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精选推荐
![政治学概论——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db285b8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b.png)
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国际政治:是国家、国际组织及其他政治行为主体,在参与国际社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将政治看做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解释:▲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所揭示的政治现象的范围:▲时间范围▲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国家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权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因此,政治学应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的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这就要求在研究中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阶级状况来揭示国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研究各种国家形态更替和政权组织形式变化的规律;研究国家活动和职能及其得以实现的方式和手段;研究国家制定政策,处理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其它各种政治关系和问题的方式、方法。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与其相关科学交叉而产生的边缘学科: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交叉就出现新政治阶级学、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学、政治人类学、政治文化学等边缘学科。
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自从人类创造出哲学以来,它就与政治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e41cfdbd0912a216147929fe.png)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 1、氏族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 2、氏族制度的特点 • (1)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 (2)氏族制度的组织机构---议事会,是一切
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 • (3)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 3、原始民主制的特征
• (1)原始民主制是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的共同事务 的管理体制,而不是一种国家形式。
•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 1、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 治文化水平。
• 2、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借鉴和吸收外国政治的 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 3、学习政治学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 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列宁曾经说过:“国家问题是一 个最复杂最难弄清楚的问题,也 是一个被资产阶级的学者、作家 和哲学家弄得最混乱的问题。”
•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任何阶级 都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 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
• (4)政治的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 可以对政治概念作如下界定:政治是阶 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 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 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原始民主制是氏族全体成员享有的民主制 度。而不是国家产生后的阶级民主。
(3)原始民主制中的权力是处于社会之中的 “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权力”,而不是像国家 权力那样成为独立的、站在社会之上的支配主 体。
• 二、国家的产生及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 1、国家的产生 • (1)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
界大战。 • (3)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fc9cec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0f.png)
一1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3阶级分析:即在考察阶级社会中的任何政治现象时,都应找出它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从本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级本质。
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级本质。
二4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5神权论:亦称君权神授论。
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利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
权利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
6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
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
7主权:在国内部,主权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即在社会各种类型的权利中,国家权利的效度最高;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利的独立性,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利的独立性,即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即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利。
理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利。
8国家的政治职能: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
9契约论:契约论的基本论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10国家的社会职能: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
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本质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它执行国家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意志,受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志,受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国家的社会职能也具有政治性国家的社会职能也具有政治性质。
大一上学期末政治学概论知识点速查
![大一上学期末政治学概论知识点速查](https://img.taocdn.com/s3/m/a857b86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5.png)
大一上学期末政治学概论知识点速查学期末将至,大一政治学概论课程的考试即将到来,为了帮助同学们对政治学概论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以下为大一上学期政治学概论知识点速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政治学基本概念
1.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 政治学的定义和特征
- 国家、政府、政治制度、政权
2. 政治学的基本原理
- 政治学的历史渊源
-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 政治学的学科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政治学基本理论
1. 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
- 政治权利的概念和特征
- 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性质
- 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的关系
2. 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
-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 各国政治体制的比较与分析- 政治制度的变革和发展趋势
三、国家和政府
1. 国家的基本概念
- 国家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 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 国家主权和国家统一
2. 政府的组织和职能
- 政府的职能和作用
- 各级政府的组织结构
- 政府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四、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学
1. 政治文化的内涵和形式
- 政治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 政治社会化和政治文化的传承- 不同政治文化的比较和交流
2. 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 政治制度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 社会变革对政治制度的挑战
- 和谐社会建设和政治制度的持续发展
以上为大一上学期政治学概论知识点的速查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以上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大家学业有成,考试顺利!。
政治学概论(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2ab73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5.png)
政治学概论(完整版)第⼀章政治⽣活中的国家第⼀节国家与国家形成理论1、国家的含义与特征1.1 国家的含义“国家”在汉语中由“国”和“家”两个汉字组成。
最初, 两者是分开使⽤且有区别的, 如《尚书》中的“天⼦建国, 诸侯⽴家”,但由于“家国同构”的统治思想的需要, 这⾥“家”的理解已经超越⼀般意义上的家庭, 上升为各诸侯国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 这实际上为“国”、“家”并提奠定了基础。
所以, 中国古代许多典籍中还有“国”、“家”合在⼀起的说法, 如《荀⼦》中的“国家⽆礼则不宁”。
但有⼀点需要注意, 在中国古代, ⼤⼀统的国家常常被称为“天下”,“国家”并不是指今天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与西⽅学说中“state”的国家观念相等同的国家观念是近代才形成的。
从国家的词源学来考察,凸显了国家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意义。
同时国家之所以为国家,其不可或缺的乃是公共权威中⼼的存在,否则国家仅有地缘意义⽽⽆政治意义了。
西⽅政治学对国家的界定众说纷纭。
政治哲学探讨的是国家的本性,由此⽽形成两⼤流派:⼀是古典取向的共同体说;⼆是近代取向的契约从政治共同体的⾓度理解国家,揭⽰了国家的本源意义,或者说展现了国家的理想形态,⽤以关照和判断国家的现实形态;近代契约论则认为国家乃是基于个⼈利益的基础上建⽴的,⼈们正是基于某种共同的利益才不得不联合成国家,国家的终极⽬的也在于实现个⼈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定义来⾃于恩格斯。
恩格斯在其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给国家下了完整的定义:“国家是表⽰:这个社会陷⼊了不可解决的⾃我⽭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摆脱这些对⽴⾯。
为了使这些对⽴⾯,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于在⽆谓的都争⽃中把⾃⼰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种表⾯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量,这种⼒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但⼜⾃居于社会之上并且⽇益同社会脱离的⼒量,就是国家。
马克思主义既强调对国家本性的探讨,以对现实国家进⾏价值判断和关照批判,有着重对现实国家的现象还原,对其形态做科学描述,并将两个⽅⾯有机的加以结合。
2023年4月自考行政管理专科政治学概论
![2023年4月自考行政管理专科政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9cffa6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a.png)
2023年4月自考行政管理专科政治学概论一、主题概述政治学概论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了政治理论、政治原理、政治制度、政治过程等内容,对于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4月的自考行政管理专科政治学概论考试即将举行,作为考生,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和重点知识,以便顺利通过考试,并且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有所裨益。
二、政治学概论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政治学概论的概念政治学概论是政治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通过政治学概论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政治学这门学科的整体认识和基本理解,为深入学习和研究政治学奠定基础。
2.政治学概论的重要性政治学概论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和实际应用意义。
政治学概论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提高政治素养,培养正确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
政治学概论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政治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
再次,政治学概论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政治的本质和规律,为今后的行政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三、深入学习政治学概论的方法和途径1.系统学习课程教材政治学概论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和依据,系统学习教材内容是深入理解政治学概论的基础。
通过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可以全面掌握政治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为应对考试和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学习政治学概论的重要环节,通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可以与老师和同学们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加深对政治学概论的理解和把握。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自己的思维和认识上的突破。
3.多维角度分析案例和实践政治学概论的学习需要联系实际,通过多维角度分析政治案例和政治实践,可以丰富学生的政治视野,提高政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1a5e865833687e21af45a934.png)
《政治学》概论第一张绪论政治学的研究目的:试图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一门关于人类政治生活规律的可学。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实质和含义: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是统治阶级如何利用政权扩大自己,如何争取同盟者,如何打击敌人的一种艺术。
政治概念界定: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综合。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家政权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当区分两个层次。
首先,从狭义的角度上讲,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以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其次,就广义的角度而言,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界定,规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内涵。
依据对象这一内涵,可以推导出政治学研究的外延,即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1、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它是政治学的基础与核心。
2、中国政治。
3、比较政治。
4、公共政策。
5、行政管理。
6、国际政治。
政治学原理主要围绕政治学的基本对象——国家政权——而形成理论体系,并非试图涵盖政治学研究的全部范围,因此,它的作用在于为政治学相关领域和具体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1、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
任何阶级或学派的政治学理论都要以某种哲学观点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几乎每一种新的和具有影响力的哲学流派出现之后,都会引起政治学基本理论或政治学研究方法论的某些变化,并导致新的政治学流派的出现,以及现有政治学流派的分化或滞亡。
2、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ca2a821976c66137ee0619ea.png)
政治学原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一、政治的含义总体来说,可以把所有对政治的解释分为两大类:剥削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一)剥削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观古今中外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看法或诠释可以说五花八门,择其主要,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社会道德。
这是古代东西方国家较为普遍的观点。
亚氏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你会解释这句话吗?会,就知道亚氏的政治就是道德或伦理。
(2)把政治说成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实际上就是一个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的过程。
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法学家凱尔森。
(3)认为政治就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或者说政治就是“权术”、“统治术”、“权谋”。
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马基雅弗利。
(4)认为政治就是一种管理活动。
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孙中山。
他说:“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5)认为政治就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活动。
这是当代西方国家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观点。
上述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政治的内涵,展示了政治的某个侧面或某一特征,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了国家、权力、管理等政治核心问题,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它们又都没有全面深刻揭示政治的丰富内涵和外延,因此必须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在许多不同场合下都曾对政治进行过深刻的论述,其主要观点是:(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这是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来界定政治。
(2)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
这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揭示政治的实质。
(3)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列宁观点不过,他们都没有对“政治”一词下过完整的定义。
(三)当代国内学者的“政治”定义如何给“政治”这一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下一个比较全面而准确的定义?由于政治这一概念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宽泛,要给它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1283420d79563c1ec5da7145.png)
名词解释政治:指一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所进行的夺取国家政权,组织国家政权巩固国家政权,并运用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全部活动政治体制:是在一定政治模式所要求的框架内形成的连接与协调政治意识、政治组织和政治设施等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机制以及它们在政治生活中的具体运行方式、管理方法的总和政治监督:是指政治管理者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使公共机关在所掌握职权的正当范围内活动,而对其进行的监视、检查、控制、纠编等活动的总和,政治互督是政治管理的监控系统。
国家利益综合国力政治体系政治人政治制度政治学: 政治学作为研究政治的科学,是研究政治的本质及政治发展变化规律的学问政治主体 :指能够独立参与政治事务,享有政治权利,承担政治义务的政治实体国家: 国家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由经济上占统治在位的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权力机构国家职能: 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和基本的方面,是国家为实现其基本目的而担当的特有任务单一制:是指在一个国家内有一个统一的立法机关和政府,有单一的宪法,国家内部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归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最高行政机关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国家机构 : 国家机构实行阶级统治和管理的组织保证,是实行政治统治的核心政党: 政党是在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由特定阶级、阶层或集团中在政治上最积极的一部分人按照一定原则结合而成,以实现其根本利益,主要以取得政权和巩固政权为目的的一种政党组织两党制 :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由两个势均力致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政治社团: 政治社团是社会团体中以政治功能为主的特殊社会群体,通过有组织的政治活动,来影响参与政府的决策以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组织政治关系:就是指从事一定政治活动的人们之间的本质内在的联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基于一定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基础上的诸种社会关系的综合的反映和表现敌我关系和人民内部关系:所谓敌我关系,是两个不同阶级,两大敌对势力基于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冲突而形成的根本对立关系,它以保存自己,消灭对方为特征;所谓人民内部关系,则是根本利益一致的阶级、社会集团和个人的团结合作关系国际政治关系:它包括国家之间的双边、多边关系,国际范围内全球性和区或性问题所引起的国家之间、国际组织关系政治领导:政治领导指的是一定的政治组织、集团或个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其他组织、集团或个人进行的政治引导,组织和指挥。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e4b018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0.png)
政治权力与政治利益的平衡与调整
政治权力与政治利益的平衡
• 政治权力与政治利益需要相互制约 • 政治权力与政治利益需要相互平衡
政治权力与政治利益的调整
• 政治权力与政治利益的调整需要政治制度的改革 • 政治权力与政治利益的调整需要政治参与和政治协调的 扩大
05
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
国际关系的类型
• 竞争关系: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 合作关系:国家之间的利益共享 • 冲突关系:国家之间的利益对抗
国际关系的特点
• 国际关系受到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国际关系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互动关系
国际政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国际政治是国际关系的基础 • 国际政治的发展推动国际关系的变革
政治权力的分配
• 权力分配相对公平:民主制度 • 权力分配相对集中:权威制度 • 权力分配相对分散:法团制度
政治利益的分析与实现
政治利益的分析
• 政治利益包括经济利益、社会利益、文化利益等 • 政治利益的分析需要关注政治权力的分配、政治制度的特点等问题
政治利益的实现
• 政治利益的实现需要政治权力的支持 • 政治利益的实现需要政治参与和政治协调
政治学在选举与政党政治中的应用
选举
• 政治学为选举提供政治参与和政治协调的支持 • 政治学关注选举的公平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政党政治
• 政治学为政党政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分析 • 政治学关注政党政治的利益分配、政治参与和政治协调
政治学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应用
公共事务管理
• 政治学为公共事务管理提供政治参与和政治协调的支持 • 政治学关注公共事务管理的公平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政治学概论(适用2024版)完整版讲义
![政治学概论(适用2024版)完整版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13687a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c.png)
思考题二
比较不同国家的选举制度,分 析其优缺点。
思考题三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主权带来了 哪些挑战?
思考题四
如何评估跨国公司在全球治理 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推荐阅读
01
《政治学导论》(杨光 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02
《比较政治学:理论与 方法》(张小劲、景跃 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01
社会舆论定义
社会公众对某一事件或问题的共同意见和看法,反映社会整体价值观和
利益诉求。
02
社会舆论形成
受到媒体、社交网络、公众人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形成多元化的舆论场
。
03
社会舆论对政治过程影响
监督政府行为、推动政策改革、塑造政治形象等,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力
量。同时,也可能存在被操纵和利用的风险,需要保持警惕和批判性思
未来政治发展趋势预测
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政治格局将呈现多极化趋 势,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将进一步加强。
民主化进程持续推进
随着全球范围内民主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未来将有更多的国家实现政 治制度的民主化转型。
新兴技术将继续改变政治生态
未来新兴技术将继续对政治生态产生深远影响,包括区块链技术、虚 拟现实技术等将对政治参与、选举制度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通常由选举产生的议员或代表组 成,代表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
立法程序
包括议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和 公布等环节,确保法律的民主性
和科学性。
议事规则
规定议员发言、表决等行为的规 则,保障立法活动的秩序和效率
。
行政机关职责及执行过程
行政机关职责
(完整word版)00312政治学概论
![(完整word版)00312政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8212eb0804d2b160b4ec0fc.png)
(完整word版)00312政治学概论00312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选):①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将其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的学者有:孔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
②视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其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的学者有:凯尔逊.③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及施展谋略玩弄权术的活动的学者:马基雅维里(他的著作《君主论》)、俾斯麦、拉斯韦尔、马克斯·韦伯。
④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的学者有:孙中山、麦肯齐。
⑤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的学者有:戴维·伊斯顿(他的《政治体系》提出了“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简答):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有经济关系决定的.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综上所述,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各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选):①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②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选):政治学基础理论(含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单选):①传统政治观的逻辑起点认为人性是完善的或者是可以趋于完善的。
②而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逻辑基点认为人性将永远是不完善、有弱点的.■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的学者及其著作(多选):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洛克《政府论》、卢梭《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国古代政治学:①(多选)先秦时代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 资料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 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5446d2baaea998fcc220ea4.png)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主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的内涵(一)政治内涵在西方的演变1、古希腊的政治内涵。
伦理政治观;关于城邦的学说;“公民”政治。
2、古罗马政治的内涵。
法律政治观;“共和国”政治。
3、中世纪政治的内涵。
神学政治观;封建制;宗教和教会在政治生活中出于主导地位。
4、现代政治的内涵。
权力政治观;以现代国家为中心,与现代私有制相适应;现代公共领域以私有制为基础而形成,经济生活对政治生活的驾驭和控制。
(二)政治内涵在中国的变迁1、古代政治的内涵(1)在中国古代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政治”,尤其没有古希腊意义上的政治,“政”与“治”分开始用,各有自己的含义。
(2)在中国古代,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君主及其大臣们的统治和管理活动。
但是这种管理活动又不是一种纯粹的管理活动,而是上承天命而行的抚民和安民活动。
没有明显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分,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3)中国古代的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充满道德色彩的行政活动。
2、现代政治的内涵(1)孙中山对政治的界定:“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
这一说法突出了政治的公共性和管理性。
(2)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是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的问题;(三)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政治内涵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主要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观。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乃至马克思那里,政治都是一定经济基础、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政治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
当代的世界体系论和依附论学者在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2)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一般都是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观察政治,认为政治是市场缺陷的弥补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治活动本身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展开的一些列计算和运筹过程,政治关系被等同为一种交换关系。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8308b97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a.png)
未知驱动探索,专注成就专业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是研究政治学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课程或学科。
它涵盖了政治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国家政治、国际关系、政府运作、政治哲学、政治思想等。
政治学概论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政治学提供基础。
政治学概论通常会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进行介绍,探讨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讨论不同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这门课程也会教授一些关键的政治学概念,例如权力、国家、民主、政府等,以及相关概念的定义和解释。
学生通过学习政治学概论可以获得对政治学领域的综合了解和较全面的知识,提高对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分析能力。
这也为学生后续深入研究政治学或从事政治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1。
政治学概论1至12章
![政治学概论1至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cce3091455270722192ef7ef.png)
政治学概论1至12章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
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dd3b8f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14.png)
CREATE TOGETHER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DOCS
政治权力的运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因素都会影响政治权力的运行
• 政治权力运行的研究需要关注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政治权力监督及其制衡
政治权力监督是确保政治权力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 政治权力监督包括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等
• 政治权力监督的目的是防止政治权力的滥用和腐败
和结果
用和相互关系
04
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
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流派
政治思想是政治主体关于政治现象的观念和理论
• 政治思想包括民主思想、保守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等
• 政治思想的发展受到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政治思想的主要流派多样
• 民主思想:主张人民主权、选举制度、多数决等
• 保守思想:主张传统价值观、社会秩序、权威统治等
制和选举制度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
实行一党制、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和选举制度
•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行
• 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实际权力有
•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领导多
使行政权
限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 国会分为参议院和众议院,行使
• 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
立法权
• 司法独立,实行法官终身制
• 规范研究方法:通过逻辑推理、价值判断等手段分析政治现象
• 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地区和政治体系的政治现象,揭示政治发展的
规律
02
政治制度及其比较研究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7b1c1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4.png)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绪论政治学是一门研究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名词解释1. 城邦:古希腊的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是自由公民基于“契约”,在正义的原则下联合组织成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后世把卫城、市区、乡郊统称为波里,综合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而赋予邦或国之意)2. 共和国:源于古罗马共和国,意味着“人民的事业”,是一个有机共同体,共和国之所以是共和国,在于其统治的正义性。
3. 政治哲学:研究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和政治理论的概念体系的学科。
20世纪政治科学兴起后,学者就把传统上用思辨方法,从纯理论角度探讨政治的本质、目的和发展规律,具有浓厚道德色彩与价值色彩的政治研究称为政治哲学。
其内容:一是对政治的一般理论的研究,探讨政治的起源、本质、规律、规范、目的和手段;二是对政治理论、学说、思想、观念本身的研究,具有“元理论”或“超理论”的特征,主要分析词汇和概念的含义、论证的逻辑、命题的根据等。
4. 政治科学:政治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广义政治科学即政治学,它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活动、政治关系及其一般发展规律。
狭义政治科学是指对具体政治现象进行实证研究、计量分析的政治学,与政治哲学分属不同的研究层次。
狭义政治科学在政治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理分析等;力求客观地描述政治现象的本来面目及细节,对个体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绝不使用无法用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加以验证的概念,使政治学研究精确化。
其研究分析的方法有:权力结构分析、个体心理分析、群体行为分析、系统功能分析、角色分析、博弈分析、传播分析等。
5. 行为主义革命:概括的来讲,行为主义革命即指既反对传统政治哲学研究中抽象思辨和演绎的方法,也反对旧制度主义的静态描述和简单写实,认为应该将政治科学研究的对象锁定到实际存在的、可观察到的政治行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