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新媒体概论-6_第六章
(完整版)数字媒体概论
数字媒体概论第一章导论一、有关名词界定1.媒体、媒介、媒质2.在人类社会中, 信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这些表现形式称为媒体。
媒体原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储存信息的实体, 一般也称之为媒质,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或称之为媒介), 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像等。
3.多媒体·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发展的四大方向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开放系统、缩小化和网络计算机技术。
4.简单地说, 多媒体就是多种媒体的组合, 如文本、数据、声音、图像、动画等的混合。
“多媒体”来源于“多媒体计算机”, 因此所谓多媒体就是能对多种载体(媒介)上的信息和多种存储体(媒质)上的信息用计算机进行采集、存储、编辑、显示、传播等综合处理的技术, 所以也称为多媒体技术;通过这种多媒体传播的信息称为多媒体信息;能够产生、存储、传播多媒体信息的系统称为多媒体系统。
·第四媒体, 网络媒体·在大众传播领域, 报刊是最早的“第一媒体”。
·广播和电视称为后来相继出现的为大众提供信息的“第二媒体”和“第三媒体”。
5.万维网称为继传统的三大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 网络同时也是多媒体。
6.数字媒体7.数字媒体, 简单地说就是采用数字化的方式通过计算机产生、获取、记录、处理和传播的信息媒体。
这个概念的核心包括两方面: 一是数字化的手段, 显然这与计算机有关;二是媒体, 也就是说与信息传播或传达有关。
·手机媒体, 第五媒体·手机的发明是为了解决移动中的语音通讯问题。
·第三代手机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而是传输速率的提升。
·手机又被称为“网络的延伸”。
手机被视为最有希望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 它已经从最初的人际语音通信工具向综合型媒体发展。
二、数字信息的分类(人类最容易获取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得到的视频和音频信息)1.文本信息·文本信息又包括文字信息和数字信息, 它是最基本的传播媒体, 也是在数字媒体信息系统中出现最频繁的媒体。
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新媒体概论定义主要从两方面,一是技术层面对新媒体进行界定,二是从与传统媒体的比较优势出发来定义新媒体全方位认识新媒体传承论:新媒体是基于传统媒体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介形式相对论:新媒体视为媒体演进发展的延续,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凡数字论:凡是基于数字技术在传媒领域运用而产生的新媒体形态就是新媒体互联论:从新媒体的互联性特点出发,认为新媒体是在互联基础上实现多对多或点对点传播,具有与用户等交互功能的媒体形式媒体定义回归论:从媒介自身出发对新媒体做出界定,认为“媒体”应该广泛指从事大众传播的机构,因而新媒体应该定义为新的大众传播机构正确区分“新”“旧”媒体明显的区别在于: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由于其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分众性、快捷性、个性化、多媒体等特点,因此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良好的整合性、展示性及容纳性。
这样就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功能齐全的媒介总和平台,既融合了以往的媒介形式,又显现出信息覆盖面广、规模大、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
而新旧媒体之间的模糊性则表现在:网络媒体蓬勃发展所带来的传播革命虽然是上一轮传播革命的终点,却也是下一轮传播革命的新起点,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人类传播历史上的全部媒介既进行了一次整合和展示,同时也对未来的传播媒介和形态的一次试验。
了解新媒体的构成要素1.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2.多媒体呈现3.互动性4.商业模式创新5.媒介融合趋势加强我国新媒体产业趋势1.十二五开局,新媒体的战略机遇2.融合发展成主新媒体旋律3.新闻网站转企改制上市与机遇4.门户网络新媒体进入新一轮竞争5.团购网站或将成为新媒体新领军者6.微博将是2011年最给力新媒体7.新媒体知识产权环境将趋好8.网络舆情与危机公关备受关注9.创新型新媒体将受资本追捧10.新媒体给力文化创意产业以上十大趋势集合了近两年来新媒体在各领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几乎涵盖了政策规划、媒介融合、发展环境、资本支持以及目前颇为流行的各类网络媒体等与新媒体产业息息相关的各方面,因而颇具代表意义。
新媒体概论全书考点总结
第一单元新媒体概论基础第一章新媒体导论·新媒体的基本问题1.数字出版: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出版方式。
2.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传播渠道网络化。
3.新媒体的特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信息海量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特征,起本质特征就是技术上的数字化。
4.数字电视:又被称为数位电视或数码电视。
5.智能电视:就就是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电视,其本质就是计算机的一种新形态。
6.目前的新媒体包括互联网与移动媒体。
7.智能手机的本质特征就是:在硬件上具有CPU,在软件上具有操作系统。
8.新媒体的定义: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
9.数字出版的影响:(1)对人类的知识传播与信息交流方式产生了影响。
(2)对人类的阅读行为与阅读文化造成了深远影响。
(3)对社会文化的整合与传承提出了挑战。
10.截止到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6、95亿。
·新媒体的优势1.从传播学分类来瞧,目前较为同行的就是将传播类型分为五类:内性传播(自我传播或自身传播)、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
新媒体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融为一体,就是一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类型。
2.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就是数字化,基本传播特征就是互动性。
3.新媒体的优势:(1)新媒体传播就是一种数字化传播,传播与更新速度更快、成本低。
(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3)零成本全球传播。
(4)搜索便捷。
(5)多媒体传播。
(6)超文本。
(7)互动性。
·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1、改变现有传播格局:(1)形成新的交流环境。
信息的传播空间发生了变化,传播机构与个体受众的区别缩小了,静态信息接收方式向动态信息接收方式转变。
(2)新媒体生态更加复杂,对既有的信息传播秩序带来了强烈冲击。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四次传播革命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印刷术电报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媒体勃兴变化:传播媒介传播结构传播方式传播观念传播文化传播效果第二节新传播革命的本质一、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
大众媒介固定信息源;媒介权力;人人是记者;监督二、“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三、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第三节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去中心化---再中心化1、去中心化是指互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具有天然的反中心倾向。
原因:互联网技术特点传播资源泛社会化传播权力全民化结果:国家组织与治理能力受到挑战2、再中心化是指网络信息离散后又重聚的特征。
原因:信息过量,公民寻找代理人互联网打破原有组织结构,重塑行动,话语,舆论中心3、“去中心化——再中心化”表现: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精力旺盛,拥有广泛社会资源,具有公共关怀2.社会关系重新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强关系”“弱关系”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打破主流媒体的单一话语空间,重塑一个新的依托于网络的“公共舆论”中心。
二元:虚拟与现实,官方与民间,公民行动与高层决策第四节新传播革命的挑战1.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新媒体优势:时效性,互动性,传播手段多样性改变:内容生产者,提供者,媒体信息分发渠道,受众的媒体接触,消费习惯,技术→传播范式,传播规则,内容生产方式,分享范式,消费方式。
需求:融合性,跨平台性,创新性2.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传统媒体舆论和网络舆论精英“冷眼旁观”普通民众“一点就燃”3.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自由主义,新左派,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新消费主义4.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理论:福柯“全景监狱”少数人看多数人意义:安全(信息,一时形态)政策推行措施:可操作的“解释框架”第五节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全球化”与“个人化”时代背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杂糅。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六章教案
第六章数字媒体艺术与信息化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数字出版的意义;(2)理解因特网的发展趋势和网络艺术的不同形式;(3)理解跨界整合与设计;(4)理解信息采集、整理和设计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理解因特网的发展趋势和网络艺术的不同形式;(2)理解跨界整合与设计。
●教学难点:(1)理解理解跨界整合与设计。
●教学计划:使用4课时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其中理论教学4课时,实践教学0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教案。
●教学内容:引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古人用辨证的思想,说明了技术和“内容”的关系。
现代信息服务业或侠义上说,数字内容产业,其核心就是要借助计算机和“数字媒体技术”这个利器,去设计、实现、完成打造“数字化文化产品”这一宏大的历史目标。
本章从设计行业的具体对象入手,分析了从工业设计到视觉传达各行业的信息化特点;从各行业发展历史和行业特征来寻找其数字化的切入点。
第六章的重点是描述作为设计和应用艺术范畴的数字媒体设计的特征;特别是较为详细介绍了数字媒体工具的核心——软件技术在相关行业的应用。
本章还通过具体分析和插图展示了各个领域计算机、数字媒体的应用范例。
由此,全书完成了数字媒体艺术从整体到局部,从概念到应用;从历史到现实的整体构建过程。
一、kindle、ipad与电子图书设计新媒体的发展与交互产品设计1、电子图书、网络阅读、电子杂志、电子报纸Pk传统图书、深层阅读、纸媒杂志、新闻报纸2、iPad儿童有声电子趣味图书的界面寓教于乐的学习模式二、工业产品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在学科目录上为“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Industrial Design,它是在现代工业化生产条件下,运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方式进行产品设计的一种创造性方法。
通过产品造型设计将功能、结构、材料和生产手段、使用方式统一起来,实现具有较高质量和审美向度的合格产品的目的。
这种设计,既充分考虑了产品的功能价值,又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审美等的其它价值,产品内在合理的功能结构通过美的艺术设计形式得到自然展现,设计使产品生产合理化,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满足了消费者的各方面的需求,体现了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性。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PPT通用课件
1)界面式数字媒体艺术
2)沉浸式数字媒体艺术
3)界面与沉浸式交互艺术的比较
第二章 数字媒体艺术美学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一、图像拼贴与现代艺术
第二章 数字媒体艺术美学
1、数字图像的重构美学
和传统艺术的创作方式不同,数字媒体艺术往往采用现成的数字媒材(照片、图片、绘画等)通过剪辑、结构、拼贴、重组的方法,来产生荒诞的、梦幻的、具有独特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数字重构美学特征是:通过对图像的解构、扭曲、重组或融合,来产生一种充满荒诞、无理、黑色幽默和诙谐搞笑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氛围。这类作品也反映了计算机在解构和重构传统摄影媒材方面的强大处理手段。
2、毕加索与现代艺术的诞生
立体主义出现的意义: 立体主义用物体的各个侧面取代所有的单一视点。舍弃了画面特殊的三维视错觉绘画方式,而是通过图纹、光线、质感,在画面上的相互影响阐释作者的视角,在传递信息中激发观众的参与性。 ——马歇尔・麦克卢汉评毕加索
(一) 桌面式; 桌面式交互作品主要通过电脑与因特网实现,人人都可以在不同时间来进行参与,由网民进行异步设计或管理,所以这些作品可以随时间流逝不停的改变形象。 目前,借助搜索引擎、多媒体动画、聊天工具、虚拟漫游和VRML虚拟三维展示等手段,桌面式交互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二) 现场式; 和桌面式交互作品不同,现场式交互作品主要是在艺术场馆、博物馆、公共空间展示并多以“虚拟现实”或“多通道人机交互”的形式出现。 这种艺术形式为创意的呈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给创作者和体验者都带来了新的空间。它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中作者与观众的关系,观众在创作和诠释艺术作品方面的地位变得愈发重要,特别是观众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往往成为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
1. 以计算机作为创作和展示手段
数字媒体概论(网络艺术)
第一章数字媒介导论罗杰斯认为创新必须具备四个元素:创新属性(Attributes)、传播渠道(Channels)、时间(包括创新决策过程、接受者类别、采用率)和社会系统。
另外,罗杰斯认为影响创新的因素有创新的特征、接受者的个体特征和社会网络特征等。
香农认为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应包括6个必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来源、编码器、信息、通道、解码器、接收器。
其中“通道”就是香农对媒介的定义,这个媒介是一个技术概念上的介质,譬如铜线、同轴电缆等。
香农认为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总是以某种具体的信号的形式表示的,并且通过信号在实际的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这一理论为现代通信尤其是图像通信提供了基础性支持。
国际电信联盟对媒介的定义有以下五种:感觉、表述、表现、存储、传输媒体。
传播学范畴中的媒介一词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指的是具备承载信息传递功能的物质的意思,譬如,电视、广播、报纸具备了接收者(受众),被称做“大众媒介”,而互联网等借助新兴的电子通信技术的媒介被称做“电子媒介”;第二种指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譬如电视台、报社等。
麦克卢汉对媒介的理解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按摩、媒介分为热媒介与冷媒介,以及由于媒介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又变成部落化的地球村等。
国内对数字媒介的认识比较趋同。
譬如,数字媒体就是通过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传播信息的媒体;数字媒介简而言之就是以数字化形式(0和1为最基本的符号)传递信息的媒介。
课后思考题1.信息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对传播和通信理论的影响是什么?香农认为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总是以某种具体的信号的形式表示的,并且通过信号在实际的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这一理论为现代通信尤其是图像通信提供了基础性支持。
具体到电视系统,信号就是电视台所要传送给用户的节目,而信号就是表示传输节目的亮度信号、色度信号和伴音信号,以及进一步变换产生的实际传输的电视信号。
数字新媒体概论ppt课件
1.1.2 媒体
1. 媒体的形 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以三种形态存在:
物质材料或物质实体 物质和能量的波动信号 符号载体
“媒体”、“介质”与“符号”、术语的关系“信号”
“信号”和“符号”都是媒体的基本形态。 l 当着眼于媒体的物质特性、习惯采用“信号” l 当着眼于媒体包含的内容和意义、采用“符号” l 当着眼于媒体的具体物质形态时,采用“介质” l 当从技术层面使用“媒体”这一术语,往往侧重于媒体的物质
数字新媒体将更多地与传统媒体在相互交叉与相互融合,以
及相互竞争与相互促进中谋得共同发展。
1.3 数字新媒体的社会发展
数字新媒体与信息服务发展 数字新媒体与媒体整合态势 数字新媒体与经济增长潜力 数字新媒体与政治环境构建 数字新媒体与文化消费趋势
1.2.1新媒体与数字新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认为, 现代技术促成的新的信息载体,就是新媒体。
当下的新媒体是与数字媒体密切相关,新媒体是数字媒体 当前发展的主流。
数字媒体主要是侧重于技术层面的概念,而新媒体则主要 是侧重于应用层面的概念。
从下面三个层面上把握数字新媒体的概念:
1. 信息的分
人类能感知的外界信息可按其媒体划分成几类
2. 信息的数字化
人类本来是生活在一个物理的、模拟的现实中。
数字化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更好地享有各种信息服务,从而 实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从技术上而言,数字化的信息比模拟信息在存储、处理、 检索、传播和利用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2. 数字新媒体的 播特点
数字媒体服务形式多样性和再生性,服务的融合、交叉将 是数字新媒体服务发展的主旋律,高共享度和高交互性是 数字新媒体服务的显著特点。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笔记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人类社会的四次传播革命1. 语言传播:人类最早的传播方式,通过口头语言传递信息。
2. 文字传播:文字的发明使得信息可以记录下来,传播更加广泛和持久。
3. 印刷传播: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大量复制和传播信息成为可能,进一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4. 电子传播:电子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大大提高,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
二、新传播革命的本质新传播革命是指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技术革命。
其本质是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互动性和全球化。
三、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1. 数字化: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传播,提高了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效率。
2. 网络化:互联网连接了全球的计算机和设备,实现了信息的即时共享和交流。
3. 互动性:用户可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
4. 多媒体:互联网可以传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丰富了信息的表达方式。
5. 全球化: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和交流。
四、新传播革命的挑战1. 信息过载: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巨大,用户难以筛选和处理。
2. 网络安全:互联网上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3. 数字鸿沟:互联网的发展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数字鸿沟问题,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信息获取能力差距加大。
4. 媒体素养:互联网用户需要具备一定的媒体素养,才能正确使用和评价网络信息。
五、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1. 技术创新: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不断创新,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2. 商业模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推动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第二章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一、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1. 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立的一个网络。
2. 互联网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普及,互联网逐渐从军事领域走向民用,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网络。
二、新媒体的基本特征1. 数字化:新媒体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传播,提高了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效率。
《新媒体概论》第六章新媒体运营ppt课件
6.1.3 新媒体运营的常用思维
2.平台思维
平台思维是现在非常主流的一种新媒体运营的 思维方式,用户通过新媒体平台接收和传播信息, 并参与信息内容的创作,这就要求进行新媒体运营 的企业或品牌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与用户沟通和 交流,再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市场营销推广。
运用平台思维进行新媒体运营工作可以帮助企 业轻松实现运营推广的目标,通过新媒体的信息内 容传播,企业可以实现产品与用户的直接连接,促 进品牌和产品在用户社交范围内的传播,实现品牌 和产品的裂变式推广。
第6章 新媒体运营
7
6.1.3 新媒体运营的常用思维
3.用户思维 以“以用户为中心”为核心
用户思维要求新媒体的运营活 动和信息内容创作等各个环节 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深度理 解用户的需求,通过用户体验 增强产品或品牌的生命力。
第6章 新媒体运营
8
用户思维的运营
? 运营用户的心理共同点:找 到用户群体的共同心理特征
A
设定目标。任何岗位的工作通常都需要设定目标,新媒体运营工作的最终目标
是把潜在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实现用户转化和经济收益。
B
制订计划。制订计划就是把运营目标中的某项指标,拆解为每月的工作安排,
再拆解为每周的工作安排,甚至是每天的工作安排。
6.1.5 新媒体运营的工作流程
第6章 新媒体运营
14
3.内容创作
内容的形式。新媒体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计算机利用互联网浏览文章、海报、
A
视频或音频等形式的数字信息内容,内容运营就需要对这些信息内容进行创作、
编辑和营销。
B
内容的渠道。新媒体用户浏览的信息内容一般来自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博、
门户网站、网络社区和自媒体等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概论6
iResearch艾瑞咨询根据eMarkete整理的美国报纸 广告收入数据发现:2008年美国的报纸广告收入下降 到37.9亿美元,同比下降16.4 %.预计到2012年,报 纸广告收入将下滑至28.4亿美元。艾瑞咨询分析认为 ,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由于互联网信息的及时和免费 性,更多广告客户会将业务转向网络媒体。特别是近 年,通过网络阅读新闻、获取信息的人越来越多,使 得报纸发行量受到严重冲击,美国平面媒体行业将面 临全面整合
一 新媒体改变媒介生态
3.广电收听收视率下降 3.广电收听收视率下降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电视的铁杆观众越来越少。 以美国为例,目前美国有1.1亿电视观众,平均每人每 天看电视6小时。99.5%的美国家庭拥有电视,而且不止 一台。 但2007年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收看新闻节目的忠实 观众越来越少,更多的人选择在各个新闻节目之间切换 。2007年只有42%的美国人收看固定的电视新闻节目。而 1995年有48%的观众收看固定新闻节目,1993年有60%的 人收看固定新闻节目。不但铁杆观众在流失,不看电视 新闻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接受调查的观众中,说自己“ 昨天看了电视新闻”的人占59%,而在1994年有74%的观 众“昨天看了电视新闻”。
第四章 新媒体的影响
新媒体的影响
第一节 新媒体改变媒介生态 第二节 公共领域与公民新闻 第三节 数字鸿沟与数字机遇
第一节 新媒体改变媒介生态
1.1 新媒体打破传统媒体霸权 1.2 发行量、收听收视率变化 1.3 经营收入变化 1.4 受众结构变化 1.5 阅读习惯变化 1.6 报纸“消亡论”、“寒冬论”与“春天论” 1.7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生共荣
一 新媒体改变媒介生态
2.年龄结构老化 2.年龄结构老化 大量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正在加速向网络等新 媒体转移。一项针对北京市场的调查显示,北京综合性报 纸读者的平均年龄超过41岁,报纸读者的老龄化趋势日益 严重。到2004年,35岁以下的年轻读者已经有11.6%的人 由过去的经常阅读报纸转变为现在的几乎不读报纸——他 们已经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新闻及相关信息。 2007年7月1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称,美国哈佛大 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美国12岁至17岁的中学生有28%不 闻天下事,另有多达46%的中学生完全不读报。
(完整版)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1 媒体的分类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影视书籍电影2 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3 新媒体——数字化新媒体主要包括互联网站(如新浪网)手机媒体(如空中传媒)数字电视(如SiTV)机航媒体(如美航传媒)户外液晶(如分众传媒)移动电视(如北广传媒)电子报刊(如Xplus)等等。
4 新媒体概念包含以下要素:□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5 新媒体发展的原因技术与市场发育,手机增值业务的横向发展党政重视支持,媒体领域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和资金新媒体发展,智能制造计划互联网+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6关于数字化新媒体新媒体中有一种从技术角度来看的说法:数字化新媒体,它是技术革命带来的产物。
每一次传播技术的变革所带来产物数字化新媒体当下的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数字新媒体新兴技术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新引擎7信息的分类人类能感知的外界信息可按其媒体划分成几类:8 信息的数字化人类本来是生活在一个物理的、模拟的现实中。
数字化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更好地享有各种信息服务,从而实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从技术上而言,数字化的信息比模拟信息在存储、处理、检索、传播和利用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9 如何看媒体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以三种形态存在:物质材料或物质实体物质和能量的波动信号符号载体“媒体”、“介质”与“符号”、术语的关系“信号”“信号”和“符号”都是媒体的基本形态。
新媒体营销概论-第六章-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9
6.1 案例一:可口可乐 3.歌词瓶项目执行
1
针对KOL投放定制产品,利用明星的粉丝效应和KOL影响力,制造信息传播高点。 • 潘石屹晒出送给任志强的定制版“由我们主宰”的可口可乐瓶。 • 五月天、周杰伦、林俊杰等明星也为可口可乐歌词瓶发布专属微博。 通过社交媒体引发活跃粉丝跟进,利用新媒体扩散影响更多普通消费者。 微博端,消费者转发微博加上“#可口可乐歌词瓶#”标签并@一下小伙伴就有机 会获得一个专属定制瓶。同时粉丝们也正围绕话题“最打动你的歌词”,自发地分 享最喜爱歌星的歌词给自己带来的美好回忆。 在微信端,用户扫描可口可乐瓶子的专属二维码进入微信页面,在听歌的同时会看 到一段根据歌词创作的Flash,短短数秒却充满新奇,激起消费者购买第二瓶一探 究竟的欲望。
13
6.2 案例二:海底捞
海底捞是如何完成口碑传播的?
1
海底捞利用社会化媒体完成典型口碑营销
2 3
口碑营销+社会化媒体=信息传播如虎添翼
新媒体辅助收集用户反馈
14
6.3 案例三:恒大冰泉
+
恒大冰泉广告
“土豪思维的新媒体营销战役”
15
6.3 案例三:恒大冰泉 1.案例背景
2013.11.9,恒大与首尔FC争夺亚冠霸主,广州恒大的球 员穿上了胸前印有“恒大冰泉”字样的球衣。 当晚,广州恒大如愿以偿捧得了亚冠奖杯,恒大冰泉则几 乎一夜成名。 广州恒大在亚冠赛场上的胜利震惊了亚洲足坛,恒大获得 比赛的胜利便是对“恒大冰泉“品牌的最大广告。 一家媒体说: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1秒钟大概15万元。 恒大一场球有25家电视台现场直播,有300多家媒体报道,11 个运动员穿着印上了“恒大”两个字的队服,一个半小时的直 播时间,如果做广告要多少钱?
新媒体概论全书考点总结
第一单元新媒体概论基础第一章新媒体导论·新媒体的基本问题1.数字出版: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出版方式。
2.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传播渠道网络化。
3.新媒体的特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信息海量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特征,起本质特征是技术上的数字化。
4.数字电视:又被称为数位电视或数码电视。
5.智能电视:就是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电视,其本质是计算机的一种新形态。
6.目前的新媒体包括互联网和移动媒体。
7.智能手机的本质特征是:在硬件上具有CPU,在软件上具有操作系统。
8.新媒体的定义: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
9.数字出版的影响:(1)对人类的知识传播和信息交流方式产生了影响。
(2)对人类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文化造成了深远影响。
(3)对社会文化的整合和传承提出了挑战。
10.截止到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6.95亿。
·新媒体的优势1.从传播学分类来看,目前较为同行的是将传播类型分为五类:内性传播(自我传播或自身传播)、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新媒体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是一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类型。
2.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是数字化,基本传播特征是互动性。
3.新媒体的优势:(1)新媒体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传播与更新速度更快、成本低。
(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3)零成本全球传播。
(4)搜索便捷。
(5)多媒体传播。
(6)超文本。
(7)互动性。
·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1.改变现有传播格局:(1)形成新的交流环境。
信息的传播空间发生了变化,传播机构和个体受众的区别缩小了,静态信息接收方式向动态信息接收方式转变。
(2)新媒体生态更加复杂,对既有的信息传播秩序带来了强烈冲击。
数字新媒体概论
以音频信息的数字化为例:
● 声音采样 —— 把声音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转换成由有限个数字 表示的离散序列
声音采样
11011100 11001101
1.1.2 媒体
1. 媒体的形态 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以三种形态存在:
物质材料或物质实体 物质和能量的波动信号 符号载体
“媒体”、“介质”与“符号”、术语的关系“信号”
信息与数据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 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 价值。
2019/11/12
信息 数据
减少了不确定性 没有减少 不确定性
2019/11/12
信息=数据?
数据(Data)
消除不确定性
加工处理
信息(Information)
例如: 广播“到往北京方向的T31次列车将于8:30分发车”
● midi音频 ● wav音频 ● mp3压缩音频
音频数字信号、压缩音频信号
● 视频对象
文字 图形 图像 动画 音频 视频
END
音频 + 视频 Audio Vedio Information 视频数字信号AVI、压缩视频信号MPG
● 控制对象
文字 图形 图像 动画 音频 视频 控制
Button
22
□ 新媒体只用了短短不到10年就接近了报纸、广播和电视用 数十年、上百年才拥有的受众群。新媒体上市公司是传统 媒体的二到三倍。
□2006年中国新媒体产业市场总值达到1140亿元,占中国传 媒产业总值的近三分之一。移动媒体总收入达到888亿元 ,同比增长41.3%;网络媒体总收入为252亿元,其中网 络游戏和网络广告收入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62.0% 和48.2%。
《新媒体概论》第六章媒介融合
《新媒体概论》第六章媒介融合媒介融合是指不同媒介之间的整合和互动,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和综合化需求。
它是信息技术和传媒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媒介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媒介形态融合。
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逐渐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了新的媒介形态,如网络报纸、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等。
这些新的媒介形态具有互动性、参与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可以满足用户对多元内容的需求。
二是媒介功能融合。
不同媒介的功能和特点可以相互补充和弥补,实现更全面和多样化的传播效果。
比如,传统的文字媒体主要强调信息的传递和解释,而音频、视频媒体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体验,通过媒介融合可以实现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传播。
三是媒介平台融合。
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逐渐融合在一个平台上,形成了全媒体平台。
全媒体平台不仅可以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实现内容的流动和互通,还可以跨平台传播,实现多终端的无缝接入和交互,提升用户体验。
四是媒介产业融合。
不同媒体之间的融合也带动了传媒产业的融合。
传统媒体机构通过整合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出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同时,互联网公司也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进入传统媒体领域,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机结合。
然而,媒介融合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技术和标准的不统一会影响媒介融合的推进。
各种媒介间的信息传递、数据互通等要求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才能实现媒介融合的顺利进行。
其次,内容审核和管理的难题也是媒介融合所面临的挑战之一、不同媒介的内容审核和管理标准不一致,如何保持内容的质量和安全,是媒介融合亟待解决的问题。
再次,市场竞争激烈、资源匮乏等因素也制约了媒介融合的发展。
对于一些中小型传媒机构来说,在媒介融合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优势,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总之,媒介融合是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传媒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媒从业者需不断学习和创新,适应新的行业发展需求,引领媒体产业的发展方向,实现媒体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数字新媒体概论-6第六章
6.2.2 数字内容产业的政策导向
1. 国家“十一五”期间数字新媒体发展的政策
2. 针对细分行业的政策与管理 网络游戏推进与监管并行 动漫产业政策态度比较积极 数字影视与数字音乐 数字出版政策集中于网络出版和版权问题
3. 推进数字新媒体内容产业软环境的建设
6.3 数字新媒体的产业经营
《中国新媒体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显示 2006年中国新媒体产业市场总值达到1140亿元,
6.2.1 数字内容产业的产业结构
内容产品在数字信息技术的支持的推动下,与媒体脱钩, 通过更多的内容传输渠道,能传播到更多的受众的数字信 息终端产品,这些生产和销售内容产品的企业群汇集成一 个独立的产业。
1. 数字内容产业结构
数字内容产业结构是一个商业化的结构,一般包括 ─ 控制企业 ─ 创作企业 ─ 生产企业 ─ 销售企业 ─ 以及经济、技术、信息等支持性企业。
发展趋势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数字新媒体内容产业呈现专业化趋势,建立在产业整合条 件下的数字内容产业的专业化分工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 着力于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不同性质的数字新 媒体内容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形成的以价格竞争为基 础的产业集群
─ 高技术化特征对内容产业发展产生巨大的驱动和促进作用
数字新媒体是内容的新的发行平台和传送渠道
随着网络电视、手机、数字电影、数字游戏、网络出版 等数字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的收入来源被分流;
发行平台的增多会导致对优秀内容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平台之间的竞争会极大地拉升优秀内容的价值。
6.1.1 数字新媒体的内容及其形态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媒体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
这几股力量都希望依靠自己所具备的某一方面的优势 在数字新媒体的内容服务上有所斩获。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6章说课材料
人们更易接受新媒体。
3、受众的广泛性。
新媒体如手机电视、网络广 播,拥有更广泛的受众。1999 年全国网民才700万,2010年 9月,全国网民达4.2亿,手机 用户全月已达8亿左右。如此庞 大的终端接收群体,是未来新 媒体发展的方向前景。
4亿 3.5亿
3亿 2.5亿
2亿 1.5亿
1亿 5000万
0
4.2亿
700万
1999年
2010年
全国网民增长图
4、交流的世界性。
过去计算机让世界变小了,成了地球村。新媒体可以让自己的 亲人、朋友、同事可以在世界每一个角落同步看到、听到。
5、观赏的互动性。
我们都希望在信息时代能相互交流,节目可以点播,
可以随心所欲。新媒体就实现了这一目标。
第六章 数字新媒体的 发展趋势
31 什 么 是 数 字 新 媒 体 2 数字新媒体的特点 3 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所谓新媒体,就是以新技术为平台,全方位传播信息,更 加快捷、便利传达资讯的公共服务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利用数字 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 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 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趋势三:创意产业和信息设计是未来 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主流。
趋势四:新媒体将通往一个崭新的艺 术民主和大众化时代。
从19世纪末到今天,人类社会发生了难以计数的 艺术运动,一部新媒体艺术史,几乎就是一部近 代科技史,科技进步和观念创新正是推动现代艺 术的动力。
趋势二:新媒体带来艺术的新视野和 新思维。
除了具备传统艺术的特征之外,新媒体艺术还具 备独特的“异类合成”的美学特征,其特点是媒 体和影像的拼贴、破碎、重组、合成等。
新媒体营销概论-第六章-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18
6.3 案例三:恒大冰泉 “土豪思维的新媒体营销战役”
对于一种高端水而言,没有足够精彩的品牌故事,没有差异化产品定位,没有精彩的广告创意,没有高
档的包装材质和设计,没有新媒体各资源配合,就很难支撑起其高端的产品形象。 总结恒大冰泉上市过程,可以简单地将其概括为“土豪思维的新媒体营销战役”。
实战训练
海底捞提供的美甲服务
海底捞提供的戏曲服务
前些年,互联网突然出现了各种赞扬海底捞服务的夸张段子,如服务员送贺卡、送鲜花、送房子、送汽 车等。这些段子通过在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传播逐渐成为了海底捞体。 “人类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的口碑神话在新媒体上越传越广。这句话像病毒一样在网络上迅速扩散, 逐渐成为一种风潮,好事的网友们编出了各种版本的海底捞惊奇服务,引发海底捞在新媒体上的传播。
实战训练
假如你是可口可乐中国区的市场负责人,现在要策划一个以2019“狗年”为主题的营销方案, 目的是提高可口可乐在中国的知名度并彰显可口可乐年轻、有活力的精神,可以瓶、罐包装印 为切入点想一个创意,并想一想该项目如何执行以及如何传播。
11
6.2 案例二:海底捞
“人类已经无法阻挡海底捞“
12
6.2 案例二:海底捞
假如你是恒大冰泉中国区的市场负责人,现在需策划一个以“世界杯”为主题的创意营销方 案,可使用明星(据具体策划创意而定),并配合线下渠道和线上新媒体渠道进行传播,目
的是提高恒大冰泉在世界杯受众人群中的知名度。结合明星想一个创意方案,并把方案制成
PPT,在上课时向同学们分享你的方案。
19
互联网+新媒体营销规划丛书
6.1 案例一: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昵称瓶活动
“分享这瓶可口可乐,与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数字新媒体内容产业呈现专业化趋势,建立在产业整合条 件下的数字内容产业的专业化分工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 着力于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不同性质的数字新 媒体内容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形成的以价格竞争为基 础的产业集群
─ 高技术化特征对内容产业发展产生巨大的驱动和促进作用
数字新媒体内容产业结构图
内容产业的扩张与发展也离不开相关技术与产业的支 持与支撑,主要包括为传播渠道发展和用户市场拓展 所提供:
─ 技术支持
─ 经济支持
─ 信息支持等
2. 数字内容产业的组织形态
3. 数字内容产业规模与格局
1000
372.0
900
800
700 600
市场规模(亿元)
214.0 537
而信息的存贮、处理、传递等过程就是载体表象的转 换过程。
表象只是手段而不是实质,只有信息所表达的内容才 是实质。传统媒体如此,数字新媒体更是如此。
数字新媒体是内容的新的发行平台和传送渠道
随着网络电视、手机、数字电影、数字游戏、网络出版等 数字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的收入来源被分流;
发行平台的增多会导致对优秀内容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平 台之间的竞争会极大地拉升优秀内容的价值。
500
增长率(%)
400
310
300
73.1
200
145
100
39
0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58.3 100 50 0 2005年
无线 数字内容服务
数字影音动漫 其他
互联网 数字内容服务
4. 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趋势
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产业体系的支持,这 个体系又涉及了外部的相关产业的融合,共同形成了 一个庞大的群落。
数字新媒体内容产业是依托数字新媒体技术和服务平台, 利用各种数字化传播渠道,通过各种数字媒体终端,创 作、开发、分发、销售数字化的图像、字符、影像、语 音等信息产品与服务的产业类型。它包括软件、信息化 教育、动画、媒体出版、数字音像、数字电视节目、电 子游戏等的产品与服务,是智力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的 新兴产业。
传播有关信息文化内容的综合产业。
数字内容产业迅速呈现出诱人的前景,其表现形式已 经涵盖数字影视、计算机动画、网络游戏、电信增 值、网络内容、数字教育、数字出版等。
数字新媒体的内容产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的 风向标和增长的新引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6.1 数字新媒体的内容分析
“渠道为先,内容为王”。 信息转移的实现在于不同物质载体之间的表象转换,
受众创作的内容
6.2 数字新媒体的内容产业
─ 1995年西方七国信息会议上首先出现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y)的概念
─ 1996年欧盟《Infor2000计划》
─ 1998年经合组织专门报告《作为新增长产业的内容》等
各国各地区各组织与内容产业同类的概念很多。
综合理解,可以将数字新媒体内容产业定义为:
6.2.2 数字内容产业的政策导向
1. 国家“十一五”期间数字新媒体发展的政策
2. 针对细分行业的政策与管理 网络游戏推进与监管并行 动漫产业政策态度比较积极 数字影视与数字音乐 数字出版政策集中于网络出版和版权问题
3. 推进数字新媒体内容产业软环境的建设
6.3 数字新媒体的产业经营
《中国新媒体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显示 2006年中国新媒体产业市场总值达到1140亿元,占中
6.1.1 数字新媒体的内容及其形态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媒体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
─ 信息内容本体 内容系统中所包含的特定意义 ─ 信息内容表现形式,内容系统的传播方式 两者共同构成了传播活动的内容环节
1. 数字新媒体内容的特点
新媒体内容是“一种混合体” 新型的多媒体、多层次的信息形态 数字新媒体内容不仅包含了传统媒体的内容,而且向更
大范围的多媒体内容不断扩展 传播内容本身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许多“新内容”是为
各种数字新媒体量身定做的
2. 数字新媒体内容的形态特征
数字内容必须要根据自身的技术特点和传播特性,创造新内 容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异于其他媒体内容的形态 特征,这些内容形态应该表现出自己的独到之处。
目前数字新媒体内容的形态特征主要体现在:
新媒体的内容服务上有所斩获。 但是,至少在现在,这些力量在数字新媒体的拓展上,都或
多或少地遭遇了内容稀缺的瓶颈与难题。
6.1.3 数字新媒体内容的创新发展
数字内容从以往作为旧式媒体的延伸,发展成为 更具实验性和新颖性的内容种类、更具创新力和互动 性的内容产品。
为新媒体定制的新内容
传统媒体与数字新媒体的跨媒体内容
国传媒产业总值的近三分之一。
中国目前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按照国际惯例 和学者研究结论,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1万美元时 是传媒产业发展最迅猛的时期,因此中国数字新媒体 产业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 以质取胜 ─ 针对受众 ─ 注重互动 ─ 对应平台
6.1.2 数字新媒体内容的服务建构
传统媒体每天传播的信息量不及互联网的四分之一, 数字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日益丰富,其服务建构也随之 发生转变。
四个重要阵营建构了数字新媒体内容服务的架构体系:
─ 拥有传统媒体内容资源优势的内容提供商 ─ 提供通道的电信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 ─ 已经在互联网领域站稳脚跟的门户网站 ─ 作为数字新媒体内容供应的新型力量的新媒体受众 这几股力量都希望依靠自己所具备的某一方面的优势在数字
数字新媒体概论
第六章 数字新媒体的内容产业
第六章 数字新媒体的内容产业
数字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新媒体服务平台的 迅猛扩张,推动了数字新媒体内容产业的崛起与发 展。
数字新媒体内容产业(数字内容产业)
以内容为主和依靠数字信息网络技术支持两方面的特征 是基于数字技术,融合了多种媒体形态,从事创作、生产和
6.2.1 数字内容产业的产业结构
内容产品在数字信息技术的支持的推动下,与媒体脱钩, 通过更多的内容传输渠道,能传播到更多的受众的数字信 息终端产品,这些生产和销售内容产品的企业群汇集成一 个独立的产业。
1. 数字内容产业结构
数字内容产业结构是一个商业化的结构,一般包括 ─ 控制企业 ─ 创作企业 ─ 生产企业 ─ 销售企业 ─ 以及经济、技术、信息等支持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