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规划名词解释

一土地利用: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二规划: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的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其重要特性是未来导向性。

三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四契约地租:主佃双方通过契约形式规定佃户按期交给物主的租金

五经济地租:又称纯地租,指利用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或因素所得报酬扣除所费成本的余额即超过成本的纯收入。

六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地租的实体是剩余劳动的产物。

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核心是确定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具有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和控制性

八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是对一定区域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安排,土地利用规划应根据这种计划来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的方针、目标,土地资源的开发整治,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调整等,以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并与土地的供给协调一致。

九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最基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它作为一个规划层次,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单独进行编制,但最好能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任务是落实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十预测:是指预先或事先的推测或估计。是人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手段、预先推知和判断事物未知状况。

十一城市化:最通俗的概念是农村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化,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的现象。

十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指在一个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下,从总体上对全区域的土地利用历史变化和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程度和效益等方面所作的分析。

十三土地质量:土地相对某种特定用途表现出效果的优良程度。

十四土地质量评价:是针对某种特定用途,对土地的适宜性能或价值作出评估或判断,包括适应性评价,经济评价,生产潜力评价和人口承载力评价。

十五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十六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综合分析法,土地评价法,高产地块推算法,农业生态区域法)

十七土地供给:自然界赋予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

十八土地供给量:规划区域供应给人类利用的各类土地类型的数量之和

十九土地需求:人类从事生产与消费活动对土地的需要

二十土地供需分析:是在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预测和估算的基础上加以比较,依据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量两者之间的数量比较借以评价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供需平衡状况。

二十一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同一总体中各部分所占的比重,表示在一个总体内部多元的对比关系

二十三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的集合。

二十四综合法(常用):通过单项用地计算,采取逐项逼近,达到土地面积的综合平衡;期内各类用地面积增加量之和等于期内各类用地面积减少量之和。

二十五模型法:建立数学模型,借助计算机技术求解。主要方法有线性规划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模糊线性规划;灰色线性规划等。

二十六土地利用分区模式:依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划分的过程。分区的依据是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可分为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区和用地分区。

二十七土地利用地域分区:依据土地利用和保护的主导方向,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划分的过程。

二十八土地利用用地分区:又称土地利用控制分区。是在土地适宜性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今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划分的用地区域。

二十九居民点:是城市、城镇和乡村的总称

三十城镇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日益增加;城市数量日益增加;城市规模的日益增大。

三十一居民点体系:是指构成一定区域内相互依存且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居民点群体。

三十二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是现代城市规划学中的一种新学说。各国有不同的称法。是一种摆脱大城市磁力吸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三十三门槛理论:在居民点发展中,有三种限制条件,即门槛:一是地理环境条件;二是基本工程管网状况与铺设的技术限制;三是居民点结构改建上的限制。

三十四带行城市理论:该理论强调了交通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三十五城镇体系:指区域内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简言之,是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

三十六城镇体系规划: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或数个城镇与城镇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佳的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规划。

三十七城市规模分布: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内,城市人口规模的层次分布。有序列式分布和首位式分布。

三十八交通运输:是各种运输和邮电通讯的总称。即人、物和信息的载运、输送。

三十九公路:是经过专门勘测、设计、建造,供人和各种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通行的人工线型工程构筑物,由路面、路基、桥梁、涵洞和遂道以及防护工程(护栏),排水设施(边沟等)组成。

四十公路用地:是指公路两侧边沟(或者截水沟)及边沟(或者截水沟)外侧不少于1m 范围内的用地。

四十一水土资源平衡:就是综合考虑地区水资源的供应能力和需求状况,分析本地区水资源的余缺情况,合理协调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以寻求水土资源的平衡。

四十二水利工程用地:是指为控制和利用水资源,以达到除害兴建的各项工程总称。

四十三有效库容:是水库的供水量,在放水涵洞以上和正常蓄水位之下的库容,可供农田灌溉和人畜用水,发电之用。

四十四死库容:放水涵洞以下的库容,也叫垫底库容。死库容的水量除遇到特殊的情况外(如特大干旱年),它不直接用于调节径流。主要用于下游农田自流灌溉、沉淀泥沙和水库养鱼等。主要满足下游农田自流灌溉所要求的引水位高程,以保证放水建筑物泄放渠道设计流量具有的最低水位

四十五耕地规划:是对耕作生产要素的系统配置和整体优化,包括耕作方式、地块、水系、田间道路和农田林网等的系统配置。

四十六耕地的组织形:式指实施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轮作制度的耕地利用方式。

四十七轮作田区组织形式(固定轮作或分区轮作)是按轮作田区进行作物轮换种植;

耕作田块组织形式(单田轮作)是在同一块耕地上进行的轮作方式

四十八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下,即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或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尚未编制的情况下,用以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所提出的一套措施、政策和方案。

四十九基本农田: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五十基本农田保护区: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划定的区域。

五十一土地整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地利用环境、消除土地利用中的各种限制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