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生物多样性评估
浙江省里石门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浙江省里石门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c53d096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7.png)
浙江省里石门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石门水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座多功能水库,担负着供水、发电、防洪和生态保护等多个功能。
该水库建成后对河道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评估石门水库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我采用了评估方法和指标。
我选取了几个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估,包括水源涵养功能、水质净化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和景观美化功能等。
每个功能都有一定的评估指标,通过调研、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等方式,我对各个功能的指标进行了定量和定性评估。
水源涵养功能是指水库对降雨水的拦蓄和延时释放能力,通过减少洪峰流量和保持水量稳定,对水源地起到涵养作用。
我通过研究水库的蓄水容量、径流系数和径流过程进行了评估,计算出该功能的价值。
水质净化功能是指水库对水源的净化和净化能力,通过拦蓄和沉积作用,可以去除一部分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污染物。
我通过采集水样、检测水质指标和分析沉积物的化学成分等方式进行了评估,得出了该功能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是指水库对湿地、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等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维护能力,通过创造适合生物生存的生境和提供食物等方式,维护生物多样性。
我通过样方调查、物种清查和栖息地评估等方法对该功能进行了评估。
景观美化功能是指水库对周边环境的改善和美化作用,通过拦蓄水和绿化工程等方式,提供了休闲娱乐和观光旅游等景观价值。
我通过问卷调查、游客数量统计和景观评价等方式对该功能进行了评估。
通过以上评估,我得出了石门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结果。
结果表明,石门水库在水源涵养功能、水质净化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和景观美化功能等方面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大。
这些功能不仅维护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还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休闲娱乐空间,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石门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评估可以更好地认识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为水库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可持续发展水库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森林浙江行动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森林浙江行动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b2e1875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c.png)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森林浙江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31•【字号】浙政办发[2011]100号•【施行日期】2011.08.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森林浙江行动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11〕100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森林浙江行动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森林浙江行动方案为加快建设“森林浙江”,促进“兴林富民”,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浙委〔2010〕64号)、《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全面推进“森林浙江”建设的意见》(浙委〔2011〕8号)精神,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重要意义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森林和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实施“森林浙江”行动,对于培育发展林业资源,增强固碳和防灾减灾抗灾能力,美化城乡面貌,优化人居环境,弘扬生态文明,促进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各地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深入实施生态省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全省森林资源稳步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但是,仍存在森林地域分布不均、森林质量和综合效益不高、林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森林火灾和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能力不强等问题,必须加快“森林浙江”建设,加强林业基础和生态建设,科学发展林业经济,促进森林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生态优先、兴林富民,坚持依法治林、科技兴林,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优化森林布局,提高森林质量,拓展森林经营,科学开发利用森林功能,弘扬森林文化,全面推进“森林浙江”建设,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高效的森林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2021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申请指南
![2021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申请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9dc2481f78a6529647d53b4.png)
附件8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申请指南为充分发挥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带动社会各方投入基础研究,促进有关部门、企业、行业与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省自然科学基金与台州市政府、衢州市政府、浙江省药学会、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中卫生物科研转化研究中心设立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
一、重点项目资助方向(一)环境与生态领域1. 联合方为台州市政府(1)土壤生态修复与农林清洁生产关键机理研究(申请代码选择C03的下属代码)围绕台州市环境与生态保护需求,针对制约台州农林清洁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土壤生态学关键问题,开展土壤生态修复理论研究,探索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模式,为台州农林清洁生产和土壤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理论支撑。
以上研究方向鼓励申请人与台州具有一定研究实力和研究条件的高等院所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
(二)新材料与先进制造领域1. 联合方为台州市政府(1)工业机器人多维力传感与信息融合测量理论与方法研究(申请代码选择A02、E05的下属代码)围绕台州发展机器人产业需求,针对现有工业机器人感知能力弱、智能性偏低等问题,研究传感器多维力测量机理及精度提高方法,突破基于多维力传感器的多模态信息融合及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实现在工业接触式操作机器人上的应用示范。
以上研究方向鼓励申请人与台州具有一定研究实力和研究条件的高等院所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
(三)现代交通与航空航天领域1.联合方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深远海漂浮式风电结构耦合动力特性研究(申请代码选择E09的下属代码)①漂浮式风电创新支撑结构研究及数值分析,整体结构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研究;②基于运行安全和疲劳寿命的漂浮式风电结构振动性能评估;③漂浮式风电结构数字仿真流场分析;④漂浮式风电结构多尺度水动力分析方法。
应当包含上述①②③④至少两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2)基于高性能新材料的大型海上电气平台结构节点的基础理论研究(申请代码选择E09的下属代码)①研究大型海上电气平台高性能钢结构节点的强非线性惯性载荷响应与效应;②大型海上电气平台高性能钢结构节点在强非线性惯性荷载效应作用下的弹塑性破坏机理与拓扑优化型式;③研究海上电气平台大跨度空间中的新型高强度钢与高性能混凝土组合节点结构的传力路径与韧性失效模式。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_多样性指数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11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_多样性指数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11](https://img.taocdn.com/s3/m/cb760c8ce53a580216fcfe7c.png)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1 1 1 1 1 1 1
53 54 55
2011年 科研热词 遗传多样性 优化 issr 长叶榧 野芝麻 酸化剂 遗传衰退 遗传差异 遗传分化 远交 近自然毛竹纯林 近交 角尺度 茶-果间作茶园 节肢动物 肠道微生物区系 聚类分析 群落组成 群落类型 系酸力 空间结构 秆龄混交度 生物多样性 生产性能 环境因子 王山 物种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牛膝 浮游动物 洞庭碧螺春荣叶 椒江口 森林经理学 时空分布 断奶仔猪 斧文蛤 文蛤属 文蛤 形态特征 引物筛选 山鸡椒 太湖 天目山 大小比数 夏蜡梅 壳色花纹 地理隔离 分子鉴定 典范对应分析 优势种 交配系统 亚居群 推荐指数 3 3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4 3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浙江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导则
![浙江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0143c83e5901020207409c98.png)
浙江省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评估导则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零一五年九月前言为促进风景名胜区规划科学编制,依法、合理、有效实施,更好发挥规划对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管理的引领作用,导则编制组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参考相关规划实施评估要求,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并经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6章,主要包括总则、风景名胜区规划适应性评估、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状态评估、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评估、风景名胜区管理与政策评估、评估结论和建议。
各地可根据实际深化或细化。
编制中应符合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求。
本导则组织编制单位: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本导则主编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员:杨永康、张秀珍、陈超、高黑、王铮忾、马仲坤。
本导则主要审查人员:顾浩、陈航、吴毅峰、郑轶民。
目录1 总则 (1)2风景名胜区规划适应性评估 (2)2.1风景名胜区外部条件的发展变化评估 (2)2.2风景名胜区自身的发展变化评估 (2)2.3风景名胜区发展诉求评估 (2)3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状态评估 (3)3.1山水格局保护状态评估 (3)3.2景源保护状态评估 (3)3.3生态环境保护状态评估 (4)3.4生物多样性保护状态评估 (4)4.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评估 (6)4.1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评估 (6)4.2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评估 (6)4.3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的建设状况评估 (6)5.风景名胜区管理与政策评估 (7)5.1风景名胜区管理主体评估 (7)5.2风景名胜区管理制度评估 (7)5.3风景名胜区公共政策评估 (7)6.评估结论和建议 (8)1 总则1.0.1为促进风景名胜资源的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确保风景名胜区规划科学、有效、合理实施,指导规划评估编制工作,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要求,结合浙江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1.0.2导则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湖州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
![湖州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700f6026c85ec3a87c2c544.png)
湖州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摘要:本文在对评估指标、计算方法与分级标准进行说明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对湖州市及所辖各县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定量评价,并运用加权平均数学计算方法来计算湖州市的总体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建立了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湖州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湖州市;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质量;评价1 前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是人类永续发展的根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保持生态环境的较稳定和平衡为前提。
因此,建立生态评价模型,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了解生态环境的优劣程度,从而提出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2.1 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湖州市位于东经119度14分至120度29分、北纬30度22分至31度11分之间,东西长度126公里,南北宽度90公里。
湖州处浙江省北部,东邻嘉兴,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是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14个重点城市之一。
图1:湖州市在浙江省的区位图2.1.2 地形地貌湖州市东部为水乡平原,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俗称“五山一水四分田”。
全市地势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部多山,最高峰龙王山海拔1587米。
东部为平原水网区,平均海拔仅3米左右。
有东苕溪、西苕溪等众多河流。
2.1.3 气候和水文(1)气候:本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总特点: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充沛;光温同步,日照较少;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地形起伏高差大,垂直气候较明显。
(2)水文:湖州境内主要河流有西苕溪、东苕溪、下游塘、双林塘、泗安塘等;境边南接东苕溪上游,北濒太湖,东联大运河及黄浦江。
平原河网湖荡密布,山区建有山塘水库,库容10立方以上水库149座。
域内536平方公里,河道密度约2.6-3.8公里/平方公里,其中河流、湖泊面积496平方公里。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与自然资源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与自然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8b3930c008a1284ac85043f3.png)
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
按单位面积计算,浙江水资源量居全国第4位。经济林、竹林资源 丰富,毛竹产量居全国前列。名优特产多。茶、桑、柑橘等中外著名, 山核桃、香榧等干果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中 国“东南植物宝库”之称,“活化石”银杏等50多种野生植物列入 国家珍稀保护名录。已知野生动物1900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
野生动物名录的有120多种,占全国野生保护动物的1/3。浙江省境
内拥有天目山、南麂列岛、乌岩岭、浙凤阳山-百山祖、九龙山等多 家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 生态系统,它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蔽护所。 也是研究各类生态系 统自然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种的生态特性的重要基地,更是是环 境保护工作中观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取得监测基准的地方。众多的
浙江有雁荡山、普陀山、雪窦山、天目山、天台山等名山,有杭
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等名湖,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湖——杭州 千岛湖,有钱塘江、楠溪江等名江。京杭大运河穿越浙江北部,在杭 州与钱塘江汇合。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 气温 15℃-18℃。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
3 3
环境知识
生物多样化
●浙江省自然资源简介
1 1
浙江省自然资源简介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北与中国最大的 城市上海为邻,省会杭州市与上海市两地高速公路距离为130多公里。 浙江省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大陆 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6500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20.3%,居中 国第一。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岛屿3061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一个 省份。
自然保护区让自然环境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评估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bf3ccc325727a5e9856a617b.png)
附件1浙江省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实施方案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二○一一年三月1.项目背景生物多样性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丰富的优良基因可以给一个国家带来财富,给人类带来文明。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间接和潜在的等多方面的价值,在提供实物、工业原料、医药等来源,维系自然界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控制病虫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促进生物进化和自然演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作为人类生存基础的生物多样性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在过去20年中所有的鸟类生物群落均出现了退化现象。
两栖类和哺乳动物等类群可能比鸟类退化更严重;在高等生物类群中,约有12~52%的物种面临灭绝危险。
由于生境的丧失、不合理的利用与过度开发、外来物种入侵、气候变化等原因,我国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也十分突出,一些特有动植物和重要经济动植物的原有分布生境迅速萎缩,有的甚至彻底消失。
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估计,脊椎动物受威胁比例为35.9%,近危比例为8.5%。
裸子植物分别为69.9%和21.2%,被子植物分别为86.6%和7.2%,因此加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已显得十分紧迫。
生物多样性评价是客观了解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手段。
通过评价,不仅可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演变过程,而且可以识别主要威胁因素,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生物多样性评价,是认识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动态变化过程的有效途径,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手段。
通过生物多样性评价,可以识别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力,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动态变化过程,提出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适应性措施。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研究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
马克平(1994)论述了生物多样性测度指标,张峥等(1999)提出了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曾志新等(1999)初步研究了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
加强海岛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思路建议
![加强海岛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思路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a55193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9.png)
加强海岛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思路建议1、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顶层设计。
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优势条件及存在问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行的顶层设计。
成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统筹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战略行动计划,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重点任务、关键区域和优先项目,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各部门决策中的主流化。
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确定近期工作重点和部门分工,并抓好落实。
2、建立生物多样性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结合调查观测成果和“海岛”特色,筛选提出生物多样性指示物种清单,建立能指示生物多样性变化和表征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估指标体系,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提出具有“海岛”特色的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保护成效评估体系和考核办法,推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体系。
3、构建生物多样性观测“一张网”。
采用观测站、样地/样线、红外相机、无人机、卫星遥感等多种观测手段,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对的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及热点区域,以及中华穿山甲、小灵猫、獐、欧亚水獭等重点物种开展长期动态调查监测,推动生物多样性观测工作常态化。
4、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一张图”系统。
以数字化改革为指引,收集整合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数据资源,建立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利用物联网、5G、AI智能和VR技术,研发生物多样性智能监测系统,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一张图”的动态监测、综合评估、可视化展示、智慧监管能力,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决策提供支撑。
5、建立一批海岛特色生物多样性体验基地。
按照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有关要求和标准,深入挖掘海岛生物多样性特色,探索开展生物多样性体验基地建设,着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等深度融合,打造极具海岛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体验样板,成为外界了解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魅力的重要窗口。
6、重要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查明重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构成、分布、景观格局和变化趋势,摸清重点物种(湿地植物、鸟类、兽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等)种类及栖息地的组成、分布和威胁因素,分析和评估外来物种入侵、湿地围垦、港口建设等自然和人为干扰活动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估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识别保护空缺,提出保护对策与建议。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调查技术导则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调查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b465f42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1.png)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调查技术导则禀赋优越的生态空间“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面积1886平方千米,自然禀赋优越,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境内的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的理想区域。
2017年,安吉县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全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
安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伟星介绍,野外调查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全县共有野生脊椎动物37目、124科、471种,包括兽类67种,鸟类256种,两栖类27种,爬行类47种,淡水鱼类74种;昆虫21目、222科、1740种;维管植物156科、684属、1478种;分布有安吉小鲵、中华秋沙鸭、黑麂、东方白鹳、梅花鹿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利用已有的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结果,开展珍稀濒危物种的适宜生境分析和遥感时序监测是本次试点的重要内容。
试点项目承担单位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浙江大学,对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银缕梅、南方红豆杉、鹅掌楸、金钱松、香果树等5个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了个体的实地踏查和生境测定,开展了珍稀濒危及优势树种群落的影像空间划定和潜在分布探测。
该项技术将为重要物种的保护提供精准辅助。
试点还开展了安吉县生态系统多样性监测,并取得部分成果。
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自然资源监测中心工程师xxx介绍:“我们将安吉全域生态空间划分为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农田、城镇等类型,其中森林、灌丛、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类型占比为67%,这表明安吉全域生态空间植被覆盖情况较好。
”守护特有物种安吉小鲵安吉小鲵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在海拔约1200米的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关岗保护站,记者首次见到了这种濒危的两栖动物。
保护区负责人俞立鹏介绍,安吉小鲵是中国的特有物种,雄鲵全长153毫米~166毫米,雌鲵全长166毫米左右。
头部卵圆形而平扁,头长略大于头宽,躯干粗壮而略扁。
1992年,这一物种被浙江师范大学顾辉清教授发现并命名。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403a90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3.png)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1.05.31•【字号】浙发改规划〔2021〕204号•【施行日期】2021.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浙发改规划〔2021〕204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5月31日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为推进“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有关规划计划、《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2020—2035年)》,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与形势(一)“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十三五”期间,我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环境风险防范、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能力建设,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场战役,国家“大气十条”“水十条”考核持续保持优秀,环境空气质量在长三角区域率先实现全省达标。
2020年,设区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3.3%,比2015年分别降低43.2%和提高9.5个百分点,50个县级以上城市建成清新空气示范区。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况(综述)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况(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966d5a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8.png)
浙江省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况(综述)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陆域面积10.55 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74.6%,水面占5.1%,平坦地占20.3%,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
海域面积26 万平方千米,其中领海和内水面积 4.4 万平方千米。
海湾海岛众多,海岸线总长6633 公里,占全国的20.30%;海岛4300 余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
浙江省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复杂,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中山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呈大致平行的三支,西北支延伸成天目山、千里岗山等;中支延伸成四明山、会稽山、天台山,入海成舟山群岛;东南支延伸成大洋山、括苍山、雁荡山。
江河湖泊众多,有钱塘江(含曹娥江)、瓯江、椒江、甬江、飞云江、鳌江、苕溪、运河等八大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以及人工湖泊千岛湖等。
浙江省地处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
多样的地质水文条件孕育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以森林、湿地、海洋三大生态系统最为突出。
森林植被丰富,森林面积609.81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1.24%,位居全国前列。
按植被群系划分,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竹林、灌丛、草丛、水生植被等7 个植被型组318 类群系。
浙江省有湖泊、河流、滨海、沼泽及人工湿地5 大湿地类型,湿地面积16.52 万公顷,其中沿海滩涂、内陆滩涂分别占93.36%、6.53%,是我国湿地生物多样性重点分布区和生态安全重要区域。
浙江省海域广阔,拥有河口、海湾、海岛、浅海、上升流等多种类型的海洋生态系统,海岸线长度和海岛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浙江省物种多样性丰富,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790 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2 种,中华凤头燕鸥、华南梅花鹿、黑麂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都以浙江为主要分布区域;有高等植物6100 余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5 种,浙江特有种超过200 个,百山祖冷杉、普陀鹅耳枥和天目铁木等濒危植物闻名于世。
浙江纯林生态修复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分析
![浙江纯林生态修复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42047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b.png)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8,24(22)浙江纯林生态修复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分析陈林1刘刚1王斌2李正才2杨校生2(1浙江省林业厅,浙江杭州310020;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杭州311400)摘要: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充分发挥林业各种效益,实现林业可持续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
该文以浙江省世行贷款“林业综合发展项目”建设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纯林生态修复项目综合效益进行系统研究,从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功能、社会经济效益和支撑保障体系4个方面出发,通过分析和筛选,确立了纯林生态修复项目综合效益评价4大类11小类,共34项评价指标。
基于这些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专家打分,计算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了评价模型。
研究成果可作为纯林生态修复项目综合效益评判的工具。
关键词:纯林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AHP中图分类号Q948;X1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8)22-0096-05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Weight Analysis of Pure Fores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in Zhe⁃jiang ProvinceChen Lin1et al.(1Department of Forestry of Zhejiang Province,Hangzhou310020,China)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fore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for realizing the forest sustainable management.This paper takes the pure fores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Zhejiang Integrated Forestry Development Project Financed by the World Bank as the main ob⁃ject,and studies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pure fores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rom ecosystem structure,ecosystem function,social economic benefit and support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creening,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evaluation index of pure fores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as estab⁃lished,which includes34evaluation indexes of11categories.Based on these indexes,the combining weight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AHP combined with expert scoring,and then evaluat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a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of pure fores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Key words:Pure forest ecological restoration;Evaluation;Index system;AHP林业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单元建设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单元建设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5fcfa64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17.png)
69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单元建设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biodiversity-friendly units and practice the modernization featuring harmony between humanity and nature ■文 / 郎文荣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和血脉。
浙江山海相依,地形地貌多样,具有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蕴含着丰富的物种和遗传资源。
浙江省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790余种、高等植物6100余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30%和17%,其中受国家重点保护的有307种。
近年来,浙江省坚持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注重建章立制与改革创新相协同,累计制修订37部生物多样性相关法规规章,首创河(湖)长制、湾(滩)长制,推动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形成横向纵向协调、激励约束并举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依托数字技术和智能平台,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及物种、遗传资源调查评估,着力攻克珍稀濒危物种的繁育培植、野外回归等技术瓶颈;深化绿色发展共建共享,建设丽水、象山等7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试点和一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打造近800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文化基地,连续4年开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浙江省主场活动,有力推动生物多样性成果全民共建共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单元建设,正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2021年5月,浙江省推动磐安县在全国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试点,以生物资源本底调查和监测网络建设为重点、地方特色中药材产业为依托,推动建设生物多样性丰富、城市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城市,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2022年6月,浙江省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在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打造多个极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产学研游保护科研基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践。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深入实施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意见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深入实施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fa93c67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9.png)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深入实施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0.08.11•【字号】浙环发〔2020〕12号•【施行日期】2020.08.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深入实施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意见浙环发〔2020〕12号各市、县(市、区)生态环境局(分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服务保障功能,深入实施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全力支持服务“六稳”“六保”,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化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改革,进一步打通转化通道1.打造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示范样板。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鼓励各地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支持湖州、衢州、丽水和宁海、洞头、新昌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安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改革试验区、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等建设,以点带面,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可复制可推广的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示范样板。
2.拓展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实现途径。
结合“诗画浙江”大花园建设,支持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制造、文旅、医养等新产业新模式,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推进丽水、安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动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标准,探索形成GEP与GDP协同增长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加强生态环境要素保障,积极服务重大项目3.做好重大项目要素保障。
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四大建设”以及“4+1”重大项目、“六个千亿”产业投资、新基建等重大决策,完善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机制,做好提前对接和跟踪服务。
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指标储备调配,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在符合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减排的前提下,属地指标不足部分由省级予以调配支持。
生物多样性保护题库100题附答案
![生物多样性保护题库100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77982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f.png)
编号:01浙江省于()年()月启动了首次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
A、2020年5月B、2021年5月C、2020年6月D、2021年6月编号:02浙江省舟山市首次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范围:()。
A、本岛周边海域B、岱山县周边海域C、嵊泗县周边海域D、舟山市全海域编号:03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工作目标有:()。
A、了解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物种、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分布、数量等现状,采集电子标本建立相关物种的名录和数据库;B、与历史调查资料比较,深入分析物种资源变化因素,评估主要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受威胁状况,掌握生物多样性状况及变化趋势;C、科学制定物种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建议,提出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的保护对策,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D、以上都是编号:04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
A、森林公园B、湿地公园C、地质公园D、自然公园编号:05在舟山海洋发现的鲎的保护类别属于()。
A、国家一级保护动物B、国家二级保护动物C、珍稀濒危类编号:06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
A、基因的多样性B、生活方式的多样性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编号:07“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生物界如此多姿多彩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多样性B、外来物种的侵入C、基因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编号:0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C、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编号:09环境的污染,过度的采伐捕杀等导致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锐减,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有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B、宋诗“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异常的气候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D、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是对生物多样性最好的保护编号:10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浙江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多样性及濒危现状
![浙江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多样性及濒危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1227cb7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d.png)
浙江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多样性及濒危现状陈 锋,谢文远,张芬耀,张培林,陈征海(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摘要:【目的】掌握浙江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21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多样性及现状,评估各种的濒危等级,为制定科学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基于2013—2018年浙江省第2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浙江植物志(新编)》编研以及近年来其他相关资料,参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等资料的评估结果,对这些植物的现状与濒危等级进行评估与分析。
【结果】①目前,浙江分布有11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与1999年版保护名录相比,增加了3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降级了3种,解除保护4种。
②濒危等级可以分为5个等级,极危等级19种,占16.38%;濒危等级36种,占31.03%;易危等级30种,占25.86%;近危等级17种,占14.66 %;无危等级12种,占10.34%;数据缺乏2种,占1.73%。
③受威胁等级(极危、濒危和易危)的共有85种,占73.28%,受威胁程度较高。
【结论】浙江省拥有丰富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近70种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取得较好的保护成效。
建议:①保护原有生境,防止过度干扰,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和其他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就地保护作用;②加强科学研究,改进野外调查方法,完善物种生境信息,重视物种遗传多样性;③多学科合作,建立健全保护网络,形成完备繁殖体系。
表2参35关键词:野生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濒危等级评估;保护措施;浙江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756(2022)05-0923-08Diversity and endangered status of Chinese key protected wildplants in Zhejiang ProvinceCHEN Feng ,XIE Wenyuan ,ZHANG Fenyao ,ZHANG Peilin ,CHEN Zhenghai(Monitoring Center for Forest Resources in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20,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 This study, with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diversity and endangered status of Chinese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published in 2021)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an evaluation of their respective endangerment categories, is 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scientific protection strateg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Method ] On the basis of the second survey of protected wild plant resources in Zhejiang from 2013 to 2018, Flora of Zhejiang (New Edition) and other related investigations in recent years, an exploration was made of the species diversity along with an assessment of the endangered status of these threatened species in light of IUCN, China Biodiversity Red List—Higher Plants and others. [Result ] (1) There are 116 Chinese key protected plants in Zhejiang and compared with the 1999 list, 3 first-class protected plants and 61 second-class protected plants were newly added, 3 species were downgraded whereas 4 species were removed. (2) They could be divided into 6 categories, among which 19 belong with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CR) species, accounting for 16.38%, 36 belong with the Endangered (EN) species, accounting for 31.03%, 30belong with the Vulnerable (VU) species, accounting for 25.86%, 17 belong with Near Threatened species (NT)收稿日期:2022-04-29;修回日期:2022-06-09基金项目:浙江省第2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项目(335006-2013-0001);浙江省植物资源调查、归档、编撰项目(335010-2015-0005)作者简介:陈锋(ORCID: 0000-0002-3560-6710),高级工程师,从事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和管理。
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6月浙江卷)
![2024年高考生物真题完全解读(6月浙江卷)](https://img.taocdn.com/s3/m/029e5a5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9.png)
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
14
微生物培养
19
PCR
20
电泳
23
植物组织培养;次生代谢产物;基因工程;测序;实验设计与探究
1、回归教材,落实学科基础
教材是《课程标准》具化和细化后的资源,是获取生物学学科知识、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性载体和主要的学习资源。高考试题虽然都是依照《课程标准》命制,但是很多知识的落脚点还是在教材上。生物选考中结合教材内容的考查非常多,比如第2题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第3题进化的证据,第5题的群落演替,第9题的DNA分子结构。在复习过程中切忌抛弃教材,而过分依赖教辅用书和机械刷题,教材要切实成为学习和复习的最重要资源。第一轮复习的时候要结合《课程标准》,熟读教材,关注教材的角角落落,踏踏实实梳理和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优化知识结构。第二轮复习要立足教材去做题,对于做错的题目要去教材上寻找答题的依据,收集错题,做好笔记,以免重蹈覆辙。从考试题目回归教材,双向互动,夯实学科基础。
宁波城市生物多样性(景观、园林角度)
![宁波城市生物多样性(景观、园林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15dc10764b73f242336c5ffa.png)
03 一核两翼、两带三湾
构建”一核两翼、两带三湾“大都市
一核:宁波中心城区、外围组团及近郊城镇。 两翼:北翼——余姚市、慈溪市和杭州湾新区
南翼——奉化市、宁海县和象山县 两带:东部滨海城镇产业带
西部山区生态人居带 三湾: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
Part Three
城市化对生态的影响
01 城市化带来的生态灾难
城市扩张、村镇建设、高 速公路建设,大型绿地被严重 切割,整体形态日趋分散、破 碎,造成生态通道联系的通达 性降低,生态多样性资源受损, 并有进一步破坏的趋势。
山体和坡地过度开发导致生态 源受损,水土流失严重,滑坡 灾害多发。
填海工程频繁,海湾地形 地貌演变加速,围垦使滩涂湿 地逐年减少,降低了对洪水和 风暴潮的抵御能力。
3、禁止新开采石场,限制现有采石场的规模发展。维护景观生态服务功能的完整性;积 极开展采石场的植被恢复,充分利用藤本植物优轧降低废弃采石场的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
02
宁波城市化发展历程
Add Your text here
社会发展
1980年 18.2%
小城镇发展阶段
1990年 31.1%
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2005年 57.2%
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 长,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城镇 的离散发展。
发展动力主要得益于快速推进 的工业化。城市化特色是典型 的“要地不要人”、“兴城不 兴业”“重量不重质”。
02
由表2可知, 北仑区绿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 , 北仑区的绿地构成以林 地为主,从1990年到2015年比例均大于 97%,草地所占比重较小不到 1%。 在所划分的 7 小类绿地景观中,以有林地分布面积最广,截止2015年 , 有 林地面积为 39 461.51 hm2 , 占全区面积的 86.24%,相比起始年 1990年面 积增加了 7.25%。除有林地外,灌木林、疏林地、其他林地等林地类型面 积都有显著减少 , 分别减少了 157.57、 3 722.44、183.70 hm2 , 减少量为 1990 年的 35.32%、 78.19%和 35.06%。
浙江省生态保护监管的重点区域清单明细表
![浙江省生态保护监管的重点区域清单明细表](https://img.taocdn.com/s3/m/81673a6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7.png)
测。
位于浙江省东部和南
强化浅海水域、潮间淤泥海滩和潮
部沿海,包括宁波慈 溪市、镇海区、北仑 区、鄞州区、奉化区、 象山县、宁海县,台
湿地类型主要以浅海水域、潮间淤泥海滩 和潮间盐水沼泽为主。鸟类、鱼类生物资 源丰富。
间盐水沼泽等区域鱼类、贝类、藻 类、鸟类、底栖生物生物多样性及 生境状况监测,重点关注象山港蓝 点马鲛鱼等重要种质资源及红树植
西南部与福建省相
强化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及生态功
连,包括丽水遂昌县、
能综合监测,加强流域水系及森林生
浙 西 南 松阳县、龙泉市、云 中低山分布广泛,水系众多,有瓯江、飞 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及生境监测,重点
4 山 地 生 和县、庆元县和景宁 云江、交溪水系,为三大水系干支流源头 关注瓯江香鱼、瓯江大鼋、百山祖冷
浙江省生态保护监管的重点区域清单明细表
序号 1
2 3
保护区 域名称
天目山 脉森林 生态区
钱塘江 中游森 林生态 区 千岛湖 流域森 林及湿
保护主要范围
保护区域特色
生态保护监测监管要点
包括湖州安吉县和德 清县,杭州临安区, 面积约 8014 平方公 里。
地形地貌以天目山山脉形成的中山和周围 的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苕溪 两岸的河岸、河漫滩,是西苕溪、东苕 溪的发源地。区内生物资源丰富,建有 天目山、清凉峰、安吉小鲵 3 个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州三门县、临海市、
物等重要生物类群种群动态和威胁
序号
9 10
保护区 域名称
浙东北 海洋
生态区
浙东南 海洋
保护主要范围
保护区域特色
生态保护监测监管要点
椒江区、路桥区、温
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浙江省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实施方案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二○一一年三月1.项目背景生物多样性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丰富的优良基因可以给一个国家带来财富,给人类带来文明。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间接和潜在的等多方面的价值,在提供实物、工业原料、医药等来源,维系自然界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控制病虫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促进生物进化和自然演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作为人类生存基础的生物多样性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在过去20年中所有的鸟类生物群落均出现了退化现象。
两栖类和哺乳动物等类群可能比鸟类退化更严重;在高等生物类群中,约有12~52%的物种面临灭绝危险。
由于生境的丧失、不合理的利用与过度开发、外来物种入侵、气候变化等原因,我国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也十分突出,一些特有动植物和重要经济动植物的原有分布生境迅速萎缩,有的甚至彻底消失。
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估计,脊椎动物受威胁比例为35.9%,近危比例为8.5%。
裸子植物分别为69.9%和21.2%,被子植物分别为86.6%和7.2%,因此加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已显得十分紧迫。
生物多样性评价是客观了解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手段。
通过评价,不仅可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演变过程,而且可以识别主要威胁因素,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生物多样性评价,是认识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动态变化过程的有效途径,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手段。
通过生物多样性评价,可以识别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力,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动态变化过程,提出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适应性措施。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研究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
马克平(1994)论述了生物多样性测度指标,张峥等(1999)提出了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曾志新等(1999)初步研究了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
原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拟定了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方法,开始在国家尺度上对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评价;2006~2007年,在云南、广西和江西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评价试点;2008年试点工作扩大到北京、江苏、山东、湖南、青海等五省(市)。
各试点省份根据环保部提出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建立了数据库,评价了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分布,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评价指标,为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评价积累了经验。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
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km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06%。
浙江省地理特征非常丰富,从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到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再到浙南地区的山区,另还有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
浙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市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m,为全省最高峰。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省总面积70.4%;平原面积占23.2%,主要有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温黄平原、温瑞平原等;盆地主要是金衢盆地。
浙江海岸线总长6400余公里,居全国首位。
有沿海岛屿3000余个,水深在200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平均气温15~18℃,年均降水量1100~2000mm。
2.目标和任务和评价范围2.1 目标针对浙江省处于生物区系南北交汇特殊的自然特点,了解、掌握浙江省的生物多样性现状、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与特征;掌握和了解省内各县域生物多样性现状、关键问题及其威胁因素,明确各县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重点和方向,提出切实可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和建议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浙江省生物多样性威胁因素,掌握重要生物物种资源的动态变化,确定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重点和方向,建立生物物种资源监测预警体系,提出具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和建议。
从整体上提高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管理能力,推动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常态化”,“正规化”建设。
2.2 评价对象和范围2.2.1 评价对象(1)全省各县域内自然分布的陆地生态系统、河流水域水生生态系统及近海岸海洋生态系统。
(2)全省各县域内自然分布的野生动物物种资源现状、受威胁程度和关键问题。
野生动物主要指野生高等动物,包括野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
(3)全省各县域内自然分布的野生植物物种资源现状、受威胁程度和关键问题。
主要指维管束植物,包括野生蕨类、被子和裸子植物等。
2.2.2 评价范围全省11个设区市所辖的69个县(市、区)范围。
2.3 评价任务(1)收集全省各县域的维管束植物物种丰富度、物种特有性、外来物种入侵度、物种受威胁程度等指标的数据;(2)收集全省各县域陆地及近海岸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及结构功能的完整性;(3)收集全省各县域动物物种丰富度、物种特有性,以及极危、濒危、易危、近危物种的受威胁程度等指标数据;(4)整理形成以县域为单元的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标数据集,评估和分析本省生物多样性现状和受威胁程度,提交浙江省生物多样性评价报告。
3.技术路线及主要工作内容3.1 技术路线按照环保部提出的项目实施方案与评价方法,结合浙江省实际,对对全省69个县(市、区)的生物多样性禀赋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价,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措施。
其中调查分为文献资料查阅、各设区市上报所辖县(市)、市区的生物物种数据、以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实地补充调查、以专家判定为主的物种分布区域等几种方法相结合。
技术路线见图1。
图1 工作技术路线框图3.2 工作内容3.2.1 评价单元以全省11个设区市所辖的69个县(市、区)行政区域作为评价单元,将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或地级市的建城区合并为一个评价单元。
3.2.2 调查与评价内容(1)野生高等动物丰富度指被评价区域内已记录的野生高等动物的物种数(若存在亚种,则以亚种为分类单位,野生高等动物的特有性和受威胁程度同此),用于表征野生动物的多样性。
调查统计浙江省各县市区内已记录的野生高等动物的物种数,比较野生动物的多样性。
统计范围为野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淡水鱼类。
迁徙鸟类和洄游鱼类,只要出现在本地,不论其是否在本地繁殖,均纳入统计范围。
人工生境生长家养动物不在统计范围,如鱼塘中的养殖鱼类、养殖场的动物、动物园中的动物等。
动物物种的分类依据《中国动物志》,如对《中国动物志》未记载的物种(亚种)分类地位存有异议,由项目技术组和环保部专家组协调后统一口径。
(2)野生维管束植物丰富度指被评价区域内已记录的野生维管束植物的物种数(若存在亚种、变种和变型等种下单位,则以这些种下单位为分类单位,野生高等植物的特有性和受威胁程度同此),用于表征野生植物的多样性。
调查统计浙江省各县(市)、市区内已记录的野生维管束植物(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物种数, 比较野生植物的多样性。
栽培的农作物、果树、花卉、蔬菜和尚未在野外建立种群的园林植物不在统计范围内。
人工种植或栽培植物不在统计范围内,例如在各类人工林、农田、果园、菜地、植物园、种植园等种植或栽培的植物等。
植物物种的分类采用哈钦松系统,依据《中国植物志》确定分类地位,如对《中国植物志》未记载的物种(种下单位)分类地位存有异议,由项目技术组协调后统一口径。
全国野生高等植物名录由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提供。
(3)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指被评价区域内基于植被类型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的类型数,用于表征自然生态系统的类型多样性。
主要以浙江省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调查统计浙江省各县市区内基于植被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类型数(包括大面积的人工林和防护林),比较自然生态系统的类型多样性。
分类体系参照《中国植被》(吴征镒,1980)或各省的植被类型研究专著,以群系为生态系统的类型划分单位。
也可以根据《中国植被》确定的植被分类原则,按照植被专家开展的调查成果和评审意见确定我省生态系统类型名录。
(4)物种特有性指被评价区域内中国特有的野生高等动物和野生维管束植物的相对数量,用于表征物种的特殊价值。
调查统计浙江省各县市区内中国特有的野生高等动物和野生维管束植物的种数, 受威胁物种的丰富度、用于比较生态系统的特殊价值。
物种特有性=(中国特有的野生高等动物种数/654 + 中国特有的野生维管束植物种数/4353)/2。
其中,654和4353分别是县级行政区域中野生高等动物和野生维管束植物的最大物种数。
中国特有物种名录由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提供。
(5)物种受威胁程度受威胁物种是指《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中收录的属于极危、濒危、易危、近危的物种。
物种受威胁程度=(受威胁的野生高等动物种数/654 + 受威胁的野生维管束植物种数/4353)/2。
受威胁物种名录可参考:IUCN标准ver 3.1 (2001);“2006 Global Species Assessment”数据库(见/)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汪松、解焱等编. 2004.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也可见/redlist/search/index.shtm_)。
(6)外来物种入侵度指被评价区域内外来入侵物种数与本地野生高等动物和野生维管束植物种数的和之比,用于表征生态系统受到外来物种干扰的程度。
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可参考徐海根等主编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热点研究: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安全、遗传资源》(科学出版社,2004)和《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编目》(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3.3 数据采集与采集方法以上指标的数据主要来自现有文献资料,但如有实地调查数据,则优先使用。
主要的文献资料包括地方性动植物志和植被志书、《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馆藏标本数据、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以及其它正式发表的论文、专著、内部交流材料等。
数据应以近20年来的数据为主,在没有新的数据时可以引用建国后的调查数据。
各指标数据应严格按照指标要求进行采集。
其中野生高等动植物、外来入侵物种、生态系统类型的数据采集格式见表1,2,3。
数据采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外来入侵物种不在表1的统计范围内,专门用表2进行统计。
如果外来的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已在野外建立种群,并且没列入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可纳入表1统计范围。
2.生态系统类型按照表3进行采集,以群系为单位统计每个县的生态类型数。
3.表1,2中物种中文名和学名信息以南京所提供或推荐的高等动植物和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为准,如有异议,由项目技术组协调后统一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