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合集下载

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 在每个取样点上,测定11行及11穴 (窝)的距离,分别除以10,求出该 取样点的行、穴(窝)距,再把各样 点的数值进行统计,求出该田的平均 行、穴(窝)距。
• 每亩实际穴(窝)数= 666.67平方米 /[平均行距×平均穴(窝)距]
• (2)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在 每个取样点上,连续调查30-50穴 (窝),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 统计出各点及全田的平均每穴(窝) 有效穗数。
33.9 37.29
29.73 39.29
30.31 33.80
千粒重 (克)
54.69
60.10
59.25
二类田的产量构成
田块号
1 2 3 4 5
有效穗 穗粒数 (万/亩) (粒)
31.6 29.93
25.29 38.06 26.20 39.60 25.10 37.5
25.70 38.10
千粒重 (克)
✓ 吐絮率40%-60%,折算系数用0.75;
✓ 吐絮率低于40%,折算系数用0.7;
✓ 若烂铃率超过10%,则铃重折算系数应 减0.05,每递增10%,折算系数递减0.05。
5、衣分确定:
根据本品种常年平均衣分,考虑 当时的长势和气候确定。
(六)马铃薯产量测定方法
每亩产量=每亩穴(窝)数×每穴 (窝)薯块重(克)/1000
每穴(窝)薯块重=每穴(窝)大薯 块数×大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1000+每穴(窝)中薯块数×中薯块 平均单个重(克)+每穴(窝)小薯 块数×小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大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50克以上的薯 块;中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30-50克 的薯块;小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低于 30克的薯块。
实验作业
48.20 48.30 47.80 48.20 48.00

小麦测产方法和步骤

小麦测产方法和步骤

小麦测产方法和步骤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

因此,科学准确地测算小麦的产量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小麦测产的方法和步骤。

一、小麦测产的方法1. 样方法样方法是小麦测产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在田间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对每个样方内的小麦进行收获和称重,然后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样方的大小一般为10米×10米或20米×20米。

2.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在小麦成熟后,直接对整个田块进行收获和称重,然后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麦田块比较规整、面积较小的情况。

3.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小麦田块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小麦田块的面积和产量,但需要专业的遥感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小麦测产的步骤1. 选择测产方法根据小麦田块的大小、形状和地形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测产方法。

一般情况下,样方法适用于小麦田块比较大、不规则的情况,直接测量法适用于小麦田块比较规整、面积较小的情况,遥感技术适用于小麦田块比较大、地形复杂的情况。

2. 制定测产计划根据测产方法和小麦田块的实际情况,制定测产计划。

包括选取样方的位置和数量、测量时间、测量工具和人员等。

3. 进行田间测量根据测产计划,进入小麦田块进行田间测量。

对于样方法和直接测量法,需要在田间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对每个样方内的小麦进行收获和称重。

对于遥感技术,需要获取卫星遥感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4. 计算小麦产量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对于样方法和直接测量法,可以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对于遥感技术,可以通过遥感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5. 分析测量结果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小麦产量的高低和产量分布的情况。

对于产量较低的田块,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产量低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

小麦测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

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2

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2

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玉米测产方法玉米测产对于科学统计玉米产量、推广玉米新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测产是一项严肃的评估工作,必须做到科学、公正、真实、可靠、克服主观性和随意性。

一、理论测产(一)万亩高产示范田1、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高产示范田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共取90个测产样点。

2、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3、测算平均穗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4、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公布数)×0.85×10-5。

(二)千亩核心展示田在万亩高产示范田测产划分的10个左右自然片中,将千亩核心展示田作为其中1个自然片,其测产结果即是万亩示范田测产结果,也是千亩核心展示田的测产结果。

(三)高产攻关田在高产攻关田中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四)辐射带动田取高、中、低3个代表性地块,每个地块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二、省级复测在市、县自测的基础上,省级专家组对万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复测,对千亩核心展示田、高产攻关田和辐射带动田进行抽测。

万亩高产示范田在市、县自测的地块中,随机取三个地块,每个地块取三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对其它“三田”,每田随机取3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三、实收测产(一)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67平方米。

(二)田间实收。

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算果穗数目,称取所有果穗鲜重,并计算果穗平均鲜重。

按平均穗重法选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丰收季节的测产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而如何进行玉米大田测产,是玉米生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就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其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玉米大田测产方法1. 田间实测法田间实测是通过在玉米田地中选择代表性样方,然后根据样方内的玉米植株数量、穗个数和每穗粒数等指标,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每亩玉米的产量。

这种方法需要在不同地块选取多个样方,然后对其进行实测数据记录和统计,最终得出整个地块的产量。

2. 遥感技术测产法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获取玉米田地的生长状况和地块产量信息。

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数字处理和分析,可以准确地预测出不同地块的产量情况。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大面积的玉米田地,可以提高测产的效率和准确性。

3. 土壤养分法土壤养分法是通过对玉米田地的土壤进行化验分析,根据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土壤肥力等指标,来预测玉米的产量。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取样,并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从而得出土壤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和产量预测。

1. 丰收评价通过玉米大田测产,可以及时准确地评价玉米田地的丰收情况,为农民制定收获计划和销售策略提供依据。

通过对不同地块的产量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地块肥力和管理水平的差异,为今后的生产管理提供改进方案。

2. 施肥调控玉米大田测产可以帮助农民科学施肥,合理调控土壤肥力,提高玉米产量。

通过对不同地块的土壤养分和产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制定不同地块的施肥方案,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3. 精准种植通过玉米大田测产,可以为玉米的精准种植提供依据。

根据每个地块的产量情况,可以进行精准的选种、种植密度和播种时间,从而提高玉米的生长效率和产量。

4. 科学管理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其应用对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科学的测产方法和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地管理玉米田地,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玉米的生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支持。

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

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

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概述:一、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测定方法,适用于小块田地或研究试验。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一个代表性的农田样地,即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样地。

2.将样地划分为等面积小方块,并进行编号。

3.随机选择若干小方块进行计数,通常为5-10个方块。

4.在每个选中的小方块中,对于不同作物,可以采用不同的计数方法,例如:对于谷物作物,可以计算每单位面积内的穗粒数;对于蔬菜作物,可以直接计算每单位面积内的株数。

5.根据选中的小方块的计数结果,计算出样地的平均产量。

二、抽样法抽样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适用于较大的农田样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根据农田的特点和样地的大小,确定抽样的样地数量。

2.随机选择样地进行抽样。

通常从样地中的几个随机位置抽取若干株农作物或收获几个小区域。

3.对于抽取的样本进行称重或计数,获得单株或单个小区域的产量。

4.根据样地中所有样本的测定结果,计算出样地的平均产量。

三、采穗法采穗法是一种适用于谷物作物的测定方法,常用于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田间产量测定。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随机选取若干株作物进行采穗。

对于小麦来说,通常采取3-5株;对于玉米来说,通常采取1-3株。

2.将采集到的穗粒进行称重,记录下每株的穗粒重量。

3.对于大田中的样地,采穗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大,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4.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出样地的产量。

四、切样法切样法是一种适用于叶菜类蔬菜、豆类作物等的测定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随机选取若干个小区域,对于较大的样地,选取的小区域数量应适当扩大。

2.在每个小区域内,将农作物切断或拔起,并进行称重或计数。

3.记录下每个小区域的农作物重量或数量。

4.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出样地的产量。

五、注意事项在进行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样地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抽样和采样时应注意随机性,避免主观选择和干扰。

农作物产量预测技术解析

农作物产量预测技术解析

农作物产量预测技术解析《农作物产量预测技术解析》农作物产量预测对于农业发展、粮食安全以及农产品市场稳定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准确的产量预测能够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种植计划、政府制定有效的农业政策、市场参与者进行恰当的投资与交易决策等。

下面我们来深入解析农作物产量预测技术。

一、传统统计方法传统的农作物产量预测方法多依赖于统计数据。

例如,农业部门会收集历年的种植面积、单产数据等。

这些数据经过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的趋势。

比如通过对过去十年某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和平均单产的统计,如果发现种植面积稳定,单产在缓慢上升,就可以基于这种趋势对下一年的产量进行初步预估。

在统计方法中,抽样调查也是很常用的。

工作人员会在大片农田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田块。

对这些样本田块的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详细的监测,包括株高、穗数、粒数等指标的测量。

然后根据样本数据推算出整个区域的农作物产量。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直接,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方面,样本的选取如果不科学,很容易导致结果偏差。

另一方面,它只能反映当前的静态情况,难以考虑到一些突发的自然因素或者农业技术的突然变革对产量的影响。

二、基于气象数据的预测技术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生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阳光、温度、降水等气象因素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情况等,从而影响产量。

基于气象数据的产量预测技术就是利用气象观测站收集的大量气象数据来进行分析。

以温度为例,如果在作物生长关键期,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可能导致减产。

如水稻在抽穗扬花期,遇到低温就会影响花粉的活性,进而影响结实率。

气象模型会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和农作物生长的温度需求,建立起温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模型。

降水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过多的降水可能会导致农田积水,使农作物根系缺氧腐烂;而降水过少则会引起干旱,抑制农作物生长。

通过分析历史降水数据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构建预测模型。

不过,气象数据预测也面临挑战。

气象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小尺度的气象变化很难精准预测。

作物估产的方法

作物估产的方法

作物估产的方法作物估产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帮助农民和农业部门更好地了解作物的产量情况,从而制定出更科学、更有效的农业生产计划。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作物估产方法:一、样方调查法样方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作物估产方法,它通过对田间样方进行调查和统计,来推断整个农田的作物产量。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在田间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方,并对每个样方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植株数量、株高、叶面积等指标。

通过对样方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整个农田的作物产量估计。

二、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作物生长状态的图像数据,并通过对图像的分析来估计作物的产量。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大范围的农田进行快速、准确的估产。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图像中作物的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等进行分析,来推断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水平。

三、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利用数学模型对作物生长和产量进行模拟和预测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收集大量的作物生长、气象、土壤等数据,然后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和预测。

数学模型法可以通过对不同因素的敏感性分析,来评估不同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从而指导农业生产。

四、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来估计作物的产量。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收集多年的作物产量数据,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平均值、方差、回归分析等。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作物产量的趋势和变化规律,从而对未来的产量进行估计。

五、专家经验法专家经验法是依靠专家的经验和判断来估计作物的产量。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依托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实地调查和观察,来进行作物产量的估计。

专家经验法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也存在主观性较强的问题,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验证。

作物估产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通过样方调查法、遥感技术、数学模型法、统计学方法和专家经验法等多种方法来进行。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作物估产。

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 大田测定用10平方米测产方法,依据 行距求2行棉花、10平方米的长度, 调查数出10平方米地的株数,再乘以 1000即得每公顷株数。
3、调查单株铃数:
➢ 试验田选10-20株,大田取10平方米 (调查总株数)。分别调查样点的吐 絮铃数、成铃数、花及幼铃数。4部 分相加即为该点的总铃数,然后计算 出单株铃数。
棉花皮棉产量= 每公顷株数×单 株铃数×单铃重(克)×衣分 /1000
根据以上产量计算公式,估产时应注 意以下几个环节:
1、田间选点:依试验区大小选3-5个 有代表性的点。
2、调查每公顷株数:在每个点测定 11行间的距离除以10可得平均行距, 测定51株间的距离除以50可得平均株 距。
✓ 每公顷株数=10000平方米/行距(米) ×株距(米)
4、单铃重的确定:可有3种方法。
➢ (1)根据常年全株平均单铃重考虑 当时的长势和气候估计铃重;
➢ (2)依据常年铃重的8折计算。
➢ (3)在大田10月初测产时每块地随 机收摘100个正常吐絮铃,烘(晒) 干称得铃重,乘折算系数求出全株单 铃重。
✓ 10月初吐絮率(包括正常吐絮和烂铃, 不包括初裂青铃)超过60%,折算系 数用0.8;
• (4)理论产量的计算:根据穗数、 粒数的调查结果,再按品种及谷粒的 充实度估计千粒重或参考该品种常年 千粒重数值,也可将各点实粒晒干或 烘干称其千粒重。
• 每亩产量=每亩穗数×每穗实粒数× 千粒重(克)/1000000
(二)小麦成熟期产量的测定
每亩产量=每亩穗数×每穗实粒 数×千粒重(克)/1000000
✓ 吐絮率40%-60%,折算系数用0.75;
✓ 吐絮率低于40%,折算系数用0.7;
✓ 若烂铃率超过10%,则铃重折算系数应 减0.05,每递增10%,折算系数递减0.05。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准确地测产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种植管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那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其应用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谈一谈。

一、玉米大田测产方法1.拾穗法拾穗法是一种常见的测产手段,通过统计玉米植株穗数和穗粒数从而估算玉米的产量。

具体步骤如下:在玉米地中随机选择几个样地进行调查,每个样地面积在30-50平方米左右。

接着,选择几株玉米植株,根据生长情况进行平均调查。

然后,对每株植株的穗数和穗粒数进行统计记录。

统计所有样地内植株的穗数和穗粒数,并加以平均值计算得出该地块的玉米产量。

拾穗法简单易行,不需要专门设备,适用于田间操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样地选择的随机性和样地数量的确定等问题。

2.色板法色板法是根据玉米籽粒的颜色来估算产量的一种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经验性地选择一块面积适中的玉米地,使得该地块在产量和品质上有一定代表性。

然后,用特制的色板在玉米地中作适当的放样,采收玉米籽粒。

接着,将采集到的玉米籽粒放入色板中,按照颜色分级,并记录每个颜色等级的籽粒数量。

按照色板上不同颜色区域代表的产量范围,估算出该地块的玉米产量。

色板法简单易行,但需要严格控制色板的制作和使用,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玉米地块,进行高度和密度的测量。

然后,将测得的数据带入计算公式中,进行产量的估算。

青贮法可以适用于大范围的玉米地块,但需要合理设置测定方式和参数,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三种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决定使用哪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

二、玉米大田测产方法的应用1.科学调控农田施肥通过测算玉米产量,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调控施肥量,为玉米植株提供合适的养分,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2.优化灌溉管理通过测算玉米产量,可以合理安排灌溉方案,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水稻测产计算方法

水稻测产计算方法

水稻测产计算方法以水稻测产计算方法为标题,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水稻产量测算方法。

该方法基于对水稻田间实际情况的观察和测量,可以准确地估算水稻的产量,对于农田管理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水稻田地来进行测算。

田地的选择应考虑到水稻的品种、生长情况、土壤肥力等因素,以确保测算结果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将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估算水稻的产量。

具体步骤如下:1. 样方选择:在选定的水稻田地中,随机选择若干个样方。

样方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通常为1米×1米或2米×2米。

2. 样本调查:在每个样方中,我们需要记录下以下信息:- 水稻株数:在样方内将水稻株数进行计数,可以通过数行数和数列数的方法来快速估算。

- 穗长:选择几株代表性的水稻植株,测量其穗长,并计算平均值。

- 穗粒数:选择几株代表性的水稻植株,将其穗上的稻粒进行计数,并计算平均值。

3. 数据处理:根据样方的数量和测量结果,可以得出以下数据:- 株密度:根据每个样方内水稻的株数和样方的面积,计算出每单位面积的水稻株数。

- 单株穗数:根据每个样方内水稻的穗数和样方内的水稻株数,计算出每株水稻的平均穗数。

- 单穗粒数:根据每个样方内水稻的穗粒数和样方内的水稻株数,计算出每株水稻的平均穗粒数。

- 单穗产量:根据每个样方内水稻的穗粒数和样方内的水稻株数,计算出每株水稻的平均穗粒产量。

我们可以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整个水稻田地的产量估算结果。

将每个样方的单穗产量相加,并根据田地的面积来计算出每单位面积的水稻产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仅是一种常用的水稻产量测算方法,实际情况可能因地区和水稻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总结起来,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测算水稻的产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够为农田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帮助农民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理论产量测定方法

水稻理论产量测定方法

水稻理论产量测定方法一、叶面积法叶面积法是通过测量单位面积的叶片面积来估算水稻产量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水稻产量与其叶片面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操作步骤:1.在稻田中选取一个代表性样地,面积为1m²,并记录下所选样地的大小。

2.随机选择几株水稻植株,将其叶片剪下,并将其展平。

3.使用叶面积仪或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叶片的面积,并记录下每片叶片的面积值。

4.将每片叶片的面积值相加得到总叶面积。

5.计算单位面积叶面积的平均值,根据单位面积叶面积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估算出水稻的理论产量。

常用工具:1.叶面积仪:用于测量叶片的面积,有手持式和台式两种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仪器。

注意事项:1.选取样地时要注意代表性,尽可能选择生长较为均匀的区域。

2.在剪取叶片时要避免对植株造成损伤,尽量选择中下部叶片进行测量。

3.测量叶片时要确保叶片展平,尽量避免叶片的翘曲、折叠等现象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二、株数法株数法是通过株间距和株的分蘖数来估算水稻产量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水稻产量与其单位面积内的株数和分蘖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操作步骤:1.在稻田中选取一个代表性样地,面积为1m²,并记录下所选样地的大小。

2.随机选择几个水稻植株,用直尺或测量带测量株间距,并记录下每个样地内的株数。

3.随机选择几个水稻植株,用小镰刀割取株部,并将其展开以进行分蘖数的统计。

4.根据株间距和株的分蘖数计算每单位面积的株数和分蘖数的平均值,根据单位面积株数和分蘖数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估算出水稻的理论产量。

常用工具:1.直尺或测量带:用于测量株间距。

2.小镰刀:用于割取株部进行分蘖数的统计。

注意事项:1.选取样地时要注意代表性,尽可能选择生长较为均匀的区域。

2.在测量株间距和分蘖数时要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尽量避免误差。

3.分蘖数的统计要尽可能全面,不漏统计任何一个分蘖。

三、穗数法穗数法是通过测量单位面积内的穗数来估算水稻产量的方法。

作物测产技术

作物测产技术

作物测产技术一、作物产量1、生物产量单位面积上地上部全部植株干物重,以kg/亩或t/公顷表示。

2、经济产量玉米单位面积上籽粒的全部重量,以kg/亩或t/公顷表示。

3、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百分比。

肥水及栽培管理合理,经济系数高,经济效益好。

生产实践中,没有一定的生物产量,植株生长不健壮,表明地力及肥水条件差,乃至品种需肥过高而管理跟不上,玉米的经济产量也不会多,如果生物产量很高,而经济产量不高,即籽粒产量少,经济系数低,说明玉米出现旺长,是肥水等措施不当所造成。

以饲用为目的栽培的玉米,除玉米籽粒饲用外、茎、叶等地上部,全部干物质可以用作青贮或青饲,因此玉米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相等。

二、作物的产量构成不同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不一样,通常所说的玉米、高粱、水稻、小麦的产量是指经济产量即籽粒产量。

它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构成。

大豆、花生产量由每亩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粒重组成。

玉米单株结穗率不高,每株一般结一个果穗,少一个果穗就少150~200粒,穗数不足往往减产。

因此,从低产到高产,一般要做到穗数增加,保证全苗、足穗,是实现高产的基础;二是在穗数一定的清况下,穗位数的多少是构成产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粒数多,产量也较高;三是千粒重,在穗数和粒数决定前提下,千粒重高,产量必然高。

生产上,随着亩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有不同程度降低,品种之间反应不一。

因此要根据地力肥水条件、产量指标,确定合适品种及种植密度,从而保证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协调发展,已获得高产量。

三、作物产量的估测一、取样取样的方法有四种:一是对角线取样。

二是双对角线和三角形取样。

三是棋盘式取祥。

四是分区取样,将地块大致依土质、地势、肥力和作物长势分若干大区,然后在每个大区内采取对角线或棋盘式取样。

其中前两种取样方法适于地势平坦,地形规整,条件相同的较大地块或矮秆作物。

第三种方法适于不规则地形或较大地块和高杆作物的田间取祥。

水稻田间测产试验

水稻田间测产试验

③ 每棵有效穗数调查 在每个样点内,连续数10棵稻株的有效穗(结实 粒数≥5粒·穗-1)。以5样点的平均值作为全田 平均每棵有效穗数。
各样点按照平均有效穗数收获稻株1棵,编号并 装入网袋,带回室内考种。 估算全田有效穗数: 每亩总有效穗=每亩总棵数×平均每棵有效穗数
④ 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的调查
⑥ 估算理论产量
理论产量(kg)= [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每穗结实粒 数×千粒重(g)] /(1000*1000)
四、作业

1、填写下列产量构成因素和植株经济性状调查表。
水稻成熟期产量构成因素和植株经济性状调查表

————————————————————————————————— 品种 有效穗 总粒数 实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 理论产量 (万/666.7m2)(粒/穗) (粒/穗) (%) (g) (kg/666.7m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理论产量的构成因素进行讨论。
将样本小心脱粒,调查每个有效穗的实粒数、空粒 数和总粒数,取平均值。 计算结实率:
结实率=(平均每穗实粒数/平均每穗总粒数)×100%
注:凡充实不到2/3的谷粒均不作为实粒处理。
⑤ 测定千粒重
随机选取脱粒后的实粒数1000粒,放入干燥培养箱内。将 温度调至84℃,大约经24小时,谷粒达恒重后,1%的电 子天平称重,为千粒重(g)。
水稻田间测产 华南农业大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水稻测产的方法和技术; (2)了解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调查方法。
二、实验材料
稻穗、米尺、电子天平、计算器、记录纸张等。

水稻测产计算方法

水稻测产计算方法

水稻测产计算方法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测算对于农业生产的规划和经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水稻测产计算方法,帮助农民或相关人员准确地估计水稻的产量。

一、样方法样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水稻测产计算方法,它通过在田间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测量样方中水稻的生长情况,从而推算出整个田块的水稻产量。

1. 样方的选择需要根据田块的大小确定采样的样方数量。

一般来说,种植面积越大,样方数量应越多,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然后,在田块中随机选择样方位置,确保样方代表了整个田块的生长情况。

2. 样方的测量在每个样方中,需要测量水稻的相关指标,如株高、穗长、穗粒数等。

可以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如测量尺、计数器等,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计算产量根据测量结果,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水稻的产量:产量 = 样方面积× 样方总穗数× 平均每穗粒数× 千粒重÷ 10000其中,样方面积指的是每个样方的面积,样方总穗数指的是所有样方中穗的总数,平均每穗粒数指的是每个样方中穗的平均粒数,千粒重指的是千粒重的平均值。

二、遥感技术除了样方法,遥感技术也可以用于水稻测产。

通过使用航空或卫星遥感图像,可以获取水稻生长的空间分布信息,从而推算出整个田块的产量。

1. 遥感图像的获取需要获取水稻生长期间的遥感图像。

可以通过航空摄影或卫星遥感进行获取。

遥感图像应覆盖整个田块,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2. 图像处理获取遥感图像后,需要进行图像处理,提取出水稻的生长信息。

可以使用遥感软件或图像处理算法,进行图像分类和特征提取,将水稻与其他植被进行区分。

3. 产量推算根据提取出的水稻信息,可以使用统计模型或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水稻产量与遥感指标之间的关系。

然后,根据整个田块的遥感指标,推算出水稻的产量。

三、其他方法除了样方法和遥感技术,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用于水稻测产。

1. 人工调查法:通过调查农田的实际种植情况和农户的反馈,结合统计学方法,推算出水稻的产量。

作物估产的方法(一)

作物估产的方法(一)

作物估产的方法(一)作物估产方法及其应用1. 作物估产的重要性•作物估产是农业管理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农民有效安排农业生产计划。

•作物估产能够帮助政府和农业合作社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以提高农产品的供给和市场竞争力。

2. 主要的作物估产方法2.1 样方法•样方法是通过在农田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统计样方中作物产量,并根据样方的平均产量推算整个农田的产量水平。

•样方法的优势在于简单、易操作,适用于中小规模的农田。

2.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利用航空或卫星传感器获取作物生长情况的遥感图像。

•遥感图像中的颜色和纹理特征可以用来反映作物生长的健康状况和产量水平。

•遥感技术的优势在于对大范围的农田进行快速、准确的估产,尤其适用于大规模农田和地理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

2.3 田间试验法•田间试验法通过设置不同的处理组合,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比较不同处理的作物生长情况和产量。

•根据不同处理组合的产量差异,可以推算出不同农田的产量水平。

•田间试验法的优势在于能够考虑到不同农田的土壤、水分和气象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并提供具有科学依据的估产结果。

3. 作物估产的应用3.1 农业生产计划•作物估产可以帮助农民根据实际产量情况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包括决定种植的作物和数量。

•农民可以根据估产结果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农田的种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3.2 政府政策制定•作物估产可以提供农产品供给的基础数据,帮助政府制定农业政策,包括调整农田用地、农田补贴和市场调控等方面的政策。

•在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市场稳定方面,作物估产的结果对政府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3 农业保险•作物估产结果可以用于农业保险的索赔和赔付。

•农业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作物估产结果确定保险金额,并根据实际产量情况进行赔付,帮助农民减轻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结论作物估产是农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样方法、遥感技术和田间试验法是常见的作物估产方法。

作物估产结果可以在农业生产计划、政府政策制定和农业保险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农作物测产方法

农作物测产方法

量构成因素(见作物产量)进行测算。 大产量;某些国家生产某种作物的产
如水稻可根据有效穗数、每穗结实粒 品市场过剩,可能毁掉该作物的一部
数、千粒重等,求出平均每株(穴)产 分。
量,乘以每亩总株(穴)数,即得每亩
航空勘测离地面较近,一般用广
产量。小株作物如小麦,可用 1m2 的 角相机,1 幅相片能覆盖约 10km2 地
间测产和航天遥测。
积应大些, 一般用长方形取样, 每点
田间测产。通常又有目测估产、 6m2。测产田块的测产结果算出后,即
测数预测和割取预测 3 种方法。除目 可进一步推算出测产区域的作物总
测估产外,其他两种方法都要先选定 产量。
测产田和取样点。测产田块的土壤肥ຫໍສະໝຸດ 遥感测产。即飞机、飞船、卫星遥
力和作物生长状况,要能代表整个测 测。应用光学、电子和电子光学仪器,
的 1 条或 2 条对角线上,间隔一定距 判别农作物的种类、生长情况和土壤
离成直线分布;作物生长不均匀的可 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根据 D.A.赫尔塔
根据生长状况划分为一、二、三级等 研究,遥测农作物产量,可按下列模
几种类型按比例确定设点数目。
式测算:
目测法。根据作物品种的特点、
农作物产量=田亩数×最大产
本栏责任编辑 孙玉雪 E- mail:ynnykm@
知识广角
农作物测产方法
作物收获前对产量的预测目的 得每亩产量。撒播的小株作物,每点
在于在作物收获以前及早提供产量 取 1m2 的方框取样。条播作物可按条
信息,作为制订收获、仓储、运销、加 长和条幅、条距折算成 1m2 面积。大
工等计划的依据。预测方法可分为田 株作物单株产量变化大,取样点的面
方框取样, 考查其产量构成因素,求 面。卫星遥测离地面远,用窄角相机,

成熟期水稻田间试验调查指标及调查方法

成熟期水稻田间试验调查指标及调查方法

成熟期水稻田间试验调查指标及调查方法
一、计产方法
如果长势均一可以抽样估产;如果长势不均一,则全部收获,计小区实产。

本试验测产采用抽样估产法,即每个小区随机采集3点,每点取0.5平方米(一般长1米,两垄约10-11穴)。

样点分布尽量代表小区的不同位置,一般要让出保护行0.5-1米,避免边行效应。

(注意要实地调查每小区或每亩有效株数、作物品种、高中低产试验等)。

具体方法是:将每个小区选定的水稻植株割下(正常收割根茬留在土壤),放在一起(1.5平方米),称取地上部植株(穗+茎叶)鲜重。

如果不能现场称重可以将样本带回风干后测定。

二、考种
可以结合上述产量调查进行考种,或在小区比较有代表性的位置上重新选取3点或5点,每点取1穴,分别测量株高,有效分蘖数、无效分蘖数。

同时调查亩穴(穗)数。

考种时调查指标如下表。

注:1、株高:从茎基部量至穗顶端长度。

2、穗粒数:调查每穗粒数。

3、千粒重:各处理风干后随机取500粒,称重后折算成千粒重,重复2-3
次取平均值。

4、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稻谷)除以生物产量(整个地上部穗+茎叶)。

5、测产取样前要准备好标牌,便于采样和进行录像、拍照,以获得生物性
状图片,在感官上加以对比。

6、取样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详细列出所要调查的指标,并且准备好取样
时所需工具。

在取样完毕后,要及时处理样本,风干储存备用,防止丢
失或被昆虫和老鼠等损坏。

玉米田间测产方法

玉米田间测产方法

玉米田间测产方法在玉米成熟前10~15天,由县农牧局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理论产量预测,并将最佳收获时间、预测地块、预测品种及各样点的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原始数据整理汇总。

玉米田间测产----通常有目测估产、测数预测和割取预测三种方法。

目测法:根据作物品种的特点、长势长相、气候条件对产量可能产生的影响、病虫害状况等,评定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一种凭经验的粗略估产法。

测数法:玉米测数法测产工作一定要把握好以下“三步第一步,选点。

选点是玉米测产工作的基础,只有进行科学的选点,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选点的方法有“S”型选点和“X”型选点,两种方法可任取一种,选点时要避开地头,树下,路边。

5亩以下、玉米长势比较均匀的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6-10亩或玉米长势差异较大的地块随机取5个样点;11亩以上的地块相应增加取样点数。

第二步,测量。

测量是玉米测产工作的关键,测量一定要认真,只有认真的测量才能获得精确地数据。

测量时,每个点测量行距时要测量21行,株距要测量51株。

然后从测量的51株玉米秸秆上,选择紧挨着的十个玉米穗,进行穗粒查数,并进行记录。

注意,若一株上有两个穗时,将两个穗上的穗粒数相加,按一个穗计数,对于株上无穗的按穗粒数为“0”计数。

第三步,计算。

数字的核算是玉米测产工作的核心,玉米测产进行完实地测量后,就要进行计算,计算方法:密度=667平方米÷(株距×行距);产量=密度×穗粒数×千粒重×校正系数。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前三年平均数)×0.85/1000000割取法。

将各样点的作物割取、脱粒、扬净并干燥至一定标准后称重,求出各取样点的平均产量,再求得每亩产量。

撒播的小株作物,每点取1平方米的方框取样。

条播作物可按条长和条幅、条距折算成1平方米面积。

大株作物单株产量变化大,取样点的面积应大些,一般用长方形取样,每点6平方米。

作物估产的方法

作物估产的方法

作物估产的方法作物估产是指利用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对农作物进行产量预测的过程。

正确的作物估产可以提供农业生产的依据,帮助农民预判产量,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决策。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作物估产方法。

一、样方法样方法是指在农田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对每个样方进行调查和测定,然后通过样方的平均产量和农田面积来估计整个农田的产量。

样方的选取应该具有代表性,要考虑到不同地块、不同处理和不同品种的因素。

通过对样方产量的测定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作物产量估计结果。

二、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人造卫星、无人机等遥感平台获取作物信息,并进行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从而实现对作物估产的目的。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植被的光谱特征、生长状态和空间分布等指标,来推断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水平。

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度节省人力物力,提高估产效率。

三、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方程,利用作物生长的相关参数和环境因素来估计作物的产量。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农作物生长模型、生产函数模型等。

这些模型一般基于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统计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和预测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变化。

数学模型法需要依靠计算机软件和相关的数据处理技术,对于专业人员而言,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作物估产方法。

四、专家评估法专家评估法是指利用专家的经验和知识,通过观察和分析作物的生长状态、病虫害情况、灾害影响等因素,来进行作物产量的估计。

这种方法适用于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他们可以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对作物生长规律的了解,准确判断产量变化的趋势和原因。

专家评估法虽然主观性较强,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作物估产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农民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规划。

在作物估产过程中,可以利用样方法、遥感技术、数学模型法和专家评估法等多种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以提高作物估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调查区内连续选择10-20株,调查 株高、径粗及果穗着生部位(自下向 上数)和高度。 5、从样点内连续选取10-20个果穗, 除去苞叶,调查穗长、秃顶长度、子 粒行数及每行子粒数。 以及把果穗晒干、脱粒,称其果穗重、 子粒重及千粒重,并求出果实子粒出 产率等。


6、根据调查结果,可计算出每公顷 产量。 每公顷产量kg/hm2=(每公顷株数× 单株果穗数×每穗粒重g)/1000



(3)在大田10月初测产时每块地随 机收摘100个正常吐絮铃,烘(晒) 干称得铃重,乘折算系数求出全株单 铃重。 10月初吐絮率(包括正常吐絮和烂铃, 不包括初裂青铃)超过60%,折算系 数用0.8; 吐絮率40%-60%,折算系数用0.75; 吐絮率低于40%,折算系数用0.7; 若烂铃率超过10%,则铃重折算系数应 减0.05,每递增10%,折算系数递减0.05。

2、挖方测产法:在有代表性的田块 中选好点,每块田选2-3点,每点收 割面积10平方米左右,将其全部脱粒 称鲜重,然后再全部晒干称干重,也 可混合均匀后各取1千克晒干算出折 合率,还可根据收割时天气折算成干 谷重,并丈量挖方的准确面积,算出 单位面积产量。

3、穗数、粒数、粒重测产法:水稻 单位面积产量由有效穗数、每穗平均 实粒数和千粒重乘积而成,对这三个 因子进行调查测定,即可求出理论产 量。
(三)玉米估产步骤与方法



1、玉米估产可在蜡熟期末进行实测, 在一块地(或处理)取3-5点,在每点 进行下列项目调查记载并估产。 2、每点选取50株或100株,调查空株 率、折断株率、双穗株率、单株果穗 率。 3、测行株距,例如丈量21行的距离 求行距,丈量51株的距离求株距,根 据行、株距,求每公顷株数。


(2)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在 每个取样点上,连续调查30-50穴 (窝),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 统计出各点及全田的平均每穴(窝) 有效穗数。 每亩穗数=每亩实际穴(窝)数×每 穴(窝)平均穗数

(3)调查代表穴(窝)的实粒数: 在各取样点上,每点选取3-5穴(窝) 穗数接近该点平均每穴(窝)穗数的 稻穴(窝),调查各穴(窝)的每穗 实粒数,统计每穴(窝)平均实粒数, 以每穴(窝)的总实粒数除以每穴 (窝)的总穗数求出该点平均每穗实 粒数,各点平均则得出全田平均每穗 实粒数。



3、调查单株铃数: 试验田选10-20株,大田取10平方米 (调查总株数)。分别调查样点的吐 絮铃数、成铃数、花及幼铃数。4部 分相加即为该点的总铃数,然后计算 出单株铃数。 4、单铃重的确定:可有3种方法。 (1)根据常年全株平均单铃重考虑 当时的长势和气候估计铃重; (2)依据常年铃重的8折计算。
实验作业


计算资料: 首先,通过调查田间长势等发现 该地区小麦田块可划分为三类: 一类田所占比例约20%;二类田 所占比例约65%;三类田所占比 例约15%。


采用五点取样法对每个代表性 田块进行调查有效穗、穗粒数, 各点取成熟500个籽粒测定千 粒重。 结果如下:
一类田的产量构成
田块号 有效穗 穗粒数 (万/亩) (粒) 千粒重 (克)
1 2 3
33.9 29.73 30.31
37.29 39.29 33.80
54.69 60.10 59.25
二类田的产量构成
田块号 有效穗 穗粒数 (万/亩) (粒) 千粒重 (克)
1 2 3
31.6 25.29 26.20
29.93 38.06 39.60
48.20 48.337.5 38.10
48.20 48.00
三类田的产量构成
田块号 有效穗 穗粒数 (万/亩) (粒) 千粒重 (克)
1 2
23.20 23.10
35.10 36.20
47.50 47.10


作业要求: (1)各类田的单位面积产量(公斤/ 亩); (2)该地区大面积生产的单位面积 产量(公斤/亩)

根据以上产量计算公式,估产时应注 意以下几个环节: 1、田间选点:依试验区大小选3-5个 有代表性的点。 2、调查每公顷株数:在每个点测定 11行间的距离除以10可得平均行距, 测定51株间的距离除以50可得平均株 距。 每公顷株数=10000平方米/行距(米) ×株距(米) 大田测定用10平方米测产方法,依据 行距求2行棉花、10平方米的长度, 调查数出10平方米地的株数,再乘以 1000即得每公顷株数。
代表性田测产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1、小面积试割法: 在大面积测产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田 块2-3块,进行全部收割、脱粒、称 湿重,有条件的则送干燥器烘干称重。 而一般按早、晚季稻和收割时的天气 情况,按70%-85%折算干谷或称取混 合均匀湿润稻谷1千克晒干算出折合 率,并丈量各田块面积,计算出单位 面积产量,然后平均即可。
选好测产田后,即进行取样调查,根
据田块大小及田间生长状况定取样点 (调查点),取样点力求具有代表性 和均匀分布。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 取样法、八点取样法及随机取样法。 确定取样点后,按下列步骤进行调查:
• •

(1)测定实际行、穴(窝)距,求 单位面积穴(窝)数: 在每个取样点上,测定11行及11穴 (窝)的距离,分别除以10,求出该 取样点的行、穴(窝)距,再把各样 点的数值进行统计,求出该田的平均 行、穴(窝)距。 每亩实际穴(窝)数= 666.67平方米 /[平均行距×平均穴(窝)距]


(4)理论产量的计算:根据穗数、 粒数的调查结果,再按品种及谷粒的 充实度估计千粒重或参考该品种常年 千粒重数值,也可将各点实粒晒干或 烘干称其千粒重。 每亩产量=每亩穗数×每穗实粒数× 千粒重(克)/1000000
(二)小麦成熟期产量的测定



每亩产量=每亩穗数×每穗实粒 数×千粒重(克)/1000000 先确定代表性样方如1或2平方米, 测定其有效穗数; 再计数每穗平均结实粒数; 测定出千粒重.

5、衣分确定: 根据本品种常年平均衣分,考虑 当时的长势和气候确定。
(六)马铃薯产量测定方法


每亩产量=每亩穴(窝)数×每穴 (窝)薯块重(克)/1000 每穴(窝)薯块重=每穴(窝)大薯 块数×大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1000+每穴(窝)中薯块数×中薯块 平均单个重(克)+每穴(窝)小薯 块数×小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大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50克以上的薯 块;中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30-50克 的薯块;小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低于 30克的薯块。
(四)油菜测产

每亩产量=每亩株数×每株角果 数×每角果实粒数×千粒重(克) /1000000
(五)棉花田间估产方法



棉花田间测产通常在9月中下旬 进行。 棉花子棉产量= 每公顷株数×单 株铃数×单铃重(克)/1000 棉花皮棉产量= 每公顷株数×单 株铃数×单铃重(克)×衣分 /1000

实验实习-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实验目的:了解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 米\油菜\棉花等)的田间估产方法及操作 步骤。
(一)水稻成熟期产量的测定

水稻收获前,根据各类田的产量构 成因素及长势长相划分等级(一类田、 二类田、三类田及其比例),再从各 等级中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田块作为测 产对象,从各代表性田测得的产量, 分别乘以各类田的面积,就可以估算 所测地区的当季稻谷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