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f2b2a363a45177232f60a2a1.png)
状态 。这样不利 于调动 大多数学生 的积极性 , 很难使全 体学生共 同提高 。也有 的老师 提问学 困生 , 为了提起他
们 的注意 , 但往 往 占去很 多 的课堂 时间 , 使教 学节奏松 弛, 教学效果大受影 响。 我在教学实践 中 , 叫“ 困生 ” 对 学 回答 问题 , 是很 慎重 的。提问时 , 一般 情况下先 叫 中等 生, 同时要求全班学生 注意听 , 准备补充 。 一定难度 的 有 非 常问题或者提 问“ 卡壳” , 时 就让优 等生来 回答 。
积 极 的思 维 状 态 ; 当学 生 出现 疲 劳 状 态 时 , 提 一 些 强 多
准确 、 精炼 、 生动 、 亲切 、 感人 、 幽默。用精湛 的语 言变无 趣 为有趣 , 变无声为有声 , 变无 形为有形。 提问时教师要
调性 、 固性 和非教学性 问题 , 时 , 以重新 激发学习 巩 这 可
一
启发 l是课 堂提 问的灵魂 。因此 , 生 教师所设计 问题 要 能够激 活学生 的思维 , 引导 学生去探索 、 去发现 。 要把 教材知识点本身 的矛盾 与已有 知识 、 经验之 间的矛盾 当 作 提问设计 的突破 口, 学生不但 了解是 “ 么” 而且 让 什 , 能发现 “ 为什 么” 。 五、 拓展 课堂时空
心理学认 为 : 严谨 的语 言使人 可信 , 默的语 言使 幽 人 愉快 , 激昂的语言使 人振奋 , 形象的语言使 人清晰。 因
此 , 师 在 进行 课 堂 提 问 时 , 不 断锤 炼 提 问语 言 , 到 教 要 达
性 和评 价性 的问题 , 有助 于分析和理解 所学 内容 , 持 保
兴 趣 和积 极 性 。 三 、 据对 象设 问 根
走下讲 台 , 面带微笑 , 良好 的情 绪感染学 生 , 用 用期 盼 、 鼓 励的 目光引导学生 , 这样才能使课堂提问发挥应 有的
精心设计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1]1
![精心设计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1]1](https://img.taocdn.com/s3/m/5f920668b84ae45c3b358c88.png)
精心设计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邓州市夏集乡中心小学刘新生练习是巩固教师所教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通过练习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得清楚易懂进而形成技能,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练习必须要经过精心设计,具有目标性、层次性、系统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一、练习设计要有目的性练习的设计要有目的性,即练习要围绕本节课教学要求和教学中的重难点来安排练习,加强练习的针对性,新课的巩固练习,必须能使练习有所侧重,从而使学生在重点和难点上多下功夫。
例如:在教小数的除法时,关键在于把除数转化为整数,针对这一关键,可以设计一些除数化成整数的专项练习:08.68.0、625.05.2。
以上练习,重点放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的处理上,在不增加学生计算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练习效率。
二、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练习的层次性即练习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后,可以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1)算出下图中未知角的度数,并说出依据。
50°?45°(2)已知∠1、∠2、∠3是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①∠1=30° ∠2=50°求∠3②∠3=70° ∠2=10°求∠1第二层(1)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是35°,求另一个锐角的度数。
(2)为什么在直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角是直角。
(3)第三层(1)用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大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2)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3)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教师设计的练习有层次、有坡度,才能步步深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练习设计要有系统性练习的内容不能孤立要与前面已有的知识互相联系,才能综合运用,深化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体系。
四、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教学讲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练习的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针对个体,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有差异的,要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就必须区别对待。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80ce9d220066f5335a812126.png)
4 叶8 令, ' ( n ) = 0 , 则 一 2 , 此时为极小值, 所以 。 ) ≥ , ( 一 2 ) = 1 8 .
证明 3 : 由点 到直线 的距 离公式 , 设 A( o 、 b ) , B( 一 5 、 2 ) , 则
探究式问题是指做完一道习题后 , 保持已知条件不变 , 探究 能否得出更深刻的结论 。 解答存在探究型问题 的一般思路是 :先假设结论 的某一方
如1 I 二 = : 3 所 以l A B I ≥d : 3 、 ,
,
、 / 2
即( a + 5 ) + ( b - 2 ) ≥1 8 .
注: 该解法充分考虑 了不等式 的几何意义。
证明4 : 利 用 圆 。设 ( + 5 ) z + ( v 一 2 ) = r 2,
≈
≈ ≈ ≈ 来自≈ ≈ ≈ ≈ ,■■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甘 肃 省康 县 第一 中学 张 步 旭
数学能力 的核心是思维 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能力 ,是每个数学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而巧妙地设计课堂 问 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缜密思维要求考虑问题全面 ,周密而不遗漏 。数学教学 中 若能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 不仅有 助于学生提高数学能力 , 而
且有 益 于 学 生 严谨 品格 的 培养 。
则问题演变为求圆的半径最小。因为 叶6 : 3 , 且r 2 = ( n + 5 ) + ( b - 2 ) 2 , 而且圆与直线要相交 , 所以 当圆与直线相 切时 , 半径最
一
因 为叶 b = 3 , 所 以 、 V /
即
Z
6 _ l ≥ Z l ( 6 二 : 3 ,
精心设计练习题型,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论文]
![精心设计练习题型,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a2e9c8eec3a87c24028c42a.png)
精心设计练习题型,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在练习题型的设计上,发展性练习题型的训练最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含“求异思维”、“类比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特质。
练习题型设计方面可多设计“一题多解”、“类比迁移”、“转换思维角度”等题型,以培养学生多种创新思维因素。
设计练习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练习是学生掌握、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注意层次性: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
基本练习应侧重于巩固所学知识;综合练习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知识的内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发展练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性练习题呢?本人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点肤浅体会。
一、一题多解、发散思维,加强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训练思维发散,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
在发散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要重在新和异,要鼓励学生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积极思考,用不同的解法来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我设计一道加法题:8+8+8+5+8+8+8=?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
大多学生提出了8×6+5的方法,而另一个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建议用8×7-3的方法解,这个学生的思维有创见,这个方案是他自己发现的。
在他的思维活动中,他“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8,他假设在5的位置上是一个8,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8×7。
接着他的思维又参与了论证:8-3才是原题中的实际存在的5。
对于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教师要加倍珍惜和爱护。
再如,我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上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六(1)中队1分队有9名少先队员,他们元旦到游乐园玩,只见售票处上写着:每票10元,10人以上8折优惠。
精心设计练习题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练习题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a1921afb9e314332396893f5.png)
精心设计练习题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者:魏煜斋来源:《教育教研》2013年第03期【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练习不当,费事费力;练习得当,不光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及教学实践经验,提出设计练习题目时要把握的要点:⑴练习题目要有针对性;⑵练习题目要抓住教材内容关键;⑶练习题目要有新的突破;⑷练习时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精心设计;思维能力;针对性;关键;突破;和谐氛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①这里的“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通过训练培养学生能力”。
我们这里所说的训练,是指师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双边活动。
这种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做好两点:一是深钻小学数学教材,将每一课的训练内容,都置于知识整体结构之中;二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
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的进度精心设计出的练习题,就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巨大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
那么,该从哪些方面考虑、怎样精心设计练习题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简单谈谈以下几点体会;1练习题目要有针对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能促进整体能力发展的训练题目;同时,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有“坡度”的练习题目,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争取有一定收益;中等学生能够“吃饱”;优秀学生能够提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见解,从而更深层次地掌握所学内容,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行程问题的练习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甲乙两地相距480公里,(1)小车每小时行80公里,大车每小时行40公里,两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2)大车每小时行40公里,行驶6小时后停下休息,小车再从另一地出发,相向而行,行驶3小时后与大车相遇,小车每小时行多少公里?(3)小车每小时行80公里,大车每小时行40公里,大车行驶3小时后,小车再从另一地出发,相遇时大车行驶了几小时?小车行驶了几小时?而且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做第一题就行,争取做出后面的;中等学生做到第二题就行,争取做出第三题;优生全部做,还要说出思路。
如何巧妙运用练习题进行课堂巩固与拓展
![如何巧妙运用练习题进行课堂巩固与拓展](https://img.taocdn.com/s3/m/a21042a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f.png)
如何巧妙运用练习题进行课堂巩固与拓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巧妙地运用练习题进行课堂巩固与拓展,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通过精心设计和运用多种类型的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练习题类型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巧妙运用练习题进行课堂巩固与拓展。
1. 设计原则为了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1 系统性原则练习题应综合考察课程知识点的不同方面,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掌握。
可以通过将不同知识点进行组合,设计综合性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2 渐进性原则练习题的难度应该逐渐增加,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逐步提高题目的难度。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渐进地巩固与拓展知识。
1.3 灵活性原则练习题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灵活调整问题的难度或者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1.4 启发性原则练习题的设计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题思路。
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5 反馈性原则练习题的设计应该具有明确的正确答案,以便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的形式,或者使用电子设备进行评估,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2. 练习题类型在课堂巩固与拓展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类型的练习题,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2.1 选择题选择题是最常见的练习题类型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选择题,帮助学生检测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在选择题的选项中可以添加干扰项或者常见错误选项,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巩固知识。
2.2 填空题填空题可以帮助学生练习运用知识点,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在设计填空题时,教师可以选择填空数量和填空位置,以增加题目的难度。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思考相关的知识点。
2.3 解答题解答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运用知识点进行综合性思考与解答。
精心设计练习 启发学生思维
![精心设计练习 启发学生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2c8250db49649b6648d74716.png)
精心设计练习启发学生思维摘要: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
要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必须通过练习。
因此教师要认真地设计,精心地组织,耐心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练习要突出重点,要有针对性地练习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阶段的练习,注意练习的阶段性。
联系的内容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是学生掌握的知识纳入已学的知识当中。
练习要体现生活性,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词:抓住重点针对性梯度阶段性纵横联系生活性灵活性一题多解一、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练习练习要突出重点,要在知识的联结上动脑筋、下功夫;在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关键上抓突破。
例如在新授课练习设计时:新授课以传授新知识为主,在新授课之前一般安排一个准备性练习,它是为导入新知识铺平道路而组织的。
在设计这样的练习时,应把着眼点放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兴趣、指点思路上,促使知识顺利迁移。
新授课之后安排的巩固练习,是围绕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编排一种同类型、同结构的练习,其目的是要使学生重点形成某一知识技能,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它是新授后的必定举措。
见如下流向图:基本题与例题相仿(认识)↓略变题与例题稍有变化(巩固)↓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加深)↓思考题供学有余力者用(发展)如讲出平行四边判定设计(1)基本题: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e g f h分别为的中点,那么四边形e g f h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2)变式题:若将g h分别在ob od上移动至与bd重合,分别在oa oc上移动使ae=cf 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设计每个层次的练习,都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目的明确,数量适当。
二、练习有梯度,注意练习的阶段性学生接受和巩固知识有一定的阶段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一般有模仿、熟练、应用和创造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理解知识、掌握概念、初步形成技能。
练习的内容应是最基础的,要让学生有样可仿,要把最基础的、最关键的知识练习好。
(完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
![(完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5ce7805ddd3383c4ba4cd27c.png)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
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
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没有智慧,主要就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
要使自己聪明起来,智慧起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思维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懂得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力差异,采取不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面对同一道数学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尽快地接受。
如果题意不懂,便可采用启发、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发现突破口,用通俗简易的手势或图形来化繁为简。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对思维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掌握教师的方法下,通过发散性思维,使他们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2。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一点要求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善于发现教材中所隐含的深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做功夫。
教师还应将拓展意识运用到数学课上。
例如涉及到语文知识,可以多讲一些与其相关的,让学生们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融会贯通,从真正意义上产生对知识需求的渴望。
3。
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一题多题是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也是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源泉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一题多解的例子。
一辆摩托车上午3小时行驶了163。
5千米,照这样计算,下午又行驶2小时,这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第一解法先求出平均l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行驶多少千米,最后求出这一天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2+163.5=272.5(千米).第二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先求出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小时,再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最后再求出一天共行驶多少千米。
精心设计习题,提高学生思维论文
![精心设计习题,提高学生思维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8db724b4daa58da0114abf.png)
精心设计习题,提高学生思维“算用结合”是在新课程教材改革中产生的一个新的教学理念。
它为计算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其发展空间得以有效扩张,并逐步使学生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实践应用能力。
如何开发“算用结合”习题的“思维”资源,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本人结合课题研究总结出以下几条策略:一、引发思维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
但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由具体运算为主,逐步向形式运算为主过渡的时期。
其抽象思维发展还很不完整,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被动型、经验型。
教师若不加以引发,学生的思维容易沉睡在那里,从而造成思维的浅表化、机械化以致于不求甚解。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想尽方法引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升华。
那么怎样引发学生的思维?其策略又是什么呢?情景串联兴趣是人对事物感觉喜爱或关切的情绪。
凡是感兴趣的事特别能引起人的思维。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围绕一个大的主题情景来组织教学,将分散的教学内容设计在相联系的情景中——即情景串联,可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或“童话世界”的沟通,大大增加所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如,教学除法的第二种含义“求一个数里包含有几个几?”时,教材呈现一幅解决春游租船问题的情境图,意在把平均分的活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之后的“做一做”呈现给学生一幅小动物准备就餐的生动有趣的情境图。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描述:第一个情境:今天是小熊盼盼的生日,动物王国里的24只小动物一起去小熊家祝贺。
它们出发了,可是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
怎么办呢?动物们想到了租船过河的方法。
(出示: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第二个情境:“动物们到了小熊家,小熊很开心,它请朋友们就餐。
可是,小熊碰到了一道难题,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吗?”出示:12根筷子,每6位一桌,每位一双够吗?24只小动物,每张桌子坐6位小动物,需要几张?(这是书上“做一做”的题目,书上只有一个问题,我又增加了一个)整节课以到“小熊家做客”为主线,将几个独立的练习用相同的主题情景“串”起来,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精心设计练习 培养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练习 培养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08d4bd355727a5e9856a61a7.png)
每节课 的教学内容都有重点 , 同样 , 练习也 06 , .米 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平方 米? 要 突出重点 要在知识连接点上动脑筋 , 在学生 理锯 和掌握知识的关键上下 ] 夫。如在教 分数 二 应用题时 , 分析 、 列式和计算 的全过程都要进行 高是宽的孚 , 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恩 与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 , 瞻前顾后 , 使学生将 应该让学 生动手 、 口、 动 动脑 , 调动 各种感官 接 新掌握的知识技能纳入已掌握 的适应技 能的体 受知识 。 例如在教学计算 内容时 , 就应多让学生 系 中去 。 例如 在教学完分数应 用题的工程 问题 口算 , 进行计算速度的训练 ; 在教几何形 体初 步
(01赤 x 十 + ) ; 3 .+ l ( 2 × )2 一 2 2
( )75 3 — 4 5 0. 。 42 . 4 3 0 ÷ 3
.
完 , 乙汽车 1 小时 可以运完 。若用两辆汽车 用 5
同时运 , 多少小时可 以运完?
() 4 2 有 5吨货物 , 甲汽车 1 用 0小时可 以运
精心设 计练 习 培养思维雏 力
江苏省 南京市扬子第二小学 余益和 培养和发展小学生 的思维能力是 当前数学 最关键 的问题练 习好 ;第二阶段是巩同知识技 教师 在设计练 习时既要 注意同一思 维 的训 练 , 教学的一项重要 任务 。 于数学知识的掌握 、 能 , 注意以旧带新 , 对 思 要 逐步过渡 , 形成系统 , 并达 又要注意对 比思维 、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的 以达到养成 良好 的思维 习惯 , 开发智力 的 维能力 的培养 和开发不 能光靠教师讲 , 重要 成一定 的熟练程度 ; 三阶段是应用知识技能 , 训练 , 更 第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 , 可设计下 的是要靠学 生练 。 只有通过有计划 、 有步骤地训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 解决实际 问题 ; 四阶段 目的。 第 练, 才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低级到高级 、 是发展学生 的知识技能 ,练习内容要有 一定的 面这一组练习来让学生进行 对 比思维的训 练 : 难度也可 以适 当加大 。例如 , 由简单到复杂 , 逐步得到提高。为 此, 要在教学 综合性和思考性 , 中做到认 真地设计 、 精心地组织 、 耐心地指导学 在教 “ 长方体 的表面积 ” 的练 习中 , 以设计 这 可
精心设计数学教学问题,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精心设计数学教学问题,优化学生思维品质](https://img.taocdn.com/s3/m/54ee1ef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5.png)
精心设计数学教学问题,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生活起点、思维关键点和认知着力点,精心设计问题,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沃土。
关键词:数学问题;课堂教学;设计;问题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倡导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数学教学更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沃土。
1.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新鲜感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富有乐趣”。
俄国教育家乌辛斯基也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新颖别致,使学生学习有趣味感、新鲜感。
案例:“二分法” 的引入在央视由著名节目主持人李泳主持的“非常6+1”中有一个栏目叫“竞猜价格”,你知道如何才能最快速度猜准价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纷纷议论,趁机我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同位同学相互合作猜生日,看那一组能用“最少的次数” 猜出对方同学的生日?你共用了多少次?通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增强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2.注重问题设计的探究性,使学生激发起数学的求知欲。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曾经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探究是科学的本质,不去探究自然不会有发现。
探索得来的知识最难忘、最深刻,比老师直接给出的更有效,学生能体会到“发现”的真正乐趣。
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特殊学习方法,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培养学生思维品质](https://img.taocdn.com/s3/m/1db1d922647d27284b735142.png)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摘要: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如何精心设计富有思维价值的课堂练习,使学生置身于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这是一个很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本文以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变式性、对比性、想象性为模式,结合鲜明有力的课例加以论证,很有新意。
关键词:数学;作业设计;开发;变式;对比;想象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59-01课堂练习室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全方位面向”人”的发展。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所以,做为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能激发他们思维价值的课堂练习,使学生置身于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获得发展。
1.设计开放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性数学开放题条件开放、解题策略多样,结论不唯一。
开放题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解答时需要进行发散思维,需要学生变化思维的方式和角度,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发散性。
教师要巧借一题多叙、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开放题的设计,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广阔、发散的思维习惯。
开放题的设计,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广阔思维的目的。
2.设计变式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课堂联系时,如果训练方法单一,练习内容雷同,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趋于定势走向僵化。
为了防止和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变式练习,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积极的思考问题,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钻研并抓住问题的实质,正确、简洁、迅速、灵活的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品质。
如:教学完”乘除法的数量关系”后,我设计了两个练习题。
一是填空题,把所有的乘除法数量关系打乱,全部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全部正确说出来,这样激发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精心设计问题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问题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86188df1fab069dc50220184.png)
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呢?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激发动机,诱发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当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乐意学。
教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并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快乐的心情,整个课堂激情高涨,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
这种以“兴趣”助长思维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达到了数学教学的真正目的。
数学教学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共同活动的过程,一切教学措施最终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体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去实现。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主动去认识它、研究它,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进行思维呢?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里倾向,是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当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时就可产生积极的思维。
精心设计问题,点燃思维火花。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思考的重要方法,通过提问使学生思维有明确的方向,在思维活动中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以提问的形式把问题引发出来,使学生迅速进入紧张的思维状态。
教师工作计划——强化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工作计划——强化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提高解决问题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ad0c314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a.png)
教师工作计划——强化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提高解决问
题能力
一、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教授以下内容:
1. 逻辑推理:教授学生如何运用逻辑规则进行推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批判性思维: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评价信息真实性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问题解决:教授学生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评估
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和考试:通过作业和考试,评估学生对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习反馈:通过反馈调查和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教案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案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94a75f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7.png)
教案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案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案是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它不仅需要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
在教案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从激发学生思维的目标、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以及组织思维提升教学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思维的目标在编写教案时,我们需要明确激发学生思维的目标。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它包括分析、综合、归纳、判断等多种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敏感度。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画图、观察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联想。
在教案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和进行跨学科的思考。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多样化的问题解决策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在教案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1. 启发式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讨论和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合作学习,在交流和合作中激发思维的火花。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
3. 探究型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和探索。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三、组织思维提升教学成效除了在教案中明确提出激发学生思维的目标和采用相应的方法外,教师还应注意组织思维来提升教学的成效。
以下是一些建议:1.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案中,教师可以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案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6f616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d.png)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案一、引言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优秀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成功的基础。
本教案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他们有效学习的关键。
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分析信息、推理和创新。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沟通能力等重要能力。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 引导式提问引导式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自己找到答案。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交流。
在小组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并通过互动讨论来深入思考问题。
小组讨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信息素养培养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素养包括对信息的获取、评估、利用和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从各种媒体和资源中获取准确的信息,并对其进行评估和利用。
这种培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信息筛选和判断能力。
4. 课堂互动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互动活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例如,师生讨论、角色扮演、解决问题的游戏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这些互动活动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案例以下是一个教学案例,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主题:环保意识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保护环境很重要?通过引导问题,激发学生对环保的思考,并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2. 环境问题调查:要求学生团队合作,选择一个环境问题进行调查。
精心设计练习 提高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练习 提高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d2bc248184868762caaed5ca.png)
象. 并拓展 了知识 领域
・
基 础 教 育 参 考
・
一 一 黾
◇ 解克勤
高 巾体 育 教 学 的 “ 体 化 ” 革 . 本 着 学 生 全 一 变 即
殷 从 建
发展 搭建一个 成长 平 台
一
体体 质 提 升 、 握 一项 体 育运 动技 能 、 长学 生 有 掌 特
所 发 展 为 最 终 日标 , 过 对 两 操 、 课 问 活 动 ( 乐 通 大 俱
同 ? 生 在 交 流 中感 受 到第 6号 指 的 是 1 人 . 6 学 个 而
时 间 , 的事 情也 是不 一样 的 。 是 , 做 但 只要 能合 理安 排. 我们 的每一 天都会 是丰 富多彩 的 ” “ 钟 ” 在 花 的
背 景 下 .学 生 兴 致 勃 勃 地 完 成 了 拨 钟 面 的 练 习 任 务 . 分 认 识 了 整 时 的 钟 面 . 立 了 关 于 时 分 的 表 充 建
部 )体 育 课 ( 小班 化 ” 项 教 学 )专 业 训 练 课 ( 、 “ 选 、 体 育高考 、 动 队 ) 运 等进 行统 筹安 排 . 形成 学校 学 生体 育 特 K培 养 内容 体系 .构建 长 效 的课 程 化管 理 . 形
鸯
、
实施体育教育教学 “ 一体化 ” 的必要性
霄 誊 f 阶段各 层 次学 生身 体素 质 、 育技 能 和体 育人 才 f 1 体 教 初 培 养 的有效 策 略 . 步构 建一 个适 合普 通 高 中特点 学 实
精JI 计练 习 提 高思 维能 力 I ! 】 设
◇ 孙 昕
数 学 练 习 是 学 生 巩 固所 学 知 识 、 成 相 关 技 能 、 形
怎样通过课堂设计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
![怎样通过课堂设计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92e2fe7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b.png)
怎样通过课堂设计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逻辑思维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课堂设计在提升学生逻辑思维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那么,如何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来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要涵盖知识的传授,更要突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乘法运算,那么可以进一步设定让学生通过分析乘法的原理和规律,培养他们的推理和归纳能力。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选择一些富有逻辑结构的文章,让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论证方法。
对于科学课程,可以引入一些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得出结论的案例,促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
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采用问题导入、故事导入或者情境导入等方式。
以问题导入为例,教师提出一个富有悬念的问题,如“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从而自然地进入课程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策略。
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比如,在历史课上,讲解某个历史事件时,先问“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然后再问“为什么会发生?”最后问“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通过这样的递进式提问,帮助学生建立起因果关系的逻辑思维。
小组讨论也是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一个讨论主题,如“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在交流和辩论中,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无疑能够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
案例分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教师提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精心设计教学提升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教学提升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0b643f3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e.png)
精心设计教学提升思维能力在当今社会,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教师在教学中的设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各种思维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的教学要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中心。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任务。
对于初学者,可以设计一些能够引发联想和想象的活动,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设计一些需要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考的任务,帮助他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些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和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还可以设计一些项目式的任务,让学生们进行实践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心设计的教学要关注跨学科的思维培养。
在当今社会,各种知识和技能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教学设计也应该跨学科,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跨学科的项目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多种技能和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综合素质评价的任务,让学生们在评价中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和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评价能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各种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关注跨学科的思维培养,以及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大桥中心小学林晓波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一环,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课堂教学所经常采用的教学形式之一。
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发展并得以巩固和深化,不是仅靠短时间的讲解就能奏效的,还必须通过一定质和量的练习,才能逐步形成技能技巧,达到深化认知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心理特点和长期的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突破传统练习的束缚,设计了“三个台阶”,多种形式练习的方法。
采用多种的练习形式和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铺垫练习孕育新知
铺垫练习的目的是为学生掌握新授内容原理、基本方法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温故知新,为知识的迁移作准备,也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使他们有信心学好新知识。
而掌握一种技能,必需通过相应的训练才能形成。
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和重点练习,形成了多层次的练习,既有顺向思维训练,也有逆向思维训练,有的题是为了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有的题是为了区别易混之处,防止出错;有的题则是为了对某一个知识点加深理解而设置的。
-------这些精心设计的系统练习,使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两者之间的转化,加快了速度,缩短了进程。
如:《分数复习课》为了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防止负迁移的干扰,我提出了“甲比乙多3元,乙比甲少几元?”(学生觉的问题太
1元,乙比甲少几元?”“甲比简单了,开心的笑了。
)“甲比乙多
3
1,乙比甲少几分之几?”(这题要说出乙比甲少几分之几?为乙多
3
什么?并说明方法.)(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解答。
)这组练习既充分体现了问题的内容的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也为了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防止负迁移的干扰。
设计练习时,除内容的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外,还必须注意形成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所以,我在总结“甲数比乙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乙数比甲数少(或多)几分之几”的解题规律之前,告诉学生这种题还可以口算,并且非常自信的说:“不信,你们可以考考我。
”当学生目睹了我的“绝招”,还处于疑惑、好奇的感觉时,让学生进行讨论、验证。
之后,我问:你们想学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个个都想知道这一绝招的奥秘所在,我紧紧抓住学生渴望学到新本领的机会,介绍新知识。
不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了一定的方向性。
这个环节主要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激疑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这种心理状态是引起参与者引发思维的最佳时机”。
实现了“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情感转化。
二、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基本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手段。
也是教师接收信息反馈调整教学的重要环节。
基本练习巩固新知是与例题类型统一的练习,目的是使学生扎实地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巩固认知结构。
“让人人都
获得必需的数学”,所以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
题目难度不宜过大,应是和例题、习题相仿的题目。
练习时间要相对长一些,题目要多一些,要使全班学生包括学困生在内都能掌握。
全面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
如:我在《分数复习课》总结“甲比乙多(少)M
N ,乙比甲少(多)几分之几的解题规律后,我设计了: 1、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男生比女生少51,女生比男生多5
1。
( ) (2)科技书的本数比文艺书的本数多51,就是文艺书比科技书少6
1。
( ) (3)5米比4米多41,4米比5米少5
1。
( ) (4)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全长的31,就是第二天比第一天少修全长的3
1。
( )
(5)小明每个月的零花钱比小新多114,小新比小明少11
4 。
( ) 2、口答:
(1)甲比乙多 4
1 ,乙比甲少几分之几? (2)甲比乙多5
2
,乙比甲少几分之几?
(3)甲比乙多8
3,乙比甲少几分之几?” (4)甲比乙多A B ,乙比甲少几分之几? 组织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练习内容不应只是课本例题的简单重复,应该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
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学生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是深入发展。
数学知识有其严密的结构系统。
组织练习时可以把若干有联系的
题目编成题组,这样便于把分散的知识梳理成严密有序的知识系统,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构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结构。
而且题组练习可以形成一定的层次和坡度,学生做题犹如登山,由易到难,认识由浅入深,思维也逐步得到深化。
如:《工程问题》巩固性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
(1)一份稿件,甲单独抄要5小时,乙单独抄要3小时,两人合抄要多少小时?
(2)东西两城,甲车从东城到西城要12小时,乙车从西城到东城要15小时,两车同时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
(3)修一段公路,单独完成,甲队要12天,乙队要10天,丙队要15天。
三队合修多少天可挖完?
2、生产一批零件,由甲车间独做6小时完成,由乙车间独做8小时完成,两车间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这批零件的四分之三?
3、一件工作,甲独做6天完成,乙独做8天完成,甲先完成了
1,余下的两人合做,还要几天才能完成?
这件工作的
3
三、综合练习强化新知
综合练习主要是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展示规律。
根据知识内容的就近发展区而设计有关练习题,以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练习与教师指导下的评议,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或对易混的知识的辨析,对所学新知识能够掌握应用,以检验他们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是检查由旧知识到
新知识的正迁移是否完成,二是要巩固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正迁移成果,为下次的正迁移做准备。
所以在巩固练习的内容安排上,既要有基本概念的巩固,又要有技能技巧的训练,还要有发展智能的培养,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把看到的新事物,学到的新知识,纳入到己有知识的系统中去,为下次的正迁移打好牢实的基础。
如:《分数复习课》中的沟通联系我选择了:
1、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
4
1,篮球有多少个? (1)20÷(1+41) [足球比篮球多4
1] (2)20×(1-51) [篮球比足球少5
1] (3)20÷(1+4)×4 [ 足球5份,篮球4份]
(4)20÷95×94 [ 足球占两种球总数的9
5]
(5)解:设篮球有 X 个
X 20 = 45 [正比例解] ……
数学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所以我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通过这道题的再利用引导学生运用联想、转化的思维方法,从多种角度、多渠道解答。
既避免题海战术,又体现了例题的代表性和重要性。
既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又开阔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既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综合性和灵活多变的特征,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种练习,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不仅可以使学生消化、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通过
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形成技能技巧,不断提高思维水平,增长智慧。
又如:《百分数应用题》
(1)某工人原来每天生产40个零件,现在每天生产50个零件,现在每天生产原来的百分之几?
(2)某工人原来每天生产40个零件,现在每天生产50个零件,比原来增产了百分之几?
(3)某工人现在每天生产50个零件,比原来增产了25%,原来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
(4)某工人原来每天生产40个零件,现在比原来增产了25%,现在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
这种练习,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审题,有助于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其异同点,灵活解题,更重要的是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克服了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提高思维的灵活程度。
总之,要上好一节数学课,必须在练习设计上下工夫,按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知识结构编成不同层次的题组,并把整堂课的练习组成一个完整的练习体系。
由于练习要求不断提高,认识不断深化,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