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一、视听语言的概念就是广义的蒙太奇概念。

从文化上讲,它是一种电影思维方式;从艺术上讲,它是电影的表现方法或者说是电影的艺术形式;从传播的角度讲,它是电影的符号编码系统;它包括镜头、镜头的分切、镜头的组合以及声画关系四个主要方面。

二、视听语言的研究内容视听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镜头叙述的规则,也就是怎样处理声画关系的问题。

主要包括:1、视听元素(画面和声音)2、声画叙述规则(分镜头、组合镜头、声画关系处理)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1、“多重假定的真实”第一重假定性——电视工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剪裁;第二重假定性——摄像机、编辑机、特技机等对素材的处理加工;第三重假定性——通过不同类型、不同传输效果的电视荧屏;第四重假定性——具有不同身份、教养、种族、国度、地域以及各自自身的不同生理心理状况所处不同观赏环境与社会历史背景中的观念的不同理解。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2、独特的时空结构A、独特的影像世界B、独特的时间结构——非连续的连续性C、独特的空间结构——再现的空间与构成的空间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3、蒙太奇A、定义蒙太奇Montage,它来自法语的MONTER,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原义是装配、构成\组装的意思。

我们把这个术语借用到影视艺术中来,意思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序把镜头组接起来,构成发生质的飞跃的完整的影视艺术作品。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3、蒙太奇B、蒙太奇原理“库里肖夫效应”普多夫金试验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3、蒙太奇B、蒙太奇的类型a、叙述性蒙太奇b、表现性蒙太奇c、平行蒙太奇d、交叉蒙太奇e、复现蒙太奇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3、蒙太奇B、蒙太奇的类型f、对比蒙太奇g、杂耍蒙太奇h、理性蒙太奇i、心理蒙太奇j、隐喻蒙太奇k、声音蒙太奇四、视听画面的构成1、视听画面的基本结构A、画面与画幅B、画面与镜头四、视听画面的构成2、画面形式元素A、线条与形状B、色彩C、影调D、声音四、视听画面的构成3、画面建构规律A、多样与统一B、均衡与变化C、节奏与韵律D、虚实与藏露E、封闭与开放五、镜头语言1、镜头的内涵在技术上,镜头是指照相机上、摄像机上的光学部件。

视听语言基本

视听语言基本
表意功能
全景的表现力
• 全景指包容被摄主体全貌的景别,即对一个人远 身包容,也指对几个人形成的小场面的包容。
表意功能
(1)能集纳多种影像元素; (2)交代人物所处的空间环境; (3)表现人与人的关系; (4)表现人物全身形体动作; (5)通过动作解释人物情感和心理世界。
中景的表现力
• 中景指表现成人膝盖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
特写的表现力
特写指人物肩部以上或物体细部占满画面的景
别,它几乎剔除背景空间,画面只剩下主体。 特点—— 从细微处观察对象,通过强烈的视觉冲 击,引起观众强烈的心理反映,留下深刻印象。理 论家高度重视特写 (马尔丹“特写是电影具有的最奥妙的独特表现之一” 安萨里斯”有了特写的手法,电影便进入了新的境 界“)
纵深调度
• 即在多层次的空间中,充分运用演员调度的多种形式,使 演员的运动在透视关系上具有或近或远的动态感,或在多 层次的空间中配合富于变化的演员调度,充分运用摄影机 调度的多种运动形式,使镜头位臵作纵深方向(推、拉) 的运动。这种调度可以利用透视关系的多样变化,使人物 和景物的形态获得强烈的造型表现力,加强电影形象的三 度空间感。 (比如摄影机摆在十字路口中心,拍一演员从北街由远 而近冲向镜头跑来,然后又拐向西街由近而远背向镜头跑 去的镜头) 赏析:《小鞋子》
运动拍摄
• 运动过程中的拍摄,叫做“运动拍摄”,所得镜头叫“运动镜头”, 推、拉、摇、移(升降)跟,就是影视镜头基本的运动方式。 • 不同的运动方式具有不同的语言含义,产生多样性的表达效果。 • 同样的运动方式,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组合中,表意侧重点不尽 相同。
推摄的多重表意功能
• 一、基本概念:指将拍摄机器推向主体,或变动 焦距接近主体的拍摄方法,主体逐渐由远变近, 由小变大,由模糊变得清晰,由平淡变得突出和 醒目。 • 二、表意功能: • 主要表意功能是强调重点内容,强调值得注意的 细节,强调对事件起推动作用的戏剧元素,它也 使观众了解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环境与主体的关 系,它还可以代表向前行进中的主体的视点。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视觉语言视觉语言指的是人们通过眼睛来进行视觉信息的传达和接收。

在视觉语言中,很多事物都是用图像来表达的,比如符号、图标、标志、图表等。

视觉语言的特点是能够快速传达信息,对于那些不能通过文字来表达的信息有很大的帮助。

视觉语言的应用相当广泛,如设计、广告、媒体等领域。

因为视觉语言可以使得信息传递更加简单明了,从而吸引更多的注意力。

听觉语言听觉语言指的是人们通过耳朵来进行语言信息的传达和接收。

在听觉语言中,最常用的方式是通过口语表达的语言来进行信息传递。

听觉语言具有传达信息表达情感的双重功能。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口语能够体现出不同的语调、语速、语音等特点,因此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传递情感信息更加的准确。

听觉语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通过听觉语言来进行信息交流,如听音乐、接受广播、观看电影等等。

视听语言的关系视听语言之间是存在着很大的关系的,它们彼此之间互相支持、互相辅助。

在现代社会中,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很少是孤立使用的,几乎每一个信息传达都是通过同时使用视听语言来进行的。

例如,我们在观看电视时,通过视觉语言来观看电视节目的图像,同时使用听觉语言来听取电视节目的声音。

因此,视听语言的协同作用非常重要。

在设计广告和媒体内容时,不能完全依靠视觉或者听觉,必须考虑到两者之间的辅助效果和互补性。

同时,要考虑受众的文化差异、语言背景、年龄、性别等等因素,确保在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之间最大化传达信息。

因为视听语言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它对各行各业都有很大的影响。

设计、广告、媒体、新闻、营销等领域需要依靠视听语言来进行信息传递和营销。

同时,视听语言也在新媒体和互联网时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网络直播、短视频、社交媒体等等。

视听语言是现代信息传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作为沟通的媒介,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对语言和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视听语言讲义(修改版)

视听语言讲义(修改版)

视听语言讲义(修改版)第一节影视视听语言概述一、影视视听语言的早期形成史(一)萌芽时期:(1825—1895)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开启了影像视听时代的大门。

1825年发明的“幻盘”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最初始的基础;1872-1878年,英国摄影师慕布里奇的“奔马”拍摄实验。

1877年,雷诺(动画之父)的“活动视镜”利用该原理,但是在内容上进一步改进。

1894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每次可放映半分钟,但每次放映只能供一人观看。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从缝纫机的运作工艺得到启发,发明了胶片以每秒16画格的均衡速度通过放映机片门的放映技术,使影像清晰稳定地投射到银幕上。

供大家观赏,终于迎来了电影的诞生。

(二)单镜头时期:卢米埃尔时期(1895—)《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基本特征:(路易•卢米埃尔)1、抓住了物体运动这个特征2、摄影选择的角度是电影化的3、出现了故事片(事件片)来自生活,有头有尾的时间4、全部是单镜头5、电影风格是纪实性,人为参与降到最低(三)戏剧性分镜头时期:梅里爱(1896-)《贵妇失踪》《太空旅行记》把杂耍、魔术与电影结合,把戏剧引入电影1、发明了电影特技(停机再拍、慢动作、快动作、到访、叠化)2、乐队指挥式的机位、死板的全景3、开始拍摄长故事片,开始戏剧式分镜头4、题材广泛,科幻、神话居多,审美上酷爱人工环境5、把舞台东西板报银幕上来6、电影的风格是表现性,假定性和故事性(四)电影结构的出现时期:鲍特(1904-)《一个消防员的生活》《火车大劫案》1、分场景,出现了分镜头和特写2、多个空间、多场景完成了叙事3、首次使用了平行蒙太奇,交叉剪辑4、出现了类型片(西部片)(五)完整的视觉语言形成时期:大卫•格里菲斯(美)代表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党同伐异》《一个国家的诞生》12本,1200多个镜头,使电影表现潜力得到空前的发挥。

视听语言知识点归纳总结

视听语言知识点归纳总结

视听语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视觉语言知识点1. 图像处理图像处理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存储、图像压缩、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分割等。

图像处理的目的是通过图像处理的方式改变或者加强图像的特定属性,使得图像在特定的应用领域中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2. 视觉匹配视觉匹配是指在处理图像时,根据图像的特征进行匹配。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使用图像的特征点、轮廓、颜色信息等来进行视觉匹配。

通过视觉匹配,我们可以实现图像的对齐、配准、跟踪等功能。

3. 视觉识别视觉识别是指根据图像的特征来识别图像中的物体。

常见的视觉识别技术包括目标检测、目标跟踪、人脸识别等。

通过视觉识别技术,我们可以实现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车牌识别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应用。

4. 视觉跟踪视觉跟踪是指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目标进行跟踪的过程。

通过视觉跟踪技术,我们可以实现目标的实时定位、轨迹的追踪等功能。

视觉跟踪技术在自动驾驶、无人机航迹跟踪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5. 图像识别图像识别是指通过对图像的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图像内容的识别和分类。

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图像搜索、图像检索、图像分类等领域。

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智能手机的人脸解锁、智能家居的动作识别等应用。

6. 图像分割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特征的区域的过程。

图像分割技术是图像处理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应用于医学影像分析、目标检测、图像检索等领域。

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包括阈值分割、边缘检测、区域生长等。

二、听觉语言知识点1. 语音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是指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语音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语音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包括语音采集、语音编码、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音增强等。

语音信号处理技术在通信、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声音识别声音识别是指根据声音的特征对声音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课程基础理论知识1.从学习“视听语言”的角度来看,视听语言也是“看电影、电视的艺术”,掌握它就相当于掌握一个思维工具,能拿来分析别人的东西。

22.“视听语言”中的语言一说是对影视艺术的技术表现方式的功能性比喻。

23.如何学习视听语言?2-3(1)要理解进入影像的形象;(2)必须以新的眼光和思维看电影和电视中的形象;(3)掌握关于视觉、镜头、画面创作过程和规律的知识,才能对自己的、别人的作品,在画面视觉上、叙事特点、声画关系上有所见解,作出自己独到的评价,进一步在自己的创作中全面运用。

4.视听语言的元素包括镜头、场面调度、画面造型、声音、剪辑。

35.视听语言的特征:3-5(1)有意义的形象;(2)叙事性的视听语言;(3)表现性的视听语言;(4)象征性视听语言;(5)视觉构成。

6.“视听语言”是以蒙太奇思维为基础的。

47.视觉构成是指如何运用画面造型语言来拍摄,从而控制视觉元素的成像效果,造型语言对视觉构成的作用相当于文学写作中的“修辞”。

58.电影视听语言分为四部分:画面造型语言、镜头形式、剪辑和蒙太奇、声音和声画关系。

69.学习视听语言的目的:6(1)掌握影视艺术创作中声画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规律;(2)建立起影视编导专业学习的脉络和结构,了解各门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3)建立起视听思维,能运用视听语言方式进行表达。

10.作为造型元素的景别:景的大小、远近实际上是对画面内容的一种控制和创作。

包括景别意味着距离及暗示空间。

811.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

812.景别概念使电影彻底脱离了最初的“活动照相”阶段,从简单的记录生活的工具演变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

813.景深是从纵深的画面空间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

814.作为叙事手段的景别可以交代特征和强调细节。

915.景别的划分与功能:9-14(1)大远景:以空间景物为拍摄对象,表现其范围和广度,是用来交代空间关系的功能性景别,适用于展示大的空间、环境、交代背景,展示事件的规模和气氛,表现多层次的景物。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入门)一、电影、电视的景别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

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

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

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

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

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

视听语言基础

视听语言基础
运动性
1、被拍摄对象的运动性。 2、摄影机的运动(包括推、拉、摇、移、升、降、焦距 变化等)。 3、外部动作表现复杂心理活动。
4、蒙太奇运动
蒙太奇
狭义蒙太奇 在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中,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等元 素进行编排组合,将摄录的素材根据剧本和导演的总体构 思精心排列,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广义蒙太奇 广义蒙太奇是指贯穿影视制作全过程的一种艺术化的形象 思维方式。
电影和绘画的关系
共性:a 通过二度空间的平面来再现(或表现) 现实生活。
b 通过人的视觉器官接收画面所表达的信 息和内容。 不同:a 电影画面具有时空因素,是运动的。
b 电影中不同的画面组成,必须按照某种 顺序连接起来,塑造银幕形象。
第一节 取景和景别
取景的定义
用取景器或摄影机选择拍摄的角度、画面范 围,确定画面构图。是摄影师完成画面的关键, 是电影摄影手段的综合运用。
四、影视艺术的群众性
从技术角度讲,影视艺术拥有强大的传播力量, 因此拥有广泛的受众。
从艺术上看,影视艺术是综合性的艺术,具有多 元的表现手段,其内容包罗万象,因此可以满足 不同层次观众的观赏需求。
影视艺术是商业,它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群众,需 要群众的参与和认可。
第二章 视觉语言(一)——画面
电影场面调度包含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
演员调度
导演通过指导演员的运动方向、所处位置的变化 以及演员与演员之间发生交流时的动态静态变化 等,造成画面的不同景别、不同造型,揭示人物 关系及其情绪的变化,以获得最佳银幕效果。
光影可以塑造鲜明的银幕形象,细致的揭 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光影可以结构画面,加强运动。
二、色彩
色彩的造型应用
色彩的冷暖特征 色彩的色相、饱和度和明度 色调和画面基调

视听语言重点知识

视听语言重点知识

视听语言重点知识(总2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视听语言知识详解第一章视听语言的基本特征第一节视听语言的含义(一个定义)07年名词解释视听语言的含义:视听语言不是自然语言的机械复制,而是经过甚至精炼过的带有强烈科技色彩的高级表意语言,它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并永久保存,同时彻底打破了人类语言的时空束缚,视听语言是以人类的形象思维为基础的视觉与听觉的综合运用。

综合说来,视听语言即指人类创造并使用,同时依托视觉与听觉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感情交流与传播所使用的语言。

第二节视听幻觉(三个定义一个特点)1、视觉暂留原理:人眼在观看运动中的形象时,每个形象在消失后仍在视网膜上滞留1/10到1/4秒,约瑟夫·普拉托把这一现象称为视觉暂留原理,后人将最佳视觉存留时间定为1/7秒。

2、心理补偿:在实际观影过程中,电影中的每一格画面都是静态的,观众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承认连续出现的姿势不断变化的影像是同一被摄体,而两个画面之间被断掉的部分,是观众根据生活中的感知经验做了心理补偿,由此出现运动的感觉,这一现象称为心理补偿现象。

3、似动现象: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感知有一种倾向,就是把他所感知到的光波刺激变成可辨认的形式或形态,因此人们根据生活中积累的透视经验,可以把尺寸的大小、光线及色彩的亮暗、声音的强弱转换为距离的远近,根据接受者的这种心理补偿,创作者可以创造各种幻觉。

恰当的摇镜头、移动镜头都能使观众产生一种自己头部在动的错觉。

这种现象认同的接受方式所造成的运动幻觉称作似动现象。

这就是电影运动的幻觉产生的原理,而视觉残留的作用仅仅是使那运动更为连贯流畅。

4.、视听幻觉的特点(07年简答题):人眼通过视网膜接受视觉信息,大脑对信息进行处理,电影用胶片记录影像,其原理和人眼的视网膜上的记录一样,电影的幻觉不仅仅与生理有关,更与心理有关,人们在电影中所看到的视像最终取决于大脑中的神经系统。

视听语言知识点23条

视听语言知识点23条

视听语言知识点23条视听语言是指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信息,并进行交流和理解的一种语言形式。

以下是视听语言的23个知识点。

1.视听语言的特点:视听语言具有即时性、非线性和情感表达等特点,能够全面、直观地传递信息。

2.视觉语言:视觉语言主要通过图像、图表、图标等视觉元素来传递信息,如海报、广告、电影等。

3.听觉语言:听觉语言主要通过声音和音频来传递信息,如广播、音乐、电视节目等。

4.视听表达能力:视听表达能力是指通过视听语言来有效地传递信息和表达意思的能力。

5.视听表达技巧:视听表达技巧包括语气、节奏、音调、肢体语言等方面的运用,能够增强信息的表达效果。

6.视听交流:视听交流是指通过视听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和意见沟通的过程,需要注意信号的接收和传递。

7.视听解读:视听解读是指对视听语言进行理解和解读的过程,可以通过文字、语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8.视听记忆:视听记忆是指对视听语言进行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可以通过听记、看记等方式进行强化。

9.视听思维:视听思维是指通过视听语言进行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可以通过碎片化和结构化思维来提升。

10.视听创造力:视听创造力是指通过视听语言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表达的能力,可以通过联想、想象等方式实现。

11.视觉感知:视觉感知是指通过视觉语言获取和理解外界环境的能力,可以通过观察、辨识等方式进行。

12.听觉感知:听觉感知是指通过听觉语言获取和理解外界声音的能力,可以通过辨听、分辨等方式进行。

13.视听注意力:视听注意力是指在接收视听语言时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可以通过提高专注度、减少干扰等方式进行。

14.视听记忆技巧:视听记忆技巧包括联想记忆、重点记忆、复述记忆等方式,可以提高对视听语言的记忆效果。

15.视听推理能力:视听推理能力是指通过视听语言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可以通过分析、归纳等方式进行。

16.视听表达技巧:视听表达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表情动作、控制语速等方面的运用,可以提高视听语言的表达效果。

视听语言知识

视听语言知识

视听语言1、视听语言的构成:影像、声音、剪辑规则。

2、影像的基本构成单位是:镜头3、运动分为摄影机运动、画面内运动、剪辑运动4、摄影机运动包括:推、拉、摇、移、跟、变焦、升、降等,对应着电影中的场面调度中的摄影机调度。

画面内物体运动对应着场面调度中的演员调度,包括一个场面内演员的行为路线、地位和演员之间的表演活动。

5、剪辑运动实质上就是剪辑构成的连续运动。

当拍摄时使用了高于每秒24格的频率时,就是升格/高速摄影,放映时呈现为慢动作。

反之,当拍摄时使用了低于每秒24格的频率时就是降格/低速摄影,放映时呈现慢动作。

6、从水平变化看,角度有平角、仰角、俯角之分,从垂直变化看,角度有正面角度、侧面角度和背面角度之分。

7、声音剪辑根据声音录制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先期录音、同期录音、后期录音。

8、剪辑点指上下两个镜头之间连接的交接点。

它的作用是使前后镜头连接顺畅。

9、处理时空关系的两种形式:10、全景的名词解释:全景一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

全景画面表现的是某一个被摄对象的全貌,如果以成年人为尺度的话,人物身体轮廓全部都处在画面中,同时周围保留着一定范围的环境。

表现一个相对完整的场景的画面也称为全景。

11、拍摄全景画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确保主题形象的完整。

○2全景画面是集纳构图造型表现元素最多的景别,拍摄时应注意各元素之间的关系,防止喧宾夺主。

○3在一个场景中拍摄,全景画面往往是该场景的拍摄总角度,并依据这个角度来确定该场景的总体光线效果及其人物之间主要轴线关系。

因此全景镜头应尽可能先拍。

12、拍摄近景画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在拍摄时除了掌握好画面构图外,还应随时注意被摄λ物神情的细微的变化,遇到人物紧张、不自然或下意识做出一些小动作时,或者停机等待被采访者心情平静后再拍,或者多拍一段画面以便后期编辑时从中有挑选的余地。

○2画面构图时背景景物应尽量简洁,色调统一,避免杂乱背景喧宾夺主,特别要注意避开背景处一些明亮夺目的容易分散观众注意力的物体,始终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画框近端的主体人物上。

视听语言分析知识点总结

视听语言分析知识点总结

视听语言分析知识点总结视听语言分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声音和声音形态分析:声音是视听语言的基本元素之一。

在视听语言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声音的频率、音量、音色等进行分析,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通过对声音形态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机制,以及不同声音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2. 音乐分析: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声音表达形式,是视听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在结构和表达方式。

同时,音乐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图,从而增强我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3. 声音的节奏和韵律分析:声音的节奏和韵律是影响人们对声音感知和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

在视听语言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声音的节奏和韵律进行分析,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节奏规律和韵律特点,从而增强我们对声音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4. 电影和电视节目分析:电影和电视节目是视听语言的重要载体,通过对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影视作品的视听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从而增强我们对影视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电影和电视节目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影视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图,从而深化我们对影视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5. 口头表达分析:口头表达是视听语言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对口头表达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口头表达的结构和特点,从而增强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口头表达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口头表达的语言规范和表达技巧,从而提高我们的口头表达水平。

通过对视听语言分析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媒体作品,从而提高我们的视听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同时,视听语言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表达自己,增强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使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和沟通。

视听语言分析是一个发展中的学科,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视听语言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媒体作品,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

视听语言知识点总结

视听语言知识点总结

视听语言知识点总结视听语言是指通过观察和听取信息来理解和表达的一种语言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视听语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关于视听语言的重要知识点。

1. 口语交流技巧:口语交流是视听语言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进行口头交流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姿势和肢体语言: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肢体语言可以增强我们的口语表达效果。

我们要保持自信的姿态,用手势和面部表情来配合我们的语言。

- 发音和语调:清晰的发音和正确的语调是准确表达自己的关键。

我们应该注意正确地发出各种音素,并在表达时注意使用适当的语调。

2. 视听理解技巧:视听理解是通过观察和听取信息来理解他人的表达。

以下是一些提高视听理解能力的技巧:- 注意听力练习:通过频繁地进行听力练习,我们可以提高我们对不同口音和语速的适应能力。

- 学会提取关键信息:在观看视频或听取对话时,我们应该学会识别和提取关键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整个内容。

- 注意上下文和背景知识:上下文和背景知识对于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意图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注意收集和积累相关的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表达。

3. 视听表达技巧:视听表达是通过观察和听取信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以下是一些提高视听表达能力的技巧:- 练习口语表达:通过频繁地进行口语练习,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流利度。

- 学会使用适当的词汇和语法:正确使用词汇和语法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加准确和流利。

- 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团队工作和社交活动中,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对于正确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观点至关重要。

4. 多媒体学习资源的利用:现代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听语言学习资源。

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如电影、电视剧、新闻报道等来提高我们的视听语言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和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视听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视听语言知识点

视听语言知识点

视听语言知识点一:视听语言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主要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音画关系。

视听语言的特性:1.视听语言是一种信息沟通中的符号编码方法2.视听语言是复现、展示影像的中介环节3.试听语言有场景、灯光、音乐、色彩等元素构成4.视听语言有强烈的象征,暗示等延伸作用视频:实验动画、影院动画、电视动画、新媒体动画二:镜头镜头:一个镜头是指摄影机连续不断的一次拍摄镜头职能: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镜头是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一个信息单位景别: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1.景别越大,环境因素越多,景别越小,强调因素越多。

景别可具体分为:大全景、全景、中景、一、特写、大特写五种2.大全景:大全景一般用来表现远离摄影机的环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的环境空间,自然景色或群众活动大场面的镜头画面。

3.全景:全景是表现人的全身人像或一个场景全貌的镜头画面。

4.中景:将人物的1/2或2/3拍摄入景框的画面都可以称为中景。

5.特写:特写是指腋部或者两肩以上人物的头像或者其他使主题景物细部占满画面的景别。

6.大特写:大特写仅仅在景框中包含人物面部的局部,或突出某一拍摄对象的局部。

镜头的摄法1.镜头的摄影方法大致分为运动和静止两种类型:1.固定摄影机拍摄基本固定的对象(静拍静)2.固定拍摄机拍摄运动的对象(静拍静)3.活动摄影机拍摄基本固定的对象(动拍静)4.活动摄影机拍摄运动的对象(动拍动)1.固定拍摄固定拍摄是在于摄影机机身和机位不变的条件下进行拍摄A.平拍角度:指摄影机被放在主要被摄体的水平视点,与人眼相等的角度B.仰视角度:是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视平线下方的拍摄方式C.俯拍角度:是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视平线下方的拍摄方式D.主关角度:把摄影机当成一个演员的眼睛,将摄影角度和人物的眼睛的位置统一起来。

编导艺考干货:40个视听语言知识点

编导艺考干货:40个视听语言知识点

编导艺考⼲货:40个视听语⾔知识点1.电影的发端“视觉暂留”和似动现象照相术—摄影术⼼理补偿机制,真正的连贯不是视觉现象,⽽是⼼理认同。

2.影像的特质纪录性—“物质现实的复原”、“现实的渐近线”。

幻觉性—看的幻觉(摄影机眼睛)、听的幻觉(录⾳机⽿朵),幻觉产⽣在接受者的思想中。

3.视听语⾔与⼼理学视听结合的⽣理—⼼理效应第⼆层次的幻觉—模拟⼈的感知和主观思维运动4.⽂学语⾔和视听语⾔⽂学语⾔—字--词--词组--单句--群视听语⾔—镜头--镜头组--镜头句--镜头段5.视听语⾔的表意功能叙述—⼈际沟通、⽂化传承、⼼理平衡。

议论—⼈类⾃我意识及语⾔⽀配世界的渴望。

说明—较⽂字和图画,更严谨、朴实和⽣动。

抒情—⼈的内⼼对万物存在和⾏为的感知与触觉。

虚构—影视语⾔最特别的功能之⼀,⽤于表现实际并不存在的思维构成,如梦境。

中影⼈艺考编导培训课堂6.视听思维⼈的视听感知经验:感觉知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注意⼒、记忆⼒、想象⼒、理解⼒⼈的⼼理状态、个性、⽓质、感情、意志、等等个体特征都是影响视听思维和视听语⾔表达的因素。

7.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7.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物理学:摄影机上的光学透镜组,例:长焦镜头、⼴⾓镜头。

实际拍摄:⼀次开机到关机之间所摄取的⼀段画⾯剪辑之后:两个剪切点之间的⼀段画⾯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的作者)关于镜头的定义:A、从拍摄⾓度: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停⽌这段时间内被感光的胶⽚;B、从剪辑⾓度: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

C、从观众⾓度: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

8.形成影像的基本元素机位、画框、构图、景别、⾓度、焦距、摄影机运动、照明、⾊彩、场⾯调度等各元素并⾮孤⽴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综合促成影像的叙事、表意、抒情等。

9.构成画外空间的主要⽅法(场⾯调度):(1)拍摄对象出、⼊画(2)⼈物指向画外的视线或者动作(3)画外的⼈物或者物体投射在画内的影⼦(4)利⽤镜⼦等有反射功能的物体或平⾯(5)画外⼈物有局部出现在画内(6)画⾯停留⾜够长的时间,引⼈联想画外空间。

视听语言考试重点笔记

视听语言考试重点笔记

视听语言考试重点笔记一、镜头部分。

1. 镜头的概念与分类。

- 概念:镜头是视听语言的基本表意单元,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所拍摄下来的一段连续的画面。

- 分类:- 根据焦距分:- 广角镜头(短焦距镜头):视角广,画面有明显的透视变形,可容纳更多的景物,常用于表现宏大的场景或制造特殊的视觉效果,如强调空间的广阔或物体的渺小。

- 标准镜头:接近人眼的视觉效果,画面比较自然,没有明显的变形,适合拍摄常规的场景和人物对话等。

- 长焦镜头(长焦距镜头):视角窄,景深小,能将远处的景物拉近,压缩空间,常用于特写拍摄人物表情或突出远处的主体。

- 根据运动方式分:- 固定镜头:摄像机位置、镜头光轴和焦距都固定不变的镜头。

它能给人稳定、客观的感觉,适合表现静态的场景或营造宁静的氛围。

- 运动镜头:- 推镜头:沿摄像机光轴方向向前移动拍摄,画面由远至近,主体逐渐变大,重点在于突出主体、强调细节或者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 拉镜头:与推镜头相反,沿光轴方向向后移动拍摄,画面由近至远,主体逐渐变小,可用于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有结束感或者揭示新的元素。

- 摇镜头:摄像机位置不动,镜头光轴作水平或垂直方向的运动拍摄。

可以展示空间环境,或者跟随主体运动,如拍摄一场体育比赛中的观众席扫视。

- 移镜头:摄像机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拍摄,可以是横移、纵移、斜移等。

能够连续地展示空间环境,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如跟拍人物在走廊中的行走。

- 跟镜头:摄像机跟随运动的主体一起运动拍摄,使主体始终保持在画面中的某个位置,能够突出主体的运动状态和轨迹。

- 根据景别分:- 远景:表现广阔的空间环境,人物在画面中所占比例很小,主要用来展示地理环境、自然风貌或者大规模的人群场景等,如山脉、城市全貌等。

- 全景:包含人物全身的画面,能够展示人物的整体形象以及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常用于场景的介绍或者人物的出场。

- 中景:一般表现人物膝盖以上的部分,是叙事中最常用的景别,能够兼顾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以及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一、电影、电视的景别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

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

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

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

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

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

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

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

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综: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

它是将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悬、空等拍摄方法中的几种结合在一个镜头里进行拍摄。

短:指短镜头。

电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约合胶片15米以下的镜头;电视30秒(每秒25帧)、约合750帧以下的连续画面。

长:指长镜头。

影视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连续画面。

对于长、短镜头的区分,世界上尚无公认的“尺度”,上述标准系一般而言。

世界上有希区柯克《绳索》中耗时10分钟、长到一本(指一个铁盒装的拷贝)的长镜头,也有短到只有两格、描绘火光炮影的战争片短镜头。

反打:指摄影机、摄像机在拍摄二人场景时的异向拍摄。

例如拍摄男女二人对坐交谈,先从一边拍男,再从另一边拍女(近景、特写、半身均可),最后交叉剪辑构成一个完整的片段。

变焦拍摄:摄影、摄像机不动,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使远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见,或使近景从清晰到虚化。

主观拍摄:又称主观镜头,即表现剧中人的主观视线、视觉的镜头,常有可视化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三、影视的画面处理技巧淡入:又称渐显。

指下一段戏的第一个镜头光度由零度逐渐增至正常的强度,有如舞台的“幕启”。

淡出:又称渐隐。

指上一段戏的最后一个镜头由正常的光度,逐渐变暗到零度,有如舞台的“幕落”。

化:又称“溶”,是指前一个画面刚刚消失,第二个画面又同时涌现,二者是在“溶”的状态下,完成画面内容的更替。

其用途:①用于时间转换;②表现梦幻、想像、回忆;③表景物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④自然承接转场,叙述顺畅、光滑。

化的过程通常有三秒钟左右。

叠:又称“叠印”,是指前后画面各自并不消失,都有部分“留存”在银幕或荧屏上。

它是通过分割画面,表现人物的联系、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划:又称“划入划出”。

它不同于化、叠,而是以线条或用几何图形,如圆、菱、帘、三角、多角等形状或方式,改变画面内容的一种技巧。

如用“圆”的方式又称“圈入圈出”;“帘”又称“帘入帘出”,即像卷帘子一样,使镜头内容发生变化。

入画:指角色进入拍摄机器的取景画幅中,可以经由上、下、左、右等多个方向。

出画:指角色原在镜头中,由上、下、左、右离开拍摄画面。

定格:是指将电影胶片的某一格、电视画面的某一帧,通过技术手段,增加若干格、帧相同的胶片或画面,以达到影像处于静止状态的目的。

通常,电影、电视画面的各段都是以定格开始,由静变动,最后以定格结束,由动变静。

倒正画面:以银幕或荧屏的横向中心线为轴心,经过180°的翻转,使原来的画面,由倒到正,或由正到倒。

翻转画面:是以银幕或荧屏的竖向中心线为轴线,使画面经过180°的翻转而消失,引出下一个镜头。

一般表现新与旧、穷与富、喜与悲、今与昔的强烈对比。

起幅:指摄影、摄像机开拍的第一个画面。

落幅:指摄影、摄像机停机前的最后一个画面。

闪回:影视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

即突然以很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起伏,手法极其简洁明快。

“闪回”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出现的场景或已经发生的事情。

如用于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它同“闪回”统称为“闪念”。

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装配、剪切之意,指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

它大致可分为“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

前者主要以展现事件为宗旨,一般的平行剪接、交叉剪接(又称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都属此类。

“表现蒙太奇”则是为加强艺术表现与情绪感染力,通过“不相关”镜头的相连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而产生原本不具有的新内涵。

剪辑:影视制作工序之一,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

影片、电视片拍摄完成后,依照剧情发展和结构的要求,将各个镜头的画面和声带,经过选择、整理和修剪,然后按照蒙太奇原理和最富于艺术效果的顺序组接起来,成为一部内容完整、有艺术感染力的影视作品。

剪辑是影视声像素材的分解重组工作,也是摄制过程中的一次再创作。

四、书中涉及的其他名词前景:镜头中靠近前沿或位于主体前面的人或物。

在镜头画面中,用以陪衬主体,或组成戏剧环境的一部分,并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平衡构图和美化画面。

后景:镜头中靠近后边或位于主体后面的人或物。

后景在镜头画面中,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有时直接构成背景。

中景:处于画面中间的部分。

一般主体会出现在中景或前、中景之间的部位。

前景、中景、后景是摄影构图的基本层次,它们可以使画面富于层次感、纵深感。

有些画面的层次作了更细致的划分,如斯皮尔伯格《拯救大兵瑞恩》的许多画面构图,可达七八个层次。

内景:也称“棚内景”。

指在摄影棚内搭置的场景(包括室内景或户外景)。

外景:摄影棚以外的场景,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实景,以及在摄影棚外搭建的室内景。

优点是真实、自然,具有生活气息。

摄影棚:专供拍摄影视作品使用的特殊建筑物。

较大的摄影棚面积一般在400平方米以上至1000平方米,高度为8米以上。

棚内四周有为绘制背景用的天片,装有各种照明设施、音响条件,以及隔音、通风、调节气温、排水等设备。

棚内可搭建供拍摄的各种室内外布景。

造型语言:传统意义上指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视觉直观形象的手段和技法的总和。

对于影视而言,各种视觉造型艺术的手段和技法(如线条、色彩、光效、影调、构图、透视规律、材料结构、空间处理等)与声音造型诸因素(音量、音色、音调、运动、方位、距离等),共同形成了它们的造型语言体系。

画外音:指影视作品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

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

音响的画外运用也是画外音的重要形式。

画外音使声音摆脱了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强化了影视作品的视听结合功能。

银幕:一种由反射性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其表面可供投射影像的电影放映设备。

宽银幕电影: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型电影,采用比标准银幕宽的银幕,可以使观众看到更广阔的景象。

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横向压缩画面的变形镜头来拍摄和放映宽银幕影片,使放映画面高宽比由普通银幕电影的1:1.33,变成1:1.66至1:1.85,故称之为变形宽银幕电影。

遮幅宽银幕电影:也称“假宽银幕电影”,使用35毫米胶片,拍摄和放映时,在摄影机和放映机片窗前加装格框,遮去画幅的上下两边,以压缩画面高度,但不改变画面宽度,能得到与变形宽银幕电影相同的银幕效果。

摄制这种宽银幕电影的方法较为简便,已得到广泛采用。

声画同步:也即音画同步,指影视作品中的对白、歌曲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

声画平行: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一种情形,也称声画并行、声画分立,指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互相补充,若即若离。

其基本特点是声音(尤其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

说明性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声画平行的音乐。

声画对位: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另一种情形,包括两种艺术处理方式:(1)声画对比。

声音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但存在量度、节奏的反差。

(2)声画对立。

声音与画面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