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灰色地带的景观开发模式西雅图油库公园开发案例

合集下载

浅谈工业废弃地再生景观中特色景观的营造

浅谈工业废弃地再生景观中特色景观的营造

浅谈工业废弃地再生景观中特色景观的营造发表时间:2015-01-27T10:59:51.850Z 来源:《防护工程》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樊欣[导读] 西雅图的炼油厂公园是世界上对工业废弃地改造和利用的经典的成功案例之一。

樊欣北京东方奥本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摘要:本文对简述现阶段工业废弃地再生景观的介绍,并对国外优秀案例进行借鉴,阐述汲取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方面的精华的同时更加强调工业废弃地在恢复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要实现改善城市形象、形成特色景观的综合类型的挑战,为我国现阶段的风景园林的研究做一些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工业废弃地,再生景观,生态修复,特色景观 1.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生态城市战略转型的要求,城市工业不断外迁后所遗留的工业废弃用地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工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已成为我国生态安全问题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也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以往对工业废弃地的治理大部分是采用单纯技术层面上的生态修复,但工业废弃地的修复只依靠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景观再生理念的植入可改变单一治理模式,为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景观再造提供了新的可能,而再生景观中特色景观的营造又为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建立舒适的新景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2.相关概念界定2.1 工业再生景观工业再生景观是以展示工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工业的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休闲、观赏、运动、科学考察等特定的空间地域类型。

2.2 生态修复美国生态学会对生态恢复提出了以下定义:生态恢复就是人们有目的地把一个地方改建成定义明确的、固有的、历史上的生态系统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目的是竭力仿效特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及其变迁过程。

3.国外经典案例介绍上世纪90 年代以后,国外开始用生态技术恢复及再生景观的理念对曾经有着辉煌历史当前已经衰败了的工业废弃地进行开发利用,形成再生的新景观模式,并且根据其现状特点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观空间,使残留的工业废弃地成为地方新兴的特色景观为当地居民重新使用。

从废弃工业遗存到城市开放公园的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从废弃工业遗存到城市开放公园的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一种积极回应。 将城市公园与
体,这些铭刻油罐的 工 业 记 忆 和 原 始 美 感 的 空 间 可
艺术展览、大地景观与建筑空间、工业遗存与创新未
用于进行大型特定场域艺术创作;在创新方面,部分
来有机融合起来,使 之 同 时 具 备 空 间 与 时 间 上 的 无
油罐空间被改造,区域被重新分隔与规划,可用于多
界性———建筑及其 环 境 景 观 无 边 界,为 公 众 提 供 亲
重形式的 艺 术 作 品 的 展 示。 油 罐 艺 术 中 心 被 誉 为
近与体验当 代 艺 术、 艺 术 与 自 然、 艺 术 与 城 市 的 场
“ 大地艺术 ” ,既 是 艺 术 展 览 的 美 术 馆, 也 是 开 放 式
所,更是对新时代的展览类建筑模式的探索。 此外,
中心 基 址 为 建 于 1917 年 拥 有 百 年 历 史 的 上 海 龙 华
工业遗存经由艺术 再 创 作 获 得 重 生 的 生 动 故 事,也
机场,较具历史时代色彩,1966 年 停 用 后,机 场 被 完
汇集了城市生活对 改 造 更 新 的 美 好 愿 景,具 有 强 大
整保留。 曾服务于龙华机场的一组废弃航空储油罐
concept, space layout, function orientation an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nd expounded the operational social effect and
economic significance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Through the renovation of the abandoned oil tank, the Green Park and

高速路公园设计案例

高速路公园设计案例

峡谷的底部设置了一个巨大的玻璃窗, 让游客们身处峡谷的同时又能看到下面高 速公路上疾驶的汽车, 彰显了公园模拟自然、闹中取静的独特魅力。难怪不少人 常常忘情地站在公园峡谷的瀑布下, 面对喧哗的城市和伸展而去的高速公路, 尽情 领略身在闹市、心在自然的绝妙感觉。
细部空间效果处处充满对比和惊喜, 空间氛围时而平静安详,时而又动态喧 嚣。其中, 中央广场的细部景观由一个活动的、自由落体的流水瀑布所主 导, 流水瀑布以每分钟28000 加仑的水, 在一个60英尺宽、32英尺高的崎 岖不平的钢筋混凝土人造峡谷上形成翻滚的动态水体景观。其模拟的自然 峡谷的溪水流动声因, 恰倒好处地减轻和淹没了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带 来的阵阵轰鸣声。
场地特征
高速公路公园(Freeway Park)是市区最大的一片绿地,而 且它很特别的地方是跨越了一条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公园紧 邻着会议中心,是一块长方形的绿地,下面有繁忙的洲际公 路经过。
流线组织
选址位于一个狭长地带。开始它覆盖了120米的高速公路。现在它总共 有大约460米长。西雅图的特点是高度发生很大的变化,包括自然的因 素和人为的因素——包括山脉,高速路的开凿以及高层建筑的修建等。 在公园和第九大道之间的区域有15米的高度差,公园自身的最高点和最 低点之间相差27米。
第六大道
总结评价
在1977年,埃利斯评论到:公园是“一个合作工程,是具有想象力的私人企业主, 敏锐的高速路官员以及想要保持可居住性的城市共同合作”;“结果是一次成功的 私人投资,一次成功的公共投资,一个供其他城市的借鉴”。 西雅图高速公路公园高度完善的设计表明, 过去由于修建城市公路而遗失的城市街 巷空间可以成为城市景观的资产, 它为大城市拓展了一个合理利用潜在空中空间的 新方向。与此同时, 西雅图高速公路公园坚持了以人为本、注重生态、整合城市空 间的设计理念, 创立了服务社区、节约资源、适时维护的管理原则。西雅图高速公 路公园凭此与城市格局、社区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并借此营造了具有社区归属感 的城市公共空间。西雅图高速公路公园的成功表明, 在大城市交通空间及景观设计 中, 可以借鉴西雅图高速公路公园的先进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 因地制宜、合理节约 利用土地和空间资源, 实现城市的持续的和有机协调式的发展。 人的参与行为与气候很必然的造成了环境的破坏,这种人造景观的维护与修缮也成 为设计完成后几十年中令城市政府为难的问题,许多项目有面临重建或废弃的命运。 然而民意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市民都是赞成保留哈普林的设计思路的。尽管设计在完 成后的使用过程将面临各种不定因素的影响,有时也会产生与设计者初衷相左的后 果,然而哈普林创造的这种城市环境体验已经深入人心。

工业废弃地的生态景观规划——以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生态规划为例

工业废弃地的生态景观规划——以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生态规划为例
和 重 建具 有 广 泛 的 意义 。
境 。工 厂 排 放 出 大量 的 有毒 气 体 和 水 ,大量 的悬浮 物 和 污 染 物质 ,大 部 分会 直 接 排入 环 境 污 染 空气 、 水体 、 土 壤 。 ( 水 系 统 被 破坏 。工 业 活 动 破 坏 了大量 的植 被 ,造 2)
区、塌陷地等景观类型和厂房、矿井、采掘设施、高炉、起 重设备、运送轨道 以及道路 、水渠、积水坑等景观要素,具 有斑块 、廊道和基质 的典型嵌套格局特征 。
1 -业 废 弃 地环 境 因素 影 响 .I 3- 工 业 废 弃 地 中 ,由 于 人 为 的 生产 活 动 ,周 围 的 环 境 受
的 生存 。
环 境 是 一 个完 整 的 生 态 系统 ,生 产 活动 势 必 会 影 Ⅱ到 区域 生 向
2生 态 规划 .
21 态 规划 概 念 .生
态格局与各种生态过程 ,如水的过程 、物种迁徙 的过程 ,并
且造 成 污 染 扩 散 。
生 态 规 划 是 将 生 态 学 原 则 与景 观 规 划 相 结 合 , 从 而 产
成水 不能被涵养住 ,也破坏 了水向地下渗透 的过程。
( 生 物 栖 息 地被 破 坏 。大 量 的 工 业 活动 破 坏 了周 围 3)
1 Z业废弃地对生态系统 的影响 . 2 工 业废弃地是一 种人类通过工业 生产改变用地 现状 而 产生的独特的景观类型。因此它的特征在于 :
( 生 态 系统 受到 强 烈 影 Ⅱ。 1) 向
规划 师所追求的目标。生态规划的最终 目标是可持续发展。
22 态 规划 最 终 目标 —— 可持 续 发 展 .生
生 态 规 划 的 引 入 使 现 代 景 观 设 计 师 不 再 把 景 观 设 计 看

西方现代园林典型案例欣赏西雅图煤气公园

西方现代园林典型案例欣赏西雅图煤气公园

历史与文化Leabharlann 公园设计融入了西雅图的历史与文 化元素,通过景观塑造,传达城市 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色。
可持续性
公园设计注重可持续性,采用可再 生材料和绿色技术,降低能源消耗 和维护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 响。
植被与种植
多样性
公园植被丰富多样,包括本地和 外来植物,形成层次分明、色彩 斑斓的植物景观。
适应性
西雅图煤气公园
目录 CONTENT
• 公园简介 • 园林设计 • 景观元素 • 公园影响与评价 • 参观信息
01
公园简介
设计背景
01
02
03
工业历史
公园位于西雅图北部,原 为工业区,拥有丰富的工 业历史背景。
环保理念
设计者旨在将废弃的煤气 厂改造为一个生态友好的 公园,融合环保理念。
可持续性
设计强调可持续性,采用 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材 料。
享受和心理感受。
03
景观元素
雕塑与装置艺术
雕塑
公园内有许多雕塑作品,包括人 物、动物和抽象造型,为公园增 添了艺术气息。
装置艺术
一些独特的装置艺术作品,如大 型金属结构、灯光装置和交互式 艺术装置,为游客提供视觉和互 动体验。
照明设计
灯光装置
公园内有许多灯光装置,包括LED灯 串、灯光雕塑和投射灯,为夜晚的公 园营造出浪漫、神秘的氛围。
游客反馈
高度评价
游客对煤气公园的评价普遍较高,认为这是一个独特、有创意、值 得一游的公园。
活动丰富
游客可以在公园内参加各种活动,如散步、骑行、野餐、观赏艺术 作品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建议与改进
游客也对公园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如增加更多艺术装置、完 善设施等,以进一步提升公园的品质和吸引力。

国外棕地的景观改造

国外棕地的景观改造

l : r l ON OF uRBAN W ESTEL A, NO LANDSCAPE > Z I 膏 ■ ・
浩 崭新 而平 衡 的 生态 景观 系 统 。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 L a n d s c h a  ̄ s p a r k D u i s b u r g N o r d ) 是德国北杜伊斯堡的 个后工业景观公园,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特 色工业文化的价值, 是后工业景观公园的经典范例。 公 园原址是炼钢厂 和煤矿及钢铁工业, 工厂的传统生产对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污染, 于1 9 8 5 年被废弃。
富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第三产业配套设施。
植被 选择 针对工业废弃地恶劣的生长环境,
设计者选 择了适应性较强 、 存活率较高 、 生长速度
较快的植物品种, 优先选择具有土壤 改良能力的植 被, 通过这些植被对土壤中污染物进行 固定 、 富集、 吸收、 转移 、 转化和根滤作用, 使土壤和水体 中的污
产生的草 末以及其他可用作肥料 的有机物, 增加了
被污染泥 土里 的细菌和 微生物, 让其分解几十年来
沉积的各 类化学污染物。
景观 打 造 设计者 充分尊重历史和环 境, 以
“ 最小干预, 自我修复” 为核 的设计理念, 充分利
用基地内现有 的各类资源, 经过有选择 的删减后, 相对完整 并可用于再设计的工业设备, 如 巨大的雕 塑和工业遗迹 被保 留下来。 锈 迹斑斑、 冰冷 的旧工 业设施 , 经过细致清理, 具有很强的视 觉冲击力' 展 现了另一种沧桑的美, 仿佛诉说着往 日的工业辉煌。 另外工业废弃物被合理改造, 不仅能使公园有效地 减少总体建筑成本, 而且也是现有珍贵资源再利用、 再设计 的有力体现。 设计者将工业设施和破 旧厂房 改建成休息, 餐饮、 娱乐、 儿童游戏 等公园设施 , 原 来破 旧不堪、 丑陋的工业 厂房、 工业设备 被改造成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在国内外存在许多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不同地区在处理废弃地时的不同策略和设计理念。

下面我将对比国内外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国内案例选取的是中国上海的“炉博公园”项目。

该项目废弃地位于上海杨浦区,原为一座废弃的火力发电厂,规模庞大、工业遗存丰富。

设计者在保留原有厂房的基础上,将整个发电厂改造成为一个城市公园,保留了原有厂房的工业特色,并融入了景观、休闲、体育等多种功能。

公园内设置了广场、绿道、游乐区等休闲设施,丰富了居民的生活方式。

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植被的引入、雨水的收集利用等措施,提高了公园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效益。

而国外案例选取的是美国纽约的“高线公园”项目。

该项目废弃地为一条长约2.3公里的铁路高架桥,被废弃多年后遭到拆除的命运。

然而,经过设计者的创新之举,这个废弃地成功转型为一个城市公园。

设计者保留了原有铁轨、公路、砖墙等一些标志性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公园设计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景观。

公园内设置了步行道、植被、休闲区等,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游玩。

这个项目不仅提升了区域的形象,也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并成为美国城市更新的样板案例。

通过对比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的一些共同点和差异。

首先,国内外设计者都倾向于将废弃地转化为公园,给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

其次,两个案例都注重保留废弃地的原有特色元素,充分利用废弃地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然而,国内案例更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设计提高公园的环境质量。

而国外案例则更注重创新和改造,将原有废弃地转化成具有独特魅力的景观。

综上所述,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表明不同地区在处理废弃地时存在一些共同的设计理念和策略,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典型案例不仅在城市更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案例分析

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案例分析

啥克决定尊重并利用基地现有的资源,从已有
的元素出发进行设计,而不是把这些资源、元
素从记忆中抹去。
h
4
功能分区
西雅图煤气厂由7个风格迥异的分区组成,分别是:背部盆地的大草 地、儿童游乐场、南部日光草坪,由南至北排列的炼油厂设备的废墟, 西部的斜坡、大型的人造土山和北部开场的乡村,另外,北部还有一座 停车场。从远处看,绿色草地上的黑色铁塔轮廓清晰,十分醒目,以明 亮的拼贴画似的海岸线为背景,构成了具有人类工业活动寓意的轮廓。
停车场
大型
西
人造

土山


h
背部盆地 大草地
炼油厂设 备废墟
儿童游乐 场
日光草 坪
5
功能分区
h
6
景观生态设计
1970年,理查德·哈格在西雅图煤气厂旧址上建设新公 园的成功,是生态主义思潮在实践上的第一次尝试,掀开 了景观生态设计的新篇章。它讲生态景观设计在实践上提 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高度,为以后的生态设计提供了有益 的参考。特别是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后工业改造。
h
2
位置
西雅图
h
西雅图煤气厂公合湖北部的山顶, 西雅图石油公司建了一个主要用于从煤和石油 中提取石油的工厂。几十年来,附近居民不得 不忍受工厂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巨 大破坏。被弃后,西雅图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 护工作,决定将其改建为城市中央公园。
1970年,市政府委托哈克设计事务所负责该地 改建工作。最简单的做法是将原有的工厂设备 全部拆除,把受污染的泥土挖去并运来干净的 土壤,种上树林、草地,建成如画的自然式公 园,但这将花费巨大。
——西方当代园林理论与实践
h
1
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

城市灰色地带的景观开发模式西雅图油库公园开发的案例

城市灰色地带的景观开发模式西雅图油库公园开发的案例
——理查德 海格
生态设计特点
土地的利用和再生 哈格对现场调查时发现,煤气厂的土壤毒性很高,挖掘深度至18米时污染
仍然存在,没有一种植物能在这种环境中正常生长。经过海格不断的咨询总结, 采用生物方法来讲解土壤污染,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在原地实施土壤处理。首 先将表层污染最严重的管道、煤气制造设备清除,并从附近的建筑工地运来未 受污染的土壤。至于深层的二甲苯、石油等污染物,则利用底层土中的矿物质 和细菌,在深层耕种中引入能消化石油的生化酶,并添加下水道中沉淀的淤泥、 修剪草坪剩下的草屑和其他可以做肥料的废物,促进使泥土里的细菌去消化半 个多世纪积累的滑雪污染物。
1970年,景观设计师哈克被 委托在西雅图煤 气厂的旧址上 建设新的公园(Gas Works ParK)
设计者:理查德·海格
拥抱自然---理查德·海格 (Richard Haag),美国景观建筑协会理事 (FASLA),世界著名景观建筑大 师,是XWHO设计机构的智囊核心。 他被公认为现代景观建筑百年历史 最具影响力的景观建筑师之一。 Rich Haag对西雅图油库公园 (Gas Works park),华盛顿 Bloedel Reserve和Bainbridge Island的构思与设计,让他两次获 得建筑师最高奖项美国景观建筑师 协会最高设计奖(他是世界上唯一 两次获得这个奖项的人)。这两个 项目都反映出Haag对自然环境的丰 富创造力和敏锐感,对现状基地和 原生资源再利用的科学合理性。
公园位置
项目背景
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的 场地原址是华盛顿天然气公司 旗下的一家煤气厂,始建于 1906年,1956年倒闭。改造 于1972-1975年完成。公园面 积大约8公顷,位于美国西雅 图市联合湖的北岸,与市中心 隔岸相对。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案例分析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案例分析

现状分析
煤气厂延伸到联合湖(Union Lake),由亍有有害物质沉淀 ,所以觃定丌可以游泳和钓鱼…… 联合湖畔各式各样的船屋曾经是美国电影里的渲染点
现状分析
• 日冕:煤气厂公园山丑上(风筝山顶)的日晷(日觃),小 孩子用它来跳格子,这个公园在联合湖北岸, 我仧看到 的这一片湖水,就是Lake Union (联合湖)。有人在丼 行结婚仦式还是其他神圣的仦式。
•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一个按原尺寸制作的自由女神头像充 气后丌丽,行人朝头像走去。在美国独立纪念日年度庆祝 活劢期间,这个30英尺的复制品将留在公园的小山顶上。
总结感想
• 生态主义景观的发展是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而出现 的,它以自然为中心,实现了从人类中心到自然 中心的转变,突破了传统的景观审美思想,追求 景观善的一面。同时,在大部分生态主义景观中, 纯粹的生态景观是很少出现的,它以生态设计为 主导,同时兼顾艺术、经济、社会等属性。生态 主义景观的设计,对当代景观设计师的知识结构 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景观设计师具备严密、 系统的生态科学知识。只有运用这些知识来观察 自然社会,掌握科学规律,地的利用和再生 哈格对现场调查时发现,煤气厂的土壤 毒性很高,挖掘深度至18米时污染仍然 存在,没有一种植物能在这种环境中正 常生长。经过海格丌断的咨询总结,采 用生物斱法来讲解土壤污染,这样做的 优点是可以在原地实斲土壤处理。首先 将表层污染最严重的管道、煤气制造设 备清除,幵从附近的建筑工地运来未受 污染的土壤。至亍深层的二甲苯、石油 等污染物,则利用底层土中的矿物质和 细菌,在深层耕种中引入能消化石油的 生化酶,幵添加下水道中沉淀的淤泥、 修剪草坪剩下的草屑和其他可以做肥料 的废物,促迚使泥土里的细菌去消化半 个多丐纪积累的滑雪污染物。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

棕地再利用——17个精选案例

棕地再利用——17个精选案例

棕地再利用——17个精选案例澳大利亚BP石油公司遗址公园2005年3月12日,时任政府部长汤姆·尤伦(Tom Uren)和北悉尼市长吉尼亚·麦卡佛(Genia McCaffer)宣布BP澳洲子公司遗址公园正式向公众开放。

公园的设计获得了诸多奖项,包括2006年澳大利亚景观设计师协会(AILA)国家项目奖、2006年北悉尼景观与生态可持续发展优秀奖。

Mcgregor+partners景观设计事务所也因此赢得2005年AILA 总体优秀奖和优秀设计奖。

新落成的滨海遗址公园占地2.5公顷,位于威弗敦(Waverton)半岛。

这是北悉尼的滨水地区中第一个被改造成公园的工业场地。

早在1997年,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就决定将威弗敦一带的三处滨水工业场地改建成公园,否决了将这些地块出售并开发成住宅的提议。

于是,BP澳洲子公司的这块被污染的场地在经过改造后,变成一个后工业风格的现代公园。

BP公司的这块场地一度容纳了办公区和31座储油罐,巨大的弧形混凝土墙用以防止原油泄露污染海港。

紧凑的布局和简单结实的建筑构造反映出其原有的使用用途。

新的设计保留了场地的工业遗迹和海港特征,表现为连续的开放空间和大片的湿地,壮观的观景平台悬踞在高高的半圆形砂岩悬切面上,这里曾经矗立着巨大的储油罐。

混凝土和金属阶梯将各个空间连接起来,方便游人欣赏岸边的亲水性野生生态系统。

▋英国伊甸园工程(Eden Project)“伊甸园”是英国新千年庆典工程之一,有“世界第八大奇观”之美誉。

它建在英格兰西南部康沃尔郡圣奥斯特尔附近一座废弃的粘土矿区,耗资7400 万英镑(约1.1亿美元),于2001 年3月正式对公众开放。

“伊甸园”由4座穹顶状建筑连接组成,穹隆架是钢管构成的一个个六角型,上面覆盖着由轻型材料制成的透明盖板。

这种材料的重量只有玻璃的百分之一,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

“伊甸园”是一座巨大的植物园,里面容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种植物,其宗旨是展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如何依靠植物进行可持续发展,被誉为“通往植物与人类世界的大门”。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典型案例的对比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是当代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废弃地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休闲娱乐空间,丰富城市文化,并有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比较国内外两个典型的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案例。

国内案例:上海外滩滨江公园上海外滩滨江公园是经过上海市政府组织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得出的设计方案。

在此之前,这一片区域是城市的废弃地,被用作停车场和简陋的草坪。

设计团队通过对外滩滨江公园的规划设计,成功将废弃地打造成一个具有现代感的城市公园。

首先,设计团队充分利用了滨江位置的优势,通过营造步道、景观平台和露天广场等方式打造了开放的空间,提供了景观观赏和休闲娱乐的场所。

其次,设计团队尊重了上海外滩的历史文化,通过修复和保护原有建筑,让公园与周边的历史建筑相得益彰,丰富了外滩的文化内涵。

最后,设计团队注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使用了可再生材料和生态种植,提高了公园的可持续性,并且进行了有效的水景处理,进一步改善了周边的水环境。

这一设计案例成功地将废弃地转变为了对市民和游客都有吸引力的景点,提升了城市形象,增加了城市文化元素,并且成为上海市民生活中的重要场所。

国外案例:纽约高线公园纽约高线公园是将一段弃用的高架铁路改造为城市公园的典型案例。

原来的高架铁路废弃了多年,十分荒芜,并且严重影响了周边的城市景观和升值潜力。

设计团队将这条高架铁路改建成了一条线性的公园,植被丰富,道路宽敞,提供了市民休闲娱乐的空间。

公园中设置了花坛、游乐设施、露台和户外展览等,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设计团队也注重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使用了可再生材料,采取了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提高了能源效率。

纽约高线公园的改造成功地使这一废弃的地区焕发了新的生机,成为了纽约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并且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的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在废弃地的改造中,都注重了可持续发展和节约资源的原则。

城市公园及开放空间规划设计(美国AOA案例研究)

城市公园及开放空间规划设计(美国AOA案例研究)
1902年(明治35年)にこの「桜 の馬場」は県立の「榴ヶ岡公園」 として開園する。すると、1875 年(明治8年)開園の桜ヶ岡公園 が仙台市中心部の西にあること から「西公園」、当園が中心部 の東にあることから「東公園」 とも呼ばれたが、「西公園」と 「榴ヶ岡公園」が各々定着した [2]。
西公園がソメイヨシノ(染井吉 野)を主とするのに対して、榴 岡公園はシダレザクラ(枝垂桜) を主としている。
波士顿的发展起始于脱离英国统治的时候,在城中林立 的高楼中,有许多具有“独立”意义的历史古迹。随着 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波士顿“城市重建”运动,一大 批重建项目在城区尤其是在波士顿的滨水地区出现。崭 新和古老,在波士顿得到了和谐与完美的统一,在美国 人心目中,波士顿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 50年代末期,波士顿的滨水地区像美国许多大城市一样, 呈现出一幅典型的城市萧条图画——人口不断外迁,形 成破败的贫民窟。 ·1959年约翰·克林斯当选波士顿市市长后,宣布了一系 列城市重建计划,其中,最主要的是滨水地区的重建计 划。市政府成立了城市重建局,并任命爱德华·路根作为 局长,将原来的城市规划委员会、城市规划局及新成立 的城市设计处合并为城市重建局,使其成为具有城市规 划和城市开发双重职能的机构,负责从规划、设计到开 发的全部过程。 ·1962年,城市重建局完成了第一份波士顿滨水地区的 研究报告,并且成立了一家非赢利性质的组织——波士 顿滨水地区开发公司。这家公司的商业运作,主要是为 了配合城市重建局的城市重建计划。 ·1969年,位于波士顿内港区,投资500万美元,由剑桥 七人事务所设计的新英格兰水族馆建成使用,成为波士 顿滨水地区的第一批新建筑。 ·随后,贝聿铭事务所设计的40层塔式高层公寓于1971 年完成;投资210万美元,由Sasaki事务所设计的波士 顿滨水公园于1976年完成;由剑桥的设计师简·汤普生 设计的,将湖滨古老的法纳尔厅改建成的昆西市场于 1976年正式启用。 波士顿滨水地区改建的用地范围超过40公顷,改建项目 包括住宅、办公楼、商业集市、公园、水族馆、游艇码 头和城市照明工程等。在一系列的码头仓库区转变成为 商业、住房和办公楼的城市重建开发在波士顿的滨水地 区完成之后,1976年,当波士顿举办美国独立200周年 庆典活动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崭新的滨水地区 城市景观,波士顿滨水地区的重建和复兴的显著效果引 起了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瞩目。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案例分析1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案例分析1

云南财经大学景观案例分析报告题目:景观案例分析——西雅图煤气厂改造公园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在进行景观更新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对工业废弃地的更新与再利用。

用新的设计途径。

结合现代艺术手法.从美观、生态与社会性等方面着手,以达到工业废弃地环境更新、生态恢复、文化重建、经济发展等目的将其改造成为具有多重含义的景观从而实现人、场地、自然和谐共存.在美国很久以前,所有的城市照明都是用煤气的,记得有一个老电影,英格丽.褒曼演的,叫《煤气灯下》也叫《郎心似铁》,就是以那个时代为背景的,当时不管家庭用灯还是路灯,都是煤气灯。

而这个公园,以前就是西雅图城市照明用气公司的厂房。

煤炭在这里转化成煤气,通往西雅图城里的大街小巷,点燃这个城市的夜晚。

西雅图是一个挺大的城市,所以这个厂房也很大,这些压缩机,都是庞然大物的。

在城市发展史中这些工业场地有着一定的历史地位,它们见证了一个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历史进程.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工业废弃地是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对它的景观改造是每个城市都回避不了的问题,因此对传统工业留下的工业废弃地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城市生态景观研究和设计的新潮流.世纪年代后,随着传统工业的衰退,环境意识的加强和环保运动的高涨,工业废弃地的更新与改造项目逐渐增多.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态和生物技术的成果,也为工业废弃地的改造提供了技术保证。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西雅图煤气厂公园西雅图煤气厂公园西雅图煤气厂公园(Union -——Gas Works park),这是全球第一个以资源回收方式改造的公园. 这个1906年为提炼煤气而建的厂区,1950年代由于开始供应天然气而被废弃了,1970年景观设计大师哈格(Richard Haag)巧手独创,将锈迹斑斑的工业设备化成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让煤气厂公园成了西雅图最负盛名的公园之一,这里是眺望西雅图中央区优美天际线的最佳之地,可以让人体会距离所带来的美感,也让人明白西雅图何以被称为“翡翠之城"。

国内外城市设计案例研#精选

国内外城市设计案例研#精选

国内外城市设计案例研------以西雅图城市为例摘要:以西雅图绿色基础设施研究为例,从概念、策略、结构和规划研究方法4个方面对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进行分析,指出西雅图模式吸纳了马里兰绿色基础设施研究的精髓一一内部连接的自然区域和开放空间网络,同时立足于城市既有结构和城市生活这2个不可忽略的方面,构建了一个鼓励可持续生活方式的、由五大交织的网络系统构成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西雅图模式正文:西雅图是美国太平洋西北海岸一个商业、文化和技术中心。

西雅图在宜居城市建设方面,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它率先提出并贯彻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的西雅图”模式,具有强烈的整体意识、区域意识和社区意识,成为世界上众多城市效仿的对象。

首先,确立了弹性生长的规划框架,提出了独创新颖的规划模式——“都市集合”,制定了完善可行的规划策略,并建立了规划的法律和财政保障机制。

其中“都市集合”的用地模式,主要是将西雅图都市区按建设密度从大到小分为“都市中心集合”、“核心型都市集合”、“居住型都市集合”和“社区中心点”四大类,每类按照各自的特点分别进行规划,充分体现了控制增长、节约土地资源、降低能源消耗、高效利用基础设施、保护环境、鼓励公众参与、提倡社会公平、改进生活品质、加强社区意识、保护地方特色及整体规划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交通规划中,力求缩短通勤和购物距离,鼓励公交、小巴、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并为其规划和设计完善的设施及环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节能、环保、高效、循环、多样以及区域性和社区性等综合特征。

社区规划则遵循自上而下、协调合作、平衡利益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规划要素上,界定了规划的总体原则和框架,设计了专门的规划程序和格式,以保证每个不同的社区在规划上的同一性。

在整个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高质量、高效率,系统而程序化的公众参与是西雅图成为宜居城市的重要保障。

在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开发等多方面,都能保证切实有效的公众参与,参与行动随具体项目进程分阶段分解到整个过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者:理查德· 海格
拥抱自然---理查德· 海格 (Richard Haag),美国景观建筑协会理事 (FASLA),世界著名景观建筑大 师,是XWHO设计机构的智囊核心。 他被公认为现代景观建筑百年历史 最具影响力的景观建筑师之一。 Rich Haag对西雅图油库公园 (Gas Works park),华盛顿 Bloedel Reserve和Bainbridge Island的构思与设计,让他两次获 得建筑师最高奖项美国景观建筑师 协会最高设计奖(他是世界上唯一 两次获得这个奖项的人)。这两个 项目都反映出Haag对自然环境的丰 富创造力和敏锐感,对现状基地和 原生资源再利用的科学合理性。
棕地再开发背景
近代第一个工业化时期,西方各国在城市边缘建设了大量的工业区。 随着现代城市面积不断扩大,旧工业区逐渐被新建的各种街区所包围,成 为了城市的一部分。这些工业设施由于对其土地的污染,减低了其周围地 区的环境质量。 1950年代开始,欧美一些国家将这些工业区迁出城市,使得城市中心 留下了大量的工业旧址。它们被闲置荒芜,缺少管理,成为了避之不及的 不安全区域。这些负面影响给现代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阻力,对人们提出 新的挑战,导致了20世纪末各国开始的大量相关研究。 “棕地”(brownfields)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对这一类型的城市土地 开始了系统的探讨,以于土质的关系,公园中基本上是草地,表面凹凸不平,秋天会变的 枯黄。哈克认为,万物轮回、叶枯叶荣是自然的规律,应当遵循,没有必 要常年花费昂贵的灌溉费来阻止这现象的发生。
植物选择:
项目背景
煤气厂公园
西雅图
公园位置
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的 场地原址是华盛顿天然气公司 旗下的一家煤气厂,始建于 1906年,1956年倒闭。改造 于1972-1975年完成。公园面 积大约8公顷,位于美国西雅 图市联合湖的北岸,与市中心 隔岸相对。 长此以来,这块延伸入联 合湖的污染严重的“垃圾岛” 是西雅图市民的眼中钉,它不 仅极大的影响了西雅图港口的 水滨景观,而且时刻威胁着附 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1970年,景观设计师哈克被 委托在西雅图煤 气厂的旧址上 建设新的公园(Gas Works ParK)
概念的界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城市中未充分利用,或是废弃的 用地;二是存在潜在的、一定的污染,如对土壤、水体、大气、建筑 物及其他环境物质的污染,污染物的类型包括有害的工业化学物质、 铅等重金属、石棉石油产品、医院垃圾,甚至鸟类的粪便。
棕地景观印象
城市棕色地带作为工业社会的标志产物,林立的烟囱,纵横的货运轨 道,繁忙的矿区,都曾是现代化和富强的象征,记录了人类一个时代的发 展印记,是历史信息的载体。 同时,由于功能需求和技术进步发展,许多工业建筑还在人类建筑历 史上开创了记录,体现了时代的先进性与审美倾向。 从用地性质上看,棕地以工业用地居多,可以是废弃的,也可以是还 在利用中的旧工业区,规模不等、可大可小,但与其他用地的区别主要是 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或环境问题。
棕地开发模式
(1)景观开发模式: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处理破碎的地段,充分挖 掘场地原有的结构和精神并加以重组,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具 有活力和个性的景观。(岐江公园,上海后工业景观公园,柏林萨基 兰德自然保护公园) 也称后工业景观设计。
(2)生态工业园区模式: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3)创意产业园区模式:保留所有或大部分棕色地块上的建筑, 将这些建筑灵活的转变为艺术家或建筑师的工作室、剧院或者酒吧, 转变为从事创意活动或居住场所。(杭州运河天地,德国鲁尔工业区 IBA埃姆舍尔公园)
“1969年西雅图市政厅聘请我来到这里,要在这个废弃的油库上 建成一座公园。我就到了这里进行现场分析。分析只是技巧,除了技 巧之外,了解场地的概况并迸发出想法才是关键。 我看着被污染后的湖,被污染后的海岸线,还有庞大的油库。突 然一种灵感涌上脑海,下定了决心要保护这座油库的风貌,让油库成 为这个公园最核心和重要的部分。” ——理查德 海格
生态设计特点
土地的利用和再生 哈格对现场调查时发现,煤气厂的土壤毒性很高,挖掘深度至18米时污染 仍然存在,没有一种植物能在这种环境中正常生长。经过海格不断的咨询总结, 采用生物方法来讲解土壤污染,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在原地实施土壤处理。首 先将表层污染最严重的管道、煤气制造设备清除,并从附近的建筑工地运来未 受污染的土壤。至于深层的二甲苯、石油等污染物,则利用底层土中的矿物质 和细菌,在深层耕种中引入能消化石油的生化酶,并添加下水道中沉淀的淤泥、 修剪草坪剩下的草屑和其他可以做肥料的废物,促进使泥土里的细菌去消化半 个多世纪积累的滑雪污染物。
城市棕色地带的景观开发模式 ——以西雅图 油库公园为例
棕色地带的定义
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 法》(CERCLA),也称超级基金法(Superfund Act),对 “棕色地带”作出了明确定义:“棕色地带是指一类不动 产,这类不动产因为现实的或潜在的有害及危险物的污染 而影响到它们的开发、复兴和再利用。”
案例分析:西雅图煤气厂公园(Union --- Gas Works
park)
西雅图坐落在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处在艾略特海湾和普结湾之间, 北边有联合湖,东边是华盛顿湖。 西雅图煤气广场就在联合湖的北面,正对西雅图市这里是眺望西雅图 中央区优美天际线的最佳之地,可以让人体会距离所带来的美感,也 让人明白西雅图何以被称为“翡翠之城”(Emerald City)!
设计过程
最初人们设想将这个岛开辟成一个观赏植物园, 但相应的更换污染土质和水源等所需的昂贵造价 使市政府不得不放弃了这个念头。 查德· 哈格在观察分析了整个现状之后,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 的设计方案:保留原有的油库厂房设施,加以维修和改造使之 成为具有教育意义和的纪念性建筑体,并且可以用此创造别具 一格的游乐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