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命题规律
2020高考历史秦汉时期命题规律分析课件(共25张)
肆
核 心 考 点
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
1、建立君主专制下 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
代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是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
1
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
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
政体。中央集权制度是
对地方分权制度的否定,
他的进步性表现在中央
政府行政机构的合理化。
2、建立中央集权制
度下的地方管理行政
2
社会动荡,经济凋敝,统治者通过发展
农业实行社会安定;二是汉武帝时期,
01
大商人横行不法,汉政府财政拮据。
02
03效果
1、汉初,富裕的大商人成为中央集 权的潜在威胁。2、抑商实质是抑制 私人工商,发展官府经营。政府财政 收入增加,为汉武帝内外事务提供物
质保障,加强中央集权。
03 02措施 1、汉初抑商政策使歧视商人,限制其 政治活动。2、在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 营政策。
秦 汉
命题规律
秦汉史始终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不仅有试题,而且材料题,选择题兼而有 之,高频考点相对明显。
从考纲考点来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的内容均有涉及,尤其是 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土地制度、商业政策、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科技发展 与统一文字等,古代手工业则从未涉及。从思维层次来看,理解与运用史实、 分析与评论现象、发现与解决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要求准确理解历史现象 的本质和影响,理解与运用唯物史观等,既有学科能力,也涉及核心素养。 从现实特征来看,很多题目与当今国家倡导的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加强地 方管理、制度的传承与创新等长效热点密切相关。制度文明、理论创新、国 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等历史问题历久弥新,具有永恒的思考魅力。
秦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
高考历史历史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
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
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时所说的时间定位)。
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
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
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
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二、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论述题):做好非选择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把握六种题型在高考试题中,材料解析题通常以下列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
下面对六种题型做以简单的阐释。
1、叙述型。
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
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高考历史试题命题规律初探
高考历史试题命题规律初探高考历史试题是评价高中学生历史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备战高考的重要任务。
历年来,高考历史试题难度逐年增加,试题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考察内容涉及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
那么,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规律是什么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命题出题方向规律历史是一个广泛的学科,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因此高考历史试题的出题方向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从往年高考历史试题来看,命题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时代特点。
历史是在不同的时代里进行的,因此高考历史试题中经常出现有关某一时代的特点、影响等问题。
2.重要历史事件。
历史中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如革命、战争、政治改革等,这些事件往往影响了整个时代的发展和变革,因此高考历史试题中也经常会出现此类问题。
3.历史人物。
许多历史人物对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高考历史试题中也会出现对这些人物的评价、思想和行为等问题。
4.文化、艺术和科技。
文化、艺术和科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高考历史试题中也经常会出现这些问题。
二、命题难度规律高考历史试题的难度会根据年份、省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但总体来说,命题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题目深度。
高考历史试题不仅考察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且往往会引导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人物或者思想进行深入思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2.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试题通过设置多种不同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答题技巧和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知识广度。
历史知识的内容较为广泛,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并且能够进行扩展和延伸,因此高考历史试题往往具有较大的知识广度。
高考历史试题形式多种多样,既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也有综合分析题和论述题等。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数量较多,属于基础应用性考查。
而综合分析题和论述题则更加考验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高考历史试题对时间考查的类型及规律
高考历史试题对时间考查的类型及规律(广东罗定市罗定中学李翰 5272000766--3786500(小灵通)四川仁寿县禾加中学曹靓 541001 )时间是构成历史的基本要素之一,高考历史试题特别注重对时间的考查, 2006年广东高考单科历史共有五道选择题涉及中国古代史,其中有四道题目都是直接设问考查历史时间。
高考重视对历史时间的考查还表现在: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发生的时间在高考试题中往往反复出现。
如1995年全国卷和2004年江苏卷都考查了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时间;1997年全国卷和2004年文综新课程湖北卷都考查了桂林与长沙之间的水路交通开通的最早时间;1992年全国卷和2001年春招卷都考查了以煤为燃料冶铁的时间;1998年全国卷和2003年上海卷都考查了二牛一人这种犁耕方式出现的时间;1997年全国卷和2005年全国文综卷二都考查了筒车创制的时间;2001年和2006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都考查了岭南归属中央王朝的最早时间。
因此在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历史时间复习的力度。
在这里,我们以分析近年高考历史试题对时间考查的类型和规律为例,谈谈考生该如何复习高考历史时间。
一,从对能力考查的要求看,高考历史试题对时间概念的检测,始终贯穿着对能力的考查,它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从这些年的试题看,对时间概念考查的试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
1、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能力,也就是考查考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如:【例1】(1999年上海,2)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A)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这道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再认和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题干中设问“其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实际上是在考查考生对“鼎”这种器皿产生时间的掌握情况,由教材相关表述可知,商周时期,已制造出“鼎”这种器皿,故选A。
2、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的能力。
(统考版 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三、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解题技巧
三、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解题技巧命题特点高考卷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命题呈现如下特点:1.从命题的主要形式上看从2012年至2022年,高考历史卷开放性试题的命题形式几乎一年一变,已使用的材料有文字、图示、地图、图像、图表等几大类,文字类材料则包括文献摘引、观点介绍、目录摘抄、“公式”等,纷繁多样。
从设问形式看,主要有观点评析或论证、提取相关信息并进行说明或分析、提出修改意见并加以说明。
从发展趋势看,这种开放是全面而科学的开放:首先,不再指定考生对某一特定观点进行论证,而是给考生提供一个话题、一些史料,进而让他们自主选择和确定待论证的观点,可供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途径越来越多;其次,“一题多解”成为高考历史试题的一种常态,命题者一方面通过提供信息量大、开放度高的材料为“多解”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在评分办法上逐步从“参考答案”向“示例”“答题要求”和“评分说明”过渡;而在“答题要求”上以“观点明确”取代以往常用的“观点正确”,这“一字之变”也体现了命题指导思想与评价观念的一个重大转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2.从命题的考查重点上看虽然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命题形式不断变动,但其考查重点始终指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学科能力,其中“论证和探讨问题”是考查的重中之重。
从“答题要求”上看,结论性的答案不仅要“观点明确”,且要用准确、可信、充分的史实加以证明,做到史实与观点紧密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性强,凸显对“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一历史学科核心要求的考查;鼓励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材料信息进行审视、加工和重新厘定,大胆挑战权威,修订或否定“定论”,提出有理有据、逻辑严密、自成一说、富于个性的见解,凸显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这一《考试大纲》最高能力目标的考查及对培养“创新意识”的关注。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及思路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一、选择题第一,明确题目结构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
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包括时间、地点、空间、人物、设问角度。
答题主题就是指思维对象,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内容。
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
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
第二,搞清时空范围。
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从近四年历史高考选择题看,题干中含有限定语的题目至少占了1/3。
因此,抓住限定语,无疑是正确作答的一个前提。
第三,推敲备选项。
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
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
二、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做好非选择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把握六种题型在高考试题中,材料解析题通常以下列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
下面对六种题型做以简单的阐释。
1、叙述型。
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
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
综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
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说明型。
说明型非选择题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
高考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及方法
高考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及方法高中历史考试的答题技巧1.高中历史阅读材料:概括材料意思(或有一个意思,或有几个意思);通过时间、人物等关键词联系课本知识,锁定课本相关内容。
2.设问:看是“表明”“体现”“原因”“目的”“影响”等。
3.多管齐下,尝试不同方法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楚高中历史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的选项。
重点突破法:在审题中确定关键词后,如果对关键词相关的史实了解清楚,那么可不用逐一考虑各个选项,而是直接确定正确答案。
猜测法:如果对各个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的选项,可用猜测法,猜测时有以下规律:一般情况下,选项如果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课表范围,则为错误。
3.选项:符合高中历史材料与课本知识,正确选项。
程度词,动词太绝对,高几率错误选项。
不符合材料(脑补选项;本身正确但无关选项),错误。
不符合历史史实,错误逻辑以偏概全(孤证不立)、偷换概念、因果倒置等;错误4.看全选项,互相印证,得出正确选项。
5.遵循理论,利用规律答题高中历史在常用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平时掌握的相关历史理论和规律及经验来答题。
例如,主观原因为主,客观原因为辅;经济原因为主,政治军事文化等原因次之;深层次原因为主,浅层次原因为次;生产力原因是根源等。
高考历史的答题窍门步骤一,审问题。
一般材料型的问答题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三种提示语:第一种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就是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
第三种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步骤二,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阅读过程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
步骤三,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
一般会在材料的开头和最后有提示。
步骤四,关注每段(种)材料。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____、5)一、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命题思路和干扰项设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偷梁换柱法。
这种方法就是题目或备选项在推理、判断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等方法来设臵学生推理、分析、判断的障碍,从而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
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
”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2.因果混淆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混臵一起,以造成考生的判断失误。
(天津文综卷)‚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3.以偏概全法。
这种方法通常是用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有意用片面性的说法制造全面的假象。
(江苏历史卷)徐坷《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灼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4.舍本求末法。
这种方法是以表象或假象否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客观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叙述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因素,使考生辨别不出真相,结果求末而舍本。
(广东文综卷)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
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
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简释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简释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学习历史时要面对的头号难题,背了就忘的怪圈几乎困扰着每一名文科生。
有的知识点反复背过好几遍了,结果在刚结束的月考中遇到它时却依旧感到陌生,这令同学们很是恼火。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编辑的历史学习方法文章,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高考复习:历史简释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一、题型特点历史简释题开辟了考查求异思维的新天地,为历史教学园地注入了一泓清水。
它能引导中学师生摆脱思维定势。
同时,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初步的研究性能力及创新能力。
它具有如下特点:1.材料的选择--多样性、生动性、典型性在这里,笔者简以历年上海高考历史卷中的典型简释题为例加以说明。
(1)多样性试题既是能力训练的素材,又是获得信息的载体,因此命题者非常注重材料类型的多样性。
不仅包括常见的文字材料,而且还包括对联、谚语、文物、钱币、邮票、地图、照片、插图、漫画、海报和儿童画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外交等各个方面,既有正面材料、也有反面材料。
既有来自过去的历史材料,也有来自实际生活,充满生活气息的材料。
(2)生动性一是文字材料体现出形象化、文学化和生活化的特点。
如2001年群蜂会议、2004年刘少奇与一位资本家的对话题等。
二是重视各种统计图表的应用。
如2003年第33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2004年第29题《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表题。
图表与文字材料相比具有形象、直观、简捷、新颖等特点,且更适合青少年的认知心理特征和体现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是重视历史地图、各类历史图片的应用。
如2004年上海徐家汇掠影,2005年的儿童画等。
四是重视原始材料的选择应用。
如2002年的秦砖、汉瓦、东汉画像石、2003年的彩绘陶佣等。
原始材料既包括历史文件、档案、名人手迹等文字资料,也包括新闻图片、历史照片、考古文物等各类实物资料,更具历史学科特色,使简释题充溢着历史的味道。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方法【三篇】
【导语】寒窗苦读⼗余载,今朝考试展锋芒;思维冷静不慌乱,下笔如神才华展;⼼平⽓和信⼼⾜,过关斩将如流⽔;细⼼⽤⼼加耐⼼,努⼒备考,定会考⼊理想院校。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法【三篇】》供您查阅。
【篇⼀:⾼中历史选择题有什么答题技巧】 1、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1)两种表现形式: ⼀是题⼲列出了某⼀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 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的” “是为了”等,⽽在考查原因时⼜多进⾏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
另⼀种是题⼲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审题⽅法: ⼀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 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 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是要注意 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全⾯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 把握题⼲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解答⽅法: 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法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定是因。
②运 ⽤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 识是果。
③类似的还有⽣产⼒决定⽣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这 些基本理论就⽐较容易作出判断。
1、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决定作⽤的最重要的本 质原因。
根本原因⼀般是⽣产⼒、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 内因等。
2、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配地位,起主导作⽤的原因。
⽽在⼈ 为和⾃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不⼀定是根本原因, 通常主要原因⼀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
另,命题中“最主要的原因”实践中等同于 “根本原因”。
【篇⼆:⾼中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法是什么】 因果型历史选择题 此类题⽬,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知识的能⼒。
2023年甲卷历史42题命题立意
2023年甲卷历史42题命题立意详解在我国高考历史科目中,2023年甲卷的历史科目出现了让人瞩目的42题命题立意。
这一题目的命题立意展现了历史学科的深度和广度,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历史题目的命题立意,并展开对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的全面评估,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命题的内涵。
1. 背景和意义2023年甲卷历史科目出现的42题命题立意,是对我国历史学科的一次重要考验。
这一命题的出现,既是对学生对历史知识和理解的挑战,也是对历史学科教学水平的检验。
通过对这一题目的全面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学科的研究方向和思考模式,同时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精髓。
2. 历史事件和人物这一题目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包括但不限于古代文明、中世纪帝国、现代革命等,这些事件和人物的命题立意体现了对历史学科整体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进程和演变。
3. 思想和文化历史的发展不仅关乎事件和人物,更关乎思想和文化。
通过对思想和文化的评估,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后逻辑和内在联系。
这一命题的立意体现了对历史思想和文化的重视,我们可以通过对相关思想和文化的深入研究,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内涵和外延。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一命题的立意是具有深刻内涵和广阔视野的。
通过对这一命题的全面评估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这一命题也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才能和创造力的舞台,从而更好地展现历史学科的魅力和价值。
总结回顾通过对2023年甲卷历史42题命题立意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学科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剖析历史事件、人物、思想和文化。
这一命题的出现,不仅是对学生的挑战,更是对历史学科的检验,给我们提供了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历史的机会。
在未来的历史学科教学和研究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历史事件、人物、思想和文化的全面评估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的精髓和内涵,展现历史学科的魅力和价值。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历史命题细目表还原与仿制
1.2017年全国Ⅰ卷历史细目表
题型结构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难度
题型
题号
分值
核心考点
类别
获取解读信息
调动运用知识
描述阐释事物
论证探讨问题
预测难度
实测难度
专题
模块
通史
体系
选择题48分
24
4
西周的政治制度
政治
中国古代
2
2
难
25
4
西汉的政治制度
政治
中国古代
2
2
难
26
4
历史事实的认定
题型与题量:经过长期探讨和实践,历史试题的题型基本稳定,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各类试题的考查功能得以不断完善。在文科综合试卷中,历史选择题12道;非选择题5道,其中必做题2道,其余为选做题(3选1)。
考查内容:包括具体考点与历史阶段,专题与通史类等。选择题中,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内容基本上各占三分之一;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专题模块的比例也大致为3:4:2。试题多是围绕一个主题命制,基本为主干知识。
第二,明确高考的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确定高考复习的重点。梳理近几年的命题细目表,可知命题的重心是考生所学的主干知识,试题多是围绕着核心考点来设计的,有些主干知识反复考,而有的知识高考却从不涉及。据此可确定高考复习应在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上下工夫,并适当进行拓展和补充;相反,对低频考点和高考盲点则应减少复习投入,适度删减教材。特别是在复习后期,一定明确复习重点,切忌平均用力。
文化
世界近代
1
1
中
16
2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政治
世界近代
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对策
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对策一、试卷的形式1、呈现方式:文字+图片(地图)+表格,图片和表格为亮点:2、提问方式三年总结:“是什么”占主导,“表明了”上升较快,几乎占到一半,三年都考了历史背景、原因、影响、特点、变化,呈现出由原因影响单纯的是什么,变为概括指出,考察学生概括能力加强,试题难度增大,值得注意几点08年比较题,09年认识题,在10年没有出现,但未必2011年就不出现,也要加强训练。
二、试卷的内容三、命题规律1、命题形式相对固定。
选择题:12题文化常识题。
13—17题为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题。
18—23题为世界史内容。
中外内容基本各占一半,除12题外,基本都是材料选择题,其中必有一个表格和一个图片(地图)题。
主观题:37题为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三部分学科综合。
基本都是三问,提问方式一般是特点、变化、历史背景、主要观点和影响。
39题为点热点问题,属学科间综合。
2、考查能力基本一致。
①材料阅读能力贯穿始终。
②概括能力逐渐占据上锋。
③读图看表能力日益重要。
④分析原因影响依然重要。
3、渗秀新课改新教材文明史观成为高考历史试题设计和制作的主导理论,体现这一史观的试题在大纲高考中频频出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另外,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都有在高考题中有所渗透。
4、知识向能力的转变所有试卷几乎没有了死记硬背的东西,高考命题,已经完成了由重知识为主到以重能力为主的转变。
四、教学的反思1、学科基础知识的牢固①制定计划,有序推进,《一轮复习计划与方法》、《二轮复习计划与方法》。
②教导仔细阅读教科书,掌握教材知识,给每个自然段定个小标题;找出段落层次要点;弄清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必须记住的史实关键词,理解基本观点,把材料的史实与观点联系起来。
③围绕核心,明确阶段特征,重查时段,核心史实,历史概念,中国古代史重点突出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征。
中国近现代史强调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文明整个发展,世界史重视工业文明的发展及其在世界范围的扩张,引入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一方面认识历史发展的线索,一方面紧扣“结点”整体认识历史。
高中历史学科考试命题设计方案范文
高中历史学科考试命题设计方案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知识,提升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人文素养。
同时,通过考试反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考试内容
1. 中国古代史: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演变,以及对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的理解。
2. 中国近现代史:考查学生对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及对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的认识。
3. 世界史:考查学生对世界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演变,以及对国际关系和全球性问题的了解。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时长100分钟,满分100分。
2. 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等题型。
其中,选择题约占40%,填空题约占20%,简答题约占25%,材料分析题约占15%。
四、命题要求
1. 命题要紧扣考试大纲,遵循课程标准,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2. 命题要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强调历史事件的时序性和地域性,注重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和综合历史知识的能力。
3. 命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 命题要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5. 命题要注重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和进步。
历史命题说明和解题指导
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命题说明和解题指导一、命题指导思想第一,诊断教学,适度模拟。
本次调研考试是南通市组织的2015届第一次调研考试,因此本次命题考虑的出发点有三:一是定位于阶段性测试,照顾中等进度,注重诊断功能,对全市高三历史教学排查摸底。
二是注重依托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合理地拓展和延伸教科书的知识,注重引导师生充分依托教材开展高三一轮复习。
三是适度模仿,注重在题型和考查方向上适度仿真模拟,以诊断学情为主,模拟高考为辅。
第二,重视必修,考查渐进。
本次试卷在考虑考点分布时,注重三本必修模块之间以及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比例。
选修部分只考查选修一的内容,既是注意到各县区一轮复习的不同进度,也是试图引导高三教学重视、夯实必修部分的意图体现。
试题不仅对学科知识逐步覆盖,考查目标也逐步展开。
在考查目标和要求方面,力争考查基本学科能力和素养。
重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适当涉及到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要求,在论证和探讨问题目标上,注意到考查要求的新角度。
第三,研究高考,关注现实。
近年来江苏高考历史试卷注重运用情景材料,情境设置与教科书知识的关系依存度高,注重对学科思维能力和思想素养的综合考核等,这些都在试题中充分体现。
本次考试对1787年宪法等考点的考查,关注了2015年江苏考试说明的变化。
第24题是多角度论述题,继续关注江苏高考历史卷创新题型的引领方向,注重考查学生多角度论述历史现象的基本能力,试图引导教师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试题选取贴近学生所知的社会热点问题,运用已学知识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次试卷选取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考查古代政治文明的历史借鉴价值,通过考查20世纪晚期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试题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学以致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全国卷第41题的命题规律分析与应试策略 含解析
全国卷第41题的命题规律分析与应试策略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有人称之为开放性试题,也有人称之为探究性试题和创新能力评价题.这一类型试题在设问中通常有“说明”“评述”“评析"“探讨"等关键词,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观点、规律的认知、分析和论证能力。
下面对这一题型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反思其应对策略,以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一、命题规律1.从能力要求上看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011年“西方崛起”题和2012年“冲击——反应”题,都是考查考生“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2013年“汉唐间历史变迁”题考查的是“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2014年“目录修改说明”题和2015年“公式探讨”题,主要考查考生“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试题涉及了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基本的能力要求。
2.从命题立意上看近年来,高考文综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引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逐渐加强了从注重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素质立意的转变,试题由过去重视考查记忆能力向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在41题中的表现特别凸显,主要表现在:第一、答题思维上倡导多角度、多层次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二、答题原则上强调论从史出、论从证出和史论结合;第三、语言表达上强调逻辑严密、文字通顺。
3.从考查目标上看近几年全国卷第41题以社会重大时事热点、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学术争论话题为载体,以学科知识为依托,突出历史学科的价值导向功能。
2011年“西方崛起"题,凸显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长效热点;2012年“冲击--反应”题引导考生思考现代化发展模式;2014年“目录修改说明”题体现中日关系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2015年“公式探讨”题是科技创新这一热点聚焦的体现.这些试题反映了命题者在选材上别具匠心,既突出了时政和学术热点,又突出了历史的教育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1.考试依据
《考试大纲》提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 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 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 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 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3.能力考查覆盖全面,力度到位。
试卷涵盖了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 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
证和探讨问题”4项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
试题设计力求创新,突出学科特征,刻意 反映史学研究新动态和新成果。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一是材料成为试卷主体,材料内容远离教材,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②注重历史解释,能力考查的起点 高考命题坚持“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原 则,历史材料或文字叙述构成试卷的主体。对能 力的考查主要从阅读理解试题材料切入,以有效 信息的提取、解读、整理及运用为基础,向其他 各种能力的考查延伸。同时,对教材涉及的一些 重要历史概念,特别是教材未作阐释、学生理解 不透的重要概念,试题往往从理解深度上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2014年历史 高考命题规律 与备考复习对策
沈海财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导
言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改革踯躅不前 ●然而我们在高考面前总是疲惫不堪 ●高中教学严重滞后于高考命题改革 ●师生深陷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泥潭
●跳出题海:科学备考的唯一出路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一
高考命题规律解读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重大变革。历史考试大纲将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
表述为4项3个层次共12条,比课程标准的要求前 进了一大步,提高了一个层次。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表1
目标
历史(课标版)高考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
要求 I II III
一 理解试题提供的 整理材料,最大 对有效信息进行 获取和解读信息 图文信息和考试 限度地获取有效 进行完整、准确、 要求。 信息。 合理的解读。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解读:
这个历史学科能力目标和要求的表述,既不
同于课程标准,也不同于以前的考试大纲,而是
根据高等学校历史专业对新生学科能力的要求所
提出的。对高中学生来说,更应是历史学习的潜
能,它主要包含了历史材料阅读能力、历史概念
理解能力、历史知识应用能力、历史问题思维能
力和历史文字表达能力。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②创新意识突出,求异思维活跃。
目前,高考历史命题组是一个知识和年龄结
构都比较合理,命题经验日益成熟的班子,保
持着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活力,创新意识强烈, 求异思维比较活跃,因而每年的试题都将出现新
思维,并有新突破。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③反猜题与出其不意。
反猜题可以说是所有考试命题工作的一种心
2.考查宗旨
《考试大纲》提出:“考查对基本历史知
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
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 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3.命题原则
《考试说明》明确表示:命题不拘泥于教科 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
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综合题为0.46。历史题难度通常高于政治地理。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五)高考命题规律的探析
1. 高考究竟考什么 ——过程、解释、方法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①强调历史过程,突出主干知识及其结构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线索、 各阶段时代特征及其相互联系; 中国近现代各时期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近代前期主流思想 的发展演变; 世界各主要国家民主制度确立和发展的背景 及各自特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世界影响,现 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多样化表现及特征; 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比较。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2.考纲强调通史体系 考试大纲从高考的现实需要出发,强调通 史体系,根据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按照通史
的思路对课程标准的内容加以调整,遵循古代、
近代、现代的时序,对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强
调知识的内在关系,打破模块界线,构建起基
本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学科体系。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2. 高考怎样考——命题思路
①着眼于学习潜能和学科素养的考查。 坚定不移地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 高考命题的基本信念,在操作层面上也达到了一 个较高的水平,历史在文综三科中一直走在政治 和地理的前面,并对它们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因 而历史试题也是三科中难度较大的。比如对学科 素养的考查已经有机地渗透在许多试题之中。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5. 试题难度逐年调整,仍然偏高
难度和区分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 难度为0.5时,其区分度可能最好;区分度在0.3 以上才是好题。因此高考命题的设计难度通常为
0.50-0.55。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历史试
卷的平均难度为0.46。2012年历史试卷的难度为
0.47,与上年比略有降低,其中选择题为0.48,
●图表材料在试卷中每年都有出现。通常是一 个表和一幅图。 ●试卷文字阅读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文综 卷的历史部分由2007年约2800个字符逐渐增 加到目前的3600个左右的字符。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2.考查内容重点突出,学科主干知 识凸显,主题鲜明。
突出学科知识的主干,强调对重要事物
和概念的准确理解,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 和其他学科关系更为密切的一些内容,如文 学史、科技史、当代思想政治等则极少涉及。
③试题分析。每年组织高考试题评价。 ④时间因素。高考命题时间和命题周期。 ⑤必然性与随机性。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二 考生答卷失误透析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一)考生典型失误分析
1.阅读能力欠佳
考生的阅读能力,即从试题中获取和解读信
息的能力不足,是近年高考失分的首要原因。这
在综合题和选择题中都比较突出,考生平均约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从中学历史教学的角度来理解,它所强调的是: ●历史阅读能力,即读懂历史材料,正确理解题 意,并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知识迁移能力,即运用已有知识,认识和理解 新的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并分析和说明问题; ●历史思维能力,即运用史学思想和方法思考、 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即准确描述历史事物,概述历 史事实,阐释历史观点。 同时,大大淡化了知识记忆能力即再认再现能力。
理常态。目前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在以材料为 主体的试卷结构下,反猜题已是轻而易举的事, 出其不意也成为命题工作的一种基本追求。所以 企图以猜题押题去提高考分的想法已显得十分幼
稚。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3.影响和制约高考命题的因素
①知识结构。命题专家专业构成。
②命题经验。经验与质量有着直接关系。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③关注学科素养,强调史学方法 对文史常识和史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每年 都有题目涉及,这体现了高考命题对历史学科素 养的重视。 史学思想和方法方面,主要包括:全球史观 或整体史观或“世界体系论”、文明史观及现代 化史观,比较史学以及“新史学”的各种流派和 方法,如“问题史学”“计量史学”“概念史 学”“心态史学”“结构史学”等等。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④与大学课程密切相关的内容 一是大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和学术热点问题以 及科研前沿的成果(且是在政治上不太敏感的问 题),近年日益重视经济和社会史的考查正是其 突出体现; 二是中学教材中阐释片面、观点陈旧的内容, 高考命题也会有意去颠覆; 三是古今中外贯通,在学科体系和主干知识 方面不同版本教材可以互补的内容。 考纲将是高中课标与高校课程的衔接,而不 是翻版。 趋势是远离教材,越来越远。
50%的失分和这一因素有关。这个问题一直没有
引起历史教师的足够重视,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
对策,因而至今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①与试题材料的阅读难度有关。主要是文言 文和世界史文献材料的译文。 ②与试题远离教材的程度有关。考生对陌生 的历史事物和历史叙述,往往是不知所云,无从 下手,这在世界史部分较为突出。 ③与考生的知识面狭窄有关。考生无法将已 有知识和试题内容建立有效联系。 ④与考生阅读速度和理解力不足有关。长期 以来教学缺乏对阅读技能的训练。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4.试卷结构经过调整后已趋于稳定 (1)题型结构
题量:12道选择题 2道主观题 N道选做题(N选1) 形式:所有题目基本上都有背景材料 特点:综合性 一道主观题为大跨度综合(25分) 开放性 一道主观题为开放性题目(12分) 无参考答案,有评分标准, 远离教材 选做题按选修模块命题(15分) 但试题较少直接涉及选修教材内容。
历史高考命题规律与复习对策
(3)能力结构
目标要求 I II 获取和 理解试题提供 整理材料,最 解读信息 的图文信息和 大限度地有效 考试要求 13% 获取信息 19% 调动和 辨别历史事物 理解历史事 运用知识 和历史解释 实,分析历史 17% 结论 11% 描述和 客观叙述历史 准确描述和解 阐释事物 事物 释历史事物的 0% 特征 3% 论证和 运用判断、比 使用批判、借 探讨问题 较、归纳的方 鉴、引用的方 法论证历史问 式评论历史观 题 12% 点 1% 累 计 42% 34% III 对有效信息进行 进行完整、准确、 合理的解读 18% 说明和证明历史 现象和历史观点。 2% 认识历史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并 作出正确解释 3% 独立地对历史问 题和历史观点提 出不同看法 1% 24% 合计 50% 30% 6% 14%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