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常识积累

合集下载

先秦时期文学常识

先秦时期文学常识

Day2先秦时期1.“三皇五帝”是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

➢三皇:燧[suì]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伏羲、神农、黄帝。

出自《三字经》➢五帝:黄帝、少昊、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出自《资治通鉴外纪》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出自(《大戴礼记》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出自《吕氏春秋》2.“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3.“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4.“六艺”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另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其中《乐经》损毁于秦末战火之中5.“春秋三传”是:《左传》《谷梁传》《公羊传》6.“三教九流”泛指古代中国的宗教和各种学术流派。

➢“三教”指的是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分别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7.先秦时期诸子百家著名人物及作品①儒家➢孔子,名丘,字仲尼。

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

孟子与孔子的思想合称“孔孟之道”。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荀子,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他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学生:李斯和商鞅,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荀子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②道家➢老子,名李耳,字聃(dān),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文学常识】先秦文学常识_1200字

【文学常识】先秦文学常识_1200字

【文学常识】先秦文学常识_1200字先秦文学指的是距今2500年前到汉朝前期的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开端。

在这个时期,文学基本上是口头传承的。

早在商代,就有史官不断地在历史上记载事件和人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

到了周代,随着文字的产生和流传,文学作品也开始被书写和保存下来。

以下是先秦文学常识的具体内容:1.《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一部经典之作,它是中国古代的神话志怪类文献,包括山经、海经两部分。

《山海经》收录了500多个山川和神话传说,其中许多神话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成为了后来的文学作品的主要来源。

2.《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非常重要的篇目,它共收录了305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中的诗歌以表达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感情为主,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3.《楚辞》是先秦文学中的另一部经典之作,它是楚国的文化代表作,共收录了17篇辞赋。

《楚辞》的特点是以抒发诗人个人的感情为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理。

4.《庄子》是先秦时期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是道家思想代表作之一。

《庄子》以寓言和譬喻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生命和人性的思考和理解。

5.《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和行为。

它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道德观念,成为了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

6.先秦时期的战争纷争极为频繁,因此军事题材在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反映。

《出师表》是著名的战争文学作品之一,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北伐中致曹操的一篇表文,以其辞藻华丽、文笔雄健而著称。

7.《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它收录了中国历史上诸多著名人物的生平和事迹,对于后世的史书和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不同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的历史、社会和思想背景,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文学常识(先秦文学)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文学常识(先秦文学)

一、选择题1.先秦时期最能反映儒家思想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是()A.《孟子》B.《礼记》C.《论语》D.《中庸》2.“分崩离析”一语出自()A.《季氏将伐颛臾》B.《秋水》C.《寡人之于国也》D.《大同》3.《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是()A.以民为本,实行王道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治国以礼,为政以德D.严刑峻法,奖励耕战4.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用“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来批驳冉有推卸责任的辩解,这种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5.下列成语,不是从诸子散文中引申出来的有()A.井底之蛙B.祸起萧墙C.舍本逐末D.五十步笑百步6.下列文章不属于先秦诸子散文的有()A.《季氏将伐颛臾》B.《赵威后问齐使》C.《寡人之于国也》D.《秋水》7.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出自()A.《论语》B.《庄子》C.《孟子》D.《荀子》8.下列文章,展现孟子“王道思想”的是()A.《赵威后问齐使》B.《寡人之于国也》C.《秋水》D.《谏逐客书》9.下列不属于孟子散文一般特点的是()A.善用“欲擒故纵,引人入彀”的论辩手法B.善用比喻C.运用排偶句说理,富有气势D.迂曲委婉10.下列文章中不能够体现民本思想的有()A.《季氏将伐颛臾》B.《寡人之于国也》C.《赵威后问齐使》D.《种树郭橐驼传》11.先秦时强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黑暗现实的人是()A.孔子B.庄子C.孟子D.荀子12.庄子散文的特点不包括()A.善用寓言B.汪洋恣肆C.援譬设喻D.引人入彀13.下列成语是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是()A.舍本逐末B.井底之蛙C.祸起萧墙D.功亏一篑14.《礼记》成书于()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15.历史上的“四书”不包括()A.《大学》B.《礼记》C.《中庸》D.《论语》16.我国古代学者把“寻章摘句”归为下列哪一范畴()A.文字学B.训诂学C.音韵学D.文章学17.《郑伯克段于鄢》的中心旨意是()A.再现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事实B.剖析郑庄公兄弟不和的原因C.揭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无情和卑鄙虚伪D.歌颂颍考叔的纯孝与机智18.《郑伯克段于鄢》的叙述方式是()A.顺叙B.倒叙C.平叙D.插叙19.在《郑伯克段于鄢》中,体现统治阶级道德虚伪的典型细节是()A.庄公“寤生”B.共叔段“收贰为己邑”C.颍考叔“食舍肉”D.庄公母予“隧而相见”20.《郑伯克段于鄢》的中心人物是()A.郑庄公B.共叔段C.姜氏D.颍考叔21.“多行不义必自毙”指的是()A.郑武公B.郑庄公C.共叔段D.姜氏22.“郑伯克段于鄢”这句话原出于()A.《战国策》B.《论语》C《孟子》 D.《春秋》23.在《冯谖客孟尝君》这篇文章中,凿成“三窟”的最主要人物是()A.冯谖B.孟尝君C.齐D.梁王24.整理编订《战国策》的人是()A.孔子B.刘向C.荀子D.司马迁25.《战国策》作为重要文献可以很好地研究()A.春秋史B.秦汉史C.西周史D.战国史26.冯谖为孟尝君所凿的“三窟”中没有()A.以“市义”来赢得民心B.利用齐王与梁王之间争夺贤才来抬高孟尝君C.以宗庙之重巩固孟尝君封地D.修建城池来提高防御能力27.下述文章中运用了插叙方式来记叙的是()A.《背影》B.《郑伯克段于鄢》C.《爱尔克的灯光》D.《马伶传》28.《诗经》中用于宗庙祭祀的诗称为()A.风B.小雅C.大雅D.颂29.《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拟人B.拟物C.正喻D.反喻30.《氓》中不是运用的比兴诗句有()A.淇则有岸,隰则有泮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D.桑之落矣,其黄而陨31.《国殇》是一首()A.赞歌B.民歌C.乐府诗D.祭歌32.《国殇》选自()A.《离骚》B.《九歌》C.《天问》D.《九章》33.我国古代第一位有巨大成就的诗人是( )A.陶渊明B.曹操C.李白D.屈原34.经西汉刘向整理定名,属于国别体史书的是 ( )A.《左传》B.《史记》C.《汉书》D.《战国策》35.有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A. 演绎法B. 类比法C. 对比法D. 归纳法36.先秦诸子中,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37.《秋水》中,庄子用“毫末之在于马体”来说明人的认识有限,这种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38.《氓》中运用“赋”这一表现手法的诗句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39.下列有关《战国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记叙生动B.写人传神C.“策”是谋略D.笔调夸张40.先秦时主张“兼爱、非攻”的人是()A.庄子B.老子C.荀子D.墨子41.风、雅、颂是《诗经》的()A.题材B.体裁C.表现手法D.写作手法42.先秦诸子中使用“欲擒故纵,引人入彀”论辩手法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荀子43.《楚辞》的作者除屈原外还有()A.李斯B.墨子C.宋玉D.庄子44.先秦时主张“齐生死,等荣辱”的人是()A.庄子B.老子C.荀子D.墨子45.《寡人之于国也》的中心旨意是()A.阐述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B.阐述以人为本的王道理想C.阐述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道理D.阐述事业成败取决于毅力的道理46.从《秋水》看,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道理是()A.以人为本,施行仁政的治国思想B.多元并立,和而不同的普通理念C.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人生理念D.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47.下列著作,属于国别体史书的是()A.《孟子》B.《国语》C.《史记》D.《资治通鉴》48.《郑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国”的意思是()A.国都B.国家C.地域D.诸侯的封地49.《氓》一诗属于《诗经》中的()A.大雅B.小雅C.国风D.颂歌50.孔子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的道理,来批驳冉有为季氏攻伐颛臾寻找借口的行为,这种论证方法是()A.归纳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51.《大同》中大同社会的最主要的特征是()A.天下为公B.选贤与能C.讲信修睦D.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52.庄子《秋水》的主旨是()A.阐发为正义的的政治道理B.阐述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C.阐明以民为本的治国理想D.阐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53.“狡兔三窟”这一成语出自()A.《秋水》B.《召公谏厉王弭谤》C.《垓下之围》D.《冯谖客孟尝君》54.下列作品属于楚辞的是()A.《蒹葭》B.《湘夫人》C.《饮酒》D《陌上桑》55.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下列哪部著作()A.《尚书》B.《论语》C.《左传》D.《战国策》56.冯谖第二次弹铗而歌的理由是()A.食无鱼B.无以为家C.食无肉D.出无车57.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论证方法属于()A.归纳论证B.对比论证C.演绎论证D.类比论证58.《郑伯克段于鄢》一文选自()A.《左传》B.《史记》C.《国语》D.《战国策》59.《季氏将伐颛臾》中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说理,其论证方法属于()A.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B.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C.由个别到一般D.由一般到个别60.屈原为保卫国家而英勇捐躯的将士们创作的祭歌是()A.《离骚》B.《国殇》C.《涉江》D.《湘夫人》61.成语“分崩离析”出自()A.《庄子》B.《孟子》C.《论语》D.《左传》6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倡明的政治观点是()A.克己复礼B.仁政、王道C.无为而治D.小国寡民63.《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A.渭河之神B.淮河之神C.长江之神D.黄河之神64.《战国策》的最后整理编订者是()A.孔子B.左丘明C.刘向D.司马迁65.下列文章中选自于国别体史书的是()A.《李将军列传》B.《冯谖客孟尝君》C.《郑伯克段于鄢》D.《马伶传》66.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楚辞》B.《诗经》C.《古诗源》D.《古诗十九首》67.议论文的核心要素是()A.论据B.标题C.论证方法D.论点68.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A.类比法B.归纳法C.演绎法D.对比法69.“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出自()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韩非子》7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左传》B.《汉书》C.《史记》D.《后汉书》71.“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源自()A.《庄子》B.《韩非子》C.《孟子》D.《论语》72.成语“夙兴夜寐”出自()A.《陈情表》B.《短歌行》C.《关山月》D.《氓》73.“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A.神州B.中国C.中原D.九州74.“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A.《李将军列传》B.《冯谖客孟尝君》C.《季氏将伐颛臾》D.《寡人之于国也》75.《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主张? ()A.以民为本,实行王道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治国以礼,为政以德D.严刑峻法,奖励耕战76.先秦散文中,采用寓言形式最多、最富浪漫色彩的是()A.《论语》B.《左传》C.《战国策》D.《庄子》77.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此”的是()A.斯天下之民至焉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C.焉足以知是且非邪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78.庄子在《秋水》中用“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做比喻,所论证的道理是()A.个人的认识十分有限B.一国之君要以德治国C.为政要以民为本D.立言的根本在于道德79.下列“之”的用法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邻国之民不加少C.五亩之宅D.谨痒序之教80.在《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字的意思是()A.急忙B.迅速C.竭力D.屡次81.下列属于儒家“五经”的是()A《论语》 B.《礼记》 C.《大学》D《中庸》82.《江海能为百谷王》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论证B.类比论证C.归纳论证D.对比论证83.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A.曲士B.河伯C.北海若D.河伯与北海若84.孔子的思想核心是()A仁政和王道B仁与礼C严刑和峻法D无为而无不为85.《氓》中运用“赋”的诗句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D.于嗟鸠兮,无食桑甚86.《赵威后问齐使》选自()A《春秋》 B.《国语》 C.《左传》 D.《战国策》87.下列句子中,不是采用反诘修辞手法的是()A.苟无民,何以有君B.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于大泽乎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D.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88.“祸起萧墙”一语出自()A.《韩非子》B.《墨子》C.《论语》D.《诗经》89.《孟子》四章中,孟子认为养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90.在《赵威后问齐使》中,“二士弗业,一女不朝”来批评齐国政治失当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91.下列各句中采用例证法说理的是()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B.夏虫不可以语于冰C.曲士不可以语于道D.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92.下列成语是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是()A.舍本逐末B.望洋兴叹C.祸起萧墙D.功亏一篑93.《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A.国风B.小雅C.大雅D.颂94.《中庸》原存录于()A.《四书》B《五经》 C. 《礼记》 D.《春秋》95.赵威后用“苟无民,何以有君”来驳斥齐使君贵民轻的思想,这种驳论方法是( )A.驳斥论点B.驳斥论据C.驳斥论证D.驳斥论题96.《郑伯克段于鄢》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A.春秋初期B.战国末期C.盘庚迁都时D.武王伐纣王时97.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情,这种叙述方式是( )A.插叙B.倒叙C.平叙D.顺叙98.法家的思想核心是( )A.仁政和王道B.仁和礼C.严刑和峻法D.无为而无不为99.下列作品不属于先秦历史散文的是()A.《左传》B.《战国策》C.《史记》D.《春秋》10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大学》“八条目”的是()A.格物、致知B.诚意、正心C.修身、齐家D.治国、平藩101.道家所提倡的“道”实际上是指形成自然和客观世界的一种()A.道理B.现象C.事物D.规律102.《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体现出的思想是()A.减轻赋税的养民政策B.休养生息的安民政策C.富民生民政策D.广开谏路,听政于民政策103.《氓》选自《诗经》中的()A.王风B.魏风C.陈风D.卫风104.先秦诸子中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辞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故事的是A.孔丘B.孟轲C.庄周D.韩非子105.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之”的是()A.则将焉用彼相矣B.焉足以知是非邪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106.老子的思想主张是()A.为国以礼B.以民为本C.无为而治D.学而优则仕107.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先用“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名言,后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的比喻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观点,两者论证方法的不同在于()A.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例证法B.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类比法C.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类比法D.前者是对比法,后这是例证法108.《礼记》中的“小康”社会是指( )A.春秋战国时代B.尧舜时代C.夏商周三代之英D. 尧舜以前的时代109.老子认为人类社会的运动与发展应该奉行的准则是( )A.损有余而补不足B损不足以奉有余 C.不欲见贤 D.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110.中庸之道是儒家提倡的( )A.君子之道B.从政之道C.养生之道D.求学之道111.下列成语出自《庄子·秋水》的是( )A.望洋兴叹、贻笑大方B.贻笑大方、分崩离析C.望洋兴叹、祸起萧墙D.祸起萧墙、分崩离析112.下列选自《郑伯克段于鄢》的句子,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是( )A.都城过百稚,国之害也B.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C.多行不义必自毙D.国不堪贰113.在先秦诸子中,主张自然无为的是()A.孔子B.庄子C.墨子D.韩非子11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语出自( )A.《季氏将伐颛臾》B.《召公谏厉王弭谤》C.《谏逐客书》D.《秋水》115.下列句子中,论证“个人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一道理的是(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C.此其自多也D.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16.《郑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国”的意思是 ( )A.国都B.国家C.地域D.诸侯的封地117.下列著作属于“四书”的是( )A.《尚书》B.《论语》C.《春秋》D.《荀子》118.“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出自 ( ) A.《蒹葭》 B.《关雎》 C.《氓》 D.《七月》119.“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是 ( )A.祈使句B.宾语前置句C.被动句D.定语后置局120.《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指斥的对象是 ( )A.郑庄公B.姜氏C.子封D.共叔段121.以下名人的“字”,属于孟子的是()A.令伯B.伯阳C.子舆D.仲尼122.庄子《秋水》一文中,将“天地”分别比作()A.小石与小木B.大山与大仓C.大泽与大仓D.大山与大泽123.作品篇数同为“三十三”篇的是()A.《庄子》与《孟子》B.《庄子》与《战国策》C.《战国策》与《国语》D.《国语》与《史记》124.对“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中“武姜”一词正确的解法是()A.姓武名姜B.丈夫姓武C.娘家姓姜D.娘家姓武12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语出自()A.《季氏将伐颛臾》B.《召公谏厉王弭谤》C.《谏逐客书》D.《秋水》126.庄子在《秋水》中所讨论的主要问题是()A.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B.孔子以谈说天下显示学识,是自我夸耀C.大海是难以穷尽的D.宇宙是无限的,人是渺小的127.下列属于儒家《五经》的是()A.《论语》B.《礼记》C.《大学》D.《中庸》128.《中庸》的主旨在于()A.无为而治B.仁政王道C.大同社会D.修身养性129.下列关于“之”的用法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邻国之民不加少C.五亩之宅D.谨庠序之教130.在《郑伯克段于鄢》中,作者详写的是()A.郑伯克段于鄢的战争经过B.战争的起因与矛盾不断激化的经过C.颍考叔“食舍肉”劝说庄公的经过D.母子“隧而相见”和好如初的经过131.“春秋笔法”的含义是()A.大同思想B.礼制思想C.微言大义D.儒家思想132.“庖丁解牛”出自()A.《老子》B.《墨子》C.《庄子》D.《韩非子》133.在《秋水》中,论证“个人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一道理的语句是()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C.此其自多也D.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34.李斯思想属于战国诸子百家中的()A.兵家B.法家C.墨家D.纵横家135.《中庸》原存录于()A.《四书》B.《五经》C.《礼记》D.《春秋》136.开散文辞赋化风气之先的文章是()A.《谏逐客书》B.《陈情表》C.《出师表》D.《滕王阁序》137.《季氏将伐颛臾》中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说理,其论证方法属于()A.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B.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C.由个别到一般D.由一般到个别138.《谏逐客书》贯穿始终的论证方法是()A.由个别到一般B.由一般到个别C.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D.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139.下列成语出于《庄子·秋水》的是()A.望洋兴叹、贻笑大方B.望洋兴叹、祸起萧墙C.贻笑大方、分崩离析D.祸起萧墙、分崩离析140.《左传》是一部()A.纪传体史书B.编年体史书C.断代体史书D.国别体史书141.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下列哪部著作()A.《尚书》B.《论语》C.《左传》D.《战国策》142.《战国策》是汉代()整理编订的。

专升本必背文学常识(先秦文学部分80个)

专升本必背文学常识(先秦文学部分80个)

专升本必背中国文学常识先秦文学部分80题——主要根据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版,2014年)整理1.中国文学史的上古期第一段文学,叫先秦文学。

在这个阶段,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

2.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我国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

3.甲骨卜辞和《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是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诗歌的萌芽。

4.《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5.《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它的现实精神,在国风和“二雅”中,表现尤其突出。

6.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7.《诗经》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

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来源和编定的一些信息。

8.《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雅”指朝廷正乐,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

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每篇只有一章。

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

商颂5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

9.《诗经》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解说其含义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先秦文学常识

先秦文学常识

先秦文学常识
一、先秦时期
1、《诗经》是,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首,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儒家尊为经典,始称“诗经”,是我国传统的源头,由、、三部分组成,赋、、兴是创作方法。

选诗《》表现了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真健康的爱情,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婚姻和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孔子,名,字,末期家、家,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圣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3、《论语》是一部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著作。

后人将它与《》、《》、《》合称“四书”。

4、教材选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通过孔子与四弟子以“言志”为中心的一番对话,表现弟子们的志趣与性格和孔子循循善诱的大教育家风范,同时反映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

【文学常识】先秦文学常识_1200字

【文学常识】先秦文学常识_1200字

【文学常识】先秦文学常识_1200字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开端,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以这一时期为代表的文学作品,给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介绍一些先秦文学的常识。

先秦文学指的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这段时间内产生的文学作品。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以诗歌和诸子百家的演说文为主。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集,共收入305篇诗歌,大部分为民间民歌。

这些诗歌传承了远古时代的文化,描绘了先秦社会的生活和风土人情。

在《诗经》中,有些诗歌写的是贵族的婚姻、宴会等生活场景,如《关雎》、《周南》等;有些诗歌写的是农民的劳动、生活等实际问题,如《北风》、《谷风》等;还有些诗歌写的是对自然的描写和抒情,如《采薇》、《卫风》等。

这些诗歌作品质朴而真实,充满了生活的力量和情感的表达。

除了《诗经》,先秦时期还有《楚辞》、《离骚》等其他优秀的文学作品。

《楚辞》是楚国的辞章,由屈原创作。

《离骚》是屈原的作品之一,是一首抒情长篇叙事诗。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诗意的表达,成为先秦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诸子百家也是先秦时期的代表性学派,他们的文献作品也是先秦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文献作品以演说文的形式呈现,探讨了人生哲学、社会伦理和政治治理等问题。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论语》、《道德经》等。

这些经典文献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实践指导意义。

先秦文学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源头和参考,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形式和内容。

先秦文学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研究和传承先秦文学,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根源和本质。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通过学习和了解先秦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价值。

(先秦至唐代)文学常识

(先秦至唐代)文学常识

(二)春秋战国
3、《诗经》本只称《诗》, 后又以“
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睢(jū )》、《氓(méng)》、《伐檀》、 《硕鼠》、《七月》,中国最早的诗歌 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篇,分为“风”、“雅”、“颂” 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 记》《周易》《春秋》)之一。
(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 乎?”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 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 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 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1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说:“有什么话是可 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就回答)说:“那 就应该是“宽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 要强加给别人。”
(8)子曰:“由,诲女知(zhì )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什么是智慧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 真正的智慧。”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 松柏是最后凋零的。”赞美那些在艰难困苦 中不屈不挠、坚持真理、守卫正义的人们。 (1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 省也。” 孔子说:“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 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16)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 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说:“富贵如果可以得到,就算是马夫,自己 都愿意去做。如果得不到,就做自己爱好的事。 ” (17)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 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三个月尝不出肉的 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 人的地步。” (18)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 令不从。” 孔子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 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 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 ,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

语文文学常识复习 先秦——唐+苏轼

语文文学常识复习 先秦——唐+苏轼

先秦文学1.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它的产生要追溯到人类的上古时代。

2.最初的歌谣是和音乐,舞蹈融合在一起的。

3.上古神话包含神话和传说两个部分。

4.神话《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5.神话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6.《弹歌》是一首比较原始的猎歌7.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先秦典籍中称为“诗”,“诗三百”,汉代学者奉它为经典,后被称为“诗经”8.今天我们所见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9.诗经分为国风(160),雅(105),颂(40)10.颂:周王室祭祀宗庙的乐歌,宗庙的祭歌11.雅:宫廷朝会宴飨(xiǎng)时的乐歌(大雅),不同程度的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小雅)12.国风:1)反应劳动人民的生活处境,表达他们的不平和抗争的诗2)婚姻恋爱为主题的诗3)表现劳动生活场面的农事诗13.《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14.赋:陈述铺叙的意思,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雅和颂)15.比:比喻16.兴:本意是起,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的开头为所咏之内容做铺垫17.为区别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文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散文的产生晚于诗歌18.卜(bǔ)筮(shi4)用的卜辞,这可以被看做是记叙散文的雏形19.历史散文《尚书》《春秋》《左转》《论语》《战国策》20.诸子散文《老子》《论语》《墨子》《孟子》《庄子》21.《尚书》是帝王的文告,贵族的告诫之词和追述古代事迹的作品的汇编22.《春秋》原是先秦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后来仅有鲁国的《春秋》传世,便成为专称,它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23.《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的主要内容是春秋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各方面的活动及有关言论,其次是天道,鬼神,灾祥,卜筮之事。

24.《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25.《战国策》杂记诸国之事,是汇集而成的著作26.诸子散文:儒家《论语》,《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27.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

先秦文学常识

先秦文学常识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关雎》译文
? 关关鸣春雎鸠鸟,在那河中小洲岛。姑娘文静又秀 丽,美男求她结情侣。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静秀丽好姑
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渴慕思如潮。相忆绵绵恨重
重,翻来覆去难成眠。
? 译: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忧愁;不了解
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是谁
造成这景象?、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
经·秦风 ·蒹葭》 ?译:河边 芦苇 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
在何处?恰似在河水那一方。
诗经《关雎》赏析
? 结构
? 全诗共分三章。 ? 第一章(第 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诗经 ·邶风 ·击鼓 》 ?译: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诗经》中的名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 何人哉 ? 《诗经 ·国风 ·王风·黍离》
主义传统,列为“五经”(《诗》、《书》、
《礼》、《易》、《春秋》)之一 。
《诗经》略读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
至春秋中叶大约 五百多年 的诗歌(前 11 世纪至前 6 世纪。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 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 儒家经典 ,始称
《诗经》,并沿用至今。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 《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
就。古人的话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先秦文学常识docx

先秦文学常识docx

先秦文学常识docx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述:上古期的第一段。

诗歌、散文、小说、戏曲。

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

儒(文学的社会功能)、道(文学的审美价值)。

“诗言志”、“法自然”、“温柔敦厚”先秦文学的形态及其特征:一、诗、乐、舞相结合。

二、文、史、哲不分。

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一、夏商文学(巫文化)1、诗歌。

《九歌》、《诗经·商颂》2、散文《尚书》所录《禹贡》和《甘誓》两篇,据说是夏代的遗文;《商书》中的《盘庚》是可信的殷人作品。

二、西周春秋文学(礼乐文化)1、散文(1)历史散文:《春秋》、《左传》、《国语》(2)诸子散文:《论语》、《墨子》、《老子》2、诗歌―――《诗经》三、战国文学(百家争鸣)1、散文。

诸子散文:《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历史散文:《战国策》2、诗歌:《楚辞》——《诗经》之后的又一个诗歌高峰第二章《诗经》概说: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编集:一、采诗说。

班固《汉书·食货志》二、献诗说。

《国语·召公谏弭谤》三、删诗说。

《史记·孔子世家》分类:风(160)音乐曲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

十五国风、雅(105)正,指朝廷正乐。

大雅(31)和小雅(74)、颂(40)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颂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应用和流传:赋诗言志四家诗: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

今本《诗经》,就是“毛诗”研究简说:用于经学。

(开始于汉代、绵延至清代的一门专攻儒家经典的学问。

)1、汉学—重考据训诂。

汉、唐。

(研究诗经的典型著作:以毛开头的)2、宋学—重义理阐述。

宋、元、明。

批判毛。

代表:朱熹的《诗集传》。

3、清代朴学:汉学复兴,宗汉而攻宋内容:一、祭祖颂歌。

二、农事诗《七月》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三、燕飨诗。

先秦文学常识积累

先秦文学常识积累

先秦文学常识积累先秦文学常识积累文学知识是浩瀚无边的汪洋大海,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先秦文学常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约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各地的歌谣。

形式以四言为主,手法多用“赋”“比”“兴”。

《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它与《书》《礼》《易》《春秋》合为儒家“五经”。

里面的名篇《关雎》《蒹葭》是我国最早的爱情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为孔门弟子编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

南宋朱熹把这部书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相传,《诗经》为孔子删定。

3、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

相传《国语》《左传》为其所撰。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

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4、《曹刿论战》:《左传》里的精彩章节,记述了齐鲁长勺之战,叙述了曹刿战前献策和战中协助鲁庄公。

文章以简明的问答形式,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见解和军事才能。

5、《孟子》:孟子和弟子著,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今山东邹县)。

是孔子以后的儒家代表,有“亚圣”之称,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思想代表人,后世“孔孟”常并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等都是里面的名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述了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表明作者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逆境对人才成长、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一、先秦文学形态:1、诗、乐、舞紧密结合,这是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2、文、史、哲不分;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态势;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有些文学作品非一时一人所作;4、先秦作品的原始面貌不是十分清晰;因长期的传承过程中有损益;二、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1、由巫到史;夏朝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随着鬼神地位的下降,史官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成为史家散文的最早创作者;春秋时期,史官的文化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2、贵族文学的兴起;西周时期,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成了文学的主要创作者;3、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春秋战国分封制度解体,导致贵族地位下降、庶民地位上升,文化由贵族转移到士;4、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现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三、先秦文化组成:1、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为主,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两者关系密切2、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史官文化成熟,历史着作和说理散文取得了长足发展;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了和谐典雅、婉而多讽的特征;3、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战国时期礼乐崩溃,各学派代表人物批评时政,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们立足现实、有自觉的创作精神,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貌;4、楚地文化与楚辞——屈原身遭贬谪,满腔愤懑,发为诗赋;屈赋吸取了楚文化的精华,以奇伟瑰丽的词藻,丰富奔放的想象,表现了屈子的政治理想和高尚人格情操,是诗经之后又一个诗歌高峰;四、先秦文学的发展及其特征:上古至夏商——文学的产生和巫史文化对文学的控制;西周春秋——礼乐文化作用于文学,文学精神和风格体现为和谐典雅、婉而多讽的特征;战国时期——“士”文化促进了文学繁荣,产生了不同于前代、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五、先秦文学特征:思想:1、开启发愤诸书的传统2、开启忧国忧民的传统;艺术: 1、开启放言不惮的传统2、深于取象上古神话一、神话的概念:以故事的形式表现古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二、神话产生的原因: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产生了敬畏之情,而自然灾害和人类的生老病死等,也引起惊奇和恐慌,人们由此幻想世界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力,并对之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三、神话消亡的原因:西周进入了人类理性文明社会,自然界的神秘性逐渐减退,尊礼文化和宗法制的伦理道德观念使得神话逐渐消亡;最根本的原因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四、我国古代神话没有完整保存的原因:年代久远逐渐失传;古文字繁难,书写工具不便;古代学者不了解神话的性质和意义,不予重视,或把神话历史化,使神话失去了本来面目五、神话的功能: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意义;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精神纽带;神话是先民们在对世界假想的把握中宣泄了不安的情绪;六、上古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古代神话影响了中国文学中民族精神的形成;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特别是不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反映了先民对现实苦难的深刻体验,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神及不屈的奋斗精神;2、塑造出一系列光辉的艺术形象,为各类文学作品提供素材;3、古代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它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及神奇奔放的幻想、生动曲折的情节、新奇夸张的手法,对后世文学的产生和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七、中国神话的文学精神及与希腊神话的比较:精神——1、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先民对生存环境有警惧之情,人们正视现实灾难,并通过锲而不舍的劳作和斗争战胜自然灾难;神话特别强调不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反映了先民对现实苦难的深刻体验;2、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重生意识还包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体现了人们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3、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生存环境的艰苦激发了先民不屈的奋斗精神;比较——1、中国神话歌颂劳动,赞美意志,表现强烈的正义力量和英勇的献身精神;希腊神话歌颂冒险,赞美肉体,表现出浓厚的人生欢愉和粗犷的声色之乐;2、中国神话之神多为理性所控制,强调人的力量,重视人的社会性,表现出人类童年的早熟;希腊神话之神多为感情所支配,命运主宰一切,重视人的自然性,表现出人类童年的天真;3、中国神话将人神化,具有理性、严肃、温柔敦厚的恬静美;希腊神话将神人化,具有个性激情、惊心动魄的紧张美;八、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山海经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着作;九、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1、感性具体,缺乏抽象能力;原始先民的思维还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象和感性材料,因此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2、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拟人化的自然观;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身同自然界截然分开,因此他们在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之上,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3、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所谓象征、隐喻,就是某种具体的物象和某种特定意义之间的联系;原始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原始人还不能利用抽象观念进行独立的思考,但随着文化的发展,他们必须借用某些具体的物象来暗示某些特征上相似或相联系的观念;十、古代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开天辟地是最早的创世神话;从中可见中国先民已积极探索自然之物的本源问题,并将它与人类的关系联系起来;2、始祖神话——有关女娲的神话既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始祖神话反映了部族成员对祖先的追念,表现了民族自豪感;3、洪水神话——揭示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的积极意义,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自然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智慧;4、战争神话——阪泉之战导致炎黄两大部族融合,华夏民族由此正式形成;实际上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解释;5、发明创造神话——自然神被人神所代替,标志人类主体性的突出;显示了人类英雄的个性、勇气和不可动摇的信念;夸父和女娃的神话讴歌了人类顽强的生命力;诗经一、诗经概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诗经的编集有采诗、献诗、删诗之说;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汉代有齐、鲁、韩、毛四家传授诗经;齐、鲁、韩“三家诗”并列于官学,用隶书书写,称为“今文诗”;毛诗晚出,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称为“古文诗”; “三家诗”东汉趋于衰微,毛诗兴起,“三家诗”后失传,存者唯毛诗,即今之诗经;东汉郑玄作毛诗传笺,唐孔颖达为毛诗传笺作疏毛诗正义,宋朱熹作诗经集传,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清陈奂诗毛氏传疏;二、诗经的分类: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共160篇;“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三、诗经的内容: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燕飨、怨刺、战争徭役、婚姻爱情;诗经形象深刻的反映了西周至春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是中国古典诗歌之祖,又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情况的珍贵数据,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婚姻爱情诗——主要集中在“国风”中,是诗经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关睢表现了一个贵族青年对淑女“求之不得”的痛苦心情;静女描写男女幽会,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子衿则写女子对男子的思念,把相思之苦表现得如怨如诉,深挚缠绵;出其东门表现了对爱情的执着专一;柏舟是写一女子顽强地追求婚姻爱情自由,宁肯以死殉情,表现出她的极端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强烈愿望;桃夭中诗人由柔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轻美貌,祝愿她出嫁后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女曰鸡鸣则写了一对夫妻之间美好和乐的生活,以温情脉脉的对话,写出这对夫妻互相警戒、尊重、体贴的感情,并相期以白头偕老的愿望;绿衣反映了处于失宠、幽闭状态的不幸妇女的命运;氓和谷风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怨恨和责难,是弃妇诗的代表作;氓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全篇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巧妙地将事件过程和弃妇的情感融为一体,表现出刚强自爱、果断坚决的性格;2、颂歌和怨刺诗——美刺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诗经首开其端;庙堂和宫廷乐歌多歌功颂德之作,在颂中保存最多,雅中也有;在雅和国风的怨刺诗即前人所谓“变风”“变雅”,揭示了怨刺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伦理因素;如揭露和嘲讽统治者丑恶行径的新台,讽刺了卫宣公荒淫乱伦;3、农事诗——七月反映了部落一年四季的农业劳动生活,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较少;这首诗却以叙事为主,首创“四季歌”的形式,在叙事中写景、抒情;4、感伤诗——因诗人感时伤世而作;黍离写故国之思,着重心理描写,用赋的手法直抒胸臆,写主人公看到曾经繁华的都市现在满目的荒凉破败而内心极度忧伤;开头是比兴兼用,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了抒情主人公悲怆的心情,又比拟王室的衰败;后世据诗序所言,称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为“黍离之悲”;5、战争徭役诗——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江汉常武出车六月采芑;不具体写战场的厮杀,而是集中表现军威声势,强调道德感化和军事力量的震慑,体现我国古代崇德尚义,注重文德教化,使敌人不战而服的政治理想;周人热爱和平稳定的农业生活环境,因此战争诗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对侵犯者充满愤怒,战胜侵犯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际无限哀伤;采薇是对敌人痛恨之情和思乡自伤之情的矛盾体;东山反映了士卒的厌战情绪,对归家团聚的幸福憧憬,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整首诗把现实和诗人的想象、回忆结合在一起,极为细腻地抒写了兴奋、伤感、忧虑等心理活动;鸨羽揭示出了繁重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战争徭役诗,不仅写战争和征夫士卒的痛苦,还有以战争、徭役为背景,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伯兮写一妇女思念远戌的丈夫而痛苦不堪,率真的表达了相思哀痛之情;君子于役也以思妇的口吻抒发了对役政的不满,即景生情,因情寓意,表达了思妇无尽的哀思;6、周部族史诗——保存在大雅和颂中的祭祀诗,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展历史,或赞颂先王德业;祭祖颂歌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殷周时期的历史图景,以及人们敬天祭祖的宗教观念,是特定历史背景、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美学观念的产物;四、诗经主要艺术成就: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作者情感的真实抒发;以广泛的主题和题材,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毛诗序称“风、雅、颂、赋、比、兴为六艺”;赋——铺陈直叙;比——比喻和比拟;兴——托物其兴,起着象征、联想、创造意境、烘托气氛或协调韵律的作用;3、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复沓的章法便于渲染气氛,深化主题,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基本句式以四言为主,既有整齐美,又有参差错落美;4、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动词、形容词、叠声词、双声词、叠韵词写景状物,拟形传声,准确生动;5、多种修辞手段的成功运用;诗经中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已相当成熟;对偶使文字变化多姿,声音和谐美妙,语句婉转流畅;夸张使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让人感觉到更真切、更强烈、更深刻的艺术效果;五、诗经的作用:主要用于各种礼仪场合的祭祀或典礼,为“礼”服务;“献诗陈志”主要是臣献于君,下献于上,具有赞颂或讽谏作用;“赋诗言志”主要用于外交场合,言诸侯及一国之志,是表情达意,美化辞令的工具;“教诗明志”强调诗经的教化作用;六、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开创了现实主义精神与面向现实的传统.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表现诗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充满忧患意识和干预政治的热情;诗人真实地记录下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进一步强化了反映现实的深度;2、开创了抒情诗传统;作为第一部抒情诗集,使抒情诗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3、风雅与文学革新屈原继承了诗经中以个人为主体的抒情发愤之作,离骚及九章中忧愤深广的作品,兼具了国风、二雅的传统;后世诗人倡导用“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4、比兴的垂范;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后世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比兴就成为一个固定词汇,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诗经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发展有重大意义;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5、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影响深广;曹操、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后世箴、铭、诵、赞等文体的四方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诗经;左传等叙事散文一、散文发展的原因:1、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兼并战争愈演愈烈,向统一的社会发展趋势日趋明显;2、上层建筑的变革;旧贵族的日益没落;旧思想、旧传统、旧制度的瓦解;官学下移;士阶层的出现;社会新思潮发展及高涨;“百家争鸣”,文化学术的空前繁荣;3、文学发展的规律受社会生活内容决定,开始由散文深刻反映不断复杂深刻的社会生活;二、散文的开端:甲骨卜辞是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甲骨卜辞记事简单,不成系统,不是文学作品;三、历史散文的分类:编年体史书,如春秋左传;国别体史书,如国语战国策;专注一个人的言行,如晏子春秋;四、尚书简介:1、尚书,即“上古之书”,是我国最早的成篇散文好人第一部散文集;先秦称为书,汉代称尚书,列为儒家经典,又称书经2、从尚书中可以看到我国早期历史散文的基本面貌;全书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主要内容是记录帝王或执政大臣的誓辞、公告等3、尚书文字艰深、古奥难懂;是记言文之祖;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影响4、盘庚是商书的代表,是年代最早的文章、殷商的真实文献;它是盘庚迁都时对其臣属和民众的演说辞,感情充沛,言辞生动;从表现手法看,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议论多用抒情方式,劝戒语言形象深刻,用了不少格言警句、譬喻,形象生动,说服力强;5、牧誓是武王在牧野宣布伐纣的誓师之辞;多士是周公以王命向士发布的训诰令;无逸是周公劝诫成王不要贪图安逸;这些文章都是成型的记言散文,无逸较成熟,论点集中,条理清楚,语言明畅;秦誓是秦穆公伐郑兵败后的追悔自责之词,表达了一种沉重、悔惭的感情,艺术成就比较高;顾命将成王临终嘱托,康王册命而立的过程和场面,叙述井然有序;金滕记叙了成王信谗而猜忌周公,天雷示警,成王打消疑虑的过程,情节离奇曲折;五、春秋简介:1、春秋记事简练、平实、含蓄,比尚书明白易晓;记事按照事件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清楚分明;春秋是我国古代记事散文之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2、春秋“寓褒贬、别善恶”的手法被后世称为“春秋笔法”,在史学界产生深远影响;“春秋大义”成为后世政治原则和伦理规范的理论依据,对后代的政治伦理思想和史传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解释春秋的有先秦的左传和汉代的公羊传和谷梁传,被人称作春秋三传;公羊谷梁主要从不同角度阐述春秋的“微言大义”,左传则是叙事生动、史实丰富的以春秋为纲的编年史;六、春秋散文文体的特色:1、反映了孔子“正名”、宗周的政治思想;2、用词婉转,隐寓褒贬;即以一字寓褒贬的“微言大义”;3、文词精练,言简意赅;用词严谨,善于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述复杂的过程和思想内涵;七、简介左传:涉及史实面广,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战国初年魏国史官根据春秋时代各国史料而编写出来的;左传是春秋时代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一部分有识之士思想的客观反映;它是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八、左传的思想内容:1、通过历史人物言行体现了一定的民本思想;2、尊礼的思想倾向;反映了表现等级尊卑的礼是维护社会形态的核心思想和制度;3、对统治阶段内部矛盾的尖锐对立进行了有力地揭露;4、对统治阶级荒淫无耻凶残的生活予以无情的揭露和抨击; 5、对为人民做贡献的着名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进行了热情的歌颂;6、左传中的民本思想并不彻底,基本立场是维护旧礼制的,宣扬了封建道德、迷信思想的某些宿命论的观点;九、左传叙事特色:1、几乎用了各种叙事手法,有倒叙、预叙,有插叙、补叙等;情节结构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交待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2、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的因果关系,尤其表现在对战争的描写上;3、对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左传叙事中,礼、义、德被当作影响事件成败的重要原因加以叙述,而且还加入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4、戏剧性和虚构性;善于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立体化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5、通过对事件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评价;这种形式,更鲜明地表现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十、左传的写人特点:1、很少对某一人物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有一些人物仅在一时出现,表现的仅是某一片断,反映的是其性格中的某一方面;这些形象生动传神,给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2、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其中许多人物个性鲜明,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3、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绝少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4、在复杂的战争过程、政治事件中,大量描写细节,在叙事生动和人物刻画方面具有文学意义;十一、左传的语言特点:1、其行人辞令,简洁精练,委曲达意,栩栩如生;有的词锋犀利,刚柔相济;又因事因人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但都用辞典雅,生气勃勃;2、叙述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十二、左传的文学成就:1、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其叙事往往抓住事件的重要环节或具有典型意义的部分来着重地叙述和描写,为后代的戏剧和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2、以多样手法刻画人物;在各种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有时通过情节的补叙进一步表现人物,有时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常用细节描写深化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3、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明确交代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叙述时能注意描绘各种人物的动态,有时还穿插一些有趣的细节,引人入胜;4、善记行人辞令,含蓄曲折,表达出深层的内涵;5、语言简练生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十三、国语简介:国语是中国第一部按国别记事的史书;共分周语鲁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约在战国时代编定的;重要注本有三国时代韦昭的国语;以记言为体,所述大多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论或互相辩难来再现;十四、国语的写作特色文学性:1、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来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品质、性格特征;2、记述人物对话和相互辩难,思路清楚,比喻恰切,逻辑性强;3、语言朴素,文笔流畅,外交辞令更是委婉含蓄,翔实贴切; 4、围绕主题来选择和组织材料,做到了重点突出;这种疏密相间的安排,使文章叙述婉曲,层次分明,结构严整,重点突出;十五、国语和左传的比较:国语详于记言,左传详于记事;国语重于记言的特点,在朴实的基础上,感情充沛,逻辑性强,句式趋于整齐;而左传语言委曲极至,剖析透彻,锋芒藏之而不露;十六、国语的进步思想及艺术成就:进步思想——1、肯定了民本思想;2、歌颂了爱国主义思想;3、揭露了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艺术成就——不及左传,但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国语是国别史之祖,后世的战国策史记世家三国志都与国语一脉相承;十七、国语记言记事特征:1、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2、没有单纯的议论文或语录,有一系列大小故事穿插其中,因此表现出叙事技巧和情节构思上的特点,有时也能写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对历史。

古典文学常识--先秦

古典文学常识--先秦

古典文学常识--先秦2019-07(1)儒家经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

《谷梁传》、《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

著名篇目有《关雎》、《伐檀》、《硕鼠》、《七月》。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开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4)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

主要作品有《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5)左丘明,鲁国史官。

主要作品有《左传》,又名《左氏春秋》。

《曹刿论战》等选自此书。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的史实,富有文学性。

(6)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书由其弟子编辑。

主要作品有《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

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7)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

主要作品有《列子》,又名《冲虚真经》。

《愚公移山》出于此书。

(8)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

属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9)荀子,名况,字卿。

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

主要作品有《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具代表性。

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

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

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

属诸子哲理散文。

先秦时期的文学常识

先秦时期的文学常识

先秦时期的文学常识A、儒家经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

著《庄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劝学》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D、先秦诗歌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

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②《楚辞》。

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

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代有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先秦时期的文学常识1、最早的文学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是流传在原始人类中的古老歌谣和神话故事。

2、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主要有模仿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劳动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劳动说,这是对文学艺术起源的科学解释。

3、一般认为,古籍中保存下来的一些原始歌谣,比较接近原始形态,可信为原始歌谣的有:《吴越春秋》中的《弹歌》、《礼记·效特牲》中的《蜡辞》《易经》中的《归妹》上六爻等。

中国文学之先秦文学(讲义+笔记)

中国文学之先秦文学(讲义+笔记)

中国文学之先秦文学(讲义)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元明清文学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风、雅、颂(诗歌形式)赋、比、兴(表现手法)2.楚辞①战国末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开创的一种诗体,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②屈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创造了“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代表作《离骚》《天问》《招魂》《九歌》其中《离骚》——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③宋玉——《九辩》《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1.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B.作品在当时可以配乐歌唱C.表现爱情的诗占绝大多数D.主要艺术手法有赋、比、兴2.下列关于《离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诗人屈原的代表作B.我国古代最长的爱情诗C.运用了“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D.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真题回顾1.(2019下·中学)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被视为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屈原。

下列选项中,属于屈原作品的是()。

A.《九辩》B.《风赋》C.《高唐赋》D.《湘夫人》2.(2017上·中学)下列名句中,不是出自屈原《离骚》的是()。

A.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C.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D.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3.诸子散文(黄-儒家;绿-道家;蓝-墨家;灰-法家)真题回顾1.通常认为《庄子》为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价值。

唐代以后,人们又称它是()。

A.《南华真经》B.《无量寿经》C.《道德经》D.《华严经》2.先秦诸子的著作,经常采用寓言来阐明道理。

下列寓言故事,出自《庄子》的是()。

A.庖丁解牛B.愚公移山C.自相矛盾D.揠苗助长3.下列有关“乐”的古代名句,出自《论语》的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历史散文(1)第一阶段言事分开《尚书》——最早的历史散文(历史文献汇编)《春秋》——最早的编年体史书(2)第二阶段记言又记事《左传》——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3)第三阶段人物描写更细致《战国策》——国别体史书4.历史散文《》——最早的历史散文(历史文献汇编)《春秋》——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国别体史书真题回顾拓展1.(2013上·中学)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古代文学秦汉文学常识(精编版)

古代文学秦汉文学常识(精编版)

古代文学秦汉文学常识
一、先秦文学: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

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4.《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5.《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6.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7.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

《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

二、秦汉文学
1.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辞赋的杰出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

2.《史记》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

3.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乐府本来是指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采集、整理、保存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4.《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

5.《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组无名氏的短诗,它是对乐府民歌的发展,标志着五言诗技巧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文学常识1--先秦两汉

文学常识1--先秦两汉

4.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
衡 5.其中 司马相如 最为有名,其《子虚》 《上林》二赋也最为驰名。 6.贾谊的《鹏鸟赋》、《吊屈原赋》或写自 己不得志的遭遇,或抒发对当时政治不满的 感情,是汉赋中较有价值的属于抒情一类的 作品。
小精灵拓展
贾谊之死
贾谊,洛阳人,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5.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内容:
(1)、人民受剥削、徭役的苦难及反抗精神。 (2)、控诉战争的残酷和罪恶。 (3)、揭露统治者的奢淫贪暴。 歌颂男女青年的反礼教斗争和他们的坚贞爱 情
6.以叙事为主为主是汉乐府最主要的特征,
其中《孔雀东南飞》为汉乐府中最长的一首 叙事诗,代表汉乐府发展的最高峰,与《木 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中下层文人的诗作。 2.这组诗的内容大都表现游子、思妇的离别 愁绪和仕子伤时失志、消极悲观、及时行乐 等思想。 3.它们全部采用五言的形式,在艺术描写方 面有较高成就,是早期文人五言诗的重要作 品,被认为是中国五言诗之祖。
家庭作业
1.__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_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 诗人。 3.汉赋四大家中最有名的是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是汉乐府中最长的一首叙事 诗,与《木兰诗》合成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所撰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 6.“四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精灵拓展
“楚辞”的文学创作特征
1.“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
可谓之‘楚辞’。” 2.形成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 3.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弥漫着原始宗教气息,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考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考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考点整理一、神话1.产生的背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低下●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想象和幻想的产物2.原始歌谣和上古神话多为口头文学,以口头讲说的方法为基本的传播方式3.山海经是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4.神话的类型●再生和创生神话●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自然神话●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英雄神话●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战争神话●黄帝大战蚩尤5.上古神话的艺术特征●浪漫主义手法●想象世界的创造,赋予自然以生命,赋予天界与人界,赋予人神已幻变●夸张的描写大胆神奇二、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1.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铜器铭文(最长的在毛公鼎上)2.《尚书》●我国的第一部散文总集,原名《书》,汉朝时称之为上古之书●《虞书》《夏书》(是后人根据传说或祀典追记)《商书》《周书》史官记录三、《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311篇,6篇笙诗,305●“风”,歌调乐调,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十五国风”160篇●“雅”,即“正”朝廷乐歌,大雅31篇,小雅74篇,105篇●“颂”,宗庙祭祀乐歌,《周颂》31《鲁颂》4《商颂》5,40篇2.作者涉及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具体不可考。

3.主要记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作品。

(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4.采诗说,观风察政;献诗说,以颂美或讽谏;删诗说5.六艺:风雅颂(按音乐曲调分)赋比兴6.汉四家诗:毛诗、韩诗、鲁诗、齐诗7.内容●祭祖诗和周祖史诗●农事诗●典礼宴饮诗●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讽刺诗和怨刺诗●婚恋诗8.艺术成就●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国风》、二雅、风雅精神●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直接叙述和直接抒情的表达方法●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借助对外事外物的描写做为诗章或诗句的开头,以引起下文诗意情思的表达●篇章、声韵及用词●篇章整齐,回环往复,富有音乐美●多用重言叠词和双声叠韵连绵词●用韵形式多样9.文学地位及影响●抒情诗的传统●风雅精神●比兴垂范●诗体形式,语言艺术等影响后世四、《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1.《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大事纲要式的编年体史书●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史书的统称,后指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鲁隐公—鲁哀公)●记事简而有法,语言严谨,以一字寓褒贬,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思想倾向是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贬斥异端邪说2.《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春秋左传》,左丘明所作,为解释《春秋》而作。

专升本语文先秦文学常识

专升本语文先秦文学常识

专升本语文先秦文学常识
1.先秦古文运动的特点和意义: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先秦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其特点是以“文以载道”为宗旨,强调文学的道德功能和文化价值,追求“质实相通、繁简得宜”的文学表达方式。

这一运动的意义在于拓宽了中国文学的表现形式,为后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先秦散文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先秦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开端,其特点是富有哲理性、情感性和艺术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

代表作品有《庄子》、《论语》、《墨子》等。

3. 先秦诗歌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先秦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其特点是富有音乐性、艺术性和哲理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作品有《诗经》、《楚辞》、《离骚》等。

4. 先秦戏曲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先秦戏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开端,其特点是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结合了文学、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代表作品有《白雪公主》、《开坛》、《盂兰祭》等。

5. 先秦文学在后世的影响: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仅为后来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典范和艺术素材,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形式和内容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唐诗中的“诗人自言吾谁与”就是先秦诗歌的影响,宋元戏曲中的“变文”也是受先秦戏曲的启发。

- 1 -。

【文学常识】先秦文学常识_1200字

【文学常识】先秦文学常识_1200字

【文学常识】先秦文学常识_1200字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起点。

先秦文学是指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之间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赋、篇章等文学形式。

先秦文学的代表作品主要是《诗经》、《楚辞》、《论语》、《道德经》等,这些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先秦文学的常识。

先秦文学的特点之一是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

先秦时期,诗歌是宴会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贵族阶级展示才华的一种方式。

《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集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这些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颂扬君王和贵族的歌颂诗,也有表达百姓苦难和牢骚的秦地之声。

《诗经》中还融入了音乐元素,每篇诗都有相应的乐曲。

先秦文学的另一个特点是思想性和哲学性的表达。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

《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对社会伦理、治理之道的思考。

该书强调了人伦关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学派也在先秦时期取得了很大的影响力,《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

该书讲述了道家对宇宙、人生、道德的理解和追求,强调顺应自然和发挥自己的潜能。

《道德经》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和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先秦时期,散文也开始逐渐兴起。

《国语》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事务的史书,同时也是一部文学作品。

《国语》以其简洁明快的文风和内容的多样性而闻名,成为后世散文的重要参照。

除了以上作品,先秦文学还有一部分是关于历史的记载,如《春秋》、《战国策》等。

这些史书以记录历史事件为主要目的,不仅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也展现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审美追求。

先秦文学以诗歌为主要形式,以思想性和哲学性为特点。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闻名于世,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文学常识积累
文学知识是浩瀚无边的汪洋大海,下面就由为大家介绍一些先秦文学常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约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各地的歌谣。

形式以四言为主,手法多用“赋”“比”“兴”。

《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它与《书》《礼》《易》《春秋》合为儒家“五经”。

里面的名篇《关雎》《蒹葭》是我国最早的爱情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为孔门弟子编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

南宋朱熹把这部书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相传,《诗经》为孔子删定。

3、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

相传《国语》《左传》为其所撰。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

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4、《曹刿论战》:《左传》里的精彩章节,记述了齐鲁长勺之战,叙述了曹刿战前献策和战中协助鲁庄公。

文章以简明的问答形式,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见解和军事才能。

5、《孟子》:孟子和弟子著,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今山东邹县)。

是孔子以后的儒家代表,有“亚圣”之称,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思想代表人,后世“孔孟”常并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等都是里面的名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述了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表明作者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逆境对人才成长、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两篇短文运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充分证明了观点。

《鱼我所欲也》也出自《孟子》,论述了“舍生取义”的重要主张。

学习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生动活泼”的特点。

6、《公输》选自《墨子·公输》,《墨子》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叙述性文章,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表现他“兼爱”“非攻”的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