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苏联的航天飞机
航天历程和发展
航天历程和发展近代航天历程和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探索和研究。
在当时,人们对太空和宇宙的认识非常有限,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航天的兴趣和探索也越来越浓厚。
第一个里程碑可以追溯到俄罗斯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契科夫斯基在20世纪初提出的火箭原理。
他的理论奠定了现代火箭技术的基础,成为了航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之后,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V-2火箭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枚真正意义上的火箭。
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竞争推动了航天领域的发展。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太空竞赛。
苏联于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之后,美国宇航局(NASA)成立并投入大量资源用于航天研究。
1961年,苏联的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他乘坐伊夫安·盖尔琴号宇宙飞船绕地球一周。
不久之后,美国于1969年成功实现了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
自此以后,航天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航天飞机的发明和运行使得太空任务变得更加灵活和经济高效。
1981年,美国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首次成功进行了太空飞行任务。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航天任务的范围逐渐扩大。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成为国际合作的象征,多个国家联手共同研究和探索太空。
近年来,私人企业也开始参与航天行业。
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公司成功实现了太空飞行器的回收利用,大大降低了航天飞行成本,并且计划将人类送往火星。
总的来说,航天历程和发展在近代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从最早的理论研究到后来的实际任务执行,航天技术的发展正在加速。
未来,航天行业将继续挑战更大的目标,开拓更广阔的太空领域,为人类的未来带来更多希望和机遇。
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航天事业是人类探索宇宙、开发外层空间的一个重要领域,始于20世纪初。
以下是航天事业的发展史的主要里程碑:
1.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时代。
2.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类,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任务。
3. 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开创了人类登月的历史。
4. 1971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发射能力的国家。
5. 1975年:苏联和美国进行了首次太空对接,标志着国际空间合作的开端。
6. 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发生爆炸事故,七名宇航员全部牺牲,成为航天史上的重大事故之一。
7. 1998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载人太空能力的国家。
8. 2003年: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返航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七名宇航员全部牺牲,再次震惊全球。
9. 201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为后续建造太空站奠定了基础。
10. 2020年:中国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开启了中国火星探测之旅。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合作的加强,航天事业将不断发展壮大,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更多的贡献。
载人宇宙飞船发明的历史
载人宇宙飞船发明的历史自人类发现了航天技术以来,就一直在努力研究如何将人送入太空,探索这无限广阔的星际世界。
于是,载人宇宙飞船应运而生。
和其他发明不同的是,载人宇宙飞船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入太空。
这个事件引起了美国的高度关注,他们意识到,如果不能及时地掌握这项关键技术,就将失去在太空探索上的领导地位。
于是,美国宣布开始用航天技术研制载人宇宙飞船。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美国和苏联不断地展开激烈的航天竞赛,试图证明自己在航天领域的地位。
1961年4月,苏联首次成功地将人类送入太空,它的航天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行星轨道上的人。
而美国则在5月宣布,他们将在10年内将人类送上月球。
为实现这个目标,美国开始了一项庞大的太空计划,被称为阿波罗计划。
首先,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意义不止于此,更是意味着,载人宇宙飞船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美国就设计出了多个载人宇宙飞船模型,尝试在极端的环境中测试其性能。
最终,在1967年,美国的阿波罗1号载人飞船在进行地面测试时出了意外,背景板起火,导致宇航员无法逃生,全部遇难。
这个事故也推迟了围绕载人宇宙飞船的研究计划,而且对这个计划的国际公众形象也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但是,科学家们没有放弃,他们改变了存入方式和设计,从多个方面对飞船进行了大量的改进,重新开始了计划。
1968年,美国最初成功将人类送上月球,证明了他们在航天技术方面的实力。
1981年,美国宇航局推出了另一种载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这一模型是极其复杂的,并且成为了载人宇宙飞船的一个里程碑。
它可以携带大量物资,而且不需要摆脱废弃的火箭,它可以在对地点进行着陆,并且可以循环使用。
但是,尽管它的优势非常明显,但航天飞机的安全性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每一次遇险甚至每一次稍有变故,都会引起广泛的关注。
航天飞机简介
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以高超音速在 大气层内飞行,在30~100公里高空 的飞行速度为12~25倍音速,直接加 速进入地球轨道的航天飞行器; 空天飞机能够达到完全重复使用和 大幅度降低航天运输费用的目的。 空天飞机的运输费用可降到航天 飞机的1/10,甚至可降到1 %; 空天飞机最高时速3万公里,可在 海拔200公里的绕地轨道飞行;
凭借它本身的容积大、可多人乘载 和有效载荷量大的特点,还能在太 空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空间研究 工作.
航天飞机还可以把人造卫星从 地面带到太空去释放; 航天飞机能把太空失效的或毁坏 的无人航天器,如低轨道卫星等 人造天体修好,再投入使用; 甚至可以把欧洲航空航天局研制 的“空间实验室”装进舱内,进 行各项科研工作;
有人驾驶时,能在常规机场水平起 飞和着陆;还可在大气层内飞行, 飞行马赫数为5,从美国的纽约飞往 东京(12666公里)只需2小时 在地球大气层外的轨道飞行时, 飞行速度为25倍音速,仅需90分钟 就能绕地球一周。除作常规的民航 机外,它还可代替现有的航天飞机 作轨道飞行;
航天飞机—太空穿梭机
人类历史上 第一架航天 飞机, “哥伦比亚” 号首次发射 升空。
但只有美国与前苏联实际成功 发射并回收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种交通工具; 由于苏联瓦解,相关设备由哈萨克 接收后,受限于没有足够经费维持 运作使得整个太空计划停摆;
“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 “发现”号、“阿特兰蒂斯”号和 “奋进”号 1986年1月和2003年2月, “挑战者” 和“哥伦比亚”号分别失事。
航天飞机与空间站对接
航天飞机是美国20 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 的一种全新的、可重复 使用的空间运输系统。 发射时所看到的航天 飞机由三大部分组成: 中间最大最长的是燃料 贮箱,贮箱两侧外挂两 枚固体火箭,驮在贮箱 上的就是航天飞机;
美苏航天竞赛太空探索的辉煌
美苏航天竞赛太空探索的辉煌太空探索一直是人类追逐的梦想与目标,而在20世纪的美苏航天竞赛中,这一追逐达到了巅峰。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竞争不仅推动了航天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了世界格局。
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较量让太空成为一个新的战场,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成就和辉煌。
一、太空竞赛的背景20世纪50年代是美苏之间空间竞赛的关键时期。
二战后的冷战格局下,两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竞争异常激烈。
苏联在1957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这一事件震惊了全世界,也让美国感到了自己的技术落后。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苏之间竞争太空的比拼开始展开。
二、美国的太空探索成就在美国的航天竞赛中,阿波罗计划是最为著名和成功的一项。
该计划于1961年开始,旨在实现美国人登月的壮举。
1969年,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登月任务。
这个时刻不仅让全球亿万人在电视机前为之震撼,也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太空的认知和探索态度。
此外,美国还实现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如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建立了太空探测器先锋号、旅行者号等,这些探测器成功地进入了太阳系的各个行星轨道。
美国在航天科技研发、卫星发射能力和载人航天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为太空探索的辉煌贡献了力量。
三、苏联的太空探索成就与美国展开的航天竞赛中,苏联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苏联计划在人类航天领域的突破和探索方面都取得了成功。
苏联在1961年实现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宇航员加加林成功绕地球一周。
这一成就让苏联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国家,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优势。
此外,苏联还实现了多次重大突破,如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自动载人航天飞船,“和平号”空间站等。
苏联的探月计划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比如成功返回地球的月面样本。
这些成就不仅让苏联在航天领域享有盛誉,也加速了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进程。
四、太空竞赛的影响美苏太空竞赛不仅在技术上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也对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类历史上5大航天事故,剧烈燃烧下有人只剩一块足骨
人类历史上5大航天事故,剧烈燃烧下有人只剩一块足骨本文导读:在发射前一个月,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就对别人说:“这次任务我回不来了。
”他所言非虚。
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这艘飞船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关人员对“联盟1”号进行检查后,发现了203处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会让飞船在太空中的飞行变得很危险。
然而,在当时苏联残酷的政治环境下,没人敢把这些问题上报给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害怕会被降职、开除。
因此这项任务仍按计划如期进行。
但他并没有拒绝接受任务,因为一旦他退出,那么作为他的替补的尤里·加加林就会顶替他的位置。
为了不让好友送死,他仍然踏上了这次前往死亡的旅程。
进入太空后,飞船的天线未能正常打开、电力不足、导航也是困难重重。
原定于第二天的发射任务被取消,科马洛夫安全重返地球的希望随之化为泡影。
当飞船开始下降的时候,降落伞并未打开。
只有小降落伞弹了出来,更大的被卡住。
备用降落伞与小降落伞缠在了一起。
书中描写了美国情报机构“监听到科马洛夫在最后时刻发出的绝望的咆哮声”。
1967年4月24日,科马洛夫乘坐的飞船坠落在俄罗斯奥伦堡附近的平原上。
飞船被撞扁,用于缓冲的火箭也在猛烈碰撞中发生爆炸。
据鲁萨耶夫说,人们在废墟里只找到科马洛夫的一个足骨,其他什么也没有。
科马洛夫享受到国葬的待遇,他的遗骸被放置在一个敞口棺木里。
与其说科马洛夫死于宇宙飞船的技术故障,倒不如说他死于前苏联腐朽的政治体制。
顺便一提,加加林对朋友的死一直耿耿于怀,直至1968年他也在一次飞机事故中丧生,有传闻称加加林的死实际上是勃列日涅夫的授意。
四、1967年美国“阿波罗1号”飞船失火事故笔者认为此次事故的悲惨之处在于,还没能成功发射升空,三名宇航员就被活活烧死在了地面上。
1967年1月27日,美国“阿波罗1号”飞船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模拟发射时失败,意外发生前,各队员均躺卧在他们的座椅上。
下午6时31分(2331 GMT),一把声音(相信来自查菲,因为只有他有通畅的频道)透过对讲机说:“驾驶舱内发生火警!” 数秒后,通话在一痛楚的叫声中结束,从闭路电视中可看到怀特正尝试打开舱盖,然而,舱内气压的急剧升高使舱门根本无法从内打开。
俄罗斯与美国的航天史
俄罗斯与美国的航天史1903苏联出版了第一本航天理论的书;1926美国发射了第一枚液体火箭;1944德军为了军事目的发射了v2火箭;1957苏联发射了第一颗卫星;1958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卫星;1961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飞船(注)成功升空,随后,美国一名航天员乘坐飞船也成功进入轨道,同年,美国开始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1967美国进行“阿波罗”1号飞船模拟发射时,3名航天员因飞船失火而丧生;同年,前苏联航天员因“联盟号”飞船坠毁身亡;1969美国发射了“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把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送上了月球;1971 3名前苏联航天员在于太空实验室中工作了创纪录的24天后,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因飞船失压身亡;1980前苏联“东方”号运载火箭在进行燃料加注时发生爆炸,45名技术人员当场被炸死;1981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第一次载人飞行成功;1986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失败,7名航天员遇难;1998俄罗斯发射的基础舱“曙光”号与美国发射的节点舱“团结”号组装起来,形成了国际空间站的雏形;2003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着落失事,7名航天员遇难。
中国航天史1970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1988首次成功发射一颗气象卫星;1995“长征”二号E火箭起飞后发生爆炸;1996“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起飞后不久发生爆炸;1999载人航天工程试验飞船飞行成功;2001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发射成功;2002“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同年,成功发射“神舟”四号;2003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2005“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首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2008 9月25号 21时07分至22时27分,“神州”七号择机发射,两名航天员将分别穿着中俄航天服进行出舱准备,其中一人执行出舱任务。
注:目前人类研制发射成功并正在使用的载人航天器共有3种: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世界航天发展历程简述
世界航天发展历程简述
1942年,德国科学家冯·布劳恩提出了火箭空间飞行的概念,
并开始进行相关研究。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斯普特尼克1号”,标志着航天时代的开启。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他乘坐“伽里曼”号太空船绕地球轨道飞行。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实现了人类登月任务,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1971年,苏联空间站“和平号”开始在轨道上运行,成为第一
个有人居住的空间站。
1981年4月12日,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首次飞行成功,这标志着航天器的重复使用时代开始。
1998年11月20日,国际空间站(ISS)在轨开始运行,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轨道空间实验室,吸引了多个国家的参与。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途中解体,导致7名宇航员遇难,这是载人航天计划中的致命事故之一。
2008年9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自主研发的首颗载人航天器“神舟七号”,并首次进行太空行走实验。
2020年,NASA与SpaceX公司合作,成功发射了载人龙飞船,实现了美国自2006年以来自主发射载人航天器的能力恢复。
航天发展的历程充满了辛酸与成功,不断的技术突破和挑战推动着人类在太空探索的进程。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研制历史
研制历史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早在太空时代之前,就有人讨论过建造可重复使用的飞机形航天器了。如俄国的齐奥尔科 夫斯基就考虑过将飞机送入大气层以外的可能性。苏联的航天功臣科罗廖夫很早就将RP-318滑翔机安装上火箭引 擎做试验。20世纪60年代,米高扬设计局设计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小型飞船螺旋(Spiral)号,它由超音速飞机 发射,发射后则由自备的捆绑火箭作动力源。
而暴风雪计划的弊病也逐渐暴露出来:几乎所有的研制进度都没有达到最初的要求。别的不论,单是暴风雪 号的零件运输也成了大问题:人手不足,经验不够。苏联政府召集了大量工人前往拜科努尔,使这里为航天飞机 准备的211设施工作人员从600人骤增到1800人。1986年5月,刚刚组装好的暴风雪号开始进行电子系统的测试。 8-9月开始进行能源号火箭的发射试验。
制造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需要研制具有极高强度和极好热物理性能的新型材料,这类材料既要达到设计要求的 重量,又要保证航天飞机的飞行安全。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防热层的第一个功能是将再入时的气动加热产生的热量释放到周围空间;第二个功能是使 内部铝蒙皮的温度不超过150~170 ℃。此外防热层还要有足够的强度,能在-150~1300 ℃温度范围内多次使用, 且性能和尺寸不容许有明显变化。防热层的结构类似于空心砖的防热瓦,防热瓦体积的95 %是空的,5%填充的是 石英纤维。这种多细孔防热瓦是由直径一二微米的石英纤维均匀摆放并在高温中烧结而成的。表面涂覆抗腐蚀层。 黑色涂层可保证防热层在等离子流中的稳定性,并能将热能辐射到周围空间;白色涂层可减轻阳光对航天飞机的 加热。此外,涂层还要保护防热瓦免受机械损伤、污染和水气腐蚀。
地面测试
地面测试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最初,暴风雪承担的角色是航天武器和空间站(尤其是日后的和平号空间站)运输工具。 航天飞机的建造工作在1980年开始,第一架全尺寸航天飞机模型完成于1984年。据信前苏联共建造了数架航天飞 机,这是为了解决他们计算机模拟技术薄弱而作的。他们在不同的机身上安置了不同的电子设备,采用了不同的 设计以作测试用。其中供太空飞行用的几架编号分别为OK-1K1、OK-2K1、OK-1K2、OK-2K2和OK-3K2(后两架似 未完工),其他都是仅供地面试验的,有些机身还不是完整的。
世界航天史(精华版)
世界航天史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1959年9月1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1970年12月15日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1971年4月9日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
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197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
5年后,美国的“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1981年4月12日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服役已经超期8年,至今仍在运行,是目前最成功的人类空间站1993年11月1日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载人航天史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船升空,历时108分钟,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尼?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上天,历时2天又22小时50分,成为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太空行走。
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1967年4月24日乘联盟1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因降落伞未打开,成为第一位为航天殉难的宇航员。
1969年1月14―17日,前苏联的联盟4号和5号飞船在太空首次实现交会对接,并交换了宇航员。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在月面停留21小时又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第一人。
航天器的发展史
航天器的发展史摘要:航天器的发展使人类的活动从地面延伸到太空,引起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飞跃。
航天器的发展是紧紧依赖于各学科的发展的,材料、动力学等自然学科对它们的发展有直接的关键的影响,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成就。
关键词:航天器国际空间站卫星探索神舟飞船航天器又称空间飞行器、太空飞行器。
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在太空运行,执行探索、开发、利用太空和天体等特定任务的各类飞行器。
航天器的出现使人类的活动范围从地球大气层扩大到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引起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飞跃,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太空时代的开端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器是苏联1957年10月 4日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1号”,第一个载人航天器是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的东方号飞船,第一个把人送到月球上的航天器是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第一个兼有运载火箭、航天器和飞机特征的航天飞机是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美国1972年3月发射的“先驱者10号”探测器成为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航天器。
至今,航天器还都是在太阳系内运行,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用“卫星”号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送入太空,“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的发射表示着前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卫星呈球形,外径0.58米,外伸4根条形天线,重83.6公斤,卫星在天上正常工作了三个月。
虽然卫星只是一个小球,但它实现了人类几千年的飞天的梦想,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1959年1月前苏联再次发射卫星名为月神1号成为第一个飞跃月球的空间飞行器。
后来发射的月神3号成为了第一个发回了月球远端照片的探测器。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世界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
尤里·加加林少校乘“东方”1号飞船用了108分钟绕地球运行一圈后,在萨拉托夫附近安全返回。
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
当然,美国也认识到了太空的重要性。
1958年10月7日,美国航宇局(NASA)正式批准“水星”号载人飞船工程。
苏联与美国太空竞赛的时间轴
苏联与美国太空竞赛的时间轴----------------------------------------------1955年:- 美国开始推动开展国际地球物理年计划。
1957年:- 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Sputnik 1)。
这一壮举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轰动和震撼。
1958年:- 1月31日:美国成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卫星——探险者一号(Explorer 1)。
- 7月29日:美国成立了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1959年:- 9月12日:苏联的月球探测器“月球2号”成功登陆月球,并成为历史上首个登陆月球的无人飞船。
1961年:- 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功地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类,并绕地球飞行一周。
- 5月5日:美国宇航员阿兰·谢泼德成功地进行了自己的第一次太空飞行。
- 6月16日:苏联宇航员瓦莲京·别列任斯基完成了首次通过舱外活动的太空行走。
1965年:- 3月18日: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太空行走。
- 12月4日:美国的航天器“环游者2号”成为首架成功着陆月球的探测器。
1967年:- 1月27日:美国宇航员罗杰·查菲和弗吉尔·格里森在阿波罗一号(Apollo 1)的训练中因火灾身亡,导致该计划的推迟。
1968年:- 12月21日:美国的阿波罗8号航天器绕月一周后返回地球,宇航员还进行了历史性的太空照片拍摄,其中包括了地球升起照片,这是人类首次从月球拍摄到地球全貌。
1969年:- 7月16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航天器成功飞向月球。
- 7月20日:阿波罗11号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类,他的脚步时刻被全球电视观众所见证。
- 4月19日:苏联宇航员弗拉基米尔·舒扎楚科夫和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成功地在航天器“联盟7号”上进行了远距离对接。
军事理论_空间技术
航 天 器
载 人 航天器
航天飞机
三、航天器环绕地球运行的基本条件
(一)速度条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m v G· 2 =m r r
Mm G ·—— = R2 mg
2
V
(1) (2)
r
地球 M R
m
R 1 (3) = gR ( ) 2 V r V1=7.9km/s (第一宇宙速度,又称环绕速度) V2=11.2km/s (第二宇宙速度,又称脱离速度) V3=16.8km/s (第三宇宙速度,又称逃逸速度)
空 间 技 术(航天技术)
内容:
第一部分 概 述 一、空间技术的发展概况 二、航天器的定义和种类 三、航天器环绕地球运行的基本条件 四、航天器的发射
五、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
六、人造卫星的基本组成 第二部分 一、军用卫星 三、航天站 军用航天器 二、宇宙飞船 四、航天飞机
第一部分
概
述
一、空间技术(航天技术)的发展概况
2011年9月29日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的入轨精 度 轨道参数 倾 角 近地点高度 远地点高度
发射要求 42.77°
发射结果 42.75° 实际偏差 0.02°
200km
200km 0
346km
346.9km 0.9km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的成功率(至2012年 底):(174-8)÷174=95.4% 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5”: 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达到 “通用化,组合化,系列化”。
2、苏联的航天飞机 1988年11月15日苏联成 功发射了“暴风雪”号航天 飞 机。 它也由三部分组成:
轨道器、“能源”号火 箭、4枚液体火箭助推器。
苏联的航天飞机 苏联航天飞机的轨道器
穿越大气层的传奇之旅:人类太空史
1.人类太空史的开端:俄罗斯和美国的竞赛人类太空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冷战时期,当时的世界上只有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在探索太空方面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赛。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标志着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历史时刻。
之后,美国也加入了这场竞赛,并于1969年成功将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送上了月球,成为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国家。
2.诞生于火箭技术:德国的贡献太空探索的基础是火箭技术,而在20世纪初期,德国科学家在火箭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瓦尔特·恩斯特和弗里茨·冯·奥普尔两位德国工程师在二战期间开发了V-2火箭,这成为了后来宇航技术的基石。
战争结束后,美国和苏联都秘密地招募了许多德国科学家,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为后来的太空探索做出了巨大贡献。
3.穿越大气层的第一步:载人航天飞机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和美国开始研发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飞机,以取代传统的单次使用火箭。
苏联的布尔卡(Buran)和美国的航天飞机计划分别成为两国太空探索的里程碑。
1981年,美国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首次进行了载人试飞,这标志着人类首次成功穿越大气层并进入太空的里程碑。
4.太空站的建立:国际合作与和平太空站是人类在太空中居住和工作的基地,也是国际合作的象征。
由于成本高昂,许多国家选择合作共建太空站,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负担,还可以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友谊。
第一个太空站是苏联的“和平号”,于1971年发射。
之后,国际空间站(ISS)成为了最大、最复杂的太空站,它由美国、俄罗斯、欧洲、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共同建设和运营。
5.太空探索的新纪元:商业航天公司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私人企业也开始涉足太空探索领域。
SpaceX(太空探索科技公司)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家公司,由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创立。
SpaceX成功发射了许多火箭,并实现了太空舱和货运飞船的自主返回,这在太空探索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航天大事记
1957.10.4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开创了人类航天新纪元。
1961.4.12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
宇航员加加林在绕地飞行1圈、历时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开始了载人航天的新时代。
1961.5.5美国宇航员艾伦·B·谢泼德驾驶美国“水星”MR3飞船进行首次载人亚轨道飞行,美国成为继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1965.3.18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宇宙飞船,第一次在太空自由行走了10分钟。
1966.3.16载有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的美国“双子星座”8号在飞行中与一个名叫“阿金纳”的对接舱体对接,这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空间对接。
1969.7.21美国发射的“阿波罗”11号飞船完成了第一次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飞船的登月舱,在月球表面停留了21小时18分钟,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
1971.4.19苏联用“质子”号火箭发射世界上第一个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
1973.5.14美国用“土星”V火箭发射名为“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后与多艘“阿波罗”飞船对接,先后有3批9名航天员到空间站工作。
这是美国发射的第一个载人空间站。
1981.4.12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
1986.1.28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73秒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其中包括2名女宇航员。
1986.2.20苏联发射了第三代长期载人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和平”号在绕地球飞行8万多圈、行程约35亿公里、服役15年后,于2001年3月23日坠毁在太平洋预定海域。
“和平”号是世界上第一个长期载人空间站,也是20世纪质量最大、载人最多和寿命最长的航天器。
1994年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开始建立国际空间站,计划于2007年完成。
“国际空间站”是一种更先进的多舱段空间站,代表了当代空间站技术的最高水平。
美苏航天发展历程
美苏航天发展历程苏联和美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航天发展成就。
下面是两国在航天领域的一些重要历程:苏联的航天发展历程:1.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尼克1号。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标志着苏联在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
2.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太空飞行的人。
他乘坐的“伏尔加号”宇宙飞船成功绕地球飞行一圈,使苏联成为了第一个太空大国。
3. 1963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女性宇航员瓦莲京娜·波波娃。
她在太空中度过了近三天的时间,成为了第一位完成长时间太空飞行的女性。
4. 1969年,苏联发射了“月球-20”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上实施软着陆的国家。
5. 1984年,苏联宇航员塞尔吉·科罗廖夫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打开了进行空间站建设和修复工作的大门。
美国的航天发展历程:1. 1961年,美国宇航员阿兰·谢泼德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进入太空的人,并成功进行了轨道飞行。
2. 1969年,美国成功进行了阿波罗11号任务,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类。
这一任务被广泛视为航天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飞行,也标志着美国在航天领域的重要突破。
3. 1973年,美国宇航员斯金纳·赫利克实施了史上第一次长时间太空行走,他在太空中的行走时间达到了4个半小时。
4. 1981年,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这标志着航天飞机时代的开始。
5. 1998年,美国和俄罗斯合作建立了国际空间站,这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完全用于和平目的的空间站。
这些事件和成就只是苏联和美国在航天领域的一部分发展历程。
不同国家在航天领域的竞争和合作一直在推动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和利用的进展。
航天飞机
六、美国的航天飞机: 美国的航天飞机:
第一架: 哥伦比亚号 第二架: 挑战者号 第三架:发现 号 第四架:亚特兰蒂号 第五架:奋 进 号 。
七、前苏联的航天飞机: 前苏联的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
1988年11月15日莫斯 1988年11月15日莫斯 科时间清晨6 科时间清晨6时,前苏联 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从拜 科努尔航天中心首次发射 升空,47分钟后进入距地 升空,47分钟后进入距地 250千米的圆形轨道 千米的圆形轨道。 面250千米的圆形轨道。 它绕地球飞行两圈, 它绕地球飞行两圈,在太 空遨游3小时后,按预定 空遨游3小时后, 计划于9 25分安全返航 分安全返航, 计划于9时25分安全返航, 准确降落在离发射地点12 准确降落在离发射地点12 千米外的混凝土跑道上, 千米外的混凝土跑道上, 完成了一次无人驾驶的试 验飞行。 验飞行。
民用客机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
一、什么是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就是飞机和火箭结合在一起的航 天器。 天器。
航天飞机有两部分组成。 航天飞机有两部分组成。
上部形状像 大型喷气式客 机。 下部就是两个固 体火箭助推器和 一个燃料箱。 一个燃料箱。
里面最多可以乘 坐宇航员8 坐宇航员8名,还可 以装载卫星科学仪器 等物品。 等物品。
四、航天飞机的特点: 航天飞机的特点:
航天飞机既能象火箭一样发射到宇宙空间, 1、 航天飞机既能象火箭一样发射到宇宙空间,也能像飞机那 样降落在飞机场上。 样降落在飞机场上。 2、航天飞机是世界上第一种也是目前唯一的可重复利用的航天 器。
五、航天飞机的第一次成功飞行
1981年 1981年4月12日,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聚集着 12日 上百万人,参观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发射。宇航员翰·杨 上百万人,参观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发射。宇航员翰 杨 W·Young 和克里平( Young) L·Crippen Crippen) (John W Young)和克里平(Robert L Crippen)揭开了航天 史上新的一页。 史上新的一页。
美苏航天飞机之主要异同点
美苏航天飞机之主要异同点
王常先
【期刊名称】《中国航天》
【年(卷),期】1986(000)008
【摘要】据外电报道,苏联的航天飞机研制工作已进入空中投放、进场、着陆试验阶段,美国国防部情报官员预料今冬明春即可首次发射出航。
美苏航天飞机及其研制工作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一些不同。
估计这是因为苏联在借鉴美国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某些改进。
美国航天飞机于1972年正式开始研制,1983年首次发射航行,历时11年,约耗资200亿美元。
苏联的航天飞机研制工作,是美
【总页数】2页(P32-32)
【作者】王常先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47
【相关文献】
1.美苏航天飞机特性比较 [J], 初夏
2.航天飞机气动力辅助异面轨道变换 [J], 陈实;周东林
3.关于初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重视\"同点异授\"研究 [J], 傅绍欢
4.基于“同点异授”原则开展中学音乐欣赏教学 [J], 周莹莺
5.关于初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重视“同点异授”研究 [J], 傅绍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和苏联的航天飞机2010-03-25我们都知道美国和俄罗斯是两个航天大国,初了火箭之外还有航天飞机。
1969年4月,美国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计划。
1972年1月,美国正式把研制航天飞机空间运输系统列入计划,确定了航天飞机的设计方案。
经过5年时间,1977年2月研制出一架“企业号”航天飞机轨道器,1977年2月15日,进行了3次滑行测试飞行。
1977年2月18日到1977年3月2日,进行了5次机载背负飞行测试,载机为波音747。
1977年6月18日,首次载人用飞机背上天空试飞,参加试飞的是宇航员海斯(C.F.Haise)和富勒顿(G.Fullerton)两人。
随后又进行了8次载人飞行测试,1977年10月26日,载人飞行试验圆满完成。
“企业号”实际上它是一个纯粹的测试平台,没有发动机,没有设备,没有执行太空任务的功能。
本来“企业号”是准备作为“哥伦比亚号”之后的第二架航天飞机的,但是后来NASA发觉改装测试平台STA-099更划算,而后来“奋进号”又被建造出来,“企业号”就再也没有上天的机会了。
1977年,美国又建造了“开路者号”航天飞机,后运往肯尼迪航天中心用作地面测试之用,实际上不具备飞行能力。
由于开路者号与真正的航天飞机具有相似的重量、形状和尺寸,一些测试可以在其身上进行,而不必使用更加精密且昂贵的“企业号”航天飞机。
又经过4年,第一架载人航天飞机终于出现在太空舞台,这是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1981年4月12日,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聚集着上百万人,参观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的发射,首次执行STS-1任务,开启了NASA的太空运输系统计划(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rogram,STS)之序章,宇航员翰·杨(John W.Young)和克里平(Robert L.Crippen)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
“哥伦比亚号”的命名由来,是纪念第一艘环绕世界一周航行的美国籍船只。
然而很不幸的,“哥伦比亚号”在2003年2月1日,在STS-107的第28次任务重返大气层的阶段中与控制中心失去联系,并且在不久后被发现在得克萨斯州上空爆炸解体,机上7名航天员全数罹难。
航天飞机总长34.24米,翼展约23.79米,该系统总高56.14米,起飞重量约2,046吨,起飞总推力达3,076吨。
美国一共设计制造了5架航天飞机,分别为“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奋进号”。
“挑战者号”是NASA旗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开发初期原本是被作为高拟真结构测试体(high-fidelity Structural Test Article,因此初期机身代号为STA-099),但在“挑战者号”完成初期测试任务后,被改装成正式的轨道载具(Orbiter Vehicle,因此代号改为OV-099),并于1983年4月4日正式进行任务首航。
美国的航天飞机都是以早期的船名而命名的,因此“挑战者号”的命名由来也不例外,是承袭自1870年代航行于大西洋与太平洋上的英国海军研究船“挑战者号”(HMS Challenger)。
然而很不幸,“挑战者号”在1986年1月28日当地时间早上11时38进行代号STS-51-L的第10次太空任务时,因为右侧固态火箭推进器上一个O形环失效,导致一连串连锁反应,在升空后73秒爆炸解体坠毁。
当时机上的7名航天员,全在该次意外中丧生。
“发现号”航天飞机(STS Discovery,OV-103)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旗下的第三架实际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的航天飞机。
首次飞行是在1984年8月30日,负责进行各种科学研究与作为国际太空站计划的支援。
“发现号”的命名,源自于一艘18世纪时的英国探险船,伴随著名的詹姆斯·库克船长远征南太平洋的“发现号”(HMS Discovery)。
在库克船长的探险中,完成了包括发现夏威夷群岛、新西兰乃至于确认澳大利亚大陆存在等的功绩,而同行中的另外一艘探险船“奋进号”(HMBarque Endeavour)也成为NASA另一架航天飞机“奋进号”的命名由来。
除此之外,库克船长也曾搭乘“发现号”探索南阿拉斯加与西北加拿大之间的海岸线,虽然当时正值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与美国是交战国,但由于“发现号”在从事的是非常重要的科学任务,本杰明·富兰克林甚至特别下达美军不准对该船发动攻击的指令。
“发现号”的建造与在它之前的MPTA-098(主推进器测试体)、STA-099(后来的“挑战者号”)、OV-101(后来放弃改装的“企业号”)与OV-102(“哥伦比亚号”)不一样,它属于NASA建造的航天飞机之中第二期的产品。
因此,“发现号”在设计组装的过程中撷取了许多来自“企业号”、“哥伦比亚号”与“挑战者号”的实际测试与飞行数据加上经验,设计上较为成熟。
出厂时其重量较“哥伦比亚号”轻了约3,120千克,空重68,744千克,装上三台主发动机重77,634公千克。
与“挑战者号”一样,“发现号”的酬载舱曾经过局部的修改,以便能载运与发射使用低温推进燃料的半人马上面级,但此计划因为风险过高而被中止,实际上“发现号”从未实际施放发射过该型火箭。
“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STS Atlantis,OV-104)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旗下第四架实际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的航天飞机。
它与“发现号”是姊妹机,属于NASA第二批制造的航天飞机,由于“发现号”与“阿特兰蒂斯号”制造的过程中也同时生产了一批备用零件,稍后NASA决定利用这些多余的零件,进而组装成第五架航天飞机——“奋进号”。
“阿特兰蒂斯号”首次飞行于1985年10月3日,代号STS-51-J的该任务之主要酬载是来自美国国防部的委托,因此任务内容是国防机密,没有对外公开。
如同其他美国航天飞机都是以早年的调查船等科学船只作为命名由来的作法,“阿特兰蒂斯号”的命名,是源自于一艘1930年到1966年间,隶属于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海洋科学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e)的460吨双桅帆船“阿特兰蒂斯号”。
这艘双桅帆船是第一艘被用于海洋科学研究的美国船只,也是帆船时代末期最后几艘活耀在海上的范例,因为到那年代以蒸气引擎或柴油引擎做为动力的船只已经渐渐占据水面,鲜少见得到帆船还在服役的。
“奋进号”航天飞机(STS Endeavour,OV-105,又译“努力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旗下的第五架实际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的航天飞机,也是最新的一架,首次飞行是1992年5月7日的STS-49号任务。
“奋进号”负责的任务中有不小比例是用来支援国际太空站计划。
“奋进号”是美国一系列航天飞机之中首架以公开征名竞赛的方式来决定命名的先例,由美国的中小学生决定航天飞机的命名之后,再由布什总统在1989年时正式宣布。
如同美国历架航天飞机的命名原则,“奋进号”的名字也是源自一艘早年的研究调查船,著名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船长(James Cook)在1768年第一次远征时所搭乘的一艘368吨等级的三桅帆船“奋进号”。
由于“奋进号”是艘英国籍的船只,这也解释了为何“奋进号”的名字是用英式英文的“Endeavour”而非美式英文的“Endeavor”拼法。
从某种角度来说,“奋进号”是一艘“拼装航天飞机”,它是以“发现号”和“亚特兰提斯号”建造合约中一批同时生产的备用结构零件为基础,额外组装出来的,以填补“挑战者号”意外坠毁后留下来的任务空缺。
但是这并不表示奋进号的性能就逊色一截,恰恰相反,事实上因为是最新的一艘航天飞机,“奋进号”在建造过程中吸取了许多前辈们的教训,拥有了更多新开发的硬件装备。
而大部分新一代的航天飞机仪器设备都是在“奋进号”上率先采用之后,才在稍后趁着停飞维修的机会,改装追加到了其他几架航天飞机上。
这些改良的重点包括有:1.一具新型减速伞,能够缩短航天飞机落地后的减速滑行距离约300米,改良后的滑行总长为2,000呎。
2.一些配合延伸绕行期限(Extended Duration Orbiter,EDO)改装所需的管线与电路连结,因而能够将航天飞机绕地球运行的任务期限延长到28天。
3.“奋进号”完成任务后降落在加州爱德华空军基地使用升级版的航电系统,包括较先进的通用任务电脑,改良的惯性量测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s),策略性飞行导航系统(Tactical Air Navigation Systems),强化版的主任务控制器,多路转换器/多路分解器(MUX/DEMUX),固态跟星仪(Solid-State Star Tracker),与一套改良过的鼻轮转向机构。
4.一套改良版的辅助动力系统(Auxiliary Power Unit,APU),是用来提供航天飞机液压系统所需的动力。
美国的航天飞机1988年11月15日莫斯科时间清晨6时,前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首次发射升空。
47分钟后进入距地面250千米的圆形轨道。
它绕地球飞行两圈,在太空遨游3小时后,按预定计划于9时25分安全返航,准确降落在离发射地点12千米外的混凝土跑道上,完成了一次无人驾驶的试验飞行。
“暴风雪”号外型与美国航天飞机极为相似,机身全长40米,高16米,机身直径5.6米,翼展23.92米,有效载荷货舱直径4.7米,长18.3米,可将30吨载荷送入低轨道,能运回20吨货物,比美国的航天飞机货舱稍大一点儿。
乘员舱容积70立方米,可供2—4名宇航员使用,另有6个座位供乘员使用,其中除机长、驾驶员外,还有卫星修理人员2名,机械手操作员1名,科研人员2—3名。
全机起飞总重105吨,着陆重量87吨。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飞行程序是:航天飞机首先被推力为3,500吨的“能源号”运载火箭推到亚轨道速度之前,第一级液体火箭发动机脱离,被抛到苏联领土之内,然后,到160千米高度时,启动自身的发动机,将航天飞机助推到轨道速度,这时,主发动机和大型燃料箱把航天飞机送到可能进入轨道的高度后,即脱离航天飞机溅落在海面上。
同时再次启动机上发动机,使“暴风雪”号到达高度为260千米的圆轨道。
返航着陆情况与美国航天飞机一样,着陆速度为340千米/小时,地面滑跑距离1,100—2,000米。
“暴风雪号”带着着陆伞,当落地速度减到时速50千米时,弹出制动着陆伞。
由于机上系统的安全可靠尚未得到充分保证,加之其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载入飞行的时间便推迟了。
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研制了“太空梭”轨道飞机,也就是航天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