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内科临床的应用及思考
糖皮质激素在内科临床的应用及思考1. 引言1.1 糖皮质激素的基本介绍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激素,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分泌。
它们在调节人体的代谢、免疫和炎症反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糖皮质激素包括糖皮质激素和矿物质皮质激素两大类,其中糖皮质激素主要包括皮质醇和皮质酮。
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结合胞浆内的受体,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影响基因转录和蛋白合成,从而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代谢。
在免疫和炎症反应方面,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症反应的发生,起到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包括风湿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疾病等。
它们也被广泛应用于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因此在临床使用时需要慎重考虑剂量和疗程。
糖皮质激素在内科临床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应用也需谨慎处理,平衡治疗效果与副作用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1.2 研究背景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内科临床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结合细胞内的受体,干扰炎症反应过程,从而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糖皮质激素在治疗风湿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糖皮质激素虽然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对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需要谨慎权衡其益处和风险,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糖皮质激素在内科临床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
【研究背景结束】.2. 正文2.1 糖皮质激素在风湿疾病中的应用风湿疾病是一类涉及关节、韧带、肌肉及其它结缔组织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糖皮质激素在风湿疾病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其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来控制疾病的进展和缓解症状。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多系统受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及激活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SLE可累及多个器官,包括皮肤、关节、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针对中国SLE患者的特点,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学分会制定了《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具体内容如下:一、诊断标准1.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标准(强调抗核抗体和免疫球蛋白)2. 2024年Systemic Lupu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ng Clinics (SLICC)标准(修订免疫球蛋白和抗磷脂抗体)建议使用SLICC标准,辅以培养技术优化的方法检测抗核抗体。
二、治疗原则1.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系统的受累程度、临床病情以及个体特点进行调整。
2.早期治疗,以达到疾病控制为目标,预防并处理SLE活动期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和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情况。
3.综合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教育、心理支持、合理锻炼等)和药物治疗(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三、治疗策略1. 一线治疗:全身症状轻微、无重要脏器受累者,使用短期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每日≤7.5mg)。
2. 二线治疗:症状加重、重要脏器受累者或糖皮质激素剂量需大于每日7.5mg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3.RPC疗法:对于病情较重、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考虑随机贴片环磷酰胺(RPC)疗法。
4.常规监测和注意事项:包括治疗药物的监测以及给予相关的免疫接种和疫苗。
5.临床研究和新药试验:鼓励患者参与临床研究和新药试验,以改善疗效和治疗质量。
四、临床提示1.注意性别和年龄因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SLE在生育过程中的影响也需要引起重视。
2.合理指导患者运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运动,维持关节功能和心肺功能。
3.防止感染:采取避免接触病原体、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措施,预防和应对感染。
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21例出院指导
高治疗效果 , 但副作用也会相应增加 。本研究应用重组人 03 5
腺病 毒 注 射 液 联 合 P治 疗恶 性 胸 腔 积 液 , 疗 效 明显 优 于 单 其
at t tm rldl e fae oi l0 3 IG 0 ) f rnr u o ei r o dnvr (N N 2 1 ei a a vy a5 a drdao eay J . l acrR s20 , 9 n ai i t r [ ] Ci C n e e,0 3 9:3— tn h p n
pes geetnh m noa sum u el ac o a J . r i f c i u a rlq a osclcri m [ ] sn f n
B a i .2 0 7 ( 9 ) 6 7— 6 . r R d 1 0 2,5 8 6 :5 6 2 J o
大给患者造成的毒副作 用及经 济负担 , 改善 了患者 的生活 质
[ ] P t M,rm o L A dsnC , 1C m iao e 2 ur e B Ba sn , d i L e a o b tnt r J o t . ni h-
a y w t ne lu i — 2 a d wi — tp 5 x r se y p i i tr kn — n l — y e p 3 e p e s d b h e d a e o iM v c os p tn its t mo e r s in i mu i g d n vr e tr oe t e u r r ge s n a rn a o
1 01.
川 P治疗 。其主要原因可能 为 : ①野 生型 p 3可 以提 高放疗 5
敏感性 , 而且 对 正 常 组 织 影 响 很 小 ; ue B 等 研 究 发 现 , P tr M p 3 闲 配合 放 射 治 疗 , 以增 强 肿 瘤 细 胞对 放 射 治疗 的 敏 感 5 可 性 。② 虽 然 P放 射 治 疗 和 野 生 型 03基 因 治 疗 均 能 诱 导 肿 5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1)
给药途径选择
口服给药
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具有方便、经济等优点。但长期大量 使用可能导致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
吸入给药
适用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如支气管哮喘等。吸入给药可直 接作用于呼吸道,减少全身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 用
汇报人:XX
目 录
• 糖皮质激素概述 •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 常见疾病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 特殊人群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 • 总结与展望
01
糖皮质激素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是机体内极为重要的一类调节分子,它对 机体的发育、生长、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是机体应激反应最 重要的调节激素,也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而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剂。
THANKS
感谢观看
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常需糖皮质激素治疗,主要为免疫机制参与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等。
肾脏疾病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及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减少渗出、细胞增生 和浸润,改善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抑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达到利尿消肿,减少、消除尿蛋白的目的 。
对于患有哮喘、肾病综合症等疾病的 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 素,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和副作用情 况。
儿童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根据年龄、 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孕妇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尤其是在怀孕早期,因此应尽量避 免使用。
哺乳期妇女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药物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影响婴儿健康, 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组织而言。
结缔组织在体内广泛分布,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多种功能。
药物致病可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诱发SLE症状的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保太松、金制剂等。
这些药物进入体内,先引起变态反应,然后激发狼疮素质或潜在SLE患者发生特发性SLE,或使已患有的SLE的病情加剧,通常停药不能阻止病情发展。
第二类是引起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如普鲁卡因酰胺、氯丙嗪、苯妥英钠、异烟肼等,这类药物在应用较长时间和较大剂量后,患者可出现SLE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改变。
这类药物性狼疮样综合征在停药症状能自生消退或残留少数症状不退。
雌激素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炎症反应和血管异常。
它可以出现在身体任何器官。
中小血管因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或抗体直接的侵袭而出现管壁的炎症和坏死,继发的血栓使管腔变窄,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和功能障碍。
临床:光过敏:面,手,前臂,颈前充血性斑丘疹,避免日光照射肾约75%病例受累神经系统有25%患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尤以累及脑为多见,故称有此器官受累者为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NP狼疮) .这类患者表现为头痛、呕吐、偏摊、癫痛、意识障碍;或为幻觉、妄想、猜疑等各种精神障碍症状。
有NP 狼疮表现自的均为病情活动者系以及肌肉、关节等造成多系统、多器官受损。
本病可以单独存在,亦可出现在其他本病发病率高,多发于 40 岁以上女性。
其病理机制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的过度应答反应,造成外分泌腺体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使腺体细胞破坏,功能丧失,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与表现实验室检查:总补体(CH50)和C3、C4降低,提示狼疮活动(1)血常规检查多数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贫血(2)尿常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程中,几乎全部病人的肾脏均有不同程度受累。
当狼疮性肾炎缓解时,尿液少有异常,因此血尿和蛋白尿的增加,反映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存在。
’(3)血沉约90%以上的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血沉增快,并随病情好转与恶化而减慢或增快,因此血沉检查可作为观察病情变化的一项指标。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循证医学治疗
膜病变 , 但脸部应尽量避免使用强效激素类外用药 , 即
使使用也不应超 过 l 。小剂 量激 素 ( 尼松 ≤1 周 泼 0 m/) gd 有助于控制病情 , 常副作用较小。对 于有 明 通 显脏器损害的 中、 重度活动 型 S E患者 , L 个体化糖皮 质激素治疗是必要的, 通常泼尼松剂量为每天 0 5 . —1 m / g并联合 其他免疫抑 制剂治疗 , gk , 包括环 磷酰胺、
至 停用 ¨。
定大剂量环磷酰胺静脉冲击( .5 10 m , 07 — .0 / 每月 1 g
次) 的效 果 ;3 欧洲 抗 风 湿 病 联 盟方 案 : 0 2年 , () 20 欧洲抗 风湿 病联 盟 9个 国家 1 医 院联 合进 行 了多 8所 中心 随机 开放性 对 照研 究 尝试 了小剂量 环磷 酰胺 冲击
年《 风湿病学年鉴》 发表 的一篇系统性综述总结 了羟 氯喹治疗 S E的循证医学证据 。常用羟氯喹 20— L 』 0
40m / 。抗疟 药 不 良反 应 少 , 有 视 网 膜 病变 等 不 0 gd 可 良反 应 。治疗前 和 治疗 后 每 年 应进 行 1次 眼底 检 查 ,
2 1 年 1 且第 2 01 1 8卷第 1 期 1
JCi It nNe , oe br 0 1V 12 . o 1 l ne d N vm e 1 . o.8 N . 1 n r 2
・
7 9・ 2
・
综述 与讲 座 ・
系统 性 红 斑 狼疮 的循 证 医 学治 疗
徐 传辉 栗 占国
[ 文献标识码 ] A [ O ] 03 6 /. s.0 19 5 .0 11 .0 D I 1 .9 9ji n 10 -0 7 2 1 . 102 s
糖皮质激素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
平及 G  ̄ G a 相对 表达 量之 比为 1 1 4 . 2 R3 R ( / . 0.2 0 )均 高 于 无 心血 管 受 累组 ( 对表 达 量 分别 为 0 2 - 相 . 8±0 3 . 1和
0 3 0 3 ) P< .5 , G a的表达水平两组 间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0 0 ) .2± .2 ( 0 0 ) 而 R P> . 5 。结论 : R t G c 的表达 与 S E的活 L 动度呈负相关 , G I 而 RS的表 达量 与 S E的活动度呈正相关 ; R3的表达可能与 S E发生心血管 受累相关 。 L G I L
WANG n —u ,P Yo g f ANG C u — a h n y n,MA u fn,AN n,F NG u y a Xi —e Ya E Xi — u n
( eat n o h u t oyadI mu o g , it tl t opt at d a C l g , n e Mo gl n e i D pr t f ema lg n me R o m nl y Fr  ̄ ie H sil o uMei l o ee Inr noi U i r — o sA a d aB o c l a v s t o c n e n eh o g ,B o u0 4 1 ,C ia y f i c dT cn l Se a o y at 10 0 hn ) o
糖皮质激素在血液科的应用(1)
糖皮质激素在血液科的应用(1)糖皮质激素在血液科的应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是一种内源性激素,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活性,是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的主要药物之一。
在血液科领域,糖皮质激素也有重要的应用。
一、治疗血液病的应用1. 急性白血病治疗糖皮质激素可促进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功能,并协同化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2. 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以溶血性贫血为特征的先天或后天免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化,减轻溶血性贫血症状。
3.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糖皮质激素能够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减轻症状,提高血小板计数。
二、治疗器官移植后的应用1. 预防移植物排斥反应器官移植术后,移植物在接受者体内会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发生,确保移植物的生存。
2. 治疗移植物排异反应部分移植术后可能发生移植物排异反应,糖皮质激素能够通过抑制T 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活性,降低机体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
三、治疗免疫性疾病的应用1.治疗风湿性疾病风湿性疾病是一种以关节炎、血管炎、血球减少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能够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症状。
2.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皮肤损伤、多器官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活性,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症状。
总之,糖皮质激素在血液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使用时需注意不良反应的出现,合理用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56例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
98例初产妇分娩护理杜晓惠*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初产妇分娩时的护理工作。
方法:对98例初产妇进行分娩护理与指导,使用HAD进行产妇入院以及分娩前的情绪比较,出院时总结护理工作。
结果:98例产妇入院时抑郁焦虑的患者为47例,占48.0%;分娩前为11例,占总数的11.2%;产妇入院与分娩前抑郁焦虑情绪比较有显著性意义(X2=10.8,P<0.01)。
98例产妇中对护理工作满意者为89例,一般为9例;不满意者0例;总满意率为90.8%。
结论:对初产妇进行分娩护理有利于缓解其不良情绪,为顺利生产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产妇;分娩;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3-0126-01初产妇顾名思义为第一次分娩,而且很多人年龄较小,对做妈妈还没有准备好,所以分娩时心理变化大,如恐惧、紧张、焦虑以及抑郁等,这些不良的情绪可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分娩不能按正常的机制进行,甚至导致难产。
现将2009年4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98例初产妇的分娩护理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98例初产妇,年龄20-37岁,平均25.7ʃ3.2岁;孕周数30-40周,平均37.6ʃ1.2周;98例产妇合并妊娠高血压者3例,1例合并妊娠糖尿病,1例双胎妊娠。
2方法对98例产妇应用HAD焦虑抑郁调查表进行调查,了解产妇的抑郁焦虑情绪,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同时加强分娩时的护理。
分娩前再次使用HAD焦虑抑郁调查并与入院时相比较分析。
出院时使用自制调查表调查产妇对住院期间护理的满意情况。
分娩护理具体措施如下:2.1护理方法:①使产妇较快适应新环境:产妇人院后,见到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医务人员、陌生的同室病友,同时还要遵守待产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一旦没有家属的陪伴,容易从精神上产生孤独感,因此希望与医务人员沟通。
在此期间为产妇做好入院指导,产前健康宣教,可以消除陌生感,使其感受到安全,在心理上建立对医院的信赖。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方案
2.评估指标:包括疾病活动度、药物副作用、生活质量等。
3.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五、注意事项
1.患者需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量。
2.避免使用可能诱发或加重SLE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真菌药等。
二、治疗原则
1.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生育需求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综合治疗:采用药物治疗、心理干预、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多种治疗手段,全面改善患者症状。
3.长期随访:SLE患者需长期随访,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合法合规:治疗方案需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患者权益。
三、具体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1)抗炎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用于缓解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症状,如布洛芬、萘普生等。
(2)抗疟治疗:用于治疗皮肤和黏膜损害,如氯喹、羟氯喹等。
(3)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尼龙等药物可迅速控制病情活动,降低自身免疫反应。
(4)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等药物用于抑制免疫系统,降低疾病活动度。
(5)生物制剂:针对特定炎症因子进行治疗,如利妥昔单抗、贝利木单抗等。
(6)对症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具体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高血压药、抗血脂药等。
2.心理干预
SLE患者常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进行心理评估,并根据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
3.生活方式调整
三、具体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用于缓解关节疼痛、发热等症状,如布洛芬、萘普生等。
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治疗重症狼疮脑病1例
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治疗重症狼疮脑病1例发表时间:2011-10-13T15:33:27.1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21期供稿作者:徐红徐泽李玲[导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系统性结缔组织病,是自身免疫病的原型。
徐红1 徐泽1 李玲2(1吉林省桦甸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桦甸 132400)(2 珠海市金湾区华阳路508号源春林医院广东珠海 519040)【中图分类号】R593.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1-0065-0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系统性结缔组织病,是自身免疫病的原型。
以自身反应性T、B淋巴细胞过度激化、炎性细胞因子失衡及多种自身抗体大量产生为主要免疫学特征。
其典型的特征是B细胞多克隆活化和多种自身抗体的产生,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甚清楚。
可累计神经系统多个部位,中枢神经系统是SLE较常见的损害部位。
临床表现多样化,发病机制可能包括:免疫复合物介导的颅内血管炎、抗体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的功能异常、心源性赘生物所致颅内血管栓塞等。
狼疮脑病即为SLE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重病例,属于急性暴发性SLE的一种。
临床上治疗狼疮脑病疗效差、病死率高,笔者遇到重症狼疮脑病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因浮肿、脱发、关节痛1个月,发热1周,于2001年9月14日入院。
于11个月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全身浮肿、少尿,为此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给予强的松口服及对症治疗2个月后,自诉无明显效果,出院并停药。
病程中脱发明显,并有关节痛及全身乏力、口眼干燥。
近一年口服中药治疗,浮肿时轻时重。
近1周出现发热,为低中度热。
发病以来曾有颜面日晒后红肿。
体检:血压150/90mmHg,双颊部蝶形红斑,浅红色,表面无鳞屑,微高于皮面,皮疹无明显瘙痒,口腔无溃疡,颜面无红肿,左下颌可触及一黄豆大小淋巴结,活动好,双侧触觉语颤无减弱,双肺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率90次/分,移动性浊音阳性,指﹑腕﹑膝关节对称性疼痛﹑肿,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
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
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98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联合进行治疗。
记录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抗核抗体(ANA)、抗双联DNA抗体(ds-DNA)、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G)、尿蛋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等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SLEDAI 评分、ANA、ds-DNA以及IgG水平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各项肾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能更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Glucocorticoid and Cyclophosphamide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Methods From July 2015 to July 2017,98 patients with sever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4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lucocorticoid,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lucocorticoid and Cyclophosphamide.The changes of SLEDAI score,ANA,ds-DNA,complement C3,immunoglobulin (IgG ),urinary protein,blood creatinine (SCr)and blood urea nitrogen (BUN)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5).The improvement of SLEDAI ANAds-DNA and IgG level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dexes of renal functions were also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dverse re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Glucocorticoid and Cyclophosphamide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can control the disease more effectively,improve the renal function of the patient,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which has good safety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Key words]Glucocorticoid;Cyclophosphamide;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Clinical effect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免疫系统疾病。
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患者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1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患者,均服用糖皮质激素和羟氯喹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皮疹的治疗效果,并记录血沉(ESR)和补体C3的变化。
结果130例患者痊愈率高达68.46%,有效率达到26.92%,无效率仅为4.62%。
所有患者治疗后的ESR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的补体C3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
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改善ESR和补体C3的水平。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glucocorticoid combined with hydroxychloroqu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rash.Methods 130 case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with rash methods from April 2015 to March 2017 were treated with glucocorticoid and hydroxychloroquine treatment,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observed in all patients with skin rash,and record the ESR change and complement C3. Results 130 cases were cured rate as high as 68.46%,the effective rate was 26.92%,no efficiency is only 4.62%.Of all the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ES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P<0.05),all the patients after the treatment of complement C3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P<0.05).Conclusion Glucocorticoid combined with hydroxychloroquin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complicated with skin rash,and can improve the levels of ESR and complement C3.Key words:Glucocorticoid;Hydroxychloroquine;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rash系統性红斑狼疮皮疹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的慢性皮肤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典型特征是面部出现块状红斑、盘状红斑和蝶形红斑,轻者是稍带水肿的红斑,严重者出现水泡、糜烂、溃疡及皮肤萎缩、色素沉着及瘢痕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尤其是育龄女性患者。
糖皮质激素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性极大。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是控制病情的主要药物之一,但缓解病情的同时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
GC主要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
目前GR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不明确,GR 的数目、基因多态性、GRα、GRβ表达比例的变化可能与疾病的活动度、预后及对GC治疗的反应有关。
本文对国内外GR在SLE中的研究现状作系统的综述。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由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时产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各年龄均有发病,普遍分布在20~45岁之间,以中国、日本及非洲和美洲后裔多见。
该病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对人体危害性极大。
一项多国多中心研究表明,目前SLE的发病率在(12.5~39)/10万人之间。
另据美国的一份调查表明,在18岁以上的女性中SLE发病率高达372/10万人,估计每年的新发病人数在(1.8~7.6)/10万人之间,其中女性病人是男性病人的7~8倍[1]。
迄今为止,国际上对于SLE的治疗普遍以类固醇激素为主,无固定的治疗方法,治疗的目标也只是减轻症状和减少炎症和/或自身免疫活性,以保护脏器损伤,轻微者可不需要治疗,或给予间断的抗炎治疗。
严重或伴有内脏损伤者需要大剂量GC合并免疫抑制剂治疗。
GC较非甾体抗炎药更能有效地减轻活动期患者炎症,并恢复其功能,特别是病情累及内脏时。
大多数患者通过应用GC能够取得满意疗效,但有些患者表现出对GC反应不敏感的现象,称为GC抵抗(激素抵抗)。
因为GC治疗常引起较多的不良反应,包括体重增加、感染、糖尿病、颜面浮肿、大关节坏死等,所以必须严格掌握最小安全剂量,对于激素抵抗的患者,如果盲目加大剂量、延长疗程,不仅无效而且危害很大[2]。
2014糖皮质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理应用
量,之后缓慢减量,长期维持;
评估SLE的严重程度和活动性,拟定个体化治疗
方案;
评估是否存在激素使用的相对禁忌证,对存在
相对禁忌证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严格评估使 用激素的必要性;
对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建议使用泼尼松龙或甲
泼尼龙;
治疗期间观察疗效,评估脏器功能; 监测激素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调
狼疮危象的定义:危及生命的急重症SLE称为狼
疮危象,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严重溶血性贫血; 严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严重粒细胞缺乏症; 严重心脏损害; 严重狼疮性肺炎或肺泡出血; 严重狼疮性肝炎; 严重血管炎等。
3.2
3.6妊娠及哺乳期患者的治疗 SLE患者妊娠的禁忌证: 妊娠前及妊娠期患者激素的应用; 妊娠前无重要脏器损害,病情稳定1年或1年以
上,细胞毒免疫抑制剂停药半年,激素仅用泼 尼松≤10mg/d维持时不影响妊娠。 妊娠期间应慎用激素,应用最低有效剂量,最 好泼尼松<20mg/d。 如出现病情活动时,重度危及生命则需立即终 止妊娠。
3.5狼疮危象的治疗 病情控制后激素应逐渐减量,直至达到控制病情的 最小剂量,以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激素所产生的严重 不良反应。 对重症神经精神狼疮,包括横贯性脊髓炎在内,在 排除中枢感染的情况下,可鞘内注射地塞米松 10mg/甲氨蝶呤10mg,每周1次,共3-5次。 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只能解决急性期的症状,后续治 疗必须继续应用激素,并与其他免疫抑制剂配合使 用。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前、治疗期间、治疗后 应密切观察激素的副作用,包括有无感染、消化道 出血、糖尿病、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3.6妊娠及哺乳期患者的治疗 SLE患者妊娠的禁忌证: 妊娠后期,为促进胎肺成熟,可选用地塞米松。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
全身症状
疲劳
持续的疲劳感,休息后无法缓解。
体重减轻
食欲不振导致体重下降。
发热不规则发热,可伴有寒源自。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等部位淋巴结肿大。
03 病例诊断过程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 贫血等症状。
尿常规检查
可能出现尿蛋白阳性、血尿等症状。
免疫学检查
可能出现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 体等自身抗体阳性。
就诊经过
经过多次就诊,最终在某大型 医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确诊依据
血液检查显示抗核抗体阳性, 补体C3、C4降低,以及临床
表现。
治疗情况
确诊后,张三开始接受糖皮质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
得到控制。
02 病例症状表现
皮肤症状
皮疹
面部出现蝴蝶状红斑, 通常位于鼻梁两侧,有
时可累及上唇。
光过敏
03
非甾体抗炎药
用于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关节疼痛、发热等症状,如布洛芬、吲
哚美辛等。
免疫抑制剂治疗
环磷酰胺
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 和活化,降低自身抗体水 平,减轻组织损伤。
霉酚酸酯
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 化,减少自身免疫反应。
环孢素
选择性抑制T辅助细胞和细 胞毒T细胞活性,降低自身 抗体产生。
暴露部位如面部、手臂 等出现红斑、水疱、瘙
痒等症状。
皮肤溃疡
手指、足趾等处出现溃 疡,不易愈合。
脱发
头发脱落,甚至全秃。
关节症状
关节痛
关节疼痛、肿胀,常见于腕关 节、膝关节等。
关节僵硬
关节活动受限,晨起时尤为明 显。
关节畸形
长期关节炎症可导致关节畸形 。
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剂量探讨
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剂量探讨吴南辉;许赤多;赵玲;黄义鸿;宣璇【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合理剂量.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88例SLE 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皮质激素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血清血Ca、甲状旁腺激素(PHT)的水平以及骨密度变化.结果高、中剂量组患者的疗效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高、中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患者血清Ca水平及Wards三角骨密度显著低于中、低剂量组(P<0.05),血清PHT水平显著高于中、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的骨损率显著高于中剂量组(x2 =4.504,P=0.034)和低剂量组(x2=5.431,P =0.020),而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 =0.119,P =0.730).结论中剂量组的疗效近似于高剂量,但骨损伤率显著低于高剂量组,因此临床上可以以泼尼松累计剂量14 g 作为SLE治疗的指导用量.【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07【总页数】3页(P1288-1290)【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糖皮质激素;用药剂量【作者】吴南辉;许赤多;赵玲;黄义鸿;宣璇【作者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广东深圳518000;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广东深圳518000;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广东深圳518000;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广东深圳518000;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广东深圳518000【正文语种】中文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对自身细胞的识别杀伤而致病。
研究发现,SLE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免疫、内分泌等[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皮质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3-20T12:02:48.8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6期作者:王爱东牛红梅
[导读] GC是强大的免疫抑制剂和抗炎药。
具有正反两面性。
(淮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淮安 223001)
【中图分类号】R59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035-01
GC是强大的免疫抑制剂和抗炎药。
具有正反两面性。
SLE死于原发病的只占少数,死于大剂量、长期GC应用的一些并发症的占多数。
正确认识、合理使用GC是我们临床皮肤科医生学习并且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
1.糖皮质激素概述
GC具有强有力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许多方面,尤其是在皮肤科。
GC在极低剂量基因效应即能产生。
剂量小于或等于200~300mg/d强的松时,剂量与基因效应成正比,这时GC与受体处于饱和状态。
剂量大于300mg/d强的松通过另外一种非基因效应的如受体参与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非基因表达调控作用和细胞膜参与的生化效应机制发挥作用。
2.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与遗传、免疫、种族、环境等因素有关的侵犯多系统结缔组织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SLE的主要症状有:(1)一般症状
乏力,体重减轻和发热。
(2)关节、肌肉和骨骼的表现
关节肿痛是最常见的表现。
(3)皮肤黏膜表现
在面孔部位的蝶形红斑,眶周水肿带紫红色和毛细血管扩张,手足部皮疹,血管炎、紫癜、网状青斑、慢性荨麻疹,雷诺现象,光敏感,脱发,黏膜损害。
(4)肾脏损害
狼疮性肾病。
(5)心血管系统表现
心包炎,心包积液。
(6)呼吸系统表现
胸膜炎或胸腔积液。
(7)消化系统表现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便血等。
(8)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
(9)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表现局部和全身的淋巴结肿大。
(10)眼部病变
视网膜病变。
(11)外分泌腺病变
眼干、口干等症状。
(12)合并症
干燥综合征、类天炮疮等[1]。
3.糖皮质激素在SLE治疗中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目前仍是SLE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使用率达79.54%[2]。
我们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SLE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根据“基因组效应”,临床上可将GC划分为“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超大剂量”和“冲剂疗法”[3]。
对于不同类型的SLE以及同一类型的SLE的GC原则上,应早期、足量、持续用药。
SLE对人体健康危害大,GC是治疗SLE首选药物。
4.病例讨论
患者女,26岁。
面、躯干、四肢出现红斑,无明显自觉症状,伴有两手指关节疼痛及口腔黏膜溃疡四周,两上肢、背部先出现红色斑疹后在此基础上发生水疱,伴发热7天,于2013年7月2日来我中心皮肤科门诊就诊。
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
体检:急性面容,T38℃,P80次/分,呼吸稍促,咽部充血,扁桃体不肿大,全身淋巴结不肿大。
双肺呼吸音清,心脏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肝脾肋下未及。
皮肤科检查:面部对称分布的蝶形水肿性红斑片,压之褪色。
躯干部、四肢可见对称性红斑片,压之褪色,在上肢伸侧、背部红斑基础上发现密集的水疱,米粒至蚕豆米大小,疱壁紧张,尼氏征阴性。
口腔黏膜可见6个点状溃疡。
实验室检查:血WBC2.4×109/L,Hb87g/L,RBC4.36×1012/L,尿白细胞500个/ML;ALT800nmol.s/l,ESR30mm/h,C3小于40mg/dl,总补体59.7mg/dl;RF(-),ANA1:80,抗ds-DNA (-),sm抗体(+),胸片、心电图正常,B超示脾大,病理取右上肢伸侧红斑水疱皮损:表皮下大疱形成,疱液有大量中性粒细胞,真皮血管及毛囊周围有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Alcian染色阳性,DIF检查发现IgG沉积于BMZ。
根据Yell[2]的BSLE诊断,符合大疱性SLE诊断。
治疗给予泼尼松60mg/d,炉甘石洗剂外用,同时给予中药方剂:水牛角,银花,黄柏,生地黄,连翘,炒山栀,丹皮,淡竹叶,紫草,玄参,黄连,生甘草,麦冬,黄芩每天一剂煎服。
3天后体温下降至正常,一周后周身皮疹红斑变暗,部分水泡结痂,将激素减至
50mg/d,两周后皮疹部分消退,激素再减至40mg/d,维持治疗3周,减量30mg/d,维持治疗2周,减量20mg/d,维持治疗2周,减量15mg/d (早晨7~8时顿服),维持治疗2周,减量7.5mg/d(早晨7~8时顿服),维持治疗2周,减量5mg/d(早晨7~8时顿服),持续治疗不再
减量。
治疗期间给予补钙、钾,保护胃黏膜等治疗。
定期复查血沉、血常规、尿常规以及相关生化指标观察有无复发情况。
5.糖皮质激素治疗SLE体会
应用GC治疗SLE时,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出现腹泻、胃肠道病变时,考虑调整用量或改静脉用药;存在肝功能不全或清蛋白血症时,下调GC用量。
肌炎的不使用含氟的GC,易引起“激素性肌病”。
激素的长期使用,会引起血糖、血压升高,当GC副作用出现时应该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SLE采取激素个体化治疗方案还要结合一般治疗,如精神治疗,避免日晒、避免劳累、避免妊娠、避免感冒,加强营养等,结合中医中药、血浆置换疗法、静脉注射丙球蛋白等方法治疗。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很多中草药萃取物如雷公藤多甙、甘草酸苷、白芍总苷等都有在SLE辅助治疗中发挥作用,甚至部分替代,减少GC的用量,上面的病人我们采取了中药方剂辅助治疗,方剂中水牛角清心热、养阴液,玄参、麦冬、生地黄甘寒清热养阴,淡竹叶、连翘、银花清心解毒并透热于外,黄芩泻上焦之火,黄连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通泻三焦之火,丹皮、紫草清热凉血活血,生甘草补气解毒、调和诸药,事实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
【参考文献】
[1]赵辨等: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89-806.
[2]李慎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186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6,45(10):697.
[3]郑捷.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准确认识与合理应用[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11):785-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