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绘画走进幼儿内心世界
情感表达大班美术活动帮助幼儿通过艺术表达情感

情感表达大班美术活动帮助幼儿通过艺术表达情感情感表达是幼儿个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活动来帮助幼儿通过艺术表达情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参与大班美术活动,幼儿可以有机会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情绪,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探讨情感表达大班美术活动对幼儿的影响。
首先,情感表达大班美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的平台。
幼儿处于情感敏感期,但往往还没有掌握合适的方式来释放内心的情感。
通过参与大班美术活动,幼儿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转化为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可以是对家庭、朋友、自然等主题的表达,也可以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
不论是哪种方式,都使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其次,情感表达大班美术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活动是一种自由的艺术表达形式,幼儿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形状和材料来创作艺术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受限制,可以随心所欲地创作。
这种自由的创作环境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潜能,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创作的能力。
此外,情感表达大班美术活动提供了幼儿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观察、分析和评论他人的作品,也可以和其他幼儿一起合作创作。
通过这样的互动,幼儿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他们也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这样的交流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合理竞争,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最后,情感表达大班美术活动通过艺术作品的展示和欣赏,增强了幼儿自信心。
当幼儿的作品被展示给他人并受到赞赏时,他们会感到自豪和自信。
这种积极的反馈会激发他们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并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幼儿也能从其他幼儿的作品中获得启发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创作水平。
总之,情感表达大班美术活动对幼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的平台,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了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绘画日记,走进留守幼儿的内心

动地表 现 了可可伤 心 、失 落 的心情 ,体 现 了可 可对 妈妈 的
依 恋之情。我把可可搂在怀里,帮她擦去泪水,轻轻地告
诉她: “ 你是 个懂 事 的孩 子 ,妈 妈 最 爱的人 就是 可 可 ,妈
在我们 的身边有 一群这样 的孩子 :他们 的父母常年 在外地打工,他们被留在家,由爷爷奶奶照顾。对于这些 孩子 而言,常年见 不到 面的 父母 已蜕 变为一个符号和概
念 。这 些孩 子被 称 为 “ 留守儿 童” 。我 班 就有 一个 名 叫可
可的 “ 留守儿童”,她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于是可
衣服 整理好 。我 还 注重 和可 可 的交 流 ,经常抱 抱她 ,跟 她
通 过 与 可可 的 交 流 ,我 知 道 原 来 可 可 妈 妈 明天 又 要
去 外 地打 工 了,但 是 可可 不 想让妈 妈走 。这 幅绘 画 日记 生
说说话 : “ 可可今天遇到 了什么开心的事情啦?” “ 你的 好朋友是谁呀 ?”只要 可可有 一点进 步,我就会在孩子 们的面前表扬她 ,培养她的 自信心,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
可 就和 爷 爷奶奶 一起 生 活 。可可 胆 小 内向 ,不善 交流 ,老
师很难与她亲近 、交流。但是我发现可可很喜欢画画,于
是 便 鼓 励 她 画 绘 画 日记 ,将 自己遇 到 的 开 一 , 1 2 或 不 开 心 的
事 ,用 绘 画的形 式记 录 下来 ,通 过 这样 的形 式 ,我渐 渐 地
心 绘画 日记 ,走进留守幼儿的内
江 苏省 丹阳 市正则 幼儿 园 王冰 霞
幼儿绘 画 日记是 幼儿用 自己的图式语 言表 达所见所
儿童绘画心理学

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绘画心理学(一)通过孩子的画走进孩子的内心想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那得先读懂孩子的画。
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他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
但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孩子可能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头脑中的所思所想。
孩子的画,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扇窗户。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
线条、色彩、图形、人物、环境、布局,显示着孩子的性格、气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当时的情绪特征等等。
我们要学会倾听这种“语言”。
(二)线条与心理线条清晰、力度适中:正常,情绪稳定。
线条模糊、细到看不清: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
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具有攻击性,发泄愤怒。
断断续续总是改变方向:犹豫,焦虑,想要隐藏自我。
(三)色彩与心理6岁前只用红色正常,6岁后过度频繁使用,有暴力倾向,对感情自控力差。
5岁前偏好蓝色,表示有分寸,6岁后大量使用,表示适应力好,但过度使用,表示孩子过于自我约束。
偏爱暖色:活泼,热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偏爱冷色:安静,思考,严谨,悲伤,心情烦闷。
喜欢很强烈的颜色:做事有激情,有领导才能,但属于易怒型,缺乏耐性。
喜欢阴郁的颜色:被动,含蓄,焦虑,多愁善感。
喜欢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开朗,乐观,人缘好,受欢迎,但容易浮躁。
只用一两种颜色:冷静,谦让,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容易接受挑战。
(四)人物与心理(1)画谁: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
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越多,表明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
(2)手臂和手:孩子三、四岁以前,不画手的居多,其原因是此时期的幼儿还未完全确立自我。
逐渐长大之后,开始画手。
如果手臂向上举开,表示快活、得意,对自己所要求的都能获得满足。
手代表对环境的支配,伸得越开支配力越强。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用美术开启孩子的心灵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用美术开启孩子的心灵用美术开启孩子的心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尤其是在幼儿园阶段,美术教育更是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够开启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因此,制定一份好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对于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一、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目标美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
在幼儿园大班的美术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这个教学计划来使孩子获得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绘画技能。
让孩子通过画画的方式感受到色彩的丰富和形体的美感,更好地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
2、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孩子通过绘画的过程中,培养出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力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和开发。
3、情感表达能力。
在绘画过程中,让孩子们发掘更多的感性体验,表达他们内心不同的情感。
4、审美能力。
通过绘画的过程中,让孩子不断感受美的存在和用美的角度去感知事物,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内容1、线条的感受通过教学让孩子们感受绘画中线条的重要性,并让孩子们了解线条的画法和力量的表现。
还要让孩子们学会如何运用直线、曲线、粗细笔画等不同的线条去表现不同的物体,从而让孩子的绘画技能得到略微改善,注重细节的处理。
2、填色的丰富性美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问,而孩子往往是不专注于细节的,他们沉溺于好玩而非创造美好事物。
所以,在填色的课程中,需要告诉孩子们如何运用不同的颜色,如何混合不同的颜色,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色彩搭配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还能培养孩子们对美的鉴别能力,让他们自己创造好看的事物。
3、造型的表现在画画的过程中,除了线条和色彩以外,造型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之后的课程中,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物体的造型构造和形态特征,并让孩子们学会如何运用简单形体绘制物体的外观,从而让孩子们的造型表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4、情感的表达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在画纸之上,是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中班幼儿美术作品分析

中班幼儿美术作品分析幼儿美术作品是幼儿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感受和想象。
中班幼儿处于美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作品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通过对中班幼儿美术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为幼儿美术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中班幼儿美术作品的特点1、形象表现中班幼儿在美术作品中开始尝试用较为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涂鸦,而是能够画出一些具有基本特征的人物、动物和物体。
例如,画人物时会画出头部、身体、四肢,但比例可能不太准确;画动物时能表现出明显的外形特征,如兔子的长耳朵、大象的长鼻子等。
然而,这些形象往往比较简单、概括,缺乏细节的描绘。
2、色彩运用在色彩方面,中班幼儿逐渐能够区分和使用多种颜色,但他们对色彩的选择更多地基于个人喜好,而不是对事物真实色彩的认知。
他们常常喜欢使用鲜艳、明亮的颜色,如红色、黄色、蓝色等,并且会大胆地进行色彩搭配,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不符合常规的色彩组合。
这反映了他们对色彩的感受较为强烈和直接,不受现实的束缚。
3、构图方式中班幼儿的美术作品在构图上通常比较随意,没有明显的规律和秩序。
他们可能会将各种元素分散地画在纸上,或者将主要物体画得很大,占据大部分画面,而忽略了周围的空间。
这表明他们在空间感知和布局方面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构图意识。
4、想象力想象力是中班幼儿美术作品的一大亮点。
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想象创造出各种奇特的形象和场景,不受现实世界的限制。
比如,他们会画出会飞的房子、长着翅膀的汽车等。
这种丰富的想象力反映了他们思维的活跃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影响中班幼儿美术作品的因素1、生活经验幼儿的生活经验对其美术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班幼儿通过日常的观察和体验,积累了一定的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这些都会在他们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如果幼儿经常接触大自然,他们可能会画出美丽的花朵、可爱的小动物;如果他们经常参与家庭活动,可能会画出家庭成员一起玩耍的场景。
心灵之旅大班美术活动引领孩子们用笔表达情感

心灵之旅大班美术活动引领孩子们用笔表达情感心灵之旅,是一次让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自由表达情感的旅程。
美术活动不仅仅是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找到一种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
在这次活动中,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通过笔触、画笔和色彩,将心灵的感受转化为艺术作品。
第一部分:发现心灵的感受在这个部分,孩子们将首先被带入一个富有艺术氛围的环境中。
墙上挂满了各种大小的画作,上面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老师会引导孩子们观察画作,并提出一些问题,帮助他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孩子们会被鼓励去观察画作中的细节,例如色彩的运用、线条的表现和形状的组合。
他们会被要求描述他们在看画时的感受和想法,并将这些感受用简短的句子记录下来。
第二部分:艺术创作之旅在第二部分,孩子们将开始自己的艺术创作之旅。
每个孩子都会获得一个画板、画笔和调色板,以及各种颜色的调和颜料。
老师会给予他们基础的指导,例如如何运用不同的画笔和色彩效果。
在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会被鼓励发挥想象力,并让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画作中去。
他们可以选择画他们观察到的画作,也可以画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想法。
除了纸上的绘画,孩子们还可以尝试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例如拼贴画、彩泥塑造等等。
通过不同的材料和手法,他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三部分:艺术展示与分享在完成作品后,孩子们将有机会将自己的艺术作品展示给其他人。
一个小型的艺术展览将会被安排,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挂在墙上,并解读自己作品的创作意图。
在艺术展示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还可以听取其他同学对作品的评论和反馈。
这种交流和分享的过程能够加深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启发他们对自己作品的新思考。
结语心灵之旅大班美术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情感的平台。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艺术技巧,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种用笔表达情感的方式。
希望这次心灵之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成长。
“绘画日记”走进幼儿内心世界

“绘画日记”走进幼儿内心世界作者:周萍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年第12期“绘画日记”,就是幼儿用图画的形式(可以辅助少量的文字),记录一天生活中所经历的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情,留下美好的回忆。
它具有记忆性、图画性的特点,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人与事,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
为了提高幼儿创造和造型能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更好地解读幼儿的心灵,我园开展了一系列的“绘画日记”研究活动,总结出以下心得。
一、多元表现形式,激发幼儿对绘画日记的兴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创设一个健康趣味、丰富多彩的环境,拓展幼儿的创作空间,使记绘画日记成为幼儿的一种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最终让绘画日记成为幼儿表达、表现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专题日记命题式。
教师根据幼儿生活经验统一命题,让幼儿根据自己对某件事物的经历、感受和理解来记绘画日记。
一般范围较小,具体到某件事。
如,在秋天活动“捡落叶”中,幼儿绘画的造型多种多样:有的三五成群捡落叶;有的手拿落叶到处挥舞;有的发现落叶上的小虫露出惊讶的表情等。
虽然是命题日记,但是幼儿的造型多样,每个幼儿的视角不同,画出的画面也各有千秋,让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主题式。
教师根据主题活动中生成的活动内容来规定日记内容,如“快乐的周末”。
幼儿在周末经历过的事情很多:有的和同伴一起在院子里玩耍;有的和爸爸妈妈郊游;有的在家画画;有的品尝了美味蛋糕。
对幼儿来说,这些都是他们认为幸福的事情,通过活动中的讨论,相互交流,接着在他们的绘画日记中呈现,相互间欣赏,从而使他们从同伴的造型中欣赏、借鉴,也是一种能力的提高。
自定义式。
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把自己觉得特别的、好玩的、有感触的事情记录在绘画日记本上。
例如:每周一次,我们在大班开展一节自定义绘画日记的活动,幼儿非常感兴趣,造型内容也丰富多彩:有的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画;有的是抽象派的写生画;有的是绘本阅读的读后感……(二)区域日记在每天的游戏活动中,幼儿遇到了一些突发事件,例如:有趣、伤心、幸福的事情想记录在“日记”里,可以利用每天上下午区域游戏的时间进行创造。
从幼儿的画画看幼儿想象的发展

从幼儿的画画看幼儿想象的发展摘要:在幼儿素质教育之中,美术教育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是一种以培养幼儿情感、智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主的综合性教育,其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幼儿通过绘画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以学前教育为研究视角,概括了幼儿绘画的三个特点,即主观性、夸张性和构图多样性。
论述了幼儿绘画与幼儿想象力的相互关系:幼儿通过绘画来表现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是幼儿进行绘画创作的基础。
客观分析了传统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传统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方面存在偏差;其二是传统幼儿美术教育强调模仿缺乏创新。
最后针对如何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笔者提出了四个建设性策略:正确欣赏和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和想象意识;丰富幼儿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关键词:幼儿,绘画,想象力目录序言 (3)一、幼儿绘画的特点 (3)(一)主观性 (3)(二)夸张性 (3)(三)构图多样性 (4)二、幼儿绘画与幼儿想象力的相互关系 (4)(一)丰富的想象是幼儿进行绘画创作的基础 (4)(二)幼儿通过绘画来表现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 (5)三、传统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6)(一)传统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方面存在偏差 (6)(二)传统幼儿美术教育强调模仿缺乏创新 (6)四、如何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7)(一)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和想象意识 (7)(二)丰富幼儿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 (8)(三)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9)(四)正确欣赏和评价幼儿绘画作品 (10)参考文献 (12)序言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
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发现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能力素质方面有着独特作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多才多艺,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会想尽方法给孩子提供各种学习艺术特长的机会。
彩笔挥洒世界,绘画走进心灵——大班幼儿绘画周记的实践感悟

“ 画” , 鼓励幼 儿直接把 看到 、 听到 或 者 感 受 到 的 的 人或 事选 一 件 画下 来 。 大 人 的要 求 不 必 太 高 , 选材 、 构图、 布局 、 画 面 等, 只要贴切 , 就给予鼓励 。 初画时孩子运 用绘 画技 巧比较 吃力 , 表现方法呆 板。老 师不用着急 , 我们要先 了解这 一年龄段孩 子 的绘 画特点 , 能读懂他们 的画才是最重 要 的。如 : 桌椅 的角都是 四面发射 状的展 开式 画法 ;事 物 与 事 物 之 间 重 重 叠 叠 , 透 明式 的画法显 得画面线条杂乱 。又如 : 汽 车会 笑 、萝 卜 会戴眼睛的拟人化风格 ; 借 助想象会画出整张纸大小的夸张效果 ; 不 同符 号的特殊意义等等 。 有时他们 只是 比 较关注 自己想 到的 ,而忽略 了一起 具体 的、 真 实 的东 西 。老 师要 懂 得 孩 子 的心 意 所在 , 在绘 画周记 的过 程 中千万不要轻 易 打断他们的思路 ,而更多 的可 以观察 、 了 解他们的所要表达 的意思 。
一
、
观—— 品赏童真
你能对着 我的耳朵轻轻说吗? ” 等等。 帮助
“ 观” , 观察 生活 中的事物 , 并能关 注 细节 ,有所感 悟。德国著名 画家 保罗? 克 利, 认 为艺术 创作 的孕育过 程是一个 “ 包 括观察 、沉思 和掌握绘 画因素的技巧 ” 的 复杂过程 。 这里把绘画因素的技巧放在最 后, 而把观 察放在前 面 , 意 味着 对艺术 创 作来说视觉 的提炼是至关重要的。 生活 中 到处 都有 美 , 美 的风景 , 美的事物 , 需要我 们有一双发现美 的眼睛 。 在平 时一 日活动 中, 我 们 带 领 孩 子关 注 事 物 的 细 节 , 去捕 捉生活中的精彩瞬 间。 春天我和孩子在 口 口细雨中感受春雨的柔软 ; 夏天我和孩 子 在树荫底下谈心 ; 秋 天我们与落叶一起 飞 舞、 奔跑 ; 冬天在雪地里嬉戏 、 打闹 。为 孩 子创造体验 、 感 悟 的 活 动 条 件 。所 谓 看 的 多、 想 的多 , 体会 的多 , 自然就 感悟 的多 。 孩子有 了各种各样 的经验 , 孩子会很 自然 地把 画面感投射在 自己的作 品上 , 并且 展 示的画面生动 、 鲜活 。 在绘 画前 , 老师的渲 染工作也可 以增添 活动 的情趣 与效果 , 有 时可 放些轻 松 、 安静 的音乐 , 能让 孩子 增 加兴趣 , 投身于 自己想象 的空 间里并 有效 提高绘 画的专 注力 ; 有时老师可用 一张画 印衬在不 同色纸 上给孩 子一个 视觉效 果 的对 比 , 提供不 同的色纸也会勾起 孩子 回 忆 的过程 , 激发他们 创作 的灵感 ; 有 时适 当加入一些 情景 化的 内容也能 让活 动起 到非凡 的效果 。 如老师请来 毛绒玩具小多 多, 说: “ 多 多这几 天上学 时总想着别的事 情 ,把幼儿园这一周的活动全都忘记 了 , 小朋 友你 们能帮助一下它吗? ” 其实这个 “ 帮助 ” 的过程 , 也就 是 孩 子 奇 迹 回应 的 过 教师进入他们 的内心世界 , 解决心理灰 色 的情绪 , 形 成成 积极 向上的健康心理 。等 到 绘 画结 束 , 并 提 示 孩 子 写 上 日期 、 时间 、 程, 从 而帮助孩 子梳理这 一周最精彩 的活 天气 ,老师 一定要 记录下 孩子 的讲述 内 动花絮。 容, 也可以写下简短 的感受 。这个 过程必 不可少 , 也为走进孩子的心灵之路铺 垫。 二、 画— — 读 懂 童 画
幼儿大班美术教案:如何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感受身边事物,提高对世界的认识?

幼儿大班美术教案:如何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感受身边事物,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引言美术教育是培养儿童美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项重要课程。
而幼儿大班美术教育更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丰富多彩的体验世界的机会。
通过绘画的形式,幼儿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也可以感受身边事物,认识世界。
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感受身边事物,提高对世界的认识。
一、了解幼儿大班的特点幼儿大班是3-4岁幼儿的学习环节,在这个阶段,幼儿已经开始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语言和表达能力,并且他们也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
因此,幼儿大班的美术教育应该以“观察创造”为主线,让幼儿在观察中创造,逐渐发展出自己的艺术感。
二、提供合适的画材和绘画环境准备好合适的画材和绘画环境对幼儿大班美术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在画材的选择上,应该根据幼儿大班的年龄和技能水平来选择,如颜色鲜艳的蜡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绘画环境也要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氛围,如布置宽敞、明亮的教室,摆放各类绘画资料和样张等。
三、让幼儿观察身边事物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观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幼儿大班教育阶段,孩子们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观察力,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观察身边的事物,如花草、小动物、水果蔬菜等。
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到自然中去看花草、树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或者带他们去观察花瓶、水杯、盆栽等小物件,从中发现它们的美妙之处。
四、教授绘画技巧在幼儿大班阶段,孩子们对绘画技巧还没有很深入的理解。
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注重基础,重点教授如何描绘线条、如何填充颜色、如何用简单的几何形状去画出简单物体等技巧。
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材料来进行笔画练习或者模仿绘画,例如模仿蚯蚓,让幼儿尽情地画出各种形状,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五、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在美术教育中,让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们可以让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如画出自己喜欢的花朵、动物等等;或者让幼儿通过绘画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如画出自己想象中的世界等等。
幼儿园绘画教案:激发想象力,表达内心世界

文章标题:激发想象力,表达内心世界——幼儿园绘画教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绘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幼儿园阶段。
通过绘画,孩子们可以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内心世界,同时也可以发展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设计一份能够激发幼儿想象力,表达内心世界的绘画教案至关重要。
1. 想象力的培养在幼儿园绘画教案中,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
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想象出各种场景、人物和故事情节。
这种训练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绘画的任务,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 自由表达在绘画教案中,给予孩子们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不要限制他们的画面构图和色彩选择,让他们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创意激发引导孩子们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可以是家庭、动物、自然等主题。
鼓励他们发挥创意,让他们能够在绘画作品中展现独特的想法和观点。
4. 艺术教育融入在绘画教案中,要融入艺术教育的元素,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艺术家的作品。
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绘画的兴趣,并为他们的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
5. 情感表达绘画是一种很好的情感表达方式,因此在幼儿园的绘画教案中,要鼓励孩子们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情绪。
这不仅可以促进他们情感的宣泄,也可以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撰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深刻理解了幼儿园绘画教案的重要性。
它不仅仅是培养孩子们绘画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他们想象力、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过程。
幼儿园绘画教案应该兼顾教育和艺术的融合,引导孩子们走向更广阔的艺术天地。
总结回顾起来,通过设计一份能够激发幼儿想象力,表达内心世界的绘画教案,可以帮助孩子们在绘画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从培养想象力、自由表达、创意激发、艺术教育融入到情感表达,这些都是构成一份高质量的绘画教案的重要因素。
希望每一位幼儿园老师都能够针对这些要点设计出更丰富、更有趣的绘画教案,为孩子们的艺术之路添上一份美好的开始。
教幼儿通过绘画表达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幼儿通过绘画表达内心世界的方法绘画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可以让我们欣赏美丽的图画,还可以帮助我们表达内心世界。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感受,而绘画正是他们表达这些想象和感受的最好方式之一。
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引导他们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幼儿的绘画作品往往能够反映他们的情感和想法。
比如,当幼儿画了一个笑脸的太阳,我们就可以知道他们此时的心情是开心的;而当幼儿画了一个哭脸的人物,我们就可以知道他们此时可能感到难过或者生气。
通过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进而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其次,我们可以鼓励幼儿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幼儿的情感世界非常丰富多样,但他们往往还没有掌握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用绘画来表达。
比如,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主题,让他们画出自己对这个主题的感受。
比如,我们可以让幼儿画出自己对家庭的感受,或者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通过这样的绘画活动,幼儿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绘画来帮助幼儿处理情绪和解决问题。
幼儿的情绪往往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生气或者不安。
这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如果幼儿感到害怕,我们可以让他们画出自己害怕的事物,并鼓励他们想象一个勇敢的方式来面对害怕。
通过这样的绘画活动,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绘画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绘画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我们可以给幼儿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让他们学习欣赏和评价。
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创作绘画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赏析幼儿绘画作品 走进幼儿心灵世界

给 他们 “ 武之 地 ” ,激 励其转 化 ;5 用 )导 之 以行 ,持 之 心理 缺 陷 的学生 , 同时还 要 善待 那 些表 现 平平 、不为 常
5播撒爱心明 “ 前头” (“ 前途” )
班 主 任 既 要 在 思 想 、 学 习 、 行 为 上 规 范 要 求 学 的 良好 师生 关 系 。班 主任 要 时 时对 学生 进 行前 途 理想 教
\ 教学研究 \
赏析幼儿绘 画作 品 走进 幼 儿 心 灵世 界
王 炜 美 术 是人 类 追 求美 、创造 美 的活 动 的产 物 , 展示 了人类 在 发 展 过程 中对 美 的认 识 。美术 需要 美 术鉴 赏 者去 分
析 、欣 赏 、鉴别 ,以发现 和 理解 美术 作 品 中的美 。如 何从 美术 特有 的性质 和角 度 去认 识 、分析 、体验 、评 判 ,以对 自然 美 、艺 术美 、形 式 美有 深层 的探 究 ,这 是美 术鉴 赏 的职 责所在 。作为 幼师 专业 的美术 教师 ,在 引导学 生欣 赏 中
康 成 长 。如 何 掌握 幼 儿 的绘 画语 言 ?如何 指 导他 们 的表 方面 是 作 品 中的物 象 和情 节 的 象征 意义 ;第二 个 方面 是
1 了解幼儿绘 画的一般特点
写 实 是 幼 儿 美 术 作 品创 作 的 主 要 倾 向 。 从 层 次 结 很少 有 不包 含物 象 、事件 、情节 的抽 象幼 儿绘 画 作 品 。 构 看 ,美 术 作 品 可 分 为 4 层 次 , 每 个 层 次 都 表 达 一 相 反 ,幼 儿 绘画 作 品 中充 满人 物 和 故事 ,甚 至 当幼 儿 由 个 定 的意 义 。 于 技 能 的限 制 ,画 不 出清 晰可 辨 的 形象 时 ,他 们会 以语
幼儿绘画启蒙培养创造力

幼儿绘画启蒙培养创造力幼儿绘画是培养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绘画,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园阶段,绘画教育应该注重启蒙,引导孩子从简单的线条、色彩开始,逐渐培养其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激发其创造力的潜能。
绘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绘画是幼儿最直接、最自由的表达方式之一。
在绘画过程中,幼儿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表达内心世界。
通过绘画,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同时,绘画还可以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专注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幼儿绘画启蒙的方法提供丰富多彩的绘画材料为了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绘画材料,如彩色笔、水彩颜料、粉笔、油画棒等。
让幼儿在不同的材料中感受到不同的质感和表现力,从而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引导幼儿观察和模仿在启蒙阶段,幼儿通常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尝试模仿。
通过模仿,幼儿可以学习到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构图方法,逐渐建立起对绘画规律的认识。
鼓励幼儿自由创作除了模仿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创作。
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在不加限制地情况下进行绘画活动。
这样可以让幼儿尽情地发挥想象力,表达内心世界,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如何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在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时,教师应该注重过程而非结果。
不应该用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幼儿的作品,而是要从他们表达情感、展示想象力和发展潜能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要注重肯定和鼓励,给予积极正面的反馈,激励幼儿持续参与绘画活动。
绘画在培养创造力中的作用绘画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绘画,幼儿可以构建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方式,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绘画还可以促进幼儿对事物之间关联性的认识,拓展其思维广度和深度。
利用绘画分析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

利用绘画分析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绘画是幼儿们最常用的表达情感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之一。
通过绘画,幼儿们可以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表达情感和想法。
而对幼儿绘画作品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幼儿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在幼儿中并不罕见。
而传统的幼儿心理健康评估方法往往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难以准确把握幼儿真实的心理状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利用绘画分析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心理健康效果评估,深入了解绘画分析在幼儿情绪表达、心理调适、自我认知等方面的作用,为幼儿心理健康提供更多有效的干预手段。
通过研究幼儿绘画分析的局限性,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绘画分析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
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出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促进策略,为幼儿成长和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2. 正文2.1 绘画分析在幼儿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对于有情绪问题或心理困扰的幼儿,通过绘画分析可以帮助专业人士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关介入和治疗。
通过分析绘画作品,尤其是比较幼儿不同时间的作品,可以观察到幼儿情绪和行为的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绘画分析也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促进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通过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可以了解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绘画分析在幼儿心理健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这一手段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探讨绘画分析的实践方法、案例分析、心理健康效果评估以及其局限性。
2.2 绘画分析的实践方法绘画分析的实践方法是通过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来了解其内心世界和情绪状态。
在实践中,首先需要给予幼儿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提供一些颜色丰富的绘画工具,如彩色笔、颜料等。
利用绘画分析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

利用绘画分析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绘画分析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
首先介绍心理健康与绘画的关系,然后探讨了利用绘画分析幼儿心理健康的方法。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揭示了绘画在幼儿心理健康促进中的重要作用。
提出了一些心理健康促进策略,探讨了绘画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总结了绘画分析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绘画在幼儿心理健康中的作用,为幼儿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绘画、分析、实践研究、方法、案例分析、促进策略、教育、重要性、未来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如何利用绘画分析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深入探讨绘画与幼儿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探索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面对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和抗挫折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绘画分析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实践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深入研究幼儿绘画作品中所反映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表达,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促进其心理发展和成长。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心理健康促进策略的探讨,旨在总结和提炼出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为幼儿心理健康的促进提供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建议。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绘画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索其在幼儿教育中的潜在作用和意义,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加深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为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利用绘画分析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还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绘画,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自我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幼儿绘画作品的分析和引导,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提高应对挑战和困难的能力。
儿童心理学绘画心理学作用

儿童心理学与绘画心理学的作用(一)一、引言儿童的世界是丰富多彩却又神秘莫测的,他们常常难以用言语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情感。
在探索儿童心理的领域中,儿童心理学和绘画心理学犹如两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理解儿童的大门,在心理评估、治疗以及教育等多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儿童心理学和绘画心理学在心理评估中的作用1.情绪状态的洞察1.绘画是儿童情绪的生动写照。
色彩、线条和构图等绘画元素都能成为我们解读儿童情绪的线索。
例如,当一个孩子在画面中频繁使用暗沉、压抑的色彩,如大面积的黑色、深蓝色或深灰色时,这往往是情绪低落的信号。
黑色可能象征着恐惧、悲伤或孤独,就像一个经历了父母争吵而感到不安的孩子,可能会用黑色涂抹整个画面背景,表现出他内心的阴霾。
2.相反,明亮鲜艳的色彩,如红色、黄色和粉色的大量运用,则通常代表着积极向上的情绪。
红色可能体现出孩子的热情和活力,黄色象征着快乐和希望,粉色往往与温柔、喜爱相关。
如果一个孩子画出了一幅充满阳光、花朵和彩色气球的画,那很可能说明他正处于一个幸福、愉悦的心理状态。
3.线条的特点也能反映情绪。
急促、杂乱的线条可能暗示着焦虑或激动的情绪,比如一个孩子在等待考试成绩时画下的歪歪扭扭、相互交错的线条。
而流畅、柔和的线条则更多地与平静、放松的状态相关联,像是孩子在舒适的午后画出的有着优美曲线的云朵和微风中的柳枝。
4.构图方面,画面的疏密、平衡与否也有意义。
如果画面过于拥挤,元素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可能反映出孩子内心的混乱和压力。
例如,一个刚转学的孩子,可能会把新学校里看到的各种人和物毫无秩序地画在一张纸上,表现出他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和紧张感。
2.认知发展水平的了解1.从儿童绘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清晰地窥探他们的认知发展进程。
在幼儿早期,绘画往往是简单的涂鸦阶段,这是他们探索手部动作和感知世界的开始。
随着年龄增长,进入象征期,孩子开始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来代表事物,如用圆形代表头、两条竖线代表腿的“蝌蚪人”。
理解儿童心理从绘画开始读后感

通过儿童的绘画,可以分析出很多东西:可以通过孩子的画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线条、色彩、人物、环境、图形、绘画的布局等几方面与孩子心理之间的关系,然后可以知道孩子的心理问题,以针对性的进行调整。
想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那得先读懂孩子的画。
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他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
但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孩子可能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孩子的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头脑中的所思所想。
孩子的画,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扇窗户。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
线条、色彩、图形、人物、环境、布局,显示着孩子的性格、气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当时的情绪特征等等。
我们要学会倾听这种“语言”。
幼儿园绘画叙事优秀案例范文

幼儿园绘画叙事优秀案例范文幼儿园绘画叙事呀,那可真是一个充满奇妙和惊喜的小世界。
咱就说有这么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叫小豆子吧。
小豆子平时就是个古灵精怪的小家伙。
有一次啊,老师让大家画自己的家。
别的小朋友啊,大多都是画那种方方正正的房子,有个小院子,可能再画个太阳在天上。
可小豆子不这么干。
他画的家啊,是个像城堡一样的大屋子,屋子的墙是彩虹色的。
他说那是因为他希望自己的家像彩虹一样漂亮。
这还不算完呢,他把家的周围画了好多小动物,有小兔子在门口跳,小松鼠在树上张望。
你说这是不是特别有趣?就像小豆子把他心中那个梦幻的家园直接搬到了画纸上。
这就是绘画叙事啊,小朋友用画在讲述他心里的故事。
再讲讲小花吧。
小花是个很文静的小女孩。
有一回画画主题是我的一天。
小花把自己早上起床、刷牙洗脸的场景画得可细致了。
她画自己站在小凳子上才能够到水池刷牙,那小模样啊,可爱极了。
她还画了去幼儿园的路上,路边的小花小草都画得特别认真。
她的画就像是一本小小的日记,每一笔都记录着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这就好比是用画笔当笔杆,画纸当日记本,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
这难道不就是绘画叙事的魅力所在吗?还有一个小男孩叫壮壮。
这孩子特别喜欢超级英雄。
有一次绘画主题是我最喜欢的人。
壮壮毫不犹豫地画了他心中的超级英雄,不过这个超级英雄的脸啊,却是他自己的模样。
他穿着超级英雄的衣服,在城市的上空飞翔,下面的城市里有很多人在欢呼。
这画啊,明明白白地在说壮壮的梦想,他想成为像超级英雄一样的人,去保护大家。
就如同把自己的梦想用颜料浇灌在画纸上,生根发芽。
从这些小朋友的绘画叙事里啊,能看到好多好多东西。
孩子们的想象力就像那脱缰的小马驹,肆意奔跑。
他们不会被现实的条条框框束缚住。
不像大人啊,有时候想画个东西还得考虑像不像啊,合不合理啊。
小朋友们可不管这些,他们就按照自己心里想的来。
而且啊,绘画叙事也是孩子们表达情感的好方式。
小豆子画彩虹房子,那是他对家的热爱。
小花画自己的一天,是对生活的记录和喜爱。
从3-6岁幼儿绘画了解其内心的世界

073传道解惑从3-6岁幼儿绘画了解其内心的世界齐官鑫悦一、教师绘画引导3-6岁孩子正处于启蒙时期,“兴趣”是孩子不断探究“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
大多数幼儿教师在教绘画时,要求幼儿临摹,谁临摹得越像谁画得也就最好。
然而这种做法没有给予幼儿足够的个人想象空间,我们也就无法通过幼儿的绘画作品来分析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大学实习期间,我的一位同学给大班幼儿上绘画课,无论是从专业知识的角度还是材料的准备都可以说是非常得充分。
她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幅主题画让幼儿临摹,要求幼儿按自己的方式进行装饰和上色,然后在课堂上与幼儿不停地沟通,“你可以在这装点一颗星星”等等,一节课在忙忙碌碌中结束了。
其实,一个好的幼儿教师应该安安静静地观察幼儿创作,分析其内容及含义,只有当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才试探性地给予思路引导,“这里是不是可以加点什么呢”,而不是直截了当地“你在这里装点一颗星星吧”等等,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
二、幼儿绘画幼儿绘画发展分三个时期:涂鸦期(1.5-3岁)、象征期(3.5-5岁)、图式期(5-7岁)。
1.3.5-5岁是幼儿绘画能力的象征期,这一阶段的幼儿能用极其简单的图形和线条表现事物特征。
虽然此时期幼儿的画与真实的客观事物还相差甚远,但是他们能用自创的“象征符号”来表现事物特征,有了明显的表达意图。
中班幼儿的一幅画很有意思,在一个接近纸边缘的大圆盘里画了几个小圆、椭圆和香肠状的图形,并给每个图形画上了笑脸,涂上不同的颜色。
这名幼儿一个个讲解给我听,圆的是西红柿,椭圆的是洋葱,外边的大圆是盘子,之所以有笑脸是因为它们都很开心地冲她笑。
听了她的解说,我立即鼓掌为她的创作叫好。
其实这也是象征期儿童绘画的典型特点。
2.5-7岁是儿童以自我中心观察现实生活、用画来传达各种概念的图式期。
在大班幼儿的绘画课上,我发现了这样一幅画:在纸的中间画了一条线,线中夹杂了一些间隔相等的方形,线上有很多人,线下有两个隔间,一个隔间里有很多写着数字的方形,另一个隔间有一辆小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从绘画走进幼儿内心世界
作者:肖燕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9期
绘画是幼儿表达自我、呈现内心世界的一种特殊“语言”,不少幼儿都喜欢画画,尤其是进入幼儿园大班以后,他们对自由绘画活动特别感兴趣。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的幼儿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各不相同,因此他们的绘画作品呈现出来的风格和内容也是大相径庭——有的充满着童趣,色彩鲜艳亮丽,有的则截然相反。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使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新《纲要》中主张幼儿大胆地表露个性,会欣赏自己,更要学会欣赏他人……这是一种全新的幼教理念。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如何利用绘画这一特殊的教育手段,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呢?针对这一问题,本人在多年的绘画教学中积极实践和总结,下面就将我在实践中的几点真实体会在这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倾听绘画作品中的“语言”,以真诚的沟通了解幼儿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幼儿把一幅画画得“乱七八糟”,表现不出绘画内容。
这时如果不给幼儿讲述画面的机会,也许我们会视为一幅不合格的画,把它当垃圾一样随手扔掉。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觉得看待幼儿的画不能凭借成人的主观意识来评判,而应真诚的与幼儿沟通,耐心地倾听幼儿的图画故事。
在一次“快乐的郊游”结束后,我组织幼儿进行了一次主题绘画活动,请小朋友将自己郊游中快乐的事情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很快小朋友们就下笔开始绘画了,在他们的画纸上出现了琳琅满目的图案,有高矮造型不一的树木、楼房,有小溪流水,有好朋友三五成群的野餐等情景。
可当我走到梓俊身边时,我发现他的画面上只有三条黑色的小鱼,而且整张纸都涂满浓重、凌乱的黑色线条。
我蹲下轻声地问道:“梓俊,你为什么把画都画成了黑色?”“老师,我在郊游的时候经过一条小溪,清清的水我非常喜欢,可是后来我看见有人把垃圾倒进小溪里,不爱护环境,小溪的水就变得到处都是脏脏的水,所以小鱼的衣服也变黑了。
”梓俊的回答非常出乎我的意料,我摸了摸他的头说:“小鱼真可怜,你能把你的想法讲给全班小朋友听吗?”梓俊刚开始还略有些紧张的小脸露出了微笑,他使劲的点了点头。
同样的画面又在彤彤小朋友的图画纸上出现了,她也将清澈的小溪画成了黑色。
有了之前的经历我对彤彤的画更好奇了,当我询问原因时,彤彤回答:“那天我和几个小朋友一起走石头过小溪,很开心,可是后来不小心滑倒,踩到石头下面,弄湿了鞋子和衣服,我不喜欢这条小溪。
”因此她用了最不喜欢的黑色来画小溪。
由此可见,幼儿表达什么和怎样表达并不重要,表达的过程中通过宣泄获得的某种体验才是最为重要的——不管它是开心快乐还是生气、不喜欢,对幼儿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