐深,最终转入沉沉的哀伤。

下片以情思起笔,而归结于时景。

“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五代顾《浣溪沙》),她已不敢奢望现实中的“佳期”,唯有寄望于托梦圆愿,“意欲”表示她退而求其次的转念,也存了但求稍解离愁的期待,可却偏偏连这小小渴望也无法得偿。

人说“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李白《长相思》),而她虽不畏“关山路”苦,奈何“不知”关山路!现实梦境两头空,离恨已不可能由“佳期”来解,那么就只能再退一步等待千里之外的尺素。

“短”是一退再退,不求绵绵情话,但求只言片语便于愿已足;“破”状她极欲消除、从此远离别恨,一至于要将之彻底粉碎使其无法重拼再生;“却”又是一个满怀希望的期待之辞。

然而“应迟”,这短书必是迟米的肯定判断,似乎出于她过去的经验。

“簟凉枕冷不胜情”(顾《浣溪沙》(雁响遥天玉漏清)),等到那“短书来”,又已然是秋意深重寒侵闺衾的“凉生玉枕”时了。

至此退无可退,“还是”两字,萧冷无边,思量无尽,幽怨无限,神伤无已。

该词的一大特色,在于隐括大量前作前事,或诗境、或词句、或意象、或典故,但又不将之凝用一处,而散融于全篇,彼此呼应,互为伏笔,息息相关却又不着于形,而其佳妙处,更在以虚字点化、提挈全篇,紧松敛放之间,不仅使前人兴象浑化如一、浑化盘如己,更曲尽心念情绪之婉折深绵,抑扬顿挫,味中有味。

【作者简介】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

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

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

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

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

《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

”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晏几道的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其父齐名,世称“二晏”。

但当时及后世作者都对他评价很高,认为造诣在殊之上。

“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

”(《白雨斋词话》)词风逼近其父。

既有晏殊词风的清丽婉曲,语多浑成;又比晏殊词沉挚、悲凉。

特别是在言情词上,更优于其父。

由于社会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词作的思想内容比晏殊词深刻得多。

其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运、歌颂她们美好心灵的篇章。

也有关于个人情事的回忆和描写。

通过个人遭遇的昨梦前尘,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凄婉动人。

在有些作品中,表现出不合世俗、傲视权贵的态度和性格。

《小山词》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诗。

工于言情,但很少尽情直抒,多出之以婉曲之笔,较之晏殊的词沉郁顿挫。

在小令的技法上也有所发展,日臻纯熟。

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

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实罕其匹。


《小山词》从《珠玉词》出,而成就不同,虽是走其父婉约传统,固守小令的阵地,却创造出新的艺术世界。

可以说晏几道的词艳而不俗,浅处皆深,将艳词小令,从语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与两个层面上发展到极致。

小山词多怀往事,抒写哀愁,笔调饱含感伤,伤情深沉真挚,情景融合,造语工丽,秀气胜韵,吐属天成,“能动摇人心”。

他的《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通过几个生动感人的画面,抒写离别之愁,相思之苦和重逢时的喜悦,情真意切,九曲回肠。

其中新辞丽句,深为论者所叹赏。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临江仙》),《复堂词话》赞它是“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鹧鸪天》),《苕溪渔隐丛话》评它为“词情
婉丽”;至于“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连认为“作文害道”的理学家程颐听了,都得笑着说:“鬼语也!”(《邵氏闻见后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