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实验切片五肿瘤一

合集下载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是病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组织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信息。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在病理切片观察实验中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病理切片的观察,探究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和方法:我们选择了10例病人的组织标本,包括肺癌、肝炎、乳腺增生等多种疾病。

首先,我们将标本进行固定、脱水和包埋处理,制备成石蜡切片。

然后,使用病理切片染色技术,将切片染色成不同颜色,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1. 肺癌病理切片观察在肺癌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肺癌组织呈现出不规则的细胞排列和细胞核的异型性增大。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分裂的现象,这是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的表现。

此外,肺癌组织还存在大量的间质纤维化和血管新生,这可能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有关。

2. 肝炎病理切片观察在肝炎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肝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同时,肝细胞的排列也出现不规则,部分肝细胞出现变性和坏死现象。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肝细胞核的肿大和染色质的改变,这是肝炎病变的典型表现。

3. 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在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乳腺组织中存在大量的增生乳腺小叶和纤维组织。

乳腺小叶的结构紊乱,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和排列异常。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乳腺小叶间的纤维组织增生,这可能与乳腺增生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讨论与结论:通过对病理切片的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

肺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肺癌组织的细胞增殖活跃,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肝炎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肝组织存在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损伤;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乳腺组织存在增生乳腺小叶和纤维组织的异常增生。

这些观察结果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病理实验报告肿瘤

病理实验报告肿瘤

病理实验报告肿瘤
实验目的:
通过对肿瘤组织的组织学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分析,探究
肿瘤形成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

实验方法: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肿瘤组织切片进行组织学形态学分析,同时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免疫染色,观察患部组织内免疫细胞
的分布及炎症水平情况。

实验结果:
显微镜下,患者肿瘤组织密集分布,出现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核分裂像数量显著增加,细胞核形态不规则,胞浆深染,形成不
规则肿块。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患者肿瘤组织内CD4+ T细胞比例大幅增加,同时IL-6等促炎风险因子的水平明显升高。

实验分析: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该病例肿瘤为早期癌症,肿瘤细胞呈高度
异常分化及细胞增生现象,内部炎性因子明显增强。

结合病史,
病人长期吸烟和饮酒,机体早期出现细胞癌变迹象,产生大量有
害物质引起细胞炎症反应,导致病变加剧。

根据以上结果,尚需
完善对患者炎症因子的监测,同时应考虑探究炎性细胞介导的肿
瘤治疗方法,如抗炎治疗、白细胞介素治疗等。

结论:
肿瘤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能
够较为全面地了解病变组织的形态、炎症水平、细胞类型等特征,为病人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法。

研究团队未来将继续完善
对肿瘤细胞炎症反应及免疫细胞的研究,探究肿瘤治疗的新途径。

肿瘤病理学he切片特征

肿瘤病理学he切片特征

肿瘤病理学he切片特征
肿瘤病理学切片特征
肿瘤病理学是一门研究肿瘤组织学和细胞学特征的学科,通过观察肿瘤组织切片,可以对肿瘤的类型、分化程度、侵袭性等做出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 细胞异常
- 细胞大小不均匀
- 细胞核异常,核大小不等,核形状不规则
- 核质比例增高
- 核分裂像增多,出现非典型有丝分裂
2. 组织结构异常
- 细胞排列失去规则性
- 组织分化程度降低或缺失
- 基质增生或纤维化
3. 浸润生长
- 肿瘤细胞侵犯正常组织结构
- 肿瘤细胞沿血管或淋巴管生长
4. 坏死
- 肿瘤内部常可见坏死区域
5. 血管生成
- 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形成
通过对上述切片特征的分析,病理学家可以对肿瘤的性质、分期、分级等做出评估,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肿瘤在切片上可能表现出一些特异性改变。

病理学试验指导

病理学试验指导

目录实验一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二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损伤的修复实验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四炎症实验五肿瘤实验六常见疾病实验七病例分析实验一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一)观察大体标本的注意事项:1.固定液:最常用的固定液为10%的中性福尔马林(甲醛)固定液,是无色透明液体。

由它固定后的标本,组织呈灰白色,血液呈暗黑褐色。

2.在观察标本时要注意轻拿轻放标本瓶,在拿起来观察时应用双手,托住标本瓶,以免损坏;不准倾斜、放倒或倒置,也不要振荡,以免固定液流出、混浊影响对标本的保持和观察。

如有损坏立即报告教员。

3.在复习标本架或标本柜中的标本时,在观察之后一定要放回原处,不要乱放。

(二)病理组织切片标本的一般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1.肉眼观察:持所要观察的切片先用肉眼进行观察以下内容:(1)是什么组织或器官(2)切片的密度、颜色等是否—致2.低倍镜观察:(1)观察方法:实质器官—般由外(被膜侧),向内,空腔器官由内向外逐层观察。

观察每层时亦应从一端开始—个视野挨—个视野地连续观察。

⑵ 观察内容:①是何组织、器官以印证肉眼判定是否对,以便总结提高。

②根据组织学和病理学知识判定该组织是正常的?部分正常部分异常?还是全部异常?③如有病变再进一步观察、描述它是什么改变,属于哪种病变(如血液循环障碍?物质代谢障碍?炎症?肿瘤?……)3.高倍镜观察:必须在利用低倍镜全面观察之后,为了进一步清楚地观察某些病变的更微细的结构才能换用高倍镜观察。

—般是在低倍镜下找到你需要用高倍镜的地方之后.把该处移到低倍镜的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你所要观察的内容。

(三)组织切片的描述、诊断(方式)原则及绘图通过对病理切片的文字描述体现了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

运用所学过的组织学及病理学知识发现异常并加以描述,可巩固所学的病理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培养诊断思路的条理性,并且是我们做出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

对病理切片的文字描述一定要体现其真实性,不可照抄书本。

病理生理实验报告肿瘤

病理生理实验报告肿瘤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肿瘤的病理生理学特征;2. 掌握肿瘤的诊断方法及病理生理变化;3. 提高病理生理学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肿瘤是一种病理生理过程,是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

肿瘤细胞具有自主生长、侵袭和转移的能力,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病理生理实验通过观察肿瘤组织切片,了解肿瘤的形态学特征、生长方式、侵袭和转移等病理生理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肿瘤组织切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液等;2. 仪器:显微镜、切片机、染色机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肿瘤组织切片:将肿瘤组织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染色液,染色后用盖玻片封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2. 观察肿瘤细胞形态: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大小、核质比等特征,分析其异型性。

3. 观察肿瘤细胞的生长方式:观察肿瘤细胞的排列方式、生长速度等,分析其生长方式。

4. 观察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观察肿瘤细胞是否向周围组织浸润,是否形成转移灶。

5. 记录实验结果:详细记录肿瘤组织的形态学特征、生长方式、侵袭和转移等病理生理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肿瘤细胞形态:肿瘤细胞大小不一,核质比增大,细胞核深染,异型性明显。

2. 肿瘤细胞的生长方式:肿瘤细胞排列紊乱,生长速度快,呈侵袭性生长。

3.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形成转移灶。

六、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肿瘤组织切片,掌握了肿瘤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包括肿瘤细胞的形态、生长方式、侵袭和转移等。

实验结果表明,肿瘤是一种病理生理过程,具有自主生长、侵袭和转移的能力,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七、实验讨论1. 肿瘤的发生机制:肿瘤的发生与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2. 肿瘤的诊断方法: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肿瘤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肿瘤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可以判断肿瘤的类型和恶性程度。

3. 肿瘤的治疗: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应根据肿瘤的类型、恶性程度、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教程

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教程

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教程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教程是动物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动物病理学的理解,提高其病理诊断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教程:1. 实验一:动物病理切片的制作与观察实验目的:通过制作动物病理切片,观察病变部位的组织学变化,学习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诊断方法。

实验材料:动物病理组织块、显微镜、切片刀、染色剂等。

实验步骤:(1)将病理组织块放入包埋盒中,用石蜡或树脂等材料进行包埋。

(2)将包埋好的组织块进行切片,制作成病理切片。

(3)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病变部位的组织学变化。

(4)对病变部位进行病理诊断,并与正常组织进行对比分析。

2. 实验二:动物尸体剖检与病理诊断实验目的:通过动物尸体剖检,观察动物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学习病理诊断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材料:动物尸体、手术刀、手套、器官固定液等。

实验步骤:(1)进行动物尸体剖检前的准备工作,如穿戴手套等。

(2)按照规定的剖检程序,对动物内脏器官进行观察和检查。

(3)记录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诊断。

(4)对病变器官进行组织取样,制作成病理切片,进一步观察病变。

3. 实验三: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动物肿瘤的病理切片,学习肿瘤的分类、分级和鉴别诊断方法。

实验材料:动物肿瘤病理切片、显微镜、染色剂等。

实验步骤:(1)将肿瘤病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肿瘤的组织学特征。

(2)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对肿瘤进行分类和分级。

(3)学习不同类型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比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的差异。

4. 实验四:呼吸系统病理诊断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动物呼吸系统的病理变化,学习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实验材料:动物呼吸系统病理切片、显微镜、染色剂等。

实验步骤:(1)将呼吸系统病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病变部位的组织学变化。

(2)学习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病理学切片观察实训报告

病理学切片观察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病理学切片的制作过程及观察方法。

2. 掌握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的基本技能。

3. 通过观察不同病理切片,加深对常见疾病病理变化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病理学切片是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通过显微镜观察切片,可以观察到细胞、组织在疾病状态下的形态变化,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

本实验主要观察常见疾病的病理切片,包括炎症、肿瘤、变性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病理切片、显微镜、切片夹、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擦镜纸、生理盐水等。

2. 仪器:显微镜、切片夹、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擦镜纸、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清洁显微镜及实验材料,确保无污染。

2. 将病理切片放置于切片夹上,用显微镜观察。

3. 依次观察切片的以下内容:(1)炎症切片:观察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损伤、修复等情况。

(2)肿瘤切片: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生长方式、浸润情况等。

(3)变性切片:观察细胞内、间质及血管等病变情况。

4. 对观察到的病理变化进行描述,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5. 清洁显微镜及实验材料,整理实验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炎症切片观察:(1)炎症细胞浸润:观察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在组织间隙、血管周围浸润。

(2)组织损伤:观察到组织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等损伤表现。

(3)修复:观察到组织细胞增生、纤维组织形成等修复表现。

2. 肿瘤切片观察:(1)肿瘤细胞形态:观察到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核浆比增大等特征。

(2)生长方式:观察到肿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乳头状生长、溃疡性生长等。

(3)浸润情况:观察到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侵犯血管、神经等。

3. 变性切片观察:(1)细胞内病变:观察到细胞肿胀、脂肪变性、水变性等。

(2)间质病变:观察到纤维组织增生、血管扩张等。

(3)血管病变:观察到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栓形成等。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病理切片,加深了对常见疾病病理变化的认识。

临床病理学实验报告

临床病理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临床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常见病理切片的观察和病理诊断技巧,提高病理学知识水平和临床病理诊断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切片:正常组织切片、病理组织切片(如肺癌、乳腺癌、肝癌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切片机、染色机、切片架、载玻片等。

3. 实验试剂:HE染色液、苏木精染液、伊红染液、酒精、盐酸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正常组织切片(1)首先观察正常组织切片,了解正常组织的形态结构。

(2)观察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基本结构。

(3)注意细胞排列、细胞间质、血管、淋巴管等组织结构。

2. 观察病理组织切片(1)观察病理组织切片,了解病理变化。

(2)观察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结构的异常变化。

(3)注意病变组织的形态、分布、浸润范围等。

3. HE染色(1)取病理组织切片,放入染色机进行HE染色。

(2)染色过程中注意控制染色时间,避免过度染色或染色不足。

(3)染色完成后,用自来水冲洗切片,去除多余的染液。

4. 显微镜观察(1)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调整焦距。

(2)观察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结构的异常变化。

(3)注意病变组织的形态、分布、浸润范围等。

5. 病理诊断(1)根据观察结果,结合病理学知识,对病理组织进行诊断。

(2)分析病变组织的特点,如细胞异型性、细胞核分裂象、肿瘤标志物等。

(3)提出可能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案。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组织切片观察正常组织切片显示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结构清晰可见。

2. 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病理组织切片显示细胞核增大、深染,细胞质减少,细胞器破坏,细胞排列紊乱,出现浸润现象。

3. HE染色结果HE染色后,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结构更加清晰,有利于病理诊断。

4. 病理诊断根据观察结果,结合病理学知识,对病理组织进行诊断,提出可能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案。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对临床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病理学知识水平和临床病理诊断能力。

肿瘤的病理学实验报告

肿瘤的病理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病理特征;2. 掌握肿瘤的显微镜下观察方法;3. 认识肿瘤的组织学结构,如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浸润性生长等;4. 学会分析肿瘤的病理学诊断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肿瘤切片、正常组织切片;2. 仪器:光学显微镜、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镊子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肿瘤切片:取肿瘤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2. 观察正常组织切片:取正常组织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3. 对比分析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异同;4. 分析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如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浸润性生长等;5. 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病理学诊断。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肿瘤切片观察结果:(1)细胞异型性: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如细胞大小、形状、核质比、核仁等;(2)核分裂象:肿瘤细胞核分裂象增多,且分布不均;(3)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破坏正常组织结构;(4)肿瘤间质:肿瘤间质包括血管、淋巴管、纤维组织等,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间质血管丰富,淋巴管扩张。

2. 正常组织切片观察结果:(1)细胞形态规则,大小均匀;(2)核质比适中,核仁不明显;(3)组织结构完整,无浸润性生长。

3. 对比分析: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具有明显的异型性、核分裂象增多、浸润性生长等特征,符合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肿瘤的显微镜下观察方法,认识到了肿瘤的组织学结构,如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浸润性生长等。

同时,我们学会了分析肿瘤的病理学诊断依据,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实验讨论1. 肿瘤的异型性是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观察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有助于鉴别肿瘤与正常组织;2. 核分裂象的增多提示肿瘤细胞增殖活跃,对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3. 肿瘤的浸润性生长是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对肿瘤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4. 在病理诊断过程中,应结合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病理实验肿瘤切片+标本2015.4

病理实验肿瘤切片+标本2015.4

膀胱乳头状瘤
膀胱移行细胞癌
结肠绒毛状腺瘤
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病
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病
子宫平滑肌瘤并慢性子宫颈炎
脂肪瘤
乳腺纤维腺瘤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卵巢黏液性囊腺瘤
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乳腺癌
表 面 观 察
乳腺癌
剖 面 观 察
乳 腺 间 质 肉 瘤
胃癌(溃疡型)
绒 癌 肺 转 移
阴 茎 癌 腹 股 沟 淋 巴 结 转 移
Krukenberg瘤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骨肉瘤
肿瘤 neoplasm
刘鲁英 滨州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实验内容
• 切片观察
– – – – 27 470 376 380 平滑肌瘤 平滑肌肉瘤 皮肤乳头状瘤 鳞状细胞癌
• 标本观察
– 肿瘤的形态 – 肿瘤的生长方式 –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27 平滑肌瘤
• 切片观察要点
– 间叶组织来源(分化)
– 良性肿瘤(异型性)
• 细胞异型性不显著 • 主要表现为结构异型性
– 肿瘤实质与间质
470 平滑肌肉瘤
• 切片观察要点
– 间叶组织来源(分化)
– 恶性肿瘤(异型性)
• 细胞异型性显著 • 具有结构异型性
– 肿瘤实质与间质
376 皮肤乳头状瘤
• 切片观察要点
– 上皮组织来源(分化)
– 良性肿瘤(异型性)
• 细胞异型性不显著 • 主要表现为结构异型性
– 肿瘤实质与间质
380 鳞状细胞癌
• 切片观察要点
– 上皮组织来源(分化)
– 恶性肿瘤(异型性)
• 细胞异型性显著 • 具有结构异型性

病理学肿瘤实验报告

病理学肿瘤实验报告

病理学肿瘤实验报告本次实验的主题为病理学中的肿瘤,通过观察肺癌样本,拟对其进行详尽的分析并给出合理性解释。

首先,对肺癌样本进行肉眼观察。

肺癌样本的大小处于2-3cm之间,表面较为光滑,有楔形缺损,并伴有显著坏死现象。

其颜色不均一,呈灰白色与黄白色混合,边界较为尖锐。

随后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

切面切片上可见大量的白肺癌迁移灶,癌病灶区域有大量的血管增生,可疑为癌细胞伴血管侵润。

其中一部分癌细胞明显可见异型大细胞,充补于肺泡之间。

接着进行组织学检查。

一部分细胞呈现出淡泡沫样质地,伴有灰白色均质物,深着色可见的细胞核也与正常细胞明显不同。

癌细胞构造凌乱、大小不一、形状异型,部分细胞核分裂像增多,部分癌细胞内可见细胞器、细胞核增大、核仁增多等现象。

再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进一步检查,结果显示这些细胞CK7阳性、TTF-1阳性、NSE阴性,这种情况提示这是来源于肺的非小细胞肺癌。

这也与前面的肉眼观察和镜下观察数据相吻合。

此外,此肺癌病例进行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肺癌患者为EGFR突变,KRAS和ALK基因突变均为阴性。

基于这一结果,我们可以初步推断这种肺癌应属于肺腺癌。

结论:通过对肺癌样本的肉眼观察、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和基因检测等多方面分析,此肺癌病例的收集数据都指向了非小细胞肺癌,具体为肺腺癌。

而这样的结论对于病人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病理学在肿瘤研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准确的指导。

这次实验充分展现了病理学的重要性和价值,病理学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肿瘤的形成、发展,提高诊断准确率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病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

病理学实验切片观察画图 肉芽组织肺淤血 阑尾炎 肿瘤

病理学实验切片观察画图 肉芽组织肺淤血 阑尾炎 肿瘤

病理学实验切片观察画图肉芽组织肺淤血阑尾炎肿瘤实验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实验目的•1.掌握适应性反应的类型、变性的类型及的病变特征•2.掌握不同类型坏死的大体和镜下表现•3.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学结构实验内容大体观察:脑萎缩、心脏萎缩、心脏肥大(高血压性心脏病时,心脏重量地加,左心室心肌代偿性肥大A 心室壁增厚,可达2.0em,乳头肌、肉柱增粗)肾细胞水肿、肝脂肪变性、脾凝固性梗死(扇形)、淋巴结干酪样坏死、足干性坏疽、足湿性坏疽肺脓肿(液化性坏死)(液体流走后形成空洞)病理切片观察:肾细胞水肿、,肝脂肪变性、肉芽组织实验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目的1.掌握慢性肺淤血、慢性肝淤血的形态特点和后果。

2.掌握血栓的形态特点,并联系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结局及可能产生的危害。

掌握栓塞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3.掌握梗死的类型、发生机制以及形态特点。

4.熟悉出血的类型和原因实验内容大体标本观察:慢性肺淤血、慢性肝淤血、脑出血、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脾贫血性梗死、脑梗死、肠出血性梗死、肺出血性梗死病理切片观察:慢性肺淤血、慢性肝淤血实验三:炎症实验目的1.掌握各类炎症的病变特点,深入理解化脓性炎症的病变特点2.掌握炎症的经过和结局大体标本观察:正常肝脏、亚急性黄色肝萎缩、纤维素性心包炎(绒毛心、胸膜炎、假膜性炎、肺脓肿、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阑尾炎蜂窝织炎性阑尾炎、结肠息肉病理切片观察:作业1. 绘出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和炎性息肉的镜下简图2. 描述亚急性黄色肝萎缩、纤维素性心包炎、胸膜炎(胸膜腔内淡黄色清亮渗出液、肝脓肿、肺脓肿、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阑尾炎、结肠多发性息肉病的大体表现实验四炎症1.掌握肿瘤的一般形态、异型性、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的命名原则和分类2.掌握良性肿瘤与恶癌与肉瘤在形态上的区别3.掌握鳞状细胞癌、腺癌、纤维肉瘤的组织学特征4.掌握常见肿瘤的大体改变实验内容大体标本观察:乳头状瘤、乳腺纤维腺瘤、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卵巢粘液性囊腺瘤、鳞癌、肠癌、溃疡型胃癌、脂肪瘤、子宫平滑肌瘤、股骨骨肉瘤、纤维肉瘤、畸胎瘤、水泡状胎块淋巴管癌病理切片观察:高分化鳞状细胞癌肠腺癌纤维肉瘤。

病理 肿瘤的实验报告

病理 肿瘤的实验报告

病理肿瘤的实验报告病理肿瘤的实验报告引言: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生与人体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失调密切相关。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的学科,通过对肿瘤组织的病理学分析,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肿瘤标本的病理学观察和分析,了解肿瘤的病理特征和发展过程。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选取了20例肿瘤标本,包括胃癌、乳腺癌、肺癌等常见类型。

首先,对标本进行切片制备,然后进行常规染色,如血液学染色和组织学染色。

随后,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标本的病理学特征,包括细胞形态学、组织结构和细胞分化程度等。

结果与讨论:1. 胃癌标本的病理学特征:在胃癌标本中,我们观察到细胞核的异型性明显增加,细胞核分裂活跃,细胞排列紊乱。

此外,胃癌细胞的胞质核比值增大,胞质呈现不规则形态。

这些病理学特征表明胃癌细胞的增殖活跃,细胞分化程度低。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胃癌标本中存在淋巴结转移,这提示了胃癌的恶性程度。

2. 乳腺癌标本的病理学特征:乳腺癌标本中,我们观察到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形态学改变。

乳腺癌细胞的核分裂活跃,胞质核比值增大,胞质呈现不规则形态。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乳腺癌细胞的间质纤维化增加,这可能与乳腺癌的浸润性生长有关。

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多样,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内癌等,这也使得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加复杂。

3. 肺癌标本的病理学特征:肺癌标本中,我们观察到肺癌细胞的异型性明显增加,细胞核分裂活跃,细胞排列紊乱。

此外,肺癌细胞的胞质核比值增大,胞质呈现不规则形态。

我们还观察到肺癌细胞的浸润性生长,即肿瘤细胞侵犯周围正常组织和血管。

肺癌的病理学类型多样,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等,这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挑战。

结论:通过对肿瘤标本的病理学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肿瘤的病理特征和发展过程。

胃癌、乳腺癌和肺癌等常见肿瘤在病理学上呈现出异型性增加、细胞分裂活跃、细胞排列紊乱等特征。

此外,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也对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挑战。

病理学实验教案肿瘤篇

病理学实验教案肿瘤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病理学实验教案-肿瘤篇课时安排:每章节2学时,共10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肿瘤的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

2. 掌握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3. 熟悉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4. 能够分析肿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并进行初步的病理诊断。

教学内容:1. 肿瘤的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2. 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3.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4. 肿瘤的诊断标准5. 常见肿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初步诊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肿瘤的基本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检查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掌握肿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和诊断标准。

3. 实验操作法:让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观察肿瘤病理切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肿瘤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病理切片观察:评估学生对肿瘤病理形态特点的识别能力。

3. 病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肿瘤诊断能力的运用。

二、第一章节:肿瘤的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教学内容:1. 肿瘤的定义:介绍肿瘤的概念、特征和生物学行为。

2. 肿瘤的分类:讲解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分类及区别。

3. 肿瘤的命名原则:介绍肿瘤的命名规则和命名方式。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肿瘤的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

2. 互动问答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巩固知识点。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肿瘤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的理解程度。

三、第二章节: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教学内容:1. 肿瘤的病因:介绍肿瘤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感染因素等。

2. 肿瘤的发病机制:讲解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分子机制。

3. 肿瘤的临床表现:介绍肿瘤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肿瘤的临床表现。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肿瘤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理解程度。

病理实验 各种切片介绍

病理实验 各种切片介绍

1. 肾小管水样变肾小球周围肾小管体积大,染色淡红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内突出,官腔不规则变小,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细胞核结构清晰2. 肝脂肪变性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边3. 肾小管玻璃样变近曲小管上皮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球形颗粒4. 脾动脉硬化(玻璃样变)低倍镜:脾动脉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5. 脾梗死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高倍镜:核固缩,碎裂,溶解,脾小体和小梁结构模糊,尚可辨认6. 肉芽组织低倍镜: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

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步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大,胞浆丰富淡红色,成梭型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胞7. 慢性肺淤血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高倍镜: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8. 慢性肝淤血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9. 混合血栓低倍镜:粉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浅红色区域交织存在高倍镜:粉红色小梁为已经崩解而凝聚成颗粒的血小板,小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小梁间的浅红色区域为丝网状的纤维素及自溶的红细胞10. 肾贫血性梗死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管和肾小球,梗死灶周边部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高倍镜:坏死的肾小球及周围肾小管结构模糊,胞质红染,肾小管数目明显减少,残留的细胞核呈固缩状态11. 肺出血性梗死肺泡轮廓可见,肺泡壁细胞坏死,核消失,肺泡腔内聚集大量的红细胞12. 会厌白喉、低倍镜:支气管上皮坏死脱落,表面附着粉染的假膜高倍镜:假膜由纤维素,坏死组织和炎细胞构成13. 心肌脓肿肉眼可见心肌组织内圆形淡蓝色区域为脓肿镜下可见脓肿灶内心肌纤维破坏消失,积聚以大量中性粒细胞和脓细胞,脓肿周围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并有炎细胞浸润。

病理实验切片图片整理(第一部分)

病理实验切片图片整理(第一部分)

1.肝细胞水肿(肝细胞浆混浊肿胀,有小空泡)2.肝细胞脂肪变(胞核被挤向一侧)3.肾梗死(形状在,核不在)(与正常的对比观察)4.肉芽组织(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5.脾动脉玻璃样变(蛋白质蓄积,正常动脉壁结构消失)6.肺淤血水肿(肺泡腔内有水肿液,红细胞及心衰细胞)(急性和慢性比较)7.慢性肝淤血(肝窦扩大,淤血,出血。

小叶中央静脉淤血,出血。

肝细胞有脂肪变性。

汇管区肝细胞较正常)8.混合血栓(血小板小梁,大量的红细胞,纤维蛋白网)9.绒毛心(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心包膜外大量红染的纤维蛋白及炎细胞浸润)10.肝脓肿(肝细胞变性坏死,液化可见脓细胞即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11.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在阑尾肌层)12.肉芽肿(虫卵及异物巨细胞)13.纤维瘤(良性,外观呈结节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有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地硬。

瘤组织内的胶原纤维成编织状)14.纤维肉瘤(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梭形或不规则型,细胞大小不一,核大,色深,可见瘤巨细胞及异常核分裂像。

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少,血管丰富)15.皮肤乳头状瘤(瘤组织表面为分化成熟的高度增生的鳞状细胞构成,呈乳头状突起乳头中心是中心索(纤维组织,血管,少数炎症细胞)16.乳房纤维腺瘤: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有包膜。

由增生的腺导管及纤维组织构成17. 鳞癌:癌细胞巢状排列,有粉红色的角蛋白,角化珠(高分化与低分化鳞癌比较)18.腺癌(腺体的正常结构消失,癌细胞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不规则,排列成多层。

背靠背、共壁现象。

)19.风湿性心肌炎(风湿细胞又称为阿少夫细胞,横切面似枭眼状,纵切呈毛虫状,风湿小体)20.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纤维化肾小球,并有代偿性肥大的肾小球)21.动脉粥样硬化(纤维帽(玻璃样变)胆固醇结晶(针状空隙)、细胞外脂质和坏死物质,肉芽组织、泡沫细胞)。

病理学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学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学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主要通过对多种组织病理切片的观察,掌握切片的制备及观察技巧,进一步
了解不同组织的病理变化。

实验一:胃粘膜炎切片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胃粘膜炎切片,可以看到胃黏液层变薄,黏膜上皮细胞坏死并有大量
炎性细胞浸润。

此次实验观察到的胃粘膜炎切片病理特点与临床胃炎病变相一致。

实验二:皮肤皮脂腺瘤切片观察
皮脂腺瘤是皮下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本次实验中观察到的皮肤皮脂腺瘤切片呈囊状结构,并由两层细胞组成。

表层细胞扁平,呈现薄膜状,基底层细胞则圆形,胞浆染色较深。

此次实验成功观察到了皮脂腺瘤的特征,对于今后的病理诊断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实验三:肾小球硬化症切片观察
肾小球硬化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肾病,本次实验观察到的肾小球硬化症切片中,肾小
球内部呈玻璃状变性,毛细血管袢体积明显缩小,基底部分有纤维化。

此次实验的观察结
果与临床上肾小球硬化症的病变特点相一致。

实验四:心肌梗死切片观察
心肌梗死是临床急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本次实验观察到的心肌梗死切片中,心
肌细胞明显坏死,局部血管充血,毛细血管袢体积明显缩小。

此次实验观察结果对于掌握
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帮助。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病理学切片的制备及观察技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通
过观察不同种类的切片,了解了不同组织的病理变化特点,对今后的病理诊断、治疗和预
防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病理实验各种切片介绍

病理实验各种切片介绍

1. 肾小管水样变肾小球周围肾小管体积大,染色淡红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内突出,官腔不规则变小,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细胞核结构清晰2. 肝脂肪变性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边3. 肾小管玻璃样变近曲小管上皮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球形颗粒4. 脾动脉硬化(玻璃样变)低倍镜:脾动脉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5. 脾梗死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高倍镜:核固缩,碎裂,溶解,脾小体和小梁结构模糊,尚可辨认6. 肉芽组织低倍镜: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

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步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大,胞浆丰富淡红色,成梭型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胞7. 慢性肺淤血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高倍镜: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8. 慢性肝淤血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9. 混合血栓低倍镜:粉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浅红色区域交织存在高倍镜:粉红色小梁为已经崩解而凝聚成颗粒的血小板,小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小梁间的浅红色区域为丝网状的纤维素及自溶的红细胞10. 肾贫血性梗死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管和肾小球,梗死灶周边部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高倍镜:坏死的肾小球及周围肾小管结构模糊,胞质红染,肾小管数目明显减少,残留的细胞核呈固缩状态11. 肺出血性梗死肺泡轮廓可见,肺泡壁细胞坏死,核消失,肺泡腔内聚集大量的红细胞12. 会厌白喉、低倍镜:支气管上皮坏死脱落,表面附着粉染的假膜高倍镜:假膜由纤维素,坏死组织和炎细胞构成13. 心肌脓肿肉眼可见心肌组织内圆形淡蓝色区域为脓肿镜下可见脓肿灶内心肌纤维破坏消失,积聚以大量中性粒细胞和脓细胞,脓肿周围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并有炎细胞浸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奇金淋巴瘤
Hodgkin’s lymphoma, HL
原称霍奇金氏病 (Hodgkin’s disease , HD)
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s lymphoma, NHL
霍奇金淋巴瘤
原称霍奇金氏病 (Hodgkin’s disease , HD)
HD 特点:
1 特殊类型 2 约占所有淋巴瘤的10% 3儿童、青少年多见,发病主要有两 个高峰:儿童、青少年(15-40); 老年人,50岁以后(60-70) 4 主要发生淋巴结,原发于结外的 HD不清楚。
2.单核R-S细胞(见 图)
3.变异R-S细胞
腔隙型细胞(陷窝细胞): 40-50um,胞浆丰富空亮,核 多叶而皱折,染色质稀疏, 核仁多个,较典型的R-S细胞 小。
“爆米花细胞”:为多核 细胞,细胞核皱折形成多叶 状,染色质细,核仁小,多 个,胞浆淡染。
非肿瘤成分
反应性成分组成的背景可反映机体对肿瘤的 免疫状态,与本病的分型和预后有十分密切的 关系。
根据分化 良性和恶性 2)本瘤最常发生于卵巢和睾丸。偶可 见于纵隔、骶尾部等部位。
A 良性畸胎瘤 Benign cystic teratoma
多为囊性,故也称为囊性畸胎瘤, 多见卵巢。
主要为成熟的各种组织,如鳞状 上皮、脂肪、骨等
Benign cystic teratoma
卵巢良性畸胎瘤
B 恶性畸胎瘤 malignant teratoma
(510)乳腺癌 (511)阴茎癌 (512)肺的转移性肝癌 (513)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 (519)畸胎瘤 (901)肠系膜非霍奇金淋巴瘤 (902)小肠壁非霍奇金淋巴瘤 (1005)膀胱乳头状癌
3)黑色素瘤的组织结构呈多样性, 瘤细胞可呈巢状、条索状或腺泡样。
瘤细胞可呈多边形或梭形 核大, 常有粗大的嗜酸性核仁,
胞浆内可有黑色素颗粒
4)黑色素瘤的预后大多很差,晚 期可淋巴道及血道转移。
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
1、 畸胎瘤(teratoma) 往往含有三个胚层的多种多样组织成分, 排列结构错乱。 1)分类: 根据外观 囊性及实性
酸 性 细 胞 , 吞 噬 细 胞 等 。
霍 奇 金 细 胞 。 反 应 成 分
----
嗜酸性白细胞
霍奇金淋巴瘤的组成成分








肿瘤细胞
1.镜影细胞
(mirror image cell): 瘤细胞呈椭圆形,胞 浆丰富,细胞核圆形 或椭圆形呈双叶,染 色质粗糙,沿核膜聚 集呈块状,核膜厚而 清楚,核内有一非常 大的、嗜酸性的中位 核仁,周围有空晕。
多为实体性,在睾丸比卵巢多见 Commonly found in children 主要为分化成熟及分化不成熟的组 织、最常见为未成熟的神经组织
Immature teratoma
三、实验教学内容
1、切片内容 (16)肉瘤 (17)乳头状瘤 (18)鳞状细胞癌 (25)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
2、大体标本 (501)子宫平滑肌瘤 (502)子宫粘膜下平滑肌瘤 (504)肘关节乳头状瘤 (505)外阴纤维瘤 (506)直肠息肉 (507)卵巢单房性浆液性囊腺瘤 (508)卵巢多房性粘液性囊腺瘤 (509)乳腺癌(癌溃疡)
实验五 肿瘤(一)
一、学习目的及要求
1、掌握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肿瘤异型 性特征,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2、掌握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区别 3、掌握乳头状瘤和鳞状细胞癌一般特点 4、掌握恶性淋巴瘤的分型及特征 5、掌握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型及特征 6、掌握畸胎瘤、黑色素瘤的主要病变特点
(二)小课内容 恶性淋巴瘤
型R-S细胞,预后好
混合细胞型—有各种霍奇金细胞和相当多典
型的R-S 细胞,预后居中
淋巴细胞减少型—有少量R-S细胞和变异的多
形性R-S细胞,预后最差
黑色素瘤(melanoma)
又称为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高度恶 性肿瘤 1)见于30岁以上成人,发生于皮肤 者以足底部和外阴及肛门周围多见 2)通常由交界痣恶变而来。凡黑痣色素 加深、体积增大、生长加快或溃破、 发炎和出血等常是恶变的象征
3、 组织结构
1)淋巴结结构不同程度破坏 2)瘤组织成分复杂
肿瘤细胞:Reed-sternberg (R-S)细胞及其衍生细胞
非肿瘤细胞:淋巴细胞、组织 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淋巴结低倍镜结构 淋巴小结
皮质区
髓质区
淋巴滤泡
生发中心
霍奇金淋巴瘤的组成成分
小 淋
肿 瘤
巴细
细胞
胞 ,
成 分

----
1. 占HD5%,男性多见 ,30-50岁 2. 淋巴结结构部分或全部受累,病灶结节
状分布。
3. 背景 — 小淋巴细胞 散布 — 上皮样细胞和爆米花细胞 免疫表型、基因重排——B细胞肿瘤
4. 预后最好,但部分主,有少量典型 R-S细胞,最多见,预 后好 淋巴细胞为主型—爆米花细胞为主,少见典
单 核 R—S 细 胞
核分裂
核分裂
腔隙细胞
爆米花细胞
浆多 嗜倍 碱体 性型 , 核 呈细 分胞 叶。 状胞 。
R- S
WHO的最新分类: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 经典型
1.结节硬化型 2.混合细胞型 3.淋巴细胞减少型 4.富于淋巴细胞型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
(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ce Hodgkin’s lymphoma,NLPHL)
炎性细胞
淋巴细胞,浆细胞 嗜中性白细胞 嗜酸性白细胞 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
随病情变化逐渐减少
纤维组织
纤维间质
嗜酸性无定型物质
随病情的变化逐渐增多
典型镜影细胞
诊断性 R- S 细胞,细胞 大,圆或卵圆形,胞界清楚。 胞浆丰富,淡伊红或嗜双色 性,核圆形,卵圆形或不规 则形,双核,呈镜影样对称 排列(镜影细胞),核膜较 厚,核仁大,圆形,红染或 嗜双色性。
病理变化
1、部位: 早期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最为常 见 ,其次为纵隔和腹膜后等
2、肉眼观:病变淋巴结肿大,随着病 情 的发展,可相互粘连,直径可达 10cm以 上,不易推动 。随着纤维化的增加,肿 块由软 变硬。肿块往往呈结节状, 切面 灰白色呈鱼肉状,有黄色的灶性坏死。
霍奇金淋巴瘤 Hodgkin`s lymphom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