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专题——成语误用例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虚与委蛇 对待任何事情,他都是虚与委 蛇,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析: 《庄子·应帝王》:“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 宗,吾与之虚而委蛇。”后来用“虚与委蛇”形 容对人假意应酬敷衍。如:“他并无心做这笔生意, 只是与来人虚与委蛇,以拖延时间。”“虚与委 蛇”表现的是人与人打交道时的态度、行为,所 说明的对象只能是人,而例句讲的是“他对待任 何事情”,可见“虚与委蛇”用非其意。“虚与 委蛇”与后面的“漠不关心”也有矛盾,既然漠 不关心,也就不必去假意敷衍。例句中的“虚与 委蛇”完全可以删去。
19.忍俊不禁 窗外传来悠扬的乐曲声,大家 都有些忍俊不禁了,要求快点散会。
析: “忍俊”指含笑。唐代赵 《因话录·征 部》:“……'”后来用“忍俊不禁”指忍不住发笑。 如:“看他那一脸迷惑的样子,我忍俊不禁,嘲弄 了他几句。”“忍俊不禁”仅指忍不住笑,适用 范围很窄。例句用“忍俊不禁”,表示忍耐不住, 是错解,可改为“坐不住”。
wenku.baidu.com
16.文不加点 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 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析: 文章一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 写作技巧纯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 文不加点地写了下去。”例句的作者显然误解了 “点”的意思,以为“点”指标点符号,因而造 成误用。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例句中 的“是文不加点”应当改为“不加标点”。
“炙手可热”,意思是刚一挨近就热得烫 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接近。 而上句含义是“热门”之义。
2.买椟还珠 例:许多人唱歌都是买珠还椟,凭曲 子自娱,改词忘词也引不起内疚的。 析:《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 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后来用“买椟还珠”来比喻没 有眼光,本末倒置,取舍不当。如:“如果我们仅仅学习 名著技巧,等于买椟还珠,把真正的好东西弃掉了,所 留下的不过是一种表面的东西。”(茅盾《认识与学习》) 例句把“买椟还珠”说成“买珠还椟”,从修辞的角度 看,也无可厚非。然而,无论“买珠还椟”还是“买椟 还珠”,其对象必然一为“珠”,二为“椟”,只有这 样的反差才能显示出成语的含义。就一般情况而言,曲 和词是相适应的,反差不会太大。特别是那些优秀歌曲, 多是词曲俱佳。况且例句说的“唱歌”系泛指,使用 “买珠还椟”显然不妥,应删去
13.耳濡目染 鲁迅在“三·一八”大屠杀中 耳濡目染了更多的杀戳。
析: “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 看到。形容听得多了,看得多了,长期浸润其中, 无形中受到影响。如:“他从小生长在一个艺术之 家,耳濡目染,他也爱上了表演这一行。”例句 说的是鲁迅经历了“三·一八”惨案,亲眼看见 自己的学生惨遭杀害,但这种事对鲁迅来说并不 是经常有的,鲁迅也不可能长朝浸润其中并受到 影响。宜改为“耳闻目睹”。
7.讳莫如深 天光很暗,那个人的笑容讳莫 如深,如同罩在一层雾里。 析: 《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 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 莫如深也。”指隐讳之深,无与相比。后来用 “讳莫如深”泛指隐瞒得非常严密,唯恐别人知 道。如:“他对自己早年的那段情缘一直讳莫如 深。”例句中“讳莫如深”的对象是“那个人的 笑容”,令人费解。人的“笑容”是指人含笑的 神情,是形之于外的表情,怎么可能隐瞒得非常 严密,不便别人知道呢?例句讲的是在昏暗中, 那个人的笑容看不清楚,可将“那个人的笑容讳 莫如深”改为“那个人的笑容似隐似现”。
18.栉风沐雨 四十多年前的那场栉风沐雨的 血腥斗争,至今犹历历在目。
析: 《庄子·天下》:“(禹)沐甚雨,栉疾风。” 后来用“栉风沐雨”形容长期在外奔波劳碌,历 尽风吹雨淋的艰辛。如:“大庆人栉风沐雨,战天 斗地,用双手捧出一座崭新的石油城。”例句用 “栉风沐雨”形容血腥斗争不妥。“栉风沐雨” 强调的只是艰辛,而血腥斗争则是生死攸关的事 情,二者在语意上的指向根本不同,无法搭配。 改为“你死我活”。
17.如火如荼 刚才还疯狂得如火如荼的女人 们,现在都像泄了气的皮球,躲在一旁不吱 声了。
析: 《国语·吴语》:“……”指红白两色军服像火 那样红,像荼(“荼”是一种开白花的茅草)那样白, 形容军容壮盛。后来用“如火如荼”比喻气势旺 盛。如:“歌声又把他带回了那如火如荼的青年时 代。”“如火如荼”着重于场面的旺盛、热烈或 激烈,而且具有褒义色彩。“女人们”疯狂的情 景用“如火如荼”来形容,无论语意表达还是感 情色彩,都欠妥当。例句中的可以改为“要死要 活”。
20.怨天尤人 二嫂的眼泪己经哭干了,她低 眉敛目,喃喃地说:“落到这个地步,能怪谁 呢?”这是命中注定的,只能怨天尤人罢了。 "
析: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后来 用“怨天尤人”形容对不如意的事一味强调客观 或埋怨他人。如:“我们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 怨天尤人。”例句中所描述“二嫂”的表情、语 气,似乎部说明她已绝望,不再抱怨,已经认命 了,后面却用了与此相反的“怨天尤人”,使句 意前后矛盾,造成表达上的混乱。可以改为“认 命”。
11.纵横捭阖 向无敌。
我军在战场上纵横捭阖,所
析 “纵横捭阖”的“纵横”是“合纵连横”的简称。 战国时代,南北六国联合抗秦叫合纵,六国服从秦国叫 连横。“捭阖”就是开合,是战国时代策士游说的一种 方法。后来用“纵横捭阖”形容在政治上、外交上运用 手段进行分化或争取。例句所说“我军在战场上纵横捭 阖”,这是事实,但“纵横捭阖”与“所向无敌”并提, 语意就费解了。作为战争,主要是依靠实力,依靠战场 上的胜利,纵横捭阖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是以战场上 的胜利为基础的。单纯靠“纵横捭阖”是不可能“所向 无敌”的。很明显,例句的作者误以为“纵横捭阖”表 示往来奔驰,没有阻挡,造成句义含糊。宜改为“纵横 驰骋”。
5.怙恶不悛 有的人怕得罪人,怙恶不 悛,不敢同坏人作斗争。
析:《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后 来用“怙恶不悛”指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如:“如若他 们怙恶不悛,继续胡闹,那时全国人民忍无可忍,把他 们抛到茅厕里去,那就悔之不及了”(毛泽东《为皖南事 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例句的主语是“有的人”,“有 的人”胆小到“怕得罪人”的程度,又怎么可能“怙恶 不悛”呢?显然例句的作者以为“怙恶”就是护恶, “怙恶不悛”就是保护恶人使不悔改。这与“怙恶不悛” 的原意相差太远。其实“怙”和“护”虽然同音,却不 同义。“怙”表示仗恃、坚持。可将例句中的“怙恶不 悛”删去,或者改“姑息养奸”。
6.半青半黄 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 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析: “半青半黄”是指庄稼半熟半不熟,也可 以比喻其他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如:“眼 下麦子半青半黄,还无法入口。”“既要学艺, 就要学到底,学个半青半黄就撂了,还不如不 学。”例句用“半青半黄”形容脸色,不合成语 的原意表意也不明确。可改为“铁青”。
8.高屋建瓴 班长一脸严肃,高屋建瓴地作 总结发言:“我认为赵老最有大将风度。” 析:《史记•高祖本纪》:“(秦中)地势便利,其以 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集 解》引如淳日:“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 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后来用“高屋建瓴” 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发展迅速。如:“我军 正以高屋建瓴之势向南推进。”例句是说“班长” 在会上作总结发言的情景,而发言的只是一个人, 发言的内容只是对某个人进行评价而已,这种发 言充其量不过有说服力,谈不上势不可挡,更谈 不上发展迅速,因此,使“高屋建瓴”与句意脱 节,应当删去。
12.耳提面命 他是我最真诚的朋友,经常耳 提面命地对我提出忠告,使我不断地进步。
析: 《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 耳。”后来用“耳提面命”指殷勤恳切地教导。 如:“他回想自己成长的历程,永远不会忘记父 亲的耳提面命和老师的辛勤培养。”“耳提面命” 多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师长对弟子等, 一般不用于同辈之间。例句讲的是朋友之间的事 情,属于互相帮助的关系,谈不上一方教导另一 方,因而用“耳提面命”是不恰当的,可以改为 “恳切”。
巩固专题——
成 语 误 用 例 析
(一)成语望文生义
解说:不常用的成语,一般指内容含义不 易理解的成语。例如“祸起萧墙”“火中 取栗”“不刊之论”“吠影吠声”等等。 在生活中往往用错。
“吠形吠声”---《潜夫论。贤难》:“一犬吠 形,百犬吠声。”比喻不明察事情的真伪而盲 目附和。也说吠影吠声。
1.炙手可热 例:二战成了时下影视、 美术、文学等艺术创作炙手可热的题材。 析:
10.暴殄天物 他脾气太坏,动不动就暴殄 天物,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
析: “天物”泛指鸟兽草木等自然界的生物。《尚 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蒸 民。”“暴殄天物”意思是任意残害虐杀各种生物,后 来也指不知爱惜物品,任意糟蹋浪费。如:“现在有不少 饭馆出售用穿山甲等国家保护动物做成的菜肴,这种暴 殄天物的行也是一种犯罪行为,理应受到国法的制 裁。”“他说平时干活穿这么好的衣服简直是暴殄天物, 坚持不肯穿,衣服一直锁在箱子里。”例句说的是“他” 发脾气时乱砸东西,用“暴珍天物”显然不够确切。从 客观效果看,乱砸东西也是不爱惜物品,任意糟蹋浪费 的行为。但从主观动机看,这种乱砸东西的行为同任意 糟蹋浪费物品是有明显区别的。因此,例句中的“暴珍 天物”宜改为“砸东西”。
14.饮鸩止渴 对于缺点错误,如果我们把它 掩盖起来,装看不见,无异于饮鸩止渴
析: “鸩”是古代传说的一种有毒的鸟,用它的 羽毛泡制的酒有剧毒。“饮鸩止渴”就是喝毒酒 来解渴,比喻用有害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 不顾更严重的后果。“为解决眼前木材短缺而任 意乱砍乱伐,破坏森林,这无疑是饮鸩止渴,后 果不堪设想。”例句说的“掩盖错误”固然是一 种有害的行为,但掩盖错误的目的并非为了解决 眼前的难题,而仅是对待缺点错误的一种不正确 的态度,因而使用“饮鸩止渴”不确切。应当改 为“讳疾忌医”。
3.噤若寒蝉 报告十分精采,同学们都聚精会 神地听着,大厅里噤若寒蝉,只有记笔记的沙沙 声。 析:“噤若寒蝉”指像寒蝉一样闭口不作声。《后汉 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 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后来用 “噤若寒蝉”比喻不敢说话。如:“他更加紧张了,噤若 寒蝉,不敢插嘴。”(罗广斌、杨益言《红岩》)“他环视 众人,众人噤若寒蝉,一声不吭。”“噤若寒蝉”强调 人不出声的原因是因为害怕。例句用“噤若寒蝉”形容 大厅内的安静,显然用语不当。同学们不出声音,并不 是因为害怕,而是因注意力集中,因此不能说“噤若寒 蝉”,可以改为“鸦雀无声”。“鸦雀无声”形容非常 安静,没有一点声音,主要用来描绘环境。
9.杯弓蛇影 刘华非常激动,高声争辩道: “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 完全不符合事实。”
析: 汉代应劭《风俗通义·怪神》记载:“(应郴)为汲令, 以夏至日诣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 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 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后 郴因事过至宣家,窥视,间其变故,云:„畏此蛇,人腹 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于故处设酒, 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 遂解。”后来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如:“自从出了那件事以后,他一直心神不定,窗外任何 点声响,都会让他惊骇不止,真是杯弓蛇影。”例句用 “杯弓蛇影”形容别人的话不真实,不可靠,显然词不 达意。例句中“杯弓蛇影”可改为“捕风捉影”。
4.借箸代筹 没有资金,没有原料,我们 只有借箸代筹,渡过难关。 析:《史记•留侯世家》记载,郦食其劝刘邦立 六国之后并同他们一起攻楚,刘邦当时接受了。 刘邦吃饭时,张良来了,刘邦征求他的意见,他 说:“请借前箸以筹之。”意思是借你面前的筷子 来指画当前的形势。后来就用“借箸代筹”表示 代人策划。例句中的“我们”“没有资金,没有 原料”,便靠代人策划来“渡过难关”,这是不 可思议的。从文意看,“我们”是借用别人的资 金和原料“渡过难关”的,因此,例句中的“借 箸代筹”宜改为“借米下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