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诊治对策
急性多发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及治疗
2 结 果 2 . 1两组 患者 临床资料对 比分析结果 经统计得 知 ,两组研 究对象年 龄 、吸烟 史以及高血压 、糖尿病 、
6 2 2 ・I I 缶 床研究 ・
皮肤 、甚至深部组织 的损害 。目前 ,根 据烧伤对皮肤 造成损伤 的不 同 深度 ,可将烧伤分成 I 度,Ⅱ 度 ,Ⅲ度 和 Ⅳ度烧伤 。其 中,对于 修复 深Ⅱ 度 烧伤的创面 ,是一个有序且 复杂 的生物学 过程 ,是依靠残 留的 皮肤 附件 ,是通过腺 上皮 ( 如汗腺 、皮脂腺 )血 管内皮细胞和成 纤维
曾有流行病学调 查结果显示 ,在脑血管疾 病 中脑梗死 的发生率 占 8 7 %作用 ,并且其致死率 和致残率 均较高 ,对 患者 的生命 安全构 成了 严重威 胁 。多 发性脑梗 死就是 指在MR 弥散 加权成像 上存在 多个 不连 续性 的梗死 病灶 ,其在 多支血管供血 区均有分布 。近几年关于 多发性 脑梗死 的发病 原因一直存 在争议 【 1 ] 。本 次研究 中出于对 急性多 发脑梗 死发病 危险因素 以及相 应的治疗措施 和预后进行分 析探讨 的 目的 ,对 我 院收治的急性多 发性和单发性脑梗 死患者 的临床资料展开 了对 比分 析 ,现 报道如 下。 1资料 与方 法 1 . 1一般 资料 研究 中资料来源于我 院收治 的急性 多发性 和单发性脑 梗死患者 , 各 抽取 其 中的5 6 例 作为 研究 对象 。多 发脑梗 死组 中有 男3 1 例 ,女2 5 例 ,年龄4 5 ~8 2 岁 ,平均 ( 6 8 . 3 ±1 3 . 5 )岁 ;单发脑 梗死组 中有男3 0 例 ,女2 6 例 ,年龄 3 8 ~7 9 岁 ,平均 ( 6 1 . 2 ±1 4 . 7 )岁 。以上统计研 究 对象 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 P >O . 0 5 ),有可 比性 ,所 有患者
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黑河 ,6 0 2 14 9 )
成 。清晨 60 一 : : 90 0一 0血小板聚集力 明显升高 , 清晨血压高者更显 著, 血液粘 滞性 的增 高, 血小板 聚集力 的增 加及血纤 溶活动 的下 降导致 血液呈高凝状 态, 促进 了血栓 的形成 。 另外 , 机体 由于生
及减 少死亡 的 目的。急性脑梗死发病在一天 内有昼夜变 化规律, 发病 高峰 主要集 中在 30 : 0~90 。发病与性别 、 : 0 年龄 、 高血压 、 糖
晨通常为死亡的高峰时段。这与以下因素有关:1血栓性病理 ()
状态在凌晨 进一步加重 ;2 夜间血压下 降 , () 继发全 脑低灌注 , 导
【王春雪 , , , , 0 脑血管病患者死亡时 间昼夜节律特点 的 2 ] 王琰 温淼 等 1 例 5
观察[. 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 ,0355 :2—2. ] 20 ,( )3234
梗死发病的年节律性则 与温度有密切 的关系 。有研究结果显示 , 脑梗死发病多集 中在冬季 。其原 因可能与寒冷 时交 感神经兴奋
其高危性, 向患者强调长期规律用 药的重要性和不规则用药的危 害性 。老年患者夜 间或 清晨起床时均应清醒片刻, 然后缓慢坐起,
动作 宜慢 、 活动量宜小, 逐渐过渡到适宜 的 日常生活, 别对 喜欢 特
高血压患者 , 建议 清晨醒 后立 即服 药, 快起效控 制血压 以降低 尽
失常 , 从而增加了脑梗死 的发病几率 ;3 纤溶系统活性 、 血 () 抗凝
酶 玎水平在清晨前后处 于低谷值;4 T ( )血液在上午时 间段 内有凝
固倾 向;5清晨时血液达昼 夜节律性 变化 中的高黏滞峰值 。脑 ()
[ 朱 兰芝. 3 1 老年急性 脑血管疾病昼夜发病 时间的临床观察【 . J实用护理 杂 】
急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或再 形成 、 血管 或侧支 血管 阻塞 , 脑组织 水肿 、 出血 、 再灌 注 损伤 、 高龄 、 内动脉 两支梗 死或 再闭塞 、 复栓塞 、 颈 反 癫痫 等
引起梗死 面积 扩大 、 缺血半 暗带扩 展 、 周围神经 细胞死亡 、 梗
糖 尿病 、 高脂血症、 心脏病 、 吸烟、 中史 、 卒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 I 为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 TA)
【 关键 词】 脑梗 死 ; 危险因素
在我 国 , 脑血管疾病 的发病率 、 病死 率 已跃居第 二位 , 而 致残率位居首位 , 尤其动脉硬化性脑梗 死 占所 有脑血管 病的 6 % 一8 % , 0 0 是脑 血管病 的主要致残和死亡原 因之一 。为 探讨脑梗死 患者 的主要危 险 因素并 通过 积极有 效 的干 预减 少其发病率 , 降低致 残率 , 提高患者 的生存质 量 , 们总结 了 我
顾性分析 。结果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 险因素 。方法
对 3 8 脑梗死患者 的临床资料进行 回 7例
高血压病 、
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 、 高脂血症 、 脏病 、 尿病、 心 糖 吸烟、 中史 、 卒 一过 性
脑 缺血发作 , 发病率 随年 龄增 长呈上升趋势 , 男性多于女性 , 发病部位多 在基 底节区 。结论
7 9岁 17例 ( 15 % ) 8 以上 2 5 4 .3 ,0岁 8例 ( . l ) 年老 者发 74% , 病率高 ,0岁以上者发病率 达 8 .4 。说 明脑梗 死 的发 病 6 25%
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
通动脉及基底动脉 的旁 中央支 , 皿 管发 生透 明脂肪 样变 , 使
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
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1. 引言1.1 概述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期。
在我国,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年龄等。
针对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及早预防、诊治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系统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疗方案和预防策略,为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作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方法,旨在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我们希望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探讨不同的临床诊治方法的优劣,评估治疗效果,分析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医疗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设计、研究对象、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等内容。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对照组的健康人群信息,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和关联性。
研究对象包括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的健康人群,我们将通过医院病历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在数据收集方面,我们将严格执行病例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统计分析方面,我们将采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并探讨其相关性。
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我们希望能够揭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诊治特点,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2. 正文2.1 危险因素分析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死亡风险的多因素分析及预测
系, 旨在 为 脑 血 管 病 的 临床 救 治 和预 后 判 断 提 供 客 观 依 据 。
1 资 料 与 方 法 选择 2 0 0 8年 7 月 ~2 0 1 2 年 7月 在 我 院住 院 的急 性 重 症
脑 血 管病 患 者 4 5 3例 , 其 中男 2 3 0例 , 女 2 2 3例 , 平 均 年 龄
( 6 O . 1 4 ±1 2 . 1 1 ) 岁 。以预 后 为标 准 , 分为死亡组 1 1 9例 和 存
活组 3 3 4例 。 其 中 脑 出 血 2 9 1例 , 脑 梗死 1 6 2例 。 入 选 标 准: 所有患者均经头颅 C T证实脑 出血或脑 梗死 , 符合 1 9 9 6
3 4 8
8 8( 2 5 . 3 )
26 0( 7 4 . 7 )
2 . 1 不 可 干 预 因 素 的分 析 结果 年 龄 是 影 响 死亡 的 重 要 危
年 全 国第 四届 脑 血 管 病 学 术 会 议 通 过 的 诊 断 标 准 。排 除
高 血 压 有
无
表 2 可 干 预 因素 的分 析 结 果 [ 例数( ) ]
危 险 因素 例 数
1 5 2
3 0 l
死 亡 组
7 1 ( 4 6 . 7 )
4 9 ( 1 6 . 3 )
中华 老年 心脑 血管 病 杂志 2 o 1 3年 5月 第 1 5卷 第 5 期
C h i r i J G e r i a t rI - l e a r t &a nVe I s s e l Di s , Ma y 2 O1 3 , v。 } 1 5 , N o . 5
.
短 篇 报 道 .
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厶
同 笛
,
2 ( 1 :8 9 1 9 1 ) 9 0— 8 .
,
术后处理 : 术后 伤 口常规 压砂袋 4~ 6小 时 后 可 下 床 活 动 , 规 应 用 抗 生 素 3 常 5天 。
—
并发症 。随访 2— 4个月 , 1例复发 。 2 无
讨 论
果 手术过程均顺利 。手术 时 间 2 5~6 O 分钟 , 平均 4 2分钟 。术后 6— 8小 时均能 起床活动 , 最长者 2 时 , 7小 3周后均 恢复 日常活动。切 口疼痛 时间 2~3天 , 口 切 疼痛明显轻于张力性疝修补术 , 少数 耐受 差者肌注镇 痛剂或 口服止痛 片即可 , 2例
单丝 编织而成 , 不可吸收 , 无排斥反应 , 具 有 良好 的组织相容性 , 能迅 速与人体组织 黏合 固定 。术 中用锥形 充填 物填塞 疝环 的形式修补缺损 , 突入腹腔 内的部分在 其 物理学上有一定的对抗腹压 、 降低腹压在 内环 口局部产生压力的作用 , 再用人工 网 片修补腹股沟管后壁 , 通过组织 的黏合作 用及人工合成 网片 内增生的纤维组织 , 形
脑 梗 死 的发 病危 险 因素 分析 及 对 策
功能、 心电图必要时心脏 彩超 检查 。
方 冬 梅
54 o 东 雷 州 市 人 民医 院 内 科 2 20广
结
果
血压 、 血糖 及血脂检测 : 高血压 7 2例 (5 )糖 尿 病 1 7% , 8例 ( 87 ) 血 脂 异 1. % ,
结
传统的腹股沟 疝修补 方法 破坏 原有 生 理 解 剖 结 构 , 口 剧 烈 疼 痛 , 复 时 间 伤 恢 较长 , 且术后复发 率 7 ~1 % _ 。疝环 % 2 2 J 充填 式无 张力疝修 补术 是一种 利用人 工 复合 材 料 进 行 无 张 力 疝 修 补 的 最 新 方 法 J 已成为 治 疗腹 股 沟疝 的主要 手 术 , 方式 。 无 张力疝 修补术所 用材 料 由聚丙烯
脑梗死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
脑梗死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1. 引言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流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在我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
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多样,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等方面,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2. 脑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1 诊断依据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典型的脑梗死患者可出现以下特点:1.病史:患者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
2.临床表现:突然起病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眩晕、共济失调等症状。
3.影像学检查:CT和MRI可显示脑部梗死灶,根据梗死部位和范围,可明确诊断。
2.2 鉴别诊断脑梗死需与其他脑血管疾病相鉴别,如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肿瘤、脑炎等。
1.脑出血:多有高血压病史,表现为急性起病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CT和MRI检查可发现高密度影。
2.TIA:症状较轻,发作时间短,通常不超过24小时。
影像学检查无异常。
3.脑肿瘤:起病较慢,症状逐渐加重。
CT和MRI检查可发现占位性病变。
4.脑炎:有感染病史,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脑脊液检查可发现炎症改变。
2.3 诊断方法及评估1.病史询问: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评估发病时间、症状发展过程等。
2.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患者的意识、肌力、感觉、视力、听力等。
3.影像学检查:CT和MRI是诊断脑梗死的主要方法,可明确梗死部位、范围和程度。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
5.功能评估:对患者的运动、语言、认知等功能进行评估,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通过 L gsc oii 回归多因素分析方 法对 可能 混杂的 变量进 行调整 ,确定 回归方程 ,并评 价其对死亡预测 的准确度。结果 35例 t 3 患者院 内死亡 3 例 ,死亡率为 1 . %。单 因素分析 显示年龄 、有糖尿病 史、就诊 时意识不清、病程 中有肺部感染、应激性 4 01 5
维普资讯
2 0 年 4月第 5 第 4期 08 卷
Wol H a h iet r el D gs d t
・
临床 论 著 ・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建立定期培训和考核本专科抢救仪器 的使 用和保养制度。 过学 习, 通 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练 就娴 熟 的操作技能,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作好脑卒 中不安 全事 件危 险 因素 的评估, 立高危人群病人 对高危人群要做好警 示标 确
脑梗死是老年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 并且其发病率近年
来 一 直 呈 上 升 趋 势 尤 其 是 急 性 脑 梗 死 (c t c r b a a ue eerl i fr to , C ) n a c in A I ,在 基 层 医 院 更 为 常 见 ,占 到 门 急 诊 收 治 患
【]唐彩球. 3 甘露醇注射 液应 用 的不 良反 应及其注意事项. 职
业 与健 康 ,2 0 ,2 (8 : 1 9 1 0 04 0 0) 5-6.
… 郭 国强 ,席 孟 杰 ,王 丽 娟 . 分 子 右旋 糖 酐致 速 发 型 过敏 4 低
伤、踩扭 伤、噎噻等危险发生率 由 2 降至 8 2% 2% . 。本研究进
《中国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诊治共识2019》要点
《中国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诊治共识2019》要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出血转化)是急性脑梗死自然病程的一部分,也是改善血流疗法(溶栓、抗凝、抗血小板、介入等)的常见并发症,其不仅与脑梗死预后不良相关,也是上述有效疗法明显使用不足的重要原因。
美国的相关共识只针对溶栓后症状性出血转化的处理提出了相应推荐,未涉及静脉溶栓以外的其他原因出血转化、自发性出血转化及无症状性出血转化等更多临床热点问题。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当前国内医生、患者及其家属都对出血转化问题更加恐惧和担忧,且有研究提示亚洲人继发性/治疗性出血(包括华法林、溶栓及血管内治疗等)和脑出血的发生率都显著高于西方人群。
加之我国医患关系紧张,使问题更加突出。
此外对脑梗死出血转化后何时重启抗栓治疗(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
出血转化的定义和分类分型出血转化是指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导致的出血,包括自然发生的出血(自发性出血转化)和采取干预措施后(包括溶栓、取栓和抗凝等)的出血(继发性/治疗性出血转化)。
出血的部位既可在梗死灶内,也可在梗死灶远隔部位。
目前多数研究采用的定义为:脑梗死后首次头颅CT/MRI未发现出血,而再次头颅CT/MRI检查时发现有颅内出血,或根据首次头颅CT/MRI可以确定的出血性梗死。
一、根据治疗情况分类1.自发性出血转化:2.继发性(或治疗性)出血转化:二、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加重分类基于有无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可分为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和无症状性颅内出血。
三、根据病理特点分类1.毛细血管型(非血肿型):2.小动脉型(血肿型):四、根据影像特点(部位和形态)分型目前临床研究使用较为广泛的影像学分型为ECASS分型方法,见图1。
推荐意见:(1)出血转化定义为脑梗死后首次头颅CT/MRI 未发现出血,再次头颅CT/MRI检查发现颅内出血,或根据首次头颅CT/MRI可以确定的出血性梗死。
(2)根据出血前是否采用了增加出血风险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血管内治疗、抗栓等),分为自发性或继发性(治疗性)出血转化。
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A B S T R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r e l t e d r i s k f a c t o r s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a c u t e
合并 L A的危险 因素 , 其 预示患者预后更差。 关键词 : 脑 白质疏松 ;急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预后
中图分类号 : R 7 4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2 3 5 3 ( 2 0 1 3 ) 1 7 — 1 1 8 - 0 3 D OI :1 0 . 7 6 1 9 / j e mp . 2 0 1 3 1 7 0 4 3
t i c e f f e c t s( P<0 . 0 5 ) .C o n c l u s i o n O l d e r a g e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h i g h e r C R P a n d mo d e r a t e — s e v e r e
s t e n o s i s o f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r t e r y a r e r e l a t i v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a c u t e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wi t h L A. C o mp a r e d
d a t a ,N I HS S s c o r e ,M BI s c o r e a n d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o f t h e t wo g r o u p s we r e a n a l y z e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 e l y .Re s u l t s Th e t wo g r o u p s h a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a g e ,h y p e r t e n s i o n,C RP,mo d e r a t e — s e — v e r e s t e n o s i s o f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r t e r y, NI HS S s c o r e a f t e r a 3 0 一 d a y f o l l o w- u p,M BI s c o r e a n d t h e r a p e u —
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
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危险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致残甚至死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的趋势,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对于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危险因素1.高血压:高血压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血管管壁的损伤,增加动脉壁硬化的风险,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
2.高血脂:高血脂也是引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血液中的高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升高,易使血管壁发生粥样硬化,造成血流不畅,从而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3.糖尿病:糖尿病会引起血管壁的损伤,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5.中年和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的弹性会逐渐降低,增加血管疾病的风险。
6.家族史:有家族史的人群患急性脑梗死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二、临床诊治1.急性期治疗: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需要紧急抢救患者,恢复颅内血液循环,以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
常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血栓抽除、抗凝等。
2.康复期治疗:康复期的治疗十分重要,主要包括恢复脑功能、康复训练、心理调适等多方面的疗法。
3.预防治疗:对于有患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人群,应该从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等。
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治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目前,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仍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中,希望通过更多的临床研究,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危险的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都有其独特的挑战。
通过加强研究和临床实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降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和致残率,让患者能够更好地恢复健康。
脑梗死后执行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临床研究•脑梗死后执行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李宁张庆军脑卒中是一种进展迅速的脑出血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视线模糊、头痛、恶心等,且常伴有睡眠障碍,该病起病急,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脑梗死后多数患者均伴有执行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治疗,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执行功能主要是通过对思想和行动进行有意识控制的心理过程,主要涉及战略计划、问题解决、推理演绎等方面的复杂认知处理过程;而执行功能障碍是指上述功能减退,主要与额叶-皮质下环路受损有关,常见于血管性痴呆、阿尔兹海默症、路易体痴呆等病症。
早期发现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对其执行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脑梗死后执行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84例脑梗死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按照有无执行功能障碍将患者分为执行功能障碍组35例)和非执行功能障碍组49例)o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对此项研究进行审核,一致批准并通过。
诊断标准:2组参照《滋卒中诊断治疗学》3〕中脑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入院后,经检查病情稳定,且无任何意识障碍表现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等。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者;合并严重的免疫系统、造血系统性疾病者;依从性较差或无法理解本项研究DOI:10.3969/j.issn.0253-9926.2021.08.015基金项目:上海市静安区卫生科研课题面上青年项目(017QN04)作者单位:200443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神经内科李宁、张庆军、余君慧);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科罗娟)通信作者:余君慧,Email:**************罗娟余君慧1援2方法:首先对认知心理学量表的使用进行统一培训,并在培训人员认可并同意的前提下,对2组患者采用执行功能缺陷综合征的行为学评价测验B ads)4进行测试评价执行功能治疗前后效果及组间差异。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度脑梗死的疗效及溶栓后预后不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度脑梗死的疗效及溶栓后预后不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张淼;张彧【期刊名称】《贵州医药》【年(卷),期】2024(48)3【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度脑梗死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急性重度脑梗死患者126例,收集并整理其完整的临床资料,观察所有患者的静脉溶栓效果,并统计整理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将其划分成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有差异的项目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果所有患者经静脉溶栓后,总有效率达到89.68%(113/126)。
预后不良组在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舒张压、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上与预后良好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发现上述指标均是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度脑梗死的效果更为显著,但仍存部分患者出现预后不良的情况,且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较多,需引起临床重视,尽早制定对应措施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控制或者减少危险因素的目的。
【总页数】3页(P373-375)【作者】张淼;张彧【作者单位】陕西省康复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后循环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3.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度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的不良相关危险因素:152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4.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度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的不良相关危险因素研究5.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
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带来极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以降低患病的风险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医学界对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一、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脑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的硬化和破裂,从而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2.高血脂:血液中的胆固醇过高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血管病变和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增加了患上脑梗死的可能性。
4.吸烟:吸烟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液黏稠度增加和动脉硬化等病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增加了脑梗死的危险性。
5.饮食不良:高脂肪、高糖摄入易使体内的血脂升高,增加了脑梗死的风险。
以上几种因素都是导致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对于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当加强预防意识,积极进行健康管理,控制相关危险因素,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二、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治1.早期诊断: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时间就是生命。
一旦发现症状怀疑为脑梗死,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CT、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2.急救治疗:对于已经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要尽快进行急救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以及神经保护治疗等,以减轻脑组织的损伤。
3.恢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认知训练等,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临床诊治方面,各家医院也结合自己的情况,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方案,不断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水平。
三、研究进展1.脑梗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患者和非患者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了一些与脑梗死发病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质,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新型溶栓药物的研发: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对部分脑梗死患者可能产生出血等不良反应。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溶栓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影响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P<0.001),提示临床需重视新生儿败血症IL -6㊁PCT ㊁CRP 水平的监测㊂综上所述,血清IL -6㊁PCT ㊁CRP 水平是影响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监测血清IL -6㊁PCT ㊁CRP 水平,或可为临床调整新生儿败血症治疗策略提供可靠参考资料㊂ʌ参考文献ɔ[1]㊀池秀芳,陈佳.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J ].广东医学,2022,43(1):36-39.[2]㊀张江玲.个性化干预模式对新生儿败血症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23,38(6):1129-1132.[3]㊀庞玮,刘静,侍海棠.新生儿败血症核因子-κB 和中性粒细胞CD11b ㊁CD64表达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32(6):902-905.[4]㊀刘启星,王斌.IL -6㊁TNF -α和CRP 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5):2272-2274.[5]㊀姜毅.新生儿败血症诊疗进展[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0,25(2):69-72.[6]㊀Deng Xiaoyao ,Tian Zhiliang.Research progress of erythro-cyte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 in neonatal sepsis [J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2022,45(3):285-288.[7]㊀郭景瑞,高奶荣,祝颖,等.新生儿败血症T 淋巴细胞亚群㊁PCT ㊁CRP ㊁Lac 及炎症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海南医学,2020,31(20):2620-2622.[8]㊀Liu Qian ,Liu Xue -Qin ,Yuan Li ,et al.Applic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T lymphocyte subsets and PCT in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evaluation of neonatal sepsis [J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 ,2021,31(12):1786-1790.[9]㊀潘晓浩,郝建石,黄建芳,等.降钙素原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 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2,32(12):1478-1481.[10]㊀鲁静.血清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21,38(12):1171-1174.[11]㊀王晓蔚,何米兰,夏泳波,等.Hs -CRP ㊁CD64㊁sTREM -1水平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20,39(2):969-974.[12]㊀申存存,赵春慧,邱净净,等.降钙素原㊁C 反应蛋白及白细胞参数对新生儿败血症病情诊断的临床意义[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22,35(4):256-259.临床研究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4)04-0613-06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溶栓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影响因素分析张㊀峰,㊀季㊀流,㊀葛春阳,㊀李海山(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㊀安徽㊀合肥㊀230011)ʌ摘㊀要ɔ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溶栓治疗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 )影响因素㊂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行急诊介入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按照溶栓内24h 是否发生END ,分为END 组34例与非END 组71例㊂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END 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END 独立危险因素㊂结果:经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显示,END 组和非END 组性别㊁年龄㊁BMI ㊁吸烟史㊁饮酒史㊁高血压史㊁糖尿病史㊁冠心病史和责任大血管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ND 组和非END 组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经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显示,END 组与非END 组入院时NIHSS 评分㊁溶栓时间㊁白细胞计数㊁中性粒细胞计数㊁Lp -PLA2水平和脂蛋白a 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END 组与非END 组发病至溶栓时间㊁D -二聚体和Hcy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㊁入院时NIHSS 评分㊁溶栓时间㊁白细胞计数㊁中性粒细胞计数㊁Lp -PLA2和脂蛋白a 为影响END 独立危险因素㊂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溶栓治疗后END 发生率较高,且受多因素影响,其中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㊁入院时NIHSS 评分㊁溶栓时间㊁白细胞计数㊁中性粒细胞计数㊁Lp -㊃316㊃ʌ基金项目ɔ2020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8085QH353)ʌ通讯作者ɔ李海山PLA2和脂蛋白a为影响END独立危险因素㊂ʌ关键词ɔ㊀急性脑梗死;㊀急诊介入溶栓治疗;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㊀影响因素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ɔ10.3969/j.issn.1006-6233.2024.04.016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after Emergency Interventional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ZHANG Feng,JI Liu,GE Chunyang,et al(Hefei Second People's Hospital,Anhui Hefei230011,China)ʌAbstractɔ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after emergency interventional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A total of105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underwent emergency interventional thromboly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2020to March2023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According to whether END occurred within24hours after thrombolysi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END group(n=34)and the non-END group(n=71). Univariate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related to END,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END.Results: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ND and non-END groups in terms of gender,age,BMI,smoking history,drinking history,hypertension history,diabetes history,coronary heart disease history,and distribution of the responsi-ble large vessel(P>0.05).However,the degree of stenosis of the responsible large vessel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END and non-END groups(P<0.05).Un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quantitative data showed th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score,thrombolysis time,white blood cell count,neutrophil count,Lp-PLA2level,and lipoprotein a level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END and non-END groups(P<0.05).However,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ND and non-END groups in terms of time from onset to thrombolysis,D-dimer level,and Hcy level(P>0.05).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egree of stenosis of the responsible large vessel,NIHSS score on admission,thrombolysis time,white blood cell count,neutrophil count,Lp-PLA2,and lipoprotein a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END.Conclusion:The incidence of END after emergency interventional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high and is influenced by multiple factors.The degree of steno-sis of the responsible large vessel,NIHSS score on admission,thrombolysis time,white blood cell count,neu-trophil count,Lp-PLA2,and lipoprotein a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END.ʌKey wordsɔ㊀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㊀Emergency interventional thrombolysis treatment;㊀Early deterioration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㊀Influence factor㊀㊀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出现的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2]㊂据统计表明,我国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实现早期血管再通,且能够获得良好预后,但因各种因素影响仍存在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END),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4]㊂基于此,本研究选择选择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3年月行急诊介入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通过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溶栓治疗END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END提供依据㊂现将报道如下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行急诊介入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34例;年龄41~76岁,平均(62.13ʃ5.54)岁㊂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5]标准:引起可评估的运动㊁认知及语言等神经功能缺损,且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脑梗死;②均行规范的静脉溶栓治疗㊂排除标准:①既往颅内手术史;②近3个月受严重颅脑外伤史者;③恶性肿瘤者;④入院前存在精神疾病者;⑤存在溶栓禁忌者;⑥临床资料不全者㊂1.2㊀方㊀法㊃416㊃1.2.1㊀静脉溶栓治疗:均静滴阿替普酶(规格:50mg;国药准字S2*******;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0.9mg/kg溶栓治疗,剂量不超过90mg,其中10%阿替普酶在最初1min内静脉推注,而其余90%阿替普酶在60min内静脉泵注㊂1.2.2㊀END评价标准[6]:①相比于入院时,静脉溶栓后24h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提高4分及以上或死亡;②肢体运动方面评分提高ȡ1分;③意识评分提高ȡ1分;④存在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体征㊂符合上述任一项判定为END㊂1.2.3㊀收集资料:包括性别㊁年龄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㊁吸烟史㊁饮酒史㊁高血压史㊁糖尿病史㊁冠心病史㊁责任大血管分布㊁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㊁入院时NIHSS评分㊁发病至溶栓时间㊁溶栓时间㊁白细胞计数㊁中性粒细胞计数㊁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㊁脂蛋白a㊁D-二聚体㊂1.3㊀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 xʃ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END 独立危险因素㊂P<0.05为差异或关联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㊀果2.1㊀END发生情况: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中,按照溶栓内24h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分为END组34例(32.38%)与非END组71例(67.62%)㊂2.2㊀单因素分析影响END相关因素:经单因素分析显示,END组和非END组性别㊁年龄㊁BMI㊁吸烟史㊁饮酒史㊁高血压史㊁糖尿病史㊁冠心病史和责任大血管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组和非END组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表1㊀分析影响END的相关因素n(%)因素END组(n=34)非END组(n=71)χ2P 性别0.8020.370男25(73.53)46(64.79)女9(26.47)25(35.21)年龄 2.2000.138ȡ60岁22(64.71)35(49.30)<60岁12(35.29)36(50.70)BMI0.4640.496ȡ24kg/m212(35.29)30(42.25)<24kg/m222(64.71)41(57.75)吸烟史13(38.24)16(22.54) 3.1840.074饮酒史12(35.29)26(36.62)0.0180.895高血压史11(32.35)16(22.54) 1.1600.281糖尿病史11(32.35)12(16.90) 3.2090.073冠心病史9(26.47)11(15.49) 1.7970.180责任大血管分布0.2040.903颈内动脉5(14.71)10(14.08)大脑中动脉19(55.88)37(52.11)㊃516㊃基底动脉10(29.41)24(33.80)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16.934<0.001正常0(0)17(23.94)狭窄6(17.65)24(33.80)闭塞28(82.35)30(42.25)㊀㊀经单因素分析显示,END组与非END组入院时NIHSS评分㊁溶栓时间㊁白细胞计数㊁中性粒细胞计数㊁Lp-PLA2水平和脂蛋白a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ND组与非END组发病至溶栓时间㊁D-二聚体和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2㊂表2㊀分析影响END的相关因素( xʃs)因素END组(n=34)非END组(n=71)t P入院时NIHSS评分(分)14.97ʃ2.5310.86ʃ1.969.182<0.001发病至溶栓时间(min)37.21ʃ12.1338.84ʃ10.390.7120.478溶栓时间(min)147.32ʃ21.23125.43ʃ18.28 5.446<0.001白细胞计数(ˑ109L-1)10.17ʃ2.317.37ʃ1.567.320<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ˑ109L-1)7.87ʃ2.32 5.62ʃ1.64 5.724<0.001 Lp-PLA2(μg/L)172.24ʃ31.15107.92ʃ23.1411.872<0.001脂蛋白a(mg/L)283.12ʃ32.34224.53ʃ28.489.436<0.001 D-二聚体(mg/L) 1.13ʃ0.37 1.06ʃ0.320.9970.321 Hcy(μmoL/L)56.52ʃ14.3553.21ʃ19.290.8890.3762.3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ND的因素: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㊁入院时NIHSS评分㊁溶栓时间㊁白细胞计数㊁中性粒细胞计数㊁Lp-PLA2和脂蛋白a为与END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3㊁表4㊂表3㊀变量及其赋值情况自变量/因变量变量赋值END Y未发生=0,发生=1性别X1男性=0,女性=1年龄X2ȡ60岁=0,<60岁=1体质量指数X3ȡ24kg/m2=0,<24kg/m2=1吸烟史X4无=0,有=1饮酒史X5无=0,有=1高血压史X6无=0,有=1糖尿病史X7无=0,有=1㊃616㊃冠心病史X8无=0,有=1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X9正常=0,狭窄=1,闭塞=2表4㊀分析影响END独立危险因素因素βSE Waldχ2P OR95%CI 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 1.6150.5698.0560.005 5.028 1.648~15.337入院时NIHSS评分 1.7270.5539.7530.002 5.624 1.902~16.625溶栓时间 1.5240.601 6.4300.011 4.591 1.413~14.909白细胞计数 1.6080.5369.0000.003 4.993 1.746~14.276中性粒细胞计数 1.5760.637 6.1210.013 4.836 1.387~16.853 Lp-PLA2 1.6610.5419.4260.002 5.265 1.823~15.201脂蛋白a 1.7650.52811.1740.001 5.842 2.075~16.4433㊀讨㊀论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颅脑血管的闭塞或狭窄,导致脑组织缺氧㊁缺血㊁坏死,最终会造成神经功能缺损[7-8]㊂阿替普酶是较好的一种溶栓药物,治疗脑梗死效果良好,并可明显降低致残率㊂但相关研究表明,仍存在部分患者服药后在发病数日后尤其是24h内病情加重,发生END,对近远期预后产生不良影响[9]㊂因此,及时有效地预防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END发生尤为关键㊂本研究表明,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㊁入院时NIHSS 评分㊁溶栓时间㊁白细胞计数㊁中性粒细胞计数㊁Lp-PLA2和脂蛋白a为影响END独立危险因素㊂①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责任大血管闭塞具有病情凶险,若无法及时治疗,则会导致END,从而造成急性脑梗死不良预后㊂②入院时NIHSS评分:NIHSS评分能够有效反映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神经功能恶化程度㊂③溶栓时间:溶栓时间越长则血管再通相对困难,并且相对出现出血风险较高,故而容易导致发生END㊂④白细胞计数:急性脑梗死发生后会激活白细胞,浸润于局部缺血脑组织㊂同时,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会导致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颅内出血风险增加,并且会加重溶栓后低灌注,从而容易诱发诱发END㊂⑤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可通过释放活性氧㊁趋化因子㊁细胞因子等方式使炎症反应启动㊂脑梗死发生后,会导致脑组织的外周免疫细胞受到损伤,中性粒细胞水平变化可反应患者病情严重程度㊂急性脑梗死溶栓后END发生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密切相关,并且其水平越高,则会大致患者脑损伤损伤更为严重,从而造成END发生风险越高㊂⑥Lp-PLA2:Lp-PLA2是备受关注的一种炎症标志物,该炎症标志物不仅可诱导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㊁泡沫细胞转化,并且参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早期氧化修饰,以此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同时会导致斑块不稳定性增加,最终会诱发急性脑梗死㊂由于其参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早期氧化修饰,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诱发急性脑梗死㊂溶栓后斑块再次形成与Lp-PLA2水平升高密切相关㊂此外,血脑屏障破坏和内皮损伤加重与Lp-PLA2水平升高密切相关,并且Lp-PLA2水平升高可引起病灶周围水肿加重,诱发END[10]㊂⑦脂蛋白a:脂蛋白a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同时,脂蛋白a水平越高可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进展㊂研究报道发现,脂蛋白a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溶栓后END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11]㊂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溶栓治疗后END发生率较高,且受多因素影响,其中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㊁入院时NIHSS评分㊁溶栓时间㊁白细胞计数㊁中性粒细胞计数㊁Lp-PLA2和脂蛋白a为影响END独立危险因素㊂ʌ参考文献ɔ[1]㊀Masson A,Boulouis G,Janot K,et al.Acute hydrocephalusand delayed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Acta Neurochir,2022,164(9):2401-2408.[2]㊀Liu F,Jin M,Zhang Z,et al.Platelet-to-neutrophil ratio isrelated to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Neurologist,2022,27(5):230-234.㊃716㊃[3]㊀孙瑜,魏爱宣,王利民,等.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像学特征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27(5):568-571.[4]㊀刘雪云,方琪,吴小三,等.脑白质高信号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2,21(3):257-262.[5]㊀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13-4017.[6]㊀谈颂,常思远,宋波,等.早期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对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7]㊀Shao YJ,Zhang Y,Wu RR,et work pharmacology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multitarget mechanisms of ZhishiRhubarb Soup 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Pharm Biol,2022,60(1):1394-1406.[8]㊀Bao H,Gao HR,Pan ML,et parative study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lteplase and urokinase in the treatment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Technol Health Care,2021, 29(1):85-90.[9]㊀穆永芳,郭永力,蒋召芹,等.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㊁血清ET-1㊁TXA2水平及不良反应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9(2):208-211. [10]㊀兰翠霞,王健,王江凤,等.血清Lp-PLA2㊁RDW-CV㊁NLR值变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预后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3,33(10):12-17.[11]㊀华键,周其达.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脂蛋白(a)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20(4):405-407.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4)04-0618-06关节镜下高位关节内与小切口低位关节外结节间沟下LHBT切断固定治疗伴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SIS的对照研究吴冯春,㊀廖明新,㊀黄杰鑫,㊀林伟明,㊀叶㊀剑,㊀高招文(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骨科,㊀福建㊀南平㊀353000)ʌ摘㊀要ɔ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高位关节内与小切口低位关节外结节间沟下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the Biceps Tendon,LHBT)切断固定治疗伴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肩峰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IS)的对照研究㊂方法:选取2019年月12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伴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SIS患者92例,其中45例接受关节镜下高位关节内LHBT切断固定治疗(观察A 组),47例接受小切口低位关节外结节间沟下LHBT切断固定治疗(观察B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各维度评分及总分㊁Constant肩关节评分评分㊁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ASES)评分,以及临床治疗疗效㊂结果:治疗后,两组UCLA各维度评分㊁患者满意度及总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但与观察B组比较,观察A组UCLA各维度评分㊁患者满意度及总分治疗前后的差值明显更低(P<0.05)㊂治疗后,两组Constant㊁ASE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但与观察B组比较,观察A组Constant㊁ASES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明显更低(P<0.05)㊂与观察B组95.74%比较,观察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0%明显更低(P<0.05)㊂结论:与关节镜下高位关节内LHBT切断固定治疗相比较,小切口低位关节外结节间沟下LHBT切断固定治疗伴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SIS患者,可更有效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疗效㊂ʌ关键词ɔ㊀关节镜;㊀高位关节内肱二头肌长头腱;㊀小切口低位关节外结节间沟下肱二头肌长头腱;㊀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㊀肩峰撞击综合征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ɔ10.3969/j.issn.1006-6233.2024.04.017A Comparative Study of Arthroscopic Treatment of Acromion ImpingementSyndrome with Tendinitis of Biceps Brachii Long Head(LHBT)in High Joint and Low Intertrochanteric Groove with Small Incision㊃816㊃ʌ基金项目ɔ福建医科大学启航基金项目,(编号:2021J011426);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0QH1305)ʌ通讯作者ɔ廖明新。
30例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2)
30例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目的探讨30例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进展性脑梗死30例临床资料。
结果30例进展脑梗死患者并体温升高、白细胞升高、血糖高或低、血压高或低,以及有颈动脉狭窄或多处斑块者较易进展,且24小时血压下降过快、血压过低及不恰当应用利尿剂、脱水剂也是较为明显因素。
结论?血压、血糖波动以及发热、颈动脉狭窄或有斑块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
标签: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分析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轻者可完全恢复正常,日常活动不受影响。
重者可导致失语、偏瘫、昏迷而死亡;进展性脑梗死是病情逐渐进行性或阶梯式加重,导致病人或家属心理负担加重,甚至产生对医生不信任,导致沟通难度加大。
如能早期干预或识别引起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就可减少医患纠纷,融洽医患关系。
现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80例急性脑梗死中30例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1病历资料诊治80例脑梗死患者有30例临床表现存在不同程度的进展。
年龄40-80岁男18例女12例,24小时病情进展18例,48小时之内进展8例,72小时进展4例.1.1入选标准①发病时间:病后6-72小时②入院后病情是阶梯状加重或临床干预后病情仍未稳定者③病情加重过程中行头颅CT检查排除了出血可能,排除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④意识清楚⑤所有入选的患者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
如头颅CT、MRI提示脑卒中诊断⑥血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电解质、甲功、肌酶正常排除电解质紊乱或肌病、甲功异常所致肢体功能障碍。
1.2观察内容①对所有入选的患者均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如NIHSS评分、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在原评分基础上增加18%以上为病情进展或加重。
②年龄、性别。
③血压、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是否存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④有无发热及其它相关感染。
⑤颈部斑块或颈部血管狭窄。
⑥既往有脑卒中病史。
1.3治疗按2010年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常规应用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稳定血压、血糖、营养脑细胞、预防并发症等处理。
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㊃论著㊃基金项目:贺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及示范项目T R E V O 取栓支架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疗效对比(贺科转201808039)通信作者:林传行,E m a i l :l i n c h u a n h a n g@126.c o m 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黄德波,林传行,周远方,毛献泉,许福观(贺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贺州542899) 摘 要:目的 探讨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㊂方法 回顾分析连续收治的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50例,采用术后90天改良R a n k i n (m R S )评分分为远期预后良好(m R S ɤ2)组29例和远期预后不良(m R S ȡ3)组21例㊂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基础疾病㊁性别㊁年龄㊁术前A S P E C T 评分㊁术前N I H S S 评分)㊁诊疗情况(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㊁责任闭塞动脉㊁侧支循环㊁取栓次数㊁复合再通方式)㊁诊疗结果(血管再通率㊁术后24小时N I H S S 评分㊁颅内出血转化㊁死亡)等进行单因素对比,单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 o gi s t i c 回归分析以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㊂结果 两组在合并糖尿病㊁术前N I H S S 评分㊁侧支循环㊁术后24小时N I H S S 评分㊁责任闭塞动脉㊁血管再通率㊁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 o gi s t i 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侧支循环㊁血管再通率㊁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㊁术后24小时N I H S S 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㊂结论 糖尿病㊁术前N I H S S 评分㊁侧支循环㊁责任闭塞动脉㊁术后24小时N I H S S 评分㊁血管再通率㊁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是影响支架取栓治疗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侧支循环代偿良好㊁血管再通率高㊁术后1周出血转化高㊁术后24小时N I H S S 评分恶化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㊂关键词:脑梗死;大动脉闭塞;支架取栓;预后;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 74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0)01-0041-06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20.01.007A n a l y s i s o f p r o g n o s t i c f a c t o r s o fm e c h a n i c a l t h r o m b e c t o m y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c u t e a o r t i c o c c l u s i v e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H u a n g D e b o ,L i nC h u a n h a n g ,Z h o uY u a n f a n g ,M a oX i a n q u a n ,X uF u gu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l o g y ,H e z h o uP e o p l e sH o s pi t a l ,H e z h o u 542899,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L i nC h u a n h a n g ,E m a i l :l i n c h u a n h a n g @126.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p r o g n o s t i c f a c t o r s o fm e c h a n i c a l t h r o m b e c t o m y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c u t e a o r t i co c c l u s i v e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M e t h o d s A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a n a l y s i sw a s m a d eo nt h e p r o gn o s i so f50p a t i e n t sw i t ha c u t e a o r t i co c c l u s i v e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t r e a t e dw i t h m e c h a n i c a l t h r o m b e c t o m y .A c c o r d i n g to m o d i f i e d R a n k i nS c a l eS c o r e (m R S )a t 90d a y s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l y ,t h e p a t i e n t s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 o g r o u ps ,29p a t i e n t s (m R S ɤ2)o f g o o d p r o g n o s i s g r o u p a n d21p a t i e n t s (m R S ȡ3)o f p o o r p r o g n o s i s g r o u p .S i n g l e f a c t o r c o n t r a s tw a s c a r r i e do u t o n t h eb a s e l i n e d a t a (u n d e r l y i n g d i s e a s e s ,a g e ,g e n d e r ,p r e o p e r a t i v eA S P E C Ts c o r e a n d p r e o pe r a t i v eN I H S Ss c o r e ),t r e a t m e n t s t a t u s (o n s e tt or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t i m e ,r e s p o n s i b l eo c c l u s i v ea r t e r y ,c o l l a t e r a lc i r c u l a t i o n ,n u m b e rof t h r o m b e c t o m y ,m e t h o d so fv a s c u l a r r e c a n a l i z a t i o n )a n dt r e a t m e n t r e s u l t s (r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r a t e ,p o s t o pe r a t i v e24h N I H S Ss c o r e ,i n t r a c r a n i a lh e m o r r h a g i ct r a n sf o r m a t i o n ,d e a t h ),a n dt h ev a r i a b l e s w i t hs i g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 w e r e f u r t h e r a n a l y z e db y m u l t i v a r i a t el o g i s t i cr e g r e s s i o na n a l y s i si no r d e rt oi d e n t i f y i n d e pe n d e n tf a c t o r st h a ti n f l u e n c e p a t i e n t p r og n o s i s .R e s u l t s Th e r e w e r es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i nc o m b i n e d d i a b e t e s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N I H S Ss c o r e ,c o l l a t e r a lc i r c u l a t i o n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24h N I H S S s c o r e ,r e s p o n s i b l e o c c l u s i v e a r t e r y,r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 r a t e ,a n d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h e m o r r h a g i c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t o n ew e e k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l y (a l l P <0.05).M u l t i v a r i a t eL o g i s t i cr e gr e s s i o n a n a l y s i s s h o w e dt h a tt h e r e w e r e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i nc o l l a t e r a lc i r c u l a t i o n ,r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r a t e ,h e m o r r h a g i c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a t o n ew e e k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l y a n d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24hN I H S S s c o r e (a l l 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D i a b e t e s ,p r e o p e r a t i v eN I H S Ss c o r e ,c o l l a t e r a l c i r c u l a t i o n ,r e s p o n s i b l eo c c l u s i v e a r t e r y ,p o s t o pe r a t i v e 24hN I H S S s c o r e ,r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 r a t e ,a n d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h e m o r r h a g i c t r a n sf o r m a t i o na t o n ew e e k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l y a r e t h e f a c t o r s a f f e c t i ng th e p r o g n o si so f p a t i e n t s .G o o dc o m p e n s a t i o no fc o l l a t e r a lc i r c u l a t i o n ,h i g hr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r a t e ,h i g h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h e m o r r h a g i c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to n e w e e k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l y a n d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i n p o s t o pe r a t i v e24h N I H S S ㊃14㊃‘临床荟萃“2020年1月20日第35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a n u a r y 20,2020,V o l 35,N o .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s c o r e a r e i n d e p e n d e n t f a c t o r s a f f e c t i n g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o f p a t i e n t s.K E Y W O R D S:b r a i n i n f a r c t i o n;a o r t i c o c c l u s i o n;m e c h a n i c a l t h r o m b e c t o m y;p r o g n o s i s;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超早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然而对于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通过静脉溶栓治疗获得血管再通仅有13%~18%[1],再通率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5年连续发表5项前瞻性对照研究表明,采用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优于单纯静脉溶栓效果,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协会(A H A/A S A)推荐,对于发病6小时内的前循环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可以从血管内介入治疗中获益(I级推荐,A 级证据)[2]㊂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㊂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研究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贺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采用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50例,通过门诊及电话回访,使用90天改良R a n k i n(m R 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 R Sɤ2分)组29例和预后不良(m R Sȡ3分)组21例㊂1.2入组标准(1)年龄:18~80岁;(2)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 I H S S)评分ȡ6分,并符合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标准;(3)发病时间ɤ6小时;(4)颅脑C T检查排除脑出血,A l b e r t a卒中项目早期C T评分(A S P E C T)评分ȡ6分,(5)患者诊断和静脉溶栓的排除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8“[3]㊂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㊂1.3治疗方法取栓支架均采用T R E V O取栓支架(史赛克公司,美国,4ˑ20mm),所有患者术中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以S e l d i n g e r技术穿刺股动脉并置入动脉鞘,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责任闭塞动脉,评估侧支循环,在路径图及微导丝导引下将微导管通过闭塞血管,经微导管将T R E V O支架取栓系统释放于闭塞动脉,静置3~5分钟后取出取栓系统,造影复查是否血管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系统(T I C I)Ⅱb或Ⅲ级为再通良好,如血管未再通,以相同方法重复取栓,取栓不超过5次,如仍不通畅,改用其他办法复合治疗,如球囊扩张㊁支架置入㊁尿激酶动脉溶栓等,血管再通后观察20分钟,如血流持续通畅,停止手术;如果操作时间超过3小时血管未通畅,也停止手术㊂围手术期及术后管理:取栓治疗后即刻或神经功能恶化(N I H S S评分增加ȡ4分)复查头颅C T了解有无出血转化,3天后再次复查头颅C T/M R I评估梗死面积,入院后均按‘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推荐意见进行围手术期治疗[3],并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㊂1.4观察指标回顾性分析患者所有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线资料(基础疾病㊁性别㊁年龄㊁术前A S P E C T评分㊁术前N I H S S评分)㊁诊疗情况[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㊁责任闭塞动脉㊁侧支循环㊁取栓次数㊁复合再通方式(桥接治疗㊁动脉溶栓㊁血管扩张㊁支架置入)]㊁诊疗结果(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㊁血管再通率㊁颅内出血转化㊁死亡)等㊂(1)基础疾病:糖尿病㊁高血压㊁心房颤动㊂(2)侧支循环:采用美国介入与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 S I T N/S I R)标准对脑血管造影侧支循环量化分级为0~4级[4]㊂(3)责任闭塞动脉:颈内动脉㊁大脑中动脉㊁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联合病变㊁椎动脉㊁基底动脉㊁椎-基底动脉动脉联合病变㊂(4)血管再通效果评价:采用T I C I血管灌注分级系统评价,血管再通ȡⅡb级及Ⅲ级确定为血管再通良好,再通率= (Ⅱb级+Ⅲ级例数)/总例数ˑ100%㊂(5)安全评价:比较治疗1周内颅内出血转化率㊁1个月内病死率等,颅内出血转化采用欧洲急性卒中合作组(E C A S S)-Ⅱ分型标准,分H I1㊁H I2㊁P H1㊁P H24个类型[5]㊂(6)疗效评价:使用90天改良R a n k i n量表(m R S)评分[6],m R S评分ɤ2分定义为远期预后良好,m R S评分ȡ3分定义为远期预后不良㊂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 P S 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㊂对单因素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以明确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基线资料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在合并糖尿病(10.34%v s42.86%)㊁术前N I H S S 评分(13.52ʃ5.81v s18.95ʃ5.4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合并高血压及心房颤动等基础疾病㊁性别㊁年龄㊁术前A S P E C T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㊂见表1㊂㊃24㊃‘临床荟萃“2020年1月20日第35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20,2020,V o l35,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1两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组别例数性别(例)男女年龄(x-ʃs,岁)术前N I H S S评分(x-ʃs,分)术前N I H S S评分ɤ13分[例(%)]术前A S P E C T评分(x-ʃs,分)基础疾病[例(%)]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预后良好组2920961.83ʃ10.4613.52ʃ5.8118(44.83)9.1ʃ5.421(72.41)3(10.34)9(32.23)预后不良组2114766.86ʃ9.5918.95ʃ5.405(23.81)9.57ʃ1.1218(85.71)9(42.86)8(35.11)χ2/t值0.031.743.367.181.181.267.060.27 P值0.860.090.0010.0070.240.260.0070.602.2诊疗情况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侧支循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㊁取栓次数㊁复合再通方式(桥接治疗㊁动脉溶栓㊁球囊扩张㊁支架置入)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㊂表2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组别例数发病-再通时间(x-ʃs,h)侧支代偿(x-ʃs,级)取栓次数(x-ʃs,次)复合再通方法[例(%)]桥接动脉溶栓支架置入球囊扩张预后良好组296.35ʃ1.641.24ʃ1.022.62ʃ1.152(6.90)3(10.34)2(6.90)2(6.90)预后不良组216.23ʃ1.420.67ʃ0.903.1ʃ1.582(9.62)3(14.29)1(4.76)1(4.76)χ2/t值0.252.121.260.110.180.100.10 P值0.800.040.260.740.670.750.752.3血管闭塞部位与预后关系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责任闭塞动脉位于大脑中动脉(65.51%v s 19.05%)㊁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联合病变(0.00%v s23.81%)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责任闭塞动脉位于颈内动脉㊁椎动脉㊁基底动脉及椎动脉+基底动脉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㊂表3两组不同血管闭塞部位比较[例(%)]组别例数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椎+基底动脉预后良好组293(10.34)19(65.51)0(0.00)3(10.34)5(17.24)1(3.44)预后不良组214(19.05)4(19.05)5(23.81)2(9.52)5(23.81)1(4.76)χ2值0.76610.5887.6720.1300.3280.055 P值0.3810.0010.0060.7420.5670.8152.4治疗结果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13.00ʃ5.71v s22.10ʃ5.47)㊁血管再通率(100%v s66.67%)㊁颅内出血转化(17.24%v s47.62%)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术后1个月内病死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㊂表4两组治疗结局的相关指标比较组别例数术后24hN I H S S评分(x-ʃs,分)血管再通m T I C I分级[例(%)]ɤⅡaȡⅡb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例(%)]出血转化亚型[例(%)]H I P H1P H2病死[例(%)]预后良好组2913.00ʃ5.710(0.00)29(100.00)5(17.24)1(3.45)4(13.79)0(0.00)5(17.24)预后不良组2122.10ʃ5.477(33.33)14(66.67)10(47.62)1(4.76)4(19.05)5(23.81)7(33.33)χ2/t值3.3611.248.7730.0550.2507.6721.729 P值0.0010.0010.0320.8150.6170.0060.1892.5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结果将单因素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侧支循环㊁血管再通率㊁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㊁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是影响支架取栓治疗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侧支代偿良好㊁血管再通级别越高,预后越好,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恶化㊁术后1周出血转化越高,预后越差,见表5㊂㊃34㊃‘临床荟萃“2020年1月20日第35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20,2020,V o l35,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5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结果变量回归系数标准误W a l dχ2值O R值P值95%C I下限上限糖尿病1.1361.1021.9434.6440.1630.53640.234侧支代偿-3.0711.1926.6340.0460.0100.0040.480阻塞动脉-0.650.3026.4670.9370.8300.5181.695术前N I H S S评分1.3051.6931.5443.6870.2140.47128.870术后24hN I H S S评分2.5211.0445.43612.4450.0201.494103.638血管再通率-4.3061.0816.4670.0130.0110.0000.373术后出血转化2.2281.7404.5569.2810.0331.20071.7893讨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是早期血管再通,恢复脑血流灌注,最大限度挽救可逆性损伤的脑细胞[7]㊂临床研究已证明机械取栓对于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具有快速㊁高效再通的治疗方法[8],‘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推荐机械取栓为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恢复血管再通一线治疗方法(I 级推荐㊁A级证据)[3]㊂本研究显示,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再通率为82.00%,术后90天预后良好率为58.00%,病死率为26%,结果与M o h l e n b r u c h等[9]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可以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利于患者远期预后的改善且不增加病死率㊂单因素对比显示,远期预后良好组与远期预后不良组在合并心房颤动与高血压等基础病㊁性别㊁年龄㊁术前A S P E C T 评分㊁平均取栓次数㊁术中血管再通方式㊁病死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合并糖尿病㊁术前N I H S S评分㊁侧支循环㊁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㊁责任闭塞动脉㊁血管再通率㊁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素采用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侧支循环㊁血管再通率㊁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㊁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㊂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常见危险因素,既往大量研究表明,合并高血糖的脑卒中患者预后不利[10-13],高血糖使血液中乳酸水平增高,加重脑细胞水肿;糖尿病患者线粒体缺陷风险增大,线粒体缺陷可加速内皮细胞凋亡[14];糖尿病患者动脉脆性增大,可增加颅内出血转化风险[15]㊂本研究单因素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的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支架取栓治疗预后更差,但采用多因素分析结果为阴性(P>0.05),考虑可能与本研究糖尿病患者病例数量少有关㊂术前N I H S S评分是临床评估卒中严重程度常用工具,同时对预测卒中患者预后有一定意义[16-17],S a l l u s t i o等[18]研究结果显示术前N I H S S评分预测预后的准确性达84.1%,术前N I H S S评分越低,患者远期预后相对良好,反之亦然㊂本研究预后良好组术前N I H S S评分也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也进一步支持了该结论㊂目前关于术前N I H S S评分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界值尚存争议,国外学者Y a g h i 等[19]认为,将术前N I H S S评分界值定为13分来预测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本研究也同样以术前N I H S S评分13分作为界值行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的科学性仍有待于多中心㊁大样本研究证实,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㊂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改变反映取栓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或恶化,研究表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或者恶化,将影响其远期预后[20-21],本研究也发现,预后不良组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㊂M o r i等[21]研究发现静脉溶栓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个月不良预后相关,本研究参照M o r i等研究标准,将患者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较术前N I H S S评分ȡ4分或死亡定义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本研究中,两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M o r i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㊂因此术后24小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是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㊂本研究发现,不同责任闭塞动脉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预后良好,颈内动脉联合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不良,其他部位血管闭塞差异不大㊂大脑中动脉闭塞预后良好,考虑与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取栓材料多以大脑中动脉研发,导致取栓成功率较高有关,本组病例全部使用4.0m mˑ30mm T R E V O取栓支架,大脑中动脉闭塞取栓成功率95.65%,明显高于其他闭塞动脉㊂颈内动脉联合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不良,有文献报道与闭塞血管管径大,血栓负荷重,导致血管再通率较低,以及患者串联病变,缺血范围大,远端侧支代偿不良等有㊃44㊃‘临床荟萃“2020年1月20日第35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20,2020,V o l35,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关[22],也有文献报道,对于颈内动脉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进行支架取栓治疗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较其他大血管闭塞高[23],具体的原因有待于今后更多的实验室及临床研究提供依据㊂目前临床研究表示[2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不能单纯依赖发病时间窗预判,更重要的是脑组织窗,良好侧支循环可延长缺血脑细胞再灌注组织窗,同时减少再灌注损伤,来自意大利的S a l l u s t i o n 等[18]研究发现,侧支循环是预测急性脑梗死临床结局的有效预测因素;B e r k h e m e r等[25]研究显示:侧支循环良好患者从血管内介入治疗中获益最大,对于侧支循环不良或无侧支循环的患者支架取栓治疗的获益较小者甚至不能获益,良好的侧支循环及灌注状态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后预后良好结局的强有力预测因素㊂本研究也发现预后良好组侧支循代偿的情况明显优于预后不良组,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发现,侧支循坏ȡ2级患者可从机械取栓治疗中得到更好的临床预后㊂血管再通是恢复脑血流再灌注前提,血流再灌注是挽救缺血半暗带及改善患者预后有效方法,既往大量研究明确血管再通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血管再通患者在早期N I H S S评分㊁90天m R S评分的改善均显著优于无血管再通患者[26-27]㊂本研究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管再通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行L o g i s t i c多因素分析结果同样为阳性㊂因此血管再通是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前提,血管再通率越高,患者预后良好率越高,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全部血管再通患者均能得到良好预后㊂颅内出血转化是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闭塞性脑梗死最可怕的并发症之一,J e f f r e y等[28]对2015年五项大型取栓试验数据汇总观察支架取栓并发症,取栓组颅内出血转化并发症大约在4.4%,均高于对照组,而实际临床研究发现更高,北美S o l i t a i r e 支架取栓治疗研究中报道颅内出血转化并发症9.9%[29],我国多中心研究颅内出血转化16.0%[30],并且取栓治疗中症状性颅内出血患者病死率可达18.4%[31],因此颅内出血转化风险会影响机械取栓患者最终的临床结局,这种并发症有可能最终抵消急性血管再通带来的获益㊂目前关于出血转化与临床结果关系研究,E C A S SⅠ㊁E C A S SⅡ研究结论较为一致的是P H2型出血转化与早期神经症状加重和3个月死亡相关,P H1型与早期症状加重有关,但不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而H I型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32-33],本研究发现预后良好组出血转化的发生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转化亚型方面,发现H I型及P H1型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P H2型,预后不良组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 C A S SⅠ㊁E C A S SⅡ研究完全符合㊂行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分析发现,在P H2型出血转化患者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预后不良(P<0.05)㊂因此,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率越高,相应的预后情况越差,尤其是P H2型出血转化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㊂综上所述,糖尿病㊁术前N I H S S评分㊁侧支循环㊁责任闭塞动脉㊁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㊁血管再通率㊁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是影响支架取栓治疗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而侧支循环代偿良好㊁血管再通率高㊁术后1周出血转化高㊁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恶化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血管再通率高㊁侧支循环ȡ2级患者预后可能良好,术后24小时N I H S S评分恶化㊁术后出血转化患者预后可能不良,特别是出现P H2型出血转化患者,但本研究尚存在较多局限性,如样本量小㊁观察指标不充分,病例可能存在抽样偏倚,因此有必要大样本㊁多中心㊁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㊂参考文献:[1] C h u a n g YM,C h a nL,L a i Y J,e t a l.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o f t h e c i r c l eo f W i l l i si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l e s s s y m p t o m a t i ci n t r a c e r e b r a lh e m o r r h a g e i n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 s t r e a t e d w i t hi n t r a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l y s i s[J].JC r i tC a r e,2013,28(2):166-172.[2] P o w e r sW J,D e r d e y nC P,B i l l e r J,e t a l.2015A m e r i c a n H e a r tA s s o c i a t i o n/A m e r i c a n S t r o k eA s s o c i a t i o n f o c u s e d u p d a t e o f t h e2013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 r a r l y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 a c u t e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r e g a r d i n g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aG u i d e l i n ef o r h e a l t h c a r e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f r o m t h e A m e r i c a n H e a r tA s s o c i a t i o n/A m e r i c a nS t r o k eA s s o c i a t i o n[J].S t r o k e,2015,46(10):3020-3035.[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4] H i g a s h i d aR T,F u r l a n A J,R o b e r t s H,e ta l.T r i a ld e s i g na n dr e p o r t i n g s t a n d a r d s f o r i n t r a-a r t e r i a l c e r e b r a l t h r o m b o l y s i s f o r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S t r o k e,2003,34(8):109-137.[5] H a c k eW,K a s t eM,F i e s c h i C,e t a l.R a n d o m i s e d d o u b l e-b l i n dp l a c e b o-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 o f t h r o m b o l y t i c t h e r a p y w i t hi n t r a v e n o u s a l t e p l a s e i na c u t e i s c h a e m i cs t r o k e(E C A S SⅡ).S e c o n d E u r o p e a n-A u s t r a l a s i a n A c u t e S t r o k e S t u d yI n v e s t i g a t o r s[J].L a n c e t,1998,352(9136):1245-1251.[6] K h a t r i R,V e l l i p u r a m A R,M a u dA,e t a l.C u r r e n t e n d o v a c u l a ra p p r o a c h t o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C u r r㊃54㊃‘临床荟萃“2020年1月20日第35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20,2020,V o l35,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C a r d i o lR e p,2018,20(6):46.[7]J a u c hE C,S a v e rJ L,A d a m e H P,e ta l.G u i d e l i n e sf o rt h ee a r l y m a n a g e m e n to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a c u t e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ag u i d e l i n e f o r h e a l t h c a r e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f r o mt h eA m e r i c a nH e a r tA s s o c i a t i o n/A m e r i c a nS t r o k e A s s o c i a t i o n[J].S t r o k e,2013,44(3):870-947.[8] C a m p b e l l B C,H i l lM D,R u b i e r aM,e t a l.S a f e t y a n de f f i c a c y o fs o l i t a i r es t e n tt h r o m b e c t o m y i n d i v i d u a l p a t i e n t d a t a M e t a-A n a l y s i s o f r a n d o m i z e dt r i a l s[J].S t r o k e,2016,47(3):798-806.[9] M o h l e n b r u c h M S,B e h r e n sL.M e c h a n i c a l t h r o m b e c t o m y w i t hs t e n t r e t r i e v e r s i na c u t e b a s i l a r a r t e r y o c c l u s i o n[J].A J N R A mJN e u r o r a i o l,2014,35(5):959-564.[10] A l l o u b a n i A,S a l e h A,A b d e l h a f i z I.H y p e r t e n s i o n a n dd i a be t e sm e l l i t u sa sa p r e d i c t i v er i s kf a c t o r sf o rs t r o k e[J].D i a b e t e sM e t a bS y n d r,2018,12(4):577-584.[11] C h e n R,O v b i a g e l e B,F e n g W.D i a b e t e s a n d s t r o k e:e p i d e m i o l o g y,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s a n d o u t c o m e s[J].A mJM e dS c i,2016,351(4):380-386.[12] G u j j a rA R.D i a b e t e sa n dS t r o k e:M o r et h a n j u s ta c c e l e r a t e d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J].S u l t a n Q ab o o s U n i v M e dJ,2018,18(3):e261-e263.[13] M a p o u r eY N,B aH,A y e a hC M,e t a l.A c u t e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 sw i t hn e w l y d i a g n o s e d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h a v e p o o r e ro u t c o m e s t h a n t h o s ew i t h p r e v i o u s l y d i a g n o s e d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J].J S t r o k eC e r e b r o v a s cD i s,2018,27(9):2327-2335. [14]李贵福,马朝晖,罗望池,等.S o l i t a i r eA B型支架用于急性脑动脉闭塞取栓术31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2):98-102.[15] K e i s u k e M,T a k a h i k o I,S o u S,e t a l.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a g g r a v a t e sh e m o r r h a g i c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f t e r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v i a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 d e f e c t s l e a d i n g t oe n d o t h e l i a l a p o p t o s i s[J].P L o SO n e,2014,9(8):e103818.[16] B a r n a r dE B,M o r r i s o n J J,M a d u r e i r aR M,e t a l.R e s u s c i t a t i v ee n d o v a s c u l a r b a l l o o n o c c l u s i o n o ft h e a o r t a(R E B O A):a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 g a p a n a l y s i so ft r a u m a p a t i e n t si n E n g l a n da n d W a l e s[J].E m e r g M e d J,2015,32(12):926-932.[17] K i m MN,K i m H J,H w a n g S H,e t a l.S e q u e n t i a lm a n a g e m e n to f c o e x i s t i n g a o r t a-t o-p u l m o n a r y a n d c o r o n a r y-t o-P u l m o n a r yv e i nF i s t u l a e[J].A n nT h o r a cS u r g,2015,100(6):2354-2357.[18]S a l l u s t i oF,M o t t aC,P i z z u t oS,e t a l.C Ta n g i o g r a p h y-b a s e dc o l l a t e r a l f l o wa nd t i me t o r e p e rf u s i o na r e s t r o n gp r e d i c t o r so fp r e d i c t o r s o fo u t c o m e i ne n d o v a s c u l a r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s t r o k e[J].JN e u r o i n t e r vS u r g,2017,9(10):940-943.[19] Y a g h i S,H e r b e rC.T h ea s s o c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d i f f u s i o n M R I-d e f i n e d i n f a r c t v o l u m e a n dN I H S S s c o r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m i n o ra c u t e s t r o k e[J].JN e u r o I m a g i n g,2017,1(9):109-111.[20] K h a r i t o n o v aT,M i k u l i k R,R o i n eR O,e ta l.A s s o c i a t i o no fe a r l y n a t i o n a li n s t i t u t e so fh e a l t hs t r o k es c a l ei m p r o v e m e n tw i t h v e s s e l r e c a n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f u n c t i o n a l o u t c o m e a f t e ri n t r a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l y s i s i n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S t r o k e,2011,42(6):1638-1643.[21] M o r iM,N a g a n u m a M,O k a d a Y,e ta l.E a r l y n e u r o l o g i c a l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 w i t h i n24h o u r sa f t e r i n t r a v e n o u sr t-p at h e r a p yf o r s t r o k e p a t i e n t s:T h e s t r o k e a c u t em a n ag e m e n tw i t hu r g e n tr i s kf a c t o ra s s e s s m e n ta n di m p r o v e m e n tr t-p ar e g i s t r y[J].C e r e b r o v a s cD i s,2012,34(2):140-146.[22]赵迎新,王志坚,张维君,等.老年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桡动脉闭塞危险因素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 30(6):491-493.[23]S u g i u r a Y,Y a m a g a m i H,S a k a i N,e t a l.P r e d i c t o r s o fs y m p t o m a t i c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h e m o r r h a g e a f t e r 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h e r a p y i n 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w i t h l a r g e v e s s e l o c c l u s i o n[J].J S t r o k eC e r e b r o v a s cD i s,2016,26(4):766-771. [24]皮成慧,王君,张荣举,等.颅内侧支循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8,15(4):212-215.[25] B e r k h e m e rO A,J a n s e n I G,B e u m e rD,e t a l.C o l l a t e r a l s t a t u so n b a s e l i n e c o m p u t e d t o m o g r a p h i c a n g i o g r a p h y a n d i n t r a-a r t e r i a lt r e a t m e n te f f e c t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r o x i m a la n t e r i o rc i r c u l a t i o n s t r o k e[J].S t r o k e,2016,47(3):768-776.[26] K h a r i t o n o v aT,M i k u l i k R,R o i n e R O,et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e a r l y 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so fH e a l t hS t r o k eS c a l e i m p r o v e m e n tw i t h v e s s e l r e c a n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f u n c t i o n a l o u t c o m e a f t e ri n t r a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l y s i s i n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S t r o k e,2011,42(6):1638-1643.[27] K h a r i t o n o v aT V,M e l o T P,A n d e r s e n G,e ta l.I m p o r t a n c eo fc e r e b r a l a r t e r y r e c a n a l i z a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s t r o k ew i t ha n dw i t h o u t n e u r o l o g i c a l i m p r o v e m e n t a f t e r i n t r a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l y s i s[J].S t r o k e,2013,44(9):2513-2518. [28]J e f f r e y L,S a v e r,M a y a n k G o y a l,e ta l.T i m et ot r e a t m e n tw i t h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h r o m b e c t o m y a n do u t c o m e s f r o m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a m e t a-a n a l y s i s[J].J AMA,2016,316(12):1279-1288.[29] Z a i d a tO O,C a s t o n g u a y A C,G u p t aR,e t a l.N o r t hA m e r i c a nS o l i t a i r eS t e n tR e t r i e v e rA c u t eS t r o k e r e g i s t r y:p o s t-m a r k e t i n g r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 a n d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 e r e s u l t s[J].JN e u r o i n t e r vS u r g,2014,6(8):584-588.[30] H a oY,Y a n g D,W a n g H,e ta l.P r e d i c t o r sf o rs y m p t o m a t i ci n t r a c r a n i a l h e m o r r h a g ea f t e r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r e a t m e n to fa c u t e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J].S t r o k e,2017,48(5):1203-1209.[31] R a y c h e v R,J a h a n R,L i e b e s k i n d D,e ta l.P r e d i c t o r sa n dc l i n i c a l r e l e v a n c e o f h e m o r r h a g i c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a f t e re n d o v a s c u l a r t h e r a p yf o r a n t e r i o r l a rg e v e s s e l o c c l u s i o n s t r o k e:am u l t i c e n t e r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1122p a t i e n t s[J].A J N RA mJN e u r o r a d i o l,2015,36(12):2303-2307.[32] F i o r e l l iM,B a s t i a n e l l oS,v o nK u mm e rR,e t a l.H e m o r r h a g i c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w i t h i n36h o u r s o f a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w i t h e a r l y c l i n i c a l 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 a n d3-m o n t ho u t c o m e i nt h e E u r o p e a n C o o p e r a t i v e A c u t eS t r o k eS t u d y I(E C A S S I)c o h o r t[J].S t r o k e,1999,30(11):2280-2284.[33] V o n K u mm e r R,B r o d e r i c k J P,C a m p b e l l B C,e ta l.T h eH e i d e l b e r g b l e e d i n g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b l e e d i n ge v e n t saf t e r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 a n d r e p e r f u s i o n t h e r a p y[J].S t r o k e,2015,46(10):2981-2986.收稿日期:2019-10-12编辑:张卫国㊃64㊃‘临床荟萃“2020年1月20日第35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20,2020,V o l35,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恶化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恶化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纪法敬【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3(022)013【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选取6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是否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END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史、实验室结果等因素,分析引起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的对策.结果 END组176例,患者神经功能恶化时间为起病24h~5d,其中24~48 h 103例(58.5%),48~72 h 39例(22.1%),>72 h 34例(19.4%).以24 ~ 48 h发病最为多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体温增高、收缩压低、舒张压低、空腹血糖高、高纤维蛋白原、高血清铁蛋白及感染均与神经功能恶化有相关性,其中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空腹血糖高、感染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生END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造成,根据高危影响因素及时给予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END发生率,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总页数】3页(P1423-1425)【作者】纪法敬【作者单位】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山东单县27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aspase-3含量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2.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研究3.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4.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5.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脑梗死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诊治对策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及诊治对策。
方法:选取笔者
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急性脑梗死患者35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比较预后良好(NIHSS≥4分)和预后不良(NIHSS10 ?mol/L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31.25%;基线NIHSS≤10分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62.96%,>10分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12.5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的ADL评分和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糖代谢情况、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基线NIHSS与其预后效果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对此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标签:急性脑梗死;不良预后;危险因素;诊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较多,且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不仅给患者自身帶来巨大的痛苦,而且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
本文对糖代谢情况、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基线NIHSS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效果的关系进行探讨,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观察其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7月,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MRI和CT诊断,均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静止性脑梗死患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34~75岁,平均(54.57±3.46)岁。
1.2 方法
糖尿量异常按照文献[2]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诊断。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采取巯基乙醇还原,经过还原后用碘乙酸将巯基封闭,然后与邻苯二甲醛反应完成衍生化,当≤10 ?mol/L时表示预后良好,当>10 ?mol/L表示预后不良;所有患者入院时完成基线NIHSS评分,其中NIHSS 差值≥4分表示预后良好,NIHSS差值10 ?mol/L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NIHSS≤10分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62.96%,基线NIHSS>10分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ADL评分和NIHSS评分
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治疗后,其ADL评分和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治
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有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研究较多,其中糖代谢异常是一种较为有代表性的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及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其并发症的防治及预后的改善仍存在较大的困难[4]。
糖代谢异常患者在出现急性脑梗死后,会导致其的NIHSS改善不明显,从而导致患者预后效果不佳,由此说明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大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无论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病史,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的高血糖现象与其不良预后有较大关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糖代谢异常现象,扩大梗死灶[5]。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理改变主要继发于血管闭塞的氧和葡萄糖供应缺乏及细胞内代谢紊乱等,患者同时会伴有细胞膜分解等,会导致患者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的损伤,从而引起神经元坏死,使得患者的神经功能因此受损[6]。
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主要为改善其缺血区域的血液循环功能,使得受损的脑组织功能恢复正常代谢作用,帮助患者减轻再灌注带来的损伤,改善缺血脑组织的功能[7]。
辛伐他汀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能够对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活性进行抑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及分解代谢能力,而且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最终减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抑制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经过临床证明,辛伐他汀单独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其所需的起效时间过长,而且在加大剂量时,可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8]。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中,阿司匹林能够抑制患者血小板的释放,同时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反应,作用较为明显,而且阿司匹林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微循环,降低其血浆黏度,改善患者血流变性,从而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抗血栓效果[9]。
本次研究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经过对其糖代谢情况、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基线NIHSS分析发现,糖代谢正常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糖代谢异常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0 ?mol/L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0 ?mol/L的患者,而且基线NIHSS≤10分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NIHSS>10分的患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其ADL评分和NIHSS评分分别为(33.84±11.76)分和(17.58±1.86)分,经过采取相应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ADL评分和NIHSS评分分别为(76.49±10.89)分和(8.74±1.43)分,数据与治療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效果的因素较多,本文经过分析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基线NIHSS对其预后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病率。
参考文献
[1]郭四平,倪健强.急性脑梗死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
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2):168-170.
[2]刘涛,郝姜蕾.急性脑梗死后继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探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10(4):438-441.
[3]张亮,刘亚杰.CD62E+微颗粒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血管危险因素关系[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4):388-392.
[4]王选,杨江胜,郝俊杰,等.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EB/OL].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7):9-12.
[5]张玲,李应宏,阙玉梅.急性脑梗死早期发热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4):411-412.
[6]白金娟.急腹症合并急性脑梗死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211-212.
[7]刘春红,唐娟,余鹃.不同血压水平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160-3161.
[8]赵春梅,牛冬菊,周裕晓,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评估预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7):132-134.
[9] 邝丽辉,罗爱清,温衍辉,等.综合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预后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