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版_普通化学第六版知识点归纳可修改.ppt

合集下载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四章课件_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四章课件_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从反应式可以看出,每一个电极反应中都有两类物 质:一类是可作还原剂的物质,称为还原态物质, 如上面所写的半反应中的Zn、Cu、Ag等;另一类 是可作氧化剂的物质,称为氧化态物质,如Zn2+、 Cu2+、Ag+等。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6
(3) 氧化态和相应的还原态物质能用来组成电对, 通常称为氧化还原电对,用符号“氧化态/还原态” 表示。
32 C 6lN = 5 aN O N a H 3 a C 3 C 2 lO H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4
例3:配平方程式
A 2 S 3 ( s ) H s 3 ( a ) N H q 3 A 4 ( a O ) H s 2 q S 4 ( O a ) O N q ( g )
解 : A 2 S 3 N s3 - H O 3 A 4 S s2 4 - O O NO
第4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
目录
4.1 原电池 4.2 电极电势 4.3 电极电势在化学上的应用 4.4 化学电源 4.5 电解 4.6 金属的腐蚀与防止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
4.1 原电池
4.1.1 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
1、原电池组成与反应 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0.7618V = 0V–φ (Zn2+/Zn)
可求出待测电极φ (Zn2+/Zn)的标准电极电势
得:(Zn2/Zn)= –0.7618V
上述讨论的电极电势,是在电对的氧化态物质与还原态物 质处于可逆平衡状态,且在整个原电池中无电流通过的条 件下测得的。这种电极电势称为可逆电势或平衡电势。

浙大版_普通化学第六版知识点归纳【通用】.ppt

浙大版_普通化学第六版知识点归纳【通用】.ppt

(4)多重平衡规则: Kθ= Kθ1. Kθ2 3.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1) ΔrGm(T) = -RTlnK(T)
(2)ΔrGm (T)= RT lnJc/K
ΔrGm (T) = RT lnJp /K
(3) ln Kθ(T)=-ΔrHθm / RT +ΔrSθm / R
= ( ) ln K2θ
K1θ
➢ n=1,2,3,4,5,6等正整数,电子层分别用K,L,M,N,O,P表示, 称 为电子层的符号。
➢在氢原子中n值越大的电子层,电子的能量越高。但在多电 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则由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两者决 定。
最新.课件
16
2.角量子数 l
角量子数 l 可表示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
l= 0, 1, 2, 3, …, (n-1) ➢ l=0时(s轨道),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呈球形分布; ➢ l=1时(p轨道),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为双球面,电子云 的角度分布的图为两个交于原点的橄榄形曲面; ➢ l=2(d轨道)及3(称f轨道)时,原子轨道的形状更为复杂。 ➢ 角量子数就表示同一电子层n的不同“电子亚层”。 ➢ n, l相同的各原子轨道属于同一 “电子亚层”,简称“亚 层”。
(2)生成沉淀(配离子)影响:氧化型形成沉淀 ,E↓;还原型形成沉淀 ,
E↑; 氧化型和还原型都形成沉淀,看二者Ks 的相对大小。
最新.课件
6
4. 电动势E与△G的关系
-DrG =Welec,max
DrGm= --zFE 或 DrGmθ = --zFE θ
5.电极电势的应用
(1)氧化剂和还原剂相对强弱的比较 E(O/R) O氧化能力 R还原能力
a O + z e - = b R (R=8.315 J ·K -1 ·mol-1 ;F = 96,485 C ·mol-1 ;T=298.15K)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二章课件_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_大气污染控制解剖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二章课件_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_大气污染控制解剖
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
通 化
大气污染控制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 2.2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平衡 2.3 化学反应速率 2.4 环境化学和绿色化学
本章小结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
2.1.1 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
在给定条件下能自动进行的反应或过程叫自发 反应或自发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同样也伴有能量的变化,但情况要复
普 杂的多。


为此要考虑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所以要引进新的热

力学状态函数熵S 和吉布斯函数G。这样,只要通过热

力学函数的有关计算而不必依靠实验,即可知反应能否

自发进行和反应进行的限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 反应的焓变
最低能量原理(焓变判据):
1878年,法国化学家 M.Berthelot和丹麦化学 家 J.Thomsen提出:自发的化学反应趋向于使系统 放出最多的能量。
△ rHm= 9.76kJ·mol-1
CaCO3(s) CaO(s)+CO2(g)

△ rHm= 178.32kJ·mol-1
通 化
H2O(l)
100 C
H2O(g)
学 教
△ rHm= 44.0kJ·mol-1

焓变只是影响反应自发性的因素之一,但
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放热有利于反应自发)
首页
上一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熵变的计算
熵值计算的参考点: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二章课件_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_大气污染控制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二章课件_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_大气污染控制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普 (1) 具有单向性(逆过程不能自发进行)
通 (2) 有一定的限度 化 (3) 可用一定物理量判断变化的方向和限度—判据
学 例如: 气体向真空膨胀;
Δp

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入低温物体 ΔT

浓度不等的溶液混合均匀
Δc
锌片与硫酸铜的置换反应等 ΔG
首首页页
上上一一页页
下一页
末页
自发过程的逆过程都不能自动进行。当借助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
有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例如:
NH4Cl (s) →NH4+(aq)+Cl-(aq)
△rHm= 9.76kJ·mol-1
CaCO3(s) CaO(s)+CO2(g)

△rHm= 178.32kJ·mol-1

化 学
100 C
H2O(l) H2O(g)

△rHm= 44.0kJ·mol-1
G ≡ H – TS

对于等温过程:

ΔG = ΔH – TΔS
化 学
(2.6) 或写成:Δr Gm = Δr Hm – TΔr Sm
吉布斯:美国物理

式(2.6)称为吉布斯等温方程

学家、化学家 (1839~1903),1958 年入选美国名人纪
念馆。
首首页页
上上一一页页
下一页
末页
2.1.2 反应自发性的判断(ΔG)
1普通化学教案案普通化学教首页首页首页首页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末页末页末页末页第2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2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本章小结本章小结22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平衡23化学反应速率24环境化学和绿色化学普通化学教案案普通化学教首页首页首页首页首页首页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末页末页末页末页末页末页在给定条件下能自动进行的反应或过程叫自发反应发反应或自发过程自发过程

普通化学第六版知识点整理[借鉴]

普通化学第六版知识点整理[借鉴]

普通化学第六版知识点整理[借鉴]1. 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子结构化学的定义、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的基本概念、原子的基本结构、族、周期表、原子核结构、分子的基本概念、分子结构、轨道理论、杂化轨道、分子谐振、基态、激发态、分子的断键形成以及单、双、三键的形成与离子键等。

2. 化学计量法与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法的基本概念、原子质量、分子质量、摩尔质量、化学计量关系、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理论收率、分析纯度、分子式、电离式、化学键长、键能、化学反应中的速率、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平衡恒定律、并联反应、律动学、溶解度平衡、普遍离子效应、毒性效应等。

3. 固体领域的化学固体领域的基本概念、固体的各种结构、晶体的对称性、晶体反应、晶体的发光性质、离子晶体、晶体的成长和缺陷、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金属与合金、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等。

4. 液体领域的化学液体领域的基本概念、液体的物理性质、溶液中物质的行为、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物理化学性质、溶解度、碳酸酐的水解、皂化反应、逐层溶解、表面张力、胶体化学的基本原理、水溶胶体、胶体粒子的稳定性、胶体溶解度、胶体的分散性、胶体大小、胶体的表面特性、胶体电势、胶体等电点、电泳等。

5. 气体领域的化学气体领域的基本概念、气体的运动与动力学、气压的测定、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扩散、气体的激光化学、气相反应、催化剂、氧化反应、氢气的制取、非平衡反应等。

6. 热化学热化学的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自由能、焓、热化学循环、标准热反应焓、热化学计算、热化学反应热分析、热力学基础知识、电化学基础知识、电化学原理和体系、电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电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基础、电化学反应的热化学等。

7.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基本计算、酸碱平衡、缓冲溶液、分散度、酸碱作用的平衡、氧化还原作用的平衡、还原电位、极化电势等。

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3章精品课件

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3章精品课件

一、多相离子平衡
CaCO3(s)
Ca2+(aq) + CO32-(aq)
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s ceq(Ca2)/c ceq(CO32)/c 简写:为 Ks ceq(Ca2)ceq(CO32)
1.溶度积常数(溶度积)
AnBm(s) = n Am+(aq) + m Bn-(aq)
Ks ceq (Am )n ceq (Bn )m;
共轭酸与它的共轭碱一起称为共轭酸碱对
如在水溶液中 HCl(aq)
HAc(aq)
NH4+(aq) HCO3-(aq) Al(H2O)63+

H+(aq) +Cl-(aq)
H+(aq) +Acˉ(aq)
H+(aq) +NH3(aq) H+(aq) + CO32-(aq)
H+(aq)+ Al(H2O)5(OH-)2+ 质子 + 碱
ΠV nRT Π cRT
二.电解质溶液的通性 1.电解质溶液不服从拉乌尔定律.
2.电解质溶液的蒸汽压、沸点、熔点的改变和渗透压数值都比非电解质大。
3.溶液依数性的一般规律: A2B(AB2)强电解质>AB强电解质>AB弱电解质>非电解质
例3.1 将质量摩尔浓度均为0.10 mol·kg-1的BaCl2, HCl, HAc, 蔗糖水溶液的粒子数、蒸气压、沸点、凝固 点和渗透压按从大到小次序排序:
Δp = pA·xB xB: 溶质B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pA: 纯溶剂的蒸汽压。
2. 溶液的沸点上升
溶液的沸点上升:难挥发物质的溶液的沸点总是高于纯溶剂的 沸点.

(NEW)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6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NEW)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6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目 录第1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第3章 水溶液化学第4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第5章 物质结构基础第6章 无机化合物第7章 高分子化合物第8章 生物大分子基础第9章 仪器分析基础第2部分 课后习题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第3章 水溶液化学第4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第5章 物质结构基础第6章 无机化合物第7章 高分子化合物第8章 生物大分子基础第9章 仪器分析基础第3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第3章 水溶液化学第4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第5章 物质结构基础第6章 无机化合物第7章 高分子化合物第8章 生物大分子基础第9章 仪器分析基础第4部分 模拟试题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6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6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1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说明:本部分从指定浙江大学编写的《普通化学》(第6版)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些重难点部分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知识点。

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或反应中,哪一个是熵增的过程或反应?( )[华南理工大学2016研]A.I2(g)=I2(l)B.H2O(s)=H2O(g)C.2H2(g)+O2(g)=2H2O(l)D.2CO(g)+O2(g)=2CO2(g)【答案】B【解析】熵增过程是系统的混乱度增高的过程,B项由固体变为气体的过程是系统的混乱度增高的过程,熵值增大。

2.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后,又变回初始态,则系统的( )。

[华南理工大学2014研]A.Q=0,W=0,ΔH=0,ΔU=0B.Q=0,W=0,ΔH≠0,ΔU≠0C.Q≠-W,ΔU=Q+W,ΔH=0D.Q=-W,ΔU=Q+W,ΔH=0【答案】D【解析】ΔU、ΔH为状态函数,与变化途径无关;Q、W为非状态函数,变化途径不同,数值不同。

(完整版)普通化学第六版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普通化学第六版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普通化学第六版知识点整理普通化学知识点整理第1章热化学与能量1.⼏个基本概念1)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那⼀部分物质和空间a.开放系统: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b.封闭系统:只有能量交换 c.隔离系统:⽆物质和能量交换2)环境:系统之外,与系统密切联系的其它物质和空间3)相:系统中任何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单相(均匀),多相(不均匀)注意:⼀个⽓态(固体)⼀个相;液体,若相溶,⼀个相,若不相溶,⼏种液体,⼏个相同⼀物质不同状态就是不同相;碳元素同素异形体不同相4)状态:⽤来描述系统;状态函数:描述系统状态(如pV=nRT)5)状态函数的性质:状态函数是状态的单值函数;当系统的状态发⽣变化时,状态函数的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实际途径⽆关6)状态函数的分类:⼴度性质:其量值具有加和性,如体积、质量,热容,焓,熵等强度性质:其量值不具有加和性,如温度、压⼒,密度,摩尔体积等两个⼴度性质的物理量的商是⼀个强度性质的物理量7)过程:系统状态发⽣任何的变化VS 途径:实现⼀个过程的具体步骤8)化学计量数其中νB 称为B的化学计量数(根据具体的反应式⼦系数)反应物:νB为负;产物:νB为正9)反应进度ξ:反应进度只与化学反应⽅程式的书写有关2.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热化学规定:系统放热为负,系统吸热为正注意:摩尔反应热指当反应进度为1mol时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3.热效应:等容热效应(弹式量热计);等压热效应(⽕焰热量计)q=ΔU q p= ΔU + p(V2–V1)V反应热:(两种液体时⽐热容不同需分开,注意⽐热单位)摩尔反应热:4.热化学⽅程式:表⽰化学反应与热效应关系的⽅程式注意:先写出反应⽅程,再写出相应反应热,两者之间⽤分号或逗号隔开若不注明T, p, 皆指在T=298.15 K,p=100kPa下标明反应温度、压⼒及反应物、⽣成物的量和状态5.热⼒学第⼀定律封闭系统,不做⾮体积功时,若系统从环境吸收热q,从环境得功w,则系统热⼒学能的增加ΔU(U2–U1)为:ΔU=q + w(热⼒学能从前称为热能)6.内能的特征:状态函数(状态确定,其值确定;殊途同归;周⽽复始)、⽆绝对数值、⼴度性质7.热:系统吸热为正,放热为负热量q不是状态函数8.功:系统对外功为负,外部对系统作功为正功w不是状态函数9.体积功w体的计算w=–p外(V2–V1)=–p外ΔV体10.焓(状态函数)(kJ/mol)Δr H m:反应的摩尔焓H =U + pV q p =H2–H1=ΔH(ΔH<0放热;ΔH>0吸热)注意:q V=ΔU(定容)VS q P=ΔH(定压) q p– q V = n2(g)RT – n1(g)RT = Δn(g)RT对于没有⽓态物质参与的反应或Δn (g)=0的反应,q V ≈ q p对于有⽓态物质参与的反应,且Δn (g)≠0的反应,q V ≠ q p 1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恒压或恒容反应热只与物质的始态或终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关标准压⼒p=100kPa12.标准摩尔⽣成焓:标准状态时由指定单质⽣成单位物质的量的纯物质B 时反应的焓变称为标准摩尔⽣成焓,记作注意:标准态指定单质的标准⽣成焓为0。

普通化学浙江大学-绪论、第一章热化学与能源

普通化学浙江大学-绪论、第一章热化学与能源



(2.0 0)mol 2
1.0mol
2 1.5mol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7
热效应: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研究纯物质化学和物理变化过程中热效应的学科叫热化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8
1.2 反应热的测量 1 .反应热的实验测量方法
(等容)反应热可在弹 式量热计中精确地测量。 测量反应热是热化学的 重要研究内容。
的qp,m为–393.5kJ·mol –1,则该反应的qV,m 为多少?
答:该反应的Δn(g) = 0, qV = qp
小结:
对于没有气态物质参与的反应或Δn(g) = 0的反应, 则:qV qp
对于有气态物质参与的反应,且Δn(g)0的反应, 则:qV qp
大多数反应在等压下进行,不特别指明一般指等压热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46
例4. 计算
已知反应
C

1 2
O2

C O2 CO2 和 CO 的反应焓。
CO

1 2
O2
CO2
的反应焓,
解:
C O2 CO2
r H m,1 393.5 kJ mol 1
隔离体系 无物质和能量交换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0
2. 体系的性质 体系的宏观性质 如温度、体积、压力 广度性质:与物质的量有关,其量值具有加和 性,如体积、质量、能量等.
强度性质:与物质的量无关,其量值不具有加 和性,如温度、压力等。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1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五章课件 物质结构基础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五章课件 物质结构基础

光具有动量和波长,也就是说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5
2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揭示了光被人们忽略的另一面,反之, 粒子是否也具有被忽视的另一面,即波动性质呢?
1924年,德· 布罗意(de · Broglie)提出微观粒子也 具有波的性质,并假设:
= h / mv
对于多电子原子,与n共同确定原子轨道的能量。
y z
+
y
x
+
+
x
s轨道投影
-
-
x
pz轨道投影
dxy轨道投影
12
图5.5 原子轨道形状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 磁量子数 m 的物理意义:
m 的取值: m = 0,1,2,· l, 共可取2l + 1个值 · · 确定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 除s轨道外,都是各向异性的
一个轨道中的电子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自旋方向。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4
注:由于上述参数的取值是非连续的,故被称为量子数。 当n、l 和 m 的值确定时,波函数(原子轨道)便可确定。加 上自旋量子数即可以确定电子的一种运动状态。 由 波函数的单值性可知,在一个原子中,电子的某种运动状态 是唯一的,即不能有两个波函数具有相同的量子数。
R(r)
1 2 3 e r / a0 a0
Y(θ, φ)
1 4 1 4 3 cos 4 3 sin cos 4 3 sin sin 4
16
2,0,0
2,1,0
2s
2pz
1 r ( 2 ) e r / 2 a0 3 8a0 a0
2,1,±1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二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二

浙江⼤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热⼒学基础本章研究化学反应进⾏的⽅向及限度问题。

1.热⼒学第⼀定律(1)体系: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能量、物质交换的情况,将体系分类。

①开放体系:既有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②封闭体系: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③孤⽴体系:既没有物质交换,⼜没有能量交换。

(2)过程:①可逆(reversible)过程:热⼒学系统从状态A出发,经过过程p到达另⼀状态B;如果存在另⼀过程p*,它能使系统和环境完全复原,即系统回到原来状态A,同时消除原来过程p对环境产⽣的影响,则过程p称为可逆过程。

②准静态过程(平衡过程):若系统从⼀个平衡状态连续经过⽆数个中间的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个平衡状态,在任意有限的时间内,系统状态不发⽣改变,该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是可逆过程的必要条件(可逆过程要求没有⾮平衡损失和耗散损失,准静态过程只满⾜前者)。

在⼀般讨论中,认为两者等价。

③⾃发过程:⾃发过程是由于体系与环境不平衡引起的,故⾃发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综上,在以下讨论中,可以粗糙地认为:“不可逆(irreversible),⾮平衡,⾃发”三者等价,“可逆,平衡,⾮⾃发”三者等价。

(3)热⼒学第⼀定律:,式中①为内能增量。

内能是体系内部所有能量的总和,包括分⼦动能,分⼦间势能,分⼦内部的能量(转动、振动、电⼦和核运动),但不包括体系整体运动的能量。

内能是状态函数,U = f((n,T,V))。

②W为体系对外界做功,分为⾮体积功和体积功,即。

注意当环境压⼒与体系压⼒不等时,应该⽤环境压⼒,因为体系处于⾮平衡态时,压⼒p没有意义。

可以证明,恒温膨胀或压缩,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的功(代数值)⼤。

③Q为体系吸热量。

分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讨论如下:物理过程:相变潜热(熔化热,汽化热,升华热等):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个相变化到另⼀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利⽤T1、T2温度下的饱和蒸⽓压,可以计算出摩尔蒸发热(焓)。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五章复习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五章复习

非极性分 子的极化 率!
解:卤素单质按色散力从大到小:I2, Br2, Cl2, F2;
卤化氢按色散力从大到小:HI, HBr, HCl, HF 思考:实际上卤化氢中HF的沸点高于HCl, 说明在HF分 子中还存在其它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什么?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5
4
氢键
氢键
电负性很大的原子X(F、O、N)与H原子成键时,由于X吸 引电子的能力很强,使氢原子带有较多正电荷,它与另一个 电负性大且半径又小的原子Y (F、O、N)形成氢键: X—H· · · · · · · · Y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1
5.3.3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疏水作用等,比化学键要弱 得多。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所有分子中。 范德华力包含: 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范德华力的特点:
永远存在于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 短程力 没有方向性、没有饱和性 以色散力为主
首页
1s22s22p63s23p63d104s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9
5.2.3 1
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周期性
元素周期表中的族与元素分区
特征电子构型相同的元素排在同一列,构成了元素周期表 中的族。 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原子半径、电离能、最高氧化值以 及元素电负性在同一周期中或同一 族中都按一定的规律 变化。
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氢键可以是分子间的也可以是分子内的。
120 Y Y °
X
首页
Y Y YY
下一页 末页 26
图5.34 氢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
上一页
5.4.1
晶体的基本类型
晶体的分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一种元素处于中间氧化数时,它一部分向高的
与还原型的氧化数之差
.精品课件.
9
应用 :1 计算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E=
z1E + z2 E + z3 E z
例1
EB/V BrO-3
? z1
BrO-
0.61 z
? z2
Br2
1.605 z3
Br-
0.76
z4
E
(BrO-/Br2)=
z4E
(BrO-/Br-)
z2
-z3 E
(Br2/Br-)
=
(2×0.76-1×1.605)V 1
ΔrHθm
T2 – T1
R.精品课件.T2 ×T1
4
4.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c (H+)= { Ka. c(HA) }1/2
c(HAc)/ Ka ≥400 c(NH3·H2O)/ Kb ≥400
c(OH-) ≈ { Kb. c(B) }1/2
5.缓冲溶液:(1)定义;组成;缓冲原理(加酸,加碱,稀释)
能量转换(热效应)
化反
能否发生(反应方向)
学 热
应 的 可
化 学
反应限度(化学平衡)
力能 学性
反 应
反应速率
化反 学应
反应机理
动的
力 学
现 实 性
.精品课件.
1

体系

第一章 基本框架
物质交换 能量交换
敞开体系 封闭体系 孤立体系
性质
深度.广度
状态
物理.化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 ∆U = Q − W
热力学第二定律 封闭体系:∆G <0, 自发过程 孤立体系: ∆S >0, 自发过程
(1)配合物的构成 (中心离子,配位原子,配位数)
(2)配合物的命名(配正,.精品配课件负. ,2个以上配体)
5
第四章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
1.原电池(△G<0)
组成;正负极反应及配平;书写符号;电极类型;电对书写
2. 电极电势E⊖及电动势E
标准氢(甘汞)电极;无加和性与方程式书写无关;介质酸碱性有关
(4)多重平衡规则: Kθ= Kθ1. Kθ2 3.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1) ΔrGm(T) = -RTlnK(T)
(2)ΔrGm (T)= RT lnJc/K
ΔrGm (T) = RT lnJp /K
(3) ln Kθ(T)=-ΔrHθm / RT +ΔrSθm / R
= ( ) ln K2θ
K1θ
(2)电化学腐蚀
析氢腐蚀; 吸氧腐蚀;氧浓差腐蚀(水线腐蚀)
(3)了解防护方法
.精品课件.
8
应用 :1 计算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A
E1 z1
B
E2 z2
C
E3 z3
D
E z
z E = z1E + z2 E + z3 E
E=
z1E + z2 E + z3 E z
z、z1、z2、z3
分别为各电对中氧化型
-ΔGT,P=(W有用) 最大
热力学第三定律 T=0 K, 纯物质完整晶态,.精品混课件乱. 度最小,S= 0
过程函数
状态函数
2
概念:
1.热力学标准态;状态函数;内能U; 热Q; 功W 2.热效应;焓(变) (H, △H, △rHθ, △rHθm, △fHθm) 3.吉布斯自由能(G, △G, △rGθ, △rGθm, △fGθm) 4.熵(Sθm, △rSθm )
(2)氧化还原方向的判断 电动势E > 0, DrGm< 0, 正向自发
(3)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 反应首先发生在电极电势差值较大的两个电对之间
(4)氧化还zEθ/0.0592V
(5)电极电势的相对大小不能判断反应速率的大小
.精品课件.
3.
ΔrGm(298.15K)=

v
B
Δf
G
m
(B,298.15K)
4. ΔrS m (298.15K)=∑ v B S m.精 (品B课,件2. 98.15K)
3
第三章 基本知识点及要求
1.道尔顿分压定律: pi = p总 xi 2.平衡常数: (1)气相反应: Kp, Kθ (注意单位)
(2)溶液反应: αB, Kc, Kθ (3)意义及书写注意事项
5. (1)ΔfHm 、ΔfGm单位是 kJ·mol-1 ,Sm(T)的单位是 J·K- 1·mol-1 ; (2) 参考态单质ΔfHm =0;ΔfGm =0; Sm(T) ≠0。
计算:
1.盖斯定律
ΔrHθm (T)=∑ vBΔfHθm(B,T) 2.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
ΔG(T)=ΔH(T)-TΔS (T) T转
7
6. 化学电源: 掌握铅蓄电池电极反应及充放电原理
7. 电解(△G>0):
(1)电解池与原电池的区别: 组成,原理,电极反应 (2)分解电压,反电动势,超电势 (3)极化:浓差;电化学. 结果: E(阳)增大, E(阴)减小
8. 电镀,电抛光,电解加工,阳极氧化
9. 金属腐蚀与防护:
(1)化学腐蚀
c(弱酸)
(2) c(H+) ≈ Ka c(弱酸盐)
c(弱酸) pH ≈ pKa- lg c(弱酸盐)
c(OH-) ≈ Kb c(弱碱) c(弱碱盐)
c(弱碱) pH ≈ 14-pKb+ lg c(弱碱盐)
6.沉淀-溶解平衡:(1)溶度积 Ks 及与溶解度关系 (2)溶度积规则:比较离子积与Ks
7. 配离子的离解平衡:
3. Nernst方程意义,正确书写及应用
a O + z e - = b R (R=8.315 J ·K -1 ·mol-1 ;F = 96,485 C ·mol-1 ;T=298.15K)
E(电极) = E (电极)+0.0592V lg {c(O)/c}a
z
{c(R)/c}b
(1)pH影响:氧化物(MnO2、PbO2)、含氧酸及其盐(KMnO4、 KClO3)pH减小(酸度增大),电极电势增加,氧化能力增强。
= 0.45.精5品V课件.
10
应用 :2 判断能否发生歧化反应
反应 2Cu+ → Cu2+ + Cu
EA/V
Cu2+ 0.159 Cu+ 0.520 Cu 0.340
E (Cu+/Cu)=0.520V > E (Cu2+/Cu+)=0.159V 结论: E (右) > E (左), Cu+易发生歧化反应
(2)生成沉淀(配离子)影响:氧化型形成沉淀 ,E↓;还原型形成沉淀 ,
E↑; 氧化型和还原型都形成沉淀,看二者Ks 的相对大小。
.精品课件.
6
4. 电动势E与△G的关系
-DrG =Welec,max
DrGm= --zFE 或 DrGmθ = --zFE θ
5.电极电势的应用
(1)氧化剂和还原剂相对强弱的比较 E(O/R) O氧化能力 R还原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