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基础 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Solid Structure课程性质:是一门重要的工业设计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是从平面过度到立体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分:4总学时:64适用专业:工业设计等设计类中的有关专业先修课程:《素描》、《工业设计概论》、《平面构成》教学目的和要求: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力及空间设计能力, 加强脑与手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应用简单经济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探求立体形态的形式规律和设计原理,寻求材料,结构,力学与形态表现的和谐规律。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形式美规律,进行组织线、面、块的空间构成,并且使其构成元素的色彩及材质与创意相符合,促使其形态的科学合理性。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概述第一节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立体构成是物体形态设计的基础第三节立体构成的教学目的和内容本章重点: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第一节认识点线面第二节认识体量第三节认识材质第三节认识空间本章重点:材质空间的认识本章难点:空间的构成认识第三章半立体构成第一节一切多折第二节肌理构成本章重点:表情练习——一切多折本章难点:一切多折制作第四章线立体构成第一节垒积、衍架、框架线层排列第二节线织面本章重点:线材构成本章难点:线材构成的实际制作第五章面材构成第一节透空柱体、多面体结构第二节层面排列第三节单体积聚与形体的插接构成本章重点:面材构成本章难点:面材构成的实际制作第六章块材构成第一节有机形体的塑造第二节形体的分割与组合第三节块的积聚构成本章重点:块材构成本章难点:块材构成的实际制作第七章综合构成第一节综合构成的要求、形式与要注意的问题本章重点:综合构成本章难点:综合构成的实际制作四、成绩考核方式以完成设计作业形式的考查课,综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完成如下作业:1、纸的表情练习(一切多折) 1件 15%2、线材构成 1件 15%3、面材构成 1件 15%4、块材构成 1件 15%5、综合构成 1件 40%五、教材与参考资料《立体构成》胡介鸣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立体构成》赵殿泽著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6《立体构成基础》蒋民民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立体构成》蔡从烈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注:1、本课程作业更偏于创意实践题。
《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84学分:5适应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实习周数:16周一、构成基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构成基础课一直都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是设计基础教育的主干课程。
构成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全面的造型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展开理性的思维,最终推导出创新的、合理的造型,最终有效的完成创作。
在学习构成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解形态、理解形态的各个基本要素,学会应用各种构成法则进行有视觉传达目的性的训练,把平面、立体、色彩、空间等要素综合起来,避免以往纯粹的形式法则单一的作品。
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造型训练,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
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方式和方法通过构成基础的教学和训练,让学生掌握构成基本原理,熟练运用构成要素进行创作。
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段和创作条件进行创新。
加强学生对创作形式的培养和创意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平面、色彩和空间的综合表现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设计从形式到内涵得到全面的提升。
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前期,进行理论教学,当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后进入实践环节也可分部分进行,组织学生进行符合课程要求和内容的有针对性的实践作业,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构成作品范例,要通过这些范例作品,讲解有一定抽象性的构成形式要素等内容。
必要时还要用以前学生制作的构成作品辅助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还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构成设计制作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立体构成设计规律。
在制作构成作品所用的材料方面,可以尽量使用简便易寻的材料,如硬纸、塑料吸管等等,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较多的构成设计练习,掌握规律。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构成基础教学大纲一、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有关构成基础的基本知识和理解。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构成基础的关键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构成基础的重要性和作用;2. 研究构成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则;3. 掌握构成基础的要素和要求;4. 学会运用构成基础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构成基础的概念和定义:- 构成基础的含义和范围;- 构成基础的要素和要求。
2. 构成基础的原则和标准:- 合法性原则;- 衡量标准和检验规定。
3. 构成基础的相关观念:- 罪责与过错;- 故意与过失;- 对象和主体。
4. 构成基础的实践应用:- 案例分析和判断;- 理论结合实际。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构成基础的相关概念、原则和要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构成基础案例,加深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实践操作: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构成基础的实际应用。
4. 提问与反馈:定期进行课堂提问,及时反馈学生的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强化重点知识。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对构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与实验:布置相关作业和实验,检验学生对构成基础的应用能力。
3. 考试与测试:进行期末考试和测试,评估学生对构成基础的整体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教材《构成基础原理与实务》。
2. 参考书目:提供相关参考书目供学生深入研究讨论。
以上为《构成基础》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
欢迎学生们参加本课程,与我们一起探索和了解构成基础的精髓。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32学时2学分)类别:必修课开设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先行、后续课:色彩、原画设计教材:《构成艺术》参考书:《动漫色彩构成》《设计构成》一、课程性质《构成基础》是为数字多媒体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特点是基础性强,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形态的认知能力和构成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构成基础》是适用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以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为原则,主要从形、色、质三个方面研究设计造型的一般共同规律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于自然界中形态的构成元素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并提高学生从自然形态中寻找灵感,提炼简化,获取抽象形态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认识,熟练把握色彩心理特征和色彩情感,深刻体会形态、色彩和材质之间相互的适应性与共同的表现性,在掌握基本造型、色彩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并引导学生将其规律应用于以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设计和创作之中。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并联系实际分析设计实例。
掌握色彩三大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掌握立体造型在空间上、材料上、实际应用上的知识。
2、教学难点:平面构成当中最基本的形式美法则,力求表现形式美的手法。
色彩构成中色彩的联想与运用。
四、实验安排无计划实验学时。
五、学时分配1、构成基础概论4学时2、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4学时3、平面构成的形态变化4学时4、基本形及构成形式法则4学时5、色彩的属性4学时6、色彩的视觉心理感受和应用4学时7、色彩的对比与调和4学时8、综合材料构成4学时六、说明本课程紧密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采用开放式课程设计,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师讲解示范的基础上,本课程设置了大量可操作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和独立的思维方法与工作习惯。
大纲批准:大纲审定:大纲制定:。
建筑形态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形态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形态构成基础/ Form Combination Basics课程代码:05232079课程类型:拓展/选修总学时数:48(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8)学分:3.0先修课程:视觉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基础开课单位:建工学院适用专业:建筑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选修专业基础课程,本课全面介绍如何获得艺术形态构思灵感;怎样进行空间艺术创造性思维;排列组合数之秩序美的形式;以及由此产生和谐的艺术形态视觉心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多种材料与技术操作承载空间艺术思维和美学。
为建筑形态构成奠定基础。
从自然、抽象、人文形态中获得灵感与构思;进行空间艺术创造性思维;运用形式美法则排列组合数之秩序美的形式;表现和谐的艺术形态视觉心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多种材料与技术操作承载空间艺术思维和美学,抽象思维与具象表达是本课的任务和目的。
二、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1.自然形态的形成:(自然生态设计):(课内2学时+课外2学时)(1)不同物种的生存环境设计:(2)物种多样性与设计的多样(3)物种形态语言的多样性与设计语言的多样化(4)自然形态的设计规律与人文形态设计的规律(5)自然形态的对立统一与人文形态设计对比统一(6)自然形态设计的突变与人文形态设计的变异(7)自然形态的艺术、结构、生长规律与人文形态艺术的结构、功能、形态构成规律。
了解不同物种的生存环境设计;物种多样性与设计的多样;理解物种形态语言的多样性与设计语言的多样化;自然形态的设计规律与人文形态设计的规律;掌握自然形态的对立统一与人文形态设计对比统一;自然形态设计的突变与人文形态设计的变异。
2.平面形态构成:(课内2学时+课外2学时)(1)图与底关系(2)形与形关系(3)基本形与单元形(4)平面形态的形成(骨格与基本形、作用性骨格与非作用性骨格、网格构成、座标纸)(5)平面形态的组织(统一中求变化与变化中求统一)(6)肌理形态的构成了解图与底关系,形与形关系;理解基本形与单元形;平面形态的形成;掌握平面形态的组织。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 100理论: 60 实践: 40适用专业: 广告专业装潢专业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之一, 是艺术设计基本素质培养阶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 使学生重点掌握建筑设计表达基础的概念、技能、方法, 了解建筑设计基础的概念和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基本美学素养, 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个牢固基础。
任务:讲授构成基础理论和基本设计,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 能够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先修课程:素描、色彩三、教学基本要求:(一)构成理论教学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知识点: 通过对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的学习, 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设计原则设计符合构成要求的设计图;(2)教学要求:讲授构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使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构成设计方法和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构成表现能力, 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 要求学生(1)了解: 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构成的基本原则、方法;(2)理解: 正确理解三大构成的设计理论;(3)掌握: 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
(二)构成实践性教学环节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知识点: 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注意事项、创新要求;(2)教学要求:本部分讲授的是构成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对构成的各种形式的练习, 使学生能够设计符合构成原则的作品。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练习, 要求学生(1)了解: 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2)理解:构成练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 合理安排时间, 在不同学习阶段有针对性的练习。
(3)掌握:三大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原则, 基本设计方法。
四、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学习, 强调训练与图例相结合的讲解, 循序渐进。
就每一构成要素及构成法则作针对性的练习, 重点在指导和讲评, 逐步提高学生的平面构成能力, 为今后创造性课程打好基础。
设计构成(微课版)教学大纲
设计构成(微课版)一、课程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设计构成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类别:必修先修课程:无学分:3学时:42(32理论+10实训)适用专业(方向):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包装设计、新媒体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
开课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二、课程简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更注重个性化、差异化、环保化、智能化等方面的设计,这就要求设计行业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设计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对市场趋势的敏锐度,不断学习,深耕专业技能,注重创新和实践,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设计构成是一门现代设计基础课程,其主要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为基础,旨在详细介绍构成的基本原理、美学法则、表现形式和造型技法,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设计素养和审美能力。
止匕外,课程还附带“构成设计应用”项目,通过对大量设计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和掌握构成在设计领域的实际应用,以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并为未来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工艺的了解,掌握传统文化的审美,理解、热爱传统文化,并将其运用到现代作品设计中,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传承。
三、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可以对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品性等进行培养。
(一)专业能力培养1.理解构成的定义与分类,掌握构成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2.了解构成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熟悉各阶段的设计特点与风格。
3.熟悉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能够利用点、线、面要素构成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
4.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和表现形式,能够运用其法则与表现形式设计构成作品以及鉴赏设计作品。
5.掌握色彩基本原理、色彩的感觉以及各种色彩的搭配,能运用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原理和方法创作画面和谐的构成作品。
6.掌握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与美学法则,培养对三维立体形态的想象力。
7.掌握立体构成中的材料与工艺以及表现形式与造型技法,能够创作立体作品。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构成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制定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性质:构成基础是室内设计专业中基础课向专业课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设计创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地位: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
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版式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通过实验课程掌握平面构成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
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从技工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注意课堂讲授和实验密切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收基础》和《统计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第四章基本形的构成及骨骼形式8440§4-1 基本形4220§4-2骨骼4220第五章平面构成的构成法则16880§5-1 重复2110§5-2 渐变 2 1 1 0 §5-3 发射 2 1 1 0 §5-4 近似 2 1 1 0 §5-5 变异 2 1 1 0 §5-6 密集 2 1 1 0 §5-7 对比 2 1 1 0 §5-8 空间 2 1 1 0 第六章色彩的概述2200§6-1 色彩构成的概念2200第七章色彩的三大属性12660§7-1 色彩的分类 4 2 2 0 §7-2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与4220波的关系§7-3色彩的明度变化4220第八章色立体12660§8-1 孟谢尔色立体 4 2 2 0 §8-2奥斯特瓦德色立体42 2 0§8-3日本色立体4220第九章色彩的混合12660§9-1加色混合4220§9-2 减色混合 4 2 2 0 §9-3 中性混合 4 2 2 0 第十章色彩的对比和调和8 4 4 0§10-1 色彩的对比 4 2 2 0 §10-2 色彩的调和 4 2 2 0第十一章色彩心理构成8 4 4 0§11-1 色彩心理 4 2 2 0 §11-2 情感配色法 4 2 2 0合计10856520二、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部分:平面构成第一章构成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教学要求:1.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2.掌握平面构成的内容及目标;3.了解构成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教学内容:§1-1 构成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教学建议:1.可结合专业需要选择实例,以扩大应用知识面;2.相关概念可以案例解析;3.掌握平面构成的内容;4. 了解构成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三大构成》教学大纲制定人:(教研组组长) (参与)审核人:(专业部主任)(教务科科长)批准人:(分管校领导)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个部分, 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实用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艺术设计的基础.平面构成又是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平面构成:主要研究设计造物的表面形式,做的是”表面文章”,但却要求透过表面看内容.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构成基础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构成原理,将色彩按照一定的关系去组合,创造出(调配出)适合目的的美好色彩.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就是在三度空间中,把具有三维的形态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拼装、构造,从而创造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全新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主要任务:平面构成: ①认知: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意义、用途及方法。
②操作:按平面构成的要求设计一种构成练习。
③情感: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④创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
⑤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他们在平面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肌理表现与意义.⑥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掌握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意义。
色彩构成: 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整个设计领域的地位与作用,能用科学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上的量与质的可变性,按一定的色彩规律去调和构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空间-------理想的色彩效果.同时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视觉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立体构成: 通过研究各种造型要素及立体要素之间的构成法则,变化规律,来训练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表现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立体组合及空间构成的变化.课程要求:平面构成①教学内容上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中,要考虑三个层次的内容衔接:一,平面构成中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理解,含平面构成形态构成要素、平面构成中基础造型的初步分析把握,构图美学原理的研究(形式美法则)等;二,平面构成效果的理解与掌握,含立体与空间的认知和平面幻象的掌握,以及平面设计基本技法的认知等,三,平面设计中图形创作的初步掌握和与各类应用设计的关联。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构成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制定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性质:构成基础是室内设计专业中基础课向专业课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设计创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地位: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
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版式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通过实验课程掌握平面构成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
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从技工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注意课堂讲授和实验密切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收基础》和《统计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构成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相互结合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带着解决问题的想法去收集资料、阅读资料、进行实验或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精.选]
《构成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制定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性质:构成基础是室内设计专业中基础课向专业课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设计创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地位: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
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版式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通过实验课程掌握平面构成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
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从技工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注意课堂讲授和实验密切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收基础》和《统计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构成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相互结合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带着解决问题的想法去收集资料、阅读资料、进行实验或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制定人:(教研组组长)(参与)审核人:(专业部主任)(教务科科长)批准人:(分管校领导)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个部分, 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实用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艺术设计的基础.平面构成又是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平面构成:主要研究设计造物的表面形式,做的是”表面文章”,但却要求透过表面看内容.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构成基础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构成原理,将色彩按照一定的关系去组合,创造出(调配出)适合目的的美好色彩.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就是在三度空间中,把具有三维的形态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拼装、构造,从而创造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全新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主要任务:平面构成: ①认知: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意义、用途及方法。
②操作:按平面构成的要求设计一种构成练习。
③情感: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④创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
⑤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他们在平面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肌理表现与意义.⑥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掌握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意义。
色彩构成: 通过色彩构成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整个设计领域的地位与作用,能用科学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上的量与质的可变性,按一定的色彩规律去调和构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空间-------理想的色彩效果.同时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视觉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立体构成: 通过研究各种造型要素及立体要素之间的构成法则,变化规律,来训练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表现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立体组合及空间构成的变化.课程要求:平面构成①教学内容上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中,要考虑三个层次的内容衔接:一,平面构成中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理解,含平面构成形态构成要素、平面构成中基础造型的初步分析把握,构图美学原理的研究(形式美法则)等;二,平面构成效果的理解与掌握,含立体与空间的认知和平面幻象的掌握,以及平面设计基本技法的认知等,三,平面设计中图形创作的初步掌握和与各类应用设计的关联。
②教学方法上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由于平面构成主要建立在一定实践训练操作上倾向于理论研究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理论分析的成分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对于专科的学生来说,我们要求要有一定的实践来完成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为此,我们将在本课程中,贯彻“讲训并重”的教学原则,注重理论的高度,也强调实践的量和质的要求。
针对讲训并重,我们将利用本课程的理论性和操作性、应用性,让学生多接触资料、生活和实际需要。
在教学中,要适当安排资料的查阅、在参观中感受生活并收集整理分析、对应用设计上根据社会需求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具体的设计等。
③教学上技能训练的要求在教学中,技能训练主要针对平面构成中所具有的一些特质、属性进行一系列有序的实验性练习。
点线面造型;图与底的设计与分析;基本形的塑造与群集设计;立体空间感的平面表达;矛盾错视空间、图形的尝试;三维、四维幻象的平面塑造;基础构成样式在具体应用设计方面的解析与尝试等。
针对实践练习,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审美上的设计要求,如收集资料要裁剪得当;页面设置要有一定的审美上的要求;练习页面要整齐、有条理规范;作业要求针对明确、画面的设计效果要明显、制作要精良,针对有些作品要鼓励学生进行文字讲解说明,要做到设计得当美观,鼓励能进行计算机设计操作;对练习的纸张、图面的尺寸范围要做到明确规范。
针对课程末端学生的创作作品,要充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充分运用构成设计语言,求新、求变;同时要求制作严谨、细致。
杜绝抄袭或完全临摹现象的发生!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一门基础性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来进行色彩的秩序、空间、冷暖、的训练通过色彩构成教学,使学生理性掌握色彩学的基本理论和色彩构成美的规律。
能运用色彩调和的理论与方法,构成组织画面主体的几块颜色对比协调的规律。
并运用于设计之中。
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色彩的本质规律的研究。
作到能够独立完成丰富的色彩组织、构成色调,并有秩序。
达到对比和谐。
并将其规律用于空间环境的色彩气氛的把握,驾御自如。
立体构成:1、知识要求:理解线、面、块三大构成要素及其构成规律,掌握立体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形式美的基本法则,2、技能要求: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组成新的立体。
能够科学合理的设计制作包装结构和容器造型。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平面构成:重点难点在教学中要重点强调。
重点:主要掌握基本形和构成形式的设计。
难点:如何启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色彩构成:配色构图和色调研究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强调。
立体构成:1.立体构成的概念2.立体构成是三度空间的体验。
3.空间意识或空间的直觉乃是心灵最基本的能力,加强对多向度空间结构研究的能力。
4. 推荐教材及学时说明: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及要求模块一、平面构成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手绘进行平面构成的学习,通过手绘完成构成作业。
尽可能做出新构思。
掌握描绘的基本功,为专业设计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1 设计从构成开始(平面构成概论,平面构成与包豪斯,作为课程的平面构成)1-2 平面空间中基本元素的视觉训练(1)点(点的概念,点的表情,点的构成,点的设计应用)(2)线(线的概念,线的表情,线的构成,线的设计应用)(3)面(面的概念,面的表情,面的构成,面的设计应用)(4)点线面的转化1-3 有关造型艺术的形式语言的表现(1)形式法则(和谐,对称,对比,均衡,比例,节奏,多样统一等)(2)想象的意义(现代绘画与现代绘画大师作品的启示)(3)几何图形的艺术魅力(4)具象图形的艺术魅力(5)黑与白的艺术表现(调合的黑白色调,对比的黑白色调)1-4 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视觉创造(1)形的概念(基本形,认识形,形体,形象,形态)(2)骨格(骨格的概念,骨格的表现与运用)(3)正负形(认识正负形,平面空间中的正负形,正负形设计应用)(4)错视(认识错视,错视设计应用)1-5 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1)重复(认识重复构成,重复构成表现,重复构成设计应用)(2)近似(认识近似构成,近似构成表现,近似构成设计应用)(3)渐变(认识渐变构成,渐变构成表现,渐变构成设计应用)(4)发射(认识重复构成,发射构成表现,发射构成设计应用)(5)特异(认识特异构成,特异构成表现,特异构成设计应用)(6)密集(认识密集构成,密集构成表现,密集构成设计应用)(7)对比(认识对比构成,对比构成表现,对比构成设计应用)(8)空间(认识空间构成,空间构成表现,空间构成设计应用)1-6 有关平面空间中肌理构成方法训练,材料体验(1)认识肌理(2)认识材料(纸,颜料等)(3)肌理构成表现与意义(4)平面肌理制作技法(5)肌理构成设计应用1-7 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1)自然的灵感(2)文化与艺术的启示(3)数码时代的构成与设计教学建议:平面构成的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在设计造型的过程中,主动地把握被限定的条件,有意识的去组织与创造,在设计体验的反复积累中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模块二、色彩构成教学要求:1、了解色彩的概念、色彩的三要素2、简要了解色彩的调配规律、色彩的和谐美。
3、了解和掌握色彩的视觉及心理感受。
4、了解和掌握色彩秩序训练方法。
教学内容:2-1色彩的基本概念2-2色彩的调配2-3色彩的视觉及心理感受2-4色彩秩序训练方法教学建议:理论讲授和图像视觉传递的教学方式模块三、立体构成教学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立体构成学科产生的沿革,了解学习立体构成课程的意义。
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理论、掌握立体构成的概念以及立体构成的的构成要素。
2、通过训练使学生对立体形态的量感,空间感,肌理感有感性上的认识。
掌握线的空间组合规律、线的技法处理以及工具的运用,利用线材进行富有变化的空间构成。
3、通过对各种面材结构的练习,加深面材结构所形成的立体空间的认识,能够制作复杂空间结构的面材构成。
4、理解块材立体构成的概念,掌握块材立体构成的制作技术,达到增强学生空间意识和空间感觉,提高学生立体构成创作意识的目的。
教学内容:3-1立体构成概述1、立体构成的起源2、2、立体构成的概念及特征3、3、立体构成与设计4、立体构成与计算机设计3-2 立体构成的造型基础1、立体的本质2、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及其语义3、立体构成的美学原则3-3 线材立体构成第一节软知线材及框架第二节软质线材的构成1、木框架的软质线材构成2、木托版金属框架构成3、软质线材的壁饰构成第三节硬质线材构成1、单体造型组合2、转体组合框架组合3-4 面材第一节连续面材的构型①折板构造②壳体构造(球体、拄体)③面的切割、折叠、切割翻转第二节单元面材的构型①层面排列(重复、渐变)②面的组合③插接构造第三节可展开之多面体构型①简单多面体的变化(逻辑构思)②单元多面体的积聚(屏障机构、柱体结构、链型机构)③曲面体(简单、复杂)教学建议:立体构成设计主要从抽象的点、线、面、体形态入手,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感觉,以及在立体构成形态方面的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立体构成作品范例,讲解有一定抽象性的立体构成形式要素等内容。
必要时还要用教师自己制作的立体构成作品辅助讲解,以帮助学员理解抽象的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还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制作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立体构成设计规律。
在制作立体构成作品所用的材料方面,可以尽量使用简便易寻的材料,如硬纸、塑料吸管等等,使学员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较多的立体构成设计练习,掌握规律,达到增强学员空间意识和空间感觉,提高学员立体构成创作意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