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景作文(乡情篇) (精选范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写景作文(乡情篇)

真情导语

在我们心里,有一种温暖的怅惘:离开故乡,然后那曾经鲜明的村庄的影子竟朦胧地传递出生命的疼痛。不论是陌头的落日,如水的清霜,南翔的飞雁,暗夜的繁星,还是昏黄的灯光,锐利的风刀,开裂的田地,沧桑的岁月……在秋天的深沉里酿造的都是思念的酒。恰似大雁对北方的思念,落叶对大地的思念,流落的心情对母亲的思念,漂泊的灵魂对家园的思念。游子呀,是否流浪的双足已经疲倦?何不在秋夜里,驾一叶思念的小舟,乘着月色归去……

“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这句话也许可以这样说:人的一生就是寻找故乡的一生!

叶落归根,每个人都渴望将谢幕留在生命的起点;人生如歌,每个人都想将生命的休止符画向故乡的山林。唯有如此,故乡才成为古今中外文人心底最柔情的歌吟。最平常的事物,哪怕是大柳树上的铁制挂钟,哪怕是曾经“咿呀”而今喑哑的石碾……都浸润了最动情的诗性光辉!

例文精批

趑趄的梦

一条长长的覆雪之路伸向远方,风是那么的凛冽,雪是那么的寒冷,路是那么的崎岖。看着路面上折返的脚印,十八岁远行的少年倔犟而孤独地继续前进。

一位年迈的老人深邃而犀利地凝视着远方。那远去少年的背影,忽地被风吹散,而那老人的嘴角边,似乎还存留着淡淡的微笑。一座曾经古朴的村庄位于“辉煌”的远方,它似乎在诠释着什么,又似乎在默默地祝福着什么。但谁又会知道村庄中的那条覆雪之路到底伸向何方?又有谁会知道老人明眸深处的期望究竟是为了什么……

村庄位于半山腰上,远远望去,好似一个巨大的梯田,又似一座古代的城池。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气息,散发并弥漫着悠久的历史。少年漫步其中,心中升起阵阵暖意,大概是因为跋涉后恬静的休憩,竟使他那摇曳的梦开始举棋不定。他茫然地面对着这山,这雪,这村,这人,这里的一切!一条主道将村庄从中劈开,两边是新建的楼房,仿佛两军对峙。这永远对峙着的楼房一字排开,每层都有五十米左右,而高处的楼层比这低处的还要高出两米多,它们就这样层层推进。在这里有这样一个现象至今使人一头雾水——越是年迈的老人往往住的是最上层。少年曾经这样猜测,大概是出于晚辈对他们的尊重吧,要不就是为了老人们“走街坊”时可以顺便锻炼锻炼身体吧!梯田的最顶层,有一座庙,近年来香火鼎盛,可庙里并没有僧人。门前有棵粗壮的树,大概需要两个成年人才可以抱得住吧!这是本村唯一的一棵

老树,它代表着这个村子的历史与繁盛,但也只有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时,乡亲们才会聚在这里一起扭扭秧歌儿,踩踩高跷。

盛夏到来,庙里的香火依然很旺,门前的松树也更加茂盛了。梯田式布局的村庄,主道两旁的“新生军队”依然默默地对峙,不一样的是少了人们可以自由地从我家里到你家里的老房子以及如土地一般的沙土路。“新生军队”一色都是欧美式的,中间的那条水泥路更是平坦至极。原先愿意聚在一起晒太阳的老人大都被孝顺的儿女们安排在楼里住下了,村子改变后他们也大都不愿走动了,只是偶尔在阳台上独自看看前面的楼房。就是从前最爱活动的老人现在也都销声匿迹了。

路在改变,人也在改变,当然生活也在改变。村里的人们似乎有了文化,有了素质,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滋润,越来越富足,但同时也日渐少了一份自然、一份惬意、一份朴实、一份简单。

伸向远方的覆雪之路依然是那么的漫长,风依然是那么的凛冽,雪依然是那么的寒冷。出门远行的少年在风雪中忘情地凝神、凝视,他拿出照相机——一个日本产的佳能相机想拍下这变化中的家园:那曾经古朴的村庄现在的“辉煌”,那年迈的老人深邃而模糊的眼神里莫名的期望,还有那棵庙前的大树以及那正在消失的供养我们的田野……看着远方消失的梦,不屈的少年笑笑,继续艰难而孤独地前进,但他的心里永远牵挂着那个从古朴走向“辉煌”的村庄。

开篇描写了一个在风雪中远行的少年形象,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为全文定下了感伤叹惋的情感基调。

通过连续的发问来暗示本文的主旨,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趣味。作者细致地描绘了村庄曾经的古朴与今日的“辉煌”。今昔景象的叠加,特别是对老人们生活的细致描绘,突出了农村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这一段是作者情感的集中抒发,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两种文明冲突的迷惘。

作者选取“拍照”这一细节进行描写,表明了对传统的农耕文明的留恋,但继续在风雪中远行又表明了对现代文明的追求。这样写既照应了题目“趑趄的梦”,又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同时也使得文章的结尾余音绕梁,很有韵味。

真情感言

本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了农耕文化、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形象地再现了现代文明带给乡村的巨大变化以及这一变化带给人们(特别是老人)的不适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自足、简单、惬意的乡村文化的眷恋,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全文描写细腻,将自己的心理感觉诉诸文字,表现了作者完成一篇佳作的必备能力;同时清晰的思路,深入的思考,也体现了当代中学生关心国事、关注社会、思考生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者善于通过环境与景物的描写来铺垫情节、烘托心情、抒发情感。如对曾经古朴的村庄走向辉煌的描写,

不仅烘托了作者对往昔的眷恋和今日的迷茫之情,也为后面写自己怀

念“那正在消失的供养我们的田野”埋下伏笔,更为作者抒发情感作了精巧的铺垫。同时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描写了“风雪”之景,这使得文章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佳作展评

故乡的风筝

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宽阔的田野上,放飞我儿时的梦想。——题记

说起故乡,每个人都会扯出一大串童年的记忆。故乡的亲人,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故乡的小路,分享了我们的快乐。过年的时候,没有法令条例约束的爆竹声响个通宵,伙伴们在街上游走玩耍;秋天的时候,独自坐在院中的槐树下,听着秋蝉的残唱,偶尔拾起掉落的槐花……

然而,最令我怀念的,还是故乡田野上放飞的风筝。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惠风和畅,是放风筝的好时候。一到傍晚,田野上便有了许多孩子。一个孩子是放不起来风筝的,经常是两个孩子一起放。一个孩子拿着风筝,另一个孩子开始放线,当觉得线放得够长时,放线的孩子喊一声“起”,拿风筝的孩子便放手,同时另一个孩子快速向前跑,边跑边继续放线,风筝也直直地射向天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