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案例

程桥初级中学俞新凤

一、背景知识:

本节内容位于苏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上)第十四章。“生物的无性生殖”简要概括了无性生殖的概念、出芽生殖的特点、营养生殖中嫁接的原理和方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上的意义。生物的无性生殖与营养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本章重点。教学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内容是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实习植物的嫁接,本案例是第一课时。教科书意图让学生懂得生物的生殖与发育是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体通过生殖与发育维持种族的延续,帮助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具有初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经验。

[学习障碍]:学生对动手操作的课程很感兴趣,但是由于学生对本章内容尚不具备感性认识,对他们而言,这些基本上是陌生的知识,课前准备不太充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欠缺,尤其是整体化、系统化及应用方面,仍需教师指导。

[心理特征]:学生毕竟年龄还小,根据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情绪不能持久,注意力容易转移,好奇心强。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基本出发点: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使命。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因此,教学中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论证——交流与合作——课内评价等科学的探究过程;感受探究的意义。

本节课安排两个活动:活动一是教师准备好的酵母菌的培养液指导学生制作玻片标本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活动二是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指导学生实习植物的嫁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通过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总结归纳等自主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习惯。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四、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联系生活列举生物的无性生殖方式。

2、举例说出植物的嫁接过程和意义。

技能目标:

1、运用酵母菌培养液制作玻片标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

2、尝试植物的嫁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确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以及热爱生命的情感。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索法、实验法、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并利用时间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活动充分展开,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在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与交流、归纳总结

六、教学准备:

1、酵母菌的培养液

2、嫁接用的材料与工具

3、教学光盘及有关植物嫁接、酵母菌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都能通过生殖、发育来体现物种的延续和发展,不同的生物生殖方式不同。例如:鱼类、青蛙杂、鸟类、扬子鳄等产卵来繁衍后代,羊妈妈生小羊,人类的胎生等等。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植物又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同学们只要有心,一定还会发现自然界的生物有许多繁殖现象,而我们今天首先介绍的是生物的无性生殖。

二、探究过程:

活动一: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师提前准备了酵母菌的培养液,要求学生利用培养液作为实验材料,制成临时玻片标本,通过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互动探究]教师:“1、能否看到像教科书第3页图14-1的酵母菌?2、是否发现椭圆球上有小突起?那是什么?”学生:“有,是它发的‘芽’,是产生的新个体。那就是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学生:“为什么有的是一串小球?”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说明同学们在观察时非常认真。在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时,如果条件适宜,营养充足,它的出芽生殖就旺盛,产生的新个体就多,以至于“来不及”“脱离母体,而形成一串串的小球体。而这种现象的产生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这说明烧杯里的条件适宜、温度合适、营养充足。酵母菌进行无性生殖。[探究心得]:通过学生观察、教师的引导,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其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探究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进而引出出芽生殖是一种无性生殖。

然后教师提问:1、什么是无性生殖?2、无性生殖有哪几种方式?

学生1: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学生2: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有出芽生殖、营养生殖等。

由学生的回答而引出嫁接是常用的营养生殖方法。

活动二、实习植物的嫁接

[引言]:植物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后代,也可以利用根、茎、叶这些营养器官进行生殖,这就是植物的无性生殖——营养生殖。下面我们来尝试植物的嫁接,利用自备材料,尝试模拟嫁接,了解嫁接的方法和原理。

[活动过程]:把全班分为两个组,一组尝试芽接,另一组尝试枝接。在活动过程中,提醒学生在嫁接过程中严格按照步骤进行并在嫁接过程中提出问题:1、什么是嫁接?2、什么是接穗?什么是砧木?3、要使嫁接的植物体成活,操作时要

注意哪些关键步骤?

活动完成后让学生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1:嫁接就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

学生2: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

学生3:无论是芽接还是枝接,都要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愈合在一起,这样两部分的形成层分裂出来的细胞才能愈合在一起,提高成活率。

[教师小结]:

回答的太精彩了,很多果树常用嫁接的方式繁殖后代,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同时也提高了果树的产量和质量。

[设计意图]:

“尝试嫁接的方式”是本节的重点,根据教材分析,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嫁接的原理和方法,并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应用。

三、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来回顾本节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板书重点内容)

1、什么是无性生殖?

2、无性生殖有哪些主要方式?

3、酵母菌、水螅的出芽生

殖。4、营养生殖——嫁接(芽接和枝接)5、嫁接的关键和意义。

四、课堂巩固练习(反馈并矫正)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追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时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学生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中能有效地建构知识体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课堂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的开始有关生物的无性生殖的介绍,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等多种手段获得了很多知识,对生物的无性生殖有了大概的了解。在课堂上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在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这种“合作——交流——探究”的模式对于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间的交往,促进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以及知识的获得上具有显著的实效,所以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合作探究的场所。

课堂的学习是重要的,课后的自主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涉及一些有关生物领域的新信息、新技术,这就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上网查询,亲身体会、亲自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生物知识。新课程中“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自主的学生中成长”的教学理念应当真正贯彻到我们每一节课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2、(苏教版)八年级(上)生物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