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3.1教案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3-1教案

高中物理3-1教案

高中物理3-1教案让我们来明确教案的核心目标。

在制定教案时,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清晰、可达成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的安排至关重要。

一个优秀的教案应当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将知识点分解为若干个逻辑性强、易于理解的小单元。

例如,在讲解力学的基础知识时,可以将牛顿三大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内容分步骤细致讲解,确保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概念体系。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不可忽视。

现代教育鼓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实验操作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工具,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要善于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知识框架。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评价与反思。

教案中应包含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检验,更包括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成果的评估。

教师应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我们不得不提的是教案的创新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案设计也应与时俱进。

例如,可以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制作模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物理实验,提高学习效率和安全性。

一份优秀的高中物理3-1教案范本应当具备清晰的教学目标、合理的内容安排、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师生互动以及科学的评价体系。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3-1导学案

高中物理3-1导学案

目录第一章静电场 (1)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1.2 库仑定律 (7)1.3 电场强度 (15)1.4 电势能和电势 (27)1.5 电势差 (35)1.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41)1.7 静电现象的应用 (47)1.8 电容器的电容 (54)1.9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63)第一章复习 (71)第一章测试 (74)第二章恒定电流 (77)2.1《电源和电流》 (77)2.2 电动势 (82)2.3 欧姆定律 (85)2.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89)2.5 焦耳定律 (96)2.6 导体的电阻 (101)2.7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106)2.8 多用电表的原理 (113)2.9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113)2.10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121)2.11 简单的逻辑电路 (128)第二章复习 (133)第二章测试 (136)第三章磁场 (139)3.1《磁现象和磁场》 (139)3.2《磁感应强度》 (145)3.3《几种常见的磁场》 (149)3.4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153)3.5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159)3.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一,二) (164)第三章复习 (172)第三章测试 (175)第一章静电场预习评价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就是质子C.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D.元电荷就是自由电荷的简称2.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被创造B.摩擦起电是由于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C.感应起电是由于电荷从带电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D.感应起电是电荷在同一物体上的转移3.带电微粒所带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2.4×10-19 C B.-6.4×10-19 CC.-1.6×10-18 C D.4.0×10-17 C4.如图3所示,将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图3A.枕形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导体中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D.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课堂学习流程设计用案人自我创新【课程导学】一、电荷[问题情境]在干燥的冬天,当你伸手接触金属门把的一刹那,突然听到“啪”的一声,手麻了一下,弄得你虚惊一场,是谁在恶作剧?原来是电荷在作怪.1.这些电荷是哪里来的?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例1如图1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 )图1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种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例2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6.4×10-9 C和-3.2×10-9 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达标检测A类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是表示跟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C.元电荷就是质子D.物体所带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2.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3.如图1-1-3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负电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正电,右端带负电4.M和N是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1.6×10-10C,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了M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1.6×10-10C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1.6×10-10个电子5.如图1-1-4,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箔张角减小,则()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C.金属球A可能带正电D.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6. 如图1-1-5,小球质量分别为m1、m2,带同种电荷,电量分别为q1、q2,将它们用等长的绝缘细线悬于同一点O,此时两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则必有()A.m1=m2B.q1=q2C.m1=m2 q1=q2D.不能确定7.如图1-1-6所示,当将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负电荷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8.当一个验电器带电时,为什么两片金箔会张开一个角度?为什么金箔不能张开更大的角?9.多少个电子的电荷量等于-32.0 μC?(电子电荷量e=1.6×10-19C)10.当带电塑料尺子吸引一小纸片,当尺子接触到纸片时,有时纸片会很快地飞开,这是为什么?D.根据库仑定律,当两个点电荷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则库仑力趋近于无穷大3.相隔一段距离的两个点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为F,现使其中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变为原来的2倍,同时将它们间的距离也变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 )A.F2B.4F C.2F D.F44.如图2所示,三个点电荷q1、q2、q3固定在一直线上,q2与q3间距离为q1与q2间距离的2倍,每个电荷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均为零,由此可以判定,三个电荷的电荷量之比为( )图2A.(-9)∶4∶(-36) B.9∶4∶36C.(-3)∶2∶(-6) D.3∶2∶6课堂学习流程设计用案人自我创新【课程导学】一、点电荷[问题情境]1.点电荷是不是指带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是不是体积很小的带电体都可看做点电荷?2.点电荷与元点荷一样吗?[要点提炼]1.点电荷是只有电荷量,没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理想化模型.2.带电体看成点电荷的条件:当带电体间的________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至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样的带电体就可以看做点电荷.二、库仑定律[问题情境]1.什么是库仑力?其大小如何确定?方向又如何确定?2.库仑定律及表达式与哪个定律相似?[要点提炼]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是:(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延伸]有人根据F =kq 1q 2r2推出当r →0时,F→∞,正确吗? 三、库仑的实验[问题情境]库仑扭秤是如何把力的作用效果放大的,如何确定力F 的大小?此实验是如何把带电金属球所带的电荷量均匀改变的?【范例精析】例1 两个半径为R 的带电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 1和q 2,当两球心相距3R 时,相互作用的静电力大小为( )A .F =kq 1q 23R 2 B .F >k q 1q 23R 2 C .F <k q 1q 23R2 D .无法确定 解析 因为两球心距离不比球的半径大很多,所以两带电球不能看做点电荷,必须考虑电荷在球上的实际分布.当q 1、q 2是同种电荷时,相互排斥,分布于最远的两侧,电荷中心距离大于3R ;当q 1、q 2是异种电荷时,相互吸引,分布于最近的一侧,电荷中心距离小于3R ,如图所示.所以静电力可能小于k q 1q 23R 2,也可能大于k q 1q 23R2,D 正确.答案 D变式训练1 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点电荷可以是带电荷量很多的带电体B .带电体体积很大时不能看成点电荷C .点电荷的带电荷量可能是2.56×10-20 CD .一个带电体能否看做点电荷应以具体情况而定答案 AD解析 一个带电体能否看做点电荷,是相对于具体问题而言的,不能单凭其大小和形状及带电荷量的多少来判断,因此A 、D 正确,B 错误.因为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所以C 错误.故正确选项为A 、D .例2 有三个完全一样的球A 、B 、C ,A 球带电荷量为7Q ,B 球带电荷量为-Q ,C 球不带电,将A 、B 两球固定,然后让C 球先跟A 球接触,再跟B 球接触,最后移去C 球,则A 、B 两球间的作用力变为原来的多少? 思路点拨 求解此题应把握以下三点:(1)先据库仑定律写出原来A 、B 间库仑力的表达式.(2)据电荷均分原理确定接触后A 、B 的带电荷量.(3)再据库仑定律写出现在A 、B 间的库仑力.解析 设A 、B 两球间的距离为r ,由库仑定律知,开始时A 、B 两球之间的作用力为F =k 7Q×Qr2当A 、C 两球接触时,据电荷均分原理可知,两球均带电72Q ;当B 、C 两球接触时,两球均带电12(72Q -Q)=54Q故后来A 、B 两球之间的作用力F′=k 72Q ×54Q r 2=58F. 答案 58变式训练2 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 和+3Q 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 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 ,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r2,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A.112FB.34FC.43F D .12F 答案 C解析 两金属球间原来的库仑力F =k Q·3Q r 2=k 3Q2r 2,两球接触后各带相同电荷量Q′=-Q +3Q 2=Q ,又因它们的距离变为r2,所以此时它们间的库仑力F′=k Q·Q r 22=k 4Q 2r 2=43F ,故C 项正确.例3 两个正电荷q 1和q 2的电荷量都是3 C ,静止于真空中的A 、B 两点,相距r =2 m .(1)在它们的连线AB 的中点O 放入正电荷Q ,求Q 受的静电力. (2)在它们连线上A 点左侧P 点,AP =1 m ,放置负电荷q 3,q 3=-1 C ,求q 3所受的静电力.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分析:(1)q 1对Q 的库仑力;(2)q 2对Q 的库仑力;(3)库仑力的合力.解析 (1)依据库仑定律知道q 1、q 2对Q 的库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合力为零.(2)如图,q 3受q 1的引力F 31,受q 2的引力F 32,方向向右,合力为F 3=F 31+F 32=k q 1q 3r 2PA +k q 2q 3r 2BP =3×1010N .答案 (1)零 (2)3×1010N ,方向向右变式训练3 如图1所示,两个点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 1=4×10-9C 和q 2=-9×10-9C ,两者固定于相距20 cm 的a 、b 两点上,有一个点电荷q 放在a 、b 所在直线上且静止不动,该点电荷所处的位置是( )A .距a 点外侧40 cm 处B .距a 点内侧8 cm 处C .距b 点外侧20 cm 处 图1D .无法确定 答案 A解析 此电荷电性不确定,根据平衡条件,它应在q 1点电荷的外侧,设距q 1距离为x ,由k q 1q x 2=kq 2qx +202,将数据代入,解得x =40 cm ,故A项正确.5.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沿一直线等距离排列三个小球A、B、C,三球质量均为m,相距均为L,若三球均带电,且q A= + 10q,q B= + q,为保证三球间距不发生变化,将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于C球,使三者一起向右匀速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N 。 号是____ (3)作用效果。 形变 。 ①使受力物体发生______ 运动状态 。 ②改变受力物体的_________ 大小 又有______ 方向 。 (4)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______
2.力的图示 带箭头的线段 表示。 (1)力可以用一根______________ 大小 ,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力的 (2)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______ 方向 ,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_______ 作用点 。 _____ 作用线 。 (3)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_______
大小,箭头表.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三种情况:
(1)速度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2)速度方向改变,大小不变。
(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改变。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典例1】重30 N的木块浮在水面上,作出木块所受浮力的图
示,并指出浮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再画出木块所受重力
)
(3)物体间不必相互接触也会有力的作用。(
(4)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5)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
)
提示:(1)力的图示要把力的三要素准确地表示出来。力的示 意图是为了分析物体受力而作,侧重于表示力的方向,二者是
有区别的,故(1)错。
(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故 (2)错。 (3)物体间有力的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例如两个磁铁之间虽 相距一段距离,仍可发生力的作用。故(3)对。 (4)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不是最重的一点,故 (4)错。
(4)独立性:任何一个力都能独立地产生作用效果,使物体发
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2.力的两种作用方式
(1)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产生作用力,如拉力、压力等。
(2)两个物体不直接接触有作用力,如两磁铁相距一定的距离 就有磁力作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

全章概述本章学习力的根本学问,是学习整个力学的根底和打算。

内容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

本章的内容及初中学过的有关力学学问联络亲密,是初中学问的扩展和深化,是今后学好其它力学学问的根底。

在新课程标准下本章突出了以下特点:l、和过去教材相比,突出介绍了自然界中的四种互相作用,四种互相作用之间的关系没有定论的说法激起了有志者的热忱及探究欲望。

2、留意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我们熟识的生活现象引入教学内容或回应教学内容,比方足球运动、重心变更、摩擦力的产生等等,源于生活的实例激发了大家探究的热忱。

3、强调试验的作用,熬炼动手实力。

每节课都设计了若干试验,比方微小形变的演示,弹簧弹力规律的探究,滚动摩擦的探讨等等。

在试验过程中体会和感悟试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物理的爱好。

4、亲密联络生活实际,源于生活并且最终效劳于生活。

新课标要求1、通过试验相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试验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3、通过试验,理解力的合成及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和标量,用力的合成及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3.1重力根本互相作用【教学目的】1、学问及技能⑴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可分为两类。

⑵理解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力的测量工具、单位、量性、力的图示。

⑶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⑷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⑸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程度支持物支持的静止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程度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⑹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质量分布匀称的物体重心的位置。

⑺理解力的几种根本互相作用,会对不同的力进展分类。

2、过程及方法⑴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培育学生动手的实力。

⑵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替代是物理学探讨的一种方法。

3、情感、看法价值观⑴通过课本内容的完成,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视察,教化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多视察、多分析,看问题不能片面。

高一物理必修一3.1《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学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3.1《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学案

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区分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知道力的作用效果;(3)知道重力的定义,知道重力的方向,学会重力大小的计算和测量方法;(4)理解重心概念,知道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位置;(5)了解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概念;(6)理解悬挂法测重心位置的原理;二、问题与题例问题:1、对于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解?2、关于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3、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及对公式的理解?4、物体重心位置的确定及重心位置与物体的那些因素有关?题例:例题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受力物体可以对应着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

B.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C.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弹簧压缩后再反过来对手作用。

D.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相互作用。

例题2、试说出右图所示的力F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三、预习自测题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2、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3.关于物体的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物体的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其几何中心。

C.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它的重心位置很可能也随着改变。

D.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物理必修一导学案教材

物理必修一导学案教材

物理必修一导学案教材导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应当能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1. 初识物理学1.1 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运动、力量和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是其他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

1.2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主要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运动的规律。

涵盖范围广泛,如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

2. 物理学的重要性2.1 物理学的应用物理学的许多原理和方法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电器、通讯、交通工具等都离不开物理学的原理。

2.2 物理学的培养目标通过学习物理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 基本物理量和单位3.1 基本物理量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等,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3.2 SI单位制世界上通用的国际单位制是国际单位制(SI单位制),包括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等。

4.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4.1 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4.2 力学力学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运动规律,包括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

5. 物理学的实验方法5.1 观察法物理学实验的第一步是观察,通过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可以揭示事物之间的规律。

5.2 实验法物理学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理论,实验证实了结论的正确性,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6. 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初步了解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明白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各个领域的物理知识,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以上就是物理必修一的导学案教材,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基础知识,为将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教科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教案+教科版

授课人:授课年级高一课题课时3.1牛顿第一定律课程类型新授课课程导学目标目标解读1.了解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

2.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实验及其主要过程和推理。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现象。

4.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并能运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惯性是物质固有的一种性质,所以与外界环境无关,要多体味其中的意义。

课程导学建议重点难点认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

教学建议本节内容需要安排1个课时教学,若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用15~20分钟,安排在课内则只需15分钟左右。

从了解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到认识伽利略的科学实验方法,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发展过程及方法,着重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多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并解释其中的物理规律,领悟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概念和特点。

课前准备研读教材,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视频资料。

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乘公交车回家时,汽车突然启动或者前进中突然刹车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启动时我们会往后仰,刹车时会向前倾,甚至与车厢“亲密”接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惯性。

那什么是惯性,怎么样的物体才有惯性,惯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些问题。

图片展示第一层级研读教材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PPT课件呈现学习目标完成学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和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结对交流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就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高中物理3一1教案

高中物理3一1教案

高中物理3一1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分子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规律;3.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分子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1.理解分子动理论与实际物质间的关系;2.掌握分子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规律。

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点和示意图;2.实验器材:温度计、容器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导入问题:什么是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与物质的性质有什么关系?2.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1.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讲解分子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规律。

三、实验(20分钟)1.利用温度计和容器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状态下的分子运动情况;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分析。

四、讨论(15分钟)1.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分子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规律;2.指导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五、总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2.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动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延伸:1.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分子动理论的相关内容;2.引导学生对分子动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应用。

布置作业:1.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堂笔记;2.思考并分析分子动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一物理第三章导学案

高一物理第三章导学案

3.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前预习学案必修一一、预习目标本节学习力的基本知识:力的概念、力的图示;重力和重心。

二、预习内容:1、物体的运动状态用来描述,只要物体的变化了,不管是还是改变了,都说这个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2、在外界的作用下,物体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发生了形变。

3、在物理学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以及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之间的,称为力。

力的三要素是。

4、力的矢量性:力是,它不但有大小,而且有,力的大小可以用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5、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

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

6、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其中g是,重力的方向总是,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

重心在几何中心。

三、提出疑惑1、什么原因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使物体产生形变呢?2、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它的单位是什么?3、如何形象地描述力?什么是力的图示?什么是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4、什么是重力?其方向如何?重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的重力与地球对物体吸引力一样吗?5、苹果为什么向下掉落?何谓物体的重心?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物体的运动速度改变.2.知道力是、的原因.3.知道力的图示是用一带箭头有标度的线段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表示出来的一种处理力的科学方法,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4.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力大小的测量方法.5.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会确定质量均匀分布且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位置.6.知道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概念,了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变化.二、学习过程任务一、力和力的图示阅读教材p51回答下列问题1、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指的什么?你能举出例子吗?如:2、你还能举出物体发生形变的例子吗?如?3、什么原因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发生形变呢?4、你能给力下一个定义吗?5、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将加快物体的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将阻碍物体的运动,这说明力的方向不同,它的作用效果也不一样,可见,要把一个力完全表达出来,除了指明力的大小,还要指明力的方向。

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一第3章第1节 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一第3章第1节 牛顿第三定律导学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3.3 牛顿第三定律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物体也施加了力.我们把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称为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二、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____上,这样的一对力称为平衡力.三、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____上.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上,它们同时________、同时________,是同种________的力.五、受力分析(1)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可以用加速度描述,加速度的大小是由物体所受各个力的________决定的.(2)若要求解物体的加速度,必须先对物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3)①任何物体都受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_.②若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相互挤压,就会产生________,其方向与接触面________.③当接触面粗糙且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接触面处就会产生________ ____或________________.其方向与接触面________.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问题情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的力其大小有什么关系?例如,大人跟小孩掰手腕,很容易就把小孩的手压在桌面上。

那么,他们施加给对方的力,大小相等吗?用手拉弹簧,弹簧受到手的拉力 F,同时弹簧发生形变,手也就受到弹簧的拉力 F'(图 3.3-1)我们常说,地面上及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重力)。

高一物理必修1导学案

高一物理必修1导学案

高一物理必修1导学案导学目的:帮助学生掌握高一物理必修1的重点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是自然界最基础的科学之一。

2.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涉及到天体物理学、声学、光学、力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

3. 物理学的分类物理学可以分为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两大类。

经典物理学包括牛顿力学、电磁学、热力学等,现代物理学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二、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没有合力作用于物体,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受到合力作用时,将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于物体的力都有相等大小的反作用力,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三、力的性质1.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接触力是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非接触力是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产生的力。

2.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合成力是这些力的矢量和。

3. 力的分解当一个力作用于物体时,可以将这个力分解为垂直方向和平行方向上的分力。

四、动能和势能1. 动能公式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2. 势能公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重力势能和弹簧势能是常见的势能形式。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应用于解决动力学问题。

五、物理学的实验方法1. 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来揭示自然界规律。

2. 物理学实验的基本要求物理学实验需要准确地控制实验条件、准确地测量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

3. 物理学实验的重要性物理学实验是检验理论的有效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人教版选修3-1导学案:1.7 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师版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人教版选修3-1导学案:1.7 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师版

第一章静电场第7节静电现象的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能说出静电平衡产生的条件.2.掌握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特点.3.了解尖端放电、静电屏蔽现象及其应用.[学习过程]:任务一:如图1所示,把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放到电场中,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将发生定向移动,从而使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请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原因是什么?定向移动的方向如何?(2)自由电子能否一直定向移动?为什么?答案(1)自由电子受外加电场的电场力作用而移动,向着与电场相反的方向定向移动.(2)不能.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与外加电场反向,阻碍电子的定向移动,当这两个电场大小相等时,电子的定向移动终止.[教师概括] 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场1.静电平衡:金属导体放到电场中,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在静电力作用下,将向着与电场相反的方向定向移动.在导体的两个面上将出现正负电荷的现象.2.导体两面出现的正负电荷在导体内部产生的电场E′与E0的方向相反,当这两个电场叠加使导体内部各点的合电场等于0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不再发生定向移动,导体达到了静电平衡状态.(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的电场处处为0.(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任务二:请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当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电荷在导体上如何分布?内部是否还有电荷?答案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导体内部没有电荷.2.形状不规则的带电体,表面上各处的电荷分布是否均匀?附近场强是否相等?答案在导体外表面,电荷分布不均匀,电场强度也不相等.[教师概括] 导体上电荷的分布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有以下两个特点:(1)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表面.(2)在导体外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单位面积的电荷量)越大,凹陷的位置几乎没有电荷.任务三:阅读P25的“尖端放电”内容,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避雷针是利用尖端放电保护建筑物的一种设施,其原理是什么?答案导体尖端的电荷密度很大,附近的电场很强,空气中残留的带电粒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剧烈的运动,把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撞“散”,也就是使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分离.这个现象叫做空气的电离.中性的分子电离后变成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和失去电子而带正电的离子.这些带电粒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加速,撞击空气中的分子,使它们进一步电离,产生更多的带电粒子.那些所带电荷与导体尖端的电荷符号相反的粒子,由于被吸引而奔向尖端,与尖端上的电荷中和,这相当于导体从尖端失去电荷.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若导体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场强怎样?静电屏蔽是怎样起到屏蔽作用的?答案空心部分场强为零.静电屏蔽是利用“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即使内部有自由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也为0,自由电子不发生定向移动.[教师概括]尖端放电和静电屏蔽1.尖端放电:所带电荷与导体尖端的电荷符号相反的粒子,由于被吸引而奔向尖端,与尖端上的电荷中和,这相当于导体从尖端失去电荷.这个现象叫做尖端放电.2.静电屏蔽:当静电平衡时,金属壳或金属网的空腔内电场强度为0,外电场对壳(网)内的仪器不会(填“会”或“不会”)产生影响,金属壳(网)的这种作用叫做静电屏蔽.任务四:完成下列练习,检测本堂课学习效果1、一金属球,原来不带电.现沿球的直径的延长线放置一均匀带电的细杆MN,如图2所示.金属球上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在球内直径上a、b、c三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 a、E b、E c,三者相比(C)A.E a最大B.E b最大C.E c最大D.E a=E b=E c2、如图3所示,在真空中把一绝缘导体AB向带负电的小球P缓慢地靠近(不接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A.B端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多B.导体内部场强越来越大C.导体的感应电荷在M点产生的场强大于在N点产生的场强D.导体的感应电荷在M、N两点产生的场强相等3、如图4所示,在绝缘板上放有一个不带电的金箔验电器A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空腔导体B.下列实验方法中能使验电器箔片张开的是(BCD)A.用取电棒C(带绝缘柄的导体棒)先跟B的内壁接触一下后再跟A接触B.用取电棒C先跟B的外壁接触一下后再跟A接触C.用绝缘导线把验电器A跟取电棒C的导体部分相连,再把取电棒C与B的内壁接触D.使验电器A靠近B4、下列实验中,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会张开的是(B)[课堂总结]:[课后作业]:完成《成才之路》小本高中物理考试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在考场上,时间就是我们致胜的法宝,与其犹犹豫豫不知如何落笔,倒不如多学习答题技巧。

高一物理必修一3.1教案导学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3.1教案导学案

必修一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教材分析这一节首先从力的概念入手进行研究,“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个表达是抽象的,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要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出发,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力的定义.对于力的相互性的理解是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角度来进行定义的,刚开始分析物体受力时,可以把施力物体找出来以便在分析时不会凭空增加力的个数.力的三要素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把问题简单化的一种方法,也是以后作力的分析草图时必须用到的一种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要学生多加练习,特别是对力的示意图更要加以重视,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重力概念的理解难点在于重心的理解,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但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密度分布都有关系.理解重力可以从演示实验入手进行,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是解决难点的很好的方法.二、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

3、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4、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的三要素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2、重心的概念四、学情分析力的概念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但是它的理解仍然是一个难点,关键是在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问题上,并且两个力地位是相同的.重力是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一个概念,对它的理解主要应该放在重心的研究上,知道不同情况下物体重心的位置.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对它的理解不必太深,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将来发展打下基础.五、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六、课前准备多媒体,长方形木块,锯条,橡皮条,已知质量的钩码,重锤线,铅笔,刻度尺,质量均匀分布的金属板等。

高一物理《3.2弹力》导学案

高一物理《3.2弹力》导学案

高一物理《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编写人:徐伦伟审核人:徐伦伟使用时间:2013-11班级:姓名:3.2 弹力一、目标⑴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⑶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⑷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⑸了解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二、知识点弹性形变和弹力:1、物体在力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

2、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3、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4、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力后,物体就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5、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弹力的2.个必要条件:①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几种弹力: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

2、绳对物体的拉力的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胡克定律:1、胡克定律: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公式表示为。

(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等于弹簧受力后的长度L与不受力时的长度L0之差,及x=│L-L0│)。

式中的k 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N/m。

“软”的弹簧劲度系数小。

三、课堂练习下列关于弹力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存在弹力(B)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垂直于支持面(C)压力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大小(D)发生形变的物体一定会产生弹力1、如图所示,与小球接触的面都是光滑的,画出各图中小球受到的弹力。

2、某同学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挂钩码,做实验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下表是该同学的实验数据。

实验时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弹簧很轻,自身质量可以不计。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3.1教案导导学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3.1教案导导学案

必修一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教材分析这一节首先从力的概念入手进行研究,“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个表达是抽象的,也是教中的一个难点,教中要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出发,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力的定义对于力的相互性的解是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角度进行定义的,刚开始分析物体受力时,可以把施力物体找出以便在分析时不会凭空增加力的个力的三要素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把问题简单的一种方法,也是以后作力的分析草图时必须用到的一种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要生多加练习,特别是对力的示意图更要加以重视,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重力概念的解难点在于重心的解,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但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密度分布都有关系解重力可以从演示实验入手进行,把抽象的问题具体是解决难点的很好的方法二、教目标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

3、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4、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的三要素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教重难点重点: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2、重心的概念四、情分析力的概念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但是它的解仍然是一个难点,关键是在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问题上,并且两个力地位是相同的.重力是在初中已经习过的一个概念,对它的解主要应该放在重心的研究上,知道不同情况下物体重心的位置.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对它的解不必太深,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将发展打下基础.五、教方法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六、课前准备多媒体,长方形木块,锯条,橡皮条,已知质量的钩码,重锤线,铅笔,刻度尺,质量均匀分布的金属板等。

物理高一导学案必修一

物理高一导学案必修一

物理高一导学案必修一一、绪论: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它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绪论的学习,我们将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同时掌握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力和运动力和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本节将学习力的定义、单位和分类,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内容,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运动问题。

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是常见的三种力,本节将学习这三种力的产生原因、特点和计算方法,掌握重力方向、弹力大小和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理解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四、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本节将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内容,理解力的瞬时作用和力的独立作用原理,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物体的平衡与超重物体的平衡与超重是本节学习的重点之一。

我们将学习平衡状态及平衡条件,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产生原因,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六、动量与冲量动量和冲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本节将学习动量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动量定理的基本内容,理解冲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七、动能与势能动能与势能是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物理量,本节将学习动能和势能的定义、计算方法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规律及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八、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本节将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适用条件及解题方法,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规律及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机械能守恒问题。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1教学设计3:3 1 波的形成精品教案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1教学设计3:3 1 波的形成精品教案

3.1 波的形成在艺术体操的带操表演中,运动员手持细棒抖动彩带的一端,彩带随之波浪翻卷.彩带上的波浪向前传播时,彩带上的每个点也在向前运动吗?讲授新课随风飘扬的红旗——是振动在红旗上的传播水面泛起的涟漪——是振动在水中的传播运动员手中飞舞的彩带——是振动在彩带上的传播.振动的传播称为波动,简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机械波一、波的产生条件波的产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波源和介质①波源:能够产生振动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又称振源②介质:传播振动的媒介物,如:空气、水、绳等二、波的形成在介质中,波源首先振动,带动邻近的质点依次振动,形成向远处传播的波动.当手握绳端上下振动时,绳端带动相邻质点,使它也上下振动.这个质点又带动更远一些的质点……绳上的质点都很快振动起来,只是后面的质点总比前面的质点迟一些开始振动.如图所示.三、波传播的特点问题1:各质点随波迁移吗?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只是上下振动问题2:各质点做什么运动?各质点以刚开始静止的位置(平衡位置)为中心做机械振动结合实例,思考机械波产生的条件?观察绳波的形成过程,阅读教材理解波是如何形成的.完成思考问题,并尝试画出没经过一段时间后波的图像.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总结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波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在画波的图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问题3:各质点的起振方向相同吗?起振方向相同,都是先向上振动问题4:各质点振幅相等吗?相等问题5:各质点振动周期和频率都相等吗?与波源的周期频率有关系吗?相等且都等于波源的周期和频率.各质点做的是受迫振动问题6:各质点振动有先后顺序吗?在空间上由近及远依次振动,在时间上由近及远依次振动问题7:波源停止运动后,各质点如何运动?各质点逐渐依次停止运动,距波源越远,停止运动越晚.课堂练习1、(多选)关于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B.后振动的质点总是跟着先振动的质点重复振动,只是时间落后C.同一机械波参与振动的所有质点有相同的频率D.机械波传播过程中各质点随波迁移,波的传播也是振动能量的传递〖解析〗只有物体做机械振动,而其周围没有传播这种振动的介质,不可能形成机械波,故选项A错误;任何一个振动的质点都是由波源带动的,并将振动传播开来,所以后一质点总是落后前一质点,故选项B、C正确;形成机械波的各个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并没有随波迁移,离振源远的质点振动的能量是通过各质点的传递从振源获得的,故选项D 错误.〖答案〗BC四、横波与纵波1、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互相垂直的波.①特征:凸凹相间,具有交替出现的波峰和波谷.②仅在固体中传播2、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的波.①特征:疏密相间,具有交替出现的密部和疏部.②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课堂练习2、下列关于横波、纵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波源在同一介质中形成的机械波中可同时具有横波和纵波B.由于横波、纵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不同,因此横波、纵波不可能沿同一方向传播C.横波、纵波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定相等D.只要存在介质,不管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均可传播横波和纵波〖解析〗:同一波源产生的波中可同时具有横波、纵波,如地震波,故选项A正确;虽然传播这两种波的介质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的关系不同,但并不妨碍两者沿同一方向传播,故选项B错误;在同一介质中,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如地震波中纵波比横波传播得快,故选项C错误;横波可以在固体内传播,不可以在液体、气体中传播,而纵波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故选项D错误.〖答案〗A课堂练习3、(多选)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振动是形成波的原因,波动是振动的传播B.振动是单个质点呈现的现象,波动是许多质点联合起来呈现的现象C.波的传播速度就是质点振动的速度D.有波动一定有振动,有振动一定有波动〖解析〗:由于介质中的各部分存在相互作用,所以某一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部分质点发生振动,这样振动就由近及远传播开去而形成波,故选项A、B正确;波的传播速度和质点振动的速度没有关系,故选项C错误;有波动一定有振动,但有振动不一定有波动,故选项D错误.〖答案〗AB。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 基本的相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 基本的相

3.1重力基本的相互作用(导学案)2018-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__15_号备课组长签字:________教研组长签字:__________ 编写人:吕宝磊班级____第_____组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知识目标】1.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物质性及其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方向,会计算重力。

4.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

5.了解四种相互作用。

【自主学习】1.力的产生方式物体间力的产生方式有两种:(1)直接接触,如推力、拉力等;(2)不直接接触,如重力、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2.力的三性(1)物质性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

②我们谈到一个力时,一定同时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

不存在只有受力物体而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不存在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的力。

(2)相互性①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______的。

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那么另一个物体也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施加了力。

②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

(3)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力的作用效果】(1)两个作用效果(2)力的作用效果除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外,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3)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是判断物体是否受力的最基本方法。

例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弹簧被压缩后再反过来给手一个作用B.运动员将垒球抛出后,垒球的运动状态仍在变化,垒球仍为受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不是运动员C.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本身可能不受力的作用D.某物体作为一个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重点难点】一、力和力的图示1.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____________。

(2)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教材分析这一节首先从力的概念入手进行研究,“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个表达是抽象的,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要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出发,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力的定义.对于力的相互性的理解是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角度来进行定义的,刚开始分析物体受力时,可以把施力物体找出来以便在分析时不会凭空增加力的个数.力的三要素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把问题简单化的一种方法,也是以后作力的分析草图时必须用到的一种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要学生多加练习,特别是对力的示意图更要加以重视,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重力概念的理解难点在于重心的理解,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但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密度分布都有关系.理解重力可以从演示实验入手进行,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是解决难点的很好的方法.二、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

3、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4、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的三要素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2、重心的概念四、学情分析力的概念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但是它的理解仍然是一个难点,关键是在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问题上,并且两个力地位是相同的.重力是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一个概念,对它的理解主要应该放在重心的研究上,知道不同情况下物体重心的位置.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对它的理解不必太深,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将来发展打下基础.五、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六、课前准备多媒体,长方形木块,锯条,橡皮条,已知质量的钩码,重锤线,铅笔,刻度尺,质量均匀分布的金属板等。

七、课时安排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加速直线运动有何区别?引入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P54第一段后答:物体速度(大小、方向)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P54第二段后举例。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同学们都平时都习惯这样说,我们班要数某某同学的力量最大,某某同学脚部的力量最强,一脚可以把足球开出五、六十米。

这种对力的说法符合物理角度对力的定义吗?本节课我们将着手研究这个问题,并学习几种简单的力学问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一、力和力的图示⑴力的描述:力是物体与物体的作用。

(即力产生的条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发生作用)⑵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是物体发生形变。

⑶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弹簧秤)⑷力的单位:牛顿⑸力的量性:矢量,遵循矢量运算法则⑹力的图示:按一定比例作出的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作用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二、重力1、重力提问: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在预习后回答: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人跳起来总会落在地上,扔出去的东西总要落回地面。

提问:有的同学说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到底是不是呢?学生猜疑: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教师释疑:严格地说,重力并不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吸引力的一部分,以后才会学到这些知识,现在知道就行了。

所以说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而不能说地球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由于两者相差很小,通常可以用重力代替吸引力。

⑴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就是重量。

一个物体受到10N的重力,可以说这个物体的重量是10N。

提问:重物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各是谁?学生: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重物。

强调:地球上的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因此,在今后的受力分析中重力肯定有。

在月球上,物体也会由于月球的吸引而受到相应的重力,到其他星球表面也一样。

⑵产生条件: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2、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提问: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为什么?学生:物体静止时对弹簧秤的拉力大小等于其重力。

实验:手提弹簧称及其下挂的钩码,测出钩码的重力;在竖直方向上用不同的方式运动,观察弹簧称示数及其变化。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并结合二力平衡知识得出结论)⑴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测出。

在静止的情况下,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动手实验: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的重力的大小,观察计算重力G与钩码的质量m的关系。

学生马上得到:G与m成正比。

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G=mg(g=9.8N/kg)强调:g值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取值不同,一般情况下忽略这个差异,可认为g值是恒定的。

实验:从静止释放的小石块总是竖直下落,重锤线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归纳:从静止释放的小石块总是竖直下落,分析重锤线下重物的受力情况,可知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强调: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指的是与水平地面相垂直,不能笼统指垂直方向。

3、重心⑴概念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或各部分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或各部分所受到的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

通俗点讲,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

把物体的全部质量集中到一点将不影响研究结果,这就是物理学的一种等效替代的思想。

⑵与重心位置有关的因素:①与物体的形状有关;②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均匀的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在此几何中心上。

同学们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找出这些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投影分析)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不规则的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二次悬挂法或寻找支点法找到。

学生动手找自己的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并且说出其原理。

教师演示:木圆环,不规则形状薄木板的重心。

(参照课本中P5的实验)验证:用悬挂法确定重心之后,在板上固定一条细线,让其穿过重心C点,再在其重心C处拴上细绳提拉,验证薄板可以水平平衡。

也可以重心C为支点,让薄板水平平衡。

演示讲解:不倒翁的制作就是改变椭圆空腔的重心,增强对重心概念的印象。

演示:将一段均匀的直铁丝,做成直角、四边形、圆形等不同的形状,用悬挂法寻找其重心的位置。

归纳: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之上,也可在物体之外。

物体的稳定程度与重心的高低及支承面的大小等有关。

简单介绍一下不倒翁的原理,让学生有一种印象,为以后学习平衡的种类奠定基础。

巩固练习:用卡车运输一些有的轻、有的重物体,将这些物体怎样堆放到卡车上较为合理。

(尽量将重的物体放在车的底部,整体的重心较低,行驶较安全)三、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是是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

对于通常大小的物体,它们之间的引力非常微弱,常被忽略不计。

电磁相互作用包括静止电荷之间以及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电和磁是密切相关的,在一个参考系中观察到的磁力可以和另一个参考系中的电力联系起来,电力和磁力可统一为电磁相互作用。

引力和电磁力能在宏观世界里显示其作用。

这两种力是长程力,从理论上说,它们的作用范围是无限的。

但是,电磁力要比引力强得多。

宏观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除引力外,所有接触力都是大量原子、分子之间电磁相互作用的宏观表现。

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都是短程力。

短程力的作用范围在原子核尺度内。

强作用力只在10-15m范围内有显著作用,弱作用力的作用范围不超过10-16m。

这两种力只有在原子核内部和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中才显示出来,在宏观世界里不能觉察它们的存在。

核子(质子、中子)、电子和中微子等参与弱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是介子和重子(包括质子、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这种力将核子束缚在一起,核物理学家们把它称为核相互作用。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五)发导学案、布置作业1、课后完成课本54页“问题与练习”中的习题。

2、用悬挂法确定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硬纸板、衣服挂)九、板书设计一、力和力的图示二、重力1、重力2、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重心三、基本相互作用十、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应用主要涉及力的概念、力的图示、重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定,以及物体重心位置的确定。

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只要作一般性的了解。

这节课重点是对重物牵引下小车的运动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涉及到了实验的设计、操作以及作图象的方法、原则,很好地提高了大家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又为后面学习这种匀变速运动打下了基础。

必修一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本节学习力的基本知识:力的概念、力的图示;重力和重心。

介绍了自然界的四种基本作用。

二、预习内容:1、物体的运动状态用来描述,只要物体的变化了,不管是还是改变了,都说这个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2、在外界的作用下,物体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发生了形变。

3、在物理学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以及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之间的,称为力。

力的三要素是。

4、力的矢量性:力是,它不但有大小,而且有,力的大小可以用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5、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

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

6、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其中g是,重力的方向总是,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

重心在几何中心。

7、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自然界中的四种相互作用是、、、。

重力是在地球表面的表现,弹力摩擦力是由引起的。

强相互作用力的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m,即原子核的大小。

三、提出疑惑1、什么原因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使物体产生形变呢?2、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它的单位是什么?3、如何形象地描述力?什么是力的图示?什么是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4、什么是重力?其方向如何?物体的重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的重力与地球对物体吸引力一样吗?5、苹果为什么向下掉落?何谓物体的重心?6、科学家想建立一种“统一场“来解决相互作用问题,它们都是哪些相互作用?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物体的运动速度改变.2.知道力是、的原因.3.知道力的图示是用一带箭头有标度的线段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表示出来的一种处理力的科学方法,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4.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力大小的测量方法.5.掌握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会确定质量均匀分布且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位置.6.知道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概念,了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变化.二、学习过程任务一、力和力的图示阅读教材p51回答下列问题1、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指的什么?你能举出例子吗?如:2、你还能举出物体发生形变的例子吗?如?3、什么原因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发生形变呢?4、你能给力下一个定义吗?5、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将加快物体的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将阻碍物体的运动,这说明力的方向不同,它的作用效果也不一样,可见,要把一个力完全表达出来,除了指明力的大小,还要指明力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