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学中心线
医学影像技术学体位
1.头颅后前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肘弯曲,双手放于头颅两侧,前额和鼻部紧贴台面,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听眦线与台面垂直;2.头颅侧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侧耳部紧贴台面,被检侧上肢自然放于身旁,对侧屈肘支撑下颌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垂直于床面;3.汤氏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颏部内收,双臂自然放于身旁,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听眦线与台面垂直4.眼眶后前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肘弯曲,双手放于头颅两侧,前额和鼻部紧贴台面,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听眦线与台面垂直;5.柯氏位: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颏部与鼻尖紧贴探测器,头颅正中矢状面与探测器垂直,使中心线与听眦线夹角为23°角,两侧外耳孔与摄影架等距;6.瓦氏位: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双手扶住摄影架,头后仰,颏部接触探测器,鼻尖与探测器相距约0.5~1.5cm,听眦线与探测器成37°角;7.面骨后前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后仰,颏部紧贴台面,鼻尖与台面相距约1~2.5cm,听眦线与台面成45°角;8.下颌骨后前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肘弯曲,双手放于头颅两侧,前额和鼻部紧贴台面,头颅正中矢状线垂直探测器中线;9.下颌骨侧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头转向被检侧并后仰,下颌骨紧贴探测器,患者尽可能闭口,上下牙咬合;伸展颈部,避免颈椎和下巴重叠;1.胸部后前位:被检者面向摄影架直立,双足分开,胸部紧靠摄影架,双手内旋放于两侧髂骨上,双肩、双臂、双肘贴紧摄影架,两肩放平,头稍后仰,下颌置于摄影架上缘,两腋中线与摄影架等距;2.胸部侧位:被检者挺胸收腹侧立于摄影架前,被检测紧靠摄影架,双手弯曲高举抱头,使身体的冠状面与探测器垂直,胸壁前后缘与摄影架左右侧距离等宽;3.胸部前弓位:被检者双足分开面向球管立于摄影架前30cm处,身体后仰,头稍向前弯曲,背部紧贴摄影架,身体冠状面与探测器呈45°角,双手内旋置于两侧髂骨上,双肘弯曲,双肩、双臂向前伸;4.心脏右前斜位:被检者右侧胸前壁紧贴摄影架,左臂抱头,右臂内旋并置于髋后,使冠状面与摄影架呈45°~55°角;5.心脏左前斜位:被检者左侧胸前壁紧贴摄影架,右臂抱头,左臂内旋并置于髋后,使冠状面与探测器呈60°~65°角;6.胸骨后前位:被检者站立于摄影台一边,俯身使胸骨紧贴台面并对探测器中心偏X线管一侧,两臂内旋置于身旁;7.胸骨侧位: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双足分开站稳,下颌抬高,两臂背后交叉,两肩后倾,使胸骨前挺;8.胸锁关节后前位:被检者直立于摄影架前,两臂自然放于身旁,双肩尽量内收,头稍后仰,颏部紧贴探测器;9.膈上肋骨后前位:被检者面向摄影架直立,双足分开,胸部紧靠摄影架,双手内旋放于两侧髂骨上,双肩、双臂、双肘贴紧摄影架,两肩放平,头稍后仰,下颌置于摄影架上缘,两腋中线与摄影架等距;10.膈下肋骨前后位:被检者直立于摄影架前,面向X线管,双手抱头,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摄影架正中线一致并垂直,背部紧贴探测器;1.腹部仰卧前后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双手抱头,正中矢状面与床的中线平行;2.腹部站立前后位:被检者面向X线管,正中矢状面与探测器的中线重叠,背部紧贴摄影架,双上肢抱头;3.膀胱前后位:被检者仰卧在摄影台上,下肢伸直,双手抱头;4.骨盆前后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手抱头,双下肢伸直并内旋使两足拼拢;1.寰椎、枢椎张口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稍后仰,枕外粗隆置于探测器中心上方2cm 处,口尽量张大;2.颈椎前后位:被检者直立于摄影架前,头部后仰,胶片上缘超出枕外粗隆;3.颈椎侧位:被检者直立于摄影架前,头稍后仰,两肩尽量下垂,身体站稳,外耳孔平探测器上缘;4.颈椎前后斜位:被检者直立于摄影架前,背向探测器,身体的冠状面与探测器成55°角,颏部内收,头部向被检侧外旋,使头部的矢状面与探测器平行;5.胸椎前后位:被检者仰卧在摄影台上,背部贴紧台面,双臂自然放于身旁,双膝并拢,两足紧贴台面;6.胸椎侧位: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手抱头,双髋、双膝弯曲,脊椎与床中线平行;7.腰椎前后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髋、双膝弯曲,背部紧贴床面,双手自然放于身旁;8.腰椎侧位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臂弯曲抱头,双膝弯曲且拼拢,使脊柱长轴与台面平行,背侧垂直台面9.腰椎前后斜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身体倾斜,被检侧背部紧靠台面,对侧抬高,使冠状面与床面成45°角,被检侧下肢弯曲,对侧伸直,双手抱头;10.骶椎前后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双膝稍并拢,两臂自然放于身旁;11.骶椎侧位: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手抱头,两膝并齐弯曲,背部与床面垂直;12.尾椎前后位:被检者仰卧在摄影台上,两臂自然放于身旁,双下肢并拢;13.尾骨侧位: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两膝部稍弯曲,背部垂直于床面,尾骨对准床面中心;1.手后前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台前,被检侧手平放在探测器上,各指伸直均匀展开,掌心向下,第3掌骨头置于照片中心;2.手后前斜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台前,手掌向内倾斜,第5掌骨紧贴探测器,使手掌与探测器成45°角,各指均匀分开稍弯曲,第3掌骨头置于探测器中心;3.腕关节后前位:被检侧前臂弯曲,手呈半握拳状,掌面向下,腕关节置于探测器中心;4.腕关节侧位:被检侧前臂弯曲,第5掌骨和前臂尺侧紧靠探测器;手掌后倾约10°角;5.腕关节尺偏位:被检侧前臂伸直,掌面向下并尽量偏向尺侧,腕关节置于探测器中心;6.尺桡骨前后位:被检侧前臂伸直,掌面向上,背面紧靠探测器;7.尺桡骨侧位:被检侧肘部弯曲成直角,尺侧在下,拇指朝上;8.肘关节前后位:被检者正面坐于摄影台旁,被检侧前臂伸直,掌面向上,肩部放低,肘关节背部紧靠探测器;9.肘关节侧位:被检侧肘部弯曲成直角,桡侧在上,拇指向上;肩部尽量放低使肘部紧贴探测器;10.肱骨前后位: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者手臂伸直,向外展20~30°角,掌面向上;11.肱骨侧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肘关节弯曲内转成侧位,屈肘呈直角,掌心置于腹上;12.肩关节前后位: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上肢伸直并外展,掌心向前;身体旋转,对侧肩关节离开探测器向前倾斜15°角,被检侧肩部紧贴摄影架;13.肩关节侧位:被检者侧立于摄影架前,被检侧上肢自然下垂并紧贴探测器,对侧上臂环手抱头,尽量使对侧肩部上移,使两侧肩关节不在同一水平线上;14.锁骨后前位: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被检侧上肢内旋,掌心向上,头向对侧偏转,锁骨紧贴探测器;1.足前后位:被检者坐在摄影台上,被检侧膝关节弯曲,足底紧贴探测器;2.足内斜位:被检者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弯曲向内倾斜,足底内缘紧贴探测器,足底与探测器呈30°—40°角;3.跟骨轴位:被检者坐在摄影台上,被检者下肢伸直稍内旋,用绷带向后牵拉足部;4.跟骨侧位:被检者坐在摄影床上;被检侧足外侧紧靠探测器;5.踝关节前后位:被检者坐在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内旋10°角向上,踝关节稍跖屈;6.踝关节侧位:被检者侧卧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下肢外侧在下呈侧位,外踝紧贴探测器;7.胫腓骨前后位:被检者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尖向上并稍内旋;8.胫腓骨侧位:被检者侧卧在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外侧紧靠探测器;9.膝关节前后位:被检者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尖向上并稍内旋;10.膝关节侧位: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外侧紧靠探测器,膝关节弯曲120°—140°角,股骨与摄影台长轴平行;11.髌骨轴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膝关节屈曲,探测器放在髌骨的下方;髁部可绕一绷带牵拉,以保持膝关节屈曲角度稳定和下肢稳定;膝关节屈曲角度大,大小腿之间的角度小于90°角时,中心线自上方垂直于探测器投射;12.股骨前后位: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尖内旋,股骨紧贴探测器;13.股骨侧位: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将对侧臀部垫高,被检侧外转成侧位,股骨外侧紧靠探测器;14.髋关节前后位:被检者仰卧摄影台上,双下肢伸直并内旋,两足跟分开,足尖并拢;。
X线摄影中中心线对DR摄影质量的重要性
X线摄影中中心线对DR摄影质量的重要性X线摄影是医学影像诊断中应用最广泛的成像技术之一。
其中DR(数字直接成像)是一种全数字化的X线成像技术,与传统的胶片成像相比,具有成像速度快,重复成像能力强等优点,已经逐步成为各大医院和诊所普遍采用的成像技术。
在进行DR成像过程中,摄影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十分重要。
而中心线是判断DR图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正确定位中心线、保持其准确性对于得到高质量的DR图像是至关重要的。
中心线的作用中心线是指人体各部位的正中线,在X线摄影中,确定好中心线的位置后,可以根据其正中位置,控制照射范围,保证成像区域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防止拍摄遗漏和过多的重叠,对于提高成像效果非常重要。
同时,中心线还可以用于进行骨关节的测量和分析。
例如,通过骨盆的中心线,可以判断骨盆的前后倾斜角度,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心线的确定方法在DR成像中,中心线的确定一般需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1.用标记在进行DR成像前,将患者的相应部位打上标记,然后再进行拍摄,这样可以在图像上清晰地显示出中心线的位置。
2.用参考物在进行DR成像时,可以采用参考物来确定中心线的位置。
例如,使用一根细木棍和一根铅笔,在拍摄目标部位时,将这两个物品置于拍摄区域内,调整好它们的位置,通过这两个物品的位置,就可以确定出中心线。
中心线的影响因素中心线的准确位置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患者体位患者的体位对于确定中心线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体位对应的中心线位置也会有所区别。
因此,在对不同部位进行DR成像时,需要针对性地调整患者的体位。
2.拍摄角度拍摄角度也是影响中心线位置的重要因素。
如果拍摄角度不正确,中心线位置就会受到影响,导致成像质量下降。
3.仪器参数的设定不同的DR仪器参数设定不同,这也会对中心线准确性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DR成像前,需要仔细调整好仪器参数,保证成像质量。
如何保证中心线的准确性为了保证中心线的准确性,在进行DR成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预先规划拍摄方案在进行DR成像前,需要规划好拍摄方案,确定好拍摄角度、仪器参数等,这样可以避免因调整困难而影响到中心线准确性。
X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专业知识线摄影的基本知识
X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专业知识线摄影的基本知识一、解剖学基准线(一)标准姿势(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下肢并拢、足尖及掌心向前、两上肢下垂置于躯干两侧。
在X线摄影中,无论患者处于何种体位或动作,均应以解剖学姿势为定位的依据。
(二)解剖学方位1、近头侧为上,近足侧为下。
2、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3、近心脏侧为近端,远心脏侧为远端。
4、近身体腹面为腹侧(前面),近身体背面为背侧(后面)。
(三)解剖学关节运动1、屈伸运动关节沿腹背轴运动,组成关节的上下骨骼相互靠近或远离,角度减小时为“屈”。
相反为“伸”。
2、内收、外展运动关节沿冠状面运动,骨向正中矢状面靠近者为“内收”,反之者为“外展”。
3、旋转运动骨环绕矢状轴做旋转运动时称“旋转运动”。
骨的前面向内旋转时为“旋内”,相反为“旋外”。
(四)解剖学基准线(面)1、矢状面将人体纵断为左右两部分的面称“矢状面”。
2、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左右等分的面称“正中矢状面”。
3、水平面与地平面平行的将人体横断为上下两部分的断面称“水平面”。
4、冠状面将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分的断面称“冠状面”。
冠状面与矢状面垂直。
5、水平线人体直立时,与地面平行的线。
6、正中线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
7、矢状线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的线。
8、冠状线与矢状面垂直相交,将人体前后分开的线。
9、垂直线与人体水平线垂直的线二、X线摄影学基准线(一)头颅体表定位线1、听眶线(ABL)即人类学的基准线,外耳孔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
2、听眦线(OMBL)外耳孔中点与眼外眦的连线。
听眦线与听眶线约呈12°~15°角。
3、听鼻线外耳孔中点与鼻前棘的连线。
听鼻线与听眦线约呈25°角。
4、瞳间线两侧瞳孔间的连线。
与水平面平行。
5、听眉线(SML)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的连线。
听眉线与听眦线约呈10°角。
6、眶下线(IOL)两眼眶下缘的连线。
医学影像技术学(脊柱摄影)_图文
锁骨 肋骨 脊椎间隙 椎弓根
第12肋骨
第7颈椎 第1胸椎
心脏 横突 棘突 第12胸椎
胸椎前后位
胸椎前后位
R
R
胸椎前后位
R
R
胸腰椎侧弯
胸椎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胸椎侧位的形态、 排列曲度及骨质的情况
胸椎侧位
体 位:侧卧,两臂上举,抱头,头枕 上臂。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平行,胸椎 棘突后缘距床面中线6cm,下肢弯曲,保持 身体稳定。 中心线:经肩胛骨下角第七胸椎处垂直 射入。
颈椎过伸过屈位
体位:被检者站立于摄片架前,胸部 垂直,双上肢尽量下垂,冠状面与摄 片架垂直。过曲位,训练患者颈部尽 量向前下弯曲,下颌内收。过伸位, 头颅尽量后仰,老年及难以合作者, 可嘱家属协作完成。使颈部长轴平行 于IP板长轴,IP板上缘包括耳廓,下 缘包括第2胸椎。
颈椎过伸过屈位
中心线: 对准第4颈椎,与IP板垂直。
显示部位: 第四至十二胸椎 侧位影像 。
第4胸椎
椎间隙 第12胸椎
第4~12胸椎显示清晰, 第1~3胸椎显示不清晰
肋骨 椎弓根 第1腰椎
胸椎侧位
腰椎前后位(正位)
摄影目的:观察腰椎的骨质、形 态、关节间隙及软组 织的情况
腰椎正位
体 位:仰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 面正中线一致并垂直。两上肢平放在身体 两旁,冠状面与床面平行。下肢弯曲,脚 踏床面。 中心线:对准脐上3cm处,垂直射入探 测器。
显示部位: 骶尾骨正位 影像
尾骨前后位
第5腰椎
骶骨 骶骨嵴
第1尾骨 第2尾骨 末节尾骨 耻骨联合
尾骨前后位
R
尾骨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尾骨侧位的形态
骶尾骨侧位
最全的医学影像技术复习习题
一、名词解释名1、中心线:X线束中心部分的X线被称为中心线。
2、照射野:通过X线管窗口的X线束,入射于肢体的曝光面的大小。
3、斜射线:在X线束中,中心线以外的X线都称作斜射线。
4、X线管的阳极效应:在X线管长轴方向上,近阳极端X线量少,近阴极端X线量多。
5、实际焦点:X线管阳极靶面接受电子撞击的面积称为实际焦点。
6、有效焦点:焦点在平行X线管窗口平面上的垂直投影。
7、光学密度:摄影后经暗室处理过的照片黑化程度,又称黑化度。
8、光学对比度:X线照片上相邻两处的密度差称为X线影像的对比度,又称光学对比度。
9、散射线:X线穿过人体后产生波长较长方向不定的射线称为散射线。
10、人体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掌心向前。
11、垂直轴:由头顶向下垂直于地平面的轴线。
12、矢状轴:自腹侧面达背侧面并与垂直轴相垂直的轴线。
13、冠状轴:呈左右方向与地平面平行,且与垂直轴、矢状轴相垂直的轴线。
14、矢状面:呈前后方向将人体纵断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15、冠状面:呈左右方向将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16、水平面:与地面平行将人体纵断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且与矢状面、冠状面垂直。
17、摄影体位:X线检查时被检者身体的姿势。
18、摄影位置:X线检查时X线管中心、被检肢体与胶片所处的空间位置。
19、摄影方向:X线中心射入被检者身体的方向。
20、仰卧位:身被检者面部及腹侧朝上,背侧紧贴床面。
身体矢状面、水平面与床面垂直,冠状面与床面平行。
21、俯卧位:身被检者面部及腹侧朝下紧贴床面。
身体矢状面、水平面与床面垂直,冠状面与床面平行。
22、切线位:X线束(中心线)从组织、器官或病灶边缘通过,与局部凹陷或突出部位呈相切方向,称为切线方向。
这时被检者所处的体位称切线位。
23、瞳间线:左右瞳孔之间的连线。
24、听眦线:外耳孔与同侧外眦的连线。
25、听眶线: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的连线。
26、听鼻线:外耳孔与同侧鼻中棘(翼)的连线。
医学影像技术名词解释
第一篇总论1.穿透作用:是指X线穿过物质时不被吸收的本领,X线的穿透力与管电压相关,与物质的密度和厚度相关。
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作用: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产生荧光,它是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
3.感光作用:由于电离作用,X线照射到胶片,使胶片上的卤化银发生光化学反应,出现银颗粒沉淀,称X线的感光作用。
感光效应是X 线摄影的基础。
4.电离作用:物质受到X线照射,原子核外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这种作用称为电离作用。
5.造影检查:用人工的方法将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引入体内,使其改变组织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密度差,以显示成像区域内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6.对比剂:引入人体产生影像的化学物质。
7.阴性对比剂:原子序数低、吸收X线少,是一种密度低、比重小的物质。
影像显示低密度或黑色。
包括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8.阳性对比剂:原子序数高、吸收X线多,是一种密度高、比重大的物质,影像显示高密度或白色。
包括钡制剂和碘制剂9.直接引入法:通过人体自然管道、病理瘘管或体表穿刺等途径,将对比剂直接引入造影部位的检查方法。
包括口服法、灌注法、穿刺注入法。
10.间接引入法: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将对比剂引入体内,利用某些器官的生理排泄功能将对比剂有选择性地排泄到需要检查的部位而第二篇普通X线成像技术1.实际焦点:X线管阳极靶面实际接受电子撞击的面积称之为实际焦点。
2.有效焦点:实际焦点在X线摄影方向上的投影。
3.标称焦点:实际焦点垂直于X线长轴方向的投影。
X线管规格特性表中标注的焦点为标称焦点。
其焦点的大小值称为有效焦点的标称值。
4.听眶线:外耳孔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
5.听眦线:外耳孔中点与眼外眦的连线。
6.听鼻线:外耳孔中点与鼻前棘的连线。
7.瞳间线:两侧瞳孔间的连线。
8.听眉线: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的连线。
9.眶下线:两眼眶下缘的连线。
10.中心线:X线束居中心的那一条线。
11.斜射线:X线中心线以外的线。
12.焦-片距:X线管焦点到胶片(探测器)的距离。
x线中心线名词解释
x线中心线名词解释
X线中心线是指在X线照片中的一条虚拟线,通过物体的最
高点、最低点以及各个关键点,来展示物体在平面上的形态和结构。
通过观察和测量这条中心线的曲线形状、方向和长度等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和工程师评估物体的完整性、对称性和对齐度。
X线中心线在医学和工程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影像学中,X线中心线是对病患进行正常或异常解剖结构评估的重要工具。
医生可以通过在影像上描绘出X线中心线来帮助确定
骨骼或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进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工程测量中,X线中心线可以被用于确定物体的对称性和平衡性。
工程师可以通过观察这条虚拟线在物体中的位置、变化和偏移,来评估物体的结构强度和平面对齐度,从而指导工程设计和制造。
X线中心线的测量通常基于一些已知参考点或标尺。
在医学影像学中,通常使用患者自身身体结构或者硬件设备作为参考点。
在工程领域,可以使用已知的平台、工装或者特定位置的标准来作为测量参考。
X线中心线的形态和位置可以提供大量关于物体的信息。
例如,一条弯曲的中心线可能暗示着骨折或损伤的存在,而中心线的偏移可能意味着物体的不对称或者位置偏离。
在实际应用中,X线中心线的测量和分析通常需要借助计算机
软件和图像处理技术来实现。
计算机软件可以自动识别和提取出中心线,并通过算法和模型来分析和测量中心线的形态和位置。
总之,X线中心线是一条在X线照片中的虚拟线,通过对其形态和位置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提供有关物体形态、结构和对齐度的重要信息。
在医学和工程领域的应用中,它是一个帮助评估和诊断的重要工具。
医学影像技术学中心线
医学影像技术学中心线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头颅后前位:对准枕外粗隆垂直射入。
头颅侧位:从外耳孔前上方各处垂直射入。
汤氏位:向足侧倾斜30°角,从眉间上方10cm处射入。
眼眶后前位:向足侧倾斜23°角,对准枕外粗隆上方7cm处经鼻根射入。
柯氏位:对准枕外粗隆上方7cm处经鼻根射入。
瓦氏位:出射点为鼻尖。
面骨后前位:出射点为鼻尖。
下颌骨后前位:出射点为嘴唇。
下颌骨侧位:向头侧倾斜30°角,从对侧下颌骨下方5cm处入射。
胸部后前位:对准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中点(第6胸椎)垂直射入。
胸部侧位:对准肩胛骨下角与腋中线相交处(第六胸椎)垂直射入。
胸部前弓位:对准胸骨柄下缘,向头侧倾斜5º-10º角射入。
心脏右前斜位:对准第7胸椎水平线,经左侧肩胛骨下缘垂直射入。
心脏左前斜位:对准第7胸椎水平线,经右侧肩胛骨下缘垂直射入。
胸骨后前位:肩胛骨內缘与T4连线中点射入,胸骨椎点射出。
胸骨侧位:胸骨中部距前壁后4cm处射入。
胸锁关节后前位:对准胸骨颈静脉切迹(第3胸椎)垂直射入。
膈上肋骨后前位:对准第6胸椎垂直射入膈下肋骨前后位:向头侧倾斜10°~15 °角,对准剑突射入。
腹部仰卧前后位:对准剑突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即脐下2cm。
腹部站立前后位:对准剑突与脐的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膀胱前后位:向足侧倾斜10°角,对准耻骨联合上4cm处射入。
骨盆前后位:对准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
寰椎、枢椎张口位:对准上下牙齿中点垂直射入。
颈椎前后位:向头侧倾斜10°~15°角,对准下颌骨下缘射入。
颈椎侧位:对准甲状软骨水平颈部中点垂直射入。
颈椎前后斜位:对准甲状软骨与颈部后缘连线中点向头侧倾斜15°角射入。
胸椎前后位:对准颈静脉切迹与剑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医学影像技术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篇总论1、穿透作用:就是指X线穿过物质时不被吸收得本领,X线得穿透力与管电压相关,与物质得密度与厚度相关。
穿透性就是X线成像得基础。
2、荧光作用: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产生荧光,它就是进行透视检查得基础。
3、感光作用:由于电离作用,X线照射到胶片,使胶片上得卤化银发生光化学反应,出现银颗粒沉淀,称X线得感光作用。
感光效应就是X线摄影得基础、4。
电离作用:物质受到X线照射,原子核外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这种作用称为电离作用。
5。
造影检查:用人工得方法将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引入体内,使其改变组织器官与邻近组织得密度差,以显示成像区域内组织器官得形态与功能得检查方法。
6、对比剂:引入人体产生影像得化学物质。
7.阴性对比剂:原子序数低、吸收X线少,就是一种密度低、比重小得物质。
影像显示低密度或黑色、包括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8.阳性对比剂:原子序数高、吸收X线多,就是一种密度高、比重大得物质,影像显示高密度或白色、包括钡制剂与碘制剂9。
直接引入法:通过人体自然管道、病理瘘管或体表穿刺等途径,将对比剂直接引入造影部位得检查方法、包括口服法、灌注法、穿刺注入法。
10。
间接引入法: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将对比剂引入体内,利用某些器官得生理排泄功能将对比剂有选择性地排泄到需要检查得部位而达第二篇普通X线成像技术1、实际焦点:X线管阳极靶面实际接受电子撞击得面积称之为实际焦点、2。
有效焦点:实际焦点在X线摄影方向上得投影、3.标称焦点:实际焦点垂直于X线长轴方向得投影。
X线管规格特性表中标注得焦点为标称焦点、其焦点得大小值称为有效焦点得标称值、4、听眶线:外耳孔上缘与眼眶下缘得连线、5。
听眦线:外耳孔中点与眼外眦得连线。
6.听鼻线:外耳孔中点与鼻前棘得连线。
7、瞳间线:两侧瞳孔间得连线。
8。
听眉线: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得连线、9、眶下线:两眼眶下缘得连线。
10、中心线:X线束居中心得那一条线。
11.斜射线:X线中心线以外得线、12.焦—片距:X线管焦点到胶片(探测器)得距离。
《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课件:第二节:X线摄影方向及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二、X线摄影体位
(一)、基本体位
1、站立位 2、坐位 3、仰卧位 4、俯卧位 5、侧卧位 6、斜位 7、侧卧水平正位 8、仰卧水平侧位
二、X线摄影体位
(二)根据X线摄影方向命名的体位
1、前后位:受检者后面紧贴探测器,矢状面与探测 器垂直,X线中心线由前至后的摄影体位。
2、后前位。前后位和后前位也称之正位。 3、左侧位:受检者左侧贴紧探测器,矢状面与探测
9、轴位:矢状面与探测器垂直,X线中心线方向与身 体或器官长轴平行或近似平行的摄影。
10、切线位:X线中心线与检查部位边缘相切,与探 测器垂直的摄影体位。
二、X线摄影体位
(三)根据受检者姿势命名的体位
1、前弓位:为胸部摄影的一种特殊体位。 前后方向前弓位:身体前弓,后背上部靠近
探测器,X线中心线从前至后射入。 后前方向前弓位:身体前弓,前下胸部靠近
一、摄影方向
3、水平方向:X线中心线与地面平行呈水平方向摄影。
一、摄影方向
3、水平方向:X线中心线与地面平行呈水平方向摄影。
一、摄影方向
3、水平方向:X线中心线与地面平行呈水平方向摄影。
一、摄影方向
3、水平方向:X线中心线与地面平行呈水平方向摄影。
一、摄影方向
3、水平方向:X线中心线与地面平行呈水平方向摄影。
一、摄影方向
6、切线方向:
一、摄影方向
6、切线方向:
一、摄影方向
6、切线方向:Biblioteka 总结摄影方向的种类:
1、矢状方向 2、冠状方向 3、水平方向 4、斜方向 5、轴方向 6、切线方向
二、X线摄影体位
定义:X线检查时受检者身体的姿势 重点
二、X线摄影体位
摄影体位分类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六)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考试题(含答案)A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解剖学姿势:2.MR水成像:3.造影检查:4.增强扫描:5. 伪影: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1.医学影像技术包括、、、、等。
2.头部摄影的基准线有、、、、。
3.普通X线检查主要指和。
4.数字X线检查技术包括、。
5.优质X线照片条件有、、、、。
6.静脉肾盂造影时,注药完毕后于,和时各摄肾区片一张。
7.CT值的单位,取窗宽为100,窗位为0时,其CT值范围为,当窗位为40时,其CT值范围为。
8.按显示回声方式,将超声仪器分为、、、、等。
三、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下列栓塞物中那一种是可吸收的栓塞物()A.明胶海绵B.无水乙醇C.螺圈D.可分离球囊2、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最好发部位为()A .基底节区 B.丘脑 C.颞叶 D.脑桥3、下列描述符合颅内动脉瘤的是()A.好发于脑底动脉环 B. 无血栓性动脉瘤CT平扫为低密度C. 与海绵状血管瘤同属血管畸形D. 不是蛛网膜下出血常见原因4、肾脏平片,肾轮廓能显示的原因是()A、密度比周围高B、密度比周围组织低C、肾周围包有脂肪垫D、肾脏内有尿液5、在肝脏的影像检查中,下列哪一方法为首选?A.MRIB.DSAC.ECTD.CT6、子宫输卵管造影时,常用的对比剂是()A空气 B钡剂C碘化油 D泛影葡胺E盐水7、右前斜位时,X线从患者的()侧摄入体内。
A 右前B 右后C 左前D 左后E 右侧8、以下哪项是CT的后处理技术()A增强扫描 B 造影检查C 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 多曲面重组E 窗宽窗位9、结肠造影检查前的准备有()A 碘过敏实验B 清洁灌肠C 镇静安定 D肌注654-2E 无需准备10、腰椎侧位摄影时,X线经()射入。
A髂嵴向上6厘米处 B髂嵴向上3厘米处C脐孔向上6厘米处 D脐孔向上3厘米处E脐孔11、不属于股骨检查体位的是()A股骨正位 B股骨侧位C股骨轴位 D股股颈前后位E 股骨颈仰卧水平侧位12、有关乳腺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A、需要加压B、使用单乳剂胶片C、使用高速增感屏D、常规摄取轴位和侧斜位E、依发育期确定曝光条件13、外伤性颅底骨折,禁止使用的摄影体位是()A、颅底侧位B、颅底颌顶位C、头颅汤氏位D、头颅半轴位E、高颈椎颅底侧位14、腰椎椎弓峡部断裂,正确的摄影体位是()A、腰椎正位B、腰椎侧位C、腰椎双斜位D、胸腰段斜位E、胸腰段侧位15、CT增强中最常用的对比剂有()A、氧气B、硫酸钡C、碘油D、二氧化碳E、非离子型有机碘制剂五、简答题(共10分)1.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有哪些?(6分)2、输卵管造影的适应症有哪些?(4分)六、问答题胸部后前位摄片时的摄影要点有哪些?(11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解剖学姿势:人体解剖学姿势又称标准姿势,是指:人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影本第二章第二节X线摄影基础知识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二)摄影体位
1.立位:被检者身体呈站立位姿势,矢状面与地面垂 直。
2.坐位:被检者身体呈坐位姿势。 3.半坐位:在坐位姿势下,背部向后倾斜的位置。 4.仰卧位:被检者背侧贴摄影床的卧位姿势。 5.俯卧位:腹部贴摄影床的卧位姿势。 6.侧卧位:人体右侧贴摄影床的卧位姿势称为右侧卧
(一)头颅体表定位线 1、听眶线: (人类学基准线)外耳孔上缘与
眼眶下缘的连线。此线为解剖学上的颅骨 基底线,亦称为解剖学上的颅骨基线,或 水平线。 2、听眦线: 外耳孔中点与眼外眦的连线。此 线为X线摄影学上的颅骨基底线,亦称为X 线摄影学基线。(听眦线与听眶线约成 12°~15°角)
吉林医药学院口腔影像系
吉林医药学院口腔影像系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5、水平线:人体直立时,与地面平行的线。 6、正中线: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 7、矢状线: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的
线。 8、冠状线:与矢状面垂直相交,将人体前后
分开的线。 9、垂直线:与人体水平线垂直的线。
吉林医药学院口腔影像系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二、X线摄影学基准线
2.冠状方向: 为中心线与身体冠状面平行的人射 方向,如左右方向是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左侧射向 右侧;右左方向是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右侧射向左 侧。
吉林医药学院口腔影像系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3.斜射方向:为中心线从被检体的矢状面与冠状面 之间入射并从另一斜方向射出。如左前斜方向是 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右后方射向左前方;右后斜方 向是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左前方射向右后方。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3、听鼻线: 外耳孔中点与鼻前棘的连线。此 线约与上齿咬颌面平行。(与听眦线约成25° 角) 4、瞳间线: 两侧瞳孔间的连线,与水平面 平行。在实际应用中常用左、右外眦连线, 亦称眼间线。 5、听眉线: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的连线。 (与听眦线约成10°) 6、眶下线:两眼眶下缘的连线。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透视:利用X线的穿透性和荧光作用,将被检查者置于荧光屏(或影像增强器)与X线管之间,X线穿过人体之后在荧光屏上形成影像并进行视读的检查方法,是一种既简便又经济的检查方法。
摄影:将被检查者置于X线管和屏-片系统之间,X线穿透人体后在胶片上形成潜影,再经冲洗过程获得清晰照片影像的检查方法,得到的照片称平片。
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人为地造成密度差别而形成影像对比的检查技术。
优点是使缺乏自然对比的器官和组织形成对比,扩大了X线诊断范围,不足是少数人有副反应。
各种检查技术的综合应用:检查技术简繁的选择,损伤性,影像检查费用的考虑。
胶片特性曲线:胶片特性曲线是描绘曝光量与所产生的密度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横坐标相对曝光量的常用对数值,纵坐标为光学密度。
感光特性值:本底灰雾、感光度、反差系数、最大密度、宽容度。
曲线组成:足部、直线部、肩部、反转部。
增感屏:基层、荧光体层、保护层、反射层。
增感率:在照片上产生密度为1.0时,无屏与有屏所需照射量之比。
影像灰度:在显示器上显示,显示器上显示的人体不同组织结构的黑化程度。
照片对比度、人工对比度。
影响影像对比度:射线对比、胶片特性曲线、显影条件。
手后前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手掌向下,平放于暗盒上,手指伸直略分开。
第三掌骨头至于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第三掌骨头摄入胶片。
手后前斜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手掌向下,掌面与暗盒成450角,指尖接触暗盒,第三掌骨头置于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暗盒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第三掌骨头摄入胶片。
手侧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手尺侧在下,手指伸直或前屈,手掌与暗盒垂直,第五掌骨头置于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暗盒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第二掌骨头射入胶片。
腕关节后前位投照要点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手成半握拳状,掌面向下平放于暗盒上,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置于胶片中心。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件:X线摄影方向、体位的基本知识及概念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胸部后前位
心脏后前位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二章 X线检查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
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一、X线摄影方向 X线摄影时,X线中心线投射于被检部位的方向
1. 矢状方向 X-ray中心线与人体矢状面平行的投射方向 前后方向(anteroposterior;A-P) 头部也叫额枕方向 后前方向(posteroanterior;P-A)
胫腓方向 腓胫方向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3. 背底方向 X线束由足背射入,从足底射出。 4. 底背方向 X线束由足底射入,从足背射出。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背底方向 底背方向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三、头部摄影方向
4 俯卧位 被检者的面部及腹侧朝下,贴床面。身体矢状面及水平面(横断面) 与床面垂直,冠状面与床面平行,平卧于床面上。
5 侧卧位 被检者身体一侧朝下,贴床面上。身体矢状面与床面平行,冠状面 与床面垂直,侧卧于床面。左侧朝下为左侧卧位,右侧朝下为右侧 卧位。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立位 被检者的身体直立,垂直轴与地面垂直。 坐位 被检者的身体呈坐的姿势。躯干部分后仰时
称为半坐位(半卧位)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立位
坐位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医学影像技术学中心线
头颅后前位:对准枕外粗隆垂直射入。
头颅侧位:从外耳孔前上方各2。
5cm处垂直射入。
汤氏位:向足侧倾斜30°角,从眉间上方10cm处射入。
眼眶后前位:向足侧倾斜23°角,对准枕外粗隆上方7cm处经鼻根射入.柯氏位:对准枕外粗隆上方7cm处经鼻根射入。
瓦氏位:出射点为鼻尖.面骨后前位:出射点为鼻尖。
下颌骨后前位:出射点为嘴唇。
下颌骨侧位:向头侧倾斜30°角,从对侧下颌骨下方5cm处入射。
胸部后前位:对准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中点(第6胸椎)垂直射入.胸部侧位:对准肩胛骨下角与腋中线相交处(第六胸椎)垂直射入. 胸部前弓位:对准胸骨柄下缘,向头侧倾斜5º-10º角射入。
心脏右前斜位:对准第7胸椎水平线,经左侧肩胛骨下缘垂直射入。
心脏左前斜位:对准第7胸椎水平线,经右侧肩胛骨下缘垂直射入。
胸骨后前位:肩胛骨內缘与T4连线中点射入,胸骨椎点射出。
胸骨侧位:胸骨中部距前壁后4cm处射入。
胸锁关节后前位:对准胸骨颈静脉切迹(第3胸椎)垂直射入。
膈上肋骨后前位:对准第6胸椎垂直射入膈下肋骨前后位:向头侧倾斜10°~15 °角,对准剑突射入.腹部仰卧前后位:对准剑突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即脐下2cm。
腹部站立前后位:对准剑突与脐的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膀胱前后位:向足侧倾斜10°角,对准耻骨联合上4cm处射入。
骨盆前后位:对准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
寰椎、枢椎张口位:对准上下牙齿中点垂直射入。
颈椎前后位:向头侧倾斜10°~15°角,对准下颌骨下缘射入。
颈椎侧位:对准甲状软骨水平颈部中点垂直射入。
颈椎前后斜位:对准甲状软骨与颈部后缘连线中点向头侧倾斜15°角射入.胸椎前后位:对准颈静脉切迹与剑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胸椎侧位:对准第7胸椎垂直射入。
腰椎前后位:对准脐孔上方3cm处射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颅后前位:对准枕外粗隆垂直射入。
头颅侧位:从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处垂直射入。
汤氏位:向足侧倾斜30°角,从眉间上方10cm处射入。
眼眶后前位:向足侧倾斜23°角,对准枕外粗隆上方7cm处经鼻根射入。
柯氏位:对准枕外粗隆上方7cm处经鼻根射入。
瓦氏位:出射点为鼻尖。
面骨后前位:出射点为鼻尖。
下颌骨后前位:出射点为嘴唇。
下颌骨侧位:向头侧倾斜30°角,从对侧下颌骨下方5cm处入射。
胸部后前位:对准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中点(第6胸椎)垂直射入。
胸部侧位:对准肩胛骨下角与腋中线相交处(第六胸椎)垂直射入。
胸部前弓位:对准胸骨柄下缘,向头侧倾斜5º-10º角射入。
心脏右前斜位:对准第7胸椎水平线,经左侧肩胛骨下缘垂直射入。
心脏左前斜位:对准第7胸椎水平线,经右侧肩胛骨下缘垂直射入。
胸骨后前位:肩胛骨內缘与T4连线中点射入,胸骨椎点射出。
胸骨侧位:胸骨中部距前壁后4cm处射入。
胸锁关节后前位:对准胸骨颈静脉切迹(第3胸椎)垂直射入。
膈上肋骨后前位:对准第6胸椎垂直射入
膈下肋骨前后位:向头侧倾斜10°~15 °角,对准剑突射入。
腹部仰卧前后位:对准剑突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即脐下2cm。
腹部站立前后位:对准剑突与脐的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膀胱前后位:向足侧倾斜10°角,对准耻骨联合上4cm处射入。
骨盆前后位:对准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
寰椎、枢椎张口位:对准上下牙齿中点垂直射入。
颈椎前后位:向头侧倾斜10°~15°角,对准下颌骨下缘射入。
颈椎侧位:对准甲状软骨水平颈部中点垂直射入。
颈椎前后斜位:对准甲状软骨与颈部后缘连线中点向头侧倾斜15°角射入。
胸椎前后位:对准颈静脉切迹与剑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胸椎侧位:对准第7胸椎垂直射入。
腰椎前后位:对准脐孔上方3cm处射入。
腰椎侧位:髂嵴上方3cm处垂直射入。
腰椎前后斜位:脐孔上方3cm处与对侧腰部外缘连线中点处垂直射入。
骶椎前后位:向头侧倾斜5°~15°角,对准耻骨联合上方射入。
骶椎侧位:对准髂后下棘前方8cm处垂直射入。
尾椎前后位:向足侧倾斜10°角,对准两侧髂前上棘联线中点射入。
尾骨侧位:对准尾骨中心垂直射入。
手后前位:单手摄影时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
手后前斜位: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
腕关节后前位: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腕关节侧位:对准桡骨茎突垂直射入。
腕关节尺偏位:尺骨、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尺桡骨前后位:对准前臂中点垂直射入。
尺桡骨侧位:对准前臂中点垂直射入。
肘关节前后位:肱骨内上髁与外上髁的连线中点。
肘关节侧位:肱骨外上髁。
肱骨前后位:对准肱骨中点垂直射入。
肱骨侧位:对准肱骨中点垂直射入。
肩关节前后位:对准喙突垂直射入。
肩关节侧位:经对侧腋下水平射入,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锁骨后前位:对准锁骨中点垂直射入。
足前后位:对准第3跖骨基底部向头侧倾斜10°角射入。
足内斜位:对准第3跖骨基底部垂直射入。
跟骨轴位:向头侧倾斜35°—45°角,对准内、外踝连线中点射入。
跟骨侧位:对准内踝下2cm处垂直射入。
踝关节前后位:对准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处垂直射入。
踝关节侧位:对准内踝上1cm处垂直射入。
胫腓骨前后位:对准胫腓骨重点垂直射入。
胫腓骨侧位:对准胫腓骨中点垂直射入。
膝关节前后位:对准髌骨下缘垂直射入。
膝关节侧位:对准髌骨下缘与腘窝折线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髌骨轴位:自髌骨上方垂直于探测器投射。
股骨前后位:对准股骨中点垂直射入。
股骨侧位:对准股骨中点垂直射入。
髋关节前后位:对准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垂线向外2.5cm(股骨头)处垂直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