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专题——成语误用例析
成语误用系列之不合情景(精讲精析)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
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辨析:“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万人空巷”指 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而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 静悄悄的。这个成语的词义与所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4、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 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 词用) 5、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 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是指“许多人追逐坏东西”,此误将贬义词作褒 义词用) 6、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 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成语误用情况
因为平时使用不够规范或没有搞清楚成语的来 龙去脉,往往容易把褒义词语当作贬义词语,把 贬义词语当成褒义词语,造成判断或使用错误。
例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 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辨析:命题者从感情色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处心积虑”, 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本句对“新上任的领导” 有所褒扬,故“处心积虑”的运用,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二)有时讥讽、自嘲、开玩笑,故意说反话,褒词 贬用、贬词褒用,是可以的。我们不能以对为错。
(三)应当知道一些感情色彩相反的同义成语。
情投意合—臭味相投,见机行事—见风使舵,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一得之见—一孔之见, 无微不至—无所不至,再接再厉—变本加厉, 深思熟虑—处心积虑,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开山祖师—始作俑者,昂首阔步—趾高气扬 从容不迫—故作镇静。
记一记哦!
成语中,像“赤胆忠心”之类,一看便知其感情色彩是褒义。 但还有不少褒义成语,其感情色彩容易被稿错,造成误用。 下列成语是褒义词,不可贬用:
成语的误用剖析课件
总结词
了解成语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探 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点 。
详细描述
通过对成语的语言类型、字面意 思、比喻意义和文化内涵进行分 析,揭示其误用的根本原因。
语义与语法分析
总结词明确成ຫໍສະໝຸດ 的语义和语法特点,注意其 特殊用法和固定搭配。
详细描述
分析成语的语义是褒义、贬义还是中 性,以及其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特 殊用法。
修辞手法与表达方式分析
总结词
理解成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关注其语境和语体特点。
详细描述
探究成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夸张等,以及其表达 方式是书面语还是口语,以更好地理解其使用情境。
纠正方法与建议
总结词
掌握纠正成语误用的方法,提出公道化 建议。
VS
详细描述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出常见的成语误用类 型,提出针对性的纠正方法和建议,以帮 助使用者正确使用成语。
文化素养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 文字的发展历程,有助于 提高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
交流与表达
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准确、生动地使用成语 ,增强语言表现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掌握正确的语法与修辞手法
总结词
掌握语法规则,了解修辞手法。
详细描述
学习语法规则和修辞手法,理解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避免因语法错误或修辞不当而引起的误用。
多读多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词
多读、多写、多练习。
详细描述
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减 少因表达不当而造成的误用。
成语的误用剖析课件
• 成语误用概述 • 成语误用的常见类型 • 成语误用的分析与纠正 • 成语误用的案例分析
成语误用分类举例(5篇)
成语误用分类举例(5篇)第一篇:成语误用分类举例成语误用分类举例成语误用分类举例成语的考查是近十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一道稳定的试题,纵观高考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是比较固定的。
考生如果明了高考成语题的设误类型,就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
下面介绍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
一、不懂词义而误用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准确意义,关键在于理解其中的关键语素,否则易望文生义导致用错。
例(1)这篇论文观点陈旧,论据不当,文字拖沓,堪称不刊之论。
分析:据文意可知作者把“不刊之论”理解为不可刊登的文字,这是今义释古义。
“刊”本意是削除,引申作修改,“不刊之论”是不容删改的言论,即正确的言论,例句显然不明词语的整体意义,以今律古造成误用。
例(2)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应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分析:“差强人意”是指还能使人满意。
“强”是“振奋”的意思,引申为符合。
很明显,“我”不熟悉那里的情况,却硬派我去,这是“强人所难”,怎么能说还使人满意呢?例(3)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似镜,真是巧夺天工。
分析:“巧夺天工”指的是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巧妙。
而原句中如屏之苍山,似镜之洱海,均是自然的造化,并非人工所为,怎能用“巧夺天工”来言其奇妙呢例(5)在语文教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错误。
分析:在这个成语中,“点”是“涂改”的意思。
“文不加点”意为文章一气写成,不需要修改一个字。
例句中把“点”当作标点来使用,这也是以今律古,像这类成语较多,在考查中也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用。
例(6)不少语文老师上课就是以一连串的问与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是目无全牛了。
分析:“目无全牛”比喻技艺高超,文中误用“没有整体把握”。
例(7)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如果胸无点墨,身无长物,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分析:“长物”指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
高考语文成语题误用类型例题解析
高考语文成语题误用类型例题解析高考语文成语题误用类型例题解析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不仅仅是字面意义,有时用其引申义或比喻意义,如果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就按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用于说话或文章里,就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
此错误类型是生活中常见的,也是高考常考的)1.弹冠相庆例: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本谓王吉、贡禹两人友善,王吉做了官,贡禹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
多用作贬义。
句中只理解为“因高兴而庆贺”,显然不当。
2.不刊之论例: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刊:削。
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用刀削去。
不刊之论,是指不能删简的言论。
句中却理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大错。
3.文不加点例:古人写文章不加标点,所以有文不加点之说。
点:涂改。
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不经修改,一气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章。
可是句中却将“点”理解为“标点”,这就与原意相去甚远了。
4.差强人意例:我本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这个成语在报刊中的失误率较高,常被人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其实它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意思理解差不多相反了。
5.空穴来风例:我们有些同志就是喜欢捕风捉影,竟然说我们老厂长行贿收贿,这不是空穴来风吗?空穴来风,是指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句中将这个意思理解反了。
6.不足为训例:一个人犯点错误,是难免的,是不足为训的。
训:准则。
不足为训,是指不能当作典范或准则。
句中却理解成“不足以成为教训”,是没有理解“训”的意思。
7.始作俑者例:在这个厂里,他是敢于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
高考语文 成语题误用类型例析素材
高考成语题误用类型例析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不仅仅是字面意义,有时用其引申义或比喻意义,如果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就按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用于说话或文章里,就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
此错误类型是生活中常见的,也是高考常考的)1.弹冠相庆例: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本谓王吉、贡禹两人友善,王吉做了官,贡禹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
多用作贬义。
句中只理解为“因高兴而庆贺”,显然不当。
2.不刊之论例: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刊:削。
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用刀削去。
不刊之论,是指不能删简的言论。
句中却理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大错。
3.文不加点例:古人写文章不加标点,所以有文不加点之说。
点:涂改。
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不经修改,一气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章。
可是句中却将“点”理解为“标点”,这就与原意相去甚远了。
4.差强人意例:我本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这个成语在报刊中的失误率较高,常被人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其实它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意思理解差不多相反了。
5.空穴来风例:我们有些同志就是喜欢捕风捉影,竟然说我们老厂长行贿收贿,这不是空穴来风吗?空穴来风,是指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句中将这个意思理解反了。
6.不足为训例:一个人犯点错误,是难免的,是不足为训的。
训:准则。
不足为训,是指不能当作典范或准则。
句中却理解成“不足以成为教训”,是没有理解“训”的意思。
7.始作俑者例:在这个厂里,他是敢于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
始作俑者,贬义词,是指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首开恶例的人。
巩固专题——成语误用例析(续)
12.不拘一格 彼此之间很快就熟悉了,他们靠 着大树,凑近了、不拘一格地谈笑着。
“不拘一格”指不拘泥于一种规格或形式,或不为某种 风格、样式所限制。如:“即使在一种艺术形式之中,由 于题材的不同,在表现上也应该勇于创造,不拘一 格。”(秦牧《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上的运用》)人的 “谈笑”本来无所谓风格、样式,对“谈笑”的限制也 只是主观或客观的某些因素,与风格、样式无关。因此, 例句中“不拘一格”使用有误,应当改为“无拘无束”。 “无拘无束”形容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非常自由自在。 它涉及的对象多是人的行为。如:淑珍在机房里呆得太久 了。现在能够在湖水里无拘无束地游泳,心里真痛快极 了。例句说由于大家熟悉了,因而在交谈时就可以不受 约束,轻松自由地说笑,恰好符合“无拘无束”的含义。
18.毛遂自荐 大家来自四面八方,互不认识, 还是毛遂自荐,各自谈谈自己的情况吧。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略)。后来 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己主动推荐自己承担某 项工作或任务。如:“听说图书馆要雇用一个晚 上的值班员,我毛遂自荐,居然被录用了。” 例句讲的是大家初次相见,相互自我介绍,并 不是自我推荐去做某件事情,使用“毛遂自荐” 显然词不达意,可改为“自我介绍”。
10.置之度外 他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别 人的建议或劝告,他一概置之度外。
“置之度外”表示不把某件事放在心上。 如:“十年的牢狱生涯,他早已把生死置之 度外。”“他被这实验项目深深吸引住了, 早把失恋的烦恼置之度外。”“置之度外” 着重强调不放在心上,对象多是生死、安 危、利害关系等。例句所说的“他”是一 意孤行,对“别人的建议或劝告”一律不 予考虑,不加理会,用“置若罔闻”来形 容要比“置之度外”准确。“置若罔闻” 的意思是放到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成语误用原因例析
成语误用原因例析教学目的:1、分析高考成语题及其他典型试题,明确成语误用的原因;2、通过一定量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一批易错成语的意义及用法。
教学课时:8课时(知识点串讲3课时,阅读专题资料1课时,练习及讲解4课时)一、要分辨成语的语义。
语素是汉语词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汉字语义又有多义现象,因此,掌握一词多义,有助于理解成语。
例如,‚师出无名(没有理由出兵打仗。
泛指做某件事缺乏正当理由)、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形容贫困到了极点。
名,占有)、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爽,差错)、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如坐云雾:比喻昏昧不明。
坐,常驻,不动)‛等成语中的‚名、爽、点、坐‛,如果理解不了,自然会使用错误。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
如‚猫鼠同眠‛,是表示‚化敌为友‛,还是表示‚宽大胸怀‛,还是像动画片《猫和老鼠》中体现的鼠由狡黠激生出的可爱?都不是。
正确的解释是比喻上下包庇,一起干坏事。
再如: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它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而‚苍山‛和‚洱海‛是天然景物,因此,不能用‚巧夺天工‛进行评价。
例:这项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不孚众望‛,意思是‚不使人信服‛,本是正确的,但有的同学把‚孚‛与‚负‛混淆了,自然也错了。
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人都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的意思,其中‚空‛是使动用法,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欢庆、热闹的场面,在这里,与语境不符合。
例: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
成语的误用剖析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如何避免成语的误用
深入理解成语含义
总结词:明确理解
详细描述:在运用成语时,首先要深入了解其含义,包括字面意义和引申意义。 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相关文献,确保对成语的准确理解。
注意成语的使用语境
总结词:灵活运用
详细描述:成语的使用往往有其特定的语境。在运用成语时,要注意其适用的情境和场合,避免在不适当的语境中使用。同 时,也要注意成语的情使用成语时,没有注意到其情感色彩,将贬义词误用作褒义词,或将褒义 词误用作贬义词。
详细描述
成语往往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如“胸有成竹”是褒义词,表示事先有准备; 而“画蛇添足”则是贬义词,表示多此一举。在使用成语时,如果不注意其情 感色彩,就容易造成误用。
语境不合
总结词
指在不适合的语境中使用了成语。
“差强人意”的误用
总结词:反义使用
详细描述:“差强人意”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勉强还算可以”,但是很多人将其理解为 “不满意,很差劲”。当人们表达对某事物 的不满时,常常会使用“差强人意”这个词,
这实际上是对其原意的完全相反。
05
总结与建议
提高语言素养
掌握成语的正确含义
了解成语的起源、含义和用法,避免 望文生义。
02
成语误用的原因
语义不明
总结词
对成语的含义理解不准确
详细描述
有些成语的含义比较特殊或抽象,如果对其理解不透彻,就容易在使用时产生歧义或误解。例如,“登峰造极” 原意是形容成就达到最高境界,但常被误解为形容事物发展到极点。
文化背景不了解
总结词
缺乏对成语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
详细描述
很多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果对这些背景不了解,就容易在使用时出现偏差。例如, “守株待兔”源自古代的一个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心存侥幸,常被误用为形容一个人很老实。
中学常见10类成语误用(例题和练习题)
例题
5.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红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经过四年的努力,中国首届科幻作家博士生们对即将到来的论文辩论赛胸有成竹。 B.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 C.深圳的灯光秀引来了很多游客袖手旁观。 D.在追梦的过程中,中国航天领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例题
6.下列句子中标红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B.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瑰宝。 C.我们坚信教育是一件美好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急功近利的做法违背了教育的原 则。 D.走进故宫博物院,满目的雕梁画栋,仿佛向游人诉说着当年的繁华。
例题
9.下列标红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民族要想飞速发展,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B.三个月前,我看过电影《流浪地球》,电影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C.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男同学,站在阳光下,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D.在学生的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
例题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世园会北京园里,上演了一场花艺音乐秀,四位歌手化身花艺模特,带来《北京记忆》等 歌曲,歌声在胡同里荡漾回旋。花影、树影、云影、风声、水声、曲声,还有鸟语花香, 无形之景,有形之景, ,成为世园会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相比于 的歌声,歌手身 上的配饰更是 ,那些配饰不是 的钻石玛瑙,而是与世园会主题 的花艺。 A.此起彼伏 高山流水 别有用心 珠光宝气 相辅相成 B.相映成趣 高山流水 别具匠心 花枝招展 因地制宜 C.相映成趣 耳熟能详 别具匠心 珠光宝气 相辅相成 D.此起彼伏 耳熟能详 别有用心 花枝招展 因地制宜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及案例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及案例有些成语的使用非常讲究,或特定语境,或特定情感色彩。
如果只是淡淡望文生义,那么会造成成语的误用。
今天语文小编给大家分享: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及案例,希望大家能突破成语难关,顺利迎接2014年高考。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及案例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有“众多”之意,与定语“一位”矛盾)成语误用原因分析:谦敬颠倒有些成语有谦词与敬词之分,如果辨别不准,就会犯谦敬颠倒的错误。
1王教授已谈了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高见。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常作谦词,用在自己身上,用在别人身上,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2刘厂长是这方面的行家,下面请他不揣冒昧地跟大家讲几句。
(不揣冒昧“指不揣度自己言行轻率,常作谦词。
把它用在刘厂长身上、同样犯了谦词敬用的毛病。
) 3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作为谦词。
)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功能混乱每个成语在句中都有自己不同的语法功能,如果对此把握不准,就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
1这则笑话,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学习诸公”给予了有力讽刺。
2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漠不关心”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不能带宾语。
“出奇制胜”也不能带宾语。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形近混淆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3周老师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非常关心,真称得上无所不至。
(“无所不至”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后多含贬义。
把它与一字之差的成语“无微不至”混淆了。
) 4只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做,无疑一定能改变那种事半功倍的状况。
(把事半功倍“当成了”事倍功半“,意思用反了。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及案例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专题语基(四)成语——辨析容易误解误用的成语-讲义
专题语基(四)成语——辨析容易误解误用的成语-讲义第一篇:专题语基(四)成语——辨析容易误解误用的成语-讲义辨析容易误解误用的成语明日黄花【√】昨日黄花【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外延2004年考纲把“成语”这个专题名改称为“熟语”,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我们讨论的对象是广义成语,比如四言成语和杂言的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也就是古往今来贴近口头表达的凝固短语或短句。
(1)四言成语在劫难逃玲珑剔透稍纵即逝弄巧成拙捉襟见肘未雨绸缪自惭形秽如数家珍光怪陆离雨后春笋有口皆碑偃旗息鼓(2)三言惯用语莫须有落水狗病西施不倒翁闭门羹避风港变色龙扣帽子东道主豆腐心独木桥独眼龙恶作剧耳边风耳旁风二百五(3)杂言熟语小巫见大巫世上无难事既来之,则安之五十步笑百步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可忍,孰不可忍清官难断家务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歇后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红楼梦》)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红楼梦》)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水浒传》)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三国演义》)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西游记》)学习重点辨析容易误解误用的成语辨析容易混解混用的成语造成误解误用的四个原因:(一)望文生义,牵强附会(二)张冠李戴,对象错位第页(三)褒贬模糊,色彩混搭(四)生造结构,矛盾重复(一)望文生义,牵强附会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
形容敬畏的神情。
现也用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或“误解为尊敬”。
含贬义,形容愤怒、不满或畏惧的样子具体而微: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
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粗茶淡饭:粗:粗糙、简单;淡饭:古时盐比较匮乏,穷苦人家买不起,因此只能无盐下菜,称为淡饭。
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求全责备: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齐全。
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成语误用九大类型例析课件
5、企业家应该像军事家一样,具有沉着的心态、 超人的智慧,这样才能出奇制胜获取胜利, 打用败对竞方争意对料手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6、你就别再为难她了,她既然不肯讲,就一 定隐有藏在难内言心之深隐处的不苦便衷说出。的原因或事情
(七)搭配不当
成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 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 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 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1、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 告示某牌事常。见,不足为奇。
3、齐宣王对孟子说:“当今七雄逐鹿中原, 子言仁义,岂非望梅止渴乎?
(成语“望梅止渴”是人们熟知的一个典 故,出自《世说新语·假谲》,说的是三 国时曹操为了解行军的士兵之渴,骗他们 说前面有大梅林,结了许多果,可以解渴, 士兵听后,都流出了口水,也就不渴了。 后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战国时的齐宣王, 口才再好,指责孟子时,也不会用到这个 成语。)
(指依照既得的线索去寻找目的物,也用来 比喻拘泥成法、食古不化。)
3、“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 将伪科学暴露的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得充分、 详尽,也可指暴露的很彻底。“淋漓尽致” 用来形容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揭露恰到好处。)
4、汉奸汪某在抗日战争开始不久就向日寇暗送 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靠,公开作了日寇的走 狗。
街巷里的人都出来了,形容欢迎、庆 祝、游乐等盛况
3、我们齐心协力,这点事情还办不成,三 人成虎嘛。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4、七流火,早晚穿一件汗衫都热得受不 了
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火:火星。
5、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天上,对朋友竟 然也侧目而视。
成语误用100例PPT课件
成语误用100例
55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 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混同于“不可理喻”。
56不绝如缕:形容声音细 微悠长或局势危急。//混同 于表示人流不断的“络绎不 绝”。
成语误用100例
57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 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褒义。 //误用:写得不好的文章。
42耿耿于怀:形容心存怨 恨。//误用:形容忠诚,诚 恳。
成语误用100例
43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 事情办好,表贬义或自谦。 //误用:为中性。
44耳提面命:表示长辈的 谆谆教导,褒义。//误用: 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
成语误用100例
45耸人听闻:故意夸张使 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误用:混同强调客观效果的 “骇人听闻”。
50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 做正直的事。褒义。//误用: 危险的言行。
成语误用100例
51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误用:形成与语境义重复。 如“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52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 不能推卸给别人。//误用: 与语境重复,如“责无旁贷 的责任”。
成语误用100例
53参差不齐:长短、高低、 大小、水平等程度上有差别。 //误用:用于时间、品质等。
成语误用100例
39不胫而走:形容消息传 得很快。//误用:混同表示 东西丢失的“不翼而飞”。
40茕茕孑立:孑然一身, 处境孤单,无依无靠。//误用: 用于某时的孤单。
成语误用100例
41身临其境:亲身来到那 地方,常形容描写形象,逼 真。//误用:混同表示设想 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 的“设身处地”。
28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 怕地看着。//误用:目光轻 蔑地看。
成语误用系列之误用褒贬(精讲精析)
因为平时使用不够规范或没有搞清楚成语的来 龙去脉,往往容易把褒义词语当作贬义词语,把 贬义词语当成褒义词语,造成判断或使用错误。
例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 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辨析:命题者从感情色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处心积虑”, 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本句对“新上任的领导” 有所褒扬,故“处心积虑”的运用,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二、敬辞 (自己说别人或者说对方)
高抬贵手、 不吝赐教、 鼎力相助、 高朋满座、 大材小用、 率先垂范、 虚怀若谷、 虚左以待
信笔涂鸦:多用作谦词,形容字写得很坏。
一孔之见:多用作谦词,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才疏学浅:多用作自谦,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不情之请:谦词,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 (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一、谦辞(只能自己说自己)
蓬荜生辉、 敝帚自珍、 抛砖引玉、 贻笑大方、 无功受禄、 信笔涂鸦、 一孔之见、 才疏学浅、 德薄才疏、 德薄能鲜、 挂一漏万、 不情之请、 姑妄言之、 笨鸟先飞、 一枝之栖、 望尘莫及、 一得之遇、 尸位素餐、 不足挂齿、 雕虫小技、 绠短汲深、 东涂西抹、 区区此心、 班门弄斧、 聊表寸心、 避让贤路、 恭敬不如从命、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洗耳恭听
成语误用情况
根据具体情境,要注意使用敬辞还是 谦辞 例: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 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辨析:“蓬荜生辉”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自述,不能用于 他人,否则于人不敬,因此本句犯了用错谦词的错误。另外, “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一句中,“居室”和“蓬荜”意 义相同,因为“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省略,就此而论, 又犯了语义重复的错误。删去“蓬荜”才正确。
成语使用错误分析175例(1)课件
• 8.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 是捉襟见肘。
•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 失彼,穷于应付。不形容衣服很不合身)
• 10.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 会了他一下, 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 能耐。
• 26.那天,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 就南辕北辙,各奔东西了。
•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不形容两个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 为时太晚。
•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 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战国策 ·楚策 》: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 未为迟也。 ”这里用反了。)
• 35.在眼前出现一位纳西族老太太,那张 脸上已有不少皱纹,一身纳西族的装束却 装戴得一尘不染。
• (装戴得一尘不染,搭配不当。)
成语使用错误分析175例(1)
1. 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 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 以1分06秒84的 成绩刷了新的亚洲纪录,并且为 2. 中国队再添一金。
3. (不孚众望,不使群众信服。意思反了。 改为“深孚众望”或“不负众望”。)
. 2.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 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 (涉笔成趣,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 有意趣的东西。常用来表示创作者水平高。 这里“涉笔成趣的地方”指的不是创作人, 而是故事情节。片言只语,零零碎碎的话。 强调零碎,不表示浓缩。)
• 34.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的 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 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 (充耳不闻, 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不合语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 语 误 用 例 析
(一)成语望文生义
解说:不常用的成语,一般指内容含义不 易理解的成语。例如“祸起萧墙”“火中 取栗”“不刊之论”“吠影吠声”等等。 在生活中往往用错。
“吠形吠声”---《潜夫论。贤难》:“一犬吠 形,百犬吠声。”比喻不明察事情的真伪而盲 目附和。也说吠影吠声。
1.炙手可热 例:二战成了时下影视、 美术、文学等艺术创作炙手可热的题材。 析:
18.栉风沐雨 四十多年前的那场栉风沐雨的 血腥斗争,至今犹历历在目。
析: 《庄子·天下》:“(禹)沐甚雨,栉疾风。” 后来用“栉风沐雨”形容长期在外奔波劳碌,历 尽风吹雨淋的艰辛。如:“大庆人栉风沐雨,战天 斗地,用双手捧出一座崭新的石油城。”例句用 “栉风沐雨”形容血腥斗争不妥。“栉风沐雨” 强调的只是艰辛,而血腥斗争则是生死攸关的事 情,二者在语意上的指向根本不同,无法搭配。 改为“你死我活”。
7.讳莫如深 天光很暗,那个人的笑容讳莫 如深,如同罩在一层雾里。 析: 《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 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 莫如深也。”指隐讳之深,无与相比。后来用 “讳莫如深”泛指隐瞒得非常严密,唯恐别人知 道。如:“他对自己早年的那段情缘一直讳莫如 深。”例句中“讳莫如深”的对象是“那个人的 笑容”,令人费解。人的“笑容”是指人含笑的 神情,是形之于外的表情,怎么可能隐瞒得非常 严密,不便别人知道呢?例句讲的是在昏暗中, 那个人的笑容看不清楚,可将“那个人的笑容讳 莫如深”改为“那个人的笑容似隐似现”。
“炙手可热”,意思是刚一挨近就热得烫 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接近。 而上句含义是“热门”之义。
2.买椟还珠 例:许多人唱歌都是买珠还椟,凭曲 子自娱,改词忘词也引不起内疚的。 析:《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 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后来用“买椟还珠”来比喻没 有眼光,本末倒置,取舍不当。如:“如果我们仅仅学习 名著技巧,等于买椟还珠,把真正的好东西弃掉了,所 留下的不过是一种表面的东西。”(茅盾《认识与学习》) 例句把“买椟还珠”说成“买珠还椟”,从修辞的角度 看,也无可厚非。然而,无论“买珠还椟”还是“买椟 还珠”,其对象必然一为“珠”,二为“椟”,只有这 样的反差才能显示出成语的含义。就一般情况而言,曲 和词是相适应的,反差不会太大。特别是那些优秀歌曲, 多是词曲俱佳。况且例句说的“唱歌”系泛指,使用 “买珠还椟”显然不妥,应删去
6.半青半黄 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 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析: “半青半黄”是指庄稼半熟半不熟,也可 以比喻其他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如:“眼 下麦子半青半黄,还无法入口。”“既要学艺, 就要学到底,学个半青半黄就撂了,还不如不 学。”例句用“半青半黄”形容脸色,不合成语 的原意表意也不明确。可改为“铁青”。
14.饮鸩止渴 对于缺点错误,如果我们把它 掩盖起来,装看不见,无异于饮鸩止渴
析: “鸩”是古代传说的一种有毒的鸟,用它的 羽毛泡制的酒有剧毒。“饮鸩止渴”就是喝毒酒 来解渴,比喻用有害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 不顾更严重的后果。“为解决眼前木材短缺而任 意乱砍乱伐,破坏森林,这无疑是饮鸩止渴,后 果不堪设想。”例句说的“掩盖错误”固然是一 种有害的行为,但掩盖错误的目的并非为了解决 眼前的难题,而仅是对待缺点错误的一种不正确 的态度,因而使用“饮鸩止渴”不确切。应当改 为“讳疾忌医”。
19.忍俊不禁 窗外传来悠扬的乐曲声,大家 都有些忍俊不禁了,要求快点散会。
析: “忍俊”指含笑。唐代赵 《因话录·征 部》:“……'”后来用“忍俊不禁”指忍不住发笑。 如:“看他那一脸迷惑的样子,我忍俊不禁,嘲弄 了他几句。”“忍俊不禁”仅指忍不住笑,适用 范围很窄。例句用“忍俊不禁”,表示忍耐不住, 是错解,可改为“坐不住”。
17.如火如荼 刚才还疯狂得如火如荼的女人 们,现在都像泄了气的皮球,躲在一旁不吱 声了。
析: 《国语·吴语》:“……”指红白两色军服像火 那样红,像荼(“荼”是一种开白花的茅草)那样白, 形容军容壮盛。后来用“如火如荼”比喻气势旺 盛。如:“歌声又把他带回了那如火如荼的青年时 代。”“如火如荼”着重于场面的旺盛、热烈或 激烈,而且具有褒义色彩。“女人们”疯狂的情 景用“如火如荼”来形容,无论语意表达还是感 情色彩,都欠妥当。例句中的可以改为“要死要 活”。
13.耳濡目染 鲁迅在“三·一八”大屠杀中 耳濡目染了更多的杀戳。
析: “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 看到。形容听得多了,看得多了,长期浸润其中, 无形中受到影响。如:“他从小生长在一个艺术之 家,耳濡目染,他也爱上了表演这一行。”例句 说的是鲁迅经历了“三·一八”惨案,亲眼看见 自己的学生惨遭杀害,但这种事对鲁迅来说并不 是经常有的,鲁迅也不可能长朝浸润其中并受到 影响。宜改为“耳闻目睹”。
10.暴殄天物 他脾气太坏,动不动就暴殄 天物,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子弄得乱七八糟。
析: “天物”泛指鸟兽草木等自然界的生物。《尚 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蒸 民。”“暴殄天物”意思是任意残害虐杀各种生物,后 来也指不知爱惜物品,任意糟蹋浪费。如:“现在有不少 饭馆出售用穿山甲等国家保护动物做成的菜肴,这种暴 殄天物的行也是一种犯罪行为,理应受到国法的制 裁。”“他说平时干活穿这么好的衣服简直是暴殄天物, 坚持不肯穿,衣服一直锁在箱子里。”例句说的是“他” 发脾气时乱砸东西,用“暴珍天物”显然不够确切。从 客观效果看,乱砸东西也是不爱惜物品,任意糟蹋浪费 的行为。但从主观动机看,这种乱砸东西的行为同任意 糟蹋浪费物品是有明显区别的。因此,例句中的“暴珍 天物”宜改为“砸东西”。
4.借箸代筹 没有资金,没有原料,我们 只有借箸代筹,渡过难关。 析:《史记•留侯世家》记载,郦食其劝刘邦立 六国之后并同他们一起攻楚,刘邦当时接受了。 刘邦吃饭时,张良来了,刘邦征求他的意见,他 说:“请借前箸以筹之。”意思是借你面前的筷子 来指画当前的形势。后来就用“借箸代筹”表示 代人策划。例句中的“我们”“没有资金,没有 原料”,便靠代人策划来“渡过难关”,这是不 可思议的。从文意看,“我们”是借用别人的资 金和原料“渡过难关”的,因此,例句中的“借 箸代筹”宜改为“借米下锅”。
16.文不加点 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 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析: 文章一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 写作技巧纯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 文不加点地写了下去。”例句的作者显然误解了 “点”的意思,以为“点”指标点符号,因而造 成误用。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例句中 的“是文不加点”应当改为“不加标点”。
20.怨天尤人 二嫂的眼泪己经哭干了,她低 眉敛目,喃喃地说:“落到这个地步,能怪谁 呢?”这是命中注定的,只能怨天尤人罢了。 "
析: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后来 用“怨天尤人”形容对不如意的事一味强调客观 或埋怨他人。如:“我们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 怨天尤人。”例句中所描述“二嫂”的表情、语 气,似乎部说明她已绝望,不再抱怨,已经认命 了,后面却用了与此相反的“怨天尤人”,使句 意前后矛盾,造成表达上的混乱。可以改为“认 命”。
9.杯弓蛇影 刘华非常激动,高声争辩道: “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杯弓蛇影,无中生有, 完全不符合事实。”
析: 汉代应劭《风俗通义·怪神》记载:“(应郴)为汲令, 以夏至日诣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 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 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后 郴因事过至宣家,窥视,间其变故,云:„畏此蛇,人腹 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于故处设酒, 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 遂解。”后来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如:“自从出了那件事以后,他一直心神不定,窗外任何 点声响,都会让他惊骇不止,真是杯弓蛇影。”例句用 “杯弓蛇影”形容别人的话不真实,不可靠,显然词不 达意。例句中“杯弓蛇影”可改为“捕风捉影”。
5.怙恶不悛 有的人怕得罪人,怙恶不 悛,不敢同坏人作斗争。
析:《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后 来用“怙恶不悛”指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如:“如若他 们怙恶不悛,继续胡闹,那时全国人民忍无可忍,把他 们抛到茅厕里去,那就悔之不及了”(毛泽东《为皖南事 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例句的主语是“有的人”,“有 的人”胆小到“怕得罪人”的程度,又怎么可能“怙恶 不悛”呢?显然例句的作者以为“怙恶”就是护恶, “怙恶不悛”就是保护恶人使不悔改。这与“怙恶不悛” 的原意相差太远。其实“怙”和“护”虽然同音,却不 同义。“怙”表示仗恃、坚持。可将例句中的“怙恶不 悛”删去,或者改“姑息养奸”。
8.高屋建瓴 班长一脸严肃,高屋建瓴地作 总结发言:“我认为赵老最有大将风度。” 析:《史记•高祖本纪》:“(秦中)地势便利,其以 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集 解》引如淳日:“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 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后来用“高屋建瓴” 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发展迅速。如:“我军 正以高屋建瓴之势向南推进。”例句是说“班长” 在会上作总结发言的情景,而发言的只是一个人, 发言的内容只是对某个人进行评价而已,这种发 言充其量不过有说服力,谈不上势不可挡,更谈 不上发展迅速,因此,使“高屋建瓴”与句意脱 节,应当删去。
15.虚与委蛇 对待任何事情,他都是虚与委 蛇,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析: 《庄子·应帝王》:“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 宗,吾与之虚而委蛇。”后来用“虚与委蛇”形 容对人假意应酬敷衍。如:“他并无心做这笔生意, 只是与来人虚与委蛇,以拖延时间。”“虚与委 蛇”表现的是人与人打交道时的态度、行为,所 说明的对象只能是人,而例句讲的是“他对待任 何事情”,可见“虚与委蛇”用非其意。“虚与 委蛇”与后面的“漠不关心”也有矛盾,既然漠 不关心,也就不必去假意敷衍。例句中的“虚与 委蛇”完全可以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