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盈余稳健性研究综述(1)
会计稳健性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综述
2015年1期总第776期会计稳健性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综述▉贾少薇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摘要:会计稳健性是财务报告的一项重要质量特征也是盈余质量的重要指标。
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会计稳健性,会计信息决定着公司层面的监管治理和投资融资政策,因此,会计信息稳健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类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以及会计实务。
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整理本文系统的总结了会计稳健性是如何影响投资融资政策和公司治理的。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影响因素;经济后果一、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1.契约的影响。
股东和管理层契约方面,由于代理冲突,管理层因自己的利益往往会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决策,基于有效监督和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的考虑股东会更加倾向于稳健性的原则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peek 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刘凤委、汪洋(2006)研究发现,管理层和债权人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使得管理层为了获取更高的会计利润投资高风险项目,这一举措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债务也是引起会计谨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债权人和股东之间在股利分配政策方面的分歧突出了债务契约中限制性条款的地位,这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稳健性水平,Ahme (2002)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由此可见不管是股东、管理层和债权人之间的债务契约还是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契约,各方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都会要求采取稳健性的会计信息,从而有效的避免各种机会主义给自己造成的损失。
2.会计准则的影响。
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由于隐藏的收益难以被发现而高估的资产和收益带来的损失却很容易发现,因此公众期望市场监管者和准则制定者提供稳健的会计信息(Watts,1997)。
Ball ,Robin 和Wu 通过研究发现,稳健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决定性条件因此各种制度要求公司提供稳健的会计信息。
牛建军、岳衡和邱月华(2006)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会计稳健性是来自于资产负债表的稳健性,并非真正意义上来自盈余稳健性的改进。
《2024年成本粘性和盈余稳健性的衡量》范文
《成本粘性和盈余稳健性的衡量》篇一成本粘性与盈余稳健性的衡量一、引言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其中,成本粘性和盈余稳健性是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
成本粘性关注的是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而盈余稳健性则关注的是在不确定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的谨慎性。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衡量成本粘性和盈余稳健性,并分析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二、成本粘性的衡量1. 成本粘性的概念成本粘性是指企业在业务量发生变化时,成本并不会随之呈线性变化,而是呈现出一种“粘性”特征。
具体而言,当业务量增加时,成本增加的幅度会大于业务量减少时成本减少的幅度,这种现象通常在短期内较为明显。
2. 成本粘性的衡量方法(1)采用成本习性分析:通过对企业历史数据的分析,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并关注其中固定成本的占比及其随业务量变化的情况。
(2)运用回归分析:通过建立成本与业务量的回归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成本粘性。
(3)引入成本粘性系数:通过计算成本变化率与业务量变化率之间的比值,得到成本粘性系数,从而衡量成本粘性的大小。
三、盈余稳健性的衡量1. 盈余稳健性的概念盈余稳健性是指在不确定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的确认和计量应遵循谨慎性原则,避免过度乐观的估计。
具体而言,企业在确认收益时应当谨慎,在确认损失时则应当及时和充分。
2. 盈余稳健性的衡量方法(1)采用会计政策选择分析:分析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上是否遵循谨慎性原则,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是否合理。
(2)运用盈余指标:通过计算一系列盈余指标,如净利润率、核心利润占比等,观察企业盈余的稳定性和波动性,从而判断盈余稳健性的高低。
(3)引入盈余反应系数:通过分析市场对企业盈余变化的反应程度,计算盈余反应系数,从而衡量盈余稳健性的市场表现。
四、成本粘性和盈余稳健性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1. 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通过衡量成本粘性,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从而制定更为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
会计稳健性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综述
会计稳健性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综述作者:吴一能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12期摘要:稳健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标准,并成为会计盈余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
通过各种传递机制作用于公司层面的监管治理和投融资决策,对各类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实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系统地总结出会计稳健性是如何影响公司治理,以及如何影响投融资效用,并根据以往的理论分析探索会计稳健性发挥其他经济效用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研究方向一、引言会计稳健性,又称谨慎性,是指企业的会计计量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应遵循谨慎性的原则,不高估资产或收益,相应地不能低估负债或损失。
会计稳健性最初是作为一项契约性质的手段用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产生的,是债务契约催生了会计稳健性(Watts,1993,2003),之后稳健性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普遍适用的一项会计计量基本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严格恪守这一原则。
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在国内外一直是热门话题,自Basu1997年提出度量稳健性的模型以来,会计稳健性的研究就吸引了众多学者,随着对会计稳健性的形成和影响研究的深化,直至Watts (2003)提出稳健性作为公司治理机制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聚焦于研究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
从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和产生原因分析,稳健性作为会计惯例不可避免地充当着缓解代理人和所有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的角色,而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正是由于要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下的代理问题。
Watts(2003)和Ball&Shivakumar(2005)指出,会计稳健性通过优化管理层投资决策、约束管理者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决策、加强投资者对管理层的监督等途径能有效地减少代理成本的增加。
后来有学者声称会计稳健性会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与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发生矛盾,甚至在美国以FASB为代表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还提出要取消会计稳健性,人们才开始冷静客观地看待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关于会计稳健性原则的综述
关于会计稳健性原则的综述会计稳健性原则也称审慎原则、谨慎性原则、稳健主义、保守主义等,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一、稳健性原则的含义关于稳健性原则的定义,各国的会计准则中都给予了明确的定义,总的来说,主要有两个范围,一个范围狭义一些,一个范围宽泛一些。
以bliss、basu等为代表的学者定义的稳健性的概念比较狭义,bliss认为会计稳健性原则是指“预见所有可能的损失,但不预期任何不确定的收益”(bliss 1924)。
basu认为会计稳健性原则是指“会计师倾向于在财务报表上对好消息的确认比坏消息要求更高。
即需要更多的证据”(basu 1997)。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于学者们关于稳健性原则狭义的定义给予了认同,在1980年颁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首次对稳健性原则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对不确定性的审慎反应,努力确保商业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被充分考虑到。
因而,……如果未来有两个得到或支付的估值近似相等,稳健性规定使用较小的估值。
”(sfac2,第95段,fasb,1980)《国际会计准则》也认同狭义的定义:“稳健性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需要运用判断作出必要的估计中包含一定程度的审慎,比如资产或收益不可高估,负债或费用不可低估。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中国称稳健性为谨慎性,以下同)而在《中国企业会计制度》中这样定义的稳健性:“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稳健性原则应被赋予更宽泛的定义:稳健性原则是会计师对能导致较低股东权益价值的会计方法的偏好。
关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的综述
关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的综述此文章为山东科技大学春蕾计划“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10azz048。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2003)将质量定义为“质量是表征实体满足规定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的总和”。
与普通产品的质量相似,上市公司盈余信息的质量同样存在着是否让信息使用者满意的问题,是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等信息使用者关心的问题。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开始实行。
时间已经过去五年,上市公司在实行了新会计准则后,其盈余质量有没有得到改善?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有哪些?本文主要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研究做详细综述。
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一、对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理论探讨分析沈烈,张西萍(2007)对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做了详细分析,指出会计准则非“因”,盈余管理非“果”;会计准则天生是盈余管理借用的工具;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存在持久博弈关系。
指出了新准则对盈余管理行为消极的方面,如资产减值准则方面,公允价值运用的限制等。
但新准则也有对盈余管理行为积极的方面如公允价值运用面的拓宽,会计准则与职业判断增多等。
来华,黄娇丹(2009)分析了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制约与利用的反复博弈过程,针对现行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盈余管理科学建设会计准则的相关建议。
从博弈的角度分析两者关系,立意鲜明,分析透彻。
二、分析新准则中某一具体准则的变化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此类研究通过对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来分析某一准则发生变化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变化。
这方面的研究有代表意义的有:叶建芳,周兰,李丹蒙,郭琳(2009)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分类进行了实证研究,关注企业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发现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比例较高时,管理层会将较大比例的金融资产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为了避免利润的下滑,管理层违背最初的持有意图,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短期内进行处置。
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研究述评
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研究述评摘要:会计的稳健性是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会计行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是从会计稳健性的融资效用和投资效用两方面来进行分析探究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
关键词:会计;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凸现,会计稳健性是一项由来已久的会计管理,但会计稳健性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受到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作用比较大,稳健性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一直饱受争议。
二、会计稳健性的概述代理理论认为,一系列要素契约的联结点是企业,而主要的契约方是股东、债权人和管理者,他们之间的代理冲突是公司治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会计稳健性产生的最主要的契约原因是因为要合理分配企业股东、债权人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
调查分析相关研究文献可知,稳健性存在的影响因素有:股东诉讼,公司契约中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契约、以及他们与债权人之间的契约关系的有效性,同时,包括会计管制过程中会计管着者的行为。
稳健的财务报告被视为是一种治理机制,它不仅能公司信息的不对称程度、管理者操控能力和管理者高估业绩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公司的现金价值和流量。
由于会计稳健性对收益采用较高的确认标准,因此,它能让信息环境更加繁荣,给缺乏验证信息的市场提供一个基准,进而保护了契约各方的基本利益,阻止了管理者向其他市场参与者释放信息的动机。
三、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近年来,大量研究会计稳健性形成原因的文献逐步增多,而关于研究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方面的文献却很少,且出现时间较晚。
我国针对该问题的实证研究是从2008年开始出现的,并将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会计稳健性的融资效用检验,包括会计稳健性对权益融资效率和企业债务融资效率的影响;其二是会计稳健性投资效用检验,主要是通过考察会计稳健性对企业现有投资项目和未来投资项目的影响,从而检验会计稳健性是否有助于提升企业投资效率。
会计盈余的稳健性_发现与启示
会计盈余的稳健性_发现与启示会计盈余的稳健性: 发现与启示摘要: 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是衡量一家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本文通过分析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探讨了稳健性的定义、原则以及影响因素,并深入探讨了它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与启示。
一、稳健性的定义与原则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是指企业对不利信息持保守态度,即在缺乏充分证据时不予承认预期盈利,但对于预期亏损则要提前进行计提。
稳健性原则强调谨慎态度,根据风险与利益的不对称性,确保财务报告表达真实、合理、可靠的信息。
二、稳健性的影响因素1. 企业规模:通常情况下,较大规模的企业更注重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因为它们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2. 行业特点:某些行业如金融、房地产等风险更高,会计盈余的稳健性要求更高。
3. 法律法规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会计准则有不同的规定,一些国家对稳健性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
三、稳健性的重要意义1. 提供可靠信息:稳健性原则保证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投资者和相关利益关系方可以凭借稳健性原则提供的信息做出明智的决策。
2. 防止财务欺诈:稳健性原则能够防止企业虚构盈余数据、操纵财务报告,有效减少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
3. 保护投资者利益:只有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才能提供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而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四、稳健性的启示1. 加强企业治理: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会计盈余的稳健性。
2. 提高透明度:定期披露企业财务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充分的信息,增强市场的有效运作。
3. 加强监管: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管,确保企业遵守会计准则,保护投资者和市场的利益。
4. 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会计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保证会计盈余的准确计算和稳健识别。
结论: 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是确保财务报告可靠性和投资者利益保护的重要原则。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加强会计盈余的稳健性管理,加强透明度、监管以及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才能实现稳健健康的财务状况综上所述,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对于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投资者利益保护至关重要。
《2024年会计盈余的稳健性_发现与启示》范文
《会计盈余的稳健性_发现与启示》篇一会计盈余的稳健性_发现与启示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发现与启示一、引言在财务报告和会计实务中,会计盈余的稳健性被视为重要的质量特征之一。
它不仅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客观反映,也关系到投资者的决策判断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其发现和启示,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内涵会计盈余稳健性,是指企业在确认收益和损失时,应当以谨慎的态度对待可能发生的损失,而不过分乐观地估计收益。
这种稳健的会计原则要求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并充分揭示风险。
三、会计盈余稳健性的重要性1. 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通过遵循稳健性原则,企业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2. 保护投资者利益:稳健的会计盈余有助于投资者做出合理的决策,避免因过度乐观的财务报告而导致的投资损失。
3. 维护市场秩序:稳健的会计原则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防止企业通过不真实的财务报告误导市场,保护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四、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发现在会计实务中,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损失确认的及时性:企业应当在发生损失时及时予以确认,而不过分推迟或隐瞒。
2. 资产减值的充分性:企业应当根据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减值处理,充分反映资产的实际情况。
3. 收入确认的谨慎性:企业在确认收入时应当谨慎,避免提前或过度确认收入。
五、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启示1. 加强会计准则建设:应不断完善会计准则,明确会计稳健性的要求,为企业的会计实务提供明确的指导。
2.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稳健性原则,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3. 加强监管和审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审计力度,确保企业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稳健性原则,防止企业通过不真实的财务报告误导市场。
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盈余管理是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利用会计政策和估计刻意调整盈余水平,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
盈余管理的出现是由于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市场竞争的复杂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盈余管理已成为金融研究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盈余管理行为的出现并不少见。
一方面,企业经营者为了降低税负、提高股东回报率或者达到市场预期,常常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调整财务报表,使其呈现出符合自身利益的盈余水平。
监管机构和投资者也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分析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对于了解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研究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才能有效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信任,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000字】1.2 研究意义了解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投资者希望通过财务报表准确地了解公司的盈利情况,而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失真,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对于公司管理者而言,深入了解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经营策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盈余管理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风险暴露和治理结构产生影响,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规范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学者和监管机构需要通过研究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来提高对市场的监管效果,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深入了解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学者可以为学术界提供更多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支持,监管机构也可以根据研究结果加强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管和规范。
研究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投资者、管理者、学者和监管机构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字数:311】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针对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和总结盈余管理相关文献,深入探讨盈余管理的定义、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探讨公司治理和市场竞争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盈余管理的合理性,为企业盈余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议。
《2024年会计盈余的稳健性_发现与启示》范文
《会计盈余的稳健性_发现与启示》篇一会计盈余的稳健性_发现与启示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发现与启示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及其相关数据的稳健性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其中,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无疑是众多研究的重点。
会计盈余稳健性,既是一种重要的会计原则,也是财务报告的重要基础。
它有助于揭示公司的经济实力、反映其真实财务状况,同时也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本文旨在探讨会计盈余稳健性的重要性、发现及其对财务报告和决策的启示。
二、会计盈余稳健性的重要性会计盈余稳健性是会计报告的重要原则之一,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在会计处理中,稳健性原则要求企业对待可能的损失应有所准备,而不应过度乐观地预测未来收益。
这样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防止了财务报告的过度乐观或悲观。
2. 保护投资者利益:稳健的会计盈余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帮助其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3. 维护市场秩序:稳健的会计盈余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防止因财务报告的误导而导致的市场混乱。
三、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发现近年来,随着会计研究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会计盈余稳健性的认识也日益深入。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1. 会计政策的选择影响盈余的稳健性: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有显著影响。
比如,对待资产减值和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上,采用更谨慎的态度有助于提高盈余的稳健性。
2. 经济环境影响盈余稳健性的程度:经济环境的变化,如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等,都会对会计盈余的稳健性产生影响。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更需要保持谨慎的会计态度来保证盈余的稳健性。
3. 审计质量与盈余稳健性的关系:高质量的审计能够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问题,提高会计盈余的稳健性。
因此,审计质量对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启示通过对会计盈余稳健性的研究,我们得到以下启示:1. 重视会计政策选择:企业在处理财务报告时,应选择更谨慎的会计政策,以保持会计盈余的稳健性。
《2024年会计盈余的稳健性_发现与启示》范文
《会计盈余的稳健性_发现与启示》篇一会计盈余的稳健性_发现与启示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发现与启示一、引言在财务报告和会计领域,会计盈余是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公司的经营成果和盈利状况。
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则是衡量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标准。
本文旨在探讨会计盈余的稳健性,通过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发现和启示,为财务报告的编制和会计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会计盈余稳健性的重要性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对于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意义。
稳健的会计盈余能够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此外,稳健的会计政策还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因此,提高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是财务报告编制和会计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
三、影响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因素1. 会计准则和制度: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会计盈余的稳健性。
合理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过于宽松或过于严格的准则则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 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对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具有重要影响。
高素质的会计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会计准则,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 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保证会计盈余稳健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独立、客观的审计,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监督和评价,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四、发现与启示1. 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改进:通过对国内外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会计准则和制度上存在差异。
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应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使其更加合理、科学。
同时,应加强国际间会计准则的协调与统一,提高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可比性。
2.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会计人员积极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强化外部审计:完善外部审计制度,提高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综述
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综述
●江西 财经 大 学会 计 学 院 管 考磊
【 摘
要】 本 文从信 息 不 对称 、 融资 效
会计 作 为 一 个信 息 系 统 , 向公 司 的
更加严格 , 即 对 收 益 和 损 失 的 确 认 具 有 不 对 称 的及 时 性 ( A s y mme t r i c T i me l i — n e s s ) 。 这 种 不 对 称 性 根 源 于 公 司 有 关 契
损 组 中会 计 稳 健性 对 薪 酬 业 绩 敏 感 度 的影 响并 不 显 著 。王
冲( 2 0 1 3 ) 研究表明 , 企 业 的会 计 稳 健 性 水 平 越 高 , 则公 司股
价 暴 跌 的风 险越 低 ,说 明 会计 稳 健 性 水 平 可 以替 代 会 计 信 息 质 量 特 征 具 有 的 市 场功 能 。徐 虹 ( 2 0 1 3 ) 验 证 了 内容 控 制 有 效 性 、会 计 稳 健 性 与 商 业 信 息模 式 的关 系 ,研 究 结 果表
率 和投 资效 率 三 个 方 面 对 有 关会 计
稳健 性 经济 后果 的研 究进 行 综述 , 并
各 利 益 相 关 者 提 供 高 质 量 的会 计 信 息 是其 存在 与 发展 的根 本所 在 。何 为高 质 量 的会 计信 息 , 以及高 质 量会 计 信 息 具 有 什 么 特 征 一 直 是 学 术 界 研 究 和 争 论
在此 基础 上 分析评 价 了 3前 - 的研 究 。 '
约方 之 间 的信 息不 对 称 、 利 益 函数 的不
一
【 关键 词 】稳 健性 经 济后 果 实证研
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分析
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分析作者:徐智林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4年第7期徐智林摘要:我国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强化的外在制度原因是实行以盈余为基础的监管和评价制度,而根本原因是稳健性原则被作为一种财务报告机制得以运用,可以改善公司的盈余质量,也能强化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分析:稳健性的定义、从公允价值视角角度看如何结合稳健的会计政策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我国相关制度中如何体现会计盈余稳健性。
关键词:公允价值;制度;稳健性;盈余价值一、什么是稳健性稳健性在会计学术上也被称作谨慎性或者审慎性,是会计学的一个基本特征,也对会计实物和会计理论探讨有深刻影响。
在实践中,稳健性会计原则通常是在企业进行资本会计运算时处于对未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所采取的一种基本的防护反应,以做好对商业操作中风险的充分评估和考量,会计稳健性通常是被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原则被强调。
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相关会计事项或者进行货物产品交易的时候,在做相关专业确认和计量报告时应保持应有的专业性,谨慎是必须的,防止过高评估资产和收益、过低评估负债和费用,充分考虑风险和损失,保持严谨的周密的态度。
二、公允价值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从理论上来推测,稳健性一般对企业在即将来的相关经济业务损失方面会做出谨慎的预测和采取相对安全谨慎的态度并得到快速反应,但是对未来带来的经济收益的不确定性却延迟反映,所以会计政策中的稳健性并不能单独的真实的反应企业的财务方面的状况,由此做出的财务报告也不能肯定他的质量,所以这种情况下做出的财务报表和信息报告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值得商榷。
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是对稳健性的一个有效补充,公允价值是根据市场的波动和表现来客观反映将来的预期,它完整考虑了各种因素,对预期结果和未来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如实的反应,这种反映是理性和全面的。
而稳健性在经济尤其是会计业是一种人为附加信息或者说是带有限制性的一种会计特征,常常人为的分析盈利和损失、收入与费用、人为的处理资产和负债,主观性超过于客观事实,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计入信息对会计业务的真正情况的理性反应。
会计稳健性度量的研究综述
是 度量 公司对坏消息比对好消 息更敏感的程度 , 公司会计稳 即
健 的程 度。当公 司越稳健 B 取值越 大。 以上的模型是企业的股票 收益率对股票 回归的 反映 , 当我
里, 表现出会计稳健性的资产低估是因为资产的会计折旧超过
7 4 3_ 《 代 经济)01 当 ) 1 年7月( 2 下)
是净 资产 度量 ( e ae meue)盈余和 应计 流度量 (a - N t st a r , s s s Er n
ig ad act]me ue o在这 以后 , n s n cra a rs l s 一些学 者对稳健性 的度
量又有了新的发展 。Gi l、 y v y Han和 Na r a( 0 6指 出 , o tan20 ) aj 一些
利润和非经营性 应计 利润 。通过单独测量非正常性 应计利润或
者是应计利润整体对股票 市场消息的反映 , 测度 其对好 消息和
将暂时性 差异和盈余管理相区别 , 他建 议通 过资产收益 率的反 转性 差异 来测度会计稳健性 。亏损 比盈利更具有 反转 , 说明企
业是稳健 的。
二 、 计 稳 健 性 常 用 度 量 方 法 的 研 究 综 述 会
经济折旧 。Motn和 She r2 0 ) r o ca ̄ (0 0 就用估价模型得到 了会计
稳健性的证据。他们通用企业商誉做因变量 , 对非正常收益 , 延 迟营运资产还有临时 fj资进行 回归建立模型 。其模型如下 : 生殳
G :A+ 0 L+I £ L +
【 键 词 】会 计 稳 健 性 关
() 1估价模型( a ao dlMesrs V l t n Mo e ui a e) u Fl a 和 Ohsn 19 ad9 6 提出使用估价模 型( a a e hm t l (9 5n 19 ) o Vl - u t n Mo e Me ue)研 究净 资产被低估的程度 ,在这 种模 型 i dl a rs o s
综述性论文格式范文(4篇)
综述性论文格式范文(4篇)我国学者在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我国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和其动因分析上,而有关会计稳健性度量方法的研究较少,本文详细地对净资产度量、盈余和股市回报回归模型和盈余与应计度量等度量方法进行了综述,从而为会计稳健性和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论文的开题报告需要注重题目的撰写,因为论文开题报告的题目是整篇论文的研讨中心。
1.开题报告基本介绍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
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2.开题报告注意事项一、题目要准确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要明亮而有神,是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整篇论文的研讨中心,题目就是告诉别人你要干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
因此,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题目应当精练并完整表达文章的本意,但切忌简单的罗列现象或者陈述事实;文章题目不宜使用公文式的标题;文章题目要体现研究的侧重点,要呈现研究对象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研究的对象和研究内容一定要在题目呈现);论文题目要新颖、简洁,字数最好不超过20个字,如果确因研究需要,就采用主副标题;二、框架要完整开题报告框架主体部分包含的内容主要有:1.选题缘由2.文献综述3.研究的理论基础4.研究的主要内容5.研究的目的和意义6.研究的思路和方法7.研究的步骤8.论文提纲3.开题报告写作要点第一、要写什么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其中要包括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
由于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
你的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我国企业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定 的三 大要素就包括稳健性的原则。 但是 ,
过 去各 国在探讨稳健 性的研究 文献 中仅是 重点作 了规 范性的表述 ,在研究稳健性 时 使 用实证方 法开始于上个世纪 的九十年代 末期。和国际相 比 ,我 国所进行 的针对会
t ≤0的情况 下其取值是 1 ,其它情况下其
取值是 0 ;s l 表示 的 为 随机 误 差 项 。
业的会 计盈余 带有稳健性 的特征 ;企
业 所 得 税 属 于 一 种 政 府 干 预 方 式 ,其 给 上 市 企 业 的会 计 盈 余 的 稳 健 性 造 成
了负面的影响。 关 键词 :金 融 危 机 会 计 稳 健 性 企 业 所 得 税 实证 研 究
会计 的盈余信 息对 损失及利得通过其所表
现出来的非对称 性的及 时性 ,较之于好消 息 ,能够 更加及 时的应对坏消息 。因为带 有稳 健性 ,所 以在确定 损失 与利得 的时候 会计 盈余的不对称 性极 为严重 ,虽然会计 盈余 可以对 “ 坏 消息 ” 进行及 时的确认 , 然 而在对 “ 好消息”进行确认 时却 只能逐步 进行。所 以笔者假 设 ,对于所选取 的样本
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基于此 ,笔者又提 出 假设二。 假设 二:上市公司 的企业所得税 的水 平和会计 盈余 的稳健 性间存在着一种 负相 但是 由于税收是产 生稳健性 的一种 内在动
内容 摘 要 :稳 健 性 是 财 务 报 告 的重 要
内容 , 我 国将 稳 健 性 看 作 是 会 计 信 息 的 一 项 重 要 的 质 量 特 征 , 对 制 定会 计
逆 回 归模 型 与 相 关 的 改进 模 型 的指 导
根据 B a s u( 1 9 9 7)的观点 :会计稳
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
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1 文献综述卢彬和李增泉在《会计盈余的稳健性》一书中,选取1995-2000年的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Basu的研究方法得出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得会计盈余符合稳健特征,其表明在年度盈余与股票收益之间存在很明显的相关性,并且相较于负的盈余变化,正的盈余变化更具有持久性。
在《国家控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会计研究》一书中,朱茶芬分析了1997-200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收益的稳健性,发现在2001年准则变革后会计稳健性有明显提升,从而认为准则对稳健性是有影响的,同时她还强调了其他配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Beaver和Ryan发现会计稳健性存在的证据,使用账面价值/市场价值的比值作为稳健性的度量。
他们认为有两个特性在账面价值/市场价值的比值中凸显:偏差性和滞后性。
导致偏差性的原因很多,比如历史成本原则和会计上要求的稳健性原则,以及经济环境比如通货膨胀等带来的影响。
所谓偏差性,就意味着资产的账面价值持续的高于或低于其市场价值。
滞后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将其分担,而不是会计在账面上立即确认那些非期望的经济收益或损失。
所以,暂时的低于或高于其实际数值在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比率方面会表现得比较明显。
但这个比率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会慢慢的接近于它应该有的数值。
Givoly and Hayn采用非经营累计应计项目的符号和大小来度量会计稳健性程度,对美国1950-1998年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在这50年中呈逐渐增强的趋势。
Ball, Robin和Wu在《WuInstitutional Factors on PropertiesAccounting and Economics》中运用中国1992-1998年沪深两市A股、AB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他们决定进行检验实验,选择依据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内的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会计报告的会计盈余数据,发现缺乏稳健性是国内的企业会计制度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告得出结果的共性。
会计盈余持续性问题的研究综述
2011年第4期中旬刊(总第441期)时代金融Times FinanceNO.4,2011(CumulativetyNO.441)会计盈余作为企业过去一段时期内经营成果的体现形式,是企业向外界披露的一种重要的会计信息。
从持续经营的角度来看,会计盈余有助于预测公司未来的业绩,为投资者评价公司未来现金流量提供基本信息,同时,外部投资者也可以根据当期的会计盈余来预测下期的会计盈余等信息。
因此,会计盈余的持续性便成为衡量盈余质量高低的关键性指标之一,盈余持续性的研究成为近30多年来资本市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会计盈余持续性的定义及会计盈余的分类(一)会计盈余持续性的定义会计盈余持续性是指企业以实现盈余变化可以在在未来延续的时间长短及稳定程度,作为会计盈余的一个重要特征,会计盈余持续性是衡量企业盈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Dechow&Dichev ,2002;Schipper&Vincent,2003)。
盈余持续性的研究开始于Ball&Watts(1972),但国内外学者在不同的时代对盈余持续性的理解却不甚相同。
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盈余的时间序列特征的角度来界定盈余持续性。
例如,Kormendi&Lipe(1987)、Lev(1989)都认为,盈余持续性是盈余创新(未预期的部分)对预期未来盈余的影响,或者说就是1货币单位的当期盈余创新所引发的预期未来盈余修正的现值。
随后Lipe(1990)从盈余序列的自相关角度定义了盈余持续性,认为盈余持续性是当期盈余成为盈余序列的永久性部分的程度,如果当期盈余成为盈余时间序列永久性部分的程度越高,那么其盈余持续性越强。
还有一些学者从当期盈余对未来盈余预测能力的角度来界定盈余持续性,也即在线性回归模型中用当期盈余(或者盈余组成部分)预测未来盈余,回归系数越大,盈余持续性就越高。
(二)会计盈余的分类早期关于盈余持续性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永久性盈余和暂时性盈余两者概念的区分上。
《2024年成本粘性和盈余稳健性的衡量》范文
《成本粘性和盈余稳健性的衡量》篇一成本粘性与盈余稳健性的衡量一、引言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
其中,成本粘性和盈余稳健性作为财务报告的两个重要特性,对于企业的决策者、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衡量成本粘性和盈余稳健性,并分析其对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影响。
二、成本粘性衡量成本粘性是指企业在业务量发生变化时,成本不会随之按比例增减的现象。
这种特性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了解成本粘性的程度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预测和规划未来成本。
1. 成本粘性的衡量方法成本粘性的衡量通常采用回归分析法。
具体而言,通过收集企业在不同业务量水平下的成本数据,建立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回归模型,从而分析成本随业务量变化的趋势。
如果成本在业务量变化时表现出不随业务量按比例增减的特性,则说明存在成本粘性。
2. 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影响成本粘性的因素包括企业规模、行业特性、管理决策等。
例如,企业规模越大,往往越难以实现成本的灵活调整;而某些行业由于其特殊性质,可能表现出较强的成本粘性。
此外,企业的管理决策也会对成本粘性产生影响,如固定成本的投入比例等。
三、盈余稳健性衡量盈余稳健性是指企业在面对不确定的经济环境时,更倾向于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充分估计,而对可能获得的收益则持谨慎态度。
这种特性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1. 盈余稳健性的衡量方法盈余稳健性的衡量通常采用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和盈余变动等指标。
具体而言,通过分析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谨慎程度以及盈余的变动趋势,来判断企业的盈余稳健性。
例如,企业是否及时确认损失、是否对资产进行充分减值等都是衡量盈余稳健性的重要指标。
2. 盈余稳健性的影响因素影响盈余稳健性的因素包括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制度、外部环境等。
例如,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盈余稳健性;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则可能迫使企业采取更为谨慎的会计政策。
薪酬差距、会计稳健性与盈余管理研究
薪酬差距、会计稳健性与盈余管理研究作者:汪珍爱来源:《经营者》 2019年第13期汪珍爱摘要结合实际来看,薪酬差距、会计稳健性与盈余管理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薪酬差距扩大会诱发盈余管理,会计稳健性则能抑制其诱发程度。
稳健的会计制度可以有效约束高管行为,保证企业其他主体的利益。
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叙述了薪酬差距、会计稳健性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然后就如何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薪酬差距会计稳健性盈余管理目前,薪酬激励是缓解企业控制权、所有权的重要方法,但企业高管的天价薪酬会使企业内部薪酬差距进一步扩大。
如今,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对此,我国实施了“限薪令”。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高管开始实行“0元” “1元”年薪,并通过多种途径来证明自身收入的合法性。
而运用会计稳健性可以促进企业与各方利益者达成契约,并通过资源、盈余计量为企业各种契约带来价值。
一、薪酬差距、会计稳健性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一)薪酬差距与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控制、调整企业对外报告会计收益信息,进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一般认为,通过盈余管理获得利益的私人主体都是企业高管。
高管与各大股东的目标并不完全相同,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总会出现冲突。
而股东则可以通过薪酬激励的方式,约束高管行为,使其与自身的目标一致。
即便如此,企业高管仍有足够的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来增加自身利益。
比如,有些业绩较差的企业高管可能会利用盈余管理伪装真实业绩。
扩大薪酬差距正是体现薪酬激励的重要表现。
有关研究表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与盈余管理是正相关。
也就是说薪酬差距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而且国有企业比其他企业的表现更为突出,且在高管管理期间,薪酬差距还能对盈余管理进行正向调节。
(二)会计稳健性与盈余管理会计稳健性是指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对于可以预见到的损失、费用要进行确认、记录,不能十分确定可获得效益时不能确认、入账。
据有关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 2010年3月105会计盈余稳健性研究综述洪庆宾(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北京,100076)摘 要:稳健性又称谨慎性,稳健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特征,限制了内部人操纵会计数字的动机和能力。
本文主要是围绕在会计盈余稳健性实证研究的主要领域展开的。
在对稳健性科学定义的基础上,分四方面对稳健性研究进行文献回顾。
最后通过中外研究进行对比,试图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研究方法。
关键字:稳健性 会计盈余 会计信息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0)03—0105—02一、稳健性的定义从时间上看,Bliss (1924)也许是最早完整给出稳健性的定义的,他将稳健性原则表述为“预见所有可能的损失,但不预期任何不确定的收益”。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 )在其第4号公告中指出:“管理人员、投资者和会计人员历来宁肯低估净收益和资产,而不愿高估”。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于1980年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二辑》(SFAC2)将稳健性定义为:“是对不确定性的审慎反应,努力确保商业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被充分考虑到。
因而如果未来收到或支付的两个估计金额有同等的可能性,稳健性要求使用较为不乐观的估计数”。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现已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其概念框架中将稳健性定义如下:“稳健性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需要运用判断作出必要的估计中包含一定程度的审慎,比如资本或收益不可高估,负债或费用不可低估。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是这样定义稳健性的:“稳健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二、稳健性研究文献回顾纵观会计盈余稳健性的研究,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存在性问题研究;第二,会计盈余稳健性形成动因的研究;第三,会计盈余稳健性计量方法的研究;第四,会计盈余稳健性经济后果的研究。
(一)关于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存在性问题由于美国资本市场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已经相对比较完善和健全,因此有关美国会计信息存在稳健性广大学者都是普遍认可的。
Kothari (1988)、Basu (1997)通过研究美国稳健性的时间序列发现1967-1975和1984-1990两个时间段的稳健性较强。
Holthausen 和Watts (2001)通过对1927-1993期间的大公司研究发现,会计盈余稳健性在1966年之前就存在了。
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关于稳健性的存在问题针对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Ball ,Robin 和Wu (2000)通过对沪深两市1992-1998年间A 股和AB 股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不管是基于内陆的会计准则的报告数据还是基于国际会计准则的报告数据,都不具有稳健性特征。
Lee ,Cao (2002)通过我国的上市公司数据发现在1996和1998两年的稳健性较强。
李增泉、卢文彬(2003),李远鹏、李若山(2005)以及陈旭东、黄登仕(2006)也对于我国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存在性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认同稳健性在我国总体上是存在的。
(二)关于会计盈余稳健性产生的原因契约理论将企业看作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体。
Watts (1993)认为会计盈余稳健性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契约,包括报酬契约和债务契约。
稳健性可以做低利润延缓向股东的支付,从而确保了债权人的利益;同时稳健性也延缓了基于盈余的报酬支付,从而保全了股东的利益。
Watts (2003)根据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将稳健性形成的原因归结为四个方面:契约、股东诉讼、管制和税收。
而契约对稳健性的需求,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尤其是债务契约对于稳健性的需求。
Ball 和Shivakumar (200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比私有公司的会计信息更稳健,该发现意味着公开权益市场比私有权益市场更需要稳健的会计信息。
Ball ,robin 和Sadka (2006)通过稳健性与权益市场、债权市场的国家横截面数据关系的研究,发现债权市场规模很好地解释了稳健性在各个国家横截面间的变动,而权益市场规模对稳健性无显著影响。
Peek ,Cuijpers 和Buijink (2006)认为公司上市前融资方式多为关系性融资,而上市后更多的是公开市场化融资。
在关系融资下,信贷人对企业比较了解,因而对稳健性的需求不高;而在市场化的融资下,信贷人由于缺乏对企业足够的了解,因而对稳健性需求较高。
公司上市后稳健性的提高,说明股东与信贷人之间的冲突是稳健性产生的重要原因,这与Ball 和Shivakumar (2005)的观点一致,但却支持了Ball ,robin 和Sadka (2006)的观点。
LaFond (2005)在所有权结构对盈余稳健性影响的研究中发现,所有权分散的企业财务报告更稳健,而所有权集中的财务报告不稳健。
这一结论无疑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期,尽管上市进行了全流通的股改,但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依然普遍。
国内不少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 2010年3月106文献考察了债务及所有权对稳健性的影响。
曹宇、李琳、孙铮(2005)发现大股东控制权越强,会计盈余稳健性越弱,而大股东的董事长兼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则更进一步降低稳健性。
在外部监管和股东诉讼对稳健性的需求方面,Watts (1993,2003),Beaver (1993),Kothari et al.(1998)都认为,当企业的盈余高估时,更容易面临股东诉讼的风险,从而稳健性可以有效减低诉讼成本的现值。
在我国,尚未出现从股东诉讼角度研究稳健性成因的文献,而在管制方面的研究,也多集中在会计准则上。
赵春光(2004)分析了盈余稳健性的变化趋势,发现在1999-2001年的稳健性有所提高。
朱茶芬(2006)也发现,2001年前后会计盈余稳健性和及时性有了显著提升。
(三)关于会计盈余稳健性的计量方法会计盈余稳健性的计量方法Watts (2003)将其归纳为三种,包括反向回归、净资产基础计量和应计基础计量。
Basu (1997)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反向回归的方法进行稳健性的计量,从而开启了稳健性实证研究的新纪元,这在会计盈余稳健性研究中,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Basu 以股票收益率作为“好消息”和“坏消息”的代理变量,稳健性也就意味着对坏消息及时充分地确认,而对好消息就有所保留。
Dietrich ,Muller 和Riedl (2003)最早对反向回归从计量经济学角度提出了质疑。
Ball 和Shivakumar (2005)也指出了Basu 计量方面的一些缺陷,同时提出了稳健性计量的另外两种方法,也就是净资产基础计量法和应计基础计量法。
净资产基础计量法是以净资产低估的程度来度量稳健性,而应计基础计量法是以会计盈余的持续性和反转性来度量稳健性。
Pae ,Thornton 和Welker (2005)提出了资产负债表稳健性的概念,并使用期初的权益市场价值/权益账面价值来计量资产负债表稳健性,发现资产负债表稳健性与盈余稳健性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刘舒文和汪寿阳(2006)也证实了这一点。
Lev 和Nissim (2004)使用财务报告和税收报告中费用的相对大小作为给定期间盈余下偏的计量,从盈余的偏度方面计量会计盈余稳健性。
(四)关于会计盈余稳健性的经济后果稳健性经济后果的研究都是出现在Watts (2003)的综述之后。
稳健性的经济后果体现在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和对投资活动的影响。
Ahmed ,Billings ,Morton 和Stanford-Harris (2002)发现,会计盈余稳健性与更低的债务成本相关,会计盈余稳健性对于减轻债券持有人和股东之间的冲突及减低企业的债务成本有重要的作用。
Zhang (2004)检验了债务签约过程中会计盈余稳健性的效率收益,分析了稳健性对于贷款人和借款人的事前收益和事后收益。
Moerman (2005)使用独特的二级贷款市场的数据考察了信息不对称和财务报告质量如何影响贷款交易的买卖差价,发现差价与更高的信息不对称正相关。
Easley 和O’Hara (2004),O’Hara (2003)以及Leuz 和Verrecchia (2004)发现稳健性可能有助于降低企业系统风险,并因此降低权益成本。
Lara ,Osma 和Penalva 采用多种计量属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稳健性,发现稳健性与事前成本显著负相关。
Bushman ,Smith 和Piotroski (2005)从国家横截面数据检验稳健性财务报告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发现在稳健性的财务报告体制下,企业对投资机会下降做出的反应较快。
同时该研究发现,在所有权更分散的国家中,稳健性对过度投资行为的约束作用较为明显。
国内方面,王亮飞和潘宁(2006)发现,当会计盈余及时性较低时,企业的治理结构会体现为股权更为集中。
但这一结论也许是由前文曹宇、李琳、孙铮(2005)的发现所致,即股权集中度较高时,大股东更倾向于通过私下沟通的方式了解企业,从而降低对稳健性的需求。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对比与启示通过国内外稳健性研究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Basu (1997)关于稳健性计量方法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外关于稳健性的研究,而我国学者对于稳健性的研究多是基于此种方法。
但是在我国,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并且我国经济仍处在新兴加转轨时期,在这一特殊经济背景下,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动因和经济后果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尤其是随着一系列会计丑闻的出现,会计盈余稳健性被众多的企业用作利润操纵的工具,使得稳健性经济后果的研究尤为必要。
同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时间不长,相关的制度和政策都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股权分置改革的环境下,股票的价格掺杂着过多的噪音,不能有效及时地反映企业的利好消息和利坏坏消息,也就是关于Basu 计量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1] 李增泉,卢文彬.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发现与启示.会计研究. 2003,(2):19-27.[2] 李远鹏,李若山.是会计盈余还是利润操纵?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2005,(3):1-56.[3] 曲晓辉、邱月华.强制性制度变迁与盈余稳健性.会计研究. 2007,(7):20-28.[4] 孙铮、刘凤委、汪辉.债务、公司治理与会计盈余稳健性.中国财务与会计研究. 2005,(2):112-173.[5] 王跃堂、周雪、张莉.长期资产减值:公允价值还是盈余管理行为.会计研究.2005,(8):30-36.[6] Basu.S. 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the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 ,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7(24).3-38.[7] Beaver , W. and S. Ryan. Biases and Lags in Book Value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Ability of the Book-to-Market ratio to Predict Book Return on Equity ,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0(38). 12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