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坚武版教材移动通信原理配套课件第3章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标准版)第03章PPT课件

移动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标准版)第03章PPT课件
sQ P S K (t)A c o sc tkk 1,2,3,4
kTs≤t<(k + 1)Ts (3-10) 式中,Ts = 2Tb为四进制符号间隔; 为载波相 位,有4种可能状态。
Page 12
Page 13
图3-6 QPSK的信号矢量图
Page 14
图3-7 QPSK调制器框图
1.QPSK信号的功率谱和带宽
Page 2
第3章 调制解调
3.1
概述
3.2
【案例5】百鸡问题
3.3
【案例6】彩票组合
3.4 实现网络功能的其他方法
Page 3
3.1 概述
调制是在发送端把要传输的模拟信号 或数字信号(信源信号或基带信号)变换 成适合信道传输的高频信号(带通信号) 的过程。其中,信源信号或基带信号称为 调制信号,调制完成后的带通信号称为已 调信号。解调是调制的反过程,在接收端 将已调信号还原成要传输的原始信号。
AAcocso(s(ctc)t)
a a
n n
1 1
nTb≤t<(n + 1)Tb
(3-1)
式中,A表示载波幅度,c 2πfc为载波角频率, T b 为输入数据流的比特宽度。
Page 8
图3-2 2PSK信号的典型波形
Page 9
图3-3 2PSK信号的调制框图
1.2PSK的频谱和带宽
Page 10
偏移四相相移键控(OQPSK)是在QPSK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随着输入数据的不同,QPSK信号 会发生相位跳变,跳变量可能为 或 ,如图3-15(a) 中的箭头所示。当发生对角过渡,即产生 的相移 时,经过带通滤波器之后所形成的包络起伏必然 达到最大。
Page 21

移动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课件(标准版)第03章

移动通信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课件(标准版)第03章

3.2.2 四相相移键控
四进制相移键控(QPSK)信号利用载波的4种 不同相位来表征数字信息。因此,对输入的二进 制数字序列应该先分组,将每两个比特编为一组, 然后用4种不同的载波相位去表征它们。每个载波 相位携带两个二进制符号,其信号表示式为 sQPSK (t ) A cos ct k k 1, 2,3, 4 kTs≤t<(k + 1)Ts (3-10) 式中,Ts = 2Tb为四进制符号间隔; 为载波相 位,有4种可能状态。
sin ωc t
(3-16)
式中,I(t)表示同相分量; 表示正交分量,它相对 于同相分量偏移 。
由于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不能同时发生变化,相 邻1个比特信号的相位只可能发生 的变化,因而星 座图中的信号点只能沿正方形四边移动,不再沿对 角线移动,消除了已调信号中相位突变 的现象,如 图3-15(b)所示。
图3-19 MQAM调制解调原理框图
图3-20 16QAM的星座图
2.MQAM解调原理
MQAM信号同样可以采用正交相干解调方法, 其解调器原理图如图3-22所示。解调器输入信号与 本地恢复的两个正交载波相乘后,经过低通滤波 输出两路多电平基带信号。多电平判决器对多电 平基带信号进行判决和检测,再经L电平到2电平 转换和并/串变换器最终输出二进制数据。

/4四相相移键控(/4-QPSK)信号是在 QPSK和OQPSK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具有以下 优点。 (1)在四进制码元转换时刻,当前码元的相位相 对于前一码元的相位改变 或 。 (2)可以使用非相干解调,避免相干解调中相干 载波的相位模糊问题。


与OQPSK只有4个相位点不同, -QPSK信号已 4 调信号的相位被均匀地分配为相距 /的8个相位点, 如图3-18(a)所示。8个相位点被分为两组,分别 用“· ”和“。”表示,如图3-18(b)和(c)所 示。已调信号的相位只能在两组之间(从“· ”跳 到“。”或反之)交替跳变,不能在同一组

移动通信(第六版)(章坚武)课件章 (3)

移动通信(第六版)(章坚武)课件章 (3)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3.1 VHF、 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 性 3.2 电波传播特性的估算 3.3 传输模型的校正——路测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3.1 VHF、 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
当前陆地移动通信主要使用的频段为VHF和UHF,即 150 MHz、450 MHz、900 MHz、1800 MHz。移动通信中的传播方式 主要有直射波、反射波和地表面波等传播方[JP2]式。 由于地 表面波的传播损耗随着频率的增高而增大, 传播距离有限, 因此在分析移动通信信道时, 主要考虑直射波和反射波的影 响。 图3-1表示出了典型的移动信道电波传播路径。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已知地球半径为R=6370 km, 设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高度 分别为hT和hR(单位为m), 理论上可得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d0为
d0 3.57( hR hT )km
(3-2)
由此可见, 视距决定于收、发天线的高度。天线架设越高,
视线距离越远。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设
A2
K 10 lg 2 2 dB
若A→0, K→-∞,则莱斯分布趋近于瑞利分布。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3.1.6 阴影衰落 当电波在市区传播时,必然会经过高度、位置、占地面积
等都不同的建筑物, 而这些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也是各不相同 的。 因此, 接收到的信号均值就会产生变化, 这就是阴影 衰落。由于阴影衰落造成的信号电平变化较缓慢, 因此又称 为慢衰落。
实际上,当考虑了空气的不均匀性对电波传播轨迹的影响 后, 在标准大气折射情况下,等效地球半径R=8500 km, 可得 修正后的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d0为

通信原理第三章 ppt课件

通信原理第三章 ppt课件
制。 5)模拟调制:用来自信源的基带模拟信号去调
制某载波的过程 。
通信原理第三章
3、调制的作用
★(1)将基带信号变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 的已调信号
★(2)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 (3)改善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改变信号占用的带宽
通信原理第三章
4、调制的分类
连续波调制 (载波为正弦波)
振幅调制(AM, DSB ,SSB,VSB) 模拟调制 频率调制(FM )
(1)最直接的方法——滤波法:
将不含直流分量的基带信号m(t)和载波信号经乘法器后 得到双边带信号DSB,再通过一个单边带滤波器就得 到需要的单边带SSB信号。
m(t )
h (t )
S SSB ( t )
A cos c t
单边带调制 通信原的理第一三章般模型
单边带调制(SSB)的一般模 型
从图中看,SSB与DSB好象没什么不同, 但两者的h(t) 不同。DSB 的h(t) 要求保 留两个边带信号;而SSB 的h(t)只要求 保留一个而且只能保留一个边带信号。
1 2
t
- c
0
通信原理第三章
A0
c
调幅AM信号
由图可见: (1)波形包络与输入基带信号m(t)成正比 (2)频谱具有上、下对称的两个边带 (3)频谱中心含离散载频分量,它并不携带信息 (4)要使调幅波的包络波形与基带信号波形相同, 则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 a、对所有的t的值|m(t)|max≤ A0,否则会过调制 b、载波频率必须高于基带信号的最高频率
线性调制器的一般模型
输出信号的一般表达式:
时域: s m ( t ) m ( t ) A co 0 t h ( s t )
且 m(t) M()

移动通信(第六版)(章坚武)课件章 (7)

移动通信(第六版)(章坚武)课件章 (7)

第7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第7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2.频率划分 1987年,ITU 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针对移动业务(WMOB 81) 通过了265号决议, 此决议为 FPLMTS 国 际 化 选 择 了 1~3 GHz的 工 作 频 段,最 小 带 宽 为 230 MHz。在 WARC 92会 议上,ITU 会员一致同意IMT 2000的频段为2GHz,即 1885~2025MHz 和2110~2200 MHz,其 中 1980~2010 MHz和 2170~2200 MHz用 于 移 动 卫 星 业 务 (MSS)。
第7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由于这两种网络具有不同的交换体系,导致彼此间的网络 几乎都是独立运行的。制定 GPRS标准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这两 种网络互相独立的现状。通 过采用 GPRS 技 术,可 使 现 有 GSM 网 络 方 便 地 实 现 与 高 速 数 据 分 组 的 简 便 接 入。 WCDMA 和 TD SCDMA 网络保留了 GSM 的PS和CS的主 要结构,兼容 GSM 原有的手 机终端设备,使 GSM 网络平稳演 进至3G。
物、移动音频播放器、移动 视频播放器、视频点播和卡拉 OK 等。
(4)多点广播业务:包括文本数字信息传送、话音信息传送、 先进汽车导航、视频信息 传送、移动收音机和移动电视等。
第7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具体有以下业务: (1)无线一键通(PoC或 PTT)业务。PoC是一种半双工的通 信方式,通过 PoC技术, 用户只需按一下按钮,就能以类似对讲 机的方式使用手机进行通信。 PoC业务规范主要由开放移动联盟(OMA)指定。OMA 于2003 年4月正式成立了 OMAPOC工作组,并于2005年年初正式发布 PoC1.0版本规范,目前已经推出了PoC2.0。

2024年度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2章课件

2024年度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第2章课件

2024/2/3
第三代移动通信(3G)
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多的多媒体服务,如视频通话、移动 互联网等。
第四代移动通信(4G)
采用了正交频分多址(OFDM)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等技术, 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广泛的网络覆盖。
24
第五代移动通信(5G)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移动通信(第五版)(章 坚武)第2章课件
2024/2/3
1
目录
• 移动通信概述 •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 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 • 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 移动通信的标准化与演进 • 移动通信的应用与挑战
2024/2/3
2
01
移动通信概述
2024/2/3
3
移动通信的定义与发展
定义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它采 用无线电波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具有灵活、便捷、高效等特点。
关键技术
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高频谱利用、新型网络架构 等。
2024/2/3
发展趋势
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更大的网络容量、更广 泛的网络覆盖、更好的用户体验等。同时,5G还将与物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为各行各业提供更丰富 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25
06
移动通信的应用与挑战
解调技术
简要介绍与调制方式相对应 的解调技术。
15
信道编码与交织技术
信道编码概念
解释信道编码的定义、 目的及分类。
2024/2/3
线性分组码
详细介绍线性分组码的 构造、编码和译码过程

卷积码
交织技术
阐述卷积码的基本原理 、编码器和译码器结构

第6章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PPT课件

第6章移动通信(第五版)(章坚武)PPT课件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6.1 引 言
CDMA是码分多址的英文缩写(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它是在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 熟的无线通信技术。CDMA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扩频技术, 即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 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数据信号的 带宽被扩展,再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去。接收端使用完全 相同的伪随机码,与接收的带宽信号作相关处理,把宽带 信号转换成原信息数据的窄带信号,即解扩,以实现信息 通信。
图6-3 CDMA前向信道结构
19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图6-4 速率1和速率2前向业务信道的产生 20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 语音编码
CDMA声码器是可变速率声码器,可工作于全速率,1/2, 1/4和1/8速率。 通常对应于速率1和速率2分别有两种声码器: 工作于9.6 kb/s数据流的8 kb/s声码器和工作于14.4 kb/s数据流 的13.3 kb/s声码器。 速率1包含四种速率:9600,4800,2400 和1200 b/s。速率2包含四种速率:14400,7200,3600和1800 b/s。 当速率2是可选时,移动台不得不支持速率1。信道结构 对于速率1和速率2是不同的。两种声码器都能进行语音性能 检测和减少在系统中受到的干扰。
移动台与模拟或TDMA移动台相比可在更大范围内工作。
CDMA系统引入了功率控制,一个很大的好处是降低了平均发

移动通信(第六版)(章坚武)课件章 (9)

移动通信(第六版)(章坚武)课件章 (9)

第9章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
4、5G系统的基本特征 1)高速率 为满足未来网络的各种业务,如超高清、VR业务的用户体 验,5G系统需要有更快的网络速度。ITU-R于2015年6月确认并 统一5G的峰值速率为10Gbits/s、用户体验速率达100Mbits/s, 较4G系统有数量级上的提升。 2)泛在网 所谓泛在,意思是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高空、 高山、地面、地下、深海等场景。5G系统的覆盖范围将会更广, 构建起天地海一体化网络。
第9章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
3)支持海量连接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使得移动通信网络服务的
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手机等移动设备而是更广泛地涉及到各类可 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 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因此,在如此庞大的网络 体系中,通信对象之间不仅有海量的连接数,同时又有巨大的 数据量,这对5G网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第9章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
2)核心网子切片 核心网子切片满足了增强移动宽带(eMBB)、高可靠低时 延(uRLLC)、海量连接(mMTC)这三大应用场景对核心网的 不同需求。核心网包括了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计费与QoS 等功能,这些功能在不同的5G应用场景下有不同的设计机制来 满足质量可保证的网络切片需求。 5G核心网将在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基础上进一步引 入服务化架构,将网络功能分解为服务化或功能化组件,使得 5G核心网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可拓展性,同时5G的这些特性 为实现核心网切片打下了基础。
第9章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
9.2 5G的关键技术
9.2.1 网络切片技术 网络切片是指在一套物理网络上切割出多个端到端的逻辑
网络,这些逻辑网络也被称作切片。每个切片都包括了逻辑隔 离的接入网、核心网、传输网,因此每个切片之间都相互不干 扰。

《通信原理教学资料》第3章资料PPT课件

《通信原理教学资料》第3章资料PPT课件
3.6 白噪声
初识: 两个集合
特征量: 分布函数,数字特征
定义:严、宽
随 机
平稳 分类
高斯
时域频域特征 维纳-辛钦定理

程 通过线性系统的求解
举例:白噪声
应用:窄带随机过程
第3章 随机过程
3.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随机过程?
随机:发生前不定,发生后确定 随机试验:抛硬币,样本空间,随机变量
是全部样本函数的集合。
(t1) ={1 (t1), 2 (t1), …, n (t1)}
1 (t )
2 (t)
(t1) 是随机变量!
n (t)
t 0
3.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角度2:随机过程是随机变量的集合。
(t1) ={1 (t1), 2 (t1), …, n (t1)}
在一个固定时刻t1上, (t)中的每个样本函数有一个取值 i (t1)全部取值集合{i (t1), i = 1, 2, …, n}是个随机变量, 记为 (t1)。
样本函数集合 随机变量集合 分布函数,数字特征,E[]的计算
3.2 平稳随机过程
严平稳、宽平稳,如何证平稳,数字特征,各态历经性 过程的时域、频域特性,功率概念,维纳-辛钦定理
3.3 高斯随机过程(概念)
3.4 平稳随机通过线性系统:输出平稳,输出功率谱
3.5 窄带随机过程:
窄带,成因,同相、正交分量,振幅相位分布,方法
不同时刻有不同的分布(那时它是随机变量)。
随机过程 (t)的一维分布函数:
F 1 ( x 1 ,t1 ) P [( t1 ) x 1 ]
随机过程 (t)的一维概率密度函数:
f1(x1,t1)F1 (xx1 1,t1)

移动通信(第六版)(章坚武)课件章 (6)

移动通信(第六版)(章坚武)课件章 (6)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IS-95B可提高CDMA系统性能,并增加用户移动通信设备的 数据流量,提供对64 kb/s数据业务的支持。其后,cdma2000 成为窄带CDMA系统向第三代系统过渡的标准。cdma2000在标准 研究的前期,提出了1x和3x的发展策略,随后的研究表明,1x 和1x增强型技术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
毫瓦以下, CDMA系统发射功率最高只有200毫瓦, 普通通话 功率可控制在零点几毫瓦,其辐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对人 体健康没有不良影响。手机发射功率的降低,将延长手机的通 话时间,意味着电池、 话机的寿命长了,对环境起到了保护 作用,故称之为“绿色手机”。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8 . 保密性强, 通话不会被窃听 CDMA信号的扰频方式提供了高度的保密性,要窃听通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图6 2给出了 CDMA 支持的不同前向信道。如图6 2所 示,CDMA 前向信道可使用的码分信道最多为64个。一种典型的 配置是:1个导频信 道,1个同步信道,7个寻呼信道(允许的最多 值)和55个业务信道。但前向信道的码分信 道配置并不是固定 的,其中导频信道一定要有,其余的码分信道可根据情况配置。 例如, 可用业务信道取代寻呼信道和同步信道,成为1个导频信 道,0个同步信道,0个寻呼信道 和63个业务信道。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CDMA系统引入了功率控制,一个很大的好处是降低了平均 发射功率而不是峰值功率。 这就是说, CDMA在一般情况下由 于传输状况良好,发射功率较低; 但在遇到衰落时会通过功 率控制自动提高发射功率, 以抵抗衰落。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1. 话音激活 典型的全双工双向通话中,每次通话的占空比小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L A ( f , d ) H ( h , d ) H ( h , f ) T bs m b b m m
例3-2
在前面计算城市地区准平滑地形的路径衰耗中
值的例子中,当hb=200 m, hm=3 m, d=10 km, f=900 MHz时, 计算得LT=141.5 dB。;若将基地站天线高度改为hb=50 m, 移 动台天线高度改为hm=2 m, 利用图3-7、图3-8 可以对路径
20 lg h ( m ) 20 lg h ( m ) 40 lg d ( km ) T R
3.2.2 奥村(Okumura)
OM模型适用的范围:频率为150~1500 MHz,基地站天
线高度为30~200 m,移动台天线高度为1~10 m,传播距离
为1~20 km。
1. 市区传播衰耗中值
图 3-6表明了基本衰耗中值 Am(f, d) 与工作频率、通信距离
的关系。可以看出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或通信距离的增大,传 播衰耗都会增加。图中,纵坐标以分贝计量,这是在基地站天 线有效高度hb=200 m,移动台天线高度hm=3 m,以自由空间传 播衰耗为基准(0 dB), 求得的衰耗中值的修正值Am(f, d)。 换言 之, 由曲线上查得的基本衰耗中值Am(f, d)加上自由空间的传 播衰耗Lbs才是实际路径衰耗LT, 即
播衰耗中值为
L L A ( f , d ) 111 . 5 30 141 . 5 dB T bs m
图3-7 基地站天线高度增益因子Hb(hb,d)
图3-8 移动台天线高度增益因子Hm(hm, f)
在考虑基站天线高度因子与移动台天线高度因子的情况 下,式(3-18)所示市区准平滑地形的路径传播衰耗中值应为
o
Q
r
/ 阔d
区 d
B
阔Q



25
Q
o
20
Q
r
15 1 00
2 00
3 00
5 00
7 00
1 00 0
2 00 0
频 率f / M H z
图3-10 开阔区、准开阔区修正因子(Qo,Qr)
3. 不规则地形上的传播衰耗中值 (1) 丘陵地的修正因子。 丘陵地的地形参数可用“地形起伏”高度 Δh 表示。其
传播衰耗中值重新进行修正。
查图3-7得
H ( h , d ) H ( 50 , 10 ) 12 dB b b b
查图3-8得
H ( h , f ) H ( 2 , 900 ) 2 dB m m m
修正后的路径衰耗中值LT为
L L A (f,d ) H ( h ,d ) H ( h , f) T bs m b b m m 141 .5 H ( 50 , 10 ) H ( 2 , 900 ) b m 141 .5 ( 12 ) ( 2 ) 155 .5 dB
号到达接收天线的时间差换算成相位差Δφ0为
(3-5)
由于直射波和反射波的起始相位是一致的,因此两路信
t 2 2 d 0 T
(3-6)
再加上地面反射时大都要发生一次反相, 实际的两路电 波相位差Δφ为
2 d 0

(3-7)
i 1 i 1
(3-9)
设:
xc (t ) xs (t )
则式(3-9)可写成
R ( t ) cos ( t )
i 1 n i i
n
R ( t ) sin ( t )
i 1 i i
R ( t ) x ( t ) cos ( t ) x ( t ) sin ( t ) U ( t ) cos t ( t ) c c s c c
L L A ( f , d ) T bs m
(3-18)
70

市 区 h b= 20 0 m hm= 3 m 60
10 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5 3 2 1
d
B 耗
d /km
/ 衰
50
10 0 90 80 70
A本 (f , d )
40
60 50 40

3.1.5 多径效应与瑞利型(衰落特性)
设发射机发A cosωct后, 接收机接收端收到的合成信号为
n
R ( t ) R ( t ) cos [ t ( t )]} R ( t ) cos [ t ( t )] i c i i c i
(3-8) 式中: Ri(t)为第i条路径的接收信号;τi(t)为第i条路径的传输时间;
0≤θ≤2π
(3-12)
r E [ r ] rp ( r ) dr 1 . 2533 mea n 0
2
2 2 2 2
方差
2 r 2
E [ r ] E [ r ] r p ( r ) dr 2 0 . 42 2 2
不平坦地区场强时遇到较大的麻烦。 Egli John J.提出一种经
验模型,并根据此模型提出经验修正公式,认为不平坦地区 的场强等于平面大地反射公式算出的场强加上一个修正值, 其修正值为
40 20 lg f
(3-14)
式中, f为工作频率,以MHz为单位。
这样,不平坦地区的场强公式为
4 h h 40 1 2 E ( dB ) E ( dB ) 20 lg 20 lg (3-15) 0 d f
i 1 i 1

n

φi(t)为第i条路径的相位滞后,φi(t)=-ωcτi(t)。
经大量观察表明, Ri(t) 和 φi(t) 随时间的变化与发射信号的 载频周期相比,通常要缓慢得多,所以, Ri(t) 和 φi(t) 可以认为 是缓慢变化的随机过程,故式(3-8)可以写成
n n
R ( t ) R ( t ) cos ( t ) cos t R ( t ) sin ( t ) sin t i i c i i c
离有限,因此在分析移动通信信道时, 主要考虑直射波和
反射波的影响。 图3-1表示出了典型的移动信道电波传播路 径。
图3-1 典型的移动信道电波传播路径
3.1.1 直射波
在自由空间中, 电波沿直线传播而不被吸收, 也不发生 反射、 折射和散射等现象而直接到达接收点的传播方式称 为直射波传播。直射波传播损耗可看成自由空间的电波传 播损耗Lbs, Lbs的表示式为
或者说,不平坦地带传播衰减
4 h h 40 1 2 A ( dB ) 20 lg 20 lg d f
则不平坦地区的传播衰耗LA为
(3-16)
如果hT、hR采用米(m)表示,d用公里(km)表示,f用MHz表示,
L ( dB ) 88 20 lg f ( MHz ) A
(3-17)
L 32 . 45 20 lg d 20 lg f bs 32 . 45 20 lg 10 20 lg 900 111 . 5 dB
查图3-6可求得Am(f, d),即
A ( f , d ) A ( 900 , 10 ) 30 dB m m
利用式(3-18)就可以计算出城市街道地区准平滑地形的传
0
2


3.1.6 莱斯(Riceam)衰落分布
在移动通信中,如果存在一个起支配作用的直达波(未受
衰落影响),这时,接收端接收信号的包络为莱斯(Riceam)
分布。 包络的概率密度函数p(r)为
r<0 式中, A为直达波振幅,r为接收信号的瞬时幅度,σ为噪声方差, I0(· )为第一类0阶Bessel函数。设
R(t)可视为一个窄带过程。假设噪声为高斯白噪声,σ为噪声方
差,r 为接收信号的损失幅度,则包络概率密度函数 p(r)和相位 概率密度函数p(θ)分别为:
2 r r p (r) 2 exp 2 2
0≤r≤+∞
(3-11)
1 p( ) 2
均值为


25

d = 1 km 20 d = 5 km d = 10 km
r
修 d
B
15
区 K
m
/
d ≥ 20 k m 10

5
0 1 00
2 00
3 00
5 00 7 00
1 00 0
2 00 0
频 率 /MHz
图3-9 郊区修正因子Kmr
正 正 修
35
Qo :开 阔 区

Qr:准 开 阔 区
3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修 B /
L 32 . 45 20 lg d 20 lg f( dB ) bs
式中, d为距离(km), f为工作频率(MHz)。
3.1.2 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
图3-2 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
已知地球半径为R=6370 km, 设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高度 分别为hT和hR(单位为m), 理论上可得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d0为
图3-3 菲涅尔余隙 (a) 负余隙; (b)正余隙
根据菲涅尔绕射理论,可得到障碍物引起的绕射损耗与菲 涅尔余隙之间的关系如图3-4 所示。图中, 横坐标为x/x1,x1称菲
涅尔半径(第一菲涅尔半径),且有
d1d 2 x1 d1 d 2
(3-4)
由图 3-4 可见,当横坐标 x/x1>0.5 时,则障碍物对直射波
的传播基本上没有影响。当x=0 时,TR直射线从障碍物顶点
擦过时,绕射损耗约为6 dB;当x<0时,TR直射线低于障碍 物顶点,损耗急剧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