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液外渗常用的处理方法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酸镁湿敷的方法:
• 硫酸镁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化合物。高 度溶解于无机溶剂,如水,也特别容易溶于 甘油和酒精等有机溶剂。pH值范围:硫酸镁 溶液不是酸性,它的pH值大约是6.0。硫酸镁 易溶于水,内服不易吸收, 外用湿敷则具有消 炎退肿的作用。临床上当小儿在输液过程 中发生药物外渗时就经常用它来湿敷药液 渗出处。经过多年临床总结,现将常用且 有效的几种湿敷方法告诉大家:
但50%硫酸镁不能用于甘露醇外渗,容易引起皮下水疱。 在使用甘露醇过程中一旦外渗,应立即停止在该处继续输 液,抬高患肢,外渗时选择热湿敷,可用75%乙醇湿敷患 处,也可将洗净的马铃薯切成3mm-5mm薄片外敷于液体 外渗处,外敷面积稍大于组织肿胀面积,6h更换一次;用 654-2热敷也无任何不良反应。
•
概述 静脉输液是人在患病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期间一种有效的常用的给药途径,但由 于小儿年龄小,不能配合;加之血管直 径细、脆弱、弹性差以及心理恐惧,害 怕等特点,在输液过程中不易合作极易 导致药物发生外渗。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药物或刺激性药物进入了周围 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请 各 位 牢 记~~~
液体外渗伤口的紧急处理:
• 一旦发现或者怀疑刺激性药物渗漏到血管 外,须立即停止注射。用原针头接无菌注 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将针头 及皮下药液吸出,拔针后用干棉球按压 3min左右。再用NS20ml+地塞米松10mg+2% 利多卡因10ml在超出外渗部位0.5-1cm处进 行局部封闭,一天一次,连续三天。
第一种:取制备的50%硫酸镁溶液加热至40℃左右,浸泡纱布块,取 出后稍拧干(来自百度文库不滴水为度),敷盖在患处,再覆上一层塑料薄膜,还可 再用热水袋按压以加强保温。
第二种:用湿毛巾最好是纱布折叠,把液体的 硫酸镁倒在薄的内层,将薄的那层敷在患处 ,外面用热水袋或矿泉水瓶子加热。等水稍 凉,可以把上层的纱布揭开,直接在薄的内层 继续加热。
护士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巡视,加强防范。 一旦发生药液渗漏,应当立即采取措施。
• 外渗液体为普通液体时,如抗生素、盐水 、糖水且肿胀不明显时,首先尽量从套管 针内回抽液体、药物,然后经予拔出留置 针(如果局部皮肤张力较高,也可先用适 当的拮抗药如硫酸镁外敷,待张力减轻后 再拔针, 以免造成皮肤撕破伤),并抬高 患肢以减轻肿胀。在第一个24小时内持续 湿热敷患处,对早产儿慎用冷敷,以免影 响血液循环甚至造成寒冷损伤综合征。
药物渗出可分为:
• 0级:没有症状 •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 于1英寸(1英寸=2.54厘米),皮肤发凉, 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16英寸之间,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 • 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 大处直径大于6英寸,皮肤发凉,轻到中等
外渗液体为脂肪乳、血液制品、刺激性、腐蚀性液体时,肿胀明显 ,皮肤颜色红润未发生变化时,首先尽量从套管针内回抽液体,药 物,然后经予拔出留置针,充分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穿刺减压使外 渗液体流出,减轻间室内压,并用硫酸镁外敷并抬高患肢。
• 立即报告护士长及医生并严格交接班。所有与 外渗有关的情况都应该被记录在病人的护理记 录单及病历中,并填写不良事件报告单,且及 时与家长沟通。
药物外渗的预防:
• 护士应做到六个及时:及时巡视、及时发 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及时记录、及 时沟通.
~~~完~~~
第三种:冷敷时直接用硫酸镁溶液贴敷患处。外敷的时间每次 15分钟左右,每日外敷的次数根据硬结大小及炎性反应轻重而灵 活掌握,硬结范围小者治疗效果好。
第四种:首先于外渗局部涂薄层的凡士林, 范围稍大于热敷面积,将4-6层纱布用 40℃50%硫酸镁溶液浸湿后拧至半干(以 不滴水为宜)敷于外渗肿胀处,外用一层 塑料薄膜包裹并固定,用一次性橡胶手套 装入35-40℃热水,扎紧口,覆盖在塑料薄 膜上(局部温度降低时两只手套交替使用 );每次15-20min,直至红肿消退、疼痛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可凹陷性水肿, 皮肤变色、有淤伤、肿胀,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大于6英寸,循 环障碍,中等到重等程度疼痛,任何容量的血制品、刺激性、腐 蚀性液体的渗出。
• 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 在治疗过程中因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 死,如果成人大于体表面积的2%, 儿童大于体表面积的5%就属于四级 医疗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