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及解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谏太宗十思疏[唐] 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则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②!人君当神器之重③,居域中之大④,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⑤,欺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⑥,承天景命⑦,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⑧。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⑨,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11),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2)。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13)。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14);载舟覆舟(15),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16),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17),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8),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9),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22),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3),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24),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茲九德(25),简能而任之(26),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7);文武并用,垂拱而治(28)。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注释〕①本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疏,古代大臣向皇帝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②下愚,最愚笨的人。
这里是魏征自谦之词。
明哲,明智的人。
③当,有“主持”“据有”的意思。
神器,帝位。
重,这里是“重权”“重势”的意思。
④居域中之大,在天地间是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⑤戒,革除,消灭。
以,用。
⑥凡百,所有一切。
元首,指帝王。
⑦景,大。
封建阶级常把帝王的高踞万民之上,说成是上天让他这样作的。
说“神器”,“域中之大”,也是这种用意。
⑧克,能够。
盖,表示对所说的事不作十分肯定的判断。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第一段:原文:臣闻求木之长1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必浚3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4,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5乎!人君当神器之重6,居域中7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8。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注释:1、长:生长。
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3、浚:疏通,挖深。
4、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5、明哲:聪明睿智。
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
神器,指帝位。
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间。
8、休:美。
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聪明睿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第二段:原文:凡百元首9,承天景命10,莫不殷忧11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12繁,能克终者盖寡1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4。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1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6。
虽董17之以严刑,振18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19,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20,可畏唯人21;载舟覆舟22,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注释:9、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
10、承天景命: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
景,大。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篇一①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
著名政治家。
隋末为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义军。
李密失败,他投降唐朝。
唐太宗时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其人有胆量,敢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助成贞观之治。
后代一些诤臣都以他为楷模,亦泽被后世。
著作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
附:魏征病卒,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②写作背景疏,即奏疏,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此疏是魏征在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写的。
唐初随着天下安定,太宗有骄奢之意。
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戒之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亦属可取事理。
后来唐太宗曾赐手诏,褒奖魏征,并说:得公之谏,朕知过矣。
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
此文中提到的用人纳谏等策略被采纳,为成就贞观之治起到了大作用。
2.课文内容简讲第一段:提出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并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运用比喻推理的方法。
从正反两方面论述。
第二段: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
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十思,十条劝戒,正面论述十思的好处。
3.写作特点①正反论述,说理透彻。
对同一个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如第一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固本疏源,如第三段对十思的正反论述。
②比喻论述,生动有力。
如第一段的比喻及比喻推理。
③骈散结合,语言华美流畅。
多用骈偶句式,但又不受骈体束缚,夹以散句,既整齐华美,又自然流畅。
赏析篇二《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谏议大夫魏徵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
在这篇文章中,魏徵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译文: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
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谏太宗十思疏作者:(唐)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震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注释】(1)疏:奏议的一种。
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2)长(cháng):高固:使……稳固。
(3)远:使……流得远。
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劝谏唐太宗的上疏。
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
谏太宗十思疏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谏太宗十思疏全文翻译: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高中语文文言文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和原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和原文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译文: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
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古代)所有的君主,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赏析《谏太宗十思疏》全篇以“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为中心展开论述。
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结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唐代: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一作:思国)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据说想要树木长得高,就必须稳固其根基;想要水流远,就必须疏通其源泉;想要国家安定,就必须积累德行。
源泉不深却希望水流远,根基不牢固却追求树木长高,德行不厚却想要治理国家,我虽然地位低下,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对于明智之人呢?君主身负重任,处于至高无上之地位,应当推崇皇权的崇高,永远保持国家的和平。
若不警惕危险,戒除奢侈,德行不厚,欲望无度,就如同砍断树根却期望树木茂盛,堵塞源泉却渴望水流长远一样。
古代所有君王,承担天赋使命,无不深忧国家,取得成就后却德行日衰,有始有终者实屈指可数。
难道夺取容易守护难吗?过去夺取容易,现在守护却力不从心,为何如此?深忧之中必竭诚待人,成功后却放纵自我,竭诚待人,南北i家,放纵自我,亲如陌路。
即使以严刑威怒,终只求免遭刑罚而不感恩,表面恭敬而内心不服。
怨恨不在大小,唯人可丧;载舟覆舟,需深慎。
奔驰之车用朽索,岂可忽视?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现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本文是关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第一段:原文:臣闻求木之长1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必浚3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4,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5乎!人君当神器之重6,居域中7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8。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注释:1、长(zhǎng):生长。
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3、浚(jùn):疏通,挖深。
4、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5、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
神器,指帝位。
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间。
8、休:美。
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第二段:原文:凡百元首9,承天景命10,莫不殷忧11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12繁,能克终者盖寡1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4。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1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6。
虽董17之以严刑,振18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19,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20,可畏唯人21;载舟覆舟22,所宜深慎。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注解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注解赏析《谏太宗十思疏》是由魏征所著,这篇谏疏是规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全篇情感真挚,唐太宗说它是“言穷切至”,使得自己“披览亡倦,每达宵分”。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注解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高中语文 文言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和原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和原文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译文: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
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一、本篇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二、文章翻译:我听说,如果想要树木长得高大,就必须先让它的根部稳固;如果想要水流流得远,就必须先挖掘和疏通它的源头;如果想要国家安定,就必须积累德行和道义。
如果源头不深却希望水流远,根部不稳固却希望树木高大,德行不深厚却想要国家治理得好,我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是明智的君主呢?君主掌握着国家的重要权力,居于世界的中心,应该追求像天一样高峻的道德,永远保持无边无际的幸福。
如果不在安定的时候考虑危险,在奢侈中不知道节俭,在德行不深厚的时候却想要国家治理得好,这就像是砍掉树根却希望树木茂盛,堵塞水源却希望水流长远一样。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译文: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其详细解释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其详细解释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注释】〔1〕固:使……稳固。
〔2〕远:使……流得远。
〔3〕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大。
〔9〕克:能够。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
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译文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译文: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
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百姓和皇帝的关系,就象水和船一样),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如果真的能够作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恰当的奖赏;惩罚所涉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