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上海中医药大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伤寒论绪论-26页PPT资料

伤寒论绪论-26页PPT资料
黄土汤、柏叶汤;
(14)祛湿剂如茵陈蒿汤、苓桂术甘汤、防己黄芪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
(15)润燥剂如麦门冬汤; (16)祛痰剂如皂荚丸、苓甘五味姜辛汤; (17)驱虫剂如乌梅丸; (18)疮痈剂如大黄牡丹汤。
2019/12/5
18
2.组方严谨精练,化裁灵活: 在组方用药时,原著既重视发挥单味药的功能,更
论》十六卷。
2019/12/5
3
2019/12/5
医圣祠
4
2019/12/5
5
(后因战乱
而散失。(竹简书写易损毁,门户之见传
播不广,不“留神医药”,不重视医药文
献整理)
2.散失期。西晋太医令王叔和经过广泛搜 集,将原书伤寒部分编成《伤寒论》十卷
以问答的形式,论述了疾病的病因、脉象、症状 及其治疗。
2019/12/5
12
三《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
(一)建立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 诊疗体系
原著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脏腑经络学说为 理论依据,运用四诊八纲,建立了以病为纲,病 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
1.重视整体,脏腑经络为辨证的核心:
(一)学习目的 1.掌握杂病诊治规律,拓宽临床思路。 2.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诊治疑难病证的能力。 3.提高把握治疗疾病全过程能力以及阅读古医籍的
能力。 (二)学习方法 1.打好古文基本功,注意文法特点。 2.方证互测,前后联系。 3.联系《伤寒论》,结合临床实际。 4.对照“金匮要略教学大纲”,熟记重要条文。
2.据脉论理:
3.辨证论治:
4.治未病:
2019/152/.5 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

伤寒论 课件

伤寒论 课件

伤寒论的影响与价值
1 2
中医学的经典
伤寒论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对后世中医学发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临床指导价值
伤寒论对临床医学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被广泛 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
3
对世界医学的影响
伤寒论对世界医学也产生了影响,包括日本汉 方医学,朝鲜东医学等。
02
伤寒论基础知识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的定义
六经辨证是根据外感风寒邪气侵入人体的 不同部位,将疾病划分为太阳、阳明、少 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经,并以此为依 据,归纳总结疾病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 临床表现和病理机制。
03
伤寒论常见症状
发热
定义
发热是伤寒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之一,通常表现为突然的高热
,体温升高至39℃以上,并 伴有畏寒、寒战等表现。
原因
发热是由于伤寒细菌引起的炎症 反应所导致的。
特点
伤寒患者的发热通常呈稽留热,即 持续高热,且在发热初期常伴有相 对缓脉。
恶寒
定义
恶寒是指患者感到寒冷,即使 在室内或穿着保暖衣物也无法
缓解的症状。
原因
恶寒是由于伤寒细菌引起的炎 症反应导致体温调定点上调, 身体为降低体温而产生的反应

特点
恶寒通常与发热同时出现,且 可持续数天。
呕吐
01
02
03
定义
呕吐是指患者胃内容物不 由自主地经口喷出,常伴 有恶心、反酸等不适感。
原因
呕吐是由于胃肠道炎症反 应引起的。
特点
伤寒患者的呕吐通常在发 热初期出现,常为喷射状 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 物。
以伤寒论为主,适当应用现代医学的技术和方法
在伤寒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伤寒论方临床应用知要ppt课件

伤寒论方临床应用知要ppt课件
15
2.2 配伍原则和特点
(1)扶正方的配伍特点
炙甘草汤主治以心阴心血受损为主的心动悸、脉 结代,方中温补心脏阳气的人参、桂枝、炙甘草、 生姜、清酒与滋养心脏阴血的生地黄、阿胶、麦 门冬、麻仁、大枣相配对。因心主血脉功能是在 心之阳气和心之阴血共同作用下实现的,一方受 损难免影响另一方,故治疗需配对兼顾。在纠正 脏腑的阴阳气血虚损时,配对兼顾用药,不仅可 起到互补作用,还可避免因治疗造成新的不平衡 的弊端。
28
3.3 桂枝配茯苓
(1)配伍意义
桂枝辛甘温,宣通阳气;茯苓甘淡平,利水 渗湿。桂苓合用通阳利水。人体水液之流通 全靠阳气之推动。《内经·水热穴论》:“肾 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 也。”《罗氏会约医镜》认为是“阴中无火, 是无阳也,故气不化,水道不通,溢而为 肿”。桂苓相配就达到了通阳利水之目的。 当然,桂枝通阳不限于肾阳,对肺、脾、膀 胱阳气均可宣通,其作用是全身性的。
《伤寒论》方临床应用知要
博勤 采求 众古 方训
1
内容提要
1 准确把握汤方的适应病证与适应症 2 透彻理解汤方的组方原则与配伍特点 3 灵活应用药对
2
1 准确把握汤方的适应病证与适应症
病、证、症的概念 病:属中医范畴的,是指由几个特定的症
状组成,反映其特定涵义,具体表现大多 有几种证候。病,属西医范畴的,即指现 代医学病名,包括综合征。 证:是由若干个症状组成的证候群,故亦 可称为证候。这些症状中有主症,有次症, 有属于定性的,有属于定位的。 症:即症状,是临床表现的基本单位。
14
2.2 配伍原则和特点
(1)扶正方的配伍特点 和阴阳,药配对:阴阳和,则病愈,其中亦
包括气血。要纠正阳气或阴血任何一方的偏 盛偏衰,在病情不十分危急时,仲景往往配 对用药。如桂枝汤有调和营卫气血的功能, 方中桂枝为阳药主动,芍药为阴药主静,两 药相配可治疗营气内弱导致的营卫不和,或 因卫气不振导致的营卫不和。

《伤寒论》讲稿 PPT课件

《伤寒论》讲稿  PPT课件

医学课件
6
孙思邈是唐代太医,被后世尊为药王,他 研究《伤寒论》是方与法并重,以法定方,以 方分证,对《伤寒学论》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 响。 宋代名医韩祗和,师法仲景心法,而不拘 泥于《伤寒论》中条文和方药。他治疗疾病, 多为自拟之方,并分时候辰而用药。著有《伤 寒微旨论》。 宋代名医朱肱强调“治伤寒先须识经络,不 识经络,不知邪气之所在。”著有《南阳活人 书》。
医学课件
45
四、误汗的救治 误汗或损伤阳气,或耗损津液,或者阴阳两伤, 故误汗救治也以回阳,救阴或阴阳两补为主。
若阴阳损伤不甚,通过机体的自稳调节,可以恢复
平衡。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 阳自和者,必自愈”(58)。
医学课件
46
若汗后荣虚,筋脉失养而致身疼痛, 治当补气滋阴活血通经,用桂枝加芍药生姜 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62)。

医学课件 8

成无己,宋末名医,活动于金代, 他是注解《伤寒论》的第一家,他根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所说“撰用 《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经》” 为线索,以《内经》、《难经》作为依 据注释解析《伤寒论》诸证,开启了 《伤寒论》研究的新途径。
医学课件 9
明代以后伤寒学形成了三大流派: 以方有执、喻昌为代表的诸医家为重订错简一 派。他们认为仲景《伤寒论》年代久远,历代 多有讹传谬改,他们对于王叔和编集的《伤寒 论》认为颠倒错乱严重,大倡重整考订之风, 希望能恢复仲景所著的本来面目,虽然这一派 的重新考订的结束未必被后世医家所接受,但 他们对于风寒中伤,营卫虚实诸种病变,以及 仲景的立法定方思想,各有新的阐发和相应的 成就。
以柯琴、钱潢、包兴言为代表的诸 医家是辨证论治一派。这一派主张,仲 景《伤寒论》,即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 体系完整的经典著作,后世学者就不必 陷入孰为仲景原论,孰为王叔和所增的 争论中,只要有利于辨证论治的运用, 便值得加以研究和发扬。这一派又有以 方类证学派、以法类证学派和分经审证 三个派别。辨证论治一派是伤寒学派的 主流。

伤寒论辨证和用方思路ppt课件

伤寒论辨证和用方思路ppt课件

麻黄汤证:寒邪闭表,无汗而喘。 小青龙汤证:外寒内饮,不汗出而喘。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中风兼喘。 阳明热实迫肺证:汗出微喘。
麻黄汤证:寒邪闭表,无汗而喘。 用“汗出而喘”将其除外。
小青龙汤证:外寒内饮,不汗出而喘。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中风兼喘。
阳明热实迫肺证:汗出微喘。
主证:汗出而喘
麻黄汤证:寒邪闭表,无汗而喘。 用“汗出而喘”将其除外。
草汤的合方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伊尹以 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 液》……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
十卷,用之验。
班固《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经方 十一家,其中有《汤液经法》32卷。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集》: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结语
《伤寒论》原文中所提示的辨证鉴别 思路和用方思路不仅仅是上述几类,这里 只是举例示范,给大家提供一个学习研究 《伤寒论》的方法。也就是说,学习《伤 寒论》,不仅要学习其内容,也要从字里 行间,学习其辨证的思路和用方的方法。
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 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 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 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第156条:本已下之,故心下 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 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表郁轻证 桂枝二麻黄一汤治疗表郁轻证 柴胡桂枝汤治疗太阳少阳同病 桂枝汤可以看成是桂枝甘草汤和芍药甘
小青龙汤证:外寒内饮,不汗出而喘。 用“汗出而喘”将其除外。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中风兼喘。
阳明热实迫肺证:汗出微喘。
主证:汗出而喘
麻黄汤证:寒邪闭表,无汗而喘。 用“汗出而喘”将其除外。
小青龙汤证:外寒内饮,不汗出而喘。 用“汗出而喘”将其除外。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讲解--PPT课件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讲解--PPT课件
阳明本气--燥
“阳明之上,燥气主之”指的是大肠、胃的燥化功能, 即对水谷精微的充分吸收,并产生相应的阳热,旺盛机能, 维护组织。
三、标本中气及其从化
少阳本气--火
“少阳之上,火气主之”:少阳运行气液、疏泄肠胃 的功能,都离不开阳热,而且气为阳属火,火能生热。所 以称为“本火标阳”。
三、标本中气及其从化
经气——五脏元真所化,发于六经。随三焦气化布散了周身 的精微物质,蕴含着较大能量,包括气、血、精、津、液五 种。
二、三焦———人体一身气化之枢纽
唐容川言“三焦者,人身之膜隔也”。内有微孔络脉,为五脏六府经气 转输,上下通降,外内出入的一身气化之枢纽,通主全身气化。
三焦下根于肾,上通于肺,系诸于五脏六府,外连于腠理,主通行气液, 升达命火,推动激发一身脏腑经络的气化。
四、开阖枢(门户模型)--经气转输规律
太阳、太阴为开,言营阴卫阳之出表卫外。 太阳经气,特别是卫阳之气,是在上焦肺脏的宣发功能推动下布
散于周身肤表皮毛的,这主要通过三焦气化的途径来实现。 太阴所生的营血津液的转输敷布,主要是通过心脏布散血气津液
的功能来完成的。 《灵枢·决气》言:“上焦(主要指心肺)开发,宣五谷味,熏肤、
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 柯韵伯也言:“营卫行于表而实发源于心肺,故太阳病则营卫病,
营卫病则心肺病矣。”
四、开阖枢(门户模型)--经气转输规律
阳明为阖,言其维护阳热于肠胃,完成受纳腐熟水谷、传导 排泄糟粕的功能。性属燥金,赖肺气清肃下行。脾可通过转 输津液以助阳明之燥化。
厥阴为阖,言阴血由心包下潜,蓄藏于肝脏,相火蕴含其内, 受其疏泄调节,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需要。肾主闭藏, 以助厥阴之阖。
四、脏腑经络实质--“气化结构”

《伤寒论》六经辩证诸多探讨演稿PPT课件

《伤寒论》六经辩证诸多探讨演稿PPT课件
六经包括太阳、阳明、少阳、太阴、 少阴、厥阴,每经又各有所主症、主 方,通过六经辩证,可以确定病位、 病性,为治疗提供依据。
六经辩证的发展历程
六经辩证理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汉代 张仲景的《伤寒论》,经过历代医家 的实践和发挥,逐渐完善并应用于临 床。
现代中医对六经辩证的研究更加深入, 不仅在临床应用上不断探索,还在文 献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 的成果。
《伤寒论》六经辩证诸多探讨
目录
• 《伤寒论》六经辩证概述 • 《伤寒论》六经辩证的实质 • 《伤寒论》六经辩证的临床应用 • 《伤寒论》六经辩证的现代研究 • 《伤寒论》六经辩证的争议与思考
01
《伤寒论》六经辩证概 述
六经辩证的概念
六经辩证是一种中医临床辩证方法, 以《伤寒论》中的六经分证理论为基 础,将外感疾病按照病位深浅、病邪 性质及邪正盛衰等进行分类归纳。
太阳经证
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紧。治宜解表散寒,方用麻黄汤。
阳明经证
高热、口渴、出汗、脉洪大。治宜清热泻火,方用白虎汤。
少阳经证
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治宜和解少阳,方用小 柴胡汤。
六经辩证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太阳经证
咳嗽、气喘、胸闷、脉浮数。治宜宣肺止咳,方用麻 杏石甘汤。
阳明经证
胃痛、呕吐、便秘、脉实大。治宜清胃泻火,方用清 胃散。
六经辩证的临床实践
需要进一步推动六经辩证的临床实践,提高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和价值。
谢谢观看
六经辩证的理论基础
六经辩证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学说、脏腑经络理论、病因病机等,这些理论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六 经辩证的理论体系。
阴阳学说为六经辩证提供了哲学基础,脏腑经络理论为六经辩证提供了生理病理基础,病因病机则指 导着六经辩证的诊断和治疗。

伤寒论讲稿PPT课件

伤寒论讲稿PPT课件

四、“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一次误治,尚能延长病人的生命期限,一误再
误,必加快病人的生命期限。 逆:治疗错误 尚:尚且,还。 引曰:引,延长,引曰,即延长时间(寿命) 促命期:促,缩短,缩短病人生命的期限。 一次误治还能延长病人的寿命,一误再误必然
加快病人的死亡。
三、辨病发于阳阴
【原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於阳也;无热恶寒者, 发於阴也。发於阳,七日愈。发於阴,六日愈。以 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 提要:辨病发于阳发于阴及愈期的判断。 释义:
二、太阳病分类 (一)太阳中风证 【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 为中风。(2)
提要:太阳中风的脉证提纲。 释义:
脉缓:非迟缓之缓,与紧相对而言。 中风:指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的一种病 症,与后世的中风证完全不同。
一、病因病机: 1.病因:风寒(偏重于风) 2.病机:卫失固密,营阴外泄。
【原文】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 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阴,使经不传则 愈。(8) 提要:太阳病自愈之理及预防传经之法。 释义:
1.行其经尽——指病在一经由盛到衰的过程。 2.再经——太阳病未愈,有欲传阳阴之势。 3.针足阳明——针刺足阳明经穴位。
本条文举“头痛”一证的存在与否,说明太阳 病是否传变。七日以上头痛自愈者,太阳病已解, 此因“行其经尽故也”。若七日以上头痛不愈者, 邪气有向阳明传的趋势。故针足阳明经的穴位,使 其经气流畅,抗病力增强,使邪气不得内传,仍可 以从太阳之表外泄而愈。
若邪循经入于下焦既可影响膀胱气化出现 蓄水证;亦可因邪热与瘀血搏结而形成蓄血 证;若邪热与痰水搏结胸胁则形成结胸证; 无形邪热积聚心下胃脘则可形成痞证。
三、治法:发汗

伤寒论》》ppt课件

伤寒论》》ppt课件

• 阳明病涉及到手足阳明经府。那就是说手阳明大 肠,足阳明胃,还有大肠经,胃经。 • 由于足经循行长,影响范围广,被外来的风寒邪 气所伤后,它的症状明显、表现突出,所以从 《伤寒论》的症状来看,主要是足经的症状。 • 病性属于阳证,它的病势,属于阳证的极期。阳 明的阳气 虽然不是最盛的,但是邪入阳明就化热 了,所以阳邪就成了热邪,盛阳赶热邪,正邪斗 争激烈,所以表现了大热大实的证候,从病理的 角度来说,阳明病是阳证的极期阶段。
• 厥阴病,涉及肝和心包。 • 如果疾病是由少阴传来的,少阴心肾真阳虚衰,又导致了 厥阴相火,也就是肝和心包的相火衰竭,那就是阴证的末 期,最后阳亡而死,所以厥阴病就有死证。 • 但是如果这个病不是由心肾真阳衰微而传入厥阴的,而是 外来的阴寒邪气扼制了厥阴的相火,就会发生另一种变 化——当阴寒邪气特别盛,盛到极点,而相火被郁到极点 的时候,相火爆发,阳气来复,厥阴病就可以有阳气恢复 的机转,阳气恢复之后,阳复阴退,病就可以自愈;如果 阳气恢复太过,又可以转成阳证,所以厥阴病篇又存在着 阴尽阳生的这种变化。
• 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的含义。 • 在《伤寒论》中,我们说阳明就是阳明病, 说太阳就是太阳病,这是个病理的概念。 • 涉及到病变部位,涉及到病变性质,也涉 及到病变发展的趋势。
• 从太阳病来说,它的病变的部位, 发生在足太阳 膀胱经,足太阳膀胱府,还发生在体表,是体表 的阳气被寒邪所伤。 • 张仲景认为体表的阳气根源于下焦膀胱、下焦肾, 把体表被风寒邪气所伤的这种证候归属于太阳病, 它的病性是阳证;病势是阳证的初起。 • 决定一个病证的阴阳属性,既考虑它正气的因素, 也要考虑到邪气的因素。正气是阳气,邪气是阴 寒邪气,从病证的角度来说,它是阳证的初起。
• 少阳和厥阴相表里,少阳之邪不解,可以 内传厥阴。 • 厥阴阳气恢复以后,邪气可以外出少阳。 • 太阴也可以外出阳明。

《伤寒论》讲解PPT课件

《伤寒论》讲解PPT课件

20
六经辨证
是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 厥阴来划分外感病证治,是一个包括邪正、 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气化、发展阶 段等理论以及治法、方药、调护在内的综 合性临床辨证论治体系。
医学课件
21
六经辨证体系:
三阳病:以腑病为主,正盛邪实
太阳病-为初起阶段,病位在表(膀胱),病
机为感受外邪,营卫失调。治以汗法。
由“单纯急下存阴”发展为“攻补兼 施”
医学课件
16
第五节 伤寒的涵义
广义:为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狭义:感受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
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伤寒论》涉及广义伤寒,重点是论述人体感受 风寒所致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
注意:与西医之伤寒不同
阳明病-极期阶段,病位在里(胃肠),病机
是阳明化燥,胃肠实热。治以清、下。
少阳病-亚急性期,病位在半表半里(胆、三
焦),病机是胆气内郁,三焦失枢。治以和法。
医学课件
22
三阴病:以脏病为主,正衰邪盛
太阴病-为后期(正虚),病位在里(脾),
病机是脾阳不足,寒湿内阻。治以温中散寒, 健脾燥湿。
少阴病-为危重期(衰竭),病位在里(心
医学课件
3
第一节 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 伤寒学
《伤寒论》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组成部分,中医主 干桥梁课 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研究内容 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 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 最终目的 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
医学课件
19
第七节 伤寒的辨证方法
六经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总领 十二经及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是生理性概念。

伤寒论PPT(阳明病篇)

伤寒论PPT(阳明病篇)

无所复传?
• 如何理解“ 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
• 答2:胃气盛,病不内传。
• 阳明病,是否传入三阴,主要取决于胃气之强弱。
证 据 一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
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270条
证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
据 二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阳明病
3种成因
太阳误治 少阳误治 邪盛直犯
3种症状 脾约 < 大便难 < 胃家实
2种治法
伤津致燥实-滋润导下 热盛致燥实-泄热攻下
举例1:太阳病→阳明病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 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
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 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181)
抵抗太过
六经实质--正邪相争说--祝味菊
• 太阳----合度之抵抗 • 阳明----元气偾张,功能旺盛,抵抗太过 • 少阳----抗能时断时续,邪机屡进屡退 • 太阴、少阴----正气懦怯,抵抗不足 • 厥阴----存亡危急之秋,体工最后之反抗
阳明病纲要
一、阳明病提纲
【原文】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0)
少阳病治禁: 禁汗 禁吐 禁下 禁利
举例5:太阴病→阳明病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 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 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187]
举例5:少阴病→阳明病
少阴三急下症:
急宜
1)“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 下 大
口干燥者”
之承
2)“腹胀,不大便者”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脾脏者,常著 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见当时疫气大流行。
19
返回主页
返回
稔:谷熟也。 本义 古代谷物一年熟
年;岁。 引申义
返回主页
20
返回
为……感伤。
为……悲痛。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
没落丧亡
横死夭折
返回主页
21
返回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ຫໍສະໝຸດ 莫救勤求古训:素问、九卷、八十一难、 阴阳大论、胎胪药录
博采众方
平脉辨证
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返回主页
12
返回
华:使动用法, 使……华丽。
悴:使动用法。 使……衰弱。
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
今译:轻弃身体那根本,使自己的 外表华丽,却使自己的身体衰弱。
返回主页
13
返回
惟名利是务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彼何荣势之云哉?

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1、以“是”、“之”为标志。
2、疑问代词为宾语。
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
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
生。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
汲汲,惟名利是務,崇飾其末,忽 末:枝节,此指名 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皮之不 利荣势。
存,毛將安附焉?卒然遭邪風之氣,
嬰非常之疾,患及禍至,而方 4 返回主页
震栗。降志屈節,欽望巫祝,告窮 钦:恭敬。
歸天,束手受敗。賫百年之壽命, 告穷:巫祝用尽办
持至貴之重器,委付凡醫,恣其所
法无济于事。 归天:归属天命,
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斃,神明消 即归属命运。
滅,變爲異物 ,幽潛重泉,徒爲啼 赍:持着。
泣。痛夫!舉世昏迷,莫能覺悟, 重器:喻人身体。 不惜其命,若是輕生,彼何榮勢之 异物:指死亡的人。
云哉?而進不能愛人知人,退不能 愛身知己,遇災值禍,身居厄地, 蒙蒙昧昧,惷若游魂。哀乎!趨世 之士,馳競浮華,不固根本,忘軀
2
返回主页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 的临床诊疗专书。书中精选 了三百多方,这些方 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如麻黄汤、 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
3
返回主页
课文
随文注释
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
之色,未嘗不慨然歎其才秀也。怪 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
曾(zēng):竟然。
允许
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斯语:“学”和 “多闻博识”。
29
返回
整篇翻译
我每次读到《史记·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 在齐国望齐侯之色的记载,没有一次不激动地赞叹他的才华突出。 就奇怪当今生活在社会上的那些读书人,竟然都不重视医药,不精 心研究医方医术以便对上治疗国君和父母的疾病,对下用来解救贫 苦人的病灾和困苦,对自己用来保持身体长久健康,以保养自己的 生命;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 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 生的根本之道。使自己的外表华贵,而使自己的身体憔悴。皮都不 存在了,那么,毛将依附在哪里呢?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 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 降低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 办法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拿可以活到很 长久的寿命和最宝贵的身体,交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摆布处 置。唉!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消失了,变成了鬼物,深深地
返回主页
22
返回
思过半:语本《周易系辞下》“知者观 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孔疏:“能思
虑有益,以过半矣。”谓收益很大。
返回主页
23
返回
演:《说文》“长流也。”
长流
本义
长远
推衍;扩大 引申义
返回主页
24
返回
诊脉法的发展 遍身诊脉法
三部九候诊脉法
寸口诊脉法
张仲景重视三部九候诊脉
返回主页
25
返回
尺肤 寸口
3、否定句“之”为宾语。
返回主页
14
返回
婴:《说文》本释“绕 也。”段玉裁考证应 “颈饰也。”
婴:本义 颈饰 缠绕
缠染
返回主页
15
返回

患及祸至:患对祸 及对至



遇灾值祸:遇对值 灾对祸
患与祸同义,及与至同义,遇与值同 义,灾与祸同义。
返回主页
16
返回
冰谷:语本《诗经•小雅•小宛》“温温 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喻险境。
8
返回主页
秀:段玉裁注 “不荣而实曰秀, 荣而实谓之实, 荣而不实谓之 英。”
禾黍结实
出众
返回主页
9
返回

上以疗君亲之疾


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下以救贫贱之厄
10
返回主页
企:举踵 仰慕
返回主页
11
返回
宾语前置,“是”为宾 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 序:惟务名利。
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
今译:急不可待地只追求名利。
才高識妙,豈能探其理致哉?上古 自非:如果不是。
有神農、黃帝、岐伯、伯高、雷公、
少俞、少師、仲文,中世有長桑、 理致:道理要旨。
扁鵲,漢有公乘陽慶及倉公。下此
以往,未之聞也。觀今之醫,不念
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
終始順舊。省病問疾,務在口給, 务:致力于。
相對斯須,便處湯藥。按寸不及尺,口给:言辞敏捷,
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
犹花言巧语。
7
返回主页
三部不參 ;動數發息,不滿五十。 三部:上部人迎,
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髣髴 ;
中部寸口尺肤,下 部趺阳。
明堂闕庭,盡不見察。所謂窺管而 短期:死期。
已。夫欲視死別生,實爲難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學則
亞之。多聞博識,知之次也。余宿
尚方術,請事斯語。
最后自然段小结
返回主页
17
返回
建安年时代背景
曹植的“说疫气”一文可窥一斑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 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 而 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 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 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 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返。回主此页 乃阴返回18
阳失位,寒 暑错时,是 故生疫。而 愚民悬符厌 之,亦可 笑。”
进:进身。
退:退居。 惷:同蠢。 徇:营求。
徇物,危若冰谷,至於是也!
第一自然段小结
5
返回主页
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 向:先前。
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
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
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 古训:指古代留下 訓,博采衆方,撰用《素問》、 的医学著作。
《九卷》、《八十一難》、《陰陽
内容提 要
随文注 释 整篇翻 译 重点提 示 参考文 献 自测练 习
《伤寒论》序
1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张仲景,名机,据传当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 沙之称。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 东汉和平元年(公元一五O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 (公元二一九年),活了七十岁左右。 张仲景收集了 大量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写出了 《伤寒杂病论》十六卷。
大論》、《胎臚藥錄》,并平脈辨 平:通“辨”。
證,爲《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
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庶:或许。
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
寻:探究。
第二自然段小结
6
返回主页
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
五常,以有五藏。經絡府俞,陰陽 會通;玄冥幽微,變化難極。自非
五常:五行运行的 常气。
府俞:气府腧穴。
人迎 寸口
趺阳
返回主页
26
返回
庭 阙 明堂
《灵枢•五色》 “明堂,鼻也。阙
者,眉间也。庭者,颜(额)也。”
返回主页
27
返回
“生而知之”:语出《论语•季氏》“生 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多闻”:语出《论语•述而》“多闻, 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 也。”
返回主页
28
返回
平素,一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