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错别字使用情况及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错别字使用情况及其成因分析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识字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能促进小学生言语机制的改组、认知结构的变化、言语能力与思维水平的提高。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要求把识字和写字相结合起来。因为,小学生的空间辨认能力差。识了字如果不书写,就很容易遗忘。然而在这个写字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错别字现象。有人曾经对北京市一所中等水平的小学三个毕业班进行了一次国家规定小学生必须掌握的2500个汉字常用字测试,平均错误率24.97%,其中最好者错误率为8.9%,最差者错误率57.4%;平均识字量为1876个,最好者为2278个,最差者1065个。

错别字现象影响了小学生的书面表达、交流和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它亦使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影响,只有研究并明确问题的根源,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杜绝错别字。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文主要是通过研究小学生错别字的使用情况及形成的原因,积极探索预防和矫正错别字现象的措施,提高学生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和正确率。培养小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三、小学汉字使用情况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正确使用汉字,不仅能更好地表情达意,也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象征。小学语文教学汉字的识别范围,现代汉字总数高达八万多个,而日常用字仅为三千五百个。据统计,叶圣陶的小说《倪焕之》,全书138330字,只用了3039个不同的汉字;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全书107360字,只用了2413个不同的汉字。可见,使用频率高的常用字是客观存在的。它们是学习和使用汉字时应该关注的教学重点。明确了这一点后,那么具体规范汉字的常用字是那些呢?《现代汉语常用字表》选收了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共3500字。这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和掌握的重点。而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要使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做到会写,并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教育专家研究表明,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三年级达到顶峰,四、五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而即将小学毕业的六年级学生错别字又高居不下。

四、小学生错别字的使用情况调查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可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在小学阶段,老师是十分重视识字教学的,总是花相当的时间,一字一字认真教,学生为识字也花了不少工夫,反反复复的认、抄、默,从课上到课下,结果呢?却不能令人满意。要么多笔少画,要么写成别字。为此,本人对小学生常出现的错别字进行了调查:

(一)小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调查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常出现的错别字形形色色,为此,本人对我校六(1)班交上来的“作业”进行调查,76%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错别字。现摘抄一篇学生写的作文(括号内为正确字):今天,我到南湖公圆(园)去玩,哪(那)里的风景很美。杨柳垂着常常(长长)的头发,微风吹来,好像在不停地招手。假山神态各异,有点像狮子,站立着,仿佛在站岗。有点像免(兔)子,聚在一起,翅(翘)起了尾巴,似乎在窃窃私义(语),有点像老大(太),拄着拐杖,手换(挽)着蓝(篮)子,在赶集市。除此之外,学生在作业中比较常出现的错别字还有:尤(由)于、高心(兴)、演秦(奏)、成(程)度、衣衣(依依)不舍、医物(务)室、事顾(故)、咳喇(嗽)、晚息(挽惜)、布(部)署、辨(辩)证、暗(黯)然、按步(部)就班、奔

弛(驰)、表帅(率)、常(长)年累月、蜂涌(拥)[括号内为正确的字]……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小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错别字算得上是一种“多发病。

(二)小学生错别字状况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为什么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频频出现、屡禁不止呢?学生对写错别字又持怎样的态度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学校四—六年级7个班共29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中所得的一些数据及一些现象颇耐人寻味。下面就来调查的结果及一些相关分析。(文后附调查问卷)

表1

从表1中所列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错别字情况是相当乐观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自己的错别字“不严重”。果真是这样吗?和学生相比,他们的语文老师则悲观的多,他们口中都咬着这样的字眼——“相当严重”。学生和老师对这一问题上的分歧,恰恰反映了错别字没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学生与老师的分歧并不仅仅表现在这一点上。关于“对错别字能否及时订正”上,师生看法也不尽相同。调查的290个学生中有265人认为自己“有错别字能及时订正”,占了总数的91%以上。老师们却认为学生在这一点上并不主动,甚至相当被动,常“当作没看见”或“等老师叫我订正再订正”。对于这一数据的可信程度,笔者还要进行更为广泛的调查。或者我们可以猜想,学生所谓的“及时订正”只是低水平的重复,和老师的期望是不相符的。也许正是学生的这种漠然,老师的迷茫与无奈,给了错别字“泛滥”的机会。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调查。

表2

表3

表2、表3内数据反映了大多数学生对改正错别字的信心。这种主观能动绝对是学生征服错别字的有效内因。但事实上,某些错别字的重复率十分高(如表2所示)。在调查问卷上让学生列出的自己会经常重复的错别字,就很有代表性,这些字正是老师平时强调的,如已(以)后、……如何减少错别字的重复,应该是今后识字教学中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错别字,是学生学习的拦路虎,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相当大,再来看看下面的调查:

从表中可见,错别字虽然被学生主观上认为不严重,但不可否认,客观上已成为他们语文学习中的最大障碍。通过调查,笔者深深感到减少消灭错别字的迫切性,调查结果也提示我们这是一项必须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完成这项任务必须主观上重视、实践中认真,只有师生合力,常抓不懈,才能解决这一语文学习中的痼疾。

五、小学生常出现的错别字的类型

(一)错字类型。

1、丢失笔画。

在汉字构造部件中,丢失该有的笔画是错字产生的一大根源。如: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经常会看见“裤”字中的“衣字旁”少了一点等等。进而分析就不难发现产生这种类型的错字,不是由于学生在教师对生字字形结构的分析没有认真听取,深刻记住,就是学生对应该掌握的生字缺乏仔细观察所致。

2、添加笔画。

在汉字构造部件中,添加累赘的笔画是错字产生的另一大根源,如把“琴”字下半部分写成了“令”;武字多加一撇等等。这类错字与丢失笔画如出一辙,也是教师对字形分析不到位或者学生辨析不到位所引起的。

3、改变字形的某个部件。

究其原因,这种笔误大多是源于习惯的错误牵引在作祟。如学生经常会把“南”字中的部分写成“羊”字。

4、改变字形的组织结构。

如一些学生把“落”字中的三点水写出来把整个字写成了左右结构。这是错字类型中最具特色的一种。

预防与纠正错字,一般都是在字形上作比较;而别字则不同,它却要求我们在音、形、义上结合起来考虑。别字也有四大类型,现将它们作如下分析:

(二)别字的类型

1、音同形义不同。

如有学生将“反映情况”写成“反应情况”,此乃写者只记住汉字的读音,而对其形义没有正确地掌握与理解,以致有此现象。又如“再”和“在”,“根”和“跟”,“保”和“宝”,“悲”和“卑”,“招”和“朝”,“振”和“镇”,“意”和“义”,“决”和“觉”,“忠”和“终”等,由于乱用同音字而造成的错别字占的比例相当大。

2、音形相近义不同。

如一年级学生做生字辨析时经常将“违反纪律”的“纪”选成“记”,这显然是对“纪律”一词中的“纪”字其义没有真正理解。“纪”与“记”虽然在读音上相同,字形上也比较相似,但其含义是有所区别的。

3、形近音义不同。

形近音义不同的别字大都归咎于书写者的疏忽。比如有学生拟写“休息”时,却在不知不觉间写成了“体息”了。防止或矫正这类别字,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书写者的验查了。

4、字序排列错位,或取附带字进行冒名顶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