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的几点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新课改“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的几点理解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先后进行了八次课程改革。新课

改就是目前仍在实施中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在时间序列和内容逻辑上, 中国基

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的直接思想来源应是 20世纪 8 0 年代

初就已经提出来的素质教育。在今天看来, 素质教育所蕴涵的核心价值理念正

是“以人为本”。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这样的目标表述就高度概括了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核心价值

理念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指明了我国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是学习新课程改革理

念的关键一环。本人查阅了若干文献,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认真理解。

一、“以人为本“与中国古代”人文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主义,在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等的思想是一致的。它肯定人的价值,肯定现世人生,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强调人的经验和实用理性。这种理性注意力更为集中在人如何安身立命之上,主要是从实际经验出发,体悟世界和人生的意义;就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也缺少科学、数学理论和形式

逻辑,只是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维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这个“人”是群体化的、普遍意义的人,没有太多个体的因素,更不是西方“人本主义”

的个人。

现阶段“以人为本”的内涵和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种理念把现实的“人”作为社会主义的主体和

中心,以满足现实的人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里就突出了每个人的发展,在群体中还注重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人具

有了更加个性化的意义。

二、“以人为本”和“人本主义”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强调的是个人的人权,以人为目的。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引导下,课程文化表现出许多新特点:注重人的自我实现,追求学生

个性的发展,认为这是教育的核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人的自我实现,

甚至强调人文学科的重要性等等。在实践操作中,往往出现无法正确处理学校

教育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比方,只注重方法、技术的传授,不注重

学生学业结果的评价等。

“以人为本”的人强调的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把人既作为目的又作为

手段。“以人为本”不能等同于“以学生的需要为本”,人的需要不能脱离社

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就个人而言,“以人为本”的人的全面发展应包含有个人全面素质的含义,即人人都应剧本

的德智体美等具备较高的素质;还应包含全社会对人才的整体布局的需求的含义,即人应是社会所需要的人。

三、坚持“以人为本”为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困难重重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逐渐出现了向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倾斜,关注个体感性享乐,爱学乐学难以实现。诸如“穿新鞋走老路”、由“棒杀”变“捧杀”、“自主”变“自由”、“活动”变“乱动”等,有些是因为“以人为本”还未真正在教育实践中落地生根,有的则是执行者理解能力、教

学水平跟不上出现的照搬照拿。在指挥棒作用下,基础教育改革处在理论上要改,实践上又不出成绩的尴尬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