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统计指标
广东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解释
⼴东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解释附件⼴东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解释⼀、结构优化指标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重:也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重。
计算公式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国内⽣产总值×100%2.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指三次产业的GDP结构与从业⼈员结构差距百分点的总和。
计算公式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三次产业GDP⽐重-三次产业从业⼈员⽐重│3.⾼新技术产品出⼝占出⼝⽐重:指按海关统计的货物进出⼝中,⾼新技术产品出⼝占全部货物出⼝的⽐重。
计算公式为:⾼新技术产品出⼝占出⼝⽐重=⾼新技术产品出⼝总额÷全部货物出⼝总额×100%4.居民消费⽀出占GDP⽐重:也即消费率,指按⽀出法核算的GDP中,居民消费⽀出所占的⽐重。
计算公式为:居民消费⽀出占GDP⽐重=居民消费⽀出÷国内⽣产总值×100%5.城镇化率:指城镇⼈⼝占常住⼈⼝的⽐重。
计算公式为:城镇化率=城镇常住⼈⼝÷地区常住⼈⼝总数×100%6.城乡居民收⼊⽐:指城镇居民⼈均可⽀配收⼊与农村居民⼈均纯收⼊之⽐(以农为1)。
计算公式为:—1—城乡居民收⼊⽐=城镇居民⼈均可⽀配收⼊÷农村居民⼈均纯收⼊7.区域发展差异系数:指所辖区域内各地区⼈均GDP的离差系数,反映各地区经济发展⽔平的差异程度,系数越⼤表⽰差异程度越⾼。
计算公式为:区域发展差异系数=各地区⼈均GDP的标准差÷各地区⼈均GDP的平均值⼆、产业升级指标8.⾼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业⽐重:指规模以上⼯业增加值中⾼技术制造业的占⽐,⾼技术制造业按照国家统⼀的统计标准进⾏汇总。
计算公式为:⾼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业⽐重=⾼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规模以上⼯业增加值×100%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业⽐重:指规模以上⼯业增加值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国家统⼀的标准进⾏汇总。
经济统计学中的成分增长率计算
经济统计学中的成分增长率计算在经济统计学中,成分增长率计算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用于衡量不同经济指标的增长情况。
成分增长率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的发展趋势,分析经济各个部分对总体增长的贡献,以及识别经济中的瓶颈和潜在机会。
成分增长率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将一个指标的增长拆分为各个组成部分的增长。
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例,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消费、投资、净出口等几个成分,然后计算每个成分的增长率,再加总得到总体的增长率。
这样的分解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和动力。
成分增长率计算的步骤如下:首先,我们需要确定需要分解的指标,例如GDP。
然后,我们需要确定该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例如消费、投资、净出口。
接下来,我们需要收集相应的数据,包括各个组成部分的数值和时间序列。
在有了数据之后,我们可以计算每个组成部分的增长率,即该组成部分的当前值与前一期值之差再除以前一期值。
最后,我们将各个组成部分的增长率加总,得到总体的增长率。
成分增长率计算的优点是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通过分解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而判断经济中的瓶颈和潜在机会。
例如,在GDP的分解中,如果我们发现消费的增长率远高于其他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可以判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而其他方面可能需要加以改进。
这样的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
然而,成分增长率计算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该方法假设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即它们的增长率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然而,在现实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往往存在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因此这种假设可能不成立。
其次,成分增长率计算只能提供宏观层面的分析,对于微观层面的细节无法捕捉。
例如,在GDP的分解中,我们只能看到消费的整体增长情况,无法了解不同消费品类别的增长情况。
为了克服这些限制,研究者们在成分增长率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扩展。
例如,他们引入了动态因子模型和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以更好地捕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作用。
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
GDP = 总消费 + 总投资 + 政府购买 + 净出口
GDP的局限性
无法反映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代价
GDP无法全面反映经济增长过程中对资源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损失。
低估服务业价值
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例往往被低估,尤其是那些非市场化的服务业。
无法衡量财富积累
GDP只反映当年新增的财富,无法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财富积累。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THANKS对非市场经济体的局限
对于非市场经济体,由于其生产活动未完全市场化,GDP可能无法准 确反映其经济活动水平。
02 GDP与其他经济指标的关系
CHAPTER
失业率与GDP
关系
GDP的增长通常会降低失业率,因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 收入会增加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原因
当经济繁荣时,企业通常会扩大生产并雇佣更多员工,从而降低 失业率。
印度
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在过去几年中有所 提高,但仍需要解决基础设施和贫困 问题。
05
04
德国
德国的经济增长率相对稳定,但受到 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
GDP的国际排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和印度 分别是全球最大的五个经济体。
排名也受到汇率和物价水平的影响,因此各国之间的排名可能会发生变化。
此外,一些小型开放经济体也可能因为其独特的经济结构和政策而排名靠 前。
04 GDP与经济发展阶段
CHAPTER
低收入国家
特点
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依赖初级产 品出口,经济增速不稳定,贫困问题突出。
GDP作用
作为衡量国家经济总量的主要指标,反映低收入国 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的 重要依据。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1.国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围,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所生产和提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从生产角度说,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说,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从使用角度说,它是最终用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流动资产以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
2.总产出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
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
3.中间投入指一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3.增加值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国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
4.国民生产总值(GNP)等于国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和财产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红利、利息、地租等财产收入扣除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的余额)之和。
5.世界上通行的三次产业划分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它是世界上通行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6.中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泉州市统计年鉴2019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1-5 各个计划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度
5.8
2.1
0.5
2.0
1.8
15.8
16.3
52.7
16.2
13.9
15.9
12.7
7.6
9.0
11.2
43.2
14.3
12.3
14.4
9.5
10.1
16.5
14.4
15.9
12.5
7.8
6.8
3.4
10.4
6.1
2.8
1.6
2.2
2.2
18.7
21.8
58.3
17.4
16.1
19.1
15.9
8.5
项目 1、地区生产总值
1-5 各个计划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
单位
一五时期 (1953-1957
年)
二五时期 (1958-1962
年)
1963-1965 年
三五时期 (1966-1970
年)
四五时期 (1971-1975
年)
五五时期 (1976-1980
年)
%
7.9
-4.9
13.8
3.7
3.2
13.2
农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
%
注:1.固定资产投资2015年及以前年份统计口径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自2016年起改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2.进出口数据2015年及以前年份以美元计价,2016年起以人民币计
价。
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度
六五时期 (1981-1985
年) 11.0
七五时期 (1986-1990
#第一产业
%
5.8
-10.7
17.3
判断经济形势最常用的统计指标有哪些
判断经济形势最常用的统计指标有哪些分析判断经济形势常常围绕以下四大目标进行: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这四大目标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宏观调控的目的在于恰当处理这四方面的关系,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
通过全面观察这四大指标,可以了解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变化,掌握经济运行的总体状况。
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经济总产出或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狭义的经济增长主要指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规模,GDP增长率可以反映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反映。
从供给端看,主要参考指标有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等;从需求端看,主要参考指标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等。
二、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也称作完全就业,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假设,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
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全部就业,在充分就业情况下,仍然会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经济学家把在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有时被称作长期均衡的失业率或充分就业的失业率。
我国经常用来衡量就业的指标有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就业人数以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等。
三、物价稳定作为反映社会总供求状况的“晴雨表”,物价是观察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方面。
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就是要维护物价稳定,即抑制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维护币值稳定。
货币的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的上涨现象,被称为通货膨胀,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衡量通货膨胀的常用指标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等。
最新1978我国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统计数据汇总
19782012年我国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统计
数据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9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0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
高一政治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二)
高一政治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第二框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B)教学设计:上海市敬业中学王宝义审核:胡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GDP的含义、统计方法以及该统计指标的优缺点;学会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学会通过网络、报刊等收集资料、获取新知识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组织、发动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收集国际上通用的经济增长统计指标并进行比较。
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逐步掌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GDP是世界上通用的比较科学的统计指标,但也有其缺陷,从而懂得我国为什么要倡导绿色GDP、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道理。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节约意识,具有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并作简要分析比较;思考克服GDP统计指标缺陷的办法;两位学生准备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三分钟演讲。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演讲:两位学生进行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三分钟演讲。
教师:1.组织学生对学生的演讲进行评价;2.【多媒体演示】:"经济增长曲线图"和"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率图表【多媒体演示】:图1:美国、日本、中国、上海经济增长曲线图请学生读图表信息,说说美国、日本、中国、上海经济增长情况。
师:从图表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特别是上海经济增长率高于美国和日本,那么图中表示经济增长最有可能采用的统计指标是什么呢?请大家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回答。
生:回答比较集中的是GDP。
师:GDP是现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统计经济增长所采用的统计指标。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多媒体演示】:"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请你辫一辨】请阅读教材P35--36,辨析下列说法的正误。
* 中国联想集团美国分公司新创造的价值计入中国GDP* 美国雀巢公司中国分公司新创造的价值计入中国GDP* 姚明在火箭队打球的工资收入计入中国GDP*师:通过以上辨析,我们可以归纳出GDP的统计范围是?生:略师:从范围上讲,GDP统计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无论是本国的单位和公民,还是别国的单位和公民,其在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从生产角度说,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说,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从使用角度说,它是最终用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流动资产以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
2.总产出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
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
3.中间投入指一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3.增加值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国内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
4.国民生产总值(GNP)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和财产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红利、利息、地租等财产收入扣除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的余额)之和。
5.世界上通行的三次产业划分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它是世界上通行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6.中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同比、环比概念
同比、环比概念在经济统计中,经常会看到同比增长多少,环比增长多少,环比折年率多少的说法,很多人对这几个指标并不是十分清楚,下面就做一个相对详细的介绍。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统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一般会用到季度同比增长率、季度累计同比增长率、季度环比增长率和季度环比折年率增长率这四个指标。
目前,美、日、欧等国家统计机构同时计算并公布季度同比增长率、季度环比增长率和季度环比折年率增长率三个指标数据,但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欧洲大多数国家主要以季度同比增长率为主,美国、日本主要以季度环比折年率增长率为主,季度环比增长率通常作为补充资料加以使用。
我国由于受资料来源的限制,目前只计算GDP季度累计增长率,但已经在非广泛的计算并使用季度同比增长率并研究测算季度环比增长率。
虽然国内有些机构也会发布自己测算的季度环比增长率,但是并不权威。
季度同比增长率季度同比增长率指本季度与上年同一季度相比而计算的经济增长率。
由于两个年份相同季度在季节上基本可比,故在计算过程中不作季节性调整,它反映本季度经济运行的内在因素和季节性等外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该指标能客观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进展;且季度和年度的变动幅度基本保持同步。
如美国2008年第1至第4个季度GDP同比增长率修订前分别为2.5%、2.1%、0.7%和-0.2%,全年增长率1.3%,4个季度平均增长率1.3%,等于年度增长率。
中国2008年第1至第4季度GDP同比增长率为10.6%、10.1%、9.0%和6.8%,全年同比增长率9.0%,4个季度平均增长率9.1%,约等于全年同比增长率。
季度同比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R={(本季数÷上年同季数)-1}×100%中国由于以前并没有进行单个季度的核算,所以一般不公布单季度的同比增长率,只是在内部有时会使用单季的同比增长率。
由于中国有不少农历假期,落在公历的月份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在计算月度同比增长率时要注意这一点。
常州市统计年鉴2020:主要年份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增长速度统计(1978-2019)
21.6 5.5倍 3.7 4.7 56.2倍 33.0倍 1.0倍 1.5倍
居民收支2014年起口径有调整.故2019年与2014年之前年份数据不可比.增幅栏数据空缺.
摘编自《常州统计年鉴2020》
1978-2019)
2010
6.7 3.9 1.2倍 1.2倍
8.6 1.2倍 1.4倍 1.5倍 1.1倍 1.3倍 1.4倍 1.8倍 2.4倍 2.8倍 17.4 39.2 -1.6 51.9 27.9 62.2
2019年比下列各年增长
1978
1990
32.31ຫໍສະໝຸດ .589.351.9
115.2倍 155.9倍
33.1倍 38.9倍
3.2倍 146.6倍 190.3倍 497.3倍
1.5倍 36.3倍 50.8倍 61.9倍
182.5倍 114.4倍 289.8倍 282.6倍 8.6倍 365.8倍 374.4倍 544.7倍 715.2倍 503.8倍
2000
12.8 57.6 7.1倍 7.9倍
64.9 7.4倍 7.9倍 11.3倍 17.3倍 19.6倍 16.3倍 21.0倍 23.0倍 18.8倍 1.3倍 5.6倍 2.8倍 11.0倍 7.9倍 12.6倍
16 323.9倍 -12.3 -17.1
4.1倍 2.9倍
50.6 24.5倍 26.8 13.5
15 5.8 0.3 41.9 2.0倍 1.7倍 53.3 76.5
2018
0.7 0.2 6.8 8.7
-2 8.4 5.8 7.9 5.3 10 11.2 13.7 10.2 2.1 7.9 28.9 0.7 -1.6 -7.7 0.7 8 6.3 8.8 7.2 3.5 3.9 5.5 3.2 14.3 6.5 4.3 6.4
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
GDP是如何来统计的呢?
1、GDP的统计范围:国土 2、统计对象: 三大产业各行各业 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3、GDP的统计方法: 不变价格
思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GDP 和GNP大小关系?
[例1]美国一公民为从事一项国内投资,向日 本一家银行贷款,该项目每年为这位美国公民 带来200万美元收入,但每年向日本支付利息 10万美元。 在此例中: 美国GDP :增加 日本GDP :增加 200万 GNP:增加 190万 GNP:增加 10万 0元
5%的中国薪水
15%的美国专利费
40%的日本附加值(93.39美元)
我们收获了令全世界艳羡的GDP和出口数据,但像苹果、 东芝这样的世界性大企业,却收获了更为丰厚的利润。
回顾历史,正视现实,理性对待
一、GDP强不等于国强 甲午战争之前的1890年,中国现代制造业仅占GDP的 二、统计方法存在失真
0.1%,加上现代运输业和商业也仅占0.5%,武器严重 依赖进口。这种极其落后的经济结构是中国节节失利 三、“世界第二”头衔太重,警惕遭遇“捧 的重要原因。另外, 1890年中国铁路的营业里程只有 杀” 10公里,而日本已达到2349公里。
听了两位高足的故事,没想到泰斗也嚎啕大哭起来。好容易等情绪稳定 了一点,只见泰斗颤巍巍的举起一根手指头,无比激动地说:“1个亿啊!1 个亿啊!我亲爱的同学,我代表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你们仅仅吃了两堆狗屎, 就为国家的GDP贡献了1个亿的产值!”
四、绿色GDP的含义与意义
绿色GDP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 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 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即在现行GDP 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 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称 之为“绿色GDP”。
全面抗战前的1933年,中国现代制造业增长到占GDP 的2.5%,加上现代运输业和商业也仅占到4%。1930年, 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增长到13411公里,日本为21593公 里,中日差距已明显缩小。这是中国政府能够在抗日 战争中及时向前线调动部队,向后方疏散工业和高校 的物质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GDP是现今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
掌握GDP的含义,知道GDP的统计范围和方法,能够理解GDP这一统计指标的重要作用和缺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形成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会收集、整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内阅读、讨论和课外搜集有关信息,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参与交流,在同伴互助、分工合作中从而辩证地认识GDP。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认同推行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感悟绿色GDP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面,增强公民应有的使命感,激发保护资源与环境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GDP的含义难点:绿色GDP
三、教学过程:
教师: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力是如何比较出来的?依据是什么?又如: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我们上海的经济、我们金山的经济实力的提高是用什么标准来评判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问题:
课题: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谬尔森在其《经济学》中说,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今天,我们能够详尽地谈论国与国的经济水平与差别,谈论国民经济的疲软与复苏,谈论经济政策的出口与实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把标尺——GDP。
多媒体演示:GDP的含义
老师:GDP是一个什么样的统计指标?什么是GDP呢?
学生:(略)
老师:GDP是目前世界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我国从1993年开始正式使用GDP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缩写(gross总的 domestic国内的意思)。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1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一个国家的GDP是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地区的GDP,称为地区生产总值。
请学生质疑对GDP含义中的“各个部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具体理解。
师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归纳“各个部门”是指GDP生产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生产有形产品),也包
括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无形产品)。
“最终产品”是相对于“全部产品”而言的,GDP统计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这是为了防止重复计算,使统计结果更为真实。
老师:GDP是如何来统计的呢?
多媒体演示:GDP的统计范围和方法
GDP的统计范围——“国土法”即按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范围来统计的。
包括本国公民与单位和他国公民与单位在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
那么,我们经常看到联合国与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采用的是GNP,中国共产党在提出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时,使用的也是GNP,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一组学生:交流查找到的资料:GDP与GNP的区别
老师:从概念上讲,GDP和GNP都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但它们的统计范围不一样,GDP采用“国土法”,即只要是在该国领土上 , 无论哪国人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应计入。
GNP采用“国籍法”,即只要是该国公民 , 无论在什么地方创造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都应计入。
一国(或地区)引进外资数量大于其海外投资数量的,其GDP>GNP。
我国当前情况就属于这一种。
第二组学生:交流查找到的资料:
世界银行公布最新排名: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200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近11.67万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居第二位的日本。
中国以1.65万亿美元,略微落后于意大利,排名世界第七。
另外中国香港以1630亿美元排名第三十三,中国澳门以68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百一十位。
分析排名可看出,世界财富的分布极不平均。
排名前五十位的国家和地区,有二十三个在欧洲分居世界第一、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依然靠后。
GDP这一统计指标有何重要意义?
学生回答。
多媒体演示:GDP的重要作用——GDP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
1.GDP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2.人均GDP水平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
3.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GDP中的比例变化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师:从刚才第二组同学的案例中,我们既要看到我国经济总量不小,又要看到因为人口基数大,人均量还不多,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办任何事情都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1960--1970年间,我国年人均GDP是88美元,1970--1980年间年人均GDP是537美元,而2004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其速度之快,世界罕见,造成此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和北美洲,十五个在亚洲,六个在拉丁美洲,四个在非洲,两个在大洋州。
非洲国家大都人口众多,排名靠后。
亚洲国家如中国、印度,虽总量排名靠前,但人均靠后
第四组学生:交流查找到的资料: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框架初步建立并将进行试点,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对试点核算工作已初步确定了时间表。
国家环保总局的总体目标是:争取用3—6年的时间初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GDP体系框架。
老师:第四组同学告诉我们,我国已经开始启动绿色GDP核算体系,那么,什么是绿色GDP?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探究:什么是绿色GDP,有何作用?
绿色GDP的含义与意义
绿色GDP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即在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称之为“绿色GDP”。
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民核算新体系,不仅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率,从而增进社会福利。
同时,采用绿色GDP这一总量指标,也有助于更准确地测算一国或地区经济的生产能力。
老师:我们要看到,建立起绿色GDP核算之后,并不是要取消GDP;GDP是绿色GDP 的基础,没有GDP,就不可能有绿色GDP。
绿色GDP是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之一,你能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吗?
学生活动:设计环保标语。
四、教学小结
学生对于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富裕程度的重要统计指标,已经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有一定了解,但对于GDP是如何统计的,GDP的缺陷和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启动等,学生一般并不知晓。
因此在设计中强调在课前指导学生从网络上有目的地查找相关资料,既体现了二期课改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的理念,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然后通过在课堂上各个小组的交流发言和学生们主动参与讨论、探究,把本课知识点有机地贯穿起来,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
最后设计的写环保标语,把所学内容从宏观拉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励学生努力为绿色GDP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