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基础》教案
单元一教育与教育学(一)
授课内容:
1.教育的认识
2.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词源学和日常生活层面“教育”的含义,了解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育概念的界定以及对教育含义的界定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教育的内涵。
2.理解教育过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教育活动的影响。
3.掌握教育三种形态的发展历史、含义及其关系。
教学重点:教育的定义;教育的三要素;教育产生与发展的阶段特征
教学难点:教育的三要素;教育产生与发展的阶段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使用的教案、课件、音像等材料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入新课
提问:(1)某同学看电影后:“我从这部影片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2)政府官员大会发言:“教育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3)家庭主妇:“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从日常生活中“教育”一词的使用理解常识水平的“教育”,从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的涵义入手,由此为教育概念的进一步深入、系统的从理论水平理解概念做铺垫。
二、讲授新课
(一)教育的词源教育一词在现代英语中是education,在现代法语中是education,在现代德语中是erziehung,三者都源于拉丁语educare,原意为引出、导出的意思,即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中国古代甲骨文和金文中教与学的写法及其解释。
(二)教育的定义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它所揭示的是事物的特有的内涵。美国
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他的著作《教育的语言》中,根据教育定义的陈述方式将复杂多样的教育定义划分为“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
事实上,我们很难找到纯粹的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这种区分有利于分析教育定义所涉及到的事实的、价值的、语言的三个方面,提供了研究教育定义的一个初步框架。
1.历史上的经典“教育”定义列举
在教育界,“教育”的定义与定义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中缘由不仅有个人观点的差别,还有文化背景、哲学基础、阶级立场等的差别。因此,想求得一个普遍赞同的教育定义往往是勉为其难的。一般来说,人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给教育下定义时,应该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至于具体如何表述,则可因人而异。我们有必要给教育下一个科学的定义。
2.本书对教育的界定: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1)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3)教育能够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
(三)教育的要素
1.教育者:事实上,教育者的定义来源与对教育的定义,二者密不可分。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下的教育者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教育者都有多不同;这种不同是由时代的发展、教育内部的变化、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以及教育对象的变化决定的,所以,现代教育的教育者从素质上看,应该是方位的,是“通识”教育者。
2.学习者:传统上,人们将“受教育者”或“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它是相对于“教育者”或“教师”而言的。这里之所以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而不使用“受教育者”或“学生”这两个概念,主要原因是:
第一,“受教育者”这个概念毫无疑问地将教育对象看成是比较被动
地存在,看成是纯粹“接受教育者教育”或“被教育者教育”的人,这也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发生在教育对象身外,并由教育者施加于教育对象身心的某种事情。这种看法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
第二,“学生”这个概念尽管也有“学习者”的含义,但是它所指的“学习者”主要是那些在身心两个方面没有成熟的人。
3.教育影响:指教育影响是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教,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变化。不同的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组合,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形态,担负起了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神圣职责。
(四)教育的形态从目前教育学的研究来看,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大致有三个:一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二是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三是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
1.非制度化的教育和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划分。
非制度化的教育指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制度化教育指从非制度化教育中演化而来的,由专门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它的出现是人类教育文明的进步。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以运行场所和空间划分。
家庭教育:从国外来看,家庭教育也是自古就有。比如奴隶社会时期的雅典城邦国家,七八岁以前的儿童受家庭教育。在普及公共教育以前,西方整个封建时代和资本主义早期,有钱人的子女都是在家庭里接受家庭教育。这种状况一直到资本主义大工业革命之后,各个国家开始颁布义务教育法,从初等教育阶段普及义务教育,家庭教育的功能才像家庭的经济功能一样开始衰弱,让位于公共的学校教育。然而,即使是在今天,家庭教育的作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培养青少年儿童健全的人格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是学校和社会
所无法取代的。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有它自身的优越性,它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门的经过职业培训的教师来进行,有比较充裕和稳定教育经费,有精心设计的课程和教学计划,有比较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机制,等等。正是由于学校教育的这些特征,它才能成为一种主导的现代教育形态。但是,自从学校产生以来,思想家们对学校的批评也从没有中断过。他们的批评告诫我们;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发展;为了一代代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改良我们的学校。
社会教育:指的是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应该说它是在这三种教育形态中产生最早的教育形式。原始社会教育无独立形态,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后来虽然有了学校教育,但社会教育依然在各个历史时期被统治阶级所重视,发挥重要的作用。总之,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延续和补充,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变化多样的途径,经济有效的手段而别具特色与成果。它涉及范围广,影响面大,且更加潜移默化,随时随地,因此,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占据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位置。
3.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以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划分。具体内容会在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讲解。
三、总结归纳
本节课的知识较简单明了,同学们能够很好的掌握本节教授的知识点。第2课时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以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教育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教育的历史发展。在学习教育的历史发展之前我们首先要清楚教育的起源。
二、讲授新课
(一)教育的起源
关于教育的起源大约有四种有代表性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