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分析常见思路
失效分析思路方法和基本程序

第三章失效分析思路方法和基本程序• 3.1 失效分析的思想方法1.整体观念原则设备失效要考虑的对象不仅仅是设备,要把设备---环境—人当作一个系统来考虑a.失效构件与邻近非失效构件之间的关系b.失效构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c.失效构件与操作人的各种关系大胆设想可能与环境发生哪些问题,逐个列出失效因素,对照调查,检测,试验数据再逐个排除,特别是大型构件更要如此.2.从现象到本质的原则失效的表现是现象原因才是本质许多失效表现出一定的现象,如一个断口出现贝壳花样;又知道其承受交变载荷,就可认定失效类型是疲劳,但还要进一步弄清为什么会发生疲劳失效,找出原因才是本质。
3.动态原则位置机械产品对周围的环境相对运动变化之中条件设计参量和操作工艺指标只能是一个分析的参考量。
甚至存放在仓库的新产品也要认为在动态中。
内部受力条件会变化,外部温度、介质会变化,产品本身的某些因素也会变化。
4.两分法原则好的方面任何事物、事件一分为二不好的方面失效分析中对任何事物、事件都要一分为二,名牌、进口和质量好的产品也会失效,也会出现设计不当或材料问题。
5.立体原则客观事物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是变化的a.对同一设备在不同的服役阶段或不同的环境就会具有不同的性质。
b.同一工况条件构件的不同部位也会产生不同的失效模式失效分析要多方位综合考虑问题。
6.比较方法、历史方法、逻辑方法失效与已失效系统进行比较,依赖过去失效资料积累分析,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作出判断和推类。
3.2 相关性分析的思路及方法1.按失效零件制造全过程和使用条件进行分析(1)审查设计使用条件设计包括标准选用导致零件失效设计判据条件(估计不足)高应力区缺陷标准(选用不当)截面变化太陡判据(不准)倒角过小表面质量过低(2)材料分析选用不当热处理不合理成分不合格材料夹杂物超标导致失效产生组织不合要求材料各向异性冶金缺陷(3)加工制造缺陷铸造缺陷锻造缺陷焊接缺陷缺陷冷加工缺陷导致失效产生碰伤表面缺陷腐蚀表面缺陷装配不当缺陷(4)使用和维护情况分析超载超温超速问题频繁启动停车导致失效产生润滑问题冷却问题保养问题2.根据产品的失效形式及机械模式进行分析根据产品的失效表现形式进一步分析失效模式分析导致失效的内因和外因找出失效原因(后面详细讲解)3.“四M”分析思路及方法1)man人操作人员的情况分析工作态度责任心大小玩忽职守人主观臆断造成失效违章操作缺乏经验反映迟钝技术低能2)Media 环境产品使用状态下的环境情况分析载荷状态变化载荷大小变化载荷方向变化环境周围温度导致失效周围湿度周围尘埃腐蚀介质3)Machine 设备情况分析分析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加工制造水平造成失效安装水平运输保护措施4)Management 管理情况分析作业程序保护措施管理辅助工作造成失效使用工具维护保养3.3 系统工程的分析思路及方法▪ 1. 复杂系统▪除常规影响因素外▪还有人的因素和软件因素,用相关性及物理检测无法解决,必须采用系统工程来解决。
材料失效分析课程设计思路

材料失效分析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材料失效的基本概念,掌握材料失效的主要类型及特点;2. 学生能掌握材料失效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断口分析、金相分析等;3. 学生能了解材料失效预防及延寿措施,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工程中的材料失效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材料失效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学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材料失效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材料失效分析,增强对工程问题的责任感,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2. 学生在探讨材料失效案例中,学会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3. 学生通过了解材料失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材料失效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未来在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材料失效基本概念及类型- 失效定义及失效分析的意义;- 常见材料失效类型:断裂、腐蚀、磨损、疲劳等;- 各类失效特点及影响。
2. 材料失效分析方法- 断口分析:原理、方法及应用;- 金相分析:原理、方法及应用;- 其他失效分析方法:如光谱分析、电子探针等。
3. 材料失效预防及延寿措施- 材料选择与设计:依据工况选择合适材料,优化设计;- 表面处理技术:涂层、镀层、阳极氧化等;- 维护与监测:定期检查、预防性维护、在线监测等。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课时:导入及材料失效基本概念;第2课时:常见材料失效类型及特点;第3课时:断口分析与金相分析方法;第4课时:其他失效分析方法;第5课时:材料失效预防及延寿措施。
零件失效分析3-失效分析思路、程序及基本技能

收集与失效有关的物质,如气氛、物料粉尘、飞溅 物、反应物,并注意机械划伤、污染吸附等痕迹;
残骸的重要关键性部位,供实验室分析用; 清理现场时将编号的无用残骸有秩序地堆放在避 风雨的地方暂存、备用;
调查、访问和背景资料的收集
装备的工作原理及运行技术数据和有关的规程、 标准; 设计的原始依据; 选材的依据; 使用材料的牌号、性能指标、质量保证书、供应 状态、验收记录、供应厂家、出厂时间等; 加工、制造、装配的技术文件;
初步判断: 材料化学成材料组织有缺陷 材质分析 力学性能分析 断口分析 显微组织分析 分析论证开裂原因
结论
建立具体的分析 思路和工作程序
举例:汽车轮毂紧固螺栓断裂事故分析 现场信息调查:汽车轮毂紧固螺栓是汽车上至关重 要的零件,如果该零件出现问题,轻则造成交通事 故,重则造成车毁人亡,后果严重。某厂生产的汽 车的左后轮紧固螺栓全部断裂,5个螺栓中有4个螺 栓断裂前出现弯曲和扭转, 1个螺栓被剪切,造成 了车祸,该厂紧急召回了废车对其事故进行分析。
2. 失效分析的程序与步骤
(九)性能检验 性能检验是与设计所对应的性能 试验,这种确定性能的试验通常是破坏性试验。在 不允许对失效件做破坏性取样时,可以用硬度试验 来推断其力学性能,如屈服强度等。 (十)失效分析 模拟失效原因,制作与失效件相 同的构件,使之在设计要求的真实工况下运行。这 是非常昂贵但却可信的试验,只有在特殊需要下才 做。
初步判断: 螺栓的力学性能不够
可能原因
结构和装配问题 材质分析(材料成分、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分析(工况、紧固、强度) 建立具体的分析 思路和工作程序 断口分析(形貌) 分析论证开裂原因 结论
失效树分析(FTA法)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法) 系统工程分析法 管理失误与风险树分析(MORT法) 事件树分析(ETA法) …
连接器制程潜在失效与对策分析思路_PFMEA

3.IPQC巡检
1.自检 5 2.首件检测
3..IPQC巡检 1.自检 5 2.首件检测 3..IPQC巡检 1.供应商出货检验报告 2 2.进料检验报告 3..IPQC巡检 1.供应商出货检验报告 5 2.进料检验报告 3..IPQC巡检
1.电镀自检 3
2.进料检验
探 风险 测 优先 度 指数 D RPN
2.下板有干涉,客户投拆
5 ▼ 1.模具调整不到位
冲压成型 外壳弹高尺寸NG
1.成品尺寸NG,弹高偏高,-插拔力偏大, 客户投拆 3.成品尺寸NG,弹高偏低,--插拔力偏小, 客户投拆
6
1.模具调整不到位 ▼
2.模具避位不够
外壳弹片拔出角尺寸NG
1.插拔力偏大或偏小
7 ▼ 1.模具零件磨损
五金零件
端子弹高尺寸NG 端子卡点尺寸NG
1.调整电镀槽中定位装置 3 45
2.调整电镀收料定位装置
膜厚不足 铁壳压变形 胶料-烘料 没有烘干
1.铁壳氧化、生锈 2.铁壳恒温恒湿实验生锈 1.无法组装 2.产品对插不良
产品过高温起泡,客户投拆
5 ▼ 电镀层厚度不够
5 一次滚镀重量多,导致相互挤压变 形
1.供应商出货检验报告 2
2.进料检验 3
阶段
项目
制程 名称
潜在失效 模式
潜在失效效应,后果
严 重级 度别 S
潜在失效原因
模印,压伤
1.外观不合格
铁壳上弹片头部低于框口内表 面
Shell框口铆接处变形
1.尺寸不良,客户投拆 2.对插Plug时易将Shell弹片插成反折不 良 1.产品无法对插Plug---客户投拆 2.铆合力测试NG 3.自动机无法组装HSG
失效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课件

详细描述
02
分析系统级产品的整体性能 和失效模式,研究各组成部 分之间的相互影响。
05 失效分析的展望
失效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02
03
智能化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 术,实现失效分析的智能 化,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 性。
多学科交叉
整合物理、化学、材料科 学等多学科知识,深入研 究失效机制,揭示失效本 质。
事件树分析法
事件树分析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归纳分析方法,通过分析 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推导出系统 事件的概率和可能结果。
事件树分析法需要确定初始事件和后续事件,通过逻辑门 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事件树,然后对事件树进行定性和 定量分析,找出关键事件和重要事件,评估系统事件的概 率和可能结果。
可靠性工程设计
将失效分析结果纳入产品可靠性工程 设计,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可靠 性和寿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确定失效原因和机理 ,预防类似失效再次 发生。
为设计、材料、工艺 等方面提供改进依据 。
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 性,降低维修和保障 成本。
失效分析的基本流程
收集失效产品或部件, 了解使用环境和条件。
01
进行深入分析,如断口 观察、化学分析、金相
检查等。
03
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进行跟踪和反馈。
பைடு நூலகம்
05
进行初步检查和测试, 记录失效现象和特征。
02
确定失效原因和机理,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04
02 失效分析的思路
失效模式识别
确定失效模式
通过观察、检测和实验,识别产品或 系统的失效模式,即确定失效的表现 形式。
FMEA失效分析的思路与诊断

FMEA失效分析的思路与诊断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识别和诊断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其可能的效应,以及识别和评估预防和控制措施。
以下是FMEA失效分析的思路与诊断的详细解释。
1.思路:1.1确定团队:组织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包括不同部门和领域的专家,以确保全面和多元的视角。
1.2确定目标:明确FMEA失效分析的目标,例如改进产品、流程或系统的可靠性,减少风险和成本,提高质量等。
1.3选择范围:确定需要进行失效分析的范围,例如特定产品、过程或系统。
1.4制定工作计划:制定一个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分析的步骤、时间表和责任分配。
1.5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失效模式、潜在原因和效应相关的信息,包括技术手册、过程文档、产品规范、历史数据、经验知识等。
1.6风险评估:对失效模式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其潜在的严重性、发生概率和检测能力来评估风险。
1.7制定改进计划: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改进计划,包括确定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8实施改进计划:实施改进计划,并跟踪其有效性和成本效益。
2.诊断:2.1首先,对所关注的产品、过程或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了解,包括其功能、工作原理和条件等。
通过对现有文档和资料的研究,了解其设计、制造和运营的过程。
2.2组织和明确失效模式和相关数据。
通过分析过程或系统的历史失效数据、用户反馈、事故报告等,确定可能的失效模式。
2.3评估潜在原因。
根据失效模式,确定可能的原因,这些原因可以是设计不良、工艺问题、操作错误、环境变化等。
2.4评估可能的效应。
根据失效模式和原因,评估可能的效应,包括安全风险、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方面。
2.5量化和评估风险。
将潜在的失效模式、原因和效应进行定量评估,使用风险评估工具,如风险矩阵、风险指数等,确定风险的严重性、持续时间、概率等。
2.6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
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改进设计、优化工艺、提高操作员培训等。
可靠性失效分析常见方法

可靠性失效分析常见思路失效分析在生产建设中极其重要,失效分析的限期往往要求很短,分析结论要正确无误,改进措施要切实可行。
1 失效分析思路的内涵失效分析思路是指导失效分析全过程的思维路线,是在思想中以机械失效的规律(即宏观表象特征和微观过程机理)为理论依据,把通过调查、观察和实验获得的失效信息(失效对象、失效现象、失效环境统称为失效信息)分别加以考察,然后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综合考察,以获取的客观事实为证据,全面应用推理的方法,来判断失效事件的失效模式,并推断失效原因。
因此,失效分析思路在整个失效分析过程中一脉相承、前后呼应,自成思考体系,把失效分析的指导思路、推理方法、程序、步骤、技巧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失效分析的根本目的。
在科学的分析思路指导下,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分析程序;机械的失效往往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即一果多因,常常需要正确的失效分析思路的指导;对于复杂的机械失效,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更需要正确的失效分析思路,以最小代价来获取较科学合理的分析结论。
总之,掌握并运用正确的分析思路,才可能对失效事件有本质的认识,减少失效分析工作中的盲目性、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失效分析思路不仅是失效分析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失效分析的灵魂。
失效分析是从结果求原因的逆向认识失效本质的过程,结果和原因具有双重性,因此,失效分析可以从原因入手,也可以从结果入手,也可以从失效的某个过程入手,如“顺藤摸瓜”,即以失效过程中间状态的现象为原因,推断过程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直至过程的终点结果“;顺藤找根”,即以失效过程中间状态的现象为结果,推断该过程退一步的原因,直至过程起始状态的直接原因“;顺瓜摸藤”,即从过程中的终点结果出发,不断由过程的结果推断其原因“顺;根摸藤”,即从过程起始状态的原因出发,不断由过程的原因推断其结果。
再如“顺瓜摸藤+顺藤找根”、“顺根摸藤+顺藤摸瓜”、“顺藤摸瓜+顺藤找根”等。
《失效分析》课件-3

所谓“四M”分析法,是指将Man(人)、 Machine(机器设备)、Media(环境介质)和 Management(管理)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进行 分析的方法。对于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常采用此 种方法。依此分别进行如下四方面的分析工作
四M方法
7
3.1 失效分析的思路及方法 3. “四M”分析思路及方法
技术参量
29
3.2 失效分析的程序与步骤
4.深入分析研究 (1)失效产品的直观检查(变形,损伤情况,
裂纹扩展,断裂源)
(2)断口的宏观分析及微观形貌分析(多用扫 描电镜)
(3)无损探伤检查(涡流、着色、磁粉、同位 素、X射线、超声波等)
(4)表面及界面成分分析(俄歇能谱) (5)局部或微区成分分析(辉光光谱、能谱、 电子探针)
(6)相结构分析(X射线衍射法) (7)断裂韧性检查,强度、韧性及刚度校核
深入研究
30
3.2 失效分析的程序与步骤
5 综合分析归纳,推理判断提出初步结论
根据失效现场获得的信息、背景材料及各种实测数据,运用材
料学、机械学、管理学及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 、推理判断、分析后,初步确定失效模式并提出失效原因的初 步意见和预防措施。
故障树法
11
3.1 失效分析的思路及方法
工作程序
确定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上端事件); 对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使用等技术资料进
行分析; 采用手工或计算机合成故障树; 求出能使上端事件发生的必要且充分的最小数目
的基本事件的集合; 收集计算时必须的故障率数据; 计算上端事件发生的概率; 对基本事件的重要度作评价; 分析计算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防止锈蚀,防止手指
失效分析基本方法

事件 均值m 分布、
x7 x8 x9 x10 x11 0.0002 5.03410-5 0.0002 5.03410-5 0.0010 2.51710-4 0.0009 2.26510-4 0.0020 5.03410-4
事件 均值m 分布、
x13 0.00001 2.51710-6 x14 0.00001 2.51710-6 x15 x16 x17 0.0001 0.0001 2.51710-5 2.51710-5
(1)设备的自然情况
(2)设备的运行记录 (3)设备的维修历史情况 (4)设备的失效历史情况 (5)设计图纸及说明书,装配程序说明书,使用 维护说明书 (6)材料选择及其依据 (7)设备主要零部件的生产流程
(8)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的规范和标准
收集材料
23
3.2
失效分析的程序与步骤
3 技术参量复验 (1)材料的化学成分
TOP 0.0060 1.50610-3
故障树例
18
3.1 失效分析的思路及方法
3 数理统计分析思路及方法 巴特雷图
相关性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数理统计法
19
3.2
失效分析的程序与步骤
3.2.1 分析程序的意义
失效分析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它不仅要求失效分 析工作人员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多方面的工 程技术人员,操作者及有关的科学工作者的相互配合,才 能圆满地解决问题。因此,如果在分析以前没有设计出一 个科学的分析程序和实施步骤,往往就会出现工作忙乱、 漏取数据、工作缓慢或走弯路,甚至把分析时步骤搞颠倒, 使某些应得的信息被另一提前的步骤给毁掉了。
3.1.2 相关性分析的思路及方法
一般用于具体零、部件及不太复杂的设备系统的失效分析中。
工程材料的失效类型及分析

工程材料的失效类型及分析******学号:********专业:材料学材料学院2012 年6 月目录一、失效分析概论及发展历史 (1)1.1 失效分析概论 (1)1.2 失效分析发展历史 (1)二、失效分析的分类 (3)三、失效分析的分析思路和基本方法 (3)3.1 失效分析主要思路 (3)3.2 失效分析的基本方法 (5)3.3 分析及实验 (6)四、失效分析案例 (7)4.1 疲劳宏观分析 (7)4.2 疲劳微观分析 (9)4.3 某型车辆扭力轴疲劳断裂失效分析 (10)五、总结和展望 (14)参考文献 (15)摘要:介绍了失效分析的主要类型,阐述失效分析的主要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然后通过选定失效分析中很重要的疲劳断裂失效这一块来进行分析,最后列举模型车辆扭力轴疲劳断裂失效分析这一实例来具体说明失效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关键词:失效分析疲劳一、失效分析概论及发展历史1.1失效分析概论失效指的是设备或装置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履行其预定的功能,机械产品的零件或部件处于下列三种状态之一时,就可定义为失效:1.零件由于断裂、腐蚀、变形等而完全丧失其功能2.零件在外部环境作用下,部分的失去其原有功能,虽然能够工作,但不能完成规定功能3.零件虽然能够工作,也能完成规定功能,但继续使用时,不能确保安全可靠性而失效分析通常是指对失效产品为寻找失效原因和预防措施所进行的一切技术活动。
就是研究失效现象的特征和规律,从而找出失效的模式和原因。
1.2失效分析发展历史机械零部件实效会造成灾难或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失效分析的意义重大。
失效分析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失效分析初级阶段、近代失效分析阶段和现代失效分析阶段。
一般来讲,把第一次世界工业革命前划分为失效分析的初级阶段,这个时期是简单的手工生产时期,金属制品规模小且数量少,其失效不会引起重视,失效分析基本上处于现象描述和经验阶段。
失效分析真正受到重视是以蒸汽动力和大机器生产为表的世界工业革命开始,生产大发展,金属制品向大型,复杂,多功能开拓但当时人们尚未掌握材料在各种环境中使用的性态,设计,制造及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失效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效分析在生产建设中极其重要,失效分析的限期往往要求很短,分析结论要正确无误,改进措施要切实可行。
导致零部件或系统失效的因素往往很多,加之零部件相互间的受力情况很复杂,如果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这就使失效分析的任务更加繁重。
此外,大多数失效分析的关键性试样十分有限,只容许一次取样、一次观察和测量。
在分析程序上走错一步,可能导致整个分析的失败。
由此可见,如果分析之前没有一条正确的分析思路,要能如期得出正确的结论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了正确的分析思路,才能制定正确的分析程序。
大的事故需要很多分析人员按照分工同时进行,做到有条不紊,不走弯路,不浪费测试费用。
所以从经济角度也要求有正确的分析思路。
1 失效分析思路的内涵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没有不可以认识的东西,只存在尚未能够认识的东西,机械失效也不例外。
实际上失效总有一个或长或短的变化发展过程,机械的失效过程实质上是材料的累积损伤过程,即材料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
而整个过程的演变是有条件的、有规律的,也就是说有原因的。
因此,机械失效的客观规律性是整个失效分析的理论基础,也是失效分析思路的理论依据。
失效分析思路是指导失效分析全过程的思维路线,是在思想中以机械失效的规律(即宏观表象特征和微观过程机理)为理论依据,把通过调查、观察和实验获得的失效信息(失效对象、失效现象、失效环境统称为失效信息)分别加以考察,然后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综合考察,以获取的客观事实为证据,全面应用推理的方法,来判断失效事件的失效模式,并推断失效原因。
因此,失效分析思路在整个失效分析过程中一脉相承、前后呼应,自成思考体系,把失效分析的指导思路、推理方法、程序、步骤、技巧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失效分析的根本目的。
在科学的分析思路指导下,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分析程序;机械的失效往往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即一果多因,常常需要正确的失效分析思路的指导;对于复杂的机械失效,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更需要正确的失效分析思路,以最小代价来获取较科学合理的分析结论。
总之,掌握并运用正确的分析思路,才可能对失效事件有本质的认识,减少失效分析工作中的盲目性、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失效分析思路不仅是失效分析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失效分析的灵魂。
失效分析是从结果求原因的逆向认识失效本质的过程,结果和原因具有双重性,因此,失效分析可以从原因入手,也可以从结果入手,也可以从失效的某个过程入手,如“顺藤摸瓜”,即以失效过程中间状态的现象为原因,推断过程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直至过程的终点结果“;顺藤找根”,即以失效过程中间状态的现象为结果,推断该过程退一步的原因,直至过程起始状态的直接原因“;顺瓜摸藤”,即从过程中的终点结果出发,不断由过程的结果推断其原因“顺;根摸藤”,即从过程起始状态的原因出发,不断由过程的原因推断其结果。
再如“顺瓜摸藤+顺藤找根”、“顺根摸藤+顺藤摸瓜”、“顺藤摸瓜+顺藤找根”等。
2 失效分析的主要思路常用的失效分析思路很多,笔者介绍几种主要思路。
2.1 “撒大网”逐个因素排除的思路一桩失效事件不论是属于大事故还是小故障,其原因总是包括操作人员、机械设备系统、材料、制造工艺、环境和管理6个方面。
根据失效现场的调查和对背景资料(规划、设计、制造说明书和蓝图)的了解,可以初步确定失效原因与其中一、两个方面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只与一个方面的原因有关。
这就是5M1E(Man(人)、Machine(机器设备)、Material(材料)、Method(工艺制作方法)、Management(管理)、Environment(环境条件))的失效分析思路。
如果失效已确定纯属机械问题,则以设备制造全过程为一系统进行分析,即对机械经历的规划、设计、选材、机械加工、热处理、二次精加工、装配、调试等制作工序逐个进行分析,逐个因素排除。
加工缺陷、铸造缺陷、焊接缺陷、热处理不当、再加工缺陷、装配检验中的问题、使用和维护不当、环境损伤等11个方面,含有可能引起机械失效的121个主要因素。
上述“撒大网”逐个因素排除的思路,面面俱到,它怀疑一切,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点。
“撒大网”思路是早期安全工作中惯用的事故检查思路,一般不宜采用“撒大网”的办法,当找不到任何确切线索时,这种方法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
2.2 残骸分析法残骸分析法是从物理、化学的角度对失效零件进行分析的方法。
如果认为零件的失效是由于零件广义的“失效抗力”小于广义的“应力”的缘故,而“应力”则与零件的服役条件有关,因此,失效残骸分析法总是以服役条件、断口特征和失效的抗力指标为线索的。
零件的服役条件大致可以划分为静载荷、动载荷和环境“载荷”。
以服役条件为线索就是要找到零件的服役条件与失效模式和失效原因之间的内在联系。
但是,实践表明,同一服役条件下,可能产生不同的失效模式;同样,同一种失效模式,也可能在不同的服役条件下产生,因此,以服役条件为线索进行失效残骸的失效分析,只是一种初步的“入门”方法,它只能起到缩小分析范围的作用。
断口是断裂失效分析重要的证据,它是残骸分析中断裂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断口分析必须辅以残骸失效抗力的分析,才能对断裂的原因下确切的结论。
以失效抗力指标为线索的失效分析思路,如图1所示,关键是在搞清楚零件服役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残骸的断口分析和其它理化分析,找到造成失效的主要失效抗力指标,并进一步研究这一主要失效抗力指标与材料成分、组织和状态的关系。
通过材料工艺变革,提高这一主要的失效抗力指标,最后进行机械的台架模拟试验或直接进行使用考验,达到预防失效的目的。
图1以失效抗力指标为线索的失效分析思路示意图很明显,以失效抗力指标为线索的失效分析思路是一种材料工作者常用的、比较综合的方法。
它是工程材料开发、研究和推广使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值得指出的是,在不同的服役条件下,要求零件(或材料)具有不同的失效抗力指标的实质是要求其强度与塑性、韧性之间应有合理的配合。
因此,研究零件(或材料)的强度、塑性(或韧性)等基本性能及它们之间的合理配合与具体服役条件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一思路的核心。
而进一步研究失效抗力指标与材料(或零件)的成分、组织、状态之间的关系是提高其失效抗力的有效途径(图2)。
2.3 失效树分析法失效树分析法是一种逻辑分析方法。
逻辑分析法包括事件树分析法(简称ETA)、管理失误和风险树分析法(简称MORT)和失效树分析法(简称FTA)等。
这里只介绍失效树分析法。
图2材料失效抗力指标与成分、组织、状态关系示意图失效树分析(FaultTreeAnalysis)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由美国贝尔研究所首先用于民兵导弹的控制系统设计上,为预测导弹发射的随机失效概率做出了贡献。
此后许多人对失效树分析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研究。
1974年美国原子能管理委员会主要采用失效树分析商用原子反应堆安全性的Wash-1400报告,进一步推动了对失效树的研究和应用。
迄今FTA法在国外已被公认为当前对复杂安全性、可靠性分析的一种好方法。
失效树分析法是: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可能造成系统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软件、硬件、环境、人为因素等)进行分析,画出逻辑框图(即失效树),从而确定系统失效原因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或发生概率,以计算系统失效概率,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一种设计分析方法。
FTA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即不是局限于对系统可靠性作一般的分析,而且可以分析系统的各种失效状态。
不仅可分析某些元部件失效对系统的影响,还可以对导致这些元部件失效的特殊原因进行分析。
FTA法是一种图形演绎方法,是失效事件在一定条件下的逻辑推理方法。
它可以围绕某些特定的失效状态作层层深入的分析。
因而在清晰的失效树图形下,表达了系统的内在联系,并指出元部件失效与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
FTA法不仅可以进行定性的逻辑推导分析,而且可以定量地计算复杂系统的失效概率及其他的可靠性参数,为改善和评估系统的可靠性提供定量的数据。
FTA法的步骤,因评价对象、分析目的、精细程度等而不同,但一般可按如下的步骤进行:①失效树的建造;②失效树的定性分析;③失效树的定量分析;④基本事件的重要度分析。
失效树的建造是一件十分复杂和仔细的工作,要求注意以下几点:(1)失效分析人员在建树前必须对所分析的系统有深刻的了解。
(2)失效事件的定义要明确,否则树中可能出现逻辑混乱乃至矛盾、错误。
(3)选好顶事件,若顶事件选择不当就有可能无法分析和计算。
对同一个系统,选取不同的顶事件,其结果是不同的。
在一般情况下,顶事件可以通过初步的失效分析,可从各种失效模式中找出该系统最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作为顶事件。
(4)合理确定系统的边界条件—-规定所建立的失效树的状况。
有了边界条件就明确了失效树建到何处为止。
边界条件一般包括确定顶事件、确定初始条件和确定不许可的事件等。
(5)对系统中各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条件必须分析清楚,不能有逻辑上的紊乱及条件上的矛盾。
例如,低合金超高强度钢一般在低温回火或等温(马氏体等温或贝氏体等温)淬火状态下使用。
在服役期间,低合金超高强度钢也常发生断裂失效(破坏)。
失效树的顶事件就是构件的破坏。
这种破坏可由不同的事件——疲劳、过载、应力腐蚀开裂及具有最大可能性的氢脆等等——造成的。
这些事件,每一个都通过“或门”与顶事件相连(图3)。
断口分析表明,失效残骸的断口形态不同于过载和疲劳。
因此,过载和疲劳是不发展事件,并分别用棱形表示在图3中。
当然如果断口分析不能排除这些事件时,那么仍有必要进一步地发展。
对于氢脆来说,它是在临界应力强度和临界含氢量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因此临界应力强度(图3中的事件15)和临界含氢量(图3中的事件14)应采用“与门”与氢脆(图3中的事件4)相连,其中临界含氢量为不发展事件。
应力腐蚀开裂(图3中事件3)则是临界应力强度(图3中事件6)和造成开裂元素的临界浓度可以是临界氢浓度(图3中事件10),也可以是除氢以外的其他物质的临界含量(图3中事件11),这样事件10和事件11应用“或门”与事件7相连。
事件10和事件11均为不发展事件,故均用棱形框表示。
可以看出,如果认为应力腐蚀开裂与氢脆都是由于临界应力强度上临界氢浓度引起的,那末在失效树的第一行不能区分应力腐蚀开裂和氢脆,不过,应力腐蚀开裂和氢脆应该在断裂源的起始位置上找到差别。
应力腐蚀开裂的临界氢浓度应在暴露表面上显示出来,因此它的断裂源一般在“暴露表面上”,而氢脆的临界氢浓度可能在电镀表面或次表面先达到,因此它的断裂源应在电镀表面上或次表面上。
所以是应力腐蚀开裂还是氢脆在失效树的第二行就可以初步确定了。
虽然应力腐蚀开裂和氢脆的条件之一都是临界应力强度,并且它们临界应力强度都取决于构件上的载荷(事件8和事件16)和材料的流变应力大于材料的临界门槛应力σi(当然,应力腐蚀的门槛应力数值与氢脆的门槛应力数值不同),但是由于应力腐蚀开裂一般起始于暴露表面,构件的表面流变应力对构件的平均载荷不敏感,而对表面的加工缺陷等原因所造成应力集中或应变集中则十分敏感,因而在应力腐蚀系统中,加工缺陷处的流变应力大于材料的应力腐蚀门槛应力用“或门”与事件9相连;在氢脆系统中,由于氢脆一般起源于电镀层的次表面,构件上的载荷(事件16)可以是施加的载荷(事件18)也可以是构件内部的残余应力(事件19),故事件18和事件19用“或门”与事件16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