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形式逻辑
说理中运用非形式逻辑辩证的例子
说理中运用非形式逻辑辩证的例子非形式逻辑是一种辩证的推理方法,它通过观察和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来得出结论。
下面是一个运用非形式逻辑辩证的例子:问题:人类是否应该使用动物实验来推进科学研究?背景信息:动物实验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和认识,但也引发了伦理和道德方面的争议。
主张1:支持者认为动物实验对于揭示人类健康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主张2:反对者认为动物实验涉及到虐待和侵犯动物权利,违背了对其他生命形式的尊重。
运用非形式逻辑辩证的过程如下:提出观点:支持者指出动物实验是促进科学研究与医学进步的重要手段,而反对者认为其涉及到虐待和侵犯动物权利。
分析关联:我们可以观察到,支持者的观点集中在人类健康和科学进步上,而反对者则强调动物权益和伦理问题。
辨析观点:支持者的观点可以解释为追求人类利益的一种形式,他们强调通过动物实验揭示人类健康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而反对者则关注道德和伦理问题,并认为动物实验侵犯了动物的权利。
权衡利弊:在这个讨论中,我们需要权衡人类利益与动物权益之间的关系。
支持者的观点强调通过动物实验推动科学进步,从而造福人类社会。
然而,反对者则指出动物实验可能导致动物遭受虐待和痛苦,丧失了对它们的尊重。
得出结论:根据以上观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问题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因素和权衡。
在制定政策和决策时,应该综合考虑人类的需求和动物的权益,并寻找平衡点。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看到了非形式逻辑辩证的运用。
它通过对观点、关联、辨析、权衡和结论的分析,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思考和评估问题,而不是简单地采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这种推理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复杂的问题,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对非形式逻辑的理解
对非形式逻辑的理解
非形式逻辑亦称“非形式的逻辑”。
泛指能够用于分析、评估和改进出现于人际交流、广告、政治辩论、法庭辩论以及报纸、电视、因特网等大众媒体之中的非形式推理和论证的逻辑理论。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北美,奠基人为拉尔夫·约翰逊和安东尼·布莱尔。
他们于1977年合著的《逻辑的自我辩护》是较早强调非形式推理的具体例子的导论性著作。
1978年由他们组织的首届国际非形式逻辑研讨会以及所编辑的《非形式逻辑通讯》(后改名为《非形式逻辑》)标志着非形式逻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诞生。
第六章 非形式逻辑
7
根据概念的外延数量的不同可分为单独概念,普遍 概念;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正概念,副概念。 单独概念反映一个特定对象,如“北京”。普遍概 念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对象,如“高等学校” 。集合概念反映事物的集合体,不可分割,如“森 林”。非集合概念反映事物的非集合体,如“汽车 ”。正概念(肯定概念)反映思维对象具有某种属 性,如“市场经济”。负概念(否定概念)反映思 维对象具有某种属性,如“非市场经济”。
27
修正性定义
◦ 这种定义中既有描述性成分,也有约定性或规定性成分。
在科学研究中、在法律、法规等政策性文件中用得比较多。
◦ 例如:任何人遇到以下情况之一,即死亡:①循环系统和 呼吸系统的功能永久停顿;②整个脑部(包括脑髓体)所 有功能永久停顿。
28
定义的规则
◦ (1)定义必须揭示被定义对象的区别性特征。
外延定义
◦ 通过列举一个词项的外延,也能使人们获得对该词项的某
种理解和认识,从而明确该词项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20
穷举定义
通过列举出属于一个概念的全部对象来对该概念下定义。 例如:太阳系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 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列举定义 列举出属于一个概念的外延的某些对象,以帮助人们获得关 于该概念所指称的对象的一些了解。
成分相配合才能表达某种意义,它们都不能算作词项, 这包括助词、叹词、疑问词等等。
3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共同的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在抽 象与概括的基础上,人脑形成各种不同的科学概念。概 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思维的出发点和归结,人们运 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因而它是思维的最基本形式。 概念用词语来标志,它和词语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 的。词语是 概念的物质外壳,没有词语,概念就不可能 存在;概念赋予词语一定的意义和内容,词的意义不断 充实的过程也就是概念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但概念 是精神、心理现象,词语是概念的物质标志,二者不能 等同。每一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部分。内涵指概念 的质,即概念所反映事物本质特性的总和;外延指概念 的范围,即 凡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特性的一切事物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反比关系,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 ,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
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逻辑学是研究推理和思维方式的一门学科,其研究范畴涉及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是逻辑学的主体,是一种使用符号语言描述和分析逻辑结构的逻辑学,而非形式逻辑则是指一种不使用符号语言,而运用自然语言来描述和分析逻辑结构的逻辑学。
本文将着重探讨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一、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是逻辑学的核心,是一种以符号语言描述和分析逻辑结构的逻辑学。
它研究命题间的推理,主要包括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两个分支。
其中,命题逻辑研究命题之间的关系,谓词逻辑则更为复杂,它研究更为抽象的命题形式,如:全称命题、存在命题等。
形式逻辑的表达方式一般采用符号语言,如“→”“∧”“∨”“¬”等符号,它们都有着既定的意义和运算法则。
严格来说,形式逻辑不关心命题的具体内容,只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比如,在形式逻辑中,假设P和Q是两个命题,那么“P∨Q”表示P和Q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命题,而不管它们是什么内容。
形式逻辑不仅包括了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还有其他的一些逻辑,如模态逻辑、时态逻辑等。
这些逻辑的符号语言和运算法则的设计也是具有约定性的。
形式逻辑的主要优点是其符号的规范性和简洁性,它们能够准确地表示逻辑关系,使得逻辑推理更为精确。
另外,在形式逻辑中,可以使用演绎推理法、证明法等方法来推理,提高了逻辑推理的可靠性。
二、非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是指一种不使用符号语言,而运用自然语言来描述和分析逻辑结构的逻辑学。
它强调的是人类智慧的运用,不受逻辑公式束缚,注重语言的灵活度和表现力。
非形式逻辑允许由未确定的前提和不完全的结论派生结论,它强调的是语言的灵活度和表现力,允许人类直观判断和抽象思考。
而形式逻辑则是基于规则和公式推演出的结论,不允许不完全结论的存在。
同时,非形式逻辑的推理过程是 based on 人类日常经验和常识的,相对于规则的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更具有灵活性。
然而,这种灵活性同时也可能导致非形式逻辑的思考出现不确定性、混淆不清等问题。
第三节 常见的非形式逻辑谬误
学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十五分。
●
交
•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
际 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对象都具有 语 某种属性。
• 特点:前提只断定了一部分事物具有某
言 种属性,结论却断定所有事物都具有该属性 学 ,结论的范围超出了前提的范围。因此,前
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概然的,结论不是充 分可靠的。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十五分。
●
交
• 有人质疑,三峡工程是造成2011
际 年长江中下游罕见大旱的罪魁祸首 语。
言 • 专家回应: 学 • 没有证据表明干旱与三峡大坝有关
。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十五分。
●
交
• 有证据表明干旱与三峡大坝有关(特称肯定判断
际)
语
• 负命题(专家说法):没有证据表明干旱
事件将不可逆转地导致一系列结果。这种
语 错误的推理假定存在着一种“多米诺效 言 应”。一旦一个事件发生,那么,那么一
系列其他事件也将随之发生。
学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十五分。
●
交
• 动物实验有损对生命的尊重。如果不尊重生
际
命,即可能越来越容忍诸如战争及杀人等等暴
语
力行为。那么,社会将很快就会沦为战场,人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十五分。
●
交
• 我家的狗是不咬人的,我所有朋友家的
际 狗都是不咬人的,所以狗是不咬人的。 语 • 亚洲的天鹅是白的,欧洲的天鹅是白的
,美洲的天鹅是白的,非洲的天鹅是白的
言
,所以,天鹅都是白的。
学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十五分。
非形式逻辑的概念及其义理
非形式逻辑的概念及其义理
非形式逻辑是指研究思维和推理的一种逻辑学分支,它不涉及
特定的符号系统或形式化的推理规则,而是关注人类日常思维和推
理过程的规律和特点。
非形式逻辑的概念包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
和一般性的逻辑思维方式,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归纳推理是非形式逻辑的重要概念之一。
归纳推理是指
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通过观察和实证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例如,我们通过观察多只白天见到的乌鸦都是黑色的,就可以归纳
出“所有的乌鸦都是黑色的”这样的一般性结论。
归纳推理在我们
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挥作用,帮助我们从具体的事实中总结出一般
性的规律。
其次,演绎推理也是非形式逻辑的重要概念。
演绎推理是指从
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通过已知的前提和逻辑规则来得出结论。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所有的人类都会死亡”和“小明是人类”,
那么我们就可以演绎出“小明会死亡”的结论。
演绎推理在数学、
科学和哲学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帮助我们从一般性的规律推导出
具体的结论。
最后,非形式逻辑的概念还包括一般性的逻辑思维方式。
这些思维方式包括概念的形成、判断的建立和推理的运用,它们帮助我们理清复杂的问题和思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非形式逻辑的这些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帮助我们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因此,非形式逻辑的概念涵盖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一般性的逻辑思维方式,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逻辑规律,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大2024逻辑学导论(第5版)PPT第六章 非形式逻辑
第六章 非形式逻辑
哲学活动因此成为一种质疑、批判和拷问的活动,其具体任务包括 两个:
• 5.隐含的前提或假设,论证常常隐含地利用了一些前提或假设,相应 地也隐含地使用了一些推理形式,而没有把它们统统明明白白地说出 来或写出来。但当我们要对一个论证的可靠性做出评估时,则需要把 它们考虑进来。
第六章 非形式逻辑
• 在识别一个论证的结构时,常常要做下面的考虑: • 第一,确定所要论证的论点,即论证者所明确主张的观点。 • 第二,确定论证的结论,包括子结论和主结论。结论之前经常会有一
第六章 非形式逻辑
• 解析:该论证的结构要素如下:
•
• 论据:①辩论的胜负需要裁判来裁决。
•
②没有人能够当这样的裁判。
•
③你我不能当这样的裁判。
•
④与你意见相同的人不能当裁判。
•
⑤与我意见相同的人不能当裁判。
•
⑥与你我意见都不同的人不能当裁判。
第六章 非形式逻辑
• 2.论点,即论证者在一个论证中所要证明的观点,它可以是描述性的, 即表明世界是怎样的;也可以是指示性的,即表明世界应该如何、何 者为好何者为坏等等。论点常常放在论证的开头,论证者一开始就表 明自己的观点;但论点也是一个论证所要得出的结论。所以,论点既 是论证的起点,也是论证的终点。
第六章 非形式逻辑
• 词项都有内涵和外延,亦称有含义和所指。词项的内涵就是该词 项所表达的概念,也就是该词项所指称的那个或那些对象所具有 的并且被人们认识到的本质属性或区别性特征。
常见的非形式逻辑谬误分解课件
案例二:以人推全/以全推人
总结词
以个别情况或特殊事例推导出一般性结论或全局性结 论的逻辑错误。
详细描述
以人推全是指根据个别或特殊情况来推断全局或一般 情况,例如根据一个人的行为来推断所有人的行为。 以全推人则是指根据全局或一般情况来推断个别或特 殊情况,例如根据所有人的行为来推断一个人的行为 。这两种逻辑错误都是基于不充分的证据来得出结论 。
03
案例分析
案例一:偷换概念
总结词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论证者故意将两个不同 的概念当做一个概念使用,或者用一个概念 偷换另一个概念。
详细描述
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论证者故 意将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或者用一个 概念偷换另一个概念。例如,在讨论“动物 是否有意识”的问题时,有人可能会用“动 物是否有情感”来偷换“动物是否有意识”
准确用词
使用准确、具体的词汇, 避免歧义和模糊表达。
句子结构
掌握不同句型和表达方式 ,使语言更加流畅、清晰 。
修辞手法
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 比喻、类比等,提高表达 效果。
培养批判性思维
独立思考
多元视角
不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学会独立思 考和判断。
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理解不同 观点的合理性。
证据意识
非形式逻辑谬误的分类
要点一
总结词
非形式逻辑谬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偷换概念、以偏概 全、过度概括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偷换概念是指在推理过程中故意改变某个概念的含义,导 致前后文不一致或无法进行有效的推理。以偏概全是指基 于部分情况推断整体情况,忽略其他可能的情况或因素, 导致结论不合理。过度概括是指基于有限的信息做出过于 泛化的结论,忽略了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此外,还有许 多其他的非形式逻辑谬误类型,如滑坡谬误、假因谬误等 。
常见的非形式逻辑谬误分解课件
3. 根据谬误的表现形式
可以分为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过度推断、虚假前提等。 这些谬误都是在推理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具体的表现形式 和含义如下
• 偷换概念
在推理过程中,故意或无意地改变概念的含义或范围,使 得结论偏离了原始概念的含义。
• 以偏概全
在推理过程中,只考虑了部分情况或特例,就以此为基础 推断出对整个群体的结论。
06 假设条件谬误
假设条件误解
总结词
对假设条件的含义理解错误,导致推理出错 。
详细描述
假设条件谬误常常出现在论证过程中,如果 对假设条件的含义理解不准确或错误,就可 能导致后续的推理出现偏差或错误。例如,
在论证“因为A事件必定导致B事件发生, 所以如果B事件没有发生,则A事件一定没 有发生”时,如果对A事件和B事件之间的 关系理解不准确,就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
2. 根据谬误的来源:可以分为归纳性 谬误、类比性谬误、假设性谬误和相 关性谬误。归纳性谬误是指从个别情 况推导出一般规律时出现的错误;类 比性谬误是指将两个事物进行不恰当 的类比;假设性谬误是指假设了不合 理的条件或前提;相关性谬误是指将 两个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误解为因果关 系。
非形式逻辑谬误的分类
常见的非形式逻辑谬误 分解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定义非形式逻辑谬误 • 因果关系谬误 • 假设关系谬误 • 类比关系谬误 • 归纳推理谬误 • 假设条件谬误 • 逻辑推理谬误总结与反思
01 定义非形式逻辑谬误
什么是非形式逻辑谬误
• 非形式逻辑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由于违反了形式逻辑的某些基本规则而导致的逻辑错误。这些错误通常不是因为形式 逻辑的公理或定理不成立,而是因为推理过程中使用了不恰当的逻辑推理方式或者没有考虑到某些重要的信息。
非形式逻辑标准的一个论证是好的
非形式逻辑标准的一个论证是好的本文将探讨非形式逻辑标准的一个论证是好的,在此之前,文章将先对非形式逻辑术语的定义做出解释,并且阐述它与传统形式逻辑之间的区别,接着讨论非形式论证的重要性和意义,最后论述它是好的,原因在于它更加真实和有效。
第一部分非形式逻辑术语的定义非形式逻辑是一种研究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思维方式,它主要是用作处理变幻莫测的实际问题和快速变动的心理判断,而不是纯粹的形式推理。
旨在解决实际问题,以求得更细致更准确的结果,其本质是多种推理的综合。
与传统的形式推理的思维方式不同,非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是基于实际情况的模糊逻辑,而不是纯粹的静态形式逻辑,它依赖于智慧的判断,忽略了传统“一切事情都有其规律”的假设,强调决策者在变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第二部分形式论证的重要性和意义非形式论证的重要性和意义体现在它是一种更加灵活有效的推理方式,因为它聚焦于实际情况,根据某一特定的情况,采用实际推理策略,可以更灵活的处理复杂的问题,从而避免在推理过程中传统逻辑的枯燥乏味和僵化框架。
同时,它也被认为可以从更加真实的角度采纳更全面的资料来判断现象,以获得更有效的结论。
第三部分形式逻辑标准的一个论证是好的以上分析表明,非形式逻辑标准的一个论证是很好的,原因在于它具有更灵活更有效的推理方式,更加真实的视角和更加可信的结论。
由此可见,采用非形式逻辑标准的论证可以更好的处理复杂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都是传统形式逻辑无法实现的。
此外,它也可以让难以达成一致的观点达到一致,从而实现更复杂的道德论证。
结论综上所述,非形式逻辑标准的一个论证是好的,它可以更好的处理复杂的实际问题,使人们从更加真实的角度面对问题,更有效地达成一致意见和更复杂的道德论证。
非形式逻辑谬误与形式逻辑谬误的异同点
非形式逻辑谬误与形式逻辑谬误的异同点非形式逻辑谬误和形式逻辑谬误这两个概念,听起来是不是就让人觉得有点晕?别担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两种逻辑谬误,搞清楚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顺便看看它们到底怎么在日常生活中悄悄作怪。
咱们先说说形式逻辑谬误,这个其实比较好理解。
你想,形式逻辑就跟做数学题一样,得有个固定的规则,不能乱来。
如果你按照这个规则做,结果应该就没问题。
可是,如果你突然跳过了一步,或者某个推理步骤不对,那就不行了,结果肯定是错的。
举个简单例子,假设你这么推理:“所有猫都会抓老鼠,咪咪是猫,所以咪咪会抓老鼠。
”这是典型的形式推理,理论上是对的,但是如果咪咪只喜欢睡觉不爱动,那你这个推理就不成立了。
形式逻辑谬误就在于,它很严格要求推理的步骤不能乱,偏偏在实际情况中,生活远比这些冷冰冰的规则复杂,许多时候,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而非形式逻辑谬误就有点不同了。
它不像形式逻辑那样要求结构的完美无缺,而是更多关注内容本身。
你在日常对话中是不是经常听到那种“你怎么这么笨”或者“你这样做肯定错”之类的话?这种话,听上去好像很有道理,可如果细想想,它们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逻辑上的漏洞。
非形式逻辑谬误就像这种无处不在的陷阱,它们用情感、语气甚至是偏见来打乱你的判断。
举个例子,假如有人说:“他是个老师,怎么可能说错话呢?”这就犯了“权威谬误”,把老师的身份当作正确性的保证,而不是真正去分析他说的话是否有道理。
你看,这种错误就很隐蔽,它不是像形式逻辑那样直接违反了某个规则,而是利用了人们对权威的信任,轻松让你掉进陷阱。
有趣的是,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这两种谬误看起来完全不一样,但其实它们也有相似之处。
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通过一种看似合理的推理方式让你得出错误的结论。
比如形式逻辑谬误里,你可能会看到某个推理的结构没问题,但细节出了问题,结果仍然会错。
而非形式逻辑谬误,表面上看它的推理过程很流畅,甚至很有道理,但背后藏的却是一些情感上的引导或者误导。
非形式逻辑
非形式逻辑
逻辑,顾名思义,是一门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学科。
而在逻辑学中,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被认为是两个重要的分支。
形式逻辑主要关注形式结构,通过符号和规则来分析命题和推理的正确性,以及推导出的结论是否有效。
而非形式逻辑则更加注重内容本身,强调对现实生活和语言使用中的推理方式和论证进行分析。
辩证法思辩逻辑使我们在进行理性思考和有效讨论时起到了关键作用,非形式逻辑中依然隐藏着许多值得探究的东西。
在非形式逻辑的研究中,我们需要关注的主要是在现实生活和解决现实问题中,逻辑思维的应用和实践。
首先,非形式逻辑与形式逻辑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多关注于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情境下的推理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并非简单的逻辑问题,而非形式逻辑正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工具。
其次,非形式逻辑强调的是推理链条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而在非形式逻辑的分析中,我们还需要关注到语境、信息来源以及推理的前提和假定。
这些因素对于推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再者,非形式逻辑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各种复杂的论证和推理过程。
通过非形式逻辑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众多论证方法和推理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异同,进而提升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非形式逻辑作为逻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我们理性思维和解决现实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非形式逻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逻辑思维,在处理各种论证和推理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非形式逻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个人的认知水平,更可以帮助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更好地思考和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促进沟通与交流,增进人际关系。
第三节 常见的非形式逻辑谬误分解
学
●
交
际 语 言
• 归纳推理的特点:前提与结论之 间具有必要条件关系。前提只是结
论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 也就是说,归纳推理的前提必须 真实可靠,但是,真实可靠的前提
学
未必能推出真实的结论来。
●
交
际 语 言
• 二、几种常见的非形式逻辑错误 • 1. 以偏概全 • 依据不充分的例证(通常不具代表性 或者过于琐碎)得出普遍的结论,这是
●
交
际 语 言
• 第一次骚扰小红的人穿牛仔裤, 第二次骚扰小红的人穿牛仔裤,第
三次骚扰小红的人牛仔裤,所以,
穿牛仔 语 言
• 一个袋子里面装了一些东西,第 一次摸出来一个红玻璃球,第二次
、第三次直到第五次都是红玻璃球
,你就可能认为里面装的都是红玻 璃球。
学
●
交
际 语 言
• 官员张三以权谋私,官员李四以 权谋私,官员王二麻子以权谋私,
所以,官员没有一个清廉的。
学
●
交
际 语 言
• 金鱼用鳃呼吸,鲤鱼用腮呼吸, 鲫鱼用腮呼吸,秋刀鱼用腮呼吸,
河豚用腮呼吸,所以,所有的鱼都
是用腮呼吸的。
学
●
交
际 语 言
• 在美国,镇长贪污会被罢免,市 长贪污会被罢免,州长贪污会被罢
免,总统贪污会被罢免,因为美国
学
●
交
际 语 言
• 2. 假性因果 • 认为事件甲之后发生了事件乙,因此事 件甲导致了事件乙。 • 原因在结果前发生,但有时时间上具有
前后关系的两件事,并不一定具有因果关
系。
学
非形式逻辑
2
批判性思维指的是技能和思想态度,没有学科边界 ,任何涉及智力或想像的论题都可从批判性思维的 视角来审查。批判性思维既是一种思维技能,也是 一种人格或气质;既能体现思维水平,也凸显现代 人文精神。
3
一、定义理论
二、论证理论
三、谬误理论
4
非形式逻辑 亦称“批判性思维”,其关注重点是:如 何识别、构造、特别是评价实际思维中各 种推理和论证的能力。它要求给出一个人 信念或行动的各种理由,分析、评价一个 人自己的推理或论证以及他人的推理或论 证,设计、构造更好的推理或论证。其核 心理论是:定义理论,论证理论,谬误理 论。
17
关系定义 ◦ 以事物之间的特殊关系作为种差的定义。 ◦ 例如:素数,亦称“质数”,指只能被1和自身 整除的大于1的自然数。 操作定义 ◦ 通过对一整套相关的操作程序的描述来对被定 义项下定义。 ◦ 例如:x是酸类,如果将x与石蕊试纸接触,石 蕊试纸就呈现出红色。
18
语境定义 ◦ 指不属于属加种差定义的关系定义:通过一个 词在句子中的出现来对该词下定义。 ◦ 例如:x是一位祖父,当且仅当,存在一个y, 并且存在一个z,x是y的父亲,并且y是z的父亲。 外延定义 ◦ 通过列举一个词项的外延,也能使人们获得对 该词项的某种理解和认识,从而明确该词项的 意义和适用范围。
14
定义的种类 ◦ 根据不同标准,分为不同类型,例如“内涵定 义”和“外延定义”;“真实定义”和“语词 定义”等等。
15
内涵定义 ◦ 指揭示一个词项的内涵的定义。 属加种差定义 ◦ 最常见的内涵定义形式,最常用的下定义方法: 先找出被定义概念的属概念,然后找出相应的 种差,并以“被定义项=种差+属”的形式给 出定义。 ◦ 例如:哺乳动物就是以分泌乳汁喂养初生后代 的脊椎动物。
论“非形式逻辑”
论“非形式逻辑”逻辑学是研究“有效推论和证明的原则与标准”的一门学科。
一般认为,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是逻辑学的创始人。
但是由亚里士多德创造的这种逻辑类型,后来被康德称之为形式逻辑,只是康德却并未对此做出解释。
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逻辑学逐渐产生了传统逻辑和数理逻辑两种类型。
但是较多的逻辑学者还是倾向于把这两种由亚里士多德奠定基础的逻辑类型统一称为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单纯的形式逻辑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与研究,于是非形式逻辑应运而生。
本文将在定义、出现的原因、重要研究著作等三方面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一、定义著名逻辑学家拉尔夫·约翰逊和安东尼·布莱尔提出:“非形式逻辑是逻辑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讲述日常生活中分析、解释、评价、批评和论证建构的非形式标准、尺度和程序”。
这个定义被认为是当今流行的定义。
他们认为,非形式逻辑之所以是“非形式的”,这主要是因为,它不依赖于形式逻辑的主要分析工具——逻辑形式的概念,也不依赖于形式逻辑的主要评价功能——有效性。
非形式逻辑以实际论证分析与评估的非形式方法和规范为理论旨归。
二、出现的原因毫无疑问,形式逻辑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与此同时,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活动之间的距离却变得越来越疏远。
一直以来,形式逻辑把研究的中心放在推理上,其主要目的是揭示推理的有效性,即推理形式的有效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形式逻辑在确定推理的有效性方面是极为成功的。
然而,一进入论证领域,其局限性就暴露无余,显得虚弱无力,甚至顾此失彼,难以自圆其说。
虽然形式逻辑也需要涉及到论证,对论证的结构、方法、规则等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是很简单、肤浅的。
它关于论证的理论, 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关于概念、判断、推理和逻辑基本规律的理论的重复。
其次,形式逻辑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推理和论证的有效性,即在前提为真的条件下能够确保结论亦为真的推理模式,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效逻辑推理可能发生的条件及适用性十分有限。
非形式逻辑的例子
非形式逻辑的例子非形式逻辑,又称为自然逻辑,是指不依赖于严谨形式推理的逻辑思考方式。
它是人类日常思维和沟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广泛。
下面将通过一些例子来展示非形式逻辑的应用。
例一:推理错误假设我们有如下命题:所有汽车都有轮子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命题推出的结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可以通过一个反例来证明它是错误的,比如自行车就有轮子但不是汽车。
这个错误的推理采用了全称命题的陷阱。
全称命题只能借助实例来证明是否成立,而不能用实例来证明是否不成立。
例二:陈述和证明考虑下面这个命题:所有人都会死亡很明显,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然而,我们可能会被一些人的“反驳”所迷惑,比如:"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有些人可以死而复生。
" 这个反驳没有挑战命题的真实性,只是讨论了一种不寻常的可能性。
我们应该在理解陈述和证明之间的区别的基础上,解决类似的混淆。
陈述是指提出一个命题,而证明是指提供支持命题的逻辑依据。
例三:类比类比是常见的非形式逻辑思考方式。
它指的是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以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说明某个未知物体的体积,我们可以用一个相似的物品进行比较。
这个方法有时非常有效,但并不总是可靠的。
当比较的对象之间有重要的差别时,类比就无效了。
例四:诱导和拖延诱导和拖延是两种常见的非形式逻辑错误。
诱导涉及将一个观点或行为推荐给某个人,而该观点或行为并不一定符合实际。
拖延是指通过在推理链中引入无关的事实或争议,使推理变得非常复杂。
例五:自相矛盾自相矛盾是一种不一致的逻辑错误。
其实际含义是命题本身包含两种相反的特征。
例如,"这个方案既能成功,又失败。
" 这个命题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两种情况不能同时实现。
我们应该避免使用这种矛盾的命题,以保持逻辑一致性。
以上就是一些非形式逻辑的实例。
无论是我们自己的思考还是别人的推理,都需要遵循合适的推理方式,以获得准确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下列各段文字是否符合同一律要求?如不符合,犯了什么逻辑错误?4.凡是你所没有丧失的,就是你有的;你没有丧失角,所以你有角。
违反同一律要求。
在这段议论中,"你有角"是论题。
为了论证这个论题,诡辩者用了这样的推理,即:凡你没有丧失的东西就是你有的东西,你没有丧失角,所以,你有角。
在这个推理中,"没有丧失的东西"(应指原来具有现在还没有失掉的东西)与"没有丧失角(从来没有的东西)意思不一样,不是同一概念。
因之犯了 "四名词错误",从前提推不出结论来。
从基本规律的角度看,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三、下列各段文字是否符合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要求?如不符合,指出违反了哪条基本规律和犯了什么逻辑错误:1.这个公司今年做了差不多一百万元以上的生意。
"差不多"(不足一百万元)与"一百万元以上"(超过了一百万元),二者互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1.这座大桥将在今年元旦前建成。
"元旦"是一年的第一天。
说"今年元旦",只要过了"元旦"这一天今年就没有"元旦"了,一定是已经过去了。
但"将"却表示将来,还没有过去。
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2.张三考试作弊,一种意见是要处分,一种意见是不要处分,这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关“键是做好张三的思想工作。
一种意见是要处分"与"一种意见是不要处分"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
对此,都加以否定,这就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4.万里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的天然屏障。
这段议论违反矛盾律。
"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建造的"与"长城是我国的天然屏障"(即"长城不是我国劳动人民建造的")是两个互相否定的命题,二者不能同真。
5."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是一种意见,"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也是一种意见,对这两种意见我很难表态。
如果一定要我表态的话。
我认为:"如果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是一个乡土作家,如果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不是一个乡土作家。
"这个议论违反排中律。
第一、"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与"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
按照排中律的要求,二者不能同假,不能含糊其辞。
第二、"如果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是一个乡土作家;如果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不是一个乡土作家。
"这种说法貌似有所判定,实际无所判定,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对于"是不是乡土作家"始终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
上述两种情况都犯"两不可"错误。
6.既不能说这筒胶卷每张相片都照得很好,也不能说这筒胶卷每张相片都照得不好。
这个议论违反排中律。
"这筒胶卷每张相片都照得很好"与"这筒胶卷每张相片都照得不好"具有反对关系,议论中对两个互相反对的命题全部否定,这就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一、下列议论是否违反普通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请加以简要分析:1.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之故意,不是犯罪嫌疑人。
违反矛盾律。
犯罪有"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即使不是故意犯罪,也有可能是过失犯罪。
这是在同一命题中隐含着对两个互相否定的命题的肯定,即对"是犯罪嫌疑人"与"不是犯罪嫌疑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的肯定,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2.价值规律是永恒的历史范畴。
违反矛盾律。
历史范畴就是看问题是在历史的概念框架中进行的,主要指某个概念是发展变化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或存在形态。
历史范畴是会消失的。
所以,“永恒的”与“历史范畴”互相矛盾,因为“永恒的”是无限的、不变的;而“历史范畴”是有限的、变化的。
4.他一有空就行乐,从来不浪费时间。
违反同一律。
"浪费"指消耗有价值的东西,"乐"却是无价值的行为,混淆概念。
6.在从前的年代,四方台向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就从来没有回得来的。
违反矛盾律。
"四方台向来没有人上去过"与"四方台曾有人上去过"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都予以肯定,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7.桂林山水甲天下。
阳朔山水甲桂林。
违反矛盾律。
"甲天下"自然包括胜于阳朔的山水。
两句并在一起,既肯定"桂林山水甲天下",又肯定"桂林山水不能甲天下"自相矛盾。
违反同一律。
答者玩弄答非所问的花招,把本来需要正面回答的问题故意岔开。
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10.父亲:你完成了作业没有?女儿:谁说我没有完成作业?父亲:那你就去睡吧。
女儿:我还有一道题没做完。
父亲:你不是说你已经完成了作业?女儿:我哪里说过我完成了作业?违反矛盾律。
"谁说我没有完成作业"与"我还有一道题没做完","谁说我没有完成作"与"我哪里说过我完成了作业",女儿对上述两对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同时肯定,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11.父亲:做人要诚实和精明。
儿子:什么是诚实?父亲:一旦你许下诺言,就要遵守诺言而不管发生什么情况。
儿子:那么精明呢?父亲:永远也不要许什么诺言。
违反同一律。
在这个议论中,原来提出的问题是"做人要诚实和精明"。
但父亲并没有紧紧围绕论题来谈,而是按自己片面理解而发议论。
议论到最后却大谈"永远也不要许什么诺言",实际上是用后者代替前者,让人不可捉摸。
这种错误就是偷换论题。
二、简单分析下列各题违反了哪条逻辑基本规律?犯了什么逻辑错误?5.书店里几个女营业员正在争看一块新式手表。
这时一位顾客问道:小姐,《子夜》到了没有?女营业员用手指指窗外说:"刚刚日出,哪里会到子夜呢?"顾客解释说:"嗨!那是茅盾的呀?""矛盾?我看你这个人才是矛盾的哩!"女营业员怒气冲冲地说。
"这位女营业员违反了同一律。
将表示书名的《子夜》与表示时间的"子夜"相混淆,将专有名词"茅盾?误为普通名词"矛盾"。
犯了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7.未婚夫妻对话:未婚妻:别人都说你追求我,并非为了爱,而是为了我的财产!未婚夫:决非这样!未婚妻:尽管如此,但总有碍于你的面子,我还是把我的财产全部送给妹妹了。
未婚夫不语,转身欲行。
未婚妻:你到哪里去?未婚夫:我到你妹妹那边去。
违反了矛盾律。
未婚夫的言行不一致,他对未婚妻提出的问题既予以否定,又予以肯定,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9.被告伤人,既不是故意,也不是过失,可给予训戒处分。
违反了排中律。
被告伤人;不是故意,就是过失,二者必居其一。
故意和过失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
犯"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10.律师为被告辩护时说:"被告在犯罪前曾荣立三等功,按刑法第63条规定,有立功表现的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希望法庭在量刑时予以考虑。
违反同一律。
律师为被告辩护时混淆了"有立功表现"这一概念,犯了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刑法第 63条规定,有立功表现的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是指犯罪后视其有立功表现而言的,不适用于犯罪之前的立功表现。
12.电机厂购进一台机床,上边只有一块"G.K230"的标牌,其它什么标记也设有,几个好奇的人猜测机床是哪里产的。
有的说:"是进口的。
"有的说:"不是进口的。
"有个外号叫"万事通"的老万凑上来,白了那几个人一眼说:"你们都说错了,这台机床是出口转内销的。
此题有如下逻辑错误:(1)"两不可"的错误;(2)"自相矛盾"的错误;(3)"混淆概念间的关系"的错误。
1、首先“万事通”的前一句话是对"是进口的"与"不是进口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全部否定,这就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2、其次,"万事通"的后一句话"出口转内销的"在事实上又肯定了这台机床是国产的。
这样一来,他的后一句话与前一句话(即"你们都说错了,"包含着对"不是国产的"的肯定)肯定了具有互相矛盾的命题,又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3、最后,"国产的"与"出口转内销的"是属种关系,而"万事通"却把这种相容关系当作全异关系,因而又犯了"混淆概念间关系"的错误。
13.一条鳄鱼从一个母亲手中抢走她的孩子。
鳄鱼:我可以把孩子还给你,但有一个条件,你必须猜一猜,我会不会吃掉你的孩子?猜对了,我就把孩子不加伤害地还给你。
母亲:……你会吃掉我的孩子。
鳄鱼:啊?!……怎么回事?我应该怎样做才好?如果"你会吃掉我的孩子"为真,那么鳄鱼不能履行它的诺言,即不能因为母亲猜对而把孩子不加伤害地还给她;如果"你会吃掉我的孩子"为假,那么鳄鱼当然不能吃掉孩子。
总之,不管母亲猜对还是猜不对,鳄鱼都不能吃掉她的孩子。
14.邦邦:下周去桂林旅游,你去吗?芳芳:谁说我不去?邦邦:那么你是要去了,请登记。
芳芳:我要是去,早登记了。
邦邦:那么,你不要去呀!芳芳:我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芳芳的回答,先违反矛盾律,后又违反排中律。
"谁说我不去"(意思是说"我去"),而"我要是去早登记了"等于说"我不去"。
"我去"与"我不去"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她都作了肯定,这就违反矛盾律,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最后芳芳还说了一句:"我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这种说法看似有所断定,实际无所断定。
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对于"去不去桂林"始终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