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思想政治第一课
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课知识点总结框架
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课知识点总结框架高一政治必修1课本的第一课是有关于商品与商品经济的内容。
为了帮助高一学生掌握必修1第一课知识点,下面店铺给高一学生带来政治必修1第一课知识点框架,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课知识点(一)<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Δ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Δ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二>商品的基本属性Δ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Δ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Δ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Δ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总之,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三>商品的价值量Δ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Δ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Δ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Δ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课知识点(二)<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Δ产生过程: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交换媒介的的物物交换→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的物物交换Δ价值的形式: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等价物的价值形式→价格Δ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Δ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Δ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二>货币的职能Δ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Δ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大小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2、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Δ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就是货币贮藏手段的职能Δ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Δ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购买手段/支付手段/财富的代表)<三>纸币的产生和发展Δ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Δ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Δ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Δ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课知识点(三)<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Δ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主要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Δ供求变化会影响价格,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供给和需求<二>价值规律的作用Δ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调节者Δ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Δ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Δ企业可以:自觉遵守价值规律;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品牌、形象等无形的财产。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教材地位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教材地位分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共有《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两框。
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作者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目标;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理解与把握;内容结构分析;教材的设计思路;教材的反思,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本课内容并应用于教学。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教材分析一、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属于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的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本课共有两框,分别是《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这一框由“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两目构成;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作者将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这几方面来展开。
从整个课程体系来看,本课属于高中政治课程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课,它着眼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1],主要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规律及其动因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从而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
因此,学习好这一课是非常重要的,它将为后面三课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具有启下的作用。
二、教材目标(一)知识目标: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程和基本规律,知道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2];明白五大社会形态的发展演变进程,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大历史条件和两大理论基石,同时熟练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发表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学生应掌握逻辑推理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分析方法以及追根溯源的历史分析方法,逐步提高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的第一课。
本课以介绍货币及其作用为主线,通过对货币的定义、历史背景、特点和作用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以及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1.2 教材内容本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货币的定义:通过引导学生对货币的概念进行思考,明确货币的定义与特征。
- 货币的历史背景:介绍人类货币的发展历程,了解最早的物物交换、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
- 货币的特点:重点介绍可信度、稀缺性、可替代性等货币的基本特点。
- 货币的作用:深入讨论货币在经济交换、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债权凭证等方面的作用。
1.3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目标: - 理解货币的定义,了解货币与商品、金融工具的区别;- 掌握货币的历史背景,了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 了解货币的基本特点,包括可信度、稀缺性和可替代性等; - 了解货币的作用,包括经济交换、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债权凭证等; -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货币的定义与特点•货币的作用和意义2.2 教学难点•货币的作用和影响的深入理解•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三、教学准备为了保证教学效果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 教材: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 课件:准备一份简洁明了的课件,包含课堂活动和问题引导 -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 其他辅助资源:学生课前阅读指导、课堂练习题等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激发学生对货币的思考: - 你每天都接触到货币吗?你认为货币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作用?4.2 教学内容讲解1.货币的定义与特点–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给出自己对货币的定义。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要点(第一课—第三课)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要点(第一课—第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商品和货币(一)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1)使用价值含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例如母亲亲手为儿女织的毛衣,它没有用于交换、就不是商品;而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
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而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3、商品和非商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一旦退出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如果再次进入流通领域,就又成为商品。
(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①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②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③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②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此外,该课还涉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包括其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石等,可以简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主题关键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
历史条件
-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基石
- 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
密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
国的实践与发展。
人教版政治高一必修一第一课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原始社会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原始社会(1)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2)阶段(3)生产关系①特点: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原因:社会生产力低下 (4)私有制的确立时间:原始社会末期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过程: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个体劳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逐渐盛行起来。
③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为家庭私有。
④私有制的确立(以土地私有为标志)。
⑤贫富化的加剧。
⑥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形成对立阶级。
二、奴隶阶级(1)阶级的出现阶级: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2)生产关系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4)国家的产生①最早的国家: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这样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5)历史的局限和进步局限:存在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进步: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三、封建社会(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①生产力: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步发展起来②生产关系: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有自己的劳动产品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税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根源: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地主剥削农名的方式:收取地租(主要方式)、高利贷、缴纳苛捐杂税、徭役(2)统治手段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政治:封建专制体制(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思想:散步封建迷信、传播封建迷信、鼓吹“君权神授”(3)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四、资产阶级(1)生产关系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的知识点如下:1.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学科,通过对政治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以形成对政治活动的认识和理论。
2.政治的基本属性:政治具有普遍性、特殊性、选择性、规范性和冲突性的基本属性。
普遍性指政治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特殊性指政治是一个具体的社会现象;选择性指政治活动需要人们做出选择;规范性指政治活动受到伦理道德规范的制约;冲突性指政治活动中经常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
3.政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政治意识是人们对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政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4.政治学的主要内容:政治学主要研究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文化和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政治权力研究权力的来源、性质和运行规律;政治制度研究国家政治组织的形式和运行方式;政治行为研究人们在政治领域内的行动和态度;政治文化研究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政治理论研究政治问题的原则、方法和规范。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公民的政治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履行公民的义务等。
6.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组织和权力运行的总体安排,包括国家政权的性质、组织形式、职权范围和权力运行方式等;政党制度是多党制的基本形式,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7.国家和国家权力:国家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具有独立的领土、人民和主权;国家权力是国家行使和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体现在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等方面。
8.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反映了政治制度、政策和政治行为的根本动力和目标;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政治环境中接受政治观念、价值观和政治行为规范的过程。
9.政治参与与政治发展:政治参与是公民对政治活动的参与与投入,可以通过选举、政治论坛、示威抗议等形式实现;政治发展是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不断变迁和发展的进程,具有历史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第一课复习资料(含测试题)
统编版高一政治必修一复习资料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部分:知识归纳整理一、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社会类型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组织社会贡献原始社会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原始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变化非常缓慢奴隶社会金属工具开始广泛使用,生产工具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形成奴隶主和奴隶两大对立阶级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等使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之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形成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出现了封建君主专制国家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形成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领导阶段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二、认识社会发展趋势1.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1)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级剥削资本家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和增加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演变实质资本主义不同阶段进行的变革,都是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进行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而作出的自我调节,不能根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痼疾发展趋势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就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2)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高一政治开学第一课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合格性考试(高中毕业证)
高中思想政治开学第一课
二 “政” 在当下
高中思想政治高考怎么考?
《中国高考报告(2024)》
高考命题聚焦关键能力,突出思维品质
高考思想政治考查的学科能力
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 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 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能力 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 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95.40% 记忆背诵内容较少,学科关联较为紧密,竞争较大
物政生 394
51.56% 适合有理科情结但不喜欢化学的学生
物政地 372
物生地 361 史政化 355 史政生 354
史政地 350
史化生 323 史化地 322 史生地 321
48.58%
47.23% 46.14% 46.14%
45.60%
听 做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高 一开学 第一课
扩展阅读资源推荐
新闻联播、法制进行时等央视栏目
1
专题片《民法典进行时》
2
《中学时事》《新周刊》等杂志,《中国青年 报》《环球时报》等报纸。
3
在手机下载学习强国等客户端,微信关注人民 日报《睡前聊一会儿》等公众号。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高 一开学 第一课
新高考模式下各组合专业覆盖率统计
科目组合 可选专业 专业覆盖率 数量
特点
物化政
769
96.58%
专业选择面最广,利于将来考体制内单位(如公务员) 、考研,有益于个人的长远发展
物化生 737
95.53%
专业选择面广,学习难度大,选科人数较多且优生多, 竞争尤为激烈,适合理科思维较强的学生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一第一课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复习课件
统编教材必修一期末复习课件
复习提纲:
01 02 03
模块概览 体系构建 教材梳理 必备知识 易错点拨 小题训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模块概览 体系构建
第一课框架: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 级社会的演进
原始社会
生产力↓ 发展
奴隶社会
生产力↓ 发展
封建社会
生产力↓ 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关系的特点 私有制的确立 原始社会的解体
考点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一、产生条件 (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 2.进步性与局限性 (1)进步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和揭露, 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社会的诉求,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2)局限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 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 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 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考点二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一)封建社会 1.产生: 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封建 社会逐渐形成。当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阻碍时,就被封建制 生产关系所替代,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生产力水平: 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商业和城市逐渐 发展起来。
考点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一、产生条件 (二)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历史前提 1.表现: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 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意义: (1)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 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2)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共27张ppt)
4.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1)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3)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奴隶主阶级为了镇压奴隶阶级的反抗,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
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2)文化影响
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3)政治影响
①形成以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为显著特征的封建国家。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这 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是 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农民的反抗斗争冲击着封建制生产关系,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
(1)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2)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
积极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 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随着石器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出现,以及生产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产品除维持 人们的生活必需以外,开始有了剩余。剩余产品的出现,一方面为一部分人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专门从 事社会管理和文化科学活动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私有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奴隶社会产生。奴隶被视 为奴隶主的财产,可以自由买卖;奴隶主可强迫奴隶工作,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和人身自由。
统编版高一政治必修一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必背提纲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必背提纲【选择题必背】1.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原始社会管理方式:氏族议事会2.原始社会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氏族长和氏族首领同大家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
3.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确立。
4.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生产工具和牲畜、土地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出现,原始社会解体5.阶级、国家从奴隶社会开始出现。
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6.奴隶社会生产力关键标志:金属工具、城市、文字、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分工、文明时代。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7.封建社会生产力关键标志:铁制农具、冶铁业、商业、水利事业、手工业。
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8.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收取地租。
9.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生活困苦的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10.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11.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1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无法治愈的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5.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6.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历史前提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理论基石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17.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18.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课知识点归纳
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课知识点归纳在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课中,具体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课知识点1.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社会的存在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
在人娄社会的数百万年历史中,不管是漫长的史前时期,还是迄今为止数千年的文明时期,其存在的基础就是人类的社会生产。
通过社会生产,自然界的许多物质材料发生了变化,成为适合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各种物质生活资料。
如果没有这种生产活动,人类社会本身将不复存在。
因此,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2)社会发展也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
只有当一个社会所提供的产品不仅能满足其成员的衣、食、住、行等经济生活需求,而且还有较多剩余的时候,人们才可能有物质基础和闲暇时间,去从事经济活动以外的其它各种社会活动。
无论是文化艺术活动、体育竞技活动,还是参政议政的政治活动,都要以生产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
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动以及由此引起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变动,使整个社会逐渐地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
因此,社会生产又是一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着两个方面的关系:一个方面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表现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这就是生产力;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即在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发生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2)生产关系形成后,它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
一种生产关系如果能调动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它就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促进作用;当一种生产关系或者其中的有些环节压抑了人们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时,它就会束缚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这时候,它就需要作变革或调整了。
3.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1)劳动者的劳动。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重点知识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重点知识笔记1. 商品啊,这可是个有趣的东西。
咱就说,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就好比你在学校小卖部买的那支笔,它是工人辛辛苦苦制造出来的,然后拿到小卖部来交换你的钱,这就是商品啦。
你可别小看这个概念,它是经济生活的基础呢。
要是不明白商品是啥,就像你去打篮球却不知道球规则一样,那可不行。
2. 商品的基本属性有两个,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你看那面包,它能填饱肚子,这就是它的使用价值。
价值呢,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比如说,做面包的师傅花了时间和精力去做面包,这时间和精力就转化成了面包的价值。
这俩属性就像人的两条腿,少了哪个,商品这个“人”都走不稳呢。
3. 货币啊,这可是个神奇的东西。
它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想象一下,在古代没有货币的时候,人们只能以物换物,那多麻烦呀。
就像你有羊,想换人家的布,可人家不一定想要羊呢。
有了货币就不一样了,就像有了万能钥匙。
你拿着钱,想买啥就买啥。
像我拿着钱去买我喜欢的漫画书,这钱就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4. 货币的职能可不少。
首先是价值尺度,这就像一把尺子,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比如说,一个书包标价50元,这50元就是在衡量这个书包的价值。
还有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你去商店买东西,把钱给老板,老板把东西给你,这钱就在流通了。
这就像水流一样,在商品交换中流淌。
要是货币不流通,就像水不流了,那经济就会出大问题。
5. 纸币呢,它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你可不能随便印纸币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要是每个人都能印纸币,那钱就不值钱了。
就像游戏里,如果每个人都能随便给自己加金币,那这个游戏就乱套了。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超了就会引发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咱们的日子可就不好过喽。
6. 信用卡和支票也是经济生活里常见的东西。
信用卡就像一个方便的小助手。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框架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框架民主与专政的主要区别•民主:民主是政治制度的一种形式,是指人民通过平等的选举和投票来参与政治决策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和方式。
民主是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政治制度,强调人民的主权和平等。
•专政:专政是一种政治统治方式,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特定条件下,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等被压迫阶级为主体的被压迫阶级联合起来,通过暴力手段推翻统治阶级的一种政权形态。
专政强调阶级斗争、强制统治和暴力手段。
区别: 1. 组成成分不同:民主注重人民参与,是广大人民的合理权益的体现;专政则是一部分被压迫阶级推翻统治阶级的斗争手段。
2. 实施方式不同:民主通过平等的选举和投票来实现政治权力交接和决策制定,是一种公开透明和合法合理的方式;专政则强调阶级斗争、强制统治和暴力手段。
3. 意识形态不同:民主主张平等、自由和人权,注重个人权利的保障;专政更多关注阶级斗争和阶级利益。
民主和专政的联系和辩证关系民主和专政既有联系,又存在辩证关系。
1. 联系:在阶级社会中,民主与专政是相互联系的,相辅相成的。
民主是广大人民实现自身权益和民族利益的一种手段和方式,而阶级专政则是必要的保障和手段。
只有建立专政才能保障人民的权益,实现民主的目标。
2. 辩证关系: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在实践中,民主与专政之间需要权衡和平衡。
民主不能以破坏国家稳定、社会秩序和人民利益为代价,专政也不能以压制人民的权利和福利为目的。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是21世纪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
其基本内涵包括: 1.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发展是硬道理。
2. 以人为本:人民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动力,发展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3. 统筹兼顾:发展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利益。
4. 创新驱动: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战略支撑。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此概念是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着)2、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3)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时间差)(4)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A通货膨胀——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B通货紧缩——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3、信用工具和外汇(1)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2)信用工具分类:A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的特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B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分类: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3)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少的人民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升值(4)人民币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一思政课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知识清单(2)
高一思政课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知识清单】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3】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①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空想?【空想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②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⑴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⑵诞生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3)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非常重要的考点】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有三种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理论斗争。
(4)《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非常重要考点】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特点(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任务(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策略原则(团结绝大多数人),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③《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 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1)含义: 商品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种条件: 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提示]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服务、无形的技术也可以成为商品;③商品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再也不是商品了。
④捐赠品不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仍然是商品。
(2)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①使用价值含义: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实用价值。
地位:自然属性, 与其他有用物品的共同属性。
意义: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 所以不同商品之间才需要相互交换, 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
②价值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地位:社会属性, 商品的特有属性。
意义:所有的商品都有价值, 所以能够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
价值是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基础。
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交换。
③关系: 对立统一统一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 也就没有价值, 因而不可能成为商品;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 也不可能成为商品。
(没有使用价值东西, 一定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有价值的东西, 一定有使用价值。
)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属于生产者和消费所有者。
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要实现商品的价值, 为此必须让出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为此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1)产生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货币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必修一思想政治第1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专题导学一、学法指导1.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
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是经济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关重要。
其次,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
2.逻辑顺序(1)货币的本质:商品和货币密切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必然出现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等价物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一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商品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功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3)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具有许多优点──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重难点分析1.什么是商品?它具有哪两个条件?什么是货币?它的本质是什么?货币和商品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1)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它具有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劳动产品;其二,必须用于交换。
(2)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商品和货币的关系:第一,货币和商品的区别是:商品出现在前,货币出现在后;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一般商品不具有上述货币各种特征。
第二,货币与商品的联系表现在:二者都是商品,都具有价值;货币能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是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二者在实质上都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什么是价值?价值与商品有何联系?在货币出现前后,商品的价值分别是怎样表现出来的?(1)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价值是商品的共有属性(一切商品都有价值)和特有属性(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3)在货币出现之前,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交换由另外一种商品来表现的;而在货币出现之后,商品的价值则是通过交换,由一定数量的金、银货币来表现的。
3.劳动产品如果不用于交换, 是不是商品?有没有价值?(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虽然经过了人类劳动,但它不用于交换,所以不是商品。
(2)不是商品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
其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既然不是商品,就谈不上价值。
其二,劳动产品只有作为商品用于交换,有差别的人类劳动才有必要化作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比较其大小,商品才有了价值。
(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同样可以满足人的某方面需要,但这只是它的有用性或说使用价值, 而并非价值)结论:价值是商品的共有属性(一切商品都有价值)和特有属性(只有商品才有价值)4.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货币后,与商品是什么关系?(1)金银成为货币后,仍然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所以依然是一种商品。
有其有用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但金银成为货币后,与以往的金银和普通意义上的金银有所不同,与其他普通商品也不一样:它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用它可以表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用它可以直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
5.货币的职能(1)两种基本职能①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基本职能含义:用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价值。
货币单位:如人民币、美元、欧元的“元”、英镑的“镑”等。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商品的价格。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2)一般职能:①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应为足值金属货币)。
②支付手段:赊购赊销中支付债务,或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③世界货币: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在国家之间转移财富。
6.纸币(1)纸币的产生:金银条块→富商打上印记的金银条块→铸币→纸币(2)纸币的含义: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价值符号(3)纸币的职能: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4)纸币的优点:成本低;防流失;易保管、贮藏、运输(5)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而同流通速度成反比。
7.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对比三、演练广场1.商店里某品牌某型号的电冰箱标价是1850元,这1850元是()①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②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③观念形态的货币④现实的货币⑤电冰箱的价格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④⑤2.2009年6月1日《市场报》发布致富信息称:农民若种丰收2号西瓜,中秋节至国庆节即可上市,时逢西瓜短缺空档,商品价格较高,市场售价可达0.9元/公斤左右。
据此回答:如果1公斤西瓜=0.9元是等价交换,对这一公式的理解错误的是()A.它表明任何商品的价值都要通过货币来表现B.它表明商品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出来的C.0.9元是一公斤西瓜的货币表现D.它表明西瓜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3.关于商品和货币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③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一个永恒的概念④先有商品后才有货币⑤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4.2005年高考前夕,与补脑、健脑、增智等保健品市场的平淡相比,哈尔滨的“氧气”市场却很活跃。
哈尔滨考生兴起“补氧”潮。
材料中的“氧气”()A.是商品,因为它是有用物品B.不是商品,因为它是自然界中存在的C.是商品,因为它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经过劳动5.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表现为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就是“商品—货币—商品”,这一公式表明,在商品流通条件下()A.买和卖两种行为是同时进行的B.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工具和手段C.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货币来衡量的D.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是价格6.“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难烧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读郑板桥的《渔家》,回答:“拔来湿苇难烧着”中的“芦苇()A.不是商品,因为烧不着B.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C.不是商品,因为没用于交换D.不是商品,因为它是诗人的私有财产7.下列对劣质奶粉说法正确的是()A.是商品,因为它有价值B.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C.不应成为商品,因为它不具有应有的使用价值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8.小明家购买了某品牌电冰箱,花去了1850元,这1850元是:①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②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③观念形态的货币④现实的货币⑤电冰箱的价格 ( )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②③ D.①④⑤9.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所有商品()A.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B.都具有相等的使用价值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10.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黄金(货币)表现出来的价格会随商品价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在供求平衡的条件下,严格地讲,下列提法正确的是()A.价值减少,价格一定下跌B.价值增加,价格可以下跌C.价值减少,价格可以下跌D.价值减少,价格可以不变11.关于商品和货币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③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一个永恒的概念④先有商品后才有货币⑤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⑤12.下列关于货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金银天然是货币B.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是货币C.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D.货币是价值的符号13.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这说明()A.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B.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不同的C.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D.金银不是唯一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14.货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与它出现之前的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A.以前的是商品,现在的不是商品B.以前的是不固定的,现在的是固定的C.以前的是固定的,现在的是不固定的D.以前的体现人与人的关系,现在的则不体现15.下列经济现象中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是()A.一件衣服标价2000元B.把2000元借给朋友C.工厂支付给工人2000元工资D.用2000元买回一台彩电16.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E- business)、电子银行(E- banking)、电子政务(E- government)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
许多北京人购物和旅行时经常使用信用卡.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一种,在使用过程中执行的货币职能有()A.一般等价物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17.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常常是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
下列对货币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B.为了保证“钱要值钱”,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越少越好C.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D.货币与纸币没有本质区别18.关于纸币、货币、一般等价物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币是货币的符号,能代替货币执行各种职能B.纸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都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C.纸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没有本质区别D.纸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19.我们要做到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不揉搓、毁坏人民币,这是因为 ( ) A.乱写乱画的人民币就不值钱了B.揉搓后的人民币不能用来购买东西C.人民币是我国合法的货币之一D.爱护人民币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20.《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禁止伪造、变卖人民币”。
印制假币者必受到法律严惩。
因为()A.纸币仅是货币符号,本身没有价值B.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C.印制假币会造成通货膨胀D.印制假币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参考答案:1.B 2.A 3.C 4.C 5.BCD6.C 7.C 8.D 9.C 10.BCD11.C 12.C 13.C 14.B 15.D16.BD 17.C 18.B 19.D 2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