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教学与高等师范教育改革探讨
教学改革反思
教学改革反思一、引言教学改革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议题,旨在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然而,教学改革的效果并不总是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
因此,本文将对教学改革进行反思,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1. 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教学改革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导致各地区、各学校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实践。
这种缺乏统一性使得教学改革无法形成整体合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阻力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难点和阻力。
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需要转变,但是部份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持保守态度,缺乏积极的参预和支持。
另一方面,学生和家长对新的教学方式也存在着抵触情绪,难以适应改革带来的变化。
3. 教学改革成效评估不够科学教学改革的成效评估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评估指标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过于依赖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评估结果的反馈不及时,无法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方法。
三、改进的建议1. 建立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学改革的指导,制定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和路径。
同时,加强与各地区、各学校的沟通和合作,形成教学改革的整体合力,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2. 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教师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参预者和推动者,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匡助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预教学改革,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3. 加强家长和学生的参预和沟通家长和学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参预者和受益者,应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和合作。
通过举办家长会议、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和学生介绍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意义,解答他们的疑虑和困惑。
同时,鼓励家长和学生积极参预教学改革,提供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4. 改进教学改革的评估机制教学改革的评估机制需要更加科学和全面。
基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专业素 质 的发展具 有很 大的 实际效 果。 ( 反 思 性教 学使 教 师成 为研 究者 . 高 了教 师 的专业 地 三) 提
而且不 断创造 了新 的知识 。 1]n(99) 为 . 反 思 的技能 、 K ]e 18 认 “ 思 想开放 和愿 意对 自己的行动 和决 策承担 责任将 给教 师继续 发 展 的能 力。 反思 主要 是一种 个人 的内省 行为 , ” 需要个 人的 自觉。 当这种 自觉成 为一 种行 为 习惯 后 . 不需要从 外部 施加 影响 , 能 就 使 一种理 想 的行为 得 以持 续 。如果 教师仅 仅满足 于获 得经验 而 不 对经验 进行 深入 的思考 ,那 么他 的发展 将受极 大 限制。教 师 如 果在 获得 经验 的 同 时能坚 持 自觉 反思 . 么他 的专 业发 展就 那
教师教 育者和 教育研 究者 所接 受。可 以说反 恩性 教学 是教 师研 究 解决 教学 问题 的重要手 段,也 是促 进教 师专业 发展 的有效 路
径 。 因此,本 文试 图以 阐释反思 性教 学为基 点, 探讨反 思性 教
学 在教 师专业 发展 中的作 用及其 实施途 径。
一
反 思性 教学 源于教 学 实践 . 近教 师专业 生活 . 贴 把教 师的专 业 生活 过程 同时看 成是 教师不 断 自我学 习 、自我发展 的过程 。 依 据学 习心理 学 家 的看法 . 当你 从 课程 中进行 学 习和从 实践 或 学 校 中进 行学 习时 , 反思都 扮 演着一个 关键 的角色 。 了从这 些 为 经 验 中学 的更 多 , 不仅要 具 有具体 的学 习经验 , 你 而且你 还必 须 具 有通过 重新 回忆和 评价 而对 经验进 行反 思的机 会 。所 以促 进
当代反思型教师培养刍议
当代反思型教师培养刍议关键词:反思型教师;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在当今教育改革大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成为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专业发展有三种取向: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
其中,实践—反思取向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动力。
目前,反思型教师的培养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除了美国把反思性探究作为教师教育计划改革的核心要素以外,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在开展类似的行动。
反思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
一、反思型教师的含义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个体自发的、理性的、全面的、深入的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思考、改善和提高。
本研究以为,反思型教师不仅要通过学生的眼睛、同僚的感受、自身的理论学习和经验等来测查自身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达成、对学生的评价等,而且要据此进行改进,产生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对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持续学习的目的。
可以说,反思型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当了双重角色,他们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
二、反思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杜威曾提出,反思型教师在态度上应具有三个特征:思想开放、全心全意和有责任感。
这个观点给出了反思型教师的素质特征,但不够具体,操作性略弱。
本研究做了如下建构:一名反思型教师应至少具备反思性思维、创新和批判反思性意识、行动研究和反思性实践的能力这三种素养。
1.反思性思维杜威最早提出了“反思性思维”理论,并强调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著名的反思性思维的“五步”。
若教师拥有反思型思维,那他们将不仅拥有教学的知识与技能和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可对更为广阔深刻的问题和假设(包括教育背后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等)进行反思、验证和处理。
而在这整个探究过程中,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又是教师具备反思型思维的两大重要前提:一方面,教师要敢于对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合理性进行质疑、否定和澄清;另一方面,教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教育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的实践与反思
教育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的实践与反思教育改革是推动教育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教学方法的创新则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实践与反思的角度,探讨教育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在现实中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实践:教育改革的具体实施教育改革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推动,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改革的作用。
在实践方面,教育改革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注重教育内容的更新与优化。
传统的教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亟需对其进行更新和优化。
实施教育改革,需要依托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将新的知识和技能纳入教育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注重教学方法的变革与改进。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被动接受,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倡导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
再次,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能力提升。
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教育改革的进行。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反思:教育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的成效与问题教育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以下是对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的实施效果进行的反思。
首先,实践中教育改革成效不均衡。
尽管教育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仍然存在差距。
一些地区和学校在教育改革方面投入较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另一些地区和学校则进展缓慢,改革效果不明显。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改革中要关注全面发展,避免资源分配不均和差距拉大。
其次,教学方法创新面临挑战。
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障碍。
例如,大班额和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会影响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施。
因此,在教育改革中,需要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为教学方法创新提供更好的支持。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反思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反思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作者:***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年第24期摘要对照《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对师范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反思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针对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提出构建反思性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让师范生学会反思,借助反思提高实践能力水平,提高师范生整体综合能力,帮助师范生在入职以前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也为高校师范生培养研究、丰富教师教育研究理论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师范生;专业认证;反思性实践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20)24-0155-03Construction of Reflectiv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under Background of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Normal Education//BAI Jingjing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tandard for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normal education on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normal students, reflect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ining normal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con-structing reflec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Let normal students learn to reflect, they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practical ability with the help of reflection,improving the overall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he normal students. To help normal students accumulate certain tea-ching experience before they enter the job, it also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normal students and enriching the theory of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Key words norm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reflec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1 引言基礎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一轮又一轮,但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高校师范生培养体系鲜有改变,师范生毕业后“徒有理论而不能进行实践”的舆论也从未间断。
浅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反思
广大的高校教 师是需要 教学 反思的, 但教学 反思 的行为却是 明显滞 后。很 多教 师, 时教学负担沉重 , 平 日常教学 工作 繁忙 , 根本没有 时间去 进行 深入的反 思。尽管 如此 , 我们也不应该 因噎废食 。必须从改变教师 每天都在进行着 的习以为 常的教学方式 、 教学行 为人手 , 从而改变千百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给 出了一个 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 :教师成 长 =经 验 +反 思 。 思 对 教 师 的成 长 影 响 巨 大 , 反 教师 的 反思 意识 和反 思 能力是教师职业成熟 的重 要标准 。教学反 思在 教学改革中具有不可替 代的地位 ,它要求教 师善 于将 自己的教学 实践 作为对象进行全面而深 入的思考和总结, 而进人更 优教学反思 , 通常指教师借助行动研 究 , 自身 把 的教学信念 、 教学方法加 以反思 、 构和验证 , 学会教学 ” 学会学 重 将“ 与“ 习” 统一起来 , 努力提升教学 实践 的合理 性 , 在推 动教学和学生 的发展 过程 中达到发展 自己的目的。 张立 昌认为教学反思是指 “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 中, 批判 地考察 自 我 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 , 过回顾 、 通 诊断 、 自我监 控等方式 , 或给予肯定 、 支持与强化 , 或给予否定 、 思索与修正 , 从而不 断提高其教 学效能 的过程 ” 。 目 , 前 国内外有关教学反思 的概 念和涵义 尚无定论 。笔者认 为 , 教 学反思是指教 师以 自己的教学实践 活动为对象, 自己所 做 出的行 为 、 对 决策 以及 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 回顾 、评价和研究从而获得对 教学有 指导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 、 教学经验 、 教学行 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 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教学经验 的获得而不对 已有经验进行深 入 反思 , 那么 , 其教学就不可能有大的改进 , 更不会有创新。教师只有具 备 定的教学反思能力 , 才能主动研究教学 实践中的各种信息 , 以怀疑 的 态度来分析教学的效果和价值 ,对 自己的教学行为表现和行为依据进 行 回顾 、 诊断和调适 , 对不 良的行为 、 方法 和策略进行优化和改善 , 加深 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 和理解 , 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二 、 学 反 思 的 意 义 教 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实践经验 ,而不对 实践经验进行反思 和 总结并进一步从 理论 上提升的话 , 教师 自 的发展将 受到很大 的限制 。 身 教学反思是 对于教师来说 一种有益 的思维活动 和再学习活 动, 不断 的 教学反思对一个 优秀教师的成长有 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1 教 学反 思 有利 于促 进 教 师 的 自主 发 展 、 教师要 自主发展 , 就必 须有 教学反 思作为前 提。 传统 意义上 的教师 形象大多被定位 为知识 的传授者和教学程序 的操 作者 ,教师就失去 了 在教育教学过 程中的 自我创 造和生成 ,这也是教 师感 受不到从事教育 事业的意义的重要原 因之一 。教学反思赋予 了教 师 自我创新 的权利和 机会 , 自己教育教学 的价 值和意义予 以认真 的思 索和筹 划 , 对 理性地反 思 自己的教学 实践 ,使 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在 理性的反思 中得 到提高与发展 , 并不断提 高教学反思 的能力 , 教学实践 中学会 反思 , 在 在教学反思 中促进 自主发展 。 2 教学反思有利 于提高教师 的专业素养 、 当今 大部分教师 都是 由师 范院校通过教 育教学理论 培训而来 , 具 有 系统 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 。 通过实践后 , 那些表面上看来在联系实际 的做法在本质上很可能背离 了实践的要求 ,导致教育 实践对 教育理论 的偏离甚至有悖于 目标达成 。教师所学的教育理论不一 定会 成为教师 改善教学行为 的自觉行动 ,其 根本 原因在于教师在长 时间的教学实践 中 所 积 累 和 巩 固起 来 的 实 践 经 验 已 内化 为 十 分 稳 定 的 习 惯 性 思 维 , 实 践经验随时随地 以无意识的方式影响着教师 的教学行为 。 而且 , 即使实 践经验是进步的 , 也需要借助教育理论来 发展它 、 完善它 、 正它 , 修 使它 不断得到科学的调整和应用 。而教 育理论 要转化为实践经验必 需也只 有通过教学反思才能实现 ,两种转 化的过程正是教师理论素质 提高的 过程。教学反思迫使教师对教学 中 自己的活动以及学生表现进行认 真 的观察 和分析 , 并通过 教师之 间的相互观摩讨 论 , 使教 师发现“ 教育 理 论 ” “ 践经验” 间的不一致 性 , 与 实 之 从而真正 将理论应用 到教学 中去 , 并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 , 使实践经验得到丰富和发展。 3 教 学 反 思 有 利 于 教 师 向 反 思 型 教 师 转 变 、
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反思(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反思性教学,以下是我对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反思。
一、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自我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包括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价的实施等方面的反思。
二、反思性教学的实践过程1.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
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设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我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确保教学目标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可行性。
2. 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我注重以下三个方面:(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学内容要涵盖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评价的实施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三、反思性教学的实践反思1. 教学目标设定方面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三教”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研究
“三教”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研究作者:***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02期摘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是实现教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基于教师发展成因关联模型,以参加“国培计划”的五名高职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他们的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效果监控等教学反思发展过程,发现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进,有利于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进步,这为高职教师教学技能成长和专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师发展成因关联模型;教学反思能力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02-0031-05在推进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过程中,应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1]。
教师是“三教”改革的主体和关键,在改革过程中需要逐步消除参与改革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畏难情绪,激发教师产生进一步改革的激情和能力,并用开明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进行教学反思[2]。
教师反思能力是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培养教师反思能力不仅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最有效的途径,还具有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和促进专业发展的基本功能[3]。
因此,加强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教师”改革理念,是全面落实高职教育“三教”改革战略举措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基于“国培计划(2021)”——广东省高职院校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以Z教授的“‘听说结合’理论+实践研修”为例,对五位高职英语教师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跟踪研究,探讨高职英语教师反思能力的发展过程,以期通过研究五位高职教师的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效果监控等教学反思发展过程,为高职教师教学技能成长和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一、研究综述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外语教师的教学反思效果进行了研究。
师范教育改革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师范教育改革也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师范教育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有幸参与了这次改革,以下是我对师范教育改革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改革背景在我国,师范教育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师范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道德品质。
其次,师范教育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改革师范教育,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成为了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改革内容1. 培养目标改革改革前,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较为单一,主要是培养具备一定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
改革后,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加多元化,既要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还要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以及具备国际视野的教师。
2. 课程设置改革改革前,师范教育课程设置较为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
改革后,课程设置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了一些新兴学科和跨学科课程,如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教育政策法规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学方法改革改革前,师范教育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改革后,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4. 实践教学改革改革前,师范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改革后,实践教学环节得到了加强,如实习、见习、教育研究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5. 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改革前,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定问题,如教师素质不高、师资力量不足等。
改革后,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如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引进高层次人才等,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改革心得体会1. 增强了专业素养通过参与师范教育改革,我深刻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浅谈反思性教学(精选5篇)
浅谈反思性教学(精选5篇)浅谈反思性教学(精选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反思性教学(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反思性教学1反思性教学理论的提出源自20世纪80年西方发达国家,他是一种促进教师教育发展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表现方式。
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提倡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对过去教学经验进行回忆、总结、思考和评价,并通过积极的、有意识的反思来梳理总结教学效果,进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反思性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中,由于教师在专业水平上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导致教师具有绝对的学术权威,再加上“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教育思想在学生与教师的脑海里都根深蒂固,尤其是英语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专业素质差距,限制了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理论和教学水平的内在动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看重的是在年终考试考核中,学生在成绩方面的表现,在平时,教师缺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经常性、理论化的总结环节,很少有教师主动对学生的日常评价进行搜集,很少提出针对性提升自身教育理论水平的想法,而反思性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实践进行了创新,这种创新要求教师在原来教师教、学生学的基础上,讲求主观能动性的介入与反思,引入了学生的反馈,更好地激发出教师的发展潜能。
(一)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在立足书本教学的同时,又要跳出书本,在教学中更多的融入教学大纲中没有涉及的人文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关联性知识,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反思性教学讲求的是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在每次课后,教师都要对上课内容和学生反馈进行有效总结,分析教学得失,并提出改进的具体举措,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进行针对性改良;(三)反思性教学讲求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内在互动。
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反思(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然而,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进行反思。
一、教育改革的目标与现状1. 教育改革的目标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质量;(2)推进教育公平,保障每个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3)改革考试招生制度,促进教育公平;(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5)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2. 教育改革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课程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信息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在教育改革实践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课程内容陈旧,与实际需求脱节;(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差距较大;(3)考试招生制度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应试倾向,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4)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教师素质参差不齐;(5)教育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不够深入。
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问题与反思1. 课程设置问题反思:课程设置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
在实际改革中,我们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课程研究,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与实际需求相结合;(2)优化课程结构,增加实践性、创新性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加强课程评价,关注课程实施效果,不断改进课程设置。
2. 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反思: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实际改革中,我们要:(1)加大财政投入,缩小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差距;(2)完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3)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
3.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问题反思: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分析
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分析当前,高校专业教育已经成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抓手。
因此,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必须得到重视和推进,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需求和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1.实践性强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实践性,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此外,课程不仅要注意方法的实践性,也要重视理论基础的实践性。
2.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
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必须紧跟时代,满足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尽可能地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人才。
3.与实际社会产生联系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必须与实际社会产生联系,使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会a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脱节一些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问题就在于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脱节。
由于一些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不够时新,导致一些课程缺乏思想内容,使得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课程体系不够完善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一些高校仍然沿用较为传统的课程体系,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教育模式不适应现代社会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育模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由于教育模式过度注重模仿,学习的内容与现实存在很大脱节,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总之,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当今高等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
希望高校教育者能够发扬创新精神,打破旧有的观念和体制,推进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有用的基础。
反思性教学在高师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反思性教学在高师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王 秀 玉 姜 兴 武2 ,
(. 1 长春工业大学 , 吉林 长春 10 0 ; . 3002 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 吉林 长春 10 6 ) 30 2
摘要 : 人类 文明的进 步离不开数 学, 而数 学的 学习主要 靠 学校 教 学来 实现 , 思性 教 学便 是融教 学 实践 与教 学理论 为一 反 体的教 学方法 , 文章 旨在 阐述反 思性教 学在数 学教 学中的运用。
的教学 实践 努力 。 另一 方 面 , 过 反思 可 以发 现新 通
对于反 思 性 教 学 , 今 为 止 , 法 不 一 。维 拉 迄 说
( . v r认 为 :所谓 反思 性 教 学 是 教 师借 助 发 LM. ma) “ 展 逻辑 推理 的技 能和 仔细 推敲 的判 断以及 支持 反思 的态度 进行 批 判 分 析 的 过 程 。而 伯 莱 克 (.e a) ” J Bdk 则认 为 :反 思是 立足 于 自我之 外 的批 判 地考察 自己 “ 的行动及 情 境能 力 。 这样 的反 思 性 定 向包 括 : 理 把 论 或 以认 识 为基 础 的 经验 同实 验 联 系起 来 ; 析 自 分 己的教学 和 以实 现 改 革 为 目的 的学 校情 境 , 多种 从 角 度审视 情境 ; 动 机 方 案 当作 自己 的行 动和 自己 把
的行动 的结 果 , 解 教 学 的 广泛 的社 会 和 道德 的基 理
问题 , 进一 步激发 教师 的责任 心 , 是教师 在不 断改进 教学 的过程 中 , 自己的教 学实践 提升 到新 的高度 。 把
第 三 , 思性 教 学是 全 面 发展 教 师 的过 程 。 因为 当 反 教师全 面地反 思 自己 的教 学 行 为 时 , 他会 从 教 学 主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考与措施——基于“师范教育技能训练”课程的探讨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1]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课程是承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载体,高校所有的课程都应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2017年9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署名文章[2],吹响了“课堂革命”的号角,这就需要我们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能,教学改革也成为目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课堂作为这场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起到关键作用。
我们不仅要掌握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更应该树立课程思政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
本文以笔者所教授的实践类课程———“师范教育技能训练”课程为基础,提出课程思政改革的几点思考和措施,旨在抛砖引玉,为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一个引子,希望今后有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
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引领者的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要做好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和价值观的塑造,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在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几点思考。
1.课程思政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经验或实践活动过程中。
课程思政教育改革,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如何将育人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这点和我们传统的教学有不同之处,传统教学中,教师仅仅或是重点考虑如何将知识点讲透彻,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而课程思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围绕育人的主旨,把知识掌握和价值引领相结合,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锻炼心志及形成良好品格的过程。
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也需要从这里入手,深入思考,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如何去引领学生?如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考与措施刘佳,孙永,张运喜(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天津300222)[摘要]课程思政体现了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要求。
反思性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接关系到教 育改 革 的成 败 。事实 上 , 国外 教育 界 围绕 着 知 识水 平、 教学基本技能 、 反思 教学 实践 和管理 能力 加强 了对 教师 教育 的研究 力 度 。 自 2 0世 纪 8 0年 代 以 来 , 思 性 教 学 (e et e 反 rfci l v
教学研究的方法 , 以支持 教学 能力 的 发展 。进 行 反思 教学 , 教师 需要 三种能力 , : 即 实验 能力 、 析能力 和评 价能力 。实验 能力 指 分
研究 , 断地对 自己 的教育 实践进 行 反思 , 不 积极 探索 与解 决教 育
实践 中的问题 , “ 将 学会 学习” “ 与 学会 教学 ” 统一 起来 , 努力 提升
者愿 意投入到变化 中, 明反 思者 的一种 灵活 性 , 真地 分析精 表 认
神 和社会 意识 。 ¨ 三、 反思 性教学的特点 根据 Pl r oad关于反思 性教学的讨论 , l 反思性教学有 以下六个 特点 :
t cig 又译做反省性教学 或教授 ) 美 国、 国、 e hn , a 在 英 加拿 大等 一些 西方国家的师范教育领域里迅速发 展 , 反思性 教学 已成 为一 种重 要 的思潮或运动 , 为 国际 教师 领域广 泛流 行 的时代 性语 言 , 成 成 为凝聚教育改革力量的标识或 口号 。
关键词 : 反思性教 学 ; 专业化 ; 途径 中图分类号 : 6 3 3 G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434 2 0 ) 50 0 -2 17 -4 X{ 09 0 -1 1 0
反思性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探索、思考、成长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反思性教学策略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通过实践和反思,我深刻体会到了反思性教学策略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以下是我对反思性教学策略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反思性教学策略的内涵反思性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进行回顾、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理念。
它强调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教学效果,关注自身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目标。
二、反思性教学策略的实践1. 教学前的准备在教学前,我注重对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深入研究。
通过查阅资料、参加培训、与同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
2. 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提问、讨论、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机会。
(4)加强师生互动。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个别辅导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教学后的反思教学结束后,我注重以下几点:(1)回顾教学过程。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分析原因,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作业、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3)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找出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反思性教学策略的心得体会1. 提高教学质量反思性教学策略使我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化探析
社 会 的进 步 与 发 展 是 与 个 人 的不 断 成 长 和
体 借 助行 动 研 究 ,不 断 探 究 与解 决 自身 和 教 学
目的以及 教 学 工 具 等 方 面 的 问题 ,将 ‘ 会 教 学
学 ’与 ‘ 学会 学 习 ’结 合起 来 ,努 力 提 升 教 学
全面发 展休 戚 相 关 的 ,特 别 是 与 教 师 的 专 业 发
知识形 式 ,根据 支 持 它 的基 础 和 它 趋 于 达 到 的
反思 性 教 学 是 在 人 们 对 “ 反思 ” 的探 讨 不 断深 入 的基 础 上 形 成 的。 较 早 研 究 反 思 的 有 英 国哲 学 家 、教 育 思 想 家 洛 克 和 荷 兰 哲 学 家 斯 宾
诺莎 。在 他 们 之 后 ,率 先 将 反 思 引入 教 学 领 域
的是 美 国哲 学 家 、教 育 学 家 杜 威 。而 反 思 性 教
学这 一术 语 的 正 式 出现 ,主要 得 益 于美 国 学 者
舍恩 18 9 3年发表 的著作 《 思 实践 者 :专 业 人 反
进 一步 结论 而 进 行 的 积 极 的 、坚 持 不 懈 的 和 仔 细 的考 虑 。 教 师 的反思 是 指教 师 在 教 育 教学 实 ” 践 中 ,以 自我行 为 表 现及 其行 为 之 依 据 的 “ 异 位 ” 解 析 和 修 正 ,进 而 不 断 提 高 自身 教 育 教 学 效 能 和素养 的过 程 。 我 国有 学 者 将 反 思 性 教 学 定 义 为 “ 学 主 教
反 思 性 教 学 与 教 师 专 业 化 探 析
江 海兵 王群 松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院 ,江西 南昌 3(4 ;2 江西服 装职业技 术学院宣传部 ,江 西 南昌 300 ) 1 3) X5 . 32 1
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方向
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方向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是现代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教师队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
一、提高教师培训的专业性当前教师培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脱节,需要加强实践性培训。
教师培训机构应依托学校、教育局等资源,组织实践课程,让教师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实践。
此外,教师培训应加强对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养,提高教师们在教学中的专业水平。
二、发展教师反思与教学研究教师应该具备自主反思能力,将自身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与反思,发展出个人的教学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
此外,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教师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育局或学校的责任,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三、加强师范教育课程改革师范教育是培养未来教师的重要环节,需要进行全面的课程改革。
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内容,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此外,师范教育课程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
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应推广和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秀的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学术交流平台。
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薪酬体系,吸引更多人才从事教师教育。
六、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教师们应积极学习教育信息化知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部门也应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源。
七、建立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教师评价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要建立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充分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观念和专业发展。
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教育改革的目标与现状1. 目标: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现状: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等。
然而,在教育改革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应试教育、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
二、教育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 应试教育问题:应试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顽疾,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创新能力不足。
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区域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教育公平难以实现。
3.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校教学质量低下,影响了教育改革的整体效果。
4. 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师队伍建设滞后,部分教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5. 教育信息化问题: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部分学校信息化程度低,难以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实践反思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改革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深化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我们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构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我们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 促进教育公平:我们要关注城乡、区域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
5. 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教育质量。
四、教育改革实践的建议1.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全面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提高学校信息化程度,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3. 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性教学与高等师范教育改革探讨【内容提要】反思性教学是近年来在世界各国倍受关注的一种教师教育理论。
革新传统师范教育,建构基于反思性教学的新型师范教育模式,要求我们:在师范教育的目标方面,要重视师范生反思批判能力的培养;在师范教育的内容方面,要重视师范生实践知识的获得与积累;在师范教育的教学形式方面,要重视师范生的亲身体验与活动;在师范教育教学环境创设方面,要注重协调、合作的班级氛围的建立。
反思性教学是近年来在各国教育界备受重视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理论,它是在对教学的伦理道德以及技术性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分析基础上逐步得到发展的。
在反思性教学的视野中,教学活动是被视为复杂的艺术予以开展的,思考教学问题时,仅仅从技术与经验的角度是不够的[1]。
一方面,教育发生于极具复杂性的社会环境之中,它既有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又涉及人类的伦理、价值;既关心个人发展问题,也是一种产生社会效应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这些特性使得教育实践不可能被简化成简单的技术操作过程,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具体的”、“特定的”情境作为实践的逻辑起点,而不应狭隘地建构面临的教育问题及其性质,再以既定的方法或技术去行动。
另一方面,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不允许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没有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行为,仅仅凭着有限的经验或者直觉,依赖那些通常不能被清晰陈述的缄默的东西,去重复千篇一律的、非理性的教学实践。
优化的教学需要反思的理性的和自觉的决策。
反思(reflection),在西方哲学中通常指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
洛克(J.loke)认为经验按其来源可分为感觉与反思(也译“反省”),前者即外部经验,后者即内部经验;反思是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返观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与心理活动。
黑格尔(G.W.F.Hegel)对反思的用法,基本上有三种:(1)与“知性”混用;(2)与后思混用;(3)专指将统一体分裂为对立面的二重性活动,居于知性与理性之间。
关于反思的系统研究起于杜威(J.Dewey)。
杜威在其著作《我们如何思维》中指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其支持理由和倾向得出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坚持不懈的细致缜密的思考”[2](114页)。
在杜威看来,序列(sepuence)与后果(consequence)是反思活动的核心,思想只有在逻辑有序并且包含对决策后果的考虑才能称得上是反思性的。
反思既回顾假定与信念以确定它们是建立在逻辑上和证据上,也展望某一特定行为进程的意义或后果,它拒绝以表面价值接受任何事物,探讨“感觉的证据”和事物似乎存在的方式。
反思行为是一种面对问题和反应问题的一种主人翁方式,是一种比逻辑的理性的问题解决更为复杂的过程,涉及思维、问题意识以及责任感、虚心和坚持不懈等个人品质。
对于反思性教学的界说,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倾向性的观点[3](1-3页)。
一是从“理性”角度的界说,如维拉(L.M.Villar)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这个定义强调反思依赖理智的思考。
二是从强调“伦理”角度的界说,比如伯莱克(L.Berlak)指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行动及情境的能力。
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以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
这样的反思性定向包括把理论或以认识为基础的经验同实践联系起来,分析自己的教学和以实现改革为目的的教学情境;从多种角度审视情境,把机动方案当作自己的行动和自己行动的结果;理解教学的广泛的社会和道德的基础”。
这说明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审慎地考虑他们实践的伦理意义。
而熊川武教授则主要从“目的”的角度对反思性教学的内涵作了诠释: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根据国内外的观点,我们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以一定道德价值作为基础,自觉地对教学实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以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果的过程。
同常规性教学相比,反思性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反思性教学是极为复杂的涉及对影响教学行为的多种变量以及完整教学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活动。
它要求教师以教学行为的改进和一定的道德价值观为中心,全面考虑教学问题,既关注教学实践,又关注实践的原理性基础;既思考教学的目的,又思考教学的工具;既探讨教学中的个人因素,又探讨教学的社会背景。
同时,反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之前,有“为活动的反思”,即根据特定的理论假说和教学实践经验为教学作缜密的计划与安排;教学之中,有“活动中的反思”,教师在教学行为过程中对自己在活动中的思想、行为及依据进行反思;教学之后,有“对于活动的反思”这是教师在教学行为完成之后对于其想法、做法的反思。
正因为对于教学活动有如此全面、系统、缜密的思考与计划,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反思性教学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为目的。
如果说常规性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反思性教学千方百计追求的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反思性教学以教学实践过程为主要对象,对其施行计划、组织、监督、调节、控制、分析、评价,进而改进教学。
同时,反思性教学借助对教学问题的探究和创造性的解决,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
第三,反思性教学具有极强的“行动研究”的色彩,实质上是经验性学习的过程。
经验性学习理论主张学习应该从经验、尤其是个体的问题性经验开始,促使学习者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导致行为更有效的变化。
建构在经验性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反思性教学即起于具体经验。
教学中教师针对特定的教学问题,借助他人的经验、自己的经验以及各种理论原理进行分析,伴随问题意识和认知失调感的产生,进入反思环节,再通过问题分析、假设建构与验证假设等心理操作与实践操作完成反思活动。
由此看来,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实践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它通过对教师实践经验的理性分析与思考探析其规律,使之逐步提升为清晰、明确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学原理或知识,遵循的是实践逻辑而非认识逻辑。
第四,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树立自觉反思意识,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对教学活动的思考或探究中去。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被当作课程知识与教育理念的消费者,只能按照固定程序复制和照搬有效教学的行为标准,而应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假设,自主计划教学、监控教学、评价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发展专业能力。
第五,反思性教学注重开放、合作的环境创设。
反思既依赖自我提问与问题单、行为记录反思与反思教案或反思日记等个体性质的策略与技术手段,也依赖详细描述和交流反思等集体性的策略与技术手段,是一种典型的依托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
它不仅需要反思者有开放、负责和全心全意投入的心态,也要求有合作、协调和信任的环境创设。
它既是一种自我批判的反省性活动,也是一种合作互动性质的交流活动。
第六,反思性教学重视批判性思维这一关系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性能力品质的塑造。
反思型教师培养追求的目标有:(1)使教师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他们自己的实践,对教学持分析的态度;(2)促进教师重视其工作的社会与政治环境,帮助他们认识到教学是社会与政治情境性任务,教师的职责涉及对这些环境的分析;(3)使教师能够评价课堂实践中蕴涵的道德与伦理问题,包括自己关于出色教学的信念的批判性考察;(4)鼓励教师对其专业成长承担起更大的责任;(5)促进教师发展他们自己关于教育实践的理论,理解并发展他们自己课堂教学工作的原理性基础;(6)授权教师,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影响教育的未来方向和在教育决策中发挥更积极主动的作用[4]。
综上所述,反思性教学作为发展中的一种理论,尽管其思想体系还不成熟,但是它的价值却不容质疑。
反思不仅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行为的桥梁,把我们从长期理论与实践背反的困扰中解救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它使一个教师从技术的奴役者演进成教育“思想者”,引导教师走向解放与专业自主的大道。
勿庸讳言,师范教育在反思型教师的塑造与培养工程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
这种角色要求我们以改革者的胸怀与胆识,革新扎根于学术传统与技术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旧有师范教育体系,建构一种基于反思性教学的新型师范教育模式。
第一,在师范教育的目标方面,要重视师范生反思批判能力的培养。
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5](3页),造就具有“专业特性”即专业能力的合格教师是师范教育责无旁贷的目标追求。
在反思性教学的理论框架中,教师的“专业特性”不仅指拥有理解并运用所教专业学科的知识的能力,掌握并操作教育理论与技术工具的能力,还必须拥有批判地、系统地思考自己教育教学的能力——反思批判能力。
它包括: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质疑与探讨能力,探究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信念的行动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质疑和检验的意向和能力,有意识地激活那些难以言明的缄默的知识(实践性知识)以便评判、假证和发展它们的能力,对教学赖以进行的组织和文化背景的分析能力。
这些能力,是构成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方面。
建构师范生的反思批判能力,首先应从反思批判意识的培养入手。
所谓反思批判意识是指有意识地进行思考和评判的心理准备状态、意愿和倾向,它促使个体朝某个方向去思考,并用审视的眼光看待问题。
反思批判意识的培养起于问题意识的产生,并应和“反思性人格”的塑造结合起来,比如独立自主、充满自信、乐于思考、不迷信权威、头脑开放、尊重他人等均属与反思批判能力呈正相关的人格特性。
其次,建构师范生反思批判能力,应重视培养探究精神。
探究精神往往使得教师或学生自觉自愿的把教学或学习作为研究性活动。
日久天长,作为研究者的个体不仅肩负自己的责任,也审视自己,三思而行,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有更广阔的视野,以致思维更敏捷,技术更全面。
因此,师范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质疑问难、探索创新,通过自主探究将古老的教育智慧变成自己的信念和教养,促成体现于今日及未来日常、细微的行为之中。
再次,构建师范生反思批判能力,应注重反思技能训练。
训练重点从七方面进行:(1)判断证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判断推理的质量和逻辑一致性,(3)察觉出那些已经言明或未加言明的立场、意图、假设以及观点,(4)以多种角度考察问题的合理性,(5)在大的背景中检验理论或观点的适用性,(6)评定事物的价值或意义,(7)预测可能的后果[6]。
第二,在师范教育的内容方面,要注重师范生实践知识的获得与积累。
传统师范教育在学生的培养方面,蹈循的是典型的“知识技术”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