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找骆驼》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找骆驼》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找骆驼》原文老人说:“你问的那峰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对极了,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老人说:“那可不知道。
”商人忿忿不平地说:“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
要不,你怎么会知道得这样详细!”老人不紧不慢地说:“先别生气,听我说嘛。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左边浅,右边深,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
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你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商人听了,便照着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找骆驼》教案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1、设疑导入。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匡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
(板书课题)2、提出学习要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彻底自由地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索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 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2、小组合作探索。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教案编辑专员:《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一、说课稿教案主题:《找骆驼》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幽默与智慧。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提高思维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故事内容的学习2. 观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3. 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的思考。
2. 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故事内容:详细讲解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意义。
3. 观察、分析、推理: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细节,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推理结果。
5. 总结:总结故事中的智慧和幽默,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案教案主题:《找骆驼》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幽默与智慧。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提高思维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故事内容的学习2. 观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3. 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的思考。
2. 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故事内容:详细讲解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意义。
3. 观察、分析、推理: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细节,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找骆驼教学设计与反思_1892
找骆驼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找骆驼教学设计(附反思)16、找骆驼教学设计墙南中心学校陈利军篇二:找骆驼教学反思《找骆驼》教学反思《找骆驼》是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非常有意思的略读课文,讲的是一位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凭着一位老人独到的观察力及惊人的分析和判断力,商人找到了骆驼,令人拍案叫绝。
文章情节简单,对话较多,而这组教材的专题是“细心观察”。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找骆驼》一文对话多,对话中的提示语可不多。
一是商人见老人详细描述了骆驼的样儿却又声称自己并不知道骆驼的下落后“忿忿地”指责他;二是写老人“不紧不慢地”回答商人的质问。
虽然只有两处,却淋漓尽致地显现出了人物内心世界及性格特点。
教学时,我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研读。
“忿忿”是什么意思?从课文哪里看出商人确实很生气?你能换个词来表达商人的生气吗?通过课文具体语句的阅读感知,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还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态,“不紧不慢”该怎么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从老人“不紧不慢”的叙述中,你明白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样儿了吗?从这不紧不慢的语句中你发现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呢?语文的学习意义是对学生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指引。
“中年级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说话是写话基础,三年级是从说到写的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在说的训练中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比如学习课文第10、11自然段时,轻声朗读后思考:老人没有看见骆驼,但是为什么说得那么详细呢?用浪线划出老人看见了什么的句子。
出示:老人看见(),知道()。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完后,再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或“之所以??是因为??”说一说。
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选“之所以??是因为??”说,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选“因为??所以??”说,体现了说话的层次性。
2023年《找骆驼》教学反思(15篇)_1
2023年《找骆驼》教学反思(15篇)《找骆驼》教学反思1《找骆驼》一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重点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自主感悟,而字词的训练退居其次。
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以“找茬”游戏的方式来导入课文,以此来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接着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概括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交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填空训练。
之后通过解决课前导读中的两个问题来深入理解这篇课文:第一个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默读课文找到答案,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老人与商人之间的对话;第二个问题的解决主要通过填表格的形式,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关联词来说一说。
最后在朗读和理解的基础上理解老人身上的优良品质并加以学习。
在教学中,我通过恰当的“导”、“引”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使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
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充分注重朗读的外化要求与内化要求,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不断揣摩,学生从中感悟,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代替整体划一的理解和指导。
在此次教学中,我也发现了几点不足,如:对时间的把握性不够,需要慢慢加强对时间的合理性安排;上课的激励性语言还不够,需要慢慢积累。
每一次教学的深思,都是一次改进的起点。
借用这篇课文的话就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仔细观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认真思考如何更加完善自己!《找骆驼》教学反思2《找骆驼》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系列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在《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引导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正在向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协作者、组织者的新型教学关系转变。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走向语文教学的前台。
在教学《找骆驼》一课时,我注重学生的读。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一、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学校的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找骆驼》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骆驼的有趣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们了解到骆驼的特点以及如何正确认识事物。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二、教案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骆驼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骆驼的特点。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的能力。
3.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骆驼,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课文内容,总结骆驼的特点。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骆驼的特点,并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勇于提问。
(5)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一个关于骆驼的小故事。
三、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讨能力,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提问的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提问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今后需要加强训练。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我力求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骆驼,引导学生关注骆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课文内容,总结骆驼的特点。
4. 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骆驼的特点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应用。
《找骆驼》语文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江西省上饶县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四周半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下图中P、Q、M、N为四个不同的区域,读图回答1—2题。
1、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A、PB、QC、MD、N2、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实际情况的是A、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大力植树种草B、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应大水漫灌D、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应退耕还牧读右图,回答3—4题。
3、图示河流建有众多的大坝,用于发电。
但乙图中河流大坝的发电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主要是A、工程质量低B、设计不准确C、人为破坏严重D、漏水淤积严重4、目前,甲图河流不仅不再建大坝,而且开始拆除某些水坝。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A、已找到了比水电更好的资源B、水电运营成本不断增加C、水坝防洪功能丧失D、恢复原始生态环境读我国某地气温变化图,完成5—6题。
5、该地可能位于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长江中下游D、海南岛6、下列关于该地气温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图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均为太阳辐射B、甲图7图高温主要是因为7月为伏旱季节,降水少、光照强C、乙图7日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受冷空气影响D、丙图气温变化小是因为太阳高度变化小读我国局部地区河流分布图,完成7—8题。
7、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主要属于①淮河流域②长沙流域③黄河流域④珠江流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造成乙河水文特征与甲河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有①乙河流经非季风区,降水稀少②乙河在平原区,流速较慢③乙河流域植被覆盖率较低④乙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流域内1月平均气温较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图,完成9—11题。
9、图示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A、青蔵高原B、华北地区C、西北地区D、东南丘陵10、不适合在该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是A、玉米B、小麦C、棉花D、甘蔗11、不属于该地区的自然灾害是A、伏旱B、夏涝C、春季风沙D、冬季寒潮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距我国台湾基隆约102海里,距日本那霸约230海里,钓鱼岛附近海域富藏石油。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教案:找骆驼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心理。
2.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一个寻找骆驼的人,在沙漠中遇到了各种动物,但他始终没有找到骆驼。
他回到起点,发现骆驼就在他刚开始寻找的地方。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骆驼。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讲述一个有关寻找骆驼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3. 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心理,让学生理解寻找骆驼的过程。
4. 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们是故事中的人,会如何寻找骆驼?5.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6. 总结故事中的启示,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积极思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3. 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对故事中启示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预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是否满意?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学生对故事中启示的理解和运用是否到位?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角色,写一篇寻找骆驼的心得体会。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评价、学习。
3.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朗读,分享给大家。
七、作业设计:1. 根据故事情节,设计一个寻找骆驼的实践活动。
2.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评价。
找骆驼教案(优秀11篇)
找骆驼教案(优秀11篇)找骆驼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1)先复习《蜜蜂引路》一文,预习本课,进行联系比较学习。
(2)学习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3)在熟读,分角色读文的基础上,学会用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人是怎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骆驼的特征的。
三、教学难点:学会初步的分析、推理,了解故事发展的顺序,启发学生思维、想像,对学生进行观察与思维的训练。
四、课前准备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①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
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②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③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
《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
想不想学一学?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①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②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A、老师出示问题。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B、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C、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寻找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D、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根据线索,比较异同①启发学生思考。
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
交流要点:a、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B、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和米,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等。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一、说课稿1.教学目标:(1)认识“骆、驼、商、贩”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动脑筋,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朗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3)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4)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二、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骆、驼、商、贩”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动脑筋,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板书课题《找骆驼》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
三、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四、讨论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板书课题《找骆驼》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故事寓意。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
2.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三、教学反思优点:1.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朗读课文时感情饱满。
2.学生在讨论交流环节,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讨论。
不足:1.个别学生对生字掌握不牢固,需要加强巩固。
2.在分析课文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故事寓意。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一、说课稿教案名称:《找骆驼》说课稿教学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 学生能通过图片和文字,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学生能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生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 课文的整体理解和故事情节的把握。
教学难点:1. 生词的运用和理解。
2. 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说课内容: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动物。
引入本课的主题《找骆驼》。
第二环节:学习课文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跟读课文,巩固记忆。
第三环节:学习生词1. 教师出示生词,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
2.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生词。
第四环节: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骆驼的图片,根据图片内容编写故事。
2. 学生互相交流故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案教案名称:《找骆驼》教案教学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 学生能通过图片和文字,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学生能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生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 课文的整体理解和故事情节的把握。
教学难点:1. 生词的运用和理解。
2. 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骆驼的图片。
2. 课文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动物。
引入本课的主题《找骆驼》。
第二环节:学习课文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跟读课文,巩固记忆。
第三环节:学习生词1. 教师出示生词,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
2.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生词。
《找骆驼》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一、说课稿教案名称:《找骆驼》说课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幽默与智慧。
2.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感受。
2.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故事中骆驼特征的描述。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黑板。
2. 骆驼图片。
3. 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骆驼,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的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Step 2:故事朗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故事中的幽默与智慧。
Step 3:故事理解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讨论故事中骆驼的特征,教师引导总结。
Step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思考如何找到骆驼,鼓励创新思维。
Step 5:表达与交流每组选代表进行口头表达,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教师点评并鼓励。
Step 6:教学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Step 7:作业布置请学生课后复述故事,并尝试自己创作一个类似的故事。
二、教案教案名称:《找骆驼》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幽默与智慧。
2.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感受。
2.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故事中骆驼特征的描述。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黑板。
2. 骆驼图片。
3. 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骆驼,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的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Step 2:故事朗读(5分钟)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故事中的幽默与智慧。
Step 3:故事理解(5分钟)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讨论故事中骆驼的特征,教师引导总结。
找骆驼教学设计与反思_1
找骆驼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找骆驼教学设计(附反思)16、找骆驼教学设计墙南中心学校陈利军篇二:找骆驼教学设计与反思《找骆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读准文中加拼音的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表现的不同心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络驼和特点。
4、感悟“用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由读、分段读、分角色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对老人观察到的现象和判断的结果作对应分析,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发现的乐趣,学会具体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仔细思考,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重点难点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理解老人是怎样由观察到的现象推知骆驼的特点的3、理解老人为什么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猜谜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
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是英雄。
你知道它是谁吗?2、看图师:是啊,它就是骆驼。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有着“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们。
(出示图片,认识:双峰骆驼的特点——背上有两个驼峰,体毛很长,褐色,头顶有簇毛;单峰骆驼的特点——背上只有一个驼峰,体毛较短,很高大)骆驼是沙漠之舟,人行走在沙漠必须靠骆驼,可是一位商人却丢失了一只骆驼,可着急了,今天,我们和他一起来找骆驼。
板书:找骆驼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一)初读课文师:这是一则读后会让人变得更聪明的故事。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读完一遍之后请用手势向我示意一下。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预设教师点拨,教师一边引导一边板书)(二)明确学习要求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我们该怎么来学习呢?(略读课文要我们自己读懂课文。
要读懂略读课文,我们可以先读读课文前的提示)2、是啊,这是一个来自阿拉伯的民间故事,为了帮助我们学习,编书的叔叔、阿姨在课文前面作了提示,谁来读一读?(出示阅读提示)(生读提示)师: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问题一:骆驼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
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智慧和观察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故事文本《找骆驼》。
2. 教学PPT,包含故事的关键情节和插图。
3. 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如头巾、拐杖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如果你丢失了宠物,你会怎么做?” - 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和主题。
2. 新课呈现(15分钟)- 阅读故事,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 通过PPT展示故事的关键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3. 词汇教学(10分钟)- 教授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如“观察”、“推理”等。
4. 讨论与分析(15分钟)-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如何通过观察找到骆驼的线索。
-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智慧和观察力的应用。
5. 角色扮演(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情节。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 讨论故事的寓意和学生从中学到了什么。
- 教师总结故事的教育意义。
7.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让学生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角色扮演的投入程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1. 学生参与度: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问题设置不够开放或者学生对故事内容不够熟悉。
今后可以尝试设置更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课堂管理: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学生过于兴奋,导致课堂纪律有些松散。
今后需要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有序的环境中学习。
《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
《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找骆驼》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专题是: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
《找骆驼》一文记叙一个商人丢失了一头骆驼很着急,一个老人凭着自己的观察,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推理,指出了商人丢失的骆驼的特征,最后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丢失的骆驼。
文章告诉我们: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文情节简单,对话多。
学生对这类的文章兴趣很高,内容也较容易掌握。
教学时王丽老师先指导学生多读,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让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并结合课文巧设悬念,引人入胜的特点,抓住课文对话背后的情感主线,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通过什么方法发现这些特点,理解老人看到的现象和他所作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然后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
教学重点是围绕课前的提示:1、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2、老人是又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根据课前提示进行小组学习讨论和展示,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解决疑难。
最后梳理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指导今后的自主阅读。
想尝试在教学中引入生本理念,重视课堂上信息的灵活处理和过程的及时调整。
通过展示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及更好地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课前提示的导读很好地引导了学生一下就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另外一方面也在暗示学生课前提示的重要性。
课堂上老师的引导很到位很及时。
如:设计四幅图画,即骆驼正常脚印与跛了脚的脚印,骆驼正常牙印与缺了一颗牙的牙印。
创设了情境,再现了老人观察、思考、分析、推理、判断的过程,使教学难点“老人为什么会这么详细地知道商人的骆驼的情况?”迎刃而解。
当学生朗读不尽人意的时候,老师巧用几个用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了人物心理和朗读语气。
老师自制的卡制表格填写这一设计很好,足见老师花了不少心思,虽然耗时但是已尝试生本,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学有所成。
《找骆驼》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5篇)
《找骆驼》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5篇)《找骆驼》语文篇1《找骆驼》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写了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文以对话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的思想规律和方法。
对这类闪现着理性光辉的课文,如果我们偏重对思维品质的理性分析、抽象概括,语文学习就丧失了自身的生命活力,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会失落。
因此,在教学时,我本着化理性分析为感性体验的思想,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以“提示语”为语言训练的突破点,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去感悟、体会、表达,在语言实践中获得思想启迪,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语文能力。
一、研读提示语──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人物感情人物语言描写追求个性化和本质化,因而,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对话时,常适当加入一些关于人物的心态、声调和口吻的提示。
《找骆驼》一文中写商人与老人的对话时有两处加了提示语:一是写商人见老人详细描述了骆驼的样儿却又声称自己并不知道骆驼的下落后“忿忿地”指责他;二是写老人“不紧不慢地”回答商人的质问。
虽然只有两处,却显示出人物此刻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点。
教学时,我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研读两人的对话:“忿忿”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商人确实很生气?“不紧不慢”该怎么读?从老人“不紧不慢”的叙述中,你明白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的样儿了吗?通过课文具体语句的阅读感知,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态,还培养了可贵的语言意识──不少学生捕捉到了商人由称老人“您”改为“你”这一情感变化的语言信息。
二、填补提示语──把握人物情态,促进语言积累《找骆驼》一文所写的事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展开的,除了上述一组对话加了两个提示语,其余对话并没有对人物的神情、语气加以描绘。
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对话内容填补提示语,不仅有助于学生把握人物情感,还能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找骆驼教学设计找骆驼教案(优秀15篇)
找骆驼教学设计找骆驼教案(优秀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页是细心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15篇找骆驼教案,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找骆驼》教案篇一一、背景分析: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
但原有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显然已被人们否认和排除,那么怎样的教学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较佳途径呢?小语课堂“对话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不在教给学生新知识、新技能,而是师生共同探讨出一种提高自身辨证思维的途径,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在师生互动的合作关系中,教师置身于一个学习者和咨询者的位置,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语言传递交流思想,成功地让信息畅通,大面积提高学生发言水平。
让课堂上不开口的学生“撬”开口,从说得响—说得多—说得精。
这种教学方法有益于学生从中受到的启示,开发出的新思路又反作用于对各学科的消化吸收,从而达成教育的系统化。
二、教学研究省编义务教材语文第七册第13课《找骆驼》是通过描写一个商人寻找好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一篇进行对话式教学的好教材。
课文共有11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向一位老人打听它的下落。
第2-9自然段写老人——说出那只骆驼的情况,商人以为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
第10-11自然段写老人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那只骆驼的的情况和为什么要商人顺着脚印去找骆驼,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受到思维的训练和因果关系的句式训练。
本文的教学目标除了常规的字词教学阅读理解外,力图体现“观察-思考-判断”这一探究形式。
让学生在对话、讨论的过程中学会提问、学会合作、学会辨证,培养矮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综合能力。
我按照“对话式”教学的五大环节开展课堂对话:一环节:激活话题,导入新课。
《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
《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
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教材分析:本文是通过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正确分析判断,使商人找到骆驼的事,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文的寓意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课文共11自然段,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按“丢骆驼——找骆驼——找到骆驼”的顺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课件:猜谜语引入。
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自读自悟师:读课题,根据老师给你们提纲自渎课文,让你们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
出示自学提纲:(1) 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2) 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三、检查自学1、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2、理解词义师: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个词语?忿忿:很生气的样子。
不紧不慢:不急也不慢,不慌不忙的样子。
3、齐读词语4、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词语的意思明白了,那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判断,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四、学习课文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可以划一划有关的句子。
小学三年级语文找骆驼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找骆驼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找骆驼》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围绕课题、同学的回答和课文内容的省略处提出问题,并通过反复读课文,与学习伙伴讨论,解决问题。
2、通过比较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走失”“详细”“不紧不慢”“指点”等词语的意思;学习用“是不是”提问;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3、读懂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重点】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2、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老人是如何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
理解老人为什么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课前准备】1、制作幻灯片课件:(1)课题,配背景;(2)“学习提示”上的两个问题。
教学过程:一、课前背古诗两首二、情境导入师:老师这里有两团橡皮泥。
请甲同学来按左边这团橡皮泥,请你轻轻按。
请乙同学来按右边这团橡皮泥,请你用力按。
(甲、乙两名学生分别轻轻、有力地按压橡皮泥)师:请同学们猜猜,刚才他们各按了一个手指印,那么左右两团橡皮泥上的指印是不是一样深?为什么?(生答:不一样深)师:如果要让左右两边的指印一样深,该怎么做?(生回答)师:同学们都很聪明。
看来,今天的课一定能上得很好!师:同学们见过骆驼吗?骆驼长得什么样?有哪些本领?生:骆驼身体高大,背上有驼峰,蹄又扁又平,蹄底有肉垫。
有双重眼睑,不怕风沙;很耐饥渴,嗅觉灵敏,能嗅出远处的水源,也能预感大风的到来。
有“沙漠之舟”的美称。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你们说谁最需要骆驼的帮助?生:在沙漠中行走的人。
师:如果在沙漠中行走的人不小心丢失了骆驼,那该有多糟糕啊!可有个商人偏偏遇到了这事,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么找骆驼的!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读完一遍之后请站起来读第二遍,读完第二遍的请用手势表示一下。
2、到底读的怎么样呢?张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瞧,生字朋友们来了,叫叫它们的名字吧!真不错,把生字都记住了!3、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学生说)教师追问:你能按照这样的提示来说吗?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商人()了一只骆驼,向老人(),最终()了骆驼的事。
《找骆驼》教学反思(精选27篇)
《找骆驼》教学反思(精选27篇)《找骆驼》教学反思篇1这篇课文,我首先以“破案子”导入,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做一回警察,当一回侦查官,在破案子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认真观察,仔细分析”这一点有了初步的认识,随后,引出今天的课题——-“找骆驼”,和一个老人去帮一个商人寻找一只骆驼。
简单的字词教学后,进入文章的品读过程。
和学生的一段对话引出故事的起因——-商人的骆驼丢了很着急。
这段对话重点在于朗读指导。
商人的着急,老人的稳重,不紧不慢等等情感的表现。
随后,我以一个问题引出老人的发现————“老人没有见过骆驼这么会知道骆驼的去向呢?”学生思考交流。
黑板出示相关句子“老人看见什么了”“老人知道什么了”。
在熟悉老人的观察和发现后,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两种句式进行转换,如:因为老人看见了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之所以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是因为老人看见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再进行句式的转化过程中,学生已经充分熟悉了骆驼的特点,也感受到了,老人“观察——思考——发现”的过程。
在此次教学中,我也发现了几点不足,如:导课的过程,语言过于繁琐,没能抓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指导“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转换过程中,学生在一开始没能很好的进入这个状态,难度太大,可以以简单的生活中的句子进行铺垫,从而使学生对这种句式有更清楚的认识。
《找骆驼》教学反思篇2这篇课文,我首先以“破案子”导入,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做一回警察,当一回侦查官,在破案子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认真观察,仔细分析”这一点有了初步的认识,随后,引出今天的课题——-“找骆驼”,和一个老人去帮一个商人寻找一只骆驼。
简单的字词教学后,进入文章的品读过程。
和学生的一段对话引出故事的起因——-商人的骆驼丢了很着急。
这段对话重点在于朗读指导。
商人的着急,老人的稳重,不紧不慢等等情感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
《找骆驼》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本文是通过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正确分析判断,使商人找到骆驼的事,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
题的办法。
本文的寓意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课文共11自然段,运
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按“丢骆驼——找骆驼——找到骆驼”的顺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和朗读训练
的好教材。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
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课件:猜谜语引入。
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自读自悟
师:读课题,根据老师给你们提纲自渎课文,让你们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
出示自学提纲:
(1)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2、理解词义
师: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个词语?
忿忿:很生气的样子。
不紧不慢:不急也不慢,不慌不忙的样子。
3、齐读词语
4、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词语的意思明白了,那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判断,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
四、学习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可以划一划有关的句子。
(1)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师:把你的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也听听别的同学有什么发现。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
好,谁来说说,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1)出示: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
(3)句式比较,从“果然”理解老人的判断准确无误
师:同学们,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最终找到骆驼了吗?(找到了)你从文中哪个词知道的?(果然)
师:请你比较这两句话,说说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第二句)
从“果然”这个词你可以体会到什么?(老人的判断非常准确)用“果然”练习说话。
(4)读一读,想一想
师: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呢?请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想一想。
(老人善于观察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进而指点商人找到骆驼。
)
4、启发学生思考
师: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我们要像老人那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解决问题。
)
5、教师小结
师: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样子,却凭着他的观察力和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五、再读课文
1、想象,再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来表演读一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要想象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
2、给人物语言补充提示语,指名读
师:老师给他们的对话加了提示语,你能看着提示语,读得更好吗?
3、分角色读
师:老师请两位同学来演一演商人和老人。
(指名)
男女生合作,男生演老人,女生演商人。
(男女生合作读)
六、拓展写话
师:请你任选其中一项说一说、写一写。
1、你想对老人和商人说什么?
2、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七、总结
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
板书:16、找骆驼
左脚跛
左驮蜜右驮米观察所得果然找到
缺了一颗牙
用心观察认真思考
教学反思:
《找骆驼》一文记叙一个商人丢失了一头骆驼,很着急,一个老人凭着自己的观察,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推理,指出了商人丢失的骆驼的特征,最后,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丢失的骆驼.文章告诉我们: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请学生想象:你想对商人和老人说什么?由于在前半节课讨论填表的环节所占的时间较长,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充分,导致在想象说话的过程中思维受到限制,并且思维较狭窄,只停留在“谢谢,向老人学习留心观察”的思路上。
学生参与讨论时,个别学生的纪律约束力不够好,以后我在这方面要多留意,加强课堂的组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