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

合集下载

中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分析

中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分析

中西方思维方式对比分析一般来说,理解和适应另一种文化的语言、习俗等方面并不是很困难,真正的困难在于思维方式方面的分歧。

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系统连贯的思维方式,这种差异是不同民族间误解和冲突的根源,是导致中西思想沟通困难的主要因素。

因此,思维方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两民族间跨文化交际的核心。

同时对比研究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高中国人文化修养和塑造中国人良好形象的需要。

1.从文化体系的特征看中西方思维方式“长久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因而也形成不同的思维模式。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和以XX为代表的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不同类型的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的差异无所谓好坏之分,无所谓优劣之分。

只是通过了解思维方式差异的根源之处,取长补短,更促进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一直生活在平原农耕地区的中国人,具有好静、内向及求同的民族性格,文化体系的特征是以五行生克和阴阳消长为基本内容。

古人云“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

”这种“天人合一”是指人们顺从自然规律和崇拜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统一。

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一个特点是简洁少言,语言表达充满了模糊性、随意性、不确定性、暗示性,同时会引人遐想,回味无穷。

中国人的“真理”是无法“道”出来的,只能是用模糊不确定的“玄”字来表达。

而西方地处海岛狭小范围的限制,为了求得生存,必须独立面对大自然的恶劣条件,从而养成了求新、思变的民族性格,西方文化体系的特征是从公理出发,以亚里士多德严格的演绎为基本模式。

西方人一直倾向于把宇宙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天人相分,二者对立。

他们注重探索自然,为求得生存,不断地寻求征服自然之道,改造自我从而得到神力,达到神人合一。

于是,他们从激烈的生存斗争中体会出人的理性、力量以及形体之美不同。

宗教信仰中的“耶稣”既有神性,也有人性,他们既相信上帝创造了世界,但并不相信天命。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一、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别示例我们通过一个有趣的玩笑中就可以看出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别:德国人和法国人在死之前的愿望就能告诉你二者之间的区别。

你问法国人,你死前最大的愿望是什麼?法国人的回答是“我想喝一杯最好的香槟酒”。

再问德国人,他会说“如果我还有力气的话,我想再做一次报告”。

一种思维方式常常渗透在各个领域,甚至我们经常见到的现象也能反映其思维方式。

比如一个美国人给一个中国人写信,中国人看美国人的信,他一看马上就发火。

因为美国人在信的开头,开门见山,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后面才讲些客套话。

中国人为了保持心理平衡,拿到美国人的信先看后面。

而美国人看中国人的信,开始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对方要说明什麼,前面都是寒暄等等。

美国人读中国人的信也是倒过来看,这种不同的书写方法反映著不同的思维方式。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例子:德国人和日本人、中国人一同坐火车从德国的法兰克福去巴黎,这3个人坐在一个车厢裏。

途中上来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将手裏端著的鱼缸放在空座上。

德国人开始发问:“您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的类别及有哪些特征?它们在科学上的意义又是什麼?”日本人听完德国人的话后接著问:“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根据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这种鱼能不能生长?”轮到中国人来问了:“这种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蒸更好吃一点?”这表明了3种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特点。

二、从文学艺术领域看中西思维艺术之差异东西方不同的哲学追求和不同的思维标向反映到文学艺术的创造上,中国重视圆浑,和谐,追求中和,追求圆浑中而致雄放的境界,就像司空图、钟嵘所宣导的那样;西方追求突破,讲究提升性,如希腊悲剧就具有一种破釜沉舟,另辟天地的突破性。

中国许多小说停留在见证性,停留在人情的描写上,当然《红楼梦》例外,缺乏必要的哲学深度。

赛凡提斯、巴尔扎克、普鲁斯特就挖得深,但丁、波德赖尔、莎士比亚,也具有提升性,开掘得很深。

中国戏剧多数写冤写怨写人生惨烈,有的写到了生命的真处实处,所以感人,有生命力,有的没有。

第四讲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第四讲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1)直觉的整体性 (互补)
• 整体性:习惯于把事物分为对立的两个方面,两方面是一 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互相制约,互相依存。 • 直接性:重视直觉,通过下意识或潜意识而直接把握事物。 • 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的考虑方式。
中西方思维差异
直觉的整体性:整体地去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认识世界
并改造世界。 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的关系处于统一的结构 之中。 与社会的关系:把个人放在整个人际关系中去把握。
中西方思维差异在文化中的体现
• 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 中国画注重写意,追求神似;西洋画注重写实,追求形似。 • 中国烹饪讲究“五味调和”,荤素搭配;西方饮食较为单一, 注重营养结构。
• 中国人看问题习惯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而西方人正好 相反。
中国人的整体思维模式是:
先整体后局部,是演绎式的思维模式。
2、 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中国——具象思维
• 人们以经验为基础没通过由此及彼的类别联系和意义涵摄 沟通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进而达到协同效应。 • 类比、比喻、喻证和象征等思维方式。 • 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于以‚实‛的形式表示‚虚‛的概念,
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思维之中的逻辑性联系可
以不很明显,只要有相关性,就可建立联想。
在处事方面:重视直觉:通过下意识或潜意识活动而直接把
握事物。
(2)和谐的辨证性
追求公允、协调、互补和自行调节,以此达到事物的平衡和 稳定。
美国人强调以经验和事实为依据,看重观察和分析的方式,热 衷于搜集资料和数据,是典型的‚归纳法‛和‚实证主义‛。
西方:逻辑、分析、线性思维
的推理判断。
——‚无领域依附‛
英语注重‚形和‛,就是注重运用各种具体的连

中西方思维模式对比

中西方思维模式对比

从宇宙观到认识论
• 尽人事,听天命”,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天作孽,尤可为,人作孽,不可活” • 成了脚踏实地的农业民族的行动信条。由 此,它引导中国文化理性趋于实用,它使 中华民族不虚妄,不狂噪,它指导了一个 较少宗教情结的乐观坚定的民族,一个关 注热爱现实生活的文化。
【安分守命】 【安贫知命【安之若命】 【薄命佳人】【达官知命】【达人知命】 【福轻命薄】【红颜薄命】 【佳人薄命】 【命薄相穷】【命薄缘悭】【命舛数奇】 【命蹇时乖】 【命途多舛】【命与仇谋】 【命运多舛】 【命中注定】【乐天安命】 【乐天任命】【乐天知命】 【穷通皆命】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顺天应命】 【听天安命】 【【听天委命】
直觉思维与逻辑推理
• 一、主观联系的直觉思维 • 直觉思维:体验、领悟、个体经验、主观情志、 心理事实等,它的主观性和感悟性的意向已呈 现出来。 • 事实上,直觉思维是一种很独特的思维方式, 它以个体经验与智慧直接切入事物本质。我们 不能因为具有形象和感知认识的特点,或因为 它缺乏逻辑的表述,而简单地把它理解为粗浅。 直觉思维因为强烈的主观色彩而带有模糊性, 让人难以把握,但直觉思维的一些特征却是显 见的。
从宇宙观到认识论
• 《朱子语类》日:“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 无间隔。” • 禅宗讲:“默默与天行,默默与天语。” •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 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 孟子日:“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 儒家讲去欲去私以达无我,忘我之境界; • 庄子讲心斋坐忘, • 老子要人回到婴孩的无知无觉状态, • 佛家则只管悟空,“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水将 空合色,云与我无心。”

英汉对比的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连淑能PPT文档52页

英汉对比的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连淑能PPT文档52页

Hale Waihona Puke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英汉对比的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 版)连淑能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谢谢你的阅读

中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

中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

中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感受到的中西方哲学思维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呢?当碰到事情时既可以按中方的思维方式处理也可以按西方的思维方式处理,你更偏向于哪一种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中西方哲学思维和文化的主要区别。

中方哲学思维是:形而上者谓之道,注重以思辨方式为主的研究思路,讲究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西方哲学思维:形而下者谓之器,注重以实证分析为主的研究思路,讲究对具体现象的分析、验证,类推,再分析、验证,再类推……;那这两种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会带给我们怎么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效果呢,不妨先看一个最近震惊中外天文界和科技界的实例。

鹊桥是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中继卫星,该中继星将运行在地月引力平衡点L2点的晕(halo)轨道上,为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提供地月中继通信支持。

于2018年5月21日发射升空。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工作正常,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

“鹊桥”号是我国首颗,也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作为数据中转站,它能够实时的把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出的科学数据第一时间传回地球,具有重大的科学与工程意义,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又一有力尝试。

由于月球自转周期与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它只能永远以同一面朝向地球。

这就意味着,在月球背面登陆的嫦娥四号与地球上的测控中心不仅相隔遥远的地月距离,而且还要隔着月球球体进行通信联系。

但通信信号无法穿透月球抵达其背面,这就需要中继卫星的帮助来实现数据传输,完成地面测控任务。

根据设计,“鹊桥”卫星将在L2点做拟周期运动,通过定期轨控保持轨道的稳定性,可实现对着陆器和巡视器的中继通信覆盖。

此前,仅有美国的Artemis任务和中国的探月三期飞行试验器以拓展试验的名义短暂造访过这片神奇的空域,但都没有实现长期运转。

因此,中继星将首次实现地月L2新轨道的长期稳定运行。

英汉对比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连淑能共52页

英汉对比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连淑能共52页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英汉对比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连 淑能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路 德。
END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一、前言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而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主要由知识、观念、方法、智力、情感、意志、语言、习惯等八大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各自的特征及其结构规定着思维方法的性质、类型和特征,从而产生了思维方法的差异。

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

中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其思维方式必然存在着差异。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差异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农业为主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人发达的形象思维,这一点体现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例如,中国文学史中形象类比的手法很丰富。

在我们日常所用的词汇中,形象比喻的方法用的很多,比如:“薪水”表示劳动所得的报酬;用“水土”表示自然环境等等。

成语中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比喻就更多了,如:“南辕北辙”、“龙飞凤舞”、“狼吞虎咽”等等。

这些词语都反映了汉语形象思维的鲜明特征。

而西方文学从《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到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文学发展却经历了一个从诗性地描写宏大的历史场面,到充分展示命运的冲突、揭示人物深层性格双向逆反的矛盾运动的这样一个由感性到抽象的进化过程。

(二)中方的整体综合和西方的偏好分析差异在对思维的基本智力操作中,中国人偏好综合,西方人偏好分析。

由于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上整体优先,而西方人偏好分析,导致了思维上部分优先的思维操作的特点。

中国人的这种整体综合思想也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比如传统的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各部分器官有机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并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与西医根据人体九大系统的生理结构来解释病理现象有很大的不同。

从观念上来说,中医是综合思维的产物,西医是分析思维的产物。

总之,对西方人而言,要弄清楚一件事情,必须首先把事物进行分割和拆开,才能弄清内部的结构。

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论文 _大学论文

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论文 _大学论文

本科生学期论文题目名称: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院系: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学生姓名:曲研学号: 421012401021 指导教师:姜虹2014年 12 月 3 日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摘要:论文针对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从曲线与直线、解析与整体、模糊与精确、中庸与偏激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析,指出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役的特点和原因,有利于我们既保持自身的号的特性,克服不足,能更好地融合到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之中对我们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和实际的操作价值。

关键词: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Analysis the Different Thinking between West and EastAbstract:Aiming 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in thinking manner, a comparative analysis has been made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curve and beeline, re solution and integer, middlebrow and deflecti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each parties even the reasons of theKey words: West and East; thinking; difference目录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表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 (7)三、对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感想 (8)四、结语 (8)参考文献 (9)引言由于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关系,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方面这种差异甚至是巨大的。

举例说明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举例说明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举例说明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中西方思维方式在美学上的差异就人类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而言,西方思维更适合于科学原理的发现,因为只有将事物孤立起来静止下来审视,才能全面地展示该事物的种种特性,从而发现一些根本性的东西。

如果不把经验、环境等因素完全抛开,事物的一些根本的属性就很难发现。

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就是在人为设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而不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同样是这种思维方式的表现。

“美是什么”这个问题为什么是由西方人提出的,而不是由中国人提出的呢,是思维方式决定的。

西方思维在严格划分概念,并且把它们视为实体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会追问“它是什么”,也就有了定义它的冲动。

在过去的文明史中,西方思维推动了哲学的深入发展,使西方哲学走过了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语言论的发展阶段,带动了各门科学的发展,真正起到科学之母的作用,并推动各门科学形成完整的体系。

作为西方思维方式代表的形式逻辑,更是极其有效的思维工具。

中国传统的思维则更适合于实用的发明,因为它特别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擅长于相关性的思考,它不依赖多少原理的指导,就可完成人们所预想的方案。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难题:“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了近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未能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另一方面,又是什么因素使得科学在中国早期社会中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最后,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但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虽然在不同学派那里有不同形式的解释,但它和近代科学经过机械唯物论统治三个世纪之后被迫采纳的自然观非常相似。

英汉对比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连淑能(精选)52页PPT

英汉对比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连淑能(精选)52页PPT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2
英汉对比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 连淑能(精选)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第二讲中西思维方式对比 ppt课件

第二讲中西思维方式对比 ppt课件

西方人
征服自然(human dominion over nature)
理性(rationality) 客观事实(facts) 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

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 科学文化(science-focused
culture)
天人合一
天:大自然,或者地球,或者整个空间。
2. “I” consciousness 3. Independence from
organizations 4. Emphasis on individual
initiative 5. Privacy important 6. Belief in individual
decisions
Collectivism
思维方式 modes of thinking
文化 culture
语言 language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方 式的变换。要研究语言的特征和其转换,要研究语言 与文化的关系,必须深入研究与语言和文化有密切关 系的思维方式。
Chinese and English belong to different language families:
decisions
比较下面两则中美领导人在两所知名大学的讲话。
1. Harvard is a world famous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attracting the best minds and bringing them up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It is my great pleasure to stand on your rostrum and have this face-to-face exchange with you.

论中西思维方式

论中西思维方式

论中西思维方式一、本文概述《论中西思维方式》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和比较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主要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因素。

本文将首先概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然后分析这些差异如何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工作实践以及社会决策等多个层面产生影响。

文章还将探讨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相互作用、影响并共同塑造世界的未来。

具体来说,本文将首先概述中国传统的整体性、直觉性、辩证性的思维方式,以及西方传统的分析性、逻辑性、实证性的思维方式。

接着,文章将分析这些思维方式在认知世界、解决问题、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同表现。

然后,文章将探讨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如何在中西方的教育、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

文章将提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中西思维方式的互补与融合,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希望能够增进对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为构建更加和谐的世界提供有益的思考。

二、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思维方式在多个维度上展现出明显的差异。

在认知结构上,西方思维倾向于分析性,注重将整体拆解为部分,通过深入剖析每个部分来理解整体。

而中国思维则倾向于综合性,强调从整体出发,注重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追求整体的和谐统一。

这种差异在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西方思维鼓励独立思考,注重逻辑推理和实证分析,而中国思维则强调天人合一,注重内在的统一和平衡。

在价值取向上,西方思维往往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

而中国思维则更注重群体和谐,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

这种差异在社交和人际关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西方思维鼓励个人表达和自我实现,而中国思维则强调集体荣誉和共同利益。

在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上,中西思维也存在差异。

西方思维注重形式逻辑和实证主义,善于运用数学、逻辑等分析工具进行量化分析和推理。

而中国思维则更注重辩证思维和直觉体悟,善于通过类比、象征等手法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论中西医学思维方式的差异(四)

论中西医学思维方式的差异(四)

论中西医学思维⽅式的差异(四)四、中医重⼼悟,西医重理性“⼼悟”是中医学独有的思维⽅式。

何谓“⼼悟”?⼼悟,也称“顿悟”,就是⼈们对于所见到的某⼀个现象或某⼀个实事,⽤⼼去加以细细地揣摩和体悟,突然之间想明⽩了或领悟到其中所蘊含着的深刻的道理,这⼀思维的过程即为“⼼悟”或“顿悟”。

与中医的“⼼悟”或“顿悟”思维⽅式相区别的是,西医在思维的过程中则更注重“理性”,理性思维是西医学思维的⼀个基本特征。

“⼼悟”或“顿悟”的思维⽅式在中医学中是很常见的。

⽐如说,⼈们从盖着盖⼦的⽔壶中⾥⾯的⽔就难以倒出的这⼀现象中,领悟到风寒束肺,肺失宣肃所导致的⽔肿、⼩便不利、甚⾄⼤便闭塞的道理;⼈们从⽔流枯竭、⽔位下降的河流中船只就难以⾏驶的现象中,领悟到温热病热结津枯的便秘症要⽤“增⽔⾏⾈”的⽅法来进⾏治疗。

⼜⽐如,⼈们从巍然耸⽴的⾼⼭上看到流⽔从⾼处顺势⽽下,领悟到肺在⼈体内为⽔之上源;阳春三⽉,春风拂⾯,⼈们看到嫩绿的枝条在春风的吹拂下随风摆动,伸展、条达、舒畅⽽⽣机盎然,领悟到在⼈体内肝主疏泄。

再⽐如,在脉象的诊断中,⼈们从浮脉在⼈指下的感觉为“如循榆荚”“如⽔漂⽊”的现象中,领悟到浮脉主表;从沉脉在⼈指下的感觉为“如绵裹砂”“如⽯投⽔”的现象中,领悟到沉脉主⾥等等,都是“⼼悟”法在中医思维中的⽣动体现。

“⼼悟”法在中医思维中的⼴泛应⽤,还可以从⼤量中医学古籍的题名中反映出来,如刘完素的《伤寒标本⼼法类萃》、朱丹溪的《丹溪⼼法》、薛⼰的《外科⼼法》、程钟龄的《医学⼼悟》、黄元御的《四圣⼼源》等,从中可以看出,古⼈在医学领域的许多⼼得或者发现,也都是在⼼悟的基础上产⽣的。

中医的“⼼悟”或“顿悟”的思维⽅式实际上是⼀种典型的形象思维。

所谓的形象思维,就是⼈们运⽤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外在表现出来的“形象”来进⾏思维的⼀种思维⽅式。

在思维的过程中,“取象”是这种思维⽅式的⼀个显著特征,“取象类⽐”是这种思维⽅式的基本思维⽅法,因此,“⼼悟”或“顿悟”思维的本质其实就是“取象”思维。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Identity means that the essence of things will not change, one thing always remains the same.
Non-contradiction believes that it is impossible for a statement to be right and wrong at the same time.
Advertisements of different thinking ways
• 中国的思维具有阴柔(feminine)偏向,含有艺术家的素质, 力求图善,重伦理道德(Ethics)、安邦治国,是“大一统” 思想,热衷于对天地人作比附,以解释政治、社会、伦理、 人生的种种问题,思维带有模糊性
• 中国思维方式的广告多属于“高语境”(high register) 语言,不把每一点都明白无误地讲出来,许多意思包含在 语境之中。引人深思、发人联想。
• 西方思维方式的广告语言多属于“低语境”(low register)语言往往直白清晰、重点突出。如:
• 假日旅馆集团——消费低廉,享受豪华 • 希尔顿饭店——美国商界的共同住址 • 埃塞克斯饭店——面对中央公园您在曼哈顿也能
看见森林。
Conclusion
Personally speaking,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thinking modes,we cannot say which one is better.They both have their own unique feature.We should know the advantages of the both,and try to attain the good sides .As for each individual,one thousand readers,there are one thousand Hamlet.Everyone's mindset is unique.Yet, we should try best to avoid the weakness of our own thinking,thinking out of box, and learning from others' strong points.

英汉对比研究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论中西思维方式(新版)连淑能
佛教 —— 禅宗主张 “顿悟”:“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
佛教强调 “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提倡 “心净自悟,顿悟成佛” 力求排除语言文字对思维的束缚
悟性:直觉思维的核心 通过感觉、体验、意会、领悟 以 “尽心”、“体道”、“体物”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求简捷而缺推理 靠灵感而非逻辑 重直觉而轻论证 用形象化语言思辩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政治伦理型
▲地理环境:半封闭、大陆型 ▲小农经济 ▲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出于忧患意识,关注政治伦理 ▲思维的中心:伦常治道 ▲政治 + 伦理 + 哲学 + 哲学家本人的生活体验
= 人生哲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 哲学家 = 政治家 = 道德家 = 文学家/诗人 ▲孔子哲学: 以 “仁”、“礼” 为中心 ▲科举制度:读书人醉心于科举,埋头于八股 ▲科学技术:被统治者视为“奇技淫巧”,受到歧视与打击 ▲结果:重道轻器、重人文轻科学
语音、词语、句子、语法 → 修辞、语体 → 篇章、语用 → 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微观 → 宏观,微观 + 宏观 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观念文化: 哲学观、伦理观、价值观、时空观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心理特征、思维方式
5. 思维方式: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 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 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 语言的使用:体现思维的选择和创造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 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分门别类研究 * 以完整而非孤立、变化而非静止、
全面而非片面、相对而非绝对的 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去分析复杂的世界
3. 意向性与对象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意向性
把主体自身作为宇宙的中心:“万物皆备于我” 把 知、情、意 融合在一起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西方人思维方式中国人思维方式这个世界主要是由人类和大自然组成的,西方人只注重研究自然,而忽视人类。

在文艺复兴前人是依附于神权的,没有自主性(这就是西方人提出人权的原因)。

认为人类和自然是各自独立的,是分开的;强调征服自然,注重对抗和斗争、征服。

中国人不仅研究自然,更重要的是研究人类社会: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是小宇宙,自然是大宇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在争斗中求和谐,逐步发展到无神论。

“四根说”,认为世界史由水、火、土、气四种物质组成的,并且是各自独立的。

没有经过概括、抽象思维等过程,只独立研究具体事物的内部构成,而不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逐步形成还原论。

“五元素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组成的,并且是相互联系的。

逐步从具体事物中经过概括、抽象思维,把具有同类作用、功能等事物分类,形成“五行说”,并且是相生相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逐步形成整体论、系统论。

形成以概念、推理、判断为主的形式逻辑,并一直沿续下来,而中国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发现形式逻辑有着巨大的缺陷而淘汰了形式逻辑,形成阴阳为主的辩证逻辑。

大约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发现以概念、推理等逻辑思维存在着巨大的缺陷而淘汰形式逻辑,逐步形成了辩证逻辑思维的阴阳论,因为概念、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不可能对事物进行完美无缺的定义和判断,甚至还可能被表面形象所迷惑。

如春秋战国时期白马非马论的名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以形式逻辑为主的墨家《墨辩》成了绝响,也就是说在春秋时期,中国人以阴阳辩证逻辑取代了有缺陷的形式逻辑。

唐代玄奘接触到了印度逻辑学,明朝中叶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将形式逻辑学带到中国,都曾经时髦一时,但最后在中国逐步淘汰。

还原论、机械论的形成整体论、系统论、阴阳五行八卦思维的形成还原论主要研究事物的内部构成,认为只要把事物内部构成的因素搞清楚了,就能认识到事物整体的作用,也就是局部之和等于整体的作用,也就是说只要搞清楚了原子(最小单位)的各项功能,那整体功能就完全搞明白了,意思就是局部各项相加等于整体(即分开后再相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整体性与分析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整体性





《易经》:提出了有机整体的初步图式 为中国传统思维奠定了基础 儒家:把自然人性化 道家:把人性自然化 1) 整体性思维的特点: 天人合一 知行合一 情景合一 2) 整体的基本范畴:“道”、“气”、“太极”、 “理” 3) 整体的基本要素:“阴阳”、“五行”、“八卦” 整体思维的目标:



中国的思维科学:范围明确、内容集中 注重人的思维及其规律 重视基础理论——思维学的研究 打破计算-推理的单纯逻辑思维框框 把形象思维作为思维科学的突破口 为第5代智能机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四代计算机:第1代 — 电子管时代,1946-56 第2代 — 晶体管时代,1956-62 第3代 — 集成电路时代,1962-70 第4代 — 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0第5代 — 人工智能时代 1981年日本首先提出研制规划 知识信息处理系统 + 专家系统 + 知识库 + 图象信息处理系统 + 电脑逻辑运算

观念文化: 哲学观、伦理观、价值观、时空观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心理特征、思维方式 5. 思维方式: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 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 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 语言的使用:体现思维的选择和创造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一、什么是思维方式?
西方思维方式——分析性




柏拉图之前:类似中国的 “天人合一” 整体观 柏拉图:首先提出了 “主客二分” 的思想 十五世纪下半叶以后:分门别类,分析解剖 定性 → 定量,宏观 → 微观 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笛卡儿:开创西方近代哲学,以 “主客二分” 为原则 分析性思维的特点: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 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灵魂与肉体、现象与本质, 分析、研究这个二元世界 分析性思维的两个层次: * 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分门别类研究 * 以完整而非孤立、变化而非静止、 全面而非片面、相对而非绝对的 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去分析复杂的世界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可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 东方 — 中国为代表,思维方式特征: 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重悟性、直觉、意象 好静、内向、守旧;求同、求稳,重和谐 西方 — 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 近现代:西欧、北美为代表,思维方式特征: 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重理性、逻辑、实证
智能机必须解决的问题: 抽象(逻辑)思维 + 形象(直觉)思维 突破口:形象(直觉)思维 形象(直觉)思维:中国思维方式的一大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西方思维方式的一大特点 4. 外语界关于思维的研究 语言与思维 外语与外国思维方式 英汉语言文化研究的新动态 中西比较思维学: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英汉语言文化研究的历程 语音、词语、句子、语法 → 修辞、语体 → 篇章、语用 → 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微观 → 宏观,微观 + 宏观 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思维方式的类型
根据思维活动的特征: 感知类:直观动作思维、情感思维、经验思维... 想像类:形象思维、艺术思维、直觉或灵感思维... 科学类:逻辑或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 信仰类:理想思维、宗教思维... 根据思维的性质:主体性、客体性 根据思维的内容:日常类、专业类,如: 科学思维、 技术思维、艺术思维、军事思维... 根据思维的任务: 认知型,如古希腊发展起来的以求知为旨趣的思维方式 实践型,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以践行为目的 的思维方式

好动、外向、开放;求异、求变,重竞争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大陆农业型 西方思维方式 — 海洋工商型
2. 思维方式的区域特征(续)
东西方各国、大陆与沿海(包括半岛、海岛)、农村与城市、 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农业地区、工商地区、游牧地区、沙漠、 高山、草原等区域的人,思维方式也有不同,如 居住大陆从事农业的人:缺乏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与竞争,眼界狭窄 • 思维内向、保守、迟缓;安土重迁,乡土观念强 • 群体主义观念强, 执着民族意识 • 内省自求,重人际和谐,竞争意识淡薄 • 重农轻工商,重义轻利,重实用技术轻科学理论 居住沿海从事工商航海业的人:经常与外界交流与竞争,眼界开阔 • 思维外向、开放、敏捷;以四海为家,常流动奔波,乡土观念弱 • 个体主义观念强,热爱自由民主 • 向外进取,重竞争、扩张 • 重工商、航海,重功利,重科学技术理论
西方思维方式——对象性




以自然为认知对象 主客二分,天人对立,划分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界 区分自我意识与认识对象 将自然作为自身之外的对象来研究 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持尊重客观的态度 理性主义:把主体作为 “旁观者”,对客体进行探究 摆脱主体意向而导致客体意识 以事实判断统摄价值判断 注重真假选择而非伦理规范 排除主观因素,强调客观性,使客体客观化 以客观和冷静的科学态度对待客观世界 (Calm fact-teller: impartial search for truth)




引言:研究背景
1. 美国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的兴起:1956年 认知科学研究什么? 以认知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思维过程中的信息处理机制, 着重运用信息技术和方法来研究思维活动。 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from perception and action to language and reasoning. The exercise of intelligence is called cognition. 这门学科包括: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 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 等涉及思维的部分
1.伦理型与认知型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政治伦理型
▲地理环境:半封闭、大陆型 ▲小农经济 ▲以儒家为代表的先哲:出于忧患意识,关注政治伦理 ▲思维的中心:伦常治道 ▲政治 + 伦理 + 哲学 + 哲学家本人的生活体验 = 人生哲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 哲学家 = 政治家 = 道德家 = 文学家/诗人 ▲孔子哲学: 以 “仁”、“礼” 为中心 ▲科举制度:读书人醉心于科举,埋头于八股 ▲科学技术:被统治者视为“奇技淫巧”,受到歧视与打 击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女性阴柔倾向 西方思维方式 — 男性阳刚倾向
4. 思维方式的民族特征

时代性 社会性 习惯性 独特性
区域性 民族性 传统性 共同性

小结:思维方式 4 种基本特征 时代特征 区域特征 社会特征 民族特征 四者纵横交错 构成网络结构

三、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前院长 博士生导师、教授 连淑能 snlian@
内容提要
引言:研究背景 一、什么是思维方式? 二、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1.时代特征 2.区域特征 3.社会特征 4. 民族特征
三、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1.伦理型与认知型 2.整体性与分析性 3.意向性与对象性 4.直觉性与逻辑性 5.意象性与实证性 6.模糊性与精确性 7.求同性与求异性 8.后馈性与前瞻性 9.内向性与外向性 10.归纳型与演绎型
3. 思维方式的社会特征
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如: 男性:偏于抽象思维,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善于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认识事物,重理性 哲学思维、空间意识、数学推理、机械制作能力较强 偏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思维外向、求异 性格阳刚、直露、好动、好斗,进攻性、独立性强 富于竞争精神 女性:偏于形象思维,较善于整体观察 善于运用直觉、灵感、想像认识事物,重感性 艺术思维、时间观念、语言能力较强 偏于对内心世界的感觉,思维内向、求同 性格阴柔、含蓄、好静、温和,重人际关系,依赖性强 富于和谐精神
3. 意向性与对象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意向性





把主体自身作为宇宙的中心:“万物皆备于我” 把 知、情、意 融合在一起 其中的主观情感使传统思维带有浓厚的主体意向 判断价值标准:以主体意向统摄客观事实 以政治判断统摄真假是非 以道德判断作为价值判断 判断学术价值标准:重 “经世致用” 重君主的权术和驭民术 客体主观化,自然人格化,哲学文学化,政治伦理化 重视 “治人” 与 “人治” 的政治伦理
根据思维的结构:线性思维、系统思维 横向思维、纵向思维... 根据思维的历史:古代、近代、现代、混合 根据思维的地域:东方、西方、大陆型、海洋型.. 根据思维的民族:汉族、英美民族... 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理解: 封闭性、开放性、收敛性、发散性 再现性、创造性、静态性、动态性 平面性、立体性...
2. 中国思维科学的兴起:80年代初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于80年代初 倡导建立思维科学(钱称之为Noetic Science) 认为思维科学是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科学 等 相并列的一大类科学 3.比较:美国认知科学 vs.中国思维科学 共同点:主攻方向——人脑思维 不同点:研究范围、侧重 美国的认知科学:范围广泛、内容庞杂 注重智能系统、人工智能 重视电脑模拟人脑思维的技术 忽视基础理论——思维学的研究 尤其局限于逻辑(抽象)思维 缺乏对形象思维的研究
西方思维方式——科学认知型



地理环境:开放性、海洋型 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发达 以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智者:出于好奇、“惊异” 注重求知,探索自然奥秘 思维的中心:认知自然 追究宇宙起源,探索万物本质,分析自然构造 寻求物质元素,诘问人生目的 重视: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哲学 + 科学 = 自然哲学,科学哲学 哲学家 = 自然科学家 近现代西方人:发扬古希腊崇尚自然、追求知识的传统 结果:重科学、重认知
二、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1. 时代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