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张心亚
水性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乳液的合成与应用_张心亚
第一作者:张心亚,27岁,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1-07-03专论与综述水性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乳液的合成与应用张心亚 涂伟萍 杨卓如 陈焕钦(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工研究所 广州 510640) 摘要: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阐述了水性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乳液的制备方法、性能改进及应用,综述了水性丙烯酸类共聚物乳液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这一蓬勃发展的新型聚合物乳液作了展望。
关键词:水性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 乳液聚合 合成方法 性能改进 技术进展 丙烯酯类共聚物乳液(Acrylate Copolymeric Emulsion )是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酯与其它乙烯基类单体进行乳液聚合的产物,还包括丙烯酸(酯)类衍生物接枝大分子共聚物[1]。
随着现代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丙烯酸及其酯类共聚也液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全(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乳液、醋酸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乳液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乳液,主要用作涂料成膜剂和纺织印染粘合剂,并用于密封胶、结构胶等行业中,其用量与日俱增[2]。
随着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乳液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以及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水性丙烯酯酯类共聚物乳液正逐步取代溶剂型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乳液成为涂料和胶粘剂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地,水性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乳液用于建筑涂料,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耐水性、耐酸碱性、耐玷污性、无毒、对环境友好等性能,是建筑涂料体系中最具发展前途的一类产品[3]。
1 水性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乳液聚合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主要围绕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技术开展了研究,目前已开发出核-壳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有机-无机复合乳液聚合、基团转移聚合(GTP )、互穿网络聚合(LIPN )、微乳液聚合等新技术。
一些新技术如核-壳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有机-无机复合乳液聚合技术等已在国内外树脂及乳液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4],产品性能如耐冻融性能、低温施工性能、贮存稳定性等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苯丙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影响因素分析[1]
表 3 乳化体 系对 MF T及粒径 的影 响
乳化体系 S B /P 1 D / P 1 A I  ̄ P 1 p n 8 /P 1 D S - 0 S SO — 0 — O O - 0 S a - 0 . 0 O O
摘
要;采用复合乳化剂体 系和预 乳化法核壳乳液聚合工 艺, 制得 苯乙烯一丙烯 酸异辛酯共聚乳
一
液 。 究 了乳胶 粒粒 径 、形 态、 化 剂 和核 壳结构 组 成 对 聚 合物的 最 低 成 膜 温度 ( T) 研 乳 MF 和玻 璃 化 温度
( ) 的影 响 。
关键 词:苯丙乳液 最低成膜温度 ;影响因素 ≯。 0 一 中 图分 类号 : Q60 T 3, 4 文献标识码: A 一 文章编号:10- 6 6 0 )10 0_ 4 09 19 ( 0 8 0 -0 1o 2
小对 其 最 低 成 膜 温 度 ( T) MF 和 的影 响 很 大 , 胶 乳 粒 粒 径 小 , 光 率 高 ,使 乳 液 透 明 ,并 使 其 MF 透 T降
低 , 升高。 随着乳胶粒粒径 的增 大 , F 增 大 , MT 而
变 化不 大 , 随着乳 胶 粒 子粒 径 的增 大 , T趋 近 且 MF 于 。因为 随着 乳 胶粒 粒 径 变 小 , 粘度 增 加 , 大 了 增 乳 液成 膜 的毛 细管 压力 和粒 子 的总 表 面积 , 利 于粒 有 子 表面 链 端互 相 渗 透 , 进 粒子 变 形 成膜 , 而 降低 促 从 MF 。同时 因 其 乳 胶粒 粒 径 小 , 面 张力 低 , 极 好 T 表 有 的 渗 透 性 , 样 成 膜 的致 密 性 高 ,硬 度 大 , 增 高 。 这 如表 3 所示 , 阴离 子 、 离 子混 合 乳 化体 系 中 , 在 非
2000-苯丙乳液聚合过程中的凝聚原因及其分析
2000年 6月第30卷 第3期 山 东 工 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SHANDONG UN IVERSIT Y OF TECHNOLOG Y V o l.30 N o.3 June 2000苯丙乳液聚合过程中的凝聚原因及其分析吕 伟 赵 芳 吴佑实 张典慧(250061 济南 山东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摘 要 通过实验找出了苯丙乳液聚合过程中引起凝聚的因素1这些因素主要有反应热、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电解质与杂质及原料用量与配比等1并对这些因素引起凝聚的机制作了简要分析,认为凝聚主要由电中和、乳化剂包容不够导致破乳、乳胶粒子的碰撞、界面张力这几种作用引起1关键词 乳液聚合;丙烯酸酯(P);苯乙烯中图分类号 TQ316133+40 前言水性防锈涂料具有无毒、无味、不燃、污染少、耐气候老化、耐光老化、耐化学腐蚀、光泽可调变等优点[1]1油性防锈涂料污染环境,且溶剂的价格昂贵[2]1水性防锈涂料能有效的克服油性防锈涂料的缺点,符合当今涂料的发展方向[3]1随着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水性防锈涂料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4,5],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6,7]1苯丙乳液因其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候性、耐碱性、附着力高等优点,在水性防锈涂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苯丙乳液在制备过程中,内部反应极其复杂,如果反应过程中控制不当或选用的工艺、配方不合适等一些因素,均可能导致凝聚现象发生1凝聚的形态有多种,如可能产生一些粗粒子,这样需经过处理才能应用,增加了成本,降低了产量;有时可能在整个反应器内凝成一团,制不出合格的乳液,造成整釜产品报废,这样不仅浪费了原料,而且,反应器的清洗也相当麻烦1苯丙乳液的稳定性对后期乳胶漆的调配也相当重要,当乳液不稳定时,遇铁红或电解质易于凝聚,给后期调漆带来困难1因此,分析凝聚产生的原因,尽最大可能避免凝聚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11 实验部分 收稿日期:1999211210作者简介 吕 伟,男,讲师,在职硕士生,1965年生于山东成武县,1990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1主要研究方向:化工和材料1已在《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等杂志中发表论文10余篇1赵 芳,主要从事化工的教学及研究工作1吴佑实,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教师1张典慧,主要从事化工的教学及研究1第3期吕 伟等:苯丙乳液聚合过程中的凝聚原因及其分析283111 主要试剂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十二烷基硫酸钠,O P,过硫酸铵1112 实验方法11211 原料处理采用碱洗法处理1用5%的N aO H溶液,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碱洗2~3次,每次碱液用量为所洗单体量的11%左右1碱洗完后,再用去离子水洗涤2~3次,每次水用量仍为单体量的11%左右111212 乳液聚合间歇反应:将单体全部预乳化,然后升温至反应温度,加入引发剂引发反应1半连续乳液聚合反应:先将部分乳化剂、引发剂、助剂和水加入反应器中,打开恒温水浴加热,同时开动搅拌器1当温度升至反应温度时,同时滴加混合单体和部分乳化剂、引发剂、助剂溶液1滴加时间约3h1滴加完后,升温至90℃保温一定时间后,再降温至55℃以下,将乳液倒出12 结果与讨论211 反应热表1 反应方式对反应热的影响Table1 I nf luence of reaction pa ttern to reaction hea t实 验 内 容实 验 现 象间歇式反应加入引发剂后5m in温度迅速升高,暴聚原料未经处理半连续乳液聚合加热过程反应平稳,后期升温时迅速反应而暴聚间歇式反应加入引发剂后2m in就迅速升温,暴聚原料经碱洗处理半连续乳液聚合整个反应过程都比较平稳通过间歇式反应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诱导期后,反应开始进行,反应一旦开始,由于热量的转移不及时,会使反应器内部温度急剧升高,造成自动加速反应,最终反应温度达97℃而内部暴聚,处于沸腾状态1对于原料未处理的间歇式实验,后期升温后,同样也因为反应热的转移不及时,导致暴聚1当达沸腾状态时,乳液的稳定性已经破坏,由于反应速率快,乳化剂不能迅速地吸附到乳胶粒表面以维持乳胶粒的稳定,乳胶粒子之间聚结的作用力增大,从而导致凝聚产生1 212 反应温度表2 反应温度对反应过程和结果的影响Table2 I nf luence of reaction te m pera ture to reaction processes and results反应温度70~73℃74~76℃>80℃反应过程及乳液光泽有蓝光,较理想有蓝光,较理想有蓝光,产物有大量粗粒子284山 东 工 业 大 学 学 报2000年反应温度达80℃时,内部易产生粗粒子1在较高温度下,反应速率快,乳胶粒的生长速度快,乳化剂不能迅速地吸附到乳胶粒表面以维持乳胶粒的稳定,因此乳胶粒子容易聚结成混入杂质,反应过程中易产生粗粒子1当调制乳胶漆时,阴 非离子乳化剂制得的乳液遇铁红时稳定性降低,易于凝聚1采用的乳化剂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采用的引发剂为过硫酸盐体系,乳胶粒子表面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吸附以及过硫酸盐分解后的一些离子碎片吸附在乳胶粒表面,使乳胶粒表面带负电荷1当水中含有大量的Ca2+,M g2+时,Ca2+,M g2+会和乳胶粒表面的负电荷发生电中和,使一些乳化剂失去作用,同时乳胶粒表面的电荷的密度下降,乳胶粒之间的相互斥力降低1由于乳胶粒表面乳化剂的减少和乳胶粒子之间斥力降低的双重因素,乳胶粒的稳定性大大降低,导致乳胶粒的凝聚1配制乳胶漆时,阴 非离子乳化剂制得的乳液遇铁红易于凝聚,也是由于氧化铁红中的Fe3+与负电荷发生电中和而凝聚1当反应体系中含有杂质时,杂质易于成为聚合反应的核心,从而产生粗粒子1因此,在制备乳液时,要尽量使用表面光滑清洁的反应器1214 搅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速率大于400r m in时,易于产生大量的粗粒子;当搅拌速率低于120r m in时,后期易于产生大块凝胶1当搅拌速率过大时,由于剪切力的作用,会使乳胶粒子具有高速旋转的动能,粒子的碰撞会使粒子相互聚结在一起1当搅拌速率过小时,会使内部体系不能充分混合,单体易在反应器上部形成一滞流层,乳化剂不能把单体充分乳化,单体不能被充分消耗,当升温时,单体内易于发生本体聚合,同时由于大量单体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由于热量的散失不及时,导致反应自动加速,最终整个反应器内发生凝聚1215 其它因素当乳化剂的用量不够时,乳胶粒表面不能吸附足够乳化剂以维持乳液的稳定,因而导致乳液凝聚1在反应过程中,由于其他的原因导致乳胶粒的表面不能吸附足够的乳化剂时,同样可导致凝聚1第3期吕 伟等:苯丙乳液聚合过程中的凝聚原因及其分析285表4 原料用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Table4 I nf luence of am oun ts of ma ter i a ls to reaction resultsm in),不合适的原料配比及用量等均可导致凝聚1通过对这些因素引起凝聚的原因分析,认为凝聚主要由电中和、乳化剂包容不够导致破乳、乳胶粒子的碰撞、界面张力这几种作用引起1参 考 文 献1 余远斌,张燕慧1苯丙乳液研究进展1化工进展,1996,(2):36~392 吴玲玲,张淑芬,兰 斌1水性防锈涂料用苯丙乳液研究1涂料工业,1998,(8):28~303 张卫红,龙 复1水性涂料用聚合物分散剂新进展1涂料工业,1997,(2):37~394 谢志明,高 翔,李卓美1丙烯酸脂共聚物水性涂料研究1涂料工业,1993,(5):1~55 唐黎明,董汉鹏,刘德山,周其痒1新型无皂聚丙烯酸脂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1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1):17~196 朱国民,王善琦1环氧酯2丙烯酸接枝共聚物水性化研究1涂料工业,1994,(5):187 朱国民,王善琦,席海萍1环氧磷酸酯-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1涂料工业,1995,(2):5~8ON COAGULAT I ON OF ST Y RENE Bu-ACRYLATEE M UL SI ON POLYM ER IZAT I ONLüW ei Z hao F ang W u Y oush i et al(Co ll.of Environ.and Chem.Eng.,Shandong U n iv.of T ech.,J inan250061)ABSTRACT W e found ou t the m ain facto rs of coagu lati on in the em u lsi on po lym erizati on of Styrene B u2acrylate by exp eri m en ts,w h ich included reacti on heat, reacti on tem p eratu re,stirring rate,electro lyte and i m p u rity,the do sage and rati o of m aterials.A nd the m echan ic of coagu lati on w as discu ssed,w h ich included electric charge neu tralizati on,lack ing em u lsifier on the su rface of latex p articles,co llisi on of latex p articles,in terfacial ten si on.KEY WORD S Em u lsi on po lym erizati on;P rop eno ic acid ester(P);Syrene。
苯丙乳液主要存在的问题
苯丙乳液主要存在的问题: 最低成膜温度(MFT)偏高; 成膜性能欠佳乳液流变性特别是粘度不能有效地加以调节耐水性差易泡性3.4 结论采用核壳聚合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乳胶粒进行设计,在相同的单体种类和用量情况下,改变预乳液A,B中单体的分配,控制滴加速率,可以制备出热稳定性高,成膜性好,力学性能优异的具备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苯丙聚合物.通过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可以有效的控制乳液的粘度和聚合稳定性,使用阴离子乳化剂会提高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使用反应型乳化剂可以提高聚合物膜的耐水性和降低其起泡性,制备出力学性能优异的苯丙乳液.液聚合优点:1)乳液聚合速率较快,聚合反应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并能同时获得高分子量.2)以水作介质,比热大,体系粘度小,而且不变,有利于散热,搅拌和连续操作.3)乳液产品(称胶乳)可以作为涂料,粘合剂和表面处理剂直接应用,而无环境污染等问题.4. 乳液聚合缺点:1)聚合物以固体使用时,需要加破乳剂,如食盐,盐酸或硫酸等,会产生大量废水.而且要洗涤,脱水,干燥,工序多,生产成本比悬浮聚合高.2)产物中杂质含量较高.产品中留有的乳化剂等,难以完全除尽.,乳胶漆和基础漆的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对乳胶漆的半成品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才能转序,这里所说的半成品,包括浆料(未加乳液),基础漆和白乳胶漆.1分散细度在打浆阶段完成后,乳液加入之前,要对分散细度进行检验,以确定是否达到分散要求.2,pH值与乳胶漆稳定性,增稠效果,防腐和消泡有关系,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3,固含量在相同湿膜条件下,固含量较高的涂料能得到较厚的干膜厚度.在相同涂膜质量时,较厚的涂膜使用寿命一般较长.4,粘度在特定的生产工艺中,粘度可以反映乳胶漆的贮存稳定性和施工性,还能检查计量情况和原材料的波动,生产企业通常检验并控制该指标.5,密度密度虽不是乳胶漆的质量指标,测试它也能反应批和批之间的稳定性.6,细度与分散细度有别,是加乳液后制得的白乳胶漆和基础漆的细度.7,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容器中状态,施工性,干燥时间,涂膜外观和对比率,按标准进行.(一)乳液选择常用乳液:纯丙乳液,苯丙乳液,醋丙乳液,醋叔乳液,硅丙乳液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白乳胶)性能比较:抗紫外线纯丙> 苯丙> 醋叔> 醋丙> 白乳胶性能比较:耐碱性纯丙≈ 苯丙> 醋叔> 醋丙> 白乳胶性能比较:耐水性苯丙> 纯丙> 醋叔> 醋丙> 白乳胶性能比较:抗风化性纯丙≈ 苯丙> 醋叔> 醋丙> 白乳胶性能比较:成本纯丙> 苯丙> 醋叔> 醋丙> 白乳胶性能比较:耐粘污性纯丙> 苯丙> 醋叔> 白乳胶> 醋丙性能比较:颜色稳定性纯丙> 醋叔≈ 醋丙> 苯丙> 白乳胶乳液选择内墙乳胶漆苯丙醋丙醋叔EVA 外墙乳胶漆硅丙醋叔苯丙纯丙二)颜料填料选择颜料的作用: 遮盖,妆饰选择要求:高遮盖力;明亮,美丽的颜色;稳定性好;易分散.颜料选择白色:金红石钛白粉红色:氧化铁红黄色:氧化铁黄,钒酸铋,有机黄绿色:酞菁绿蓝色:酞菁蓝,钴蓝黑色:氧化铁黑,炭黑填料的选择依据:价格;乳胶漆的性能要求,填料的细度,吸油量;粘接剂对颜料的粘接力.使用填料的结果降低成本;增加乳胶漆的稠度,防止颜料填料的沉降;影响乳胶漆的流动性,流平性;影响漆膜的光泽;有助于漆膜污染的清除;增加漆膜的抗抛光性;影响漆膜的耐久性,粉化性和抗擦洗性;增加漆膜的整体性和屏蔽性等.(三)助剂选择1,任何助剂,作用有正也有负. 2,任何助剂,其用量均以能解决问题为度,超量使用是花钱买副作用. 3,要十分注意助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四)水和助溶剂的选择水:避免多价离子,细菌,铁锈等.助溶剂:性能与环保的统一,趋势是丙二醇.三,颜料体积浓度和颜基比颜料体积浓度是指涂膜中颜料和填料的体积占涂膜总体积的分数,以PVC表示.=(Wp/dp+We/de)/(Wp/dp+We/de+Wb/dbPVC=(Vp+Ve)/(Vp+Ve+Vb)临界颜料体积浓度:CPVC,LCPVC乳液聚合物粒子越细,LCPVC越高;乳液聚合物Tg下降,LCPVC升高;成膜温度升高,LCPVC升高对比PVC:PVC/CPVC颜基比指颜料和填料的百分数对固体树脂(在乳胶漆中,指固体乳液聚合物)百分数之比,以P/B表示.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苯丙乳液改性水泥修补砂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苯丙乳液改性水泥修补砂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朱明胜【摘要】采用复配技术制备苯丙乳液改性水泥修补砂浆,并进行性能研究.探讨了聚合物乳液、偏高岭土、煅烧膨润土等外加剂对该砂浆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丙乳液的掺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砂浆的抗压强度,但显著改善了水泥砂浆的和易性和需水量.通过掺加偏高岭土或煅烧膨润土等火山灰活性掺合料可弥补砂浆力学性能的不足.【期刊名称】《水泥技术》【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3页(P31-33)【关键词】苯丙乳液改性砂浆;稠度;凝结时间;强度【作者】朱明胜【作者单位】新疆凯盛建材设计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578.12普通水泥砂浆因收缩大、粘结强度低等原因较少用于裂缝的修补,而通过聚合物乳液改性水泥砂浆可提高其工作性能,减少浆体收缩,提高粘结强度,改善防水抗渗能力及抗冻融能力,降低纯聚合物材料的费用等。
苯丙乳液(SAE)是由丙烯酸与苯乙烯单体共聚而成的一类共聚物。
苯丙乳液改性砂浆的粘结性能、抗渗性能也较好。
用于水泥改性的苯丙乳液的典型特性是:固体含量通常较高,玻璃化温度低于零度,成膜性能好。
膨润土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膨胀性、胶结性、分散性、触变性及阳离子交换性等特性,目前,广泛利用膨润土制作防水材料。
以前有不少试验研究的是聚合物乳液掺量较大情况下的聚合物混凝土的各种性能。
与现有大多数文献资料的研究不同,本文采用小剂量苯丙乳液(SAE)与水泥、砂子及煅烧膨润土(偏高岭土)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一种聚合物水泥砂浆,研究小剂量聚合物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
水泥:P.O.42.5型水泥;骨料:河砂,表观密度ρ=2.61g/cm3,含泥量<3%,颗粒级配0.315~5mm;苯丙乳液:固体含量43%;自制煅烧膨润土和偏高岭土及市售磷酸三丁酯系消泡剂。
以水泥:砂:水质量比为53:160:33作为砂浆基准配比,偏高岭土、煅烧膨润土按5%的比例等量取代水泥做单因素实验,苯丙乳液按水泥用量的0、0.5%、1%、3%、5%、8%、10%分别掺入各试验配比中,消泡剂为苯丙乳液掺量的1.5%。
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苯丙乳液
注: 所用乳化剂为 &’& ( )*, 用量为 0- 。
乳化剂配比对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见表 0。
表 " 乳化剂配比对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 &’& ( )* + 物质的量比 , 光泽 ( %." !.% %.% %.! %!%$ % %"1$ % %%/$ ! 20$ 3 涂膜外观 透明光亮、 微开裂 透明光亮、 微开裂 透明光亮、 微开裂 透明光亮、 微开裂 涂膜吸水率 ( /0$ # 0%$ / 0%$ / 0%$ #
U% 4 ’ V
着力, 同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因此广泛地应用在建筑 涂料和木器涂料中。纳米苯丙乳液由于粒径很小,具 有好的渗透性和润湿性,应用在涂料中时可以得到高 光泽且致密的涂膜,可用于几何形状复杂的表面以及 吸收性好的材料表面, 如木材、 石材、 混凝土、 纸张等; 应用在乳胶漆中由于具有更高的颜料承载能力,在保 持乳胶漆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可减少乳液的使用量,降 低乳胶漆的成本。 微乳液聚合方法是制备纳米乳液的常用方法 。
建筑涂料与涂装
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苯丙乳液
朱兴华,张发爱
(桂林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有色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西 桂林 &’%""’ ) 摘 要:探讨了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分别作为硬单体和软单体, 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备纳米苯丙乳液的 条件; 研究了乳化剂类型、 配比、 用量和乳液固体含量对乳液聚合及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 特别是在 不同条件下对制得的乳液粒径、 黏度、 凝聚率、 贮存稳定性、 钙离子稳定性、 涂膜外观、 吸水率、 光泽度 其物质的量的比为 ! - %、 乳化剂用量为’. 、 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乳化剂为 ()( * +, 复合乳化体系、 乳液固体含量为 ’". 时, 可以得到纳米尺度的苯丙乳液, 聚合反应稳定性和乳液性能良好。 关键词:苯丙乳液;半连续乳液聚合;纳米乳液 中图分类号:/0#12 文献标识码:3 文章编号:%""2 4 5&’6 7 !""# 8 %! 4 ""1% 4 "1
苯丙乳液型纸塑复膜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ABS RACI T ,
l e r 0 n ado0 6rset ey T ePr r ac f h rd c a xae2 8m n . t 0 ePci l h e om neo tePo ut v , f peae n hs okhs l ay ece o ecee te i i r rd cs rPrdi ti w r a a ed rahd r xedd h s l Po ut r m a .
ii ao c ne t f % a de liir D wfx Z a d0 一0) o tn nt tr o tn o 05 n musf ( o a w一 Al n P 1 c ne t i e
o Z % T em n m r scm oo f ot o o e hr o o e ad f . . h oo e i o Psdo sf m nm r adm n m r n 5 ,
关键词:苯丙乳液; 纸塑复膜胶; B P OP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src btat
ppr 1 t a iai dei sanwtP f dei oaf s clm nt gahs ei aei a i P n v e y eo ahs et f x v i teB p ls ct tePpr h a up s ftePPr ls c h 0 pPat o h ae.T em i ro已o b ae Pat i np l i l ia n s om k a P ro adbat l akg m t i . o ,h a nt gi t a心dm Po f n eui Pcae a r lN w te m i u f ea cm o w t oul P Pr l t lm ut g ahs e ei s sm o m n a rslbe ae Pa i a ia n dei xs o e e l sc i v t sot m ns uha h o ba rs t t o w tn aait o h r o ig,sc stelw et ei a ,l c 一 s n w e igcPblyt t i m tr l(seil o e tr reeg ) a dlw cni e tcP bly a i ePcal w xei nry, n o o s tn a ait ea yl o s i w t r t gik i i i n. hp n n I ti ae,SyeeA rl e m 1 o ae Pa i a ia n PPr trn, cya e us n PPr l t 1m nt g n hs t i l sc i
苯丙乳液应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第28卷第1期2014年1月材料研究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V ol.28No.1January 2014苯丙乳液应用性能的影响因素许利1贾丽洲1易红玲1林珩1徐建2,3傅乐峰2,3郑柏存11.华东理工大学体育新材料研发中心上海2002372.上海三瑞高分子有限公司上海2002323.上海建筑外加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232摘要以苯乙烯(St)、丙烯酸异辛酯(2-EHA)为主要单体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苯丙乳液。
用激光粒度仪测试了乳胶粒粒径大小及粒度分布,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了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用流变仪测量了乳液的流变性能,研究了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以及乳化剂用量对乳胶粒粒径、乳液的稳定性、流变性、粘结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合成的苯丙乳液为假塑型流体;乳液的粘度随着2-EHA/St 配比、交联剂用量和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升高;乳液的稳定性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大而提高,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大而降低;乳液胶膜的粘结性随着交联剂用量以及2-EHA/St 配比的增大而增强;乳胶粒的粒径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变小,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变大。
关键词有机高分子材料,苯丙乳液,聚合,流变学,粒径分布,玻璃化转变温度分类号TQ433,TB324文章编号1005-3093(2014)01-0075-06Factors Influencing Styrene-Acrylic EmulsionApplication PerformanceXU Li 1JIA Lizhou 1YI Hongling 1LIN Heng 1XU JIAN 2,3FU Lefeng 2,3ZHENG Baicun 1*1.Advanced Sports Material R &D Center,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2.Shanghai Sunrise Chemical Corporation Limited,Shanghai 2002323.Shanghai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Center of Construction Admixtures,Shanghai 200232Manuscript received June 28,2013;in revised form September 24,2013.*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Tel:(021)64251146,E-mail:****************.cnABSTRACT The styrene-acrylic emulsion was synthesized by pre-emulsified semi-continuous seededemulsion polymerization,with styrene (St)and 2-ethylhexyl acrylate (2-EHA)as main monomers.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zer,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swere measured by DSC,and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s were analyzed by rheometer.The effects of mono-mer-proportion,the amount of cross-linking agent and emulsifiers on particle sizes,emulsion stabilities,rheological behaviors and bonding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styrene-acrylicemulsion is a pseudoplastic fluid,and the viscosity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atio of 2-EHA/St,the amount of cross-linking agent or emulsifiers.The emulsions stabilize with the increment of emulsifi-ers,while destabilize with the increment of cross-linking agent.The shear bond strength enhances withthe increment of cross-linking agent or the ratio of 2-EHA/St.The particle size of emulsions decreaseswith the increment of emulsifiers,whil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ment of cross-linking agent.KEY WORDS organic polymer materials,styrene-acrylic emulsion,polymerization,rheology,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近年来人造草坪行业蓬勃发展,每年的增长率都在20%-25%。
低温成膜苯丙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低温成膜苯丙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潘正桂,古绪鹏,昌兴龙(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摘 要:采用预乳化法制备了可低温成膜的苯丙乳液,讨论了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选择、乳化剂用量以及成膜助剂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对低温成膜机理作了简要的探讨。
结果表明,当软硬单体质量比为 1.1 ∶ 1.0,十二烷基硫酸钠(SD S )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 -10)质量比为 2 ∶ 1,乳化剂用量为 4%,成膜助剂用量为单体总量 6%时,所制备的苯丙乳液及涂膜各项性能优良。
中图分类号:TQ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48(2011)10-0005-03Study on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 s of Low TemperatureFilm Styrene-acrylic EmulsionPAN Zheng-gui, GU Xu-peng, CHANG Xing-lo n g(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 l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anshan Anhui 243002, China)Abstract: The low temperature film st yrene -acrylic emulsion was prepared by pre -emulsification technology,the influence to the emulsion and film properties such as the ratio of soft and hard monomer, emulsifier selection, the amount of emulsifier and coalescent were discussed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form film at low -temperature were also briefly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mass ratio of the soft monomer and hard mono mer was 1.1 ∶ 1.0, mass ratio of sodium dodecy l sulfate (SD S) and alkylphenol ethoxylates (O P -10) was 2 ∶ 1, amount of emulsifier is 4% and the amount of coalescent is 6% of monomers,the prepared styrene-acrylic emulsion and film 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Key words: styrene-acrylic emulsion; low temperature film forming; coalescent范围[4-5],所以本文从如何降低最低成膜温度、提高乳液电解质稳定性和涂膜韧性入手,合成出既能低温成膜, 又能使乳液及涂膜其他性能满足实用要求的苯丙乳 液,为抗寒苯丙乳液的应用范围提供理论数据。
苯_丙乳液复膜胶生产工艺条件探讨
收稿日期:1999-12-07作者简介:刘宏男,1966年生,湖南省冷水江市人。
1989年毕业于武汉化工学院精细化工专业,现为湖南省资江化工学校讲师。
地址:湖南省冷水江市禾青镇湖南省资江化学工业学校邮编:417506 电话:(0738)5660939苯-丙乳液复膜胶生产工艺条件探讨刘 宏(湖南省资江化工学校,冷水江市417506) 摘要 介绍了苯乙烯-丙烯酸酯-丙烯酸共聚物胶粘剂的生产工艺,对工艺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苯乙烯、丙烯酸、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23∶113∶20,单体滴加速度一定,反应温度及时间为85℃×2h 时,生产的苯-丙乳液符合质量要求。
关键词 苯-丙乳液 复膜胶 工艺条件1 前言在印刷品及包装材料行业中,商标、广告画、精装图书等彩色印刷品和包装盒的表面常涂饰一层透明塑料薄膜。
复膜后,纸张表面光滑,色彩艳丽,装饰效果好,提高了印刷纸张的防潮性和防污染性。
较早使用的复膜胶为单一的均聚物如PP 、PE 或聚丙烯酸酯类等,这类复膜胶粘接强度低,与彩色印刷油墨相容性差,且有色、不透明,影响彩色印刷品装饰效果[1]。
苯-丙乳液复膜胶由苯乙烯、丙烯酸、丙烯酸酯等原料共聚而成,其生产工艺简单,无三废产生,性能优良,深受使用厂家的欢迎。
2 生产方法211 生产配方复膜胶应具有良好柔软性和较低的脆化点,复膜后折叠不起皱,低温下不变脆,同时要求能快速粘合纸张与薄膜,不发生位移及有较低的成膜温度。
本试验选用丙烯酸-2-乙基己酯单体(T g 为-85℃)起内增塑剂作用,使共聚物保持柔软性,增加抗水解性[2];加入少量含有极性基团的丙烯酸,不仅可提高共聚物的粘度、分子质量、内聚强度和剥离强度[3],而且还可提高聚合物的耐化学品性、粘附力和对颜料的润湿、防锈性能,提高乳液稳定性[4]。
生产配方(质量份)如下:苯乙烯(St ) 23,丙烯酸丁酯 10,OP -10 115,焦磷酸钠 0.2,BPO 1.7,丙烯酸(AA ) 1.3,丙烯酸-2-乙基己酯 10,过硫酸钾 0.3,去离子水 53。
含功能性单体的苯_丙乳液的聚合稳定性_张心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2卷第3期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Vol .32 No .32004年3月(Natural Science Edition )Mar ch 2004文章编号:1000565X (2004)03001505含功能性单体的苯/丙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张心亚 蓝仁华 陈焕钦(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摘 要:采用乳液聚合工艺,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了含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系统研究了乳化体系、引发体系、含功能基单体含量、聚合工艺和聚合温度等对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发现聚合温度降低,采用半连续聚合工艺以及适当提高乳化剂的浓度均有利于乳液聚合反应的稳定性提高.关键词:乳液聚合;功能性单体;苯/丙乳液;聚合稳定性中图分类号:TQ 4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30928*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03B 10506);广东省计划发展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粤财企[2002]347号急件);广州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重点项目(2002Z 2_D 0071) 作者简介:张心亚(1974-),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乳液及其相关新产品研究.E _mail :cexyzh @scut .edu .cn 在乳液聚合过程中,凝聚物的形成在乳液生产中具有极大的危害,它不仅降低了单体的收率,增加了聚合装置的停机时间(清理凝聚物)和处理凝聚物的费用,而且加大了各釜间产品的不一致性.因此,聚合过程的稳定性对乳液制备过程有重要作用.乳液聚合内部反应极其复杂,如果反应过程控制不当或选用的工艺、配方不合适等,均可能导致凝聚现象发生.余樟清等曾对乳液聚合过程中凝聚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1],并研究了含氨基、羟基丙烯酸乳液聚合的稳定性[2].史沈明[3]、赵永金[4]等对影响丙烯酸酯类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控制乳液聚合稳定性的方法.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在制备过程中,丙烯酸(AA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 EMA )等作为功能性单体参与共聚,可以提高乳液涂膜的耐水性、耐溶剂性、耐沾污性和机械强度.但这些极性单体常常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在乳液聚合过程中易在水相中发生均聚,形成水溶性大分子并产生絮凝作用,使体系破乳.本研究在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含功能性单体的苯丙乳液过程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乳化剂体系、引发剂体系、功能性单体的类型及用量、聚合温度和单体加入方式等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1 实验部分1.1 实验原料共聚单体为丙烯酸丁酯(BA )、苯乙烯(St )、丙烯酸(AA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 EMA ),均为工业级,新鲜蒸馏后低温贮存备用;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 )、十二烷基硫酸钠(SLS )、壬基酚聚氧乙烯(40)醚(NP 40)、辛基酚聚氧乙烯(20)醚(OP10)和引发剂过硫酸铵(APS )等均为化学纯,配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待用.1.2 乳液合成间歇工艺:将单体全部预乳化,然后升温至反应温度,加入引发剂反应.半连续工艺:(a )纯单体滴加法 将部分单体、水和乳化剂在反应釜内预乳化30min ,然后加入引发剂升温至80℃下反应约30min 后,开始滴加混合单体,其间补加引发剂,在4h 内滴完.滴完后,升温至90℃,保温1h 后降温,用氨水调节乳液的pH 值为7~8.5,过滤出料.(b )预乳化单体滴加法 先将单体、部分乳化剂和水在室温下预乳化制得预乳液,将部分该预乳液、适量引发剂和水置于反应釜中,在75~85℃下反应约30min ,然后同时滴加预乳化单体和引发剂水溶液,在4h 内滴完.滴完后,升温至90℃,保温1h 后降温,用氨水调节乳液的pH 值为7~8.5,过滤出料.1.3 分析测试1)转化率 聚合反应的转化率由称重法测定.2)凝聚率 乳液聚合反应的稳定性用凝聚率w c 表示,凝聚率由称重法获得.在乳液聚合反应结束后收集聚合体系中的凝聚物,在烘箱中烘至恒重,凝聚率根据下式进行计算:w c =m cm m×100%(1)式中:m c 为凝聚物的质量,g ;m m 为单体的总质量,g .w c 值越小,表示乳液聚合反应过程的稳定性越好.3)粒径及其分布 本实验中,乳胶粒的粒径和粒径分布采用英国H onrywell 公司的Microtr ace UPA 150型粒度仪进行测定,操作温度为25℃.4)粘度 采用Brookfield RVDL II +粘度仪测定,选用2号转子,转速60r /min ,测定温度为25℃.2 结果与讨论2.1 乳化体系对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乳化剂的选择是决定乳液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认为,采用非离子型乳化剂与阴离子型乳化剂联合使用,可使阴离子乳化剂的电荷稳定和非离子乳化剂的空间位阻作用产生协同效应,提高乳液聚合的稳定性和乳胶粒的稳定性.对于乳液聚合体系,乳化剂可通过单体与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 LB 值)相近的原则或通过单体的乳液稳定性试验来选择,但对含有强亲水性单体H EMA 和AA 的多元共聚合体系,使聚合过程稳定的乳化剂体系仍需通过聚合稳定性试验确定.本文中将阴离子乳化剂SLS 、SDBS 和非离子型乳化剂OP 10、NP 40进行复配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稳定性实验选择适宜的乳化体系.由表1实验结果可见,SLS /NP 40对含功能性单体的苯/丙乳液聚合反应稳定性最差,只有在SLS 含量较高时聚合反应才能进行,但单体最终的转化率相对较低;SLS /OP 10、SDBS /NP 40也近似有相同的结果;而SDBS /OP 10体系,其聚合过程的凝聚率最低,聚合稳定性最好,阴、非离子乳化剂的配比范围也最宽.因此,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主要采用SDBS 复配乳化剂进行试验.表1 乳化剂配比对乳液聚合反应稳定性的影响Table 1 Ef fect of the em ulsif ier ra tio on stability of emul -sion polymer iza tion乳化剂复配质量比率聚合稳定性转化率/%凝聚率w c /%平均粒径/n m SLS /NP 40 2∶11∶11∶2稳定粘度过大不稳定93.06——2.93——175——SLS /OP 10 2∶11∶11∶2稳定稳定不稳定95.3889.64—2.413.33—102237—SDBS /NP 40 2∶11∶11∶2稳定不稳定不稳定98.51——1.89——110——SDBS /OP 102∶11∶11∶2稳定稳定稳定99.9999.9697.350.440.871.2180100178 实验采用半连续聚合工艺(a ),单体质量比m (St )∶m (BA )∶m (AA )∶m (H EMA )=60∶36∶1∶1,引发剂量为0.4%,乳化剂量为2.4%.实验中还发现,对机械稳定性不好的乳液,加大阴离子型乳化剂,可减少搅拌轴叶片及温度计套管上吸附的凝聚物;对化学稳定性不好的乳液,增加非离子型乳化剂,可减少反应容器内壁结皮等现象.图1所示为乳化剂总量对体系凝聚率的影响.由图1可见,随着乳化剂总量的增加,乳液聚合反应的凝聚率降低,这有利于乳液聚合反应的稳定性.但由于影响乳液凝聚率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反应温度及搅拌速度等,当乳化剂用量达到一定值后,凝聚率曲线趋向平缓,因此不可能单纯靠增大乳化剂用量来降低乳液的凝聚率而提高乳液聚合反应的稳定性.图1 乳化剂用量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Fig .1 Eff ect of emulsifier dosage on stability of emul -sion polym erization实验采用工艺、单体质量比、引发剂量同表1乳化剂SDB S /OP 10质量比=2∶116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2卷2.2 引发体系对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引发体系对于含强亲水性基团单体(如AA 、HEMA )苯/丙乳液聚合体系的乳液聚合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引发剂用量主要影响乳液聚合的最终转化率和凝聚率,如图2所示.当其它条件一定时,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最终转化率逐渐增大,当达到一定值时,曲线趋向平缓;而凝聚率则是先显著降低到一定的程度,而后又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其乳液聚合反应速率如下式所示[5]: R p =103NK p [M ]/(2N A )(2)式中:R p 为聚合反应速率;N 为单位体积中胶粒的数目;K p 为聚合反应速率常数;[M ]为乳胶粒中反应单体的浓度;N A 为阿弗加德罗常数.图2 引发剂用量对乳液聚合反应稳定性的影响F ig .2 Effe ct of initiator dosage on sta bility of emulsionpolymer ization实验采用工艺、单体质量比同表1乳化剂SDBS /OP 10质量比=2∶1,用量为2.4%在引发剂用量较小时,体系中乳胶粒获得自由基的几率较小,参加聚合反应的有效乳胶粒数较少,即在上式中N 的有效值小,R p 较小,最终转化率较低;而随着引发剂量的增加,乳胶粒获得自由基的几率增加,N 的有效值增加,反应加快,最终转化率提高;再继续增大引发剂的用量,并不能有效提高最终转化率,反而会因引发剂用量过大,容易导致凝聚率显著增大,从而使乳液聚合反应失控.实验发现,选用0.4%~0.5%的引发剂量,可使制备的苯/丙乳液呈现出蓝光,乳液粒子的粒度小,乳液的稳定性好.2.3 功能性单体对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选择带有一定极性基团的功能性单体AA 和HEMA 参与反应,可以使共聚物产生轻微的交联,并形成一定程度的网络结构,同时,由于形成分子网络的化学键代替了单纯的分子间作用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共聚物的刚性,又由于极性基团的引入,提高了共聚物乳液的内聚力.对于水溶性的AA 和H EMA 的甲基丙烯酸链节倾向于分布在粒子表面和近表层,降低了乳胶粒与水的界面能,它的存在对聚合过程稳定性有利.随着AA 和HEMA 总含量的增加,乳液共聚合过程的稳定性增加,如图3所示,但当其含量超过4%后,乳液聚合的稳定性又有下降的趋势.随着功能性单体总用量的进一步增大,共聚物乳液的聚合稳定性能又开始下降.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随着功能性单体总用量的增加,体系中的交联点的数目也逐渐增加,当达到3%~4%时,体系中交联点数及其分布,引入的极性基团的数量正好处于一个最佳状态;再增加功能性单体用量,会导致体系中的交联度过大,使共聚物乳液体系凝聚而失稳[6].图3 功能性单体总量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Fig .3 Ef fect of f unctional monomers dosage on stabili -ty of emulsion polymer ization实验条件:半连续聚合工艺(a ),AA /HEMA 质量比=1∶1,引发剂量为0.4%,乳化剂SDBS /OP 10质量比=2∶1,用量为2.4%2.4 聚合工艺对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聚合工艺对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如表2所示,实验研究表明,在间歇式反应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诱导期后,反应开始进行,反应一旦开始,由于热量的转移不及时,会使反应器内部温度急剧升高,造成自动加速反应,使反应温度一度达到95℃而发生内部暴聚,处于沸腾状态.此时由于反应速率快,乳化剂不能迅速地吸附到乳胶粒表面以维持乳胶粒的稳定,乳胶粒子之间聚结的作用力增大,从而导致凝聚产生使反应失稳;而半连续反应,不管是预乳化单体滴加,还是纯单体滴加,都增加了聚合反应的稳定性,转化率高,而且所得乳液的粒径分布均匀,贮存稳定性更好.这可能是由于采用半连续法聚合时,加入的单体很快在乳胶粒表面聚合,水相中存17第3期张心亚等:含功能性单体的苯/丙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在的游离单体含量较少,亲水性功能单体H EMA、AA发生均聚的几率较小;而在间歇反应时,水相中存在的游离单体含量多,亲水性功能单体H EMA、AA发生均聚的几率较大,它们的均聚物具有一定的絮凝作用,可导致聚合反应过程稳定性及乳液贮存稳定性的下降.表2 聚合工艺对乳液聚合反应稳定性的影响Table2 Effe ct of polyme rization pr ocesses on stability of emulsion polymer iza tion聚合工艺聚合稳定性转化率/%凝聚率wc/%平均粒径/nm间歇式半连续(a)半连续(b)不稳定稳定稳定91.3599.9699.995.210.870.4417812080 实验采用工艺、单体质量比、引发剂量同表1,乳化剂SDBS/OP_10质量比=2∶1,用量为2.4%.2.5 反应温度对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速度及聚合稳定性也有较大的影响,如表3所示.苯/丙乳液聚合一般采用分段控温.单体滴加阶段控制反应温度在78~85℃之间,聚合温度低于78℃时,反应速度明显减慢,滴加的单体不能很快聚合,造成体系中单体局部浓度过大,极易引起暴聚冲釜,操作难度增大;聚合反应温度高于85℃时,乳化剂不能迅速地吸附到乳胶粒表面以维持乳胶粒的稳定,同时由于聚合反应速率增大,聚合物粒子变软,粘性增加,使乳胶粒子间因碰撞而凝聚的可能性增加,不利于乳化体系的稳定,乳液内部易产生粗粒子.如果聚合体系中同时存在可发生交联反应的官能团单体,则聚合温度升高将加快乳胶粒间交联反应速度,降低乳液的聚合稳定性.表3 聚合反应温度对乳液聚合反应稳定性的影响Table3 Effe ct of polyme rization tem pe ra tur e on stability of emulsion polymer iza tion反应温度/℃聚合稳定性转化率/%凝聚率wc/%平均粒径/nm70~75 75~80 80~85 85~90 >90反应时间过长稳定粘度过大不稳定不稳定90.1493.0699.9995.38—2.930.483.53——15280217—— 实验条件同表2.实验中还发现,操作不当如加料速度过快或引发剂加入过快,都会引起反应温度过高,从而导致反应器内壁凝聚物结皮较厚、凝聚物明显增多,反应稳定性显著下降.而同样地,聚合反应温度过低,也会使反应控制变得困难.因温度过低,引发剂的半衰期很长,前期引发不足,使后期未反应单体浓度偏高,反应剧烈放热,温度急剧升高,导致反应失稳.此外,当搅拌速率过大或过小,乳液体系中电解质含量和乳液固体含量增加以及采用的水为非精制水、水相比较小时,都会引起反应过程的稳定性降低.3 结 论1)不同的乳化剂类型及用量对苯丙乳液聚合反应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采用阴离子型乳化剂与非离子型乳化剂复配,且乳化剂量为2.4%时,聚合反应较稳定.2)对苯/丙乳液聚合体系,引发剂的用量在0.4%~0.5%时,聚合反应的稳定性较好.3)对苯/丙乳液聚合体系,功能性单体HEMA、AA的量为4%左右时,聚合反应的稳定性较好.由于各体系的聚合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不同,而聚合过程稳定性又直接影响着聚合过程的效率及乳液产品的最终性能,为提高乳液生产过程和乳液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增强乳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应对含官能团单体的乳液聚合过程的稳定性研究给予足够的重视.参考文献:[1] Yu Zh ang_qin,Che n H uan_qin,Li Bao_geng,et al.Stability of emulsion polym er ization of acrylicmonomers containing f unctional m onomers[J].NewBuilding M ater ials,1999(4):33-35.[2] Yu Zhang_qin,Li Bao_geng,Pan Zu_re n,et al.Stabili-ty of em ulsion polymer iz ation of acr ylic monomerscontaining amino and hydr oxyl gr oups[J].ChemicalJour nal of China Univer sity,1998,19(3):472-476.[3] Shi Shen_ming.I nvestigations into polymer ic stabilityof acr ylic resin emulsion[J].Le ather Che micals,1994(1):22-26.[4] Zhao Yong_jin.The fa ctors of a cryla tes af fec ting sta-biliz ation of e mulsion polymer iz ation and thecontr ol-ling methods[J].Jour nal of Shihez i Institute of Agr i-culture,1994,12(3-4):113-116.[5] Hu Jin_sheng,Cao Tong_yu,Liu Qin_pu.Em ulsionpolymer iz ation[M].Beijing:Che mical Industrial18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2卷Pr ess ,1987.[6] F ang Shao _ming ,Feng Xian _ping ,Chen Hai _jun .Acr ylate e mulsion press sensitivity glu [J ].Technolo -gy on Adhesion a nd Sealing ,1996(2):13-15.Polymerization Stability of St _BA _HEMA _AA Copolymeric Latex Containing Functional MonomersZhang Xin _ya Lan Ren _hua Chen Huan _qin(R ese arch I nstit ute of Che mical Engine ering ,South China Univ .of Te ch .,Guangzhou 510640,Guangdong ,C hina )Ab stract :The quaternary copolymer ic latex of styrene _butyl acrylate containing functional monomers ,such as 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and acrylic acid ,was pr epared by th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pro -cess with potassium sulfate as the initiator .The ef fects of emulsifier system ,initiator system ,functional monomer dosage ,polymerization pr ocess and polymer ization temper ature etc .on the stability of emul -sion polymer ization were systemically investigated .I t is found that the decr ease in polymer ization tem -per ature ,the incre ase in emulsifier dosage and the adoption of semi _continuous e mulsion polymer ization pr ocess are benef icial to impr oving the stability of e mulsion polyme rization .Ke y word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f unctional monomer ;St _BA _HEMA _AA copolyme ric latex ;poly -merization stability (上接第9页)Preparation and Property of a Novel Al 3+_doped Silica GelAdsorptive M aterialFang Yu _tang 1 Ding Jing 1 Fan Juan 1 Y ang Jian _ping 1 Y ang X iao _xi 2(1.Key Labor atory of Enhanced H eat Tr ansfe r a nd Energy C onser vation of the Ministr y of Education ,South China Univ .of Te ch .,Guangzhou 510640,Guangdong ,C hina ;2.Dept .of chemistr y ,Dongguan Univ .of Tech .,Donggua n 523106,Guangdong ,C hina )Ab stract :A novel Al 3+_doped silica gel adsorptive material with excellen t adsorption proper ty was pr e -par ed by treating cer amic f iber matrix with the aqueous solution of sodium silicate (N a 2SiO 3)and alu -minum salt e tc .,as well as with pH value adjustment .The effects of impregnation conditions on the ad -sorptive proper ty and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novel material were investigated ,thus obtaining the opti -mal reaction condition ,that is ,26.7%(mass fr action )of N a 2SiO 3,10%(mass f raction )of aluminum salt ,impregnation time per iod of 120min ,reaction temper atur e of 60℃and the pH value of the solutionof 1.8.It is f ound that Al 3+_doped silica gel can perfectly deposit on the surf ace and in the aper tures of cer amic fiber ,and its mesopores play a key role in adsor ption .For the substitution insertion of alu -minum into the silica gel f ramework (Al 3+doped ),the adsorption proper ty ,hea t r esistance proper ty and mechanical strength of the novel mater ial are superior to those of silica gel .Ke y word s :impregnation ;adsorption ;Al 3+_doped silica gel ;heat resistance property ;mechanical strength19第3期张心亚等:含功能性单体的苯/丙乳液的聚合稳定性。
苯丙乳液聚合中粒径大小的控制研究
分类号:TQ320.6密级:公开U D C:单位代码:10424学位论文苯丙乳液聚合中粒径大小的控制研究王竹青申请学位级别:硕士学位专业名称:化学工艺指导教师姓名:葛圣松职称:教授山东科技大学二零零九年六月论文题目:苯丙乳液聚合中粒径大小的控制研究作者姓名:王竹青入学时间:2006年9月专业名称:化学工艺研究方向:精细化工指导教师:葛圣松职称:教授论文提交日期:2009年5月论文答辩日期:2009年6月3日授予学位日期:STYRENE--STUDY OF C ONTROL PARTICLE SIZE IN STYRENE ACRYLIC EMULSION POLYMERIZATION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gree ofMASTER OF PHILOSOPHYfrom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yWang ZhuqingSupervisor:Professor Ge ShengsongCollege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June2009声明本人呈交给山东科技大学的这篇硕士学位论文,除了所列参考文献和世所公认的文献外,全部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的研究成果。
该论文资料尚没有呈交于其它任何学术机关作鉴定。
硕士生签名:日期:AFFIRMATIONI declare that this dissertation,submitted 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award of Master of Philosophy i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s wholly my own work unless referenced of acknowledge.The document has not been submitted for qualification at any other academic institute.Signature:Date:摘要在乳液聚合中,乳胶粒的大小及分布对乳液的性能及其应用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乳液聚合反应进行的过程。
无皂苯丙乳液的粒径与成核机理
1 1 主 要原料 .
再连续滴加剩余单体混合液和引发剂水溶液 , 在 4h . h ~45 滴完 。滴加完毕 , 保温 0 5h再 . ,
升温至 8 ℃回流反应 1 。最后降温至 4 ℃ , 8 h 0
加入氨水调节 p H值为 7 ., ~7 5 出料。 13 分析测试 .
可 以显 著地减 小乳 液 的平 均粒径 和粒子 的分散
体和引发剂连续滴加。三种方法中 D S8 N- 6的 含 量均 为 16 占单 体 的 质量 分 数 ) . %( 。结果 发
现, 方法 12聚合反应 正常进行 , 、 反应经 过一定 诱 导期 ( n 0mi) , 4mi~1 n 后 乳液很 快 出现 蓝色 光泽 。方 法 3在反 应 进行 1 n后 烧 瓶壁 上 0mi 出现少 量 凝 胶 ,0ri 油 水 相 分 离 , 应 基 3 n后 a 反 本没 有 发 生 。方 法 1和 2所 得 乳 液 均 为 乳 白 色, 带蓝 光 , 稳定 性 良好 。区别 是在普通 光学显 微镜下观察方法 1 所得的乳液胶膜发 白, 不透 明 , 明发生 了相分离 ; 表 方法 2所得 的胶 膜呈现 无 色透 明的视野 。将方 法 1 2的胶膜 的玻璃 和
瓶 中加 入 一定 量 的去 离子 水 和碳 酸氢 钠 , 开动
搅拌器和加热装置 , 升温至 8 0℃。一次性加入
部分 引 发 剂 水 溶 液 , 温 度 升 高 到 8 待 0℃ ,5 l
mn内滴加一定量的单体混合液 , i 保温 1 i, 5mn
聚合过程的 P D影响, S 并分析了无皂乳液聚合
引发剂 以一 次投料 法加 入 时 ,0℃下 6h的单 8 体转化 率 只有 8 .6 93 %。当 反应 开始 加 入 一半 K S 反应 一段 时间后 又补加 引发剂 ( P, 方式 B和 C)在 反 应 初期 可形 成 大量 的成 核 中心 , 些 , 这
水性涂料的最新研究进展_张心亚
水性涂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张心亚,魏 霞,陈焕钦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州510640) 摘 要:回顾了水性涂料的发展历史,介绍了现代水性涂料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有关限制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排放法规。
着重讨论了几类水性涂料(如水性聚氨酯涂料、水性丙烯酸酯涂料、水性环氧树脂涂料及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水性涂料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水性涂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水性聚氨酯涂料;水性丙烯酸酯涂料;水性环氧树脂涂料;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中图分类号:T Q 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12(2009)12-0017-08The La test Research Progress i n W a terborne Coa ti n gsZhang Xinya,W ei Xia,Chen Huanqin(School of Che m istry and Che m ical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China ) Abstract:The devel opment hist ory of waterborne coatings,the p resent status of modern industrial water 2borne coating,and the regulati ons related t o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 )released fr om s olventborne coatings were revie wed,focusing on discussi on of research p r ogress of several waterborne coatings,such as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coatings,waterborne acrylate coatings,waterborne epoxy resin coatings and water 2borne UV -curing coatings .And finally,the devel opment directi on of waterborne coatings is pointed out . Key W ords:waterborne coatings;v olatile organic co mpound (VOC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coat 2ings;waterborne acrylate coatings;waterborne epoxy resin coatings;waterborne UV curing coatings作者简介:张心亚(1974—),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乳液聚合、环境友好涂料及相关精细化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苯丙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张心亚
综 述 粘 接 2005,26(6) 苯丙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张心亚,黄洪,沈慧芳,蓝仁华,陈焕钦(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化学工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收稿日期:2005-01-14 摘要:简单介绍聚合物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及其测定方法,详细讨论了聚合物乳液组成、聚合物极性、单体亲水性、聚合物乳胶粒子性能、乳化剂、增塑剂及成膜助剂等因素对聚合物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影响。
关键词:苯丙乳液;最低成膜温度;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T Q 3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22(2005)06-0037-03 苯乙烯(S t )-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简称苯丙乳液)是一种以S t 改性的丙烯酸酯系共聚物乳液,它用S t 部分或全部代替纯丙烯酸系乳液中甲基丙烯酸甲酯(M M A )。
由于在共聚物中引入S t 链段,可以提高涂膜的耐水性、耐碱性、硬度、抗污性和抗粉化性。
用作涂料基料,它的保光性、保色性、户外耐久性和抗污性都很好,对颜、填料粘接强度高[1]。
此外,由于S t 价格便宜,部分代替纯丙乳液中的M M A ,使苯丙乳液的成本价格大为降低,已经在涂料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S t 均聚物的玻璃化温度(T g )较高(105℃),在聚合过程使用了醇解度高、亲水性强的表面活性剂和保护胶体及增稠剂,致使苯丙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M F T )较高,一般在22℃以上,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2]。
为此,人们对如何降低苯丙乳液的M F T使之得到更好的应用进行了长期的研究[3~10]。
本文对苯丙乳液的M F T 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1 M F T 及其测定方法在聚合物乳液中,聚合物以固体小球分散于水中,每个小球由若干个聚合物大分子组成,欲使乳液中的聚合物成膜,小球应互相聚结溶合,形成连续透明的薄膜。
乳液颗粒互相聚集成膜的最低温度即是乳液的M F T [11]。
当环境温度低于此温度时,乳液颗粒就不能聚集成膜而成为粉状或碎片。
苯丙乳液的成膜性能与静电纺丝工艺研究
苯丙乳液的成膜性能与静电纺丝工艺研究孟亚飞;汪滨;王娇娜;裴广玲【摘要】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苯丙乳液,并利用苯丙乳液进行静电纺丝,从而避免了传统溶液静电纺丝中有机溶剂的使用,同时提高了纺丝效率,纺丝液固含量可达37%.通过马尔文粒径测试、DSC、SEM、FTIR等手段对乳液和静电纺纤维膜进行表征.研究发现,当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的质量比为2∶1、St和BA体积比为2∶1时,乳液粒径最小且分布集中,所得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Tg=17℃,有利于纤维的形成.当乳液和助纺剂PVA水溶液的固含量之比小于10∶1时,纤维直径为500~700 nm且分布均匀,没有“串珠”出现,用水洗掉PVA组分之后,仍能保持完整的纤维膜形态.%Styrene-acrylic emulsion was prepared by using styrene (St),butyl acrylate(BA) and acroleic acid (AA) as monomers through emulsion polymerization.The obtained emulsion was applied to electrospinning,this process increased the efficiency of electrospinning and avoided organic solvent.Solid content of spinning solution was reached up to 37%.The derived emulsion and nanofiber were characterized by Mastersizer-2000 diameter analyzer,DSC,SEM and FTIR.Results showed that emulsion with the smallest size and narrow diameter distribution were prepared when the mass ratio of lauryl sodium sulfate (SDS)/alkylphenol ethoxylates(OP-10) and the volume ratio of St/BA were all 2 ∶ 1.Glass transition tempera ture (Tg) of the copolymer was 17 ℃,which was beneficial to the forming of nanofiber.The nano-fiber had homogeneous diameter within 500~700 nm when the ratios of solid content in emulsionand PVA solution was less than 10:1,while the appearance of "bunchy beads" was avoided.In addition,fiber morphology could be maintained well after removal of PVA component with water.【期刊名称】《膜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8(038)001【总页数】8页(P44-50,60)【关键词】乳液静电纺丝;苯丙乳液;纳米纤维膜;最低成膜温度【作者】孟亚飞;汪滨;王娇娜;裴广玲【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5静电纺丝技术可分为溶液静电纺丝和熔体静电纺丝.溶液静电纺丝技术的清洁性和安全性与溶剂有关.溶液静电纺丝技术所用溶剂大多数是具有毒性和可燃性的有机溶剂[1-3].因此,溶液静电纺丝技术所制备的纤维膜在食品、环境安全以及生物相关领域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利用水溶性聚合物静电纺丝可以避免有机溶剂的使用,但水溶性聚合物的种类不多,而且水溶性聚合物制备的纤维膜的水稳定性不好,限制了该类纤维膜的使用范围.虽然有一些提高水溶性聚合物电纺纤维的水稳定性的方法被提出[4-5],但是这无疑会增加工艺过程的复杂程度.因此,既要用水替代有机溶剂,又要降低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成为静电纺丝技术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通常情况下,溶液静电纺丝所用聚合物质量分数为5%~20%,严重限制了静电纺丝技术的生产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提出熔体静电纺丝技术[6].然而,熔体静电纺丝技术对聚合物的熔点和分解温度有严苛的要求,且不能使用对温度要求较高的添加剂,对于纺丝设备的要求也较高,且大多数情况下纤维的直径会较大[7-9].为了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Sanders等[10]首先提出了乳液静电纺丝技术的概念,并以实验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聚合物乳液的浓度要远高于一般的聚合物溶液浓度,这会大大提高静电纺丝效率.Xu等[11]利用这种技术将水溶性药物盐酸阿霉素(Dox)包覆于两亲性的聚(乙二醇 - L - 乳酸)嵌段共聚物中.同样利用这种方法,Liao等[12]将罗丹明B负载于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中,可以根据实验条件控制药物的释放行为和速度.这说明乳液电纺技术能够使得亲水性的生物活性分子(如药物等)有效地包覆于疏水性的纳米纤维中,并达到可控的缓释效果[13].然而,目前乳液制备条件对乳液性能和乳液静电纺纤维的形貌的影响还没有系统、详尽的报道,本研究以苯丙乳液为前驱体,以PVA水溶液为助纺剂,制备了PSBA纳米纤维膜,利用粒径测试仪、扫描电镜、DSC、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详细探究了苯丙乳液合成过程的工艺条件对乳液性能以及对静电纺纳米纤维性能的影响.1 实验部分1.1 原料与仪器苯乙烯(St),分析纯,天津福晨化学试剂厂;丙烯酸丁酯(BA),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丙烯酸(AA),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OP - 10,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过硫酸铵[(NH4)2S2O8],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碳酸氢钠(NaHCO3),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聚乙烯醇(PVA),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静电纺丝机(自制);JEM - 7500F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日本JEOL公司,电压5 kV,电流10 mA);IR Prestige - 21型红外光谱仪[日本岛津公司,分辨率为8,扫描次数64次,测试方式为衰减全反射(ATR)];Mastersizer - 2000型马尔文粒径测试仪.1.2 实验方法1.2.1 苯丙乳液的制备在四口烧瓶上装机械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分液漏斗,向四口烧瓶中加入水70 g,SDS(阴离子型乳化剂)和OP - 10(非离子型乳化剂)以1∶3、1∶2、1∶1、2∶1、3∶1不同的质量比加入,总质量为2.4 g,NaHCO3(pH缓冲剂)0.18 g,通入氮气、冷凝水,以300 r/min搅拌10 min,加热至70 ℃.单体St 和BA按1∶3、1∶2、1∶1、2∶1和3∶1的体积比加入,总体积为80 mL,AA 1.14 mL,混合均匀后加入分液漏斗中,10 min内滴加1/4的单体,搅拌20 min,同时升温至75 ℃.准确称取(NH4)2S2O8(引发剂)0.3 g溶于20 g蒸馏水中,将溶解好的(NH4)2S2O8水溶液加入分液漏斗中,再全部滴加到四口烧瓶中.40 min后体系放热,温度升至78~80 ℃.滴加剩余单体,控制滴加速度,2.5~3 h内滴加完,温度保持在78~80 ℃.单体全部反应完全后,保温聚合反应6 h,停止加热,自然降温至40 ℃以下.1.2.2 纺丝液的制备配置质量分数为10%的PVA水溶液,逐滴加入特定条件下聚合的苯丙乳液进行混合,磁力搅拌30 min制成均一纺丝液.1.2.3 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取一定量纺丝液,在纺丝电压为20 kV、接收距离为15 cm、温度为40 ℃、推进速度为1.5 mL/h、湿度20%~30%的纺丝条件下,用铝箔接收,纺丝5 h得到纳米纤维膜.1.3 测试与表征称重法测单体转化率,步骤如下:称量表面皿质量m1,用滴管吸取2~3 mL反应后的苯丙乳液样品加入表面皿中,称取质量为m2,放置于恒温60 ℃的真空干燥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称取质量m3.设单体转化率为ω,则根据式(1)计算单体转化率.(1)式中,w0为单体质量分数;w1为非挥发组分质量分数.利用马尔文粒径测试仪对乳液粒径及分布进行表征;DSC测试表征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对乳液可纺性能的影响;SEM测试表征电纺纤维膜的表面形貌;FTIR表征电纺纤维结构组成.2 结果与讨论2.1 SDS与OP-10质量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2.1.1 SDS和OP - 10质量比对乳液粒径的影响在m(SDS)∶m(OP - 10)=3∶1、2∶1、1∶1、1∶2、1∶3,单体St和BA体积比为2∶1,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制得均一苯丙乳液,用马尔文粒径仪测量乳液聚合物粒子的平均粒径以及粒径分布,详见图1和表1.选出乳液粒径分布集中且粒径较小的一组,并且计算各组分的单体转化率进行比较.通过图1和表1可以看出,如图1(d)所示,当m(SDS)∶m(OP - 10)=2∶1时,乳液粒径较小,为78.4 nm,测得粒径分布指数为0.042,且乳液较稳定.此时,复合乳化剂能够较好地降低乳液表面张力,使单体分散成细小的液滴,形成胶束,使单体增溶,在液滴或胶粒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液滴团聚,使乳液系统稳定,为后续的静电纺丝过程提供了性能优异的前驱体.在乳液聚合中,常使用由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种乳化剂组合而成的复合型乳化剂.阴离子型乳化剂具有比非离子型乳化剂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值(CMC),当阴离子型乳化剂含量增大时,体系中具有更多的乳液胶束,乳液的粒子数增多,粒径会相应地减小.当非离子型乳化剂含量增大时,形成的胶束数量少,乳液粒子直径会相应增加.阴离子型乳化剂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但化学稳定性较差,且对溶液的酸碱性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和pH调节剂配合使用.而非离子型乳化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二者共同存在于乳胶粒表面,使得乳胶粒子分子间具有静电斥力,又可以使得乳胶粒表面形成水合层,从而制得粒径分布集中、性能稳定的乳液[14].图1 不同m(SDS)∶m(OP - 10)条件下的粒径分布Fig.1 Diameter distribution under different mass ratios of SDS and OP - 10表1 不同m(SDS)∶m(OP - 10)条件下的平均粒径Table 1 The average particle diameters under different mass ratios of SDS and OP - 10m(SDS)∶m(OP-10)1∶31∶21∶12∶13∶1d/nm127.2124.8117.678.4107.62.1.2 SDS和OP-10质量比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不同SDS和OP - 10质量比下的单体转化率ω如图2和表2所示.图2 不同m(SDS)∶m(OP - 10)条件下的单体转化率Fig.2 Monomer transformation rates under different mass ratios of SDS and OP - 10表2 不同m(SDS)∶m(OP - 10)条件下的单体转化率Table 2 Monomer transformation rates under different mass ratios of SDS and OP - 10m(SD S)∶m(OP-10)1∶31∶21∶12∶13∶1ω/%95.4195.7697.0299.3898.20由图2和表2可知,当乳化剂的总量一定时,利用式(1)对乳化剂SDS与OP - 10不同配比条件下的单体转化率进行计算,可以得出,当m(SDS)∶m(OP -10)=2∶1时的转化率较高,可达到99.38%.结合复合乳化剂配比对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选择乳化剂m(SDS)∶m(OP - 10)=2∶1进行后续实验.2.2 St与BA的体积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在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的体积比为1∶1、1∶2、1∶3、2∶1、3∶1,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乳液聚合,测量乳液聚合物粒子的粒径分布,并且对乳液进行单体转化率检测.2.2.1 St与BA的体积比对乳液粒径的影响St与BA不同体积比对乳液粒径分布和平均粒径的影响见图3和表3.当软硬单体的配比发生变化时,如图3(d)所示,V(St)∶V(BA)=2∶1时乳液粒径较小,粒径分布较为集中,平均粒径为73.5 nm,测得粒径分散指数为0.021.图3 不同V(St)∶V(BA)条件下的粒径分布Fig.3 Diameter distribution under different volume ratios of St and BA表3 不同V(St)∶V(BA)条件下的平均粒径Table 3 The average particle diameters under different volume ratios of St and BAV(St)∶V(BA)1∶31∶21∶12∶13∶1d/nm123.6117.694.573.599.62.2.2 St与BA体积比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如图4和表4所示,通过对不同单体配比条件下的乳液进行单体转化率的测试发现,当单体的配比发生变化时,转化率变化不大,所以只需考虑单体配比对苯丙乳液粒径的影响,故选择V(St)∶V(BA)为2∶1.图4 不同V(St)∶V(BA)条件下的单体转化率Fig.4 Monomer transformation rates under different volume ratios of St and BA表4 不同V(St)∶V(BA)条件下的单体转化率Table 4 Monomer transformation rates under different volume ratios of St andBAV(St)∶V(BA)1∶31∶21∶12∶13∶1ω/%98.1098.3098.5998.7898.672.3 DSC分析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在m(SDS)∶m(OP - 10) = 2∶1、V(St)∶V(BA)=2∶1条件下制备乳液,将乳液在真空干燥箱中40 ℃条件下进行烘干,得到苯丙树脂,利用DSC测定该共聚物的Tg.聚苯乙烯(PS)的Tg较高,在90 ℃左右,是一种硬单体,若St含量较高,则乳液聚合物强度高,但是涂膜质脆且最低成膜温度较高.BA的Tg较低,在-50 ℃左右,是一种软单体,若BA含量较高,则共聚所得乳液成膜、成纤性能较好,但是强度不足.所以,应该选取二者适当的配比使得共聚物具有合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满足纺丝过程中纳米纤维成纤的实验需求[15].必须指出的是,苯丙乳液存在一个最低成膜温度(MTF),该温度是苯丙乳液能够成膜的温度下限,如果在低于MTF的条件下蒸发溶剂,就不能得到连续的膜.纺丝成纤过程可以以成膜过程为参考来设置适当的纺丝温度.为了便于纤维的形成,要求MTF必须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有研究指出,乳液的MTF一般低于其聚合物的Tg[16-17].因此,可以对聚合物的Tg进行测定以估计MTF的最大值.由图5可知,Tg=17 ℃,这就使得纺丝过程即便在常温25 ℃条件下也能满足纺丝需要.但是,由于静电纺丝过程中聚合物成纤是一个快速的过程,要求溶剂可以尽快的挥发,所以综合考虑实际实验条件,选择纺丝温度为40 ℃以便纤维更加顺利地成形.同时,由图5可以看出在-50~110 ℃的区间内只出现了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说明生成的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且共聚物呈均相.图5 PSBA乳液聚合物的DSC曲线Fig.5 DSC curve of PSBA emulsion polymer2.4 乳液的静电纺丝过程根据以上研究结果,静电纺丝选用在m(SDS)∶m(OP - 10)=2∶1、V(St)∶V(BA) =2∶1条件下所制备的乳液,测得乳液的固含量为39.35%,平均粒径为78 nm.研究了乳液(固含量)与PVA配比对纺丝性能的影响.由苯丙乳液与10%(质量分数)的PVA溶液混合组成纺丝液.2.4.1 SEM分析由图6(a)~图6(c)可知,当纺丝液中乳液和PVA的固含量之比低于10/1时,能够形成纳米纤维,纤维表面比较光滑,纤维粗细较为均匀,此时的纺丝液总固含量达到37%左右.当纺丝液中二者比例达到16/1时,如图6(d)、图6(e)所示,形成的是串珠结构纤维,随着乳液和PVA溶液的固含量比值增大,“串珠”也随之增多,这可能是因为纺丝液中乳液含量越多,纺丝液黏度越高,溶剂挥发越慢,而且乳液颗粒在成纤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融合,以致于大分子链之间不能有效缠结成纤而造成的.图7为水处理后的纤维膜电镜图像.从图7(a)~图7(c)可以看出,虽然由于聚合物的溶胀导致纳米纤维的形貌变得不太明显,但依然能明显看出纤维的存在,这说明乳液在静电纺丝的过程中可以发生乳液粒子间的融合以及大分子链的缠结成纤.然而从图7(d)、图7(e)中也发现,只有在助纺剂PVA和乳液的固含量比达到1∶10时才能在水处理后保持完整的纤维形貌,这是由于PVA大分子在纤维形成的过程中起到“架桥”的作用,只有在PVA达到一定比例时才能有效促进乳液粒子之间的融合,保证成纤过程顺利进行.2.4.2 FTIR分析由图8可以看出,曲线a和曲线b都显示出PS和PBA的特征吸收峰,曲线a由于PVA在3 390 cm-1附近有强烈的O—H的吸收峰,而曲线b由于去除了PVA 组分,O—H的吸收峰变得相对较弱,但是由于不可避免有残留的PVA组分和聚合物中少量丙烯酸单体中羧酸羟基的存在,在3 347 cm-1附近仍然会有较弱的O—H伸缩振动吸收峰.除此之外,在3 040 cm-1(曲线a)和3 027 cm-1(曲线b)为C—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2 931 cm-1 (曲线a)、2 923 cm-1 (曲线b)附近为C—H键的对称和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1 453 cm-1 (曲线a)、1 454 cm-1(曲线b)和1 382 cm-1 (曲线a)、1 384 cm-1(曲线b)为C—H键的弯曲振动吸收峰.在波数1 728 cm-1 (曲线a)、1 727 cm-1 (曲线b)处为丙烯酸丁酯中的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 159 cm-1 (曲线a)、1 160 cm-1 (曲线b)为BA酯基中C—O—C的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 680 cm-1~1 620 cm-1波数内没有烯烃CC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结构中没有CC,即所得产物为聚合物.图6 PSBA和PVA不同固含量比的纳米纤维膜电镜图像Fig.6 SEM images of PSBA/PVA nanofiber membranes图7 水处理后PSBA/PVA纳米纤维膜的电镜图像Fig.7 SEM images ofPSBA/PVA nanofiber membranes after water treatment(a) PSBA/PVA; (b) PSBA图8 纳米纤维膜的红外光谱图Fig.8 FTIR spectra of nanofiber membranes3 结论通过合成苯丙乳液并进行静电纺丝制备得到纳米纤维膜,实验方法简单,避免了有毒的有机溶剂的使用,安全环保,为制备食品工业及饮用水过滤用纳米纤维膜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并且提高了纺丝效率.通过进行粒度测试、转化率测试得出适用于静电纺丝的最佳乳液合成配方为:复合乳化剂的配比m(SDS)∶m(OP - 10)=2∶1,两种主要单体配比V(St)∶V(BA)=2∶1.在此条件下,可以合成Tg=17 ℃的无规共聚物,粒径为78 nm.利用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乳液进行纺丝,在乳液和PVA溶液固含量之比小于10∶1时,可以得到较为完整的纳米纤维膜,纤维直径为500~700 nm.并且,纤维膜在90 ℃水处理去掉PVA成分后还能保持较好的纤维膜形态.这说明,苯丙乳液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水稳定性.参考文献:[1] Seema A, Andreas G. On the way to clean and safe electrospinninggreen electrospinning: emulsion and suspension electrospinning[J]. Polym Adv Technol, 2011, 22(3): 372-378.[2] Sun J Y, Kathrin B, Chen F, et al. Nanofibers by green electrospinning of aqueous suspensions of biodegradable block copolyesters for applications in medicine, pharmacy and agriculture[J]. Macromol Rapid Commun, 2010, 31(23):2077-2083.[3] Wang X Y, Yuan Y H, Huang X C, et al. Controlled release of protein from core-shell nanofibers prepared by emulsion electrospinning based on green chemical[J]. Appl Polym Scix, 2015, 32(16):131- 135.[4] Tonye B, Treena L A.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poly(ethyl eneglycol)-variant biomaterials[J]. Biomed Mater Res Part A, 2014, 91A(4): 975-984.[5] Daniel C, Kathrin F, Ana-Maria P. Colloid-electrospinning: fabrication of multi compartment nanofibers by the electrospinning of organic or/and inorganic dispersions and emulsions[J]. Macromol Rapid Commun, 2012, 33(23):1978-1995.[6] Jay C S, Amy S K, Venkatram P S. Emulsion as a means of controlling electrospinning of polymers[J]. Adv Mater, 2009, 21(18):1814-1819.[7] Lyons J, Li C, Ko F. Melt-electrospinning part Ⅰ: processing parameters and geometric properties[J]. Polymer, 2004, 45(22): 7597-7603.[8] 王得诚. 静电纺丝技术进展[J]. 合成纤维工业, 2009, 32(2): 42-44.[9] 徐阳, 王肖娜,杜远之,等. 静电和熔融纺丝法对PET 纤维表面结构的影响[J]. 纺织学报, 2012, 33(9): 1-5.[10] Sanders E H,Kloefkorn R,Bowlin G L,et al.Two-phase electrospinningfrom a single electrified jet:Microencapsulation of aqueous reservoirs in poly(ethylene-co-vinyl acetate) fibers[J].Macromolecules, 2003,36(11):3803-3805.[11] Xu X, Yang L, Xu X, et al. Ultrafine medicated fibers from W/O emulsion[J]. J Controlled Release, 2005, 108 (1):33-42.[12] Liao Y, Zhang L, Gao Yet, et al.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encapsulation/release studies of a composite nanofiber mat electrospun from an emulsion containing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J]. Polymer, 2008, 49(24):5294-5299.[13] Su Y, Li X Q, Liu S P, et al. Controlled release of dual drugs from emulsion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mats[J]. Coll Surf B-bio Interf, 2009,73(2):376-381.[14] 潘祖仁. 高分子化学(增强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158-161.[15] Elisabeth G, Julia G, Thorsten R, et al. The important of cross-linking and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nanofibers obtained by green electrospinning[J]. Macromol Mater Eng, 2013,298(4):439-446.[16] 彭二英, 王平华,李凤妍,等. 苯丙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涂料,2008, 46(1):1-4.[17] Jensen D P, Morgan I W. Particle size as it relates to the MFT of lattices[J]. J Appl Polym Sci, 1991, 42(10): 2845-2849.。
苯丙乳液冻融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许 蚪 [ 3 ] 黄 圣梅 . 光 固化 硅 氧 烷 类 透 明 杂 化 耐 磨 涂 层 的 制 备 及
性 能研 究[ D] . 南 昌: 南昌航 空 大学材 料科 学 与工程 学
院 . 2 0 1 1 .
郭兴忠 , 杨辉 . 溶胶一 凝胶 法制备硅 铝溶胶 增强 [ 4 ] 陆静娟 , 有才 几 / 无机复合 薄膜 [ J ] . 稀 有金 属材 料 与工 程 , 2 0 0 8 ,
3 7 ( 2 ) : 1 1 1 — 1 1 5 .
[ 5 ] 刘大光 , 朱子华. 有机玻璃耐磨涂层研 究进 展 [ J ] . 化工 新 型材料 , 2 0 0 5 , 3 3( 1 1 ) :1 7 - 1 9 , 2 3 . 柳 沥翔 , 詹 茂盛. 正硅 酸 乙酯 为无 机组 分前 驱 [ 6 ] 陈宇宏 , 体 的聚碳 酸酯耐磨 涂 层 [ J ] . 功 能材料 ,2 0 1 2 , 4 3 ( 8 ) :
5 5 0 3 9 3 5 [ P] . 1 9 9 6 - 0 4 - 0 2 . [ 9 ]
PATEL G A , PARK C.H e a t c u r a bl e p r i me r l e s s s i l i c o ne
底涂 有机 硅 耐磨增 硬 涂料 综合 性 能最为 优异 , 涂 膜 固 化后 硬 度 为 H, 附 着力 0级 , 耐 乙醇 性 和耐 水 煮 性 能
Q i u P e n g ,Z h a o G a n g l e i , Wu L i a n g , Y a n g We n q i a n , L i u Q u a n r u n
fCNOOC En e r g y T e c h n o l o g y& S e r v i c e s Li mi t e d Hui z h o u Pe t r o c h e mi ca l
基于Minitab的苯丙乳液合成影响因素分析及方案优化
基于Minitab的苯丙乳液合成影响因素分析及方案优化樊慧明;孟凡娜;刘建安【摘要】该文利用Minitab软件中的Plackett-Burman、Box-Benhnken和响应优化器设计和优化苯丙乳液合成实验,综合分析了影响苯丙乳液合成的因素,获得了较优的合成方案.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方案并分析实验数据,筛选出影响苯丙乳液合成的3个主要因素:乳化剂用量、功能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然后利用Box-Benhnken设计实验,用响应优化器优化实验结果得到较优的合成方案:苯乙烯和丙烯酸酯单体的质量配比为1∶1,转速220r/min,反应温度75℃,乳化剂、功能单体和引发剂质量分数分别为1.04%,1.85%,0.47%.用合成的苯丙乳液与阴离子淀粉配制成表面施胶液施胶复印纸原纸,施胶纸张平均Cobb值达22.6 g/m2.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合成方案相比,用Minitab优化方案合成的苯丙乳液施胶效果最好,其各项性能的预测值与实验平均值拟合度达98.26%~98.72%.%By using the Plackett-Burman design, the Box-Benhnken design and the response optimizer in the Minitab software to design and optimize the styrene-acrylate emulsion synthesis experiments ,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synthesis are analyzed and the optimal synthesis scheme is obtained. The Plackett-Burman is applied to conduct the experiment. By analyz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dosages of emulsifiers, initiators and functional monomers are obtained as the thre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styrene-acrylate copolymer emulsion performance. The Box-Benhnken is used to design the experi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are optimized by the response optimizer to get the optimal synthesis scheme: the monomer mass ratio of styrene to butyl acrylic is 1 :1, the rotate speed is 220 r/min,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75 t , and the mass percentages of emulsifiers, functional monomers and initiators are 1. 04% , 1. 85% and 0. 47% respectively. The synthetized styrene-acrylate emulsion is mixed with the anionic starch as surface sizing agent to size the copy base pape, and the average Cobb value of sized paper is 22. 6 g/m2.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styrene-acrylate copolymer emulsion synthesized under the Minitab optimized scheme gives the best sizing efficiency, and the agreement of the averag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predicted value for performances reaches 98. 26% - 98. 72% .【期刊名称】《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6)002【总页数】6页(P369-374)【关键词】Minitab;Plackett-Burman设计;Box-Benhnken设计;响应优化器;苯丙乳液;表面施胶【作者】樊慧明;孟凡娜;刘建安【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7Minitab是一种具有统计分析、图表分析、输出管理、直觉式使用接口及统计流程操作指引等功能的统计软件,是一种研究与处理多因素试验的科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 述 粘 接 2005,26(6) 苯丙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张心亚,黄洪,沈慧芳,蓝仁华,陈焕钦(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化学工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收稿日期:2005-01-14 摘要:简单介绍聚合物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及其测定方法,详细讨论了聚合物乳液组成、聚合物极性、单体亲水性、聚合物乳胶粒子性能、乳化剂、增塑剂及成膜助剂等因素对聚合物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影响。
关键词:苯丙乳液;最低成膜温度;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T Q 3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22(2005)06-0037-03 苯乙烯(S t )-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简称苯丙乳液)是一种以S t 改性的丙烯酸酯系共聚物乳液,它用S t 部分或全部代替纯丙烯酸系乳液中甲基丙烯酸甲酯(M M A )。
由于在共聚物中引入S t 链段,可以提高涂膜的耐水性、耐碱性、硬度、抗污性和抗粉化性。
用作涂料基料,它的保光性、保色性、户外耐久性和抗污性都很好,对颜、填料粘接强度高[1]。
此外,由于S t 价格便宜,部分代替纯丙乳液中的M M A ,使苯丙乳液的成本价格大为降低,已经在涂料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S t 均聚物的玻璃化温度(T g )较高(105℃),在聚合过程使用了醇解度高、亲水性强的表面活性剂和保护胶体及增稠剂,致使苯丙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M F T )较高,一般在22℃以上,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2]。
为此,人们对如何降低苯丙乳液的M F T使之得到更好的应用进行了长期的研究[3~10]。
本文对苯丙乳液的M F T 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1 M F T 及其测定方法在聚合物乳液中,聚合物以固体小球分散于水中,每个小球由若干个聚合物大分子组成,欲使乳液中的聚合物成膜,小球应互相聚结溶合,形成连续透明的薄膜。
乳液颗粒互相聚集成膜的最低温度即是乳液的M F T [11]。
当环境温度低于此温度时,乳液颗粒就不能聚集成膜而成为粉状或碎片。
聚合物的M F T 由M F T 测定仪直接测量。
在测定仪中,镀镍的金属铜板2端控制在不同温度,板的一端加热,另一端冷却,沿金属板会形成线性温度梯度。
当乳液直接涂覆在金属板时,水分开始蒸发,由于温度不同,就会在铜板上形成一个窄带。
当板上的温度高于窄带温度时,涂膜表面光滑、透明,低于此温度则涂膜有裂痕,该温度就是M F T 。
使用该方法测量的M F T 精确度可达±0.1℃。
2 影响MF T 的因素2.1 聚合物乳液的组成对M F T 的影响聚合物乳液的化学组成决定了其T g ,而聚合物乳液的T g是影响M F T 的最主要因素。
虽然聚合物乳液的T g 与MF T 没有明确的定量关系,但聚合物乳液的M F T 总是在其T g 附近。
通常情况下,聚合物乳液的M F T 低于相应聚合物的T g 。
任何组成的苯丙共聚物乳液,其T g 可以按公知的F o x 公式来近似计算。
组成苯丙乳液的共聚单体中,S t 为硬单体,T g 相对较高,丙烯酸酯为软单体,T g 较低。
因此,在配方设计中,增大丙烯酸酯的配比,或减小S t 的配比,均可以降低共聚物乳液的T g ,从而也就降低了其M F T 。
2.2 聚合物极性对M F T 的影响聚合物的极性大小,对乳液的M F T 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在文献中一般都认为乳液的M F T 较聚合物的T g 低,这仅仅是对具有一定极性的聚合物而言,原因是在成膜过程中,乳胶粒表面所带的乳化剂和水等极性小分子容易渗透到聚合物颗粒中,产生增塑作用使乳液的M F T 比其聚合物的T g 低[12]。
对于非极性或极性很小的聚合物乳液,由于颗粒表面吸附乳化剂分子使颗粒表面带有电荷,颗粒间产生较大的电荷斥力使颗粒不易变形,从而使该类聚合物乳液M F T 较之聚合物T g高。
在苯丙乳液中,苯乙烯极性比丙烯酸酯极性弱,聚合物乳液的M F T 则随共聚物中苯乙烯用量的降低而降低。
此外,在苯丙共聚物组成中加入少量羧酸单体也可降低其乳液的M F T 。
但是如果将体系用氨水调到碱性,由于乳液颗粒表面所带电荷强度增大,使乳液粒子间斥力增强,乳液颗粒在成膜时较难变形导致其M F T 提高。
2.3 聚合物亲水性对M F T 的影响为了考查单体的亲水性对M F T 的影响,C a o [4]等人将疏水单体S t (25℃,水溶性0.027%)与亲水单体丙烯酸乙酯(E A )(25℃,水溶性1.5%)进行共聚。
单体的加料方式为:(1)先加S t 单体再加E A ;(2)先加E A 再加S t ,制成2种核/壳形态的乳液。
用透射电镜检测2种加料方式所形成的乳液粒子的结构,发现疏水的聚苯乙烯聚合物都位于粒子的核层,亲水的聚丙烯酸乙酯则位于壳层。
这就是说,先加E A 的聚合,出现了反相现象,亲水单体聚合后倾向于留在乳液粒子的壳层。
对2种加料方式所得到的系列试样进行M F T 测·37·苯丙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Z H A N J I E 2005,26(6)定,结果显示,2体系的M F T 曲线重合。
这表明,亲水性单体聚合后留在乳液粒子的壳层,体系的M F T 就由壳层亲水单体聚合物的性能决定。
2.4 乳胶粒子的性能对M F T 的影响2.4.1 乳胶粒子形态对M F T 的影响———核壳乳液聚合核壳复合乳液是由2种或2种以上共聚单体组分通过多阶段共聚或连续变化聚合单体组成而制得的,从核到壳共聚组成呈不均匀分布的一种乳液。
核壳聚合物乳液在成膜过程中,壳层相互接触溶合形成连续相,核则形成微观分散相,因此,壳层聚合物特性对乳液特性和成膜特性影响较大。
由于核壳聚合物乳液组成从核到壳的变化使乳液颗粒的T g 也呈梯度变化,形成的涂层具有较宽的温度转移区间,从而使聚合物乳液的M F T 降低。
具体考查核壳形态的乳液的M F T ,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3~5]:硬壳(硬聚合物组成)的M F T 高,软壳(软聚合物)M F T 低,类似于小粒子乳液与大粒子乳液共混。
将软粒子乳液与硬粒子乳液共混,当硬粒子的含量小于60%时,共混体系的M F T 缓慢增加;当硬粒子的含量大于60%以后,体系的M F T 增加较快。
赵全生[13]等人采用原料组成相同而聚合方法不同,对常规乳液聚合方法和核壳乳液聚合方法进行对比时发现,核壳乳液聚合方法能使苯丙聚合物乳液的M F T 降低13℃左右。
此外,李书良等人在苯丙乳液中引入丙烯酸(A A )、丙烯腈(A N )等功能单体,并采用核壳法进行四元共聚获得硬核软壳的非均相乳液,用于配制建筑用粘合剂,不仅很好地解决了简单共聚乳液成膜性与粘接强度的矛盾,而且使所制乳液易于成膜,成膜后粘附力强、耐玷污、耐溶剂、与颜料相容性好。
2.4.2 乳胶粒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对MF T 的影响J e n s e n 和M o r g a n [3]以线性丙烯酸酯共聚物为试样进行研究,共聚物T g 为38.5℃,M F T 为26~36℃,即M F T<T g ,且随着乳液粒子粒度的增大,M F T 趋近于T g 。
J e n s e n 等考查了乳液粒子分散度对M F T 的影响,在多分散体系中,粒度为某值的粒子数最多的部分对M F T 的贡献最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粒度影响M F T 这一性能来设计乳液的粒度,达到成膜的要求。
在苯丙乳液聚合反应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及用量使生成的乳液颗粒较小,这样在成膜过程中由于增强了毛细管压力和增大了粒子总表面积,也有利于促进乳胶粒子变形成膜,降低乳液的M F T 。
2.5 乳化剂对M F T 的影响目前使用的各种乳化剂的结构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其分子均含有2类性质截然不同的部分,极性基团与非极性基团[14]。
非离子型乳化剂在水溶液中不会离解成离子,其效果与介质p H 值无关,它会在聚合物表面形成吸附层,阻挡聚合物分子彼此碰撞,从而提高聚合物粒子的分散稳定性;阴离子型乳化剂水解时生成阴离子基团,可使聚合物表面带负电荷,造成聚合物颗粒相斥,降低粒径。
2种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是水不溶单体非常有效的乳化剂,改变2者的比例可以较好的控制乳液黏度[15]。
研究结果表明[13]:在阴离子、非离子混合乳化体系中,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在影响乳液粒度及黏度的同时,还影响乳液的成膜温度。
因为随着乳液粒度变小,黏度增加,增大了乳液成膜的毛细管压力和粒子的总表面积,有利于粒子表面链端互相渗透,促进粒子变形成膜。
2.6 增塑剂对M F T 的影响苯丙乳液中使用的增塑剂主要是高沸点的酯类化合物,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磷酸三丁酯等。
防冻剂一般是小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如乙二醇、丙二醇、苯甲醇等。
这些化合物沸点较高,有适当的亲水性,与乳液的混溶性好。
加入乳液后能降低乳液的黏度,提高乳胶粒的流动性,降低乳液的M F T 。
在聚合物乳液中,增塑剂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可以在乳液聚合前加入,也可以在聚合反应结束后加入,但以聚合结束后降温至50℃以下加入为好。
在聚合前加入,量应小于5%,否则会降低聚合速度,降低产物的分子质量;过多地加入会影响其他理化性能[16],如粘接性、耐热性,并使成膜变脆,故要加内增塑共聚单体,如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丁酯、顺丁烯二酸二丁酯等,加入后可增进成膜耐水性和耐碱性等[1]。
2.7 成膜助剂对M F T 的影响聚合物乳液的干燥成膜是靠聚合物乳液胶粒的相互溶合和相互渗透。
若聚合物太硬,其M F T 高,当施工温度接近或低于乳液的M F T 时,乳液则形不成完整的涂膜,或成膜不充分,出现耐水性、耐久性及对底材附着力下降,涂膜光泽不好,产生微观裂纹和颜色不均匀等问题;若乳液聚合物太软,尽管以上缺点可以克服,但涂膜力学性能下降,易划伤,耐污性降低等。
另外,乳胶粒互相渗透、互相溶合需要时间,故水分挥发不应太快,水蒸发越慢,乳胶粒溶合越好,成膜质量也越高。
加入成膜助剂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成膜助剂是一种中等沸点的水溶性化合物,既能与聚合物相溶,又能溶于水相,在水相和乳胶粒间按比例进行分配。
溶解到聚合物乳胶粒中的那部分成膜助剂实际上起增塑剂的作用,它可降低乳液的M F T ,有助于乳胶粒的相互渗透和溶合,以形成质量高的膜。
涂膜形成后,成膜助剂又可以慢慢挥发,使膜变硬,强度增大,力学性能逐渐恢复到预计的水平。
溶解到水相中的那部分成膜助剂可以减慢水的挥发速度,同时增加了乳液的流动性,有助于形成均匀、完整、连续的膜,使得膜的性能显著提高[1]。
此外,在乳液实际生产中,为满足施工要求而加入成膜助剂以降低乳液的M F T 。
为了从理论上指导成膜助剂的选择,应参照溶解度参数,估算某一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是了解一个聚合物是否能溶于某一溶剂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