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起痕试验作业指导书
漏电起痕试验机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漏电起痕试验机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漏电起痕试验机是一种用于检测电气设备漏电的仪器。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同时进行定期的保养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安全操作规程1. 工作前的准备在使用漏电起痕试验机之前,必须清除设备周围的杂物,并检查仪器是否有损坏,如果有损坏应立即排除。
同时,应检查电源是否正常,并将电源线与仪器连接。
连接时,必须保证电源线的接地是可靠的。
2. 设备操作在进行试验之前,必须先设置试验参数。
设置时,应根据被检设备的额定电压和负载电流来确定。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照试验步骤操作,不得随意更改试验参数。
同时,应保持设备清洁和干燥,不得接触到水或其它液体。
在进行试验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穿戴绝缘手套、鞋子等,并确保试验区域内没有金属、纸张等物品。
3. 结束操作试验结束后,必须按照工作程序关机,并将设备拔下电源线。
同时,应清理试验区域和设备周围的杂物,将设备和附件存放在安全干燥的地方。
如果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如烟雾、火花等,应立即停止试验,并按照事故报告程序上报。
保养规程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
以下是漏电起痕试验机的保养规程。
1. 检测电缆每个月需要检测电缆是否损坏,如有损坏,需要及时更换。
2. 清洁设备每个月需要清洁漏电起痕试验机和连接线,从而保证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
在清洁时,需要使用软布擦拭设备表面,不得使用化学物质如丙酮、氯丁橡胶等溶剂,这些溶剂会腐蚀设备表面,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同时,在清洁时,需要注意保护仪器的触点,不得损坏触点。
3. 检查安全措施每个月需要检查安全措施,如是否安装了漏电保护开关、接地设施是否合格等。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改。
4. 控制合理使用时间根据使用情况,应及时更换热敏电阻,并确保使用时间不超过8小时。
超过8小时后,需要休息至少一小时。
5. 检查附件每次使用前,应检查附件是否完整,如发现问题,需要立即更换。
安全检测中的耐漏电起痕试验
1)液滴跌落高度应保证在30—40mm之间。
为保证液滴的大小,每次试验时都应保证液滴的 滴落个数,即l毫升44~50滴溶液,如果少于44
或多于50,均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2)每次试验前存在针管中的溶液应该流掉,
因为放在针管中的液体,由于时间长,易挥发,浓 图1试验装置示意 度已经不准确。
3)试验时,严格控制液滴的滴落时间间隔,
paper describes principle of proof tracking index and discusses paying attention
to
a
few problems of
test。
Key words:proof tracking index;PTI;test
l
引言
更容易发生闪络放电。如此恶性循环,直到引起 施加电压的电极间表面绝缘破坏,形成导电通道,
62
安全检测中的耐漏电起痕试验
安全检测中的耐漏电起痕试验
姜继周。方敏
(国家压缩机制冷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合肥230031)
摘要:介绍了漏电起痕试验的原理以及试验时应注意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耐漏电起痕;PTI;试验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Safety Testing
Oil
Tracking Test
制显的非常重要。 4.1试验前的准备
放置的两个电极,其间距确保为4mm,最好 用特定的量规。并且电极的斜面与样品接触的边 缘保持平衡。
漏电起痕试验是家用电器安全试验中一项重 要的材料试验,由于影响其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因
(1)应保证试验的环境温度在23±5℃。
(2)氯化氨溶液的要求 标准要求氯化氨溶液的电阻率在23±1℃时
漏电起痕指数的测试方法
聚合物中的CTI英文全称Comparative Tracking lndex,中文解释为相对漏电指数(或相比漏电指数)。
材料表面能经受住50滴电解液(0.1%氯化铵水溶液)而没有形成漏电痕迹的最高电压值,单位为V。
结果表征采用GB/4207-2003《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电痕化指数和耐电痕化指数的测试方法》(等同IEC60112:1979)将相对漏电起痕指数改为相比电痕化指数。
目前试验均按GB/4207-2003进行。
一般指五个测试样品能经受50滴的试验过程而不产生漏电起痕失效及持续火焰的最高电压值。
它还包括对材料在进行100滴测试时所显现的特性的有关说明。
一般用在阻燃工程塑料的测试,如PA,PC 等。
如右图CTI测试仪器电极示意图:CTI测试仪电极示意图1. 漏电起痕模型与无机绝缘材料相比,聚合物绝缘材料有着特殊的电气破坏现象,即聚合物绝缘材料表面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发生电痕劣化现象,并且可以导致电痕破坏。
电痕破坏是指当材料表面存在潮湿与污秽、电场足够大时,表面将有漏电流产生,在电流的焦耳热作用下,水分被蒸发,随着材料表面液膜的分离形成的缝隙(称为干燥带),在干燥带形成瞬间液膜间场强达到放电场强而导致放电,放电产生的热量使材料表面局部碳化,由于碳化生成物的导电率高,此处的电场密度集中于该碳化部分,引起放电的重复发生,在其周围产生更多的碳化物,形成碳化导电路,并向电极方向伸展,最终导致短路。
如右图漏电模型:漏电起痕模型2. CTI测试影响因素CTI试验要求高、难度大,试验中的一些关键环节不仅难以掌握,而且容易疏忽。
CTI试验中的一些关键环节理解和解决方案如下:2.1试样厚度GB/T4207-2003规定,试样厚度不得小于3 mm,因为通常情况下试样下的垫块是玻璃或钢板,由于试验时电离NH4Cl溶液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试样必须耐受热量的情况下,如果试样过薄试样上的热量就会很快传递掉,就起不到试样耐受电离NH4Cl溶液的作用。
耐漏电起痕试验
漏电起痕试验是在LDQ-1型漏电起痕试验仪上进行,仪 器结构如下图所示。
其中:1—铂电极 2—黄铜杆 3—支撑板 4—重物 5— 绝缘管6—滴液针 7—试样
仪器特点: ①电极、试样托盘、滴液针采用标准配置; ②电极之间的距离、滴液针位置、托盘高度均可调; ③电极头由铂金制成,耐高温耐腐蚀; ④滴液装置采用泵压抽吸原理,配有电子计数装置实现自动 滴液; ⑤试验电压100—600V可调; ⑥过流报警。短路电流超过0.5A时维持2s切断电源,报警示意
样品不合格。 技术参数: ①试验电压: 0~600V连续可调 ②液滴量大小: (20.0~23.0mm3)可调 ③液滴间隔时间设置准确: (30±5 s) ④极刃口时试样压力可调: (1.0±0.05 N) ⑤电极距离连续可调: (4±0.1mm) ⑥两电极间的夹角为60°,电极材料为铂
一、选样 试样具有平整表面,尺寸不小于15mm X 15mm,试样 厚度大于等于3mm;对于厚度小于 3mm的试样,可把两块 或多块叠起来做实验; 二、样品的预处理 1、试样表面应清洁,没有灰尘、脏物、指印、油脂、脱 模剂或其他有可能影响结果的污 染物,在清洁试样时应 注意避免引起材料的熔涨、软化、实质性擦伤或其它损伤。 2、样品应水平放置在金属或玻璃支撑板上; 3、应将试样放在无通风,并在23℃±5℃的环境下进行试 验。 三、NH4Cl溶液的配置
By
问津
耐漏电起痕的定义 耐漏电起痕试验的目的 试验设备 试验方法 试验评估 技术标准
固体绝缘材料表面在电 场和电解液的联合作用 下逐渐形成导电通路的 过程,称为漏电起痕。 而绝缘材料表面抗漏电 起痕的能力,称为耐漏 电起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耐漏电起痕试验主要是模拟家用电器产品在实际使用中不同极 性带电部件在绝缘材料表面沉积的导电物质是否引起绝缘材料表 面爬电、击穿短路和起火危险而进行的检验。电器产品在使用过 程中,由于环境的污染导致绝缘材料表面有污物、潮气而产生漏 电,由此诱发的腐蚀而损坏绝缘性能。本试验是一种模拟极恶劣 条件的加速试验以检验绝缘材料是否会形成漏电痕迹,从而能在 短时间内区别固体绝缘材料抗漏电起痕的能力,保证产品在特定 环境条件下的使用安全。
高压漏电起痕试验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高压漏电起痕试验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高压漏电起痕试验仪是一种用来检测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矿山等行业。
在使用该设备时,必须进行正确的安全操作并进行定期维护,以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本文将介绍高压漏电起痕试验仪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
1. 安全操作规程1.1 前置准备在使用高压漏电起痕试验仪之前,必须进行以下的前置准备工作:1.仔细查看设备的外观,检查有无明显的机械损坏或电器损坏等情况;2.确保试验台和设备上的所有电源都处于关闭状态;3.确保所有安全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2 操作步骤1.调整试验电压和试验时间:根据需要,设定试验电压和试验时间;2.连接试验加压电缆及探头:将试验加压电缆和探头连接到设备上;3.连接被试品:将被试品正确地连接到试验台上;4.确认试验参数:确认试验参数是否正确;5.开始试验:按下“试验”按钮,开始试验;6.试验完成:试验结束后,将试验加压电缆和探头拔出,并关闭设备上的电源。
1.3 注意事项1.在进行试验之前,必须确认试验参数是否正确,并且将试验加压电缆正确连接;2.在试验过程中不得触碰高压电源;3.当试验中发生意外时,必须立即关闭设备电源,并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检修;4.严格按照电器设备的保护等级和保电间距进行操作,并保持试验环境干燥;5.在进行试验之前,必须将被试品完全放电,切断一切与高压有关的电源。
2. 保养规程2.1 日常保养1.定期清洁:根据需要,进行设备和试验室的定期清洁;2.检查安全装置:每次使用设备之前,必须检查安全装置是否正常工作;3.检查电源线缆:每次使用设备之前,必须检查电源线缆有无损坏或老化情况;4.检查试验加压电缆:每次使用设备之前,必须检查试验加压电缆有无损坏或老化情况。
2.2 定期保养1.更换电线缆: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每一年或根据需要更换电线缆;2.更换高压电源: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每三年或根据需要更换高压电源;3.更换探头: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每一年或根据需要更换探头。
漏电起痕试验电流的不确定度分析
2 漏电起痕试验电流不确定度分析
2. 1 建立数学模型
本试验是以电流作为判断依据 , 设数学模型
为
从均匀分布 ,因而取 K = 3,故
U3 = 0. 02 / 3 = 0. 012 灵敏系数 c3 = 1, 估计其可靠性为 50% , 则自由 度:
v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 2
×1 0. 52
=2
( 4) 试验电压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U4 (B 类不确定度 ) 。电压表为 1. 5 级合格 , 试验中
I = Im - δ
(1)
式中 I ———最大试验电流实际值 (A )
Im———最大试验电流仪表指示值 (A ) δ———Im 的误差 方差和传播系数 :
U2 ( I) =
5I 5 Im
2
U2 ( Im )
= c2 ( Im ) U2 ( Im )
(2)
c ( Im ) = 1, U2 ( I) = U2 ( Im )
1 漏电起痕试验
电工产品中使用的多种固体绝缘材料在电场 和污染介质联合作用下 ,常会逐步形成导电通 道 ———漏电痕迹和电腐蚀引起电气短路 。漏电起 痕试验主要是模拟电器产品在实际使用中不同极 性带电部件在绝缘材料表面沉积的导电物质是否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关键词 : 测量不确定度 ; 评定 ; 漏电起痕试验 中图分类号 : TM 50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25531 (2005) 0520048205
漏电起痕试验-原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3.4试验电压
试验时,电极间施加250VAC电压。如客户有特殊要求以品质部通知为准。
4试验结果判定
按下启动按钮,试验直到发生如下情况之一为不合格。
a)过流装置动作(电流至少0.5A,持续2S通过试样,过流装置动作);
原材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编
号
漏电起痕试验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接触电极的塑料件(例绝缘碗、CBB65A型产品端盖等),规定了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和相比电痕化指数的测量方法。
2检验项目
漏电起痕
3试验要求
3.1试验设备
LDQ-2型漏电起痕试验装置
3.2试验样品
可采用任何表面平整的试样,只要面积足够,确保试验时无液体流出试样边缘即可,试样厚度至少为3mm。如试样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可使用10mm×10mm×3mm的样块代替。
3.3滴液要求
3.3.1试验溶液,质量分数约0.1%纯度不小于99.8%的分析纯氯化铵试剂溶解在电导率不超过1Ms/m的去离子水中,在(25±1)℃时其电阻率为(3.95±0.05)Ω.m。
3.3.2试验溶液液滴应以时间间隔30S±5S滴落在试样表面,液滴应从35mm±5mm的高度滴到两极间试样表面的中间。
b)蚀损深度大于1mm。
5检验方法
抽样数量:每季度一次每次/2块
6处理办法
当本检验批不合格时,按பைடு நூலகம்司《质量环境程序文件》中《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旧底图总号
底图总号
拟制
审核
日期
签名
批准
第1页共1页
更改标记
数量
GB-EN-IEC标准漏电起痕试验作业指导书WI-T-083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中心实验室GB、EN、IEC标准漏电起痕试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WI-T-083版本:A版编制/日期: 胡绪虎 2007.5.18审核/日期: 陈建华 2007.5.18批准/日期: 邓美华 2007.5.18受控状态:修订页1. 适用范围适用于电压600V以下的固体电气绝缘材料的耐电痕化性能的测量。
2. 参考标准GB/T 4207-2003《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电痕化指数和耐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IEC 60112-2003《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roof and the comparative tracking indices of solid insulating materials》GB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的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3. 试验的主要设备漏电起痕试验装置,游标卡尺。
4.试验样品形状和尺寸:试验表面应平整、无伤痕。
表面面积应使得试验时液体不会从试样边缘流出,其尺寸不小于15mmX15mm试样厚度应不小于3mm。
5. 试验说明5.1试样具有平整表面,尺寸不小于15mm X 15mm,试样厚度大于等于3mm;对于厚度小于3mm的试样,可把两块或多块叠起来做实验;5.2试样表面应清洁,没有灰尘、脏物、指印、油脂、脱模剂或其他有可能影响结果的污染物,在清洁试样时应注意避免引起材料的熔涨、软化、实质性擦伤或其它损伤。
5.2 试验前应将电极清洗,如果电极边缘已被蚀损,应重新研磨;5.3 试验溶液应使用蒸馏水和氯化铵,溶液的配比为100ml:0.1g±0.002;溶液配置完成后,在 23±1℃的环境下用电阻率测试仪测试溶液的电阻率,溶液电阻率应为395Ω.cm±5 Ω.cm。
5.4 样品应水平放置在金属或玻璃支撑板上;5.5 将样机状况、样机标识内容,试样的厚度及有关技术参数填写在检测记录上。
漏电起痕试验作业指导书
型号:序号物料名称用量1硅橡胶适当2碳化硅砂纸适当仪器、工具、1吸液器2漏电起痕设备河北新华高压电器股份有限企业作业指导书工序名称:漏电起痕试验文件编号: QR/XH01-B-220-版本 B 页码共2 第1页(31)-A/11.试验前 ,试验人员一定对试验设施、线路及仪表认真检查,做到正确无误。
2.将试样做成长 120mm,宽 50mm,厚 6mm 的形状 ,除有规定外 ,试样表面应略微打磨打磨时 ,用碳化硅砂纸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中打磨,直至整个表面润湿 ,干燥后显然地展现出粗拙表面为止。
3. 8 层滤纸的近似尺寸参照GB/T 6553- 2003。
4.将试品与滤纸按规定要求安装在试验架上。
5.将吸液后的吸液器推入体液装置(污染液除还有规定外,一般采纳含有±%重量份的剖析纯氯化铵和±%重量份的异辛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 ,非离子型润湿剂配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污染液在 23± 1℃时的电阻率应为395±5Ω .cm,污染液的寄存不该超出 4 礼拜 ,每次试验前均应丈量其电阻值)。
6.合上控制柜的空气开关 ,电源指示灯亮。
察看电源电压表能否正常。
7.按级别要求调整污液的流量,启动污液滴出开关。
8. 10 分钟后 ,手动调压器 ,顺时针高升电压 ,使试验电压达到试验要求。
并注意察看五只试品电流表的数值,随时记录下来。
9.假如试品在试验过程中每路试品的漏电电流值都小于60mA,则试品合格。
10.试品中有一路或多路漏电电流值大于 60mA, 则该路指示灯熄灭 , 同时高压电源将自动切断 ,本次试验结束 ,该批试品不合格。
编制:审查:同意:型号:序号物料名称用量1硅橡胶适当2碳化硅砂纸适当仪器、工具、1吸液器漏电起痕设备编制:河北新华高压电器股份有限企业作业指导书工序名称:漏电起痕试验文件编号: QR/XH01-B-220-版本 B 页码共2第2页(31)-A/111.试验时间到后( 6h),将调压表手动复零位 ,切断电源 ,对试品进行分级 ,若烧蚀深度> 2.5mm,则该批试品不合格。
漏电起痕试验仪操作规程
2
按试验启动键14高压加不上
门没关好,门开关25未接通
关紧试验箱箱门
4.2仪器相关附件每年至少要检验和校验一次,以确保安全与准确;
4.3保持仪器的每天的清洁。仪器应放置于干燥、阴凉之处,尽量避免放置在潮湿、高温与强阳光之处。
2.1.4检查电极、重块的固定螺钉是否拧紧,如有松动,应按标准重拳校正1.0±0.5N并将重块固定。
2.2试验操作
2.2.1将电源插头与AC220V电源接通。请配备稳压电源。调节试验电压和短路电流。
2.2.1.1将电极紧贴在一起固定好,下面垫绝缘片,试验箱门关紧,使门开关接通,将试验电压选择开关旋至当前试验电压一档。
2.2.2参数设置
2.2.2.1滴液次数的设置:在滴液次数设置计数器上分别拨动每一个数位的齿轮,使得计数器显示数据为0050(国标规定是50滴),参数设置好后再按一下“电极短路“进行确认,该参则被记存。
2.2.2.2滴液间隔的设置:在滴液间隔设置计数器上分别按每一个数位的增(+)减(-)按键,使得计数器显示数据为3000(国标规定是30s),参数设置好后再按一下“电极短路”进行确认,该参数则被记存。
2.2.3电极调节
把试品置于试验托盘上,两电极置于样板上,调节托盘高度,使两电极与圆盘平面平行。电极之间为4±0.1mm。滴针尖离试品高度为30~40mm,定位后移开测量块规。每个电极对式样表面的作用力为1+/-0.1N(已调好)。(元器件功能分布图见图一、图二)
2.2.4试验方法
2.2.4.1将试品移开,并将电极左右分开,将玻璃皿置于托盘上,用来接住针尖滴下的溶液。溶液按标准配制倒至滴液杯内,按住排空键使溶液从滴针流出,直到滴针内的空气排掉为止。
SF6检漏作业指导书
7.1.4检验工装板表面不得有锈蚀、油污等现象;
7.1.5检验密封圈的表面不得有划伤、压痕、不完整等缺陷;
7.1.6检验使用螺栓是否有乱丝等现象,强度必须选择8.8级螺栓;
7.1.7将检验合格的密封圈放入工装板的密封槽内;
7.2 工装安装
6.6事故上报:如实书写事故报告。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按照实事求是原则,及时、准确分析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责任人提出处分意见,使员工受到教育。
7作业要点
7.1试验前的准备
7.1.1LF-ID型气体检漏仪检定合格。
7.1.2LH4-20Y/18WC/400型SF6气体回收设备运行正常。
7.2.5选择合适的螺栓对工装板进行安装,安装时要求对螺栓对角安装,当所有的螺栓对角安装完,然后一次对螺栓进行拧紧直到达到规定力矩。
7.3工件进行SF6气体充气
1)开启设备:开启后预热5分钟;
2)用塑料罩罩住工件,并将封口扎紧,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塑料罩容积Vm;
3)对工件进行抽真空,直至装置上的真空计上的压力为100pa以下;
3.2.2作业现场环境不良。
3.2.3装卸防护不当。捆绑不牢
3.2.4登高作业未采取保护措施。
3.2.5作业注意力不集中。
4.1本岗位重要环境因素
4.2本岗位重大危险源
/
/
5环境/安全防护用品、装置及设施
工作服、雨鞋、手套、备用泵和水质监测仪器等。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防护眼镜、耳塞、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E.将检漏仪的探针插入到0.5L的密闭容器中,观看检漏仪屏幕上数值是否显示20PPM,如果显示20±3PPM,则可以对产品进行测量,如果显示不是20±3PPM,则不说明检漏仪灵敏度不够,不可以对产品进行测量。
漏电起痕测试作业指导书
试验在五个不同的点重复5次,5个试验点应能经受住50滴溶液而不形成0.5A的导电通路,且试样不应燃烧即为合格。
7.0注意事项:
7.1试验应在空气不流动,温度为23±5℃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7.2调试或装夹试品时一定要断开电源。
编写:
审核:
核准:
5、试验方法:
5.1将样品水平放置在金属或玻璃支撑板上。
5.2按“滴液”按钮,试验开始。试品在试验期间如电流大于0.5A,连续时间超过2S,继电器会动作,自动切断电源并报警,指示试品不合格。或试品在试验时起火燃烧也应该立即按“停止”键或切断电源终止试验。
5.3试验结束后,将“电压调节”旋钮旋至最小,并弹出“电压”按钮,按“复位”键复位,随后按“排液”键,排光测试溶液并换上清水排液,清洗滴液杯、滴液管及电磁阀,最后开启风扇排出废气和烟雾,排浄后关闭电源。
4.4电压调节
接通主机电源并打开照明灯,将试验箱门关紧,此时“复位”键灯必须亮起,否则将无法检测。然后将“电压选择”旋钮打至接近试验电压的275V一档,按下“电压”键,接着调节“电压调节”旋钮,调至试验所需电压。
4.5电流调节
先将“电流调节”旋钮调至最小,再按“电极短路”按钮,此时同步调节“电流调节”旋钮,调至电流表显示值为(1±0.1)A。(注意:调短路电流时,按“电极短路”按钮不要超过2S,应保持按一下,调一下,松一下的节奏,同时观察电流表,若短路电流大于0.5A时,按“电极短路”按钮又超过2S,此时继电器动作,电极断电,并报警,如果这时还未调好所需电流值,可按“复位”键,重新启动调节)调完后按“复位”键待测试。
在确保主机断电的情况下,将配置好的电解液注入滴液杯至1/2位置,然后把电极左右分开,将玻璃皿置于底座上,用来接住针尖滴下的溶液。再接通主机电源,按“排液”键排出一定的溶液,使滴液管内的空气排净。然后设定滴液的时间间隔30S和滴液次数50滴,调节滴液完毕后再将主机电源切断。
高压漏电起痕测试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高压漏电起痕测试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前言高压漏电起痕测试仪是一种专门用于检测电气设备绝缘性能的仪器,是电气设备测试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仪器。
在使用高压漏电起痕测试仪时,为了保障用户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完好性,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保养。
本文将介绍高压漏电起痕测试仪的安全操作规程及保养规程,以便用户正确使用高压漏电起痕测试仪。
安全操作规程1. 在使用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在使用高压漏电起痕测试仪前,必须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具体如下:•确认变压器无损伤并定期检查。
•确认绝缘棒是否有开关断路器,检查能否正常使用。
•检查绝缘棒与导线是否有损伤或断裂现象,并及时更换。
•定期清洗仪器表面及仪器内部,检查仪器内部是否有异物。
设备检查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2. 在使用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使用高压漏电起痕测试仪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具体如下:•操作人员要熟练掌握高压漏电起痕测试仪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并正确使用测试仪器传感器、绝缘棒等配件。
•操作人员必须正确接地并接好电源,并在仪器开启之前检查绝缘棒和测试连接线是否接好。
•在开启测试仪器之前,必须确定被测电气设备经过严格检修和准备,并得到允许进行测试的许可。
•应根据被测试电气设备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测试电压,并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应保持仪器和接地导线间的安全距离,避免触碰到高压电线。
•在测试完成后,应将电源切断并等待测试仪器内部的电流释放完毕,再拆卸测试连接线和导线,并妥善存放测试仪器。
3. 在使用后及时保养在使用高压漏电起痕测试仪后,必须及时进行保养,具体如下:•在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洁仪器表面和内部,检查是否有损伤和异物,并及时处理。
•定期更换绝缘棒和配件,并根据使用频率对仪器进行日常保养和检查。
•在仪器长期不用时,应将仪器存放在干燥、通风、防尘的地方,并定期开启仪器电源以保持电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结论高压漏电起痕测试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气测试仪器,在使用时必须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保养,以保障用户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完好性。
漏电起痕测试作业指导书
漏电起痕测试作业指导书测试步骤:1.选择试品:试品线路板最好选择基材来做,也可将线路板的反面做测试面,如选择线路板正面需在无导通线路的位置测试。
2.调节滴液:在确保主机断电的情况下,先将含0.1%氯化铵溶液注入滴液杯至1/2位置,然后把电极左右分开,将玻璃皿置于底座上,用来接住针尖滴下的溶液。
再接通主机电源,按“排液”键排出一定的溶液,使滴液管内的空气排净。
然后设定滴液时间间隔30s和滴液次数50滴,调节滴液完毕后再将主机电源切断。
3.电极调节:在确保主机断电的情况下,调节两电极间距至(4±1)mm,夹角60°±5°,并用量规比对。
然后将数显压力器受力面分别置于两电极下方并前后调节电极后端砝码,使之对样品的作用力分别达到(1.0±0.05)N。
调试完后将试品测量位置放入两电极下方待测试。
4.电压调节:接通主机电源并打开照明灯,将试验箱门关紧,此时“复位”键灯必须亮起,否则将无法检测。
然后将“电压选择”旋钮打至接近试验电压的275V一档,按下“电压”键,接着调节“电压调节”旋钮,调至试验所需电压250V。
5.电流调节:先将“电流调节”旋钮调至最小,再按“电极短路”按钮,此时同步调节“电流调节”旋钮,调至电流表显示值为(1.0±0.1)A。
(注意:调短路电流时,按“电极短路”按钮不要超过2s,应保持按一下,调一下,松一下的节奏,同时观察电流表,若短路电流大于0.5A时,按“电极短路”按钮又超过2s,此时继电器动作,电极断电,并报警,如果这时还未调好所需电流值,可按“复位”键,重新启动再调节)调完后按“复位”键待测试。
6.按“滴液”按钮,试验开始。
试品在试验期间如电流大于0.5A,连续时间超过2s,继电器动作,自动切断电源并报警,指示试品不合格。
若试品在试验时起火燃烧也应立即按“停止”键或切断电源终止试验。
7.试验结束后,将“电压调节”旋钮旋至最小,并弹出“电压”按钮,按“复位”键复位,随后按“排液”键,排光测试溶液并换上清水排液清洗滴液杯、滴液管及电磁阀,最后开启风扇排出废气和烟雾,排净后关闭电源。
漏电起痕
8
IEC 60112-2003 • 试验电路示意图
9
IEC 60112-2003 试验设备
滴液装置
滴液间隔30s±5s,滴50滴的时间为24.5±2 min 液滴应滴在电极正中间 滴液高度35mm±5mm 液滴大小50滴的质量0.997g~1.147g,20滴质量0.380g~0.480g
试验溶液
电解液的电阻率和纯度是漏电起痕试验的两个重要因素,由于铂黑电导电 极通常使用的电导率仪,其铂黑电导电极易惰化,而导致电阻率测试不准 确。而溶液含有杂质的问题通常容易被忽略,这主要是由于配制电解液使 用的蒸馏水不纯的原因。 解决方法:除了按标准定期用KCl 溶液校正电导电极常数外,可采用 两支电导电极比对的办法,对溶液各测几次,看结果是否一致,若一致则 可判定电导电极良好,可进行电阻率的测试,所测的数据才能保证准确可 靠。对蒸馏水纯度的控制则采用滤纸二次过滤的办法,将蒸馏水中的杂质 滤掉。 标准要求电极与试样表面良好接触且两电极在同一水平面。否则电极与试 样表面只是部分或点接触,将导致两电极间的场强强度不均匀,局部电场 偏强,而使测试结果不准确,但仅用肉眼确定比较困难。 解决方法:可采用一张较薄的白纸,将两电极垂直压在纸上,调整两 电极使得白纸向外拉时正好能拉动两电极;同时注意调整以使两电极边缘 与白纸为线接触。
14
威凯-广州(Biblioteka 部) 威凯-广州(总部)地址:中国 广州科学城开泰大道天泰一路3号 地址:中国 广州科学城开泰大道天泰一路3号 电话:+86-20-32293888 电话:+86-20-32293888
威凯-嘉兴 威凯-嘉兴
地址:嘉兴工业园区礼贤路与仁和路交叉口东 地址:嘉兴工业园区礼贤路与仁和路交叉口东 电话:+86-573–82586253 电话:+86-573–82586253
漏电起痕试验仪使用说明书
漏电起痕试验仪使用说明书一、概述漏电起痕试验装置是按IEC60695、GB4207/IEC60112等标准要求设计制造的专用检测仪器。
适用于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具有简便、准确、可靠、实用等特点。
二、主要技术参数及功能1、主要技术参数:a:空气环境:0~40°Cb:相对湿度:≤80%c:无明显振动及腐蚀性气体的场所2、工作电压:AC220V±2%50HZ±1%,1KVA3、试验电压: 100~600V连续可调数显4、延时电路试验回路在0.5A或更大电流时延时2秒后动作5、电极5mmX2mm矩形铂金电极和黄铜材料各一对,每个电极对试样的压力可调整(1N±0.05N)两电极间距4±0.1mm6、滴液间隔30±5秒(开启滴液时间29.8S+开启滴液持续时间0.2S)自动计数、数显(可预置)。
7、短路电流两电极短路时的电流可调至1±0.1A,数显±1%8、外形尺寸(宽*高*深):1100X1150X550mm三、实验前准备1 制取试样按标准要求制取试样及配制试验液体,并将试验液体装入滴液杯中,其容量约20毫升。
2滴液检查与调整当滴杯与控制器接合时内部存在一定的空气,它会影响滴液的大小和数量,因此要待其滴出一定数量的溶液恢复正常状态再作调整。
调整时接通电源,按下滴液调节开关,调整其能达到每滴间隔时间为30±5秒。
调整方法:将滴液调节盒上的流量调节旋钮减弱或增加,同时调整滴液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此时间在计时器内设置)即可实现。
3电极调整试样放在试验圆盘上,并将两电极置于试样上面,调节圆盘,使两电杆与圆盘平面平行,并用4mm塞规测量两电极间的距离应为4±0.1mm,此时,每个电极对试样表面的作用力为1±0.1N(已调好),若电极的位置变动较大,请重新调节。
滴液针应对准两电极间的中心点。
关于漏电起痕试验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确定
关于漏电起痕试验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确定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查跃丹摘要:耐漏电起痕指数是固体绝缘材料特性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如果设备构件在潮湿条件下使用较低耐漏电起痕指数的绝缘材料,则电气设计者应更加注意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安全问题。
耐漏电起痕指数是由漏电起痕试验确定。
由于试验过程环节较多,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也很多,相同材料不同设备试验结论有可能不同。
因此通过对漏电起痕试验过程的描述,及试验中遇到的现象进行说明,力求试验结果能够反映绝缘材料的真实性能。
关键词:耐漏电起痕指数 漏电起痕试验 蚀损深度 电痕失效 电蚀损 持续火花 闪络1 引言耐漏电起痕指数PTI 是固体绝缘材料特性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该指数可以用于材料质量控制、材料合格标准,以及材料特性检验、不同材料特性比较等用途;但不能作为电子类产品漏电程度的依据。
耐漏电起痕指数是通过漏电起痕试验确定,当电压施加到放在试样表面上电极装置之间,电解液以规定的时间间隔滴到两极之间时,能导致漏电痕迹的形成;引起材料破坏所必须的液滴数随着施加电压的降低而增加,当低于某一数值时,不形成漏电痕迹,这个过程为漏电起痕试验。
如果设备构件在潮湿条件下使用较低耐漏电起痕指数的绝缘材料,则电气设计者应更加注意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安全问题。
漏电起痕试验是在LDQ-1型漏电起痕试验仪上进行,仪器结构图1所示。
仪器特点:①电极、试样托盘、滴液针采用标准配置;②电极之间的距离、滴液针位置、托盘高度均可调;③电极头由铂金制成,耐高温耐腐蚀;④滴液装置采用泵压抽吸原理,配有电子计数装置,实现自动滴液;⑤试验电压100—600V 可调;⑥过流报警。
短路电流超过0.5A 时维持2s 切断电源,报警示意样品不合格。
试验设备电气原理图见图2。
2 试验前的准备2.1 试验仪器的检查标准要求漏电起痕试验装置的电极对试样表面作用力为 1.0±0.05N (等效质量为96.94—107.14g),使用电子天平校准电极作用力, 在支撑板上放置电子天平,在保证绝缘管水平和两电极间距为(4.0±0.1)mm 的前提下, 图1 漏电起痕试验装置其中:1—铂电极 2—黄铜杆 3—支撑板4—重物 5—绝缘管6—滴液针 7—试样 图2试验线路原理图 其中:1—开关 2—调压器 3—100---600V 交流电源 4—延时过流继电器 5—可调电阻 6—电极 7—试验样品左右移动重物块,使每个电极在天平上的作用力的等效质量在 96.94—107.14g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 文档仅供参考
河 北 新 华 高 压 电 器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指 导 书 型号:
工序名称:漏电起痕试验 文件编号:QR/XH01-B-220-(31)-A/1 版本 B 页码 共2 第1页
序号 物料名称 用量 1. 试验前,试验人员必须对试验设备、线路及仪表仔细检查,做到准确无误。
2. 将试样做成长120mm,宽50mm,厚6mm 的形状,除有规定外,试样表面应稍微打磨 打磨时,用碳化硅砂纸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中打磨,直至整个表面湿润,干燥后明显地显现出粗糙表面为止。
3. 8层滤纸的近似尺寸参照GB/T 6553-2003。
4. 将试品与滤纸按规定要求安装在试验架上。
5. 将吸液后的吸液器推入体液装置(污染液除另有规定外,一般采用含有0.1±0.002%重量份的分析纯氯化铵和0.02±0.002%重量份的异辛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非离子型湿润剂配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污染液在23±1℃时的电阻率应为395±5Ω.cm,污染液的存放不应超过4星期,每次试验前均应测量其电阻值)。
6. 合上控制柜的空气开关,电源指示灯亮。
观察电源电压表是否正常。
7. 按级别要求调整污液的流量,启动污液滴出开关。
8. 10分钟后,手动调压器,顺时针升高电压,使试验电压达到试验要求。
并注意观察五只试品电流表的数值,随时记录下来。
9. 如果试品在试验过程中每路试品的漏电电流值都小于60mA,则试品合格。
10.试品中有一路或多路漏电电流值大于60mA, 则该路指示灯熄灭, 同时高压电源将自动切断,本次试验结束,该批试品不合格。
1
硅橡胶 适量 2
碳化硅砂纸 适量
仪器、工具、 1
吸液器 2
漏电起痕设备
编制: 审核: 批准:
word 文档仅供参考 河 北 新 华 高 压 电 器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作 业 指 导 书
型号:
工序名称:漏电起痕试验 文件编号:QR/XH01-B-220-(31)-A/1 版本 B 页码 共2第2页
序号 物料名称 用量 11.试验时间到后(6h ),将调压表手动复零位,切断电源,对试品进行分级,若烧蚀深度>2.5mm,则该批试品不合格。
12.整理试验室。
注意事项: 1. 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2. 高压接通后,操作人员应离试品1米左右,防止高压击伤。
3. 试验仪器必须可靠接地。
4. 施加高压时,应按照等级标准施加电压值。
5. 若试验电极烧伤严重,须更换后方可进行试验。
6. 实验完毕后,编写试验报告,并将试验报告整理归档。
1
硅橡胶 适量 2
碳化硅砂纸 适量
仪器、工具、 1
吸液器
漏电起痕设备
编制: 审核: 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