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技 与 初 中 物 理 课 堂 整 合
教师资格证《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考前点题卷一
教师资格证《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考前点题卷一[单选题]1.某教师在“水中(江南博哥)生活的动物”一节中设置了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探究分析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建立生物与环境统一的观点”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层次水平分别是()。
A.了解、经历B.了解、反应C.理解、反应D.理解、领悟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三维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探究分析”属于知识性目标动词的理解水平,“建立”属于情感性目标动词的领悟(内化)水平。
故本题选D。
[单选题]2.在讲授“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节时,教师可充分利用下列哪些无形的课程资源?()①教材②动物园③学生饲养过小青蛙④学生参观过动物园⑤学生观看过《动物世界》⑥学校博物馆A.①②⑥B.③④⑤C.②④⑥D.②⑥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无形的课程资源是指非物化的课程资源,包括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
教师资源包括教师本身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等。
学生资源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感受、疑惑等。
故本题选B。
[单选题]3.某研究小组用玉米进行相关的实验,图甲是对玉米胚芽鞘进行的单侧光处理,一段时间后,将胚芽鞘尖端下部纵切,切面图乙所示,图丙示意的是一株倒伏的玉米植株。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乙中的c处细胞对应图甲的a部位B.由图分析可知,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C.图乙中的d部位的效果相当于图丙中的e部位D.图乙中的c部位的效果相当于图丙中的g部位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首先,分析题中各图:图甲,由于受单侧光照,生长素由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使背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即a部位生长快于b部位;图乙,c侧生长速度小于d侧;图丙,一株倒伏的玉米植株,由于受重力作用,使生长素在近地侧积累,又由于根与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所以生长速度e 大于f,h大于g。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c处细胞生长慢,应与图甲中的b部位相对应,A项错误。
由图分析可知,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生长使植物生长,B项错误。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10篇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10篇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物理课本为蓝本,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使他们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力争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合格率达90%以上。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类型的习题,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1、重视基础:对物理现象、规律和基本的实验操作,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
因此,认真研究书本中出现的每个问题,是学习的第一步。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尽量减少超过教学要求的繁难试题的无效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灵活多样、适当拓宽,促进有意义学习。
2、联系实际:注意观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理现象(如家用电器等),能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对习题中出现的与生活相关的电现象进行透彻的分析是学好电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切忌就题论题。
能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是学好物理的必经之路。
3、关注探究:在中考的各类试题中,实验与探究题所占的比例既是最高的,也是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头疼的问题。
对实验探究的学习,应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
实验能力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实验学习应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必要的分析与论证等内容。
4、强化规范:规范是成功学习的前提。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强化解题规范化训练,明确方法、严格要求。
初中物理课程和教学论
认知心理学家、教育家。
主要观点: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
程,学生应当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探 索未知,通过自己独立阅读思考,去发
现教材的结构、结论和规律,最终达到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认知发现学习模式的教学过程:
操作或阅读 —— 诱导 —— 再操
(1)学习过程 (2)直觉思维 (3)内在动机 (4)信息提取
操作;
(2)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强化问题意识;从多方面培养和
提高学生能力与科学素养。
4.实现条件
“实现条件”指促使教学模式 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诸如教师、
学生、教学内容、手段、时间、空 间
等的最佳组合。它常常通过教学流
二、认知发现学习模式 创始人: 布鲁纳( J.S.Bruner )美国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第五章 物理教学原则 与教学模式
物理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 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
学生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
的基本要求。它既是教学规律的反 映,也是社会要求的反映;既涉及
教师的教,也涉及学生的学。
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教学原则有:
教学整体性原则,即教学的思想性与 艺术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案例
一、关于“认知发现模式”举例 初中物理有关“密度”的教学设计
能
二、关于“先行组织者模式”举例
高中物理关于“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节的教学设计
三、关于科学探索教学模式的分析和举例
1. 正确把握“猜想与假设” (1)正确处理猜想与假设的依据问题 (2)学生有问题困惑是提出猜想与假设的前提 2 . 正确把握实验验证 (1)单纯的动手做实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2)不是所有的猜想和假设都需要实验验证; (3)恰当地对假设与猜想的依据提出要求。 3.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每一步只是定性或定量研究其中两个变量之间的 关系,而把其余变量控制不变,这是科学探究教学模式 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科学推理视角下高中物理教材习题分析——以人教版物理必修1_为例
科学推理视角下高中物理教材习题分析以人教版物理必修1为例周玉龙(江苏省灌南县第二中学ꎬ江苏连云港222500)摘㊀要:素质教育时代下ꎬ高中物理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ꎬ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以人教版物理必修1教材为例ꎬ物理教师应具体分析各类科学推理的习题ꎬ即充分挖掘习题资源ꎬ从整体上提高物理习题教学效率ꎬ促进高中生综合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以高中物理为基础的科学推理类型及界定ꎬ接下来总结当前高中物理教材习题分析的现实意义ꎬ最后针对科学推理视角下高中人教版物理必修1教材习题展开分析.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ꎬ优化物理习题教学效果.关键词:科学推理ꎻ高中物理ꎻ人教版ꎻ必修1ꎻ习题分析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36-0101-03收稿日期:2023-09-25作者简介:周玉龙(1986.11-)ꎬ男ꎬ江苏省灌云人ꎬ本科ꎬ中小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㊀㊀科学推理视角下ꎬ物理学科习题教学的育人价值逐渐显现ꎬ高中物理教师以人教版物理必修1教材习题为切入点ꎬ统计分析习题ꎬ锻炼高中生的科学推理能力ꎬ使学生在信息整合㊁思维拓展㊁认知发展㊁实践操作等方面全面进步.基于新课标要求ꎬ高中物理教师在指定版本的教材习题中探索科学能力培养路径ꎬ以此深化物理教学改革ꎬ并面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科学推理人才.可见ꎬ该论题具有探究必要性和重要性ꎬ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高中物理的科学推理类型及界定科学推理分为六种形式ꎬ分别是守恒推理㊁比例推理㊁相关推理㊁概率推理㊁假设演绎推理㊁控制变量推理[1].守恒推理即个体总结得出事物本质不变ꎬ以及事物间关系不变的两个结论.物理学科在守恒推理引导下ꎬ所设计题目主要考查守恒定律应用㊁守恒关系应用ꎬ学生在习题解答环节要围绕不变量拓展解题思路.比例推理主要是根据物理量之间比例情况进行问题求解ꎬ在高中物理学科中的比例推理表现为:通过题干信息推理或以函数㊁公式得出物理量间比例关系ꎻ借助已有比例关系进行推理.相关推理指变量间变化关联ꎬ物理学科中ꎬ相关推理类习题主要考查物理量之间关系情况ꎬ解题思路即探索物理量间的相关性.概率推理指特定过程或特定结果ꎬ物理学科中涉及概率推理题ꎬ多为概率计算题.假设演绎推理即遵循猜想㊁假设㊁验证假设的步骤ꎬ物理学科中这类推理的题目主要考查物理原理ꎬ针对题目的结果进行假设或证明.控制变量推理重点围绕单变量问题战况分析ꎬ这一推理思想下ꎬ物理学科题目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的运用ꎬ通过多个变量一致进行求解[2].2当前高中物理教材习题分析的现实意义物理教材由多个部分组成ꎬ其中ꎬ习题分布在知识点之后ꎬ通过习题分析来检验知识教学情况㊁知识掌握情况.新课改视域下ꎬ高中物理教材的习题分析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ꎬ物理教师一般在教材知识点讲解后ꎬ引导学生进行习题训练ꎬ帮助其深入理解知101识ꎬ进一步巩固知识.习题分析时ꎬ物理教师贴近教材知识点ꎬ并紧密联系现实生活ꎬ以此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ꎬ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3].3科学推理视角下高中人教版物理必修1教材习题分析㊀㊀科学推理能力培养ꎬ是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高中物理教师应充分借助习题教学来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能力ꎬ以此促进学生均衡发展ꎬ并逐步深化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新课标视域下ꎬ围绕高中人教版物理必修1教材分析习题ꎬ深入挖掘习题中的科学推理元素ꎬ探索科学推理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3.1习题统计与分析从科学推理角度出发ꎬ高中人教版物理必修1教材的科学推理类习题主要分布在练习与应用部分㊁复习与提高部分.其中ꎬ练习与应用部分的习题形式为计算㊁简答㊁分析㊁填表ꎬ习题作用即知识巩固㊁知识应用ꎻ复习与提高部分习题形式为计算㊁讨论㊁作图㊁简答ꎬ其作用即复习强化㊁综合应用[4].六类推理在各部分的占比不同ꎬ其中ꎬ概率推理的占比为0ꎬ比例推理的占比相对较高ꎬ其次是假设演绎推理以及控制变量推理.从教材的章视角来分析五类科学推理题目数量ꎬ比例推理题目主要分布在第四章ꎬ最多为20个ꎻ相关推理题目主要分布在第一章ꎬ最多为15个ꎻ守恒推理主要分布在第三章ꎬ最多为五个ꎻ假设演绎推理分布在第二章和第三章ꎬ最多为15个ꎻ控制变量推理主要分布在第四章ꎬ最多为五个.假设演绎推理在高中人教版物理必修1教材的第二章复习与提高部分ꎬ以A组习题6为例ꎬ习题内容:已知一物体做初速度为0㊁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该物体在前1s内㊁前2s内㊁前3s内的位移分别是x1ꎬx2ꎬx2 在第1s内㊁第2s内㊁第3s内的位移分别是xⅠꎬxⅡꎬxⅢꎬ ꎬ在各个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是s1ꎬs2ꎬs2ꎬ ꎬsnꎬ证明:x1ʒx2ʒx2 =1ʒ4ʒ9ʒ ꎻxⅠʒxⅡʒxⅢ =1ʒ3ʒ5ʒ ꎻΔs=s2-s1=s3-s2= =sn-sn-1=aT2.A组习题6是典型的假设演义推理题ꎬ以高中物理学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一知识为切入点ꎬ以假设㊁验证假设与结论是否一致的步骤来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一般来说ꎬ多数高中生会机械记忆㊁硬性背诵ꎬ未真正掌握其中的物理原理ꎬ这并不符合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科学推理视角下ꎬ高中物理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推理思想ꎬ引导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ꎬ灵活运用推理思想㊁推理方法对A组习题6的结果进行证明ꎬ根据物体以初速度0㊁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一已知条件ꎬ列出与时间对应的位移公式ꎬ接下来借助比例约去相同项ꎬ所得到的比值与求证比值相一致.3.2基于习题锻炼科学推理能力的路径3.2.1做足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开展习题教学之前ꎬ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ꎬ即全面掌握教材内容㊁教学重(难)点ꎬ并充分了解班级学生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习题分层ꎬ让班级学生在各层习题训练中提高科学推理能力ꎬ从整体上优化高中物理科学推理能力培养效果.人教版物理必修1教材面向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巩固㊁综合技能训练ꎬ习题重点强化学生物理观念㊁拓展学生科学思维ꎬ这一版本教材具有基础性和普适性.教材习题教学能够契合新课标下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基于此ꎬ物理教师要细致掌握人教版物理必修1教材习题布设情况ꎬ了解习题考查方向ꎬ从中获知各层次习题的水平结构ꎬ使习题任务布置工作有的放矢ꎬ确保班级学生在习题解答中拓展物理思维㊁强化科学推理能力.人教版物理必修1教材的练习与应用部分的习题以基础知识扎实㊁基础知识应用为训练目的ꎬ复习与提高部分的习题则侧重知识点回顾㊁温习ꎬ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可以看出ꎬ两部分习题的分工不同ꎬ物理教师要循序渐进完成习题教学任务ꎬ既要体现层次感ꎬ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ꎬ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ꎬ调动其求知欲ꎬ使学生在科学推理能力提高中发挥能动性[5].3.2.2整合习题资源教材习题是基础知识的巩固ꎬ以及课内知识的外延ꎬ习题资源丰富程度反映出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效果ꎬ并直接影响科学推理水平.基于此ꎬ物理教师要重视习题资源优整ꎬ为学生尽可能提供丰富的习题资源ꎬ让学生在习题训练中拓展思维ꎬ引导学201生从多角度㊁多方面思考ꎬ探索适合的学习方式ꎬ从中锻炼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ꎬ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日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人教版物理必修1教材习题练习中ꎬ教师要将习题功能最大化ꎬ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搜集更多习题ꎬ让学生通过多类型习题解答进一步发展科学推理能力.一般来说ꎬ习题资源生活化提取与应用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ꎬ并能加强理论与实践间的联系.对此ꎬ物理教师要合理设置生活化情境ꎬ为习题教学提供良好条件ꎬ其中ꎬ必修1教材中力和运动的习题教学要紧密联系具体情境ꎬ如登月探测器发射㊁载人飞船发射㊁清洁能源供电等ꎬ科学技术不断进步ꎬ社会持续发展.高中生通过学习这类习题ꎬ逐渐强化科技强国意识ꎬ联系到个人ꎬ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劲ꎬ学习目标明确.习题考查的过程中ꎬ物理教师从知识内化㊁知识应用㊁科学推理能力强化等多角度考查ꎬ客观了解习题教学效果ꎬ掌握学生在习题训练中的优缺点ꎬ为接下来习题教学策略调整提供依据ꎬ确保科学推理能力提升工作常态化开展.3.2.3注重推理过程高中物理科学推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ꎬ需要物理教师高度重视习题教学ꎬ并在习题教学期间渗透学科素养ꎬ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推理思想及方法分析问题㊁解答问题ꎬ久而久之ꎬ强化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例如ꎬ高中人教版物理必修1教材的第二章复习与提高部分的A组习题4教学中ꎬ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中分力方向㊁分力夹角等信息ꎬ以及题干信息进行推导.物理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中力的情况ꎬ使其结合题目自主思考ꎬ探究式学习ꎬ推导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图中F1㊁F2两个分力共同作用ꎬ提起装水的桶ꎬ学生解题时ꎬ经思考得知ꎬF1+F2=桶重ꎬ拉力与桶之间夹角变化ꎬ则拉力大小随之改变ꎬ但桶的重力一定ꎬ这其中蕴含了守恒思想ꎬ实则考查守恒推理.夹角变化导致拉力改变ꎬ基于比例式表达ꎬ则考查比例推理.习题解答过程:假设两人手臂间的夹角为θꎬ设桶+水的质量为mꎬ并设F1=F2=Fꎬ基于平衡条件运用2Fcosθ2=mg公式ꎬθ与F之间成正比例关系ꎬ所以推导得出结论为:两人手臂夹角越小ꎬ越省力.为加深学生对物理习题的记忆ꎬ实现学以致用教学目的ꎬ教师在课堂上准备水桶和水ꎬ让同桌的两个人为一组ꎬ按照图示动手提水ꎬ使其体验手臂夹角变化ꎬ感受提桶力度的大小情况.3.2.4创新习题教学模式要想基于物理习题取得科学推理能力培养的良好效果ꎬ物理教师应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ꎬ以此提高教学效率㊁优化教学质量ꎬ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大幅提升.其中ꎬ组间协作学习模式在习题教学中应用ꎬ这不仅能够增强高中生的主体地位和ꎬ还能增进师生间㊁生生间的友谊ꎬ使组内成员在习题讨论中形成科学探究意识.同时ꎬ通过组员智慧碰撞实现取长补短ꎬ从整体上提高认知水平㊁锻炼推理能力.仍以高中人教版物理必修1教材的第二章复习与提高部分的A组习题4为例ꎬ教师为班级学生提供充足讨论时间ꎬ让学生围绕 两人手臂间夹角大小与省力情况 展开分析ꎬ组内成员结合经验ꎬ并借助物理知识ꎬ猜想㊁计算㊁实践体验ꎬ最终推导出结论.综上所述ꎬ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期间ꎬ物理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能力ꎬ基于习题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推理理念ꎬ锻炼学生综合能力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物理教师还应做足课前准备工作㊁整合习题资源㊁注重推理过程㊁创新习题教学模式ꎬ以此优化科学推理能力的培养效果.参考文献:[1]王雨萌ꎬ王震.演绎推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ꎬ2022(10):43-46. [2]徐学.高中物理生态课堂理念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探索:以弹簧连接体仿真实验培养为例[J].物理教师ꎬ2020ꎬ41(6):20-23ꎬ28. [3]郭芳侠ꎬ孙静ꎬ张地.2019年版高中物理教材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J].中学物理(高中版)ꎬ2022ꎬ40(6):24-29.[4]许月仙ꎬ袁海泉.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必修部分)习题设置特征分析[J].物理通报ꎬ2020(7):124-129.[5]曹振邦.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材习题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ꎬ2020(6):122-123.[责任编辑:李㊀璟]301。
2021年初中物理课程改革总结
初中物理课程改革总结初中物理课程改革总结为了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的过程转变,从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向主动的获取知识转变,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使初中物理课堂形成师生平等合作、开放、探究、活动式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确立了《初中物理“主体参与、主动发展”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的课题。
旨在探究课堂教学和学生认知方面存在的规律性;揭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诸变量的内在联系;促进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进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多年来我们在开展课题实践过程中,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促使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
比如开展了初中物理优秀论文、优质课、优秀教案评比;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各环节功能的研究;组织广大教师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与学活动设计;对初中物理“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不同课型的课进行了多层面的广泛评价等等教研活动。
造就了一只积极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名师队伍。
有多名教师在全国和省获教学大赛、优质课、优秀论文、计算机课件等评比中获奖。
并编写和出版了《新课程教师备课方略》和《新课程教师教学方略》两书。
并取得了如下成果关于课堂教与学活动的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主体和客体矛盾运动的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一个教与学的活动构成的。
我们充分认识到教师必须打破陈旧的观念,从改革备课入手,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发挥好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师”作用,尽可能使安排的科学、合理各项活动,只有优化了每一项教与学的活动,才能实现教与学的整体优化。
而创设和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的最活跃因素是教师和学生,既教与学的主体,所以发挥好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本质要求,是解决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根本问题。
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才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和自我发展的动力,才会把学生各方面的内在的本质力量调动起来,积极推进自身的心智结构的更新、完善和提高,才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进而实现学生主动学习。
初中物理创新教案(优秀7篇)
初中物理创新教案(优秀7篇)初中物理创新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新课改精神,转变教师教学观念,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教学目标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⑵培养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
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
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⑶培养学生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⑷培养学生运用科技与资讯的能力。
通过正确、安全和有效地利用科技,汇集、分析、研判、整合与运用资讯,提升学习效率与生活品质。
⑸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于生活中。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初中生经过两年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都很积极,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四、实施措施和安排1、组织形式:⑴个人活动:针对研究课题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走访、查阅资料、调查等形式写出调查报告。
⑵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明确研究方向。
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写好小组总结,汇报研究成果。
2、教学形式⑴任务驱动。
向学生提出有明确具体要求的任务,引导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展开。
⑵集中与分散、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师针对性指导。
需要利用一部分课内时间,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或由学生进行交流研讨;需要利用较多的课外时间,包括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由学生进行集体或个人的研究活动。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初中物理课说课稿三篇
【导语】物理课总是很多学⽣都觉得很枯燥的课程,因为有很多物理量和实验都需要去背记和制作,但是对于物理⽼师来说⼀堂很好地物理课需要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同时把内容都灌输进去。
今天就给⼤家带来⼏篇优秀的物理说课稿模板和范⽂,希望各位⽼师喜欢。
初中物理课说课稿(1) ⼀、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 在本节之前,学⽣已经学习了⼀些化学知识,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成新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反应物与⽣成物质量之间的问题。
⽽本节开始了从⽣成何种物质向⽣成多少物质⽅⾯的过渡,引导学⽣从量的⽅⾯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
以往⼀些学⽣不能正确书写化学⽅程式或进⾏有关计算,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节内容是第四章的基础,也将对全部初中化学乃⾄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关重要的作⽤。
2.教学⽬标 教学⽬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切准学⽣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为此,确定了以下教学⽬标: (1)知识⽬标 ①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②学有余⼒的同学能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进⾏分类归纳。
(2)能⼒⽬标 ①培养学⽣的实验操作能⼒、观察能⼒。
②培养学⽣全⾯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
③初步了解⾃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法。
(3)情感⽬标 ①树⽴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体验科学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法。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纲、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和运⽤质量守恒定律。
这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说教法 根据教学⽬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的特点,本节课我采⽤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
1.讲授法。
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头语⾔,简捷地传授化学知识信息。
如上课之初,教师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提出所要达到的⽬标,这样便于学⽣明确探索⽅向,激发学习动机。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进行融合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进行融合201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在中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中,应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鼓励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大力推广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科教学融合。
会议精神给予了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发展的新方向,即:引入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给生物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一、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构建课内视听体验教学场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倘若运用一种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效果显得略微单一,也难以真正引起学生的共鸣,而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将其与高中生物进行完全整合,构建课内视听体验的教学场景,才能够实现对学生感官的全面调动,带领他们进入生物学习的海洋。
如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相关部分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综合式信息技术融合生物教学内容的策略,为学生构建了多样化、动态性的视听体验课堂。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蜜蜂采蜜”的视频短片,以此作为课程导入。
视频中,卡通化的蜜蜂形象激起了学生的童趣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瞬间投入到动画中。
其次,将制作好的PPT 课件引入课堂,对“信息传递的作用”进行讲解,课件中丰富多彩的、文字信息再一次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
再次,我使用Flash 软件播放“蝙蝠的回声定位”和“植物在光照刺激下开花”等动画,并在动画中适时地插入音乐,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生物学习的视听享受。
整个课堂教学中,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变得不再枯燥。
教学效应:上述案例中,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展示,成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
传统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模式下单一、乏味、文字列举式的课件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动态、生动的多元化信息技术展示的课堂,而看似枯燥、难懂的生物理论知识,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过程中,实现了视听展现,同学们看的开心、听的舒心、学的更用心,课堂教学的质量自然得到充分保证。
二、巧用网络信息平台,构建课外虚拟沟通交流的教学场景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有自己的QQ、微信、YY 账号,且他们使用这些虚拟通信工具的频率十分高。
初中物理课程中跨学科整合的实践与反思
初中物理课程中跨学科整合的实践与反思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跨学科整合的重要性 (3)1.2 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4)二、初中物理课程中跨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 (5)2.1 跨学科整合的概念与特征 (7)2.2 跨学科整合的理论依据 (8)2.3 跨学科整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0)三、初中物理课程中跨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 (11)3.1 跨学科整合的教学目标设定 (12)3.2 跨学科整合的教学内容选择 (13)3.3 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创新 (14)3.4 跨学科整合的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16)四、初中物理课程中跨学科整合的实践案例分析 (17)4.1 案例一 (19)4.2 案例二 (19)4.3 案例三 (20)五、初中物理课程中跨学科整合的实践效果评估 (22)5.1 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分析 (23)5.2 学生学习成果的比较研究 (24)5.3 教师对跨学科整合的评价与反思 (26)六、结论与展望 (27)6.1 实践总结 (28)6.2 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29)6.3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31)一、内容综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跨学科整合已成为当前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
跨学科整合旨在打破传统学科界限,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促进学生形成全面、深入的理解,培养其综合问题解决能力。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多领域的融合:物理课程不仅涉及自然科学知识,还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环境保护紧密相关。
通过将物理学知识与这些领域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然现象,理解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运用:物理课程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跨学科整合则要求教师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知识网络。
这种整合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综合素养。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跨学科整合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总结5篇
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总结5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
接下来给大家带来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总结,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
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总结1在的教育教学工作,我继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有认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我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并采用符合现在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将教室大胆、充分地让学生们自己支配。
采用以自学(自读课本及相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索)——互学(讨论交流)——督学(老师督促个别不太专心的学生、适当点拨知识重点、解析学习难点)——验学(当堂练习巩固,检验学习效果)链接起来的教室结构模式。
这样的教学模式,减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基本能在教室内完成,使学生有足够充分的课外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阅读课外读物、体育运动或做一些手工制作;也提高了教室效率——一节课内,学生需要完成四个不同内容的活动,学生不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整节课都能集中精力。
二、运用现代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丰富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_,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
三、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
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主动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
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初中物理说课ppt课件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
解释力的定义、单位, 以及在物理学中的重要
地位。
力的三要素
详细说明力的大小、方 向和作用点对力的影响
。
牛顿第一定律
阐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 容,以及它在日常生活 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重力
解释重力的概念、方向 ,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
系。
热学基础
01
02
03
04
温度与热量
解释温度的概念、单位,以及 热量在物态变化中的作用。
串联与并联电路
解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安全用电
介绍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如 不接触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
电体等。
04
课程安排
课时分配
01
理论知识讲解:10课时
02
实验操作:8课时
03
复习与答疑:2课时
作业与考试
作业安排
每章节结束后布置相关练习题, 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教师分工
内容策划
团队中的教师负责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和规划。他们根据初中物理的课程标准和教 学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课件设计
专业的美术设计师负责PPT课件的视觉设计。他们运用丰富的视觉元素和多媒体素材,使 课件更具吸引力和易读性,同时确保内容与设计的美观性和功能性相统一。
实验深化
跨学科融合
探索与其他学科(如化学、生物、地 理等)的交叉融合,以跨学科的视角 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加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通过 设计更具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实验,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改进计划
教学资源开发
开发更多适应不同学习需求的物 理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互动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题干:在下列物理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B、透过放大镜看到的物体变大了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看起来弯折了D、海市蜃楼2、题干:在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总是伴随着能量损失B、热机在工作过程中,不可能将内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C、所有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都是守恒的D、能量不能在物体间传递,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3、下列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偏折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偏折C、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不发生折射D、光的折射现象只会发生在同种透明介质之间4、关于物体受力平衡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C、受到平衡力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受到非平衡力的物体一定处于非匀速运动状态5、在下列关于物理量单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符号为gB、时间的单位是秒(s),符号为minC、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符号为km/hD、力的单位是牛顿(N),符号为kg6、在下列物理现象中,不属于热现象的是()A、冰融化成水B、电饭煲煮饭C、空调制冷D、电风扇吹风7、在下列关于物理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 光的衍射现象是光波在遇到障碍物时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B. 惯性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改变其运动状态的性质C. 电流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D. 摩擦力是指两个接触面之间阻碍相对运动的力8、在以下实验中,能够证明“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的是()A. 将两个木块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别用相同大小的力推木块,观察木块的运动情况B. 将两个质量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粗糙程度的桌面上,用相同大小的力推木块,观察木块的运动情况C. 将两个质量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粗糙程度的桌面上,用不同大小的力推木块,观察木块的运动情况D. 将两个质量不同的木块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大小的力推木块,观察木块的运动情况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题目:请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举例说明该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各学科变化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学物理发展概况在《奏定学堂章程》中,中学堂是5年,物理在四年级开设,每周4个钟点。
在《奏定学堂章程》里极粗略地提到中学物理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1912年底公布的《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和1913年春公布的《中学校课程标准》,对中学物理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写得也极为粗略。
1923年6月,全国教育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刊布了《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供教育界参考。
这个课程标准纲要中,初中设了必修的自然科。
高中以升学为目的的普通科,分为注重文学及社会科学的第一组和注重数学及自然科学的第二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的、分科专修的、纯粹选修的;分科专修的科目又分为必修科和选修科两种。
公共必修科目中有科学概论。
普通科第一组的分科专修的必修科中规定“自然科或数学之一种,至少6学分”。
普通科第二组的分科专修的必修科中规定“物理、化学、生物三项选习两项,每项6学分,至少12学分。
”教育部于1929年颁布了《初级中学自然科暂行课程标准(混合的)》和《初级中学理化暂行课程标准(分科的)》,供各校选用。
对高中只颁布了不分科的《高级中学普通科物理暂行课程标准》,仍采用学分制。
1932年,将暂行课程标准修改成正式课程标准,废除学分制,初中将理、化分开。
1936年颁布的《初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将1932年的物理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每周4小时、第二学期每周3小时,改为第二学年每周3小时(高中物理教学时数未变)。
1941年颁布的修正课程标准,高中物理课时减少,又将高中物理分成甲、乙两组,课时数由 1936年的每周6小时(包括实验每周2小时),改为甲组每周5小时(包括每周一次实验,每次2小时),乙组每周4小时(包括每两周一次实验,每次2小时)。
1941年,教育部还颁布了专为升学作准备的《六年制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草案》,供少数学校试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拟订了《物理精简纲要(草案)》,于1950年7月发布,供中学物理教师参考。
初中物理教案精品[15篇]
初中物理教案精品[15篇]初中物理教案精品[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教案1知识目标1、知道产生的条件;2、能在简单的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静;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掌握判定方向的方法;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产生的条件以及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通过静与滑动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1、两个互相接触且有相对滑动或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称为滑动;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在它们接触面上出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作用力3、两个物体间的滑动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成正比。
4、动摩擦因数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5、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6、静存在值——静。
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和静两部分。
重点是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
2、难点是在理解滑动计算公式时,尤其是理解水平面上运动物体受到的时,学生往往直接将重力大小认为是压力大小,而没有分析具体情况。
教法建议三、讲解有关概念的教法建议介绍滑动和静时,从基本的事实出发,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使学生接受的存在。
由于的内容是本节的难点,所以在讲解时不要求“一步到位”,关于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验、学生讨论来理解。
1、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和生产中利用的例子;2、让学生思考讨论,如:(1)、一定都是阻力;(2)、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3)、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主要强调:是接触力,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在运动中也可以充当动力,如传送带的例子。
9.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义务教育)
2018—2019学年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一、基本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科学探究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
加强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加强信息收集及处理能力、运用物理原理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和运用较简单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培养,突出基础性;加强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将物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实践性; 加强探究性和开放性,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全面落实STSE教学,全面实现物理学科的价值,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八年级:2018年秋期完成八年级(上册)全书内容2019年春期完成八年级(下册)全书内容九年级:2018年秋期完成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至第十九章《生活用电》2019年春期完成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十章《电与磁》至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中考复习三、教学规划(一)教学进度与检测范围(二)期末检测时间2018年秋期(上学期):2018年1月9日——1月11日。
2019年春期(下学期):2019年6月27日——6月28日。
(三)考试时间、分值与试卷结构八年级1.考试时间:60分钟。
2.全卷总分:100分。
3.试卷结构: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II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0题,34分(包括单项选择题8个小题共24分,多项选择题2个小题共10分)。
第II 卷为非选择题,共4大题,66分。
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共4题,共16分)、作图题(共2题,共8分)、实验与探究题(共2题,共18分)、计算与解答题(共2题,共24分)。
九年级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总分:科学150分(物理80分)3.试卷结构:物理部分分为第Ⅰ卷和第II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8题,24分(每题3分,包括单项选择题6个小题和多项选择题2个小题)。
有效整合,提高效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教学经验谈
有效整合,提高效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教学经验谈吴福华初中开设《道德与法治》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准,另一方面是初步学习一些法律法规,了解国家的基本政体结构等相关知识。
对于这样的文史类学科,长期以来都是遵循教师进行理论说教,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
这显然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无法充分激活学生积极学习和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于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作为一线教学老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实际认知能力来针对性整合课程资源,让《道德与法治》变得灵活开放、生动有趣,这样出能唤起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学习情趣,才能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鉴于此,下面我们就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对如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挖掘和整合课程资源进行分析和探索。
1 课前整合1.1 启发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一蹴而就,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学生一定要在课前做好预习。
具体操作中同学们在课前进行基础性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先掌握基础的概念,圈出本课要学的重难点,如此一来不但可以节约课堂时间,还可以有效提升课堂听课的针对性。
为了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我们需要整合课前资源来设置导学案来引导预习。
比如,在教学“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时我们可以这样设置预习导案:①认真阅读教材理解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认识到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要产生不良后果,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个负责的公民。
②通过预习从理论角度理解责任的概念和责任的来源,以及不同的社会角色对应什么样的责任;③如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责任,思考作为中学生应该积极承担哪些对应责任……具体设置可以更详细一些,预习导案主要是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情趣等个人资源。
让同学们在课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掌握基础知识,初步了解知识细节,有效提升课堂上听讲和提问的针对性。
1.2 抓住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浅议课程思政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创新
你各f⑩教学研究———————浅议课程思政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创新山东省肢州市初级实验中学(266300) 张 萍山东省胶州市瑞华实验初级中学(2663〇0)陈 昀摘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意识、道德情操、职业素养5个方面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社会实践及乡土教材,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初中生物学;教学实践文章编号 1005 -2259(2021)5 -0017 -03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 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 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 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 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 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了教 育教学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全 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是党和国家对当 代教育提出的期望,也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应牢记的 历史使命。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要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 养人”[2]的根本问题,落实课程思政、进行教学改 革势在必行。
1挖掘生物学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在初中生物学课程中,思政建设的核心要义是 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有机融 人教育教学,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 有机统一,从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为此,教师可以着重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意 iR、道德情操、职业素养5个方面挖掘思政元素。
1.1 政治认同元素的挖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 育人,引导学生了解党情国情世情民情,增强政治 认同。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某个现象,或做一个某些实验给学生看, 使他们有疑问,引起学生兴趣。
比如:在将装有水的纸制的锅放在酒精灯上烧,教师问学生:纸锅里的水能烧开吗?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学生往往认为这样不可能将水烧开,他们以为加热时纸杯先烧坏了,当他们看到经一段时间,锅内水的竟然会沸腾,惊奇不已,印象将非常深刻,甚至会达到终生难忘的程度,这样学生对水沸腾会吸热和水在一个大气压条件下沸腾过程中温度不会改变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燃点的记忆将能永久保持。
二、优化教学语言,促进师生互动教师教学语言的流畅,讲课的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
上课时教师表情,手势、动作、站位、运动等,都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象,对教师偶象的崇拜,容易转化成粉丝学习的动力,从而促进师生互动。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师生互动新课标倡导教师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物理教学的传统做法。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教师要充分重视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包括各种物理教学软件、网络上的物理科学教育资源等。
物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包括教师自制的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率。
在凸透镜成像应用课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件中的文字图片简练、清晰、设计合理,这对该节大容量的探究实验课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既争取了时间,也让学生直观地领悟到某些用语言难以表达和理解的概念和现象。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能
利用风力 带动风车叶片 旋转,再透过 增速机将旋转 的速度提升, 来促使发电机 发电。
• 科技与能源 物理课堂体现
电能
电能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电路元件或 设备吸收或发出的电能量,用符号W表示, 其国际单位制为焦耳(J),电能的计算公 式为 W =P·t = U·I·t 通常电能用千 瓦时(kW · h)来表示大小,也叫做度 (电):1度(电) = 1 kW · h = 3.6 ×106 J
教育的发展
2020/2/22
爱国情怀
教育的观念
8
• 科技与教育 物理课堂体现
教育的发展
从初建的百废待兴到今天的气吞山河,从贫穷落后、 文盲遍地到科技进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大面积高 等教育的社会,华夏民族走过了什么样的道路?我们今天 超越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养活了十三亿中国人,培育了 无数精英,仍在改革完善中。
•核
又称原子能,包括裂变能
和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核 裂变主要应用于核能发电, 技术应用比较成熟。核聚变
能 则有几大优点:安全、无污 染、高效,核能中聚变能是 一种无限、清洁、安全的理 想能源。
•电 能
电能的利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
志,从此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电能是 表示电流做多少功的物理量电能指电以各 种形式做功的能力。分为直流电能、交流 电能、高频电能等。这几种电能均可相互 转换。
相等的时间里,机翼上下气 流通过的路程不同,即气体 的流速不同!
飞机获得升力
压强差:P
上方流速快,压强小
下方流速慢,压强大 结论:气流在机翼上下表面由于流速不同产生压力差,这就 是向上的升力。
• 科技与国防 物理课堂体现
科技与教育
Tec h n o l og y a n d Ed u c a ti o n
2020/2/22
6
科技与教育
Tec h n o l og y a n d Ed u c a ti o n
2020/2/22
7
• 科技与教育 物理课堂体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五条,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为:教 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上义事业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概括地说,教育的 目的就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
思政大课堂
科技与初中物理课堂整合
主讲人:
电话:
目录
科技与医学 科技与教育
科技与能源 科技与国防
科技与医学
ScienceDirect
2020/2/22
3
• 疫情面前我们如此渺小!
2020年真的不一般
春节变安静,医护成战士! 这段 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被许多人感 动着,白衣天使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全国将有2万余名医护人员陆续驰 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严 峻的疫情抵挡不住他们的脚步! 因为在他们心里,救人是永远的使 命,疫情暴发以来,这群人给我 们留下最深的印象是脸上被口罩 和护目镜勒出的醒目痕 迹。。。。。。
这次的疫情中真正让我们认识到科学技术知识的力量,参与到疫情战役中且工作 在第一线,保卫我们生命安全的是:医生、护士、科学家。。。。。。
• 科技与医学 物理课堂体现
八年级 医用电子显微镜 上册
红外线体温计
X 光 片
医用牙镜 光的反射原理
无影灯
由几个灯泡和镜子组成的。 灯光通过镜子的反射从不 同方向射向手术台,使手 术台上不会形成阴影。
• 科技与能源 物理课堂体现
太阳能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阳的热 辐射能,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 现代一般用作发电或热水器等提供能源。
• 科技与能源 物理课堂体现
核能
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之一。 人们开发核能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重元素 的裂变,如铀的裂变;二是轻元素的聚变, 如氘、氚、锂等。
物理课堂体现
爱 国 情 怀
列 宁: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已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科技与能源
Te c h n o l o g y a n d e n e r g y
2020/2/22
11
• 科技与能源 物理课堂体现
一般是指太阳光辐射的能 源。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三种 形式: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
科技与国防
technology and national defense
2020/2/22
17
• 科技与国防 物理课堂体现
• 飞机升空
• 潜艇浮沉
• 电磁波应用
• 月球探测
• 科技与国防 物理课堂体现
飞机升空
飞机机翼上面气流的 速度大,气体的压强 小;下面的气流速度小, 气体的压强大。因此 在上下表面产生了压 强差,也就有压力差, 这个压力差就是获得 向上的升力。
教育应该以良知、理性、仁 爱为经,以知识、科技、创新 为纬,造就新一代人格平等、 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的公民。
未来世界需要的人,一定 是品行到位、感情丰富、精神
教育的观念 独立、个性自主、事业创新、 全球格局的民族精英。
• 科技与教育
中国正处在中兴时期, 需要科学技术,需要大 批合格的科技人才。要 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 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 的社会主义中国強盛起 来,在人类文明进步史 上再展华夏雄风,我们 寄厚望于今天的青少年 一代。青少年科技活动 肩负着造就祖国四化宏 业拯需的科技后备大军 的重要使命。在这项融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 家庭教育为一体的富有 重大社会意义的创造性 实践活动中,这些未来 的科技人才会获得对社 会有益的效果,产生个 人社会积极性和符合理 想的高尚情怀。
即功率为1000 W的供能或耗能元件, 在1小时的时间内所发出或消耗的电能量 为1度
·1)电能单位:千瓦时(kW·h)或 焦耳(J)
·2)电能换算:1kW·h=3.6×106J ·3) 瓦和千瓦的运算:1kW=1000w (千瓦时,是"度"的学名。符号是 kW·h;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 符号是J)
• 光化学转换。太阳能产品最终
目的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太 阳能利用设备和建筑一体化是 未来发展的趋势。
太阳能
•风 能
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能 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的可再生能源能源,很早 就被人们利用,主要是通过风车来抽水、磨面 等,人们感兴趣的是如何利用风来发电。
利用风力发电非常环保,且风能蕴量巨大, 因此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