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化学必修1课件:第一章本章优化总结
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本章总结课件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例 2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 NA 个 H 的 H2 的物质的量为 1 mol
B.NA 个 CO 和 1 mol N2 所含分子数相等
C.NA 个 H2SO4 与 1 mol H3PO4 所含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1
D.0.1 mol C 含 1.2NA 个质子
D 错误。
解析 答案
[题组训练] 1.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 18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N2 和 O2 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 0.2NA C.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D.常温常压下,64 g SO2 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2NA
→
判断选项 是否正确
2.阿伏加德罗常数(NA)正误判断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琐碎,需要注 意的细节性问题比较多,解答此类题目往往容易出错。解题时,一定要注 意选项所给的条件,仔细审题,否则会掉入“陷阱”之中。常见的“陷阱” 有:
(1)陷阱之一:状况条件。若给出在非标准状况,如已知常温常压下气 体的体积,不能用 22.4 L·mol-1 进行计算。
答案
解析 O2 和 O3 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1.6 g 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 体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 0.1NA,A 正确;2 L 0.5 mol·L-1 硫酸钾溶液中阴 离子 SO24-的物质的量是 1 mol,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 2NA,B 错误;Na2O2 由 Na+和 O22-构成,1 mol Na2O2 固体中的离子总数是 3NA,C 错误;氨水 是氨气的水溶液,并非 NH3 气体,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 行计算,D 错误。
解答时要看准题目要求,防止误入陷阱。 快速记忆
第一章 章末复习(38张PPT) 课件 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两极材料:活泼性差别越大,活泼金属被腐蚀的速度越快。2.电解质溶液相同时,金属腐蚀由快到慢:电解池阳极腐蚀>原电池负极腐蚀>化学腐蚀>原电池的正极>电解池的阴极3.相同浓度的不同介质:在强电解质中>弱电解质中>非电解质中4.金属防腐措施由好到坏: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有一般防腐措施保护>无防腐措施保护5.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腐蚀速率越快。注意:在钢铁的腐蚀过程中,其电化学腐蚀更严重,在电化学腐蚀中,吸氧腐蚀更普遍。
九、电解原理
电解:让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阳极)和还原反应(阴极)的过程。
1、定义
2.电解池
(1)定义: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2)组成:
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
形成闭合回路
外加直流电源
(3)电极名称与电极反应:阳极:与电源____相连,溶液中______移向此极,____电子,发生______反应。阴极:与电源____相连,溶液中______移向此极,____电子,发生_____反应。
S2->I->Br->Cl-> OH- >非还原性含氧酸根
2.电解水型:
水电离出的H+、OH-分别在两极放电。
NaCl
阴极:2H2O+2e-===H2↑+2OH-
Ag+>Hg2+>Fe3+>Cu2+>H+(酸)>Fe2+>Zn2+>H+(水)>其它
S2->I->Br->Cl-> OH- >非还原性含氧酸根
Cu2+ +2e-=== Cu(精铜)
Ag、Pt 、Au等金属沉积在池底形成阳极泥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课件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课 件
1 走进化学科学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课 件
2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课 件
3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 的量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 课件目录
0002页 0050页 0111页 0166页 0198页 0258页 0334页 0397页 0420页 0504页 0562页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2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本章自我评价 1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3 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2 氮的循环 4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第四章 元素与材料世界 2 铝 金属材料 本章自我评价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课 件
本章自我评价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课 件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的世界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精品课 件
1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பைடு நூலகம்套)精品课 件
(完整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与第二节知识点总结鲁科版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化学定义】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原子核变化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化学的特点】实用性和创造性。
【化学的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化学的发展简史】远古时代,从人们开始知道了如何取火和保存火种时,就可以说人类开始了化学实践活动。
长期的生产和实践活动中,人们学会了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等。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探索空间】能源方面,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疾病治疗。
第二节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基本程序】第一步:观察物质的外观;第二步:预测物质的性质;第三步:观察和实验;第四步:解释和结论。
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钠Na: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0.97g·cm-3)、硬度小、延展性好。
【钠与空气反应】①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 ₂=2Na ₂O 现象:银白色金属表面迅速变暗 ②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 ₂O ₂现象:熔成小球,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粉末 故钠应该保存在煤油中。
注意:氧化钠Na ₂O :白色固体;过氧化钠Na ₂O ₂:淡黄的固体(高中所学淡黄色固体只有Na ₂O ₂和单质S )过氧化钠可以用作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
思考:如果钠粘在烧杯壁上,很快就燃烧起来,为什么?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 ₂O ₂+2H ₂O = 4NaOH+O ₂↑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 ₂O ₂+2CO ₂= 2 Na ₂CO ₃+O ₂钠的用途(1)K —Na 合金用于原子反应堆作导热剂。
高一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1.化学科学的概念: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科学2.①1661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了元素的概念②188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③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④1811年-俄国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⑤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模型法、假说法(一)金属钠22常温4Na+O2=2Na2O(白色固体)现象:银白色变为白色加热/点燃2Na+O2=加热/点燃=Na2O2 (淡黄色固体)现象:剧烈燃烧,产生淡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3.与酸反应(钠少量)2Na+2HCl=2NaCl+ H2↑(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 现象: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钠多量:先和酸再和水) 2Na+2HCl=2NaCl+ H2↑2Na+2H2O=2NaOH+H2↑现象: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4.与碱反应只和水2Na+2H2O=2NaOH+H2↑5.与盐反应钠和硫酸铜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现象:有气体生成,有蓝色沉淀生成总结:与酸先和酸,与碱只和水,与盐先和水,与氧看条件6.钠的用途:(1)蒸汽钠灯(2)用作还原剂(3)Na-K合金作导热剂222Na→Na2O→NaOH→NaOH溶液→Na2CO3溶液/结晶→Na2CO3粉末Na2O2→NaOH→NaOH溶液→Na2CO3溶液/结晶→Na2CO3粉末9.钠保存在煤油中原因:钠与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均反应,因为密度比煤油大沉在煤油瓶底部,从而隔绝空气233别名 纯碱、苏打小苏打 溶解性 Na 2CO 3溶解性> NaHCO 3溶解性 与CO 2反应 Na 2CO 3+ CO 2+H 2O=2 NaHCO 3与HCl 反应Na 2CO 3+HCl= NaHCO 3+ NaClNaHCO 3+ HCl= NaCl+H 2O+ CO 2↑ NaHCO 3+ HCl= NaCl+H 2O+ CO 2↑ 与NaOH 反应 NaHCO 3+NaOH= Na 2CO 3+ H 2O与Ca(OH)2反应 Na 2CO 3+ Ca(OH)2= CaCO 3↓+2NaOH(少)NaHCO 3+ Ca(OH)2= Na 2CO 3+CaCO 3↓+2H 2O (多)NaHCO 3+ Ca(OH)2= CaCO 3↓+NaOH+H 2O 转化 Na 2CO 3 NaHCO 3 用途造纸、化工原料、制玻璃制药、制发酵粉11.比较Na 2CO 3和NaHCO 3热稳定性实验装置B 管是Na 2CO 3 A 管是NaHCO 3现象:右边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密度 味道 溶解性 毒性 黄绿色气体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有毒2.氯气的化学性质 ①与H 2O 反应△Cl 2+H 2O ⇄HCl+ HClO△结论: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作用,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O )△HClO :能使有色物质褪色,消毒,杀菌作用,不稳定性2HClO=光照=2HCl+ O 2↑△久置氯水:稀盐酸△新制氯水:三分子四离子 分子:Cl 2、H 2O 、HClO 四离子H +、Cl -、OH -、ClO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镁条投入氯水中 镁条表面有气泡冒出 氯水中含有H +将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氯水中含有Cl -将红色的布条放入氯水中 红色布条褪色 氯水中含有漂白性物质(HClO ) 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氯水中含H +和漂白性物质(HClO )△Cl 2和碱反应(NaOH 可吸收多余Cl 2,防止污染空气)制备84消毒液Cl 2+2NaOH=NaClO+NaCl+ H 2O 消毒原理 NaClO+CO 2+H 2O=NaHCO 3 + HClO有效成分 2HClO=光照=2HCl+ O 2↑制备漂白粉2Cl 2+ 2Ca(OH)2= Ca(ClO)2+CaCl 2+ H 2O 漂白原理Ca(ClO)2+CO 2+H 2O= CaCO 3↓+2 HClO用石灰乳 有效成分 2HClO=光照=2HCl+ O 2↑②与Na 反应 Cl 2+2Na=点燃=2NaCl(剧烈燃烧,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③与Fe 反应 3Cl 2+2Fe=点燃=2FeCl 3(产生红棕色烟,溶于水,溶液呈黄色) 氯气的强氧化性 ④与Cu 反应 Cl 2+Cu=点燃=CuCl 2(产生黄棕色烟。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章末整合提升 精品课件 鲁科版必修1

解析
(1)碱式盐中加入 HCl,首先是碱式盐中的 OH 和
-
- + - - CO2 与 H 反应,生成 H O 和 HCO ,然后是 HCO 3 2 3 3 与盐酸按 - 1∶1 反应生成 CO2,所以 n(HCO3 )=2.0 mol· L-1×0.002 5 L
2 =0.005 mol,即 n(CO3 )=0.005 mol,与 OH 和 CO2 3 反应的
-1
18
-1
=1.8 g; 选项 D 中 m(18O2)=2 g/22 g· mol-1×18 g· mol-1=1.64
g。
• 答案 B
• 溶液浓度的考查主要出现在定量实验的数 据处理,推断题的定量评价以及与生产、 生活相关的计算中。预计此类题目在明年 高考中出现的可能性很高,主要与其他知 识点综合出题。
• 一、主干知识体系
•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 四、化学中的常用量——物质的量
• 根据新课标地区2010年考纲和高考的实际 情况分析,本章分布着较多的考试热点。
• 对物质的量的考查是高考中经久不衰的热 点,以NA为桥梁的各种说法辨析是高考的 保留题型。本部分既可能对某些概念进行 考查,又可能对有关计算进行考查,计算 难度虽然不大,但概念性强,涉及知识面 广,预计明年高考仍将是考查热点。
• (2009·广东单科)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NA)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 B.乙烯和环丙烷(C3H6)组成的28 g混合气 体中含有3nA个氢原子 • C.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 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 D.将0.1 mol氯化铁溶于1 L水中,所得溶 液含有0.1nA个Fe3+
高中化学 主题1 呵护生存环境主题优化总结课件 鲁科版必修1

室外大气 二氧化硫与酸雨 可吸入颗粒物与呼吸系统疾病
生
关注空气质量
存
厨房——室内空气污染严重的空间
环
室内空气 装饰材料——居室空气污染严重的源头
境
吸烟——不可小看的污染
污染物的来源与治理
用净化剂沉降水中的悬浮物 天然水的净化
{用杀菌剂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城市自来水的获取:天然水经沉淀→过滤→曝气→消毒处理
水的硬度及其度量标准
永久硬度与暂时硬度
呵
高硬度水的危害
护
如何降低水的硬度
生
获取安全的饮用水
存
加热法 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 药剂法
环
离子交换法
成 SO2―H―2O→H2SO3 因 ――O2→H2SO4;
烃气体的大量排放 CO2浓度不断上
CCl2F2――光→Cl
升,CO2能阻碍由 地面反射回高空的
SO2――O2→SO3
Cl
2O3=====3O2
红外辐射,使地表
―H―2O→H2SO4
气温增高
酸雨
防
减少SO2
的排放,
治 燃料脱硫
臭氧层的破坏
温室效应
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白色污染
1.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卫生填埋是世界上常用的处理垃圾量最大的 4 种方法之 一。但卫生填埋场的渗出液容易污染周围的土地和水体。 垃圾焚烧后,能消除垃圾中大量有害病菌和有毒物质,可 有效地控制二次污染。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热能可用于集体 供热,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但垃圾焚烧过程易产生有 毒气体二 英。
[解析] (1)由题意可知该酸雨的主要有害成分是H2SO4,因此 主要是由于工厂排放的废气SO2所致。 (2)酸雨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是破坏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和腐蚀 建筑物。 (3)运用电荷守恒原理,因该溶液呈酸性, 故c(OH-)极小, 可忽 略不计,则c(Na+)+c(H+)+c(NH)=c(Cl-)+2c(SO), 则c(H+)=1×10-5 mol·L-1, pH=-lg c(H+)=-lg (1×10-5)=5。
新教材鲁科版必修1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课件(46张)

与化学反应相互依存,不可分 离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内容 概念
本质 特征
外观 特征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宏观:无其他物质生 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 粒结构不变,微粒间 隔可能改变
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结构变化, 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微粒
状态、形状、大小的 变化
(3)(情境思考)①很多军事武器中都有化学知识在起作用,化学科学已渗透到 军事科学的各个领域。烟幕弹主要利用磷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的原理,其原 理用化学方程式如何表示?
②气象武器可用来对敌占区实施人工降雨,人工降雨利用的化学物质是什么?
提示:①4P+5O2 =点=燃== 2P2O5 ②干冰
二、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1.化学科学的含义及特征
①合成像肌肉等生理体系一样具有刺激响应性的仿生材料 ②舞台上的“云雾”可用干冰制造出来 ③新粉刷过石灰浆的墙壁“出汗”是因为Ca(OH)2与CO2反应生成H2O ④某种环保汽车不消耗任何能源 ⑤某品牌的高科技产品能利用催化剂使“水变汽油”
提示:④⑤。自然界中能量是守恒的,汽车的运动需要能量;水是由H、O元素 组成的,而汽油主要含有C、H元素,所以利用催化剂不能使水变成汽油。
【自主探索】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属于化学史上的 贡献的是哪几项? 提示:指南针和古代印刷术均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属于化学史上的贡献的 是火药和造纸术。 (2)“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原子、分子,制造原子、分子”,这样描述对吗?为 什么? 提示:不对。化学只能认识原子和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能制造分子,不能制造 原子。
【素养训练】 (2020·肇庆高一检测)(1)“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鲁科版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和第三节知识总结

鲁科版化学各章节重点内容总结如下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一.钠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与酸: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与水:现象:浮熔游响红,分别对应钠的哪些性质?特别注意:钠与酸、水、盐反应的顺序为:酸>水>盐,写出钠与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钠的化学性质1.与酸:与盐酸、硫酸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与酸氧:与SO2、CO2等反应3.与水:注:难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一般只能和强酸反应。
三.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与氧化钠的完全相同,只是产物多了一种——O2而已。
四.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1.与酸氧:与SO2、CO2的反应2.与酸:3.与盐:碱和盐都可溶于水。
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4.与酸碱指示剂: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五.氯气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选取铁和铜的两个含义(1)铜前金属包括铜均能与氯气发生反应。
(2)氯气的氧化性很强,能将变价金属氧化到最高价态。
2.与非金属:与氢气的反应注:认识燃烧的真正定义3.与水反应:氯气没有漂白性,HClO有漂白性。
4.与碱反应:Cl2 + 碱——氯化物+次氯酸盐+H2O六.次氯酸的性质1.强氧化性:漂白性、杀菌、消毒等。
2.弱酸性:酸性比碳酸还弱3.不稳定性:见光分解第一章第三节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1.定义:2.符号:3.单位:二.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1.计算公式:2.N A的近似值:三.物质的量和物质质量的关系1.摩尔质量:(1)定义、符号、单位(2)确定方法: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式量”)2.计算公式:四.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的关系1.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2)符号(3)单位(4)标况下的数值:注:什么是标准状况?2.计算公式五.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符号、单位2.计算公式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1)步骤(2)仪器(3)常见误差分析注: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鲁科版化学必修1课件:第一章第一节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题型探究权威预测
题型1
例1
化学科学的含义
(2012· 潍坊高一期中)化学是一门在人类 )
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实用的科学.下 列有关“化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A.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变化制造出新的原子和 新的分子 B.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它 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 C.制陶、冶金、酿酒等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 学变化 D.化学家可以利用化学变化制造出自然界中 不存在的物质,制造出“第二自然界”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规律方法】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 法 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看其是 否产生了新物质,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 学变化,反之,就是物理变化。而不能把变化 时的有关现象作为判断的依据,不要一见到形 状、 大小、 状态的变化就认为发生了物理变化; 一见到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 淀等现象就认为发生了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有 无新物质生成。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要点2
成过程?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怎样系统理解化学科学体系的形
探究导引3
提示: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劳动人民在生 产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的结晶,经历了古 代、近代和现代等不同的时期。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要点归纳 化学发展的知识网络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解析】 汽油消失是因为汽油具有挥发性, 是物理性质;B 项,NaHCO3 受热分解是发生 化学反应生成 Na2CO3、H2O 和 CO2,是化学 变化;C 项 CuSO4 吸水成为晶体是化学变化; D 项铁板生锈是铁被氧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 变化过程中体现化学性质。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总结

等物质反应,所不同的是,在这些反应中一般有氧气生成: 2Na2O2 + 2H2O =
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Na2O2 可用与潜艇或宇宙飞船中 的供氧剂。 4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首先,要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包括物质的存在状态、颜色气味等) ; 第二、要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 第三、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所做的预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归纳出与预测相一致的性质,并对实验中所出现的特殊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第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物质的通性及特性。 1、Cl2 的物理性质 5.案例:氯气
(3)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思考:① 在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可以 得出什么结论?
② 如果钠粘在烧杯壁上,很快就燃烧起来,为什么?
提示:①
现象 熔(溶化成小球) 浮(浮在水面上) 游(四处游动) 鸣(发出嘶嘶的响声) 红(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结论或原因 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 钠的密度小。 产生的氢气不均匀,推动小球。 产生的氢气冒出时发出声音 产生了碱性物质。
溶于水(1∶2),氯水颜色呈淡黄色。闻 Cl2 时:应距 Cl2 一尺左右,用手轻轻扇一 下集气瓶口上方空气,让少量的 Cl2 进入鼻孔。 2、Cl2 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色,冲稀后变蓝色);
在通常情况下,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能
2Na + Cl2 点燃 2NaCl(白烟); Cu + Cl2 点燃 CuCl2(棕黄色烟,加少量水显绿
4 / 16
(1)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有两种形态: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化 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无游离态,只 有化合态(NaCl、Na2CO3、Na2SO4、NaNO3 等) (2)保存:因为常温下金属钠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跟水、水蒸气 4、钠的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x=19.6 g,而 19.6 g>10 g×98%,说明 NaCl 过 量。 设 10 g 质量分数为 98%的硫酸完全反应可生成 氯化氢的质量为 y,则: NaCl+H2SO4(浓)=====NaHSO4+HCl↑ 98 36.5 10 g×98% y y=3.65 g,即可得 HCl 气体 3.65 g。 (2)用比例法判断: 2NaCl+H2SO4(浓)=====Na2SO4+2HCl↑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40 36.5 40 g×10% 7.3 g 因为 40 g×10%×36.5<40×7.3 g,说明 HCl 过量,溶液仍为无色。
【答案】
(1)3.65 g
(2)7.3 g
(3)无色
栏目 导引
研 究 物 质 性 质 的 方 法 和 程 序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专 题 归 纳 整 合
专题一 转化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的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例1
正确的是(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叙述 )
A.64 g 二氧化硫含有原子数为 3NA B.1 L 1 mol· -1 的氯化钠溶液中,所含离子 L 数为 NA C.标准状况下,11.2 L 水所含分子数为 0.5NA D.常温常压下,0.1NA 个 H2O 分子的质量为 18 g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1)如果微热,可得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2)如果直接加强热, 可得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3)强热所得的氯化氢气体全部通入到 40 g 质 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 滴入酚酞溶液显什么颜色?
栏目 导引
第一章Leabharlann 认识化学科学【解析】 这道题有三个问题,在题型上都是 已知两种反应物的量求产物的量,需判断反应 物是否过量的问题。 (1)用假设法判断: 微热时设 11.7 g 氯化钠完全反应需要硫酸的质 量为 x,则: NaCl+H2SO4(浓)=====NaHSO4+HCl↑ 58.5 98 11.7 g x
【答案】
A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专题二
过量计算
1.过量计算的原则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按照一定量的关系进行,
但题目中若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反应物的量, 解此类题应用过量法,即先确定哪种反应物
过量,必须以不足的反应物的某量求算生成
物的某量。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2.反应物过量的判断方法 (1)若已知两种反应物的量,判断哪种反应物 过量。方法是: ①先求出两种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根据 化学方程式有关反应物化学计量数关系进行
求出有关的量,再与相应的量进行比较判断.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例2
用 10 g 质量分数为 98%的硫酸与 11.7 g
氯化钠固体来制取氯化氢气体。已知: NaCl+H2SO4(浓)=====NaHSO4+HCl↑ 2NaCl+H2SO4(浓)=====Na2SO4+2HCl↑
强热 微热
栏目 导引
判断,然后再按题目要求进行计算。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②假设其中一种反应物不足,完全反应,求 出另一反应物的量,然后把另一反应物的所 求量与已知量相比较,若小于已知量,说明 假设正确;若大于已知量,说明假设不正确. (2)若已知的反应物为一混合物或已知产物的
成分不能确定时,可选取假设极限值的方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本章优化总结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认 识 化 学 科 学
研 究 物 质 性 质 的 方 法 和 程 序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认 识 化 学 科 学
研 究 物 质 性 质 的 方 法 和 程 序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认 识 化 学 科 学
强热 微热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117 98 11.7 g 10 g×98% 11.7 g 10 g×98% = ,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117 98 计算氯化氢气体时用哪个量都可以。 设 11.7 g NaCl 完全反应可得 HCl 的质量为 b, 则: 2NaCl+H2SO4(浓)=====Na2SO4+2HCl↑
强热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117 73 11.7 g b b=7.3 g,即可得 HCl 气体 7.3 g。 (3)当 7.3 g HCl 气体通入 NaOH 溶液后加入酚 酞,如果碱过量则显红色,而酸过量溶液仍为 无色。 用交叉相乘法来判断过量: NaOH + HCl===NaCl+H2O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解析】 A 项,64 g SO2 的物质的量为 64 g =1 mol, 含原子总数为 3 mol 即 3NA, 64 g· -1 mol A 项正确。 项, L 1 mol· -1 的 NaCl 溶液中 B 1 L 含 NaCl 1 mol,所含离子数为 2NA,B 错。C 项,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用气体摩 尔体积计算,C 错。D 项,0.1NA 个 H2O 分子 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质量为 0.1 mol×18 g· -1=1.8 g,D 错。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