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诊治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脑梗死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诊治对策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及诊治对策。方法:选取笔者

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急性脑梗死患者35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比较预后良好(NIHSS≥4分)和预后不良(NIHSS10 ?mol/L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31.25%;基线NIHSS≤10分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62.96%,>10分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12.5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的ADL评分和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糖代谢情况、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基线NIHSS与其预后效果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对此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标签:急性脑梗死;不良预后;危险因素;诊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较多,且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不仅给患者自身帶来巨大的痛苦,而且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本文对糖代谢情况、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基线NIHSS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效果的关系进行探讨,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观察其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7月,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MRI和CT诊断,均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静止性脑梗死患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34~75岁,平均(54.57±3.46)岁。

1.2 方法

糖尿量异常按照文献[2]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诊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采取巯基乙醇还原,经过还原后用碘乙酸将巯基封闭,然后与邻苯二甲醛反应完成衍生化,当≤10 ?mol/L时表示预后良好,当>10 ?mol/L表示预后不良;所有患者入院时完成基线NIHSS评分,其中NIHSS 差值≥4分表示预后良好,NIHSS差值10 ?mol/L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NIHSS≤10分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62.96%,基线NIHSS>10分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ADL评分和NIHSS评分

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治疗后,其ADL评分和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治

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有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研究较多,其中糖代谢异常是一种较为有代表性的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及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其并发症的防治及预后的改善仍存在较大的困难[4]。糖代谢异常患者在出现急性脑梗死后,会导致其的NIHSS改善不明显,从而导致患者预后效果不佳,由此说明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大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无论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病史,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的高血糖现象与其不良预后有较大关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糖代谢异常现象,扩大梗死灶[5]。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理改变主要继发于血管闭塞的氧和葡萄糖供应缺乏及细胞内代谢紊乱等,患者同时会伴有细胞膜分解等,会导致患者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的损伤,从而引起神经元坏死,使得患者的神经功能因此受损[6]。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主要为改善其缺血区域的血液循环功能,使得受损的脑组织功能恢复正常代谢作用,帮助患者减轻再灌注带来的损伤,改善缺血脑组织的功能[7]。辛伐他汀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能够对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活性进行抑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及分解代谢能力,而且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最终减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抑制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经过临床证明,辛伐他汀单独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其所需的起效时间过长,而且在加大剂量时,可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8]。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中,阿司匹林能够抑制患者血小板的释放,同时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反应,作用较为明显,而且阿司匹林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微循环,降低其血浆黏度,改善患者血流变性,从而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抗血栓效果[9]。本次研究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经过对其糖代谢情况、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基线NIHSS分析发现,糖代谢正常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糖代谢异常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0 ?mol/L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0 ?mol/L的患者,而且基线NIHSS≤10分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NIHSS>10分的患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其ADL评分和NIHSS评分分别为(33.84±11.76)分和(17.58±1.86)分,经过采取相应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ADL评分和NIHSS评分分别为(76.49±10.89)分和(8.74±1.43)分,数据与治療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效果的因素较多,本文经过分析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基线NIHSS对其预后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病率。

参考文献

[1]郭四平,倪健强.急性脑梗死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

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2):168-170.

[2]刘涛,郝姜蕾.急性脑梗死后继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探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10(4):438-441.

[3]张亮,刘亚杰.CD62E+微颗粒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血管危险因素关系[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4):388-392.

[4]王选,杨江胜,郝俊杰,等.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EB/OL].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7):9-12.

[5]张玲,李应宏,阙玉梅.急性脑梗死早期发热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4):411-412.

[6]白金娟.急腹症合并急性脑梗死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211-212.

[7]刘春红,唐娟,余鹃.不同血压水平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160-3161.

[8]赵春梅,牛冬菊,周裕晓,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评估预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7):132-134.

[9] 邝丽辉,罗爱清,温衍辉,等.综合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预后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96-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