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10课时灵活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人教版小学数学PPT
472 ≈ 480
480÷8=60(箱)
答:这些牛奶大约能装60箱。
2.光明小学有156名男生参加漂流,每个皮划艇 可以坐8名男生,一共需要多少个皮划艇?
解决生活中的租船、住宿、装载等问题时, 如果计算后有余数,要把余数舍去,把商 加1作为最后的结果。
156÷8=19(个)……4(人) 19+1=20(个)
每箱装6个,一共有18个 纸箱,装得下吗?
?
分析与解答
128≈120 120÷6=20 128÷6>20 答:18个纸箱装不下。
回顾与反思
1
18≈20 20×6=120(个)
120<128 答:18个纸箱装不下。
2
128≈120 120÷6=20 128÷6>20 答:18个纸箱装不下。
估算的策略有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 问题的合理解决。
242≈240
240÷6=40(个) 40>39
答:准备39个盒子不够。
4.喜迎门超市准备在“五一”期间对肥皂进行捆 绑式促销,一共有242块肥皂,如果每6块装一盒, 准备39个盒子够吗?
240块肥皂需要40个盒 子,242块肥皂需要的 盒子数一定超过40,所 以准备39个盒子不够。
242≈240 240÷6=40(个)
180 182÷6 ≈ 30
420 422÷7 ≈ 60
398÷8 ≈ 50 400
463÷5 ≈ 90 450
638÷9 ≈ 70 630
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 或几百几十数进行估算。
2.工厂生产了473个节能灯泡,每6个装一盒,81 个盒子够装吗?
473≈480
可以利用除法
估算来解决。 480÷6=80(个) 80<8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版⼩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单元除数是⼀位数的除法⼈教版⼩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单元除数是⼀位数的除法清泉学校杨云峰收集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单元(除数是⼀位数的除法)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算除法、笔算除法。
有着承上启下的作⽤:(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教学的。
(2)它为学⽣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编排上有以下⼏个特点:1、遵循学⽣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具。
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估算意识。
4、逻辑地呈现知识要点,精⼼构建认知结构。
单元教学要求:1、学会⼝算⼀位数除商是整⼗、整百、整千的数及⼀位数除⼏百⼏⼗。
2、经历⼀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法,会⽤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除法估算,会表达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感受数学与⽣活的联系,运⽤所学知识解决⽇常⽣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让学⽣经历⼀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并运⽤所学知识解决⽇常⽣活的简单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约⼗五课时第⼀课时除数是⼀位数的⼝算学习内容:教材第13-15页预设⽬标:1、学⽣⾃主探索⽤⼀位数除商是整⼗、整百、整千数的除法⼝算⽅法。
2、能正确⼝算商是整⼗、整百、整千数的除法。
3、培养学⽣应⽤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学会⽤⼀位数除商是整⼗、整百、整千数的除法⼝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等。
预设流程:⼀、出⽰情景图引⼊新知1、⼤屏幕出⽰情景图(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图中是什么地⽅?你从图中都找到了什么?(2)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仔细观察后告诉⽼师,⾏吗?(3)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提出问题引⼊新知(1)反馈不同的问题(2)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不少,我们⼀个⼀个地解决,好吗?我们先解决"赵伯伯平均⼀次运多少箱黄⽠",怎样解决呢?A、学⽣反馈⽤除法做,60÷3=20(箱)B、那"60÷3=20",有谁知道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思考交流探索新知1、独⽴思考,⼩组交流(先独⽴思考,后在⼩组内交流⾃⼰的想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件
7.
9箱
8箱
我的车上还能装 1 吨重的货物。
7箱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大家好
8. (1)李老师为幼儿园买一种玩具用去 114 元,买 一种文具用去 125 元。李老师买了哪种玩具, 哪种文具? 各买了多少?
9元
6元
8元
5元
李教师买了皮球和笔。
114 ÷ 6 = 19 (个)
大家好
8. (1)李老师为幼儿园买一种玩具用去 114 元,买 一种文具用去 125 元。李老师买了哪种玩具, 哪种文具? 各买了多少?
大家好
2. 三(1)班共有 46 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一 共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每 4 张摆一行, 能摆多少行?还剩几张? 46 ÷ 2 = 23 (张) 23 ÷ 4 = 5(行)······3 (张)
答: 一共需要 23 张课桌。能摆 5 行,还剩 3 张。
大家好
3.
90 72 585 78 120 267
80 ÷ 2 = 40 800 ÷ 2 = 400
270 ÷ 9 = 30 2 700 ÷ 9 = 300
大家好
除号 “÷” 是三百多年前一个瑞士人首 先使用的。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 好表示了平均分的意思。
大家好
2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124 ÷ 3 ≈ ______ (箱)
4 28 28
0
大家好
3.
96 盆
小芳想摆 小东想摆 成这样: 成这样:
96 ÷ 6 = 16 96 ÷ 8 = 12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大家好
4. 三年级有 90 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需要 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平均放在 3 间教室里, 每间教室放多少张? 90 ÷ 2 = 45 (张) 答:需要 45 张课桌。 45 ÷ 3 = 15 (张) 答:每间教室放 15 张。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主要介绍了长度单位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换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基本概念,但千米和吨作为较大的单位,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实际情境和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千米和吨的概念及换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量和估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
2.难点: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量和估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千米和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千米和吨的概念。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巩固对千米和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千米和吨的图片、实物模型、换算等。
2.教学素材:生活中的长度和质量实例,如路线图、货物重量等。
3.课件: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如地图上的路线、货物称重等,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和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千米和吨。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千米和吨的概念,并用实物模型和图片进行展示。
同时,教师讲解千米和吨的换算方法,如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等。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估算货物重量等。
学生分组进行,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生活中的长度和质量实例,让学生运用千米和吨进行计量和估算。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进行分析和评估,提供有关该教材的详细内容和特点。
教材内容概述第二单元的教材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 数字的读法和书写: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读写数字,并帮助他们理解数字的意义和用途。
2. 数的比较和排序:引导学生研究如何比较和排序不同的数字,培养他们对大小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3. 数的拆分和组合:通过拆分和组合数字,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加法和减法概念。
4. 数字的分解和组成:教授学生如何将数字分解为更小的部分,并将它们组合成较大的数字。
5. 数字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数字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相邻数、前后数等。
6. 数的应用:通过简单的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点分析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 渐进性:教材内容由浅入深,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步展开。
从基础的数字认识和书写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更复杂的概念和技能。
2. 融入生活:教材将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真实的例子和实际问题,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
3. 多样化的练:教材设计了多种类型的练,包括填空、选择、绘图等,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思维训练: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通过开放性问题和思考训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5. 强调实践操作:教材提供了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际操作、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小结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是一本渐进性的教材,通过融入生活、多样化的练习、思维训练和实践操作等特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利用该教材的资源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备课)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备课)一、单元内容概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这是学生乘法运算的重要阶段。
在前一单元中,学生已经了加法和减法运算,本单元将引导学生进入乘法运算的。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生将能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学生能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态度,树立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在进行进位乘法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的兴趣和效果。
2. 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理解乘法的运算方法。
3.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和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乘法运算的。
2. 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3. 练与操作:学生进行实际的练和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内容,反思的过程和方法,提高的效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业与测验评价:评价学生在作业和测验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算能力。
3. 反思评价:评价学生的反思,了解学生的体会和收获。
三年级数学新人教版下册第二单元教学PPT(含练习)xdcxdb
1.计算60÷3和600÷3,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计算整十整百除以一位数时应该怎样算?
60÷3= 20
想一想:600÷3= 200
6个十
2个十
6个百
2个百
6000÷3= 2000
计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想几个十或几个
百除以一位数是多少。
《02》
新知讲解
巩固练习 【选自教材P11 做一做】
比较上下题的异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 【选自教材P14 练习三 第1题】
30÷3= 10
400÷2= 200
60÷2= 30
800÷4= 200
9000÷3= 3000 7000÷7= 1000
【选自教材P14 练习三 第2题】
3. 90人表演集体舞,先排成人数相同的9列,再变 换队形,围成人数相同的3个圆圈。 (1)每列多少人?
一位数除几百几十、几千几百 (可转化为表内除法)的口算方法 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然后在得 数的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个数的0。
探索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66÷3=____
• 怎么列式?
• 怎么计算呢?
66÷3=__22__
6个十
6个一
100张
120÷3= _____
• 怎么列式?
• 怎么计算呢?
提示:连续点击方法框出动画
方法一 利用数的组成口算
120÷3= _____
100张
方法二 利用表内除法口算
120÷3= 40
方法三 想乘法算除法
12个十
4个十
想:3×(40)=120
所以:120÷3=40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单元内容,是结合实例,让学生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使其能在方络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并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这一单元是把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对象,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空间与图形,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
第一课“对称图形”,让学生行观察、欣赏民间剪纸的艺术作品,再经历“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等操作活动,逐步感知什么是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进而在直观辨认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的分类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在方格纸(钉子板)上画(围)出对称图形,用几种基本图形进行组合,摆出(构成)对称图形,从而形成对称图形的概念。
第二课“镜子中的数学”,向学生呈现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他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
第18页练习第1题“从镜子中看到的左边图形的样子是什么?”并给出了3个答案供选择,很有挑战性;其实这3种答案都有可能,取决于镜子放在适当位置。
经历这样的空间位置与图形的探索,空间观念是会大有长进的。
第三课“平移和旋转”,首先结合生活中具体实例,如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国旗沿着旗杆徐徐上升、直升飞机起飞时的机翼运动、小风车迎风旋转等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进而通过区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两类运动,描述见过的平移或运动等学习活动,以丰富关于平移和旋转的硬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移,让学生观察在方格纸上简单图形平移前后的位置,通过“移一移”、“说一说”、“填一填”、“画一画”等操作与交流活动,去逐步感悟这样一个道理:要确定图形平移后的位置,不仅需要知道图形平移的方向(上、下、左、右),还要知道平移的距离(几格)。
第四课“欣赏与设计”,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体会平移、旋转与对称在创作图案中的应用,为学生展示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提供机会,获得创作图案的初步经验和体验。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PPT含练习 2.2.8 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解决问题
001型航空母舰
探究新知
最高时速下,辽宁舰在海上航行了242千米,共用了4小时, 辽宁舰每小时大约行驶几千米?
从题中,你知道 了哪些信息,要 解决什么问题?
探究新知
最高时速下,辽宁舰在海上航行了242千米,共用了4小时, 辽宁舰每小时大约行驶几千米?
课堂练习 每件T恤衫大约多少钱?
148≈150 148÷3≈50(元)
答:每件T恤衫大约50元。
课堂练习 某超市运进饮料205箱,3个星期全部卖完。平 均每个星期大约卖多少箱饮料?
205≈210 205÷3≈ 70(箱) 答:平均每个星期大约卖70箱饮料。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除法估算
从图中,你知道 了哪些信息,要 解决什么问题?
267÷3≈
探究新知
267÷3≈ 90(元)
267÷3≈100(元) 267÷3≈90(元)
300
270
更接近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课堂练习 下面算式的结果比较接近几十?
78÷4≈ 20 98÷9≈ 10
361÷5≈ 70 470÷8≈ 60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比目鱼的寿命大约是青蛙的多少倍? 64÷6 ≈ 10 答:比目鱼的寿命大约是青蛙的10倍。(答案不唯一)
5. (选题源于教材P32第5题)
哪位老师打字更快?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解答的。 385÷4 ≈ 95(个) 512÷5 ≈ 102(个) 95 < 102 答:李老师打字打得更快。交流略。
119÷6≈20(袋) 答:这些苹果大约可以装20袋。
易错辨析
4.判断:估算321÷8=40。( )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案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案第三课时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课题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课型新课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运用乘法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运用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一、学前准备1、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2、笔算。
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17页例3.教师:观察情景说一说从中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1)方法分析。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算理与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相同。
笔算时,先用2去除被除数的首位,够商1,将1写在商的百位上;讲求得的商“1”与除数“2”相乘,得到2个百,将“2”写在被除数的百位下面,2减2等于0(0可以省略不写),表示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已经被分完。
接着,将被除数十位上的数“5”写下来,用2去除5,商2,将2写在商的十位上,2与除数“2”相乘得4,将4写在5下面,5减4得1,将1写在4的下面,再将被除数个位上的数“6”写下来,6与十位上的数合成“16”,2除16商8,将8写在商个位上,8与除数2相乘得16,16减16等用于0,将0写在余数的位置上。
(2)列式解答。
①验算方法探究。
要验证商“128”是否正确,可以列乘法算式128×2或2×128进行验算,如果乘得的积等于256,就说明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②进行验算。
验算过程:256÷2=128(张)验算:128×2=256(张)或2×128=256(张)2、学习教材第18页例4.(1)出示主题图。
(2)理解题意,完整读题。
(3)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4)列式计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书第二单元
三年级下册数学书第二单元
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三年级下册数学书的第二单元哦。
这个单元呀,可是有不少有趣的数学知识呢!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会学到关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就像分糖果一样,假如你有好多好多糖果,要平均分给几个小伙伴,这时候就要用到除法啦。
比如说,你有18颗糖果,要平均分给3个小伙伴,那每个小伙伴能得到几颗呢?这就是18÷3,答案是6颗哦。
你看,是不是就像把18颗糖果分成3堆,每堆都是6颗呀。
做除法的时候呀,还有一些小窍门呢。
我们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
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那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就好比你要搬东西,先看看最大的力气能不能搬动,如果不行,就再加上一点力气一起搬。
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余数。
余数就是分完东西后剩下的部分。
比如说,有20个苹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3个,还剩下2个,这个2就是余数啦。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哦,要是余数比除数大,那就说明还可以继续分呢。
还有除法的竖式计算,就像搭小楼梯一样,一步一步很有秩序。
我们把被除数写在里面,除数写在外面,然后按照步骤来计算。
每一步都很重要,就像走楼梯要一步一步稳稳的,不然就会出错啦。
这个单元的知识在生活中可有用了。
比如你和家人去买东西,算一算平均每个人要花多少钱;或者是把一些小物件平均分给小伙伴们,都要用到这些除法知识呢。
所以呀,小朋友们要好好掌握这个单元的内容哦,这样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小小的数学小能手啦!。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图形的运动》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教材简析:1.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年级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内容包括:感知,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单元学习目标:1. 借助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升国旗、转风车等现象,感知平移、旋转运动;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分析轴对称图形特征和观察物体平移、旋转运动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在剪纸等实际操作中激发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单元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单元难点: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人生格言:我们要知道别人能做到的事,只要自己有恒心,坚持努力,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
在我们心里必须懂得:1.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2.人生想学习一点东西,就应该先学会谦逊。
3.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4.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5.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6.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8.不要嘲笑铁树。
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更长久的努力。
9.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10.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三篇
教师在写教案时,⼀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性和可操作性。
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忧考⽹准备了⼩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单元教案三篇,供⼤家参考⼀位数除整⼗、整百、⼏百⼏⼗数的⼝算第1课时⼀位数除整⼗、整百、⼏百⼏⼗数的⼝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5页例1及“做⼀做”第1、2题,练习三第1、2题。
教学⽬标: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除法运算的⽅法,通过教学使学⽣初步掌握⼀位数除整⼗、整百数的⼝算⽅法,并能正确地进⾏⼝算。
2.培养学⽣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算简单的除数是⼀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难点:掌握⼀位数除整⼗、整百数的⼝算⽅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复习引⼊ 1、⼝算(学⽣读题,独⽴⼝算,说出得数)。
12÷ 4= 8÷ 2= 14÷ 7= 24÷ 6= 36÷ 6= 18÷ 9= 16÷ 4= 20÷ 5= 35÷ 5= 15÷ 3= 64÷ 8= 72÷ 9= 2、⼝答: (1)80⾥⾯有⼏个⼗?400⾥⾯有⼏个百? (2)34⾥⾯有⼏个⼗和⼏个⼀? (3)39⾥⾯有⼏个⼗和⼏个⼀? ⼆、亲⾝实践,学习新知 1.谈话:刚才我们复习的是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的⼀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位数的除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出⽰教科书第13页的主题图(把主题图的124箱改为120箱) 教师:观察主题图,根据主题图中的已知条件,想⼀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把已知条件和所提问题⽤笔写在课堂本上。
(让学⽣观察主题图,并根绝已知条件,⾃⼰编写应⽤题,懂得应⽤题的结构和运算⽅法。
) 3.出⽰例1 (1)赵⼤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教师:要求赵⼤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么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让学⽣⾃⼰发表⾃⼰的看法。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单元教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单元教案设计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要求:1.能够口算一位数除以整十、整百数、几百几十以及一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能够进行一位数除以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能够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能够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惯。
4.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学生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
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的过程。
2.将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数学结合起来。
教学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估算算法与其他算法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适当补充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估算内容,加大估算应用的力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例1、例2及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学会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设计:一、学前准备1.口算练: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2.口答:问学生60里面有几个十?800里面有几个百?240里面有几个十?3.分组练: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二、探究新知1.研究教材第11页例1.1)教师:我们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吧。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2.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过程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将它灵活运用在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
2、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操作的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一些计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
算方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
2、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1、商的中间、末尾有零的一位数除法。
2、估算的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课件
二 千米和吨
认识千米
复习导入
1. 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双人书桌的长度是120( )。
(2)旗杆的高度是300(
)。
(3)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 )。
探索新知
图中的标志分别是什么意思?
里程碑
这里距离起点 180千米
探索新知
图中的标志分别是什么意思?
限速标志
)。
京沪高速公路大约长1262(
)。
3. 4 千米=( 4000 )米 9 千米=( 9000 )米
【选自教材P21 想想做做 第3题】
3000 米=( 3 )千米 6000 米=( 6 )千米
4.
【选自教材P21 想想做做 第4题】
(1)太原到青岛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532+393= 925(千米)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相关习题。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认识吨
复习导入 3千米=( 4000米=(
6千克=( 8000克=(
)米 )千米
)克 )千克
探索新知
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 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字母“ t”表示。
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小汽车总重约1吨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 身长可达30米左右,体重约170吨。
课后作业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路大约长1200千米。
5. 沿 100 米长的跑道走一走, 数数走了多少步, 看看大约 用了多长时间。 照这样计算, 走 1 千米大约有多少步? 要用多长时间?
课堂小结
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 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1千米=1000米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关键。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要学会用乘法计算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他们能够熟练地计算加减法。
但是,对于乘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乘法的实际应用还不太清楚,需要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地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问题解决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交朋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简析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新知识点:⒈口算除法。
⑴口算。
⑵估算。
⒉笔算除法。
⑴基本的笔算除法。
⑵除法的验算。
重点、难点:有关0的除法。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内容1.本套教材整数除法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三个年段进行,具体编排如下表: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2.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编排结构如下表:三、编排特点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本套教材涉及的计算内容,不论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一般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
这是因为:(1)口算最常用、最方便的计算方法,它是诸多运算方式(估算、笔算)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运算。
因此,先学口算就成为十分自然的顺序了。
(2)估算和笔算的过程,是多次应用口算的过程。
因此,把估算和笔算放在口算之后学习,是顺理成章的顺序,它体现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思维规律。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这样一个规律进行的。
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
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本单元的例题和习题,真实、自然地体现了除法产生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之中。
例如,教科书第13页中的主题图,是一幅丰收的、喜气洋洋的苹果运输图。
要知道不同型号的车辆每次运的苹果箱数,就必须用除法来计算。
又如,第22页例3是整理相片的情境,第31页例7是乘车参观的情境,两个情境虽然迥异,但有一个共同点,要解决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这样,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了。
通过解决这些具体问题,使学生认识除法计算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本单元从例题到习题都十分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
(1)在口算和笔算的编排中,融入估算。
如教科书第16页的例2、第22页的例3,通过口算和估算、笔算和估算的同步显示,使不同的算法、算理和谐地统一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看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到估算在解题中的优势和不足。
(2)加大练习的份量,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本单元的七个练习中,有五个练习安排了估算。
,这些内容从生活的不同角度,提供丰富的估算素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技能和估算习惯,进而形成估算意识。
4.体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本单元创设的多维度的问题情境,除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外,还体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如,教科书第28页例5,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四徒展开情节,以“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为素材,教学“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这样既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又感受数学与文化的密切联系。
又如,教科书第15页的“你知道吗?”,介绍了“除号”的产生。
文字虽然不多,但它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数学符号都是随着生产、生活、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它能帮助学生形成符号化的思想,同时认识今天的数学是无数先人用数学智慧创造出来的。
四、具体编排1.口算除法。
⑴主题图。
以运输水果、蔬菜为素材,为口算除法提供现实背景。
图中显示了四个小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⑵例1。
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由主题图引出的三个除法式题(60÷3、600÷3、120÷3)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②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重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有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③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④第15页下面的“你知道吗?”,应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感受数学符号的产生过程和数学家的智慧。
同时,鼓励学生查阅课外资料,或利用网上资源,查找一些有关除法的史料,并在班上学习交流,不断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⑶例2。
①例2教学估算,由主题图中运送茄子的情境引出。
教材给出了两个学生的不同解答策略,使学生明确: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②“做一做"第1题,提供现实情境,让学生练习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笔算除法。
⑴例1。
①选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植树造林作为笔算除法的开篇情境,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植树活动中也有数学,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②让学生在分小棒的过程中理解42÷2的算理,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写法。
⑵例2。
①以解答主题图中涉及的另一个数学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为背景,教学“52÷2”的笔算除法。
解决的问题是: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应该怎么办?②用直观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当余下1个十后应该怎么办。
③学会笔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初步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⑶例3。
①主要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
从整理照片为素材引出除法算式238÷6,然后呈现了两个学生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一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另一方面体现估算、笔算各自不同的特点。
②笔算中重点解决,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的问题。
笔算过程没全写出,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出:当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应将百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合并,看成几十个十来计算,因此商的首位应在十位上。
⑷例4。
①以计算100可购多少本练习本为背景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的作用。
②利用乘除法关系,教学用乘法验算除法,帮助学生了解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⑸例5。
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四徒展开情节,以生动有趣的“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为背景,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⑹例6。
①以两位学生的家庭用电量为素材,采用表格的方式呈现信息和要求的问题,以此引出“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②第(1)题教学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说明在除的过程中,遇到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是0,要在这一位上写0。
这个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不写。
第(2)题教学没有余数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⑺例7。
①以学生参观天文馆、克隆鼠展览为背景,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
②第(1)题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说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在这一位上商0。
第(2)题,教学有余数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
3.整理和复习。
⑴通过解答三个具体问题,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知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
⑵能根据问题的实际,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
五、教学建议1.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为的是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⑴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
因此,教学时,应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储存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
⑵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干什么”的程序思考方法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的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地思考和操作的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
⑶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运算程序、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的提炼和升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空间。
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地、轻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其次,让学生在小组(或与同桌)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最后,提供说的范例。
让说得较好的学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师根据多个学生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的不同解题策略。
通过有层次地说过程、说算理,使学生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2.拓宽主题图的情境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的若干问题。
但是,这些素材远不能满足广大城乡师生的需要。
因此,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人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科普知识等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植根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为学生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
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有如下变化:(1)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的重要意义。
(2)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教学结合起来。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笔算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3)适当补充一些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估算内容,加大估算应用的力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4.加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推理能力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
如教学60÷3=()时,可引导学生思考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