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及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
哲理成语俗语诗句等收集资料
![哲理成语俗语诗句等收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9e9ac51f111f18583d05ab2.png)
哲理成语、俗语、诗句收集一、辩证唯物论1、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到它的惩罚。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3、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组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5、掩耳盗铃:认为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是荒谬的。
6、郑人买履:做事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终将一事无成。
7、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情的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8、因势利导:遵循客观事情发展规律办事,利用规律取得成功。
二、认识论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不打不相识”、“吃一堑,长一智”;3、“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4、“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8、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9、纸上谈兵。
三、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唇亡齿寒;藕断丝连;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独木不成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2、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3、①部分影响整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着妙棋,满盘皆活”;“一失足成千古恨”、“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箭定乾坤”;“成败在此一举”、“细节决定成败”;“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②整体影响部分:“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4、①体现发展的普遍性:“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后来者居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②违背发展的普遍性: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只看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利益;5、①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雪莱:“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梅花香自苦寒来”;“若非一身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6、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合抱之末,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万丈高楼平地起;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防微杜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7、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尽信书不如无书”;“谦受益,满招损”;“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物极必反;哀兵必胜;骄兵必败;化险为夷;弄巧成拙;8、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解铃还需系铃人”;“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成语、名言、诗词名句的哲理7
![成语、名言、诗词名句的哲理7](https://img.taocdn.com/s3/m/1322612b2af90242a895e536.png)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 :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成语、名言、诗词名句的哲理(12)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2、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事物发展有规律;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4、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5、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 、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 、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体现哲理意味的诗词名句
![体现哲理意味的诗词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f490a8e333687e21ae45a986.png)
经典成语、名言、诗句的哲理赏析——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涵的哲学道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唯物: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辩证法:联系的变化发展的观点。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没有从实际出发。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4.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5.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6.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7.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8.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唯物主义;2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成语、俗语、诗词体现的哲理
![成语、俗语、诗词体现的哲理](https://img.taocdn.com/s3/m/aa14fdeef8c75fbfc77db20c.png)
成语、俗语、诗词体现的哲理一、体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俗语有:(1)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2)万事命已定,浮生空自忙(3)入山问樵,入水问渔(4)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二、体现联系的成语、俗语有:(1)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直接联系(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间接联系(3)唇亡齿寒——内部联系、外部联系(4)时势造英雄——必然联系、偶然联系(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主要联系、次要联系(6)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坐井观天;三人齐心,其力断金;滴水不能行舟,独木不能成林;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联系(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无风不起浪;接通电源,电灯发亮;虚心使人进步;侵略者侵略,被侵略者反抗——体现因果联系三、体现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及正确对待矛盾的方法的成语、俗语有:(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2)忧劳兴国,逸豫亡身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和而不同(5)相辅相成,相反相成(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7)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0)物极必反(1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1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13)吃一堑,长一智(1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四、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理成语、俗语有:(1)对症下药2)量体裁衣(3)因地制宜(4)因材施教(5)量材为用(6)量入为出(7)量力而行(8)抽薪止沸(9)入乡随俗(10)看菜吃饭(11)逢山开路,遇水搭桥(1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13)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14)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15)解铃还须系铃人五、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千篇一律的对待矛盾的成语、俗语有:(1)抱薪救火(2)火上浇油(3)生吞活剥(4)生搬硬套(5)张冠李戴(6)东施效颦(7)邯郸学步(8)粗枝大叶(9)草木皆兵(10)画蛇添足(11)人云亦云(12)纸上谈兵(13)头痛医头,脚痛医脚(14)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15)千人一面(16)依葫芦画瓢六、体现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的成语、俗语有:(1)神射手之所以神,并不是因为它的箭好,而是因为他瞄得准(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3)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4)玉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5)物必先腐之,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之,而后馋入之(6)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成语、谚语、俗语和古诗词中的哲学
![成语、谚语、俗语和古诗词中的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669ea898eefdc8d377ee326c.png)
成语、谚语、俗语和古诗词中的哲学1.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基础;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到它的惩罚。
2.守株待兔:把偶然当必然,把现象当规律。
3.刻舟求剑: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是有其规律的;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5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遵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行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8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9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10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抹杀事物矛盾的特点,混淆事物的性质。
12白马非马:割裂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主观任意地玩弄概念的诡辩论。
13画龙点睛: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1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任何事情都在一定条件互相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1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水准必然引起质变.1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1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18画蛇添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原本怎样,人们就应该如实地反映它,决不能主观地、任意地歪曲它。
19掩耳盗铃:认为主现感觉决定客观存有,是荒谬的主现唯心主义。
20郑人买履:做事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终将一事无成。
21凿壁偷光: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的矛盾运动。
22舍本求未:颠倒主次矛盾关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
23庖丁解牛:理解和把握事物的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4 纸上谈兵: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片面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
25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到一定水准就会导致质变,矛盾就会转化为它的对立面。
26百闻不如一见:实践出真知。
成语诗句反映的哲理
![成语诗句反映的哲理](https://img.taocdn.com/s3/m/534951f4eff9aef8951e0675.png)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树欲静而风不止;谁挥鞭策驱四运? 万物兴衰皆自然;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规律(客观事物)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4.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一切新事物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5.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世间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仅仅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
6.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8.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稻花香里说丰年,听起蛙声一片——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不依赖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9.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0.能群者存,不能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成语诗词俗语讲哲理
![成语诗词俗语讲哲理](https://img.taocdn.com/s3/m/5ce8589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2.png)
30.田忌赛马: 事物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量的变化,会 引起质的变化。
31.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形而上学孤立 地看问题。
32.胸有成竹:认识了事物的规律,就会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33.邯郸学步:共性的东西可以借鉴,但不可不顾个性,一味模
玩弄概念的诡辩论。
13.画龙点睛: 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
14.城门失火,央及池鱼: 任何事情都在一定条件互相联系着,整个世 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1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 到达 一 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1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1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8.画蛇添足: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原本怎样,人们就应该如实地反
61.孟母三迁: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 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5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有其客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观规律;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
力,必定能战胜旧事物。
54.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对任何事物都要坚持两点论。
55.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5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 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并通过个别
鸭先知:
表现出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5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 坚持两分法,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
输梅一段香:
殊性,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 没有无因之果;事物只在不断运动
头活水来:
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诗句及成语蕴含的哲学道理
![诗句及成语蕴含的哲学道理](https://img.taocdn.com/s3/m/222132fa581b6bd97e19eaba.png)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15.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23.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2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常见古语、成语及名言中所蕴含的哲学原理
![常见古语、成语及名言中所蕴含的哲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b2a3de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8.png)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关原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相关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画饼充饥——相关原理: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相关原理: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5.揠苗助长——相关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6.巧妇难为无米之催——相关原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相关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相关原理: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9.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相关原理: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1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相关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
11.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以相处,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随——相关原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12.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居安思危;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相关原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3.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相关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相关原理:抓主要矛盾。
15.形存则神存,开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相关原理: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6.刻舟求剑——相关原理:否认运动,形而上学。
17.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相关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成语诗句反映的哲理总结
![成语诗句反映的哲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f739678ba0d4a7303763a2e.png)
成语诗句反映的哲理总结导读: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哲学部分以案例考察为主,一般侧重喜欢用成语和诗句来体现哲学道理,因此在这里,我们特将常见的成语以及诗句进行总结,并对应揭示其所反映的哲学道理,以便进行比较理解和记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成语诗句反映的哲理总结
![成语诗句反映的哲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ba731c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5.png)
成语诗句反映的哲理总结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哲学部分以案例考察为主,一般侧重喜欢用成语和诗句来体现哲学道理,因此在这里,我们特将常见的成语以及诗句进行总结,并对应揭示其所反映的哲学道理,以便进行比较理解和记忆。
1.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须问“三老”;百闻不如一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
2.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的客观性;科学认识对事物发展起至促进促进作用。
3.学以致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屠龙妙术;纸上谈兵——错位课堂教学和重新认识、理论和实际的辩证关系,忽略课堂教学。
5.真金不怕火来炼;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6.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群众就是历史的创造者,就是社会变革的同意力量。
7.叶公好龙——害怕实践,回避实践。
8.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错误的生态价值观。
9.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公无私;舍生取义——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新时期正确的价值取向。
10.大河存有水小河八十,小河浓硫酸大河干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就是相互储存、相互转变的,我们应当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11.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自私自利的极端个人主义。
12.人生如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悲观主义的、消极的人生价值观。
13.时势造英雄——个人活动受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14.卧薪尝胆——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的同时实现须要艰苦奋斗、发愤图强。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16.哀莫大于心死去——丢掉了科学而恰当的理想,就失掉了人生的精神支柱。
17.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
1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回首长安花——意识具备无声促进作用。
19.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人的主观意识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0.东边日落西边雨,道就是无情却有情——我们想要问题、筹办事情,必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迁移,从实际启程。
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句解析
![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句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86155c33687e21af45a9e0.png)
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句(1)古名言1、“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解析:这句话把“天”看成自然界的最高主宰或天意,所以这句话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而且它还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又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形而上学的典型句子有:“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白马非马”、“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飞矢不动”等。
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解析:这是一种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3、“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解析:王充的这句话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形存神存,形谢神灭,这是唯物主义观点。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解析:前一句是辩证法观点,后一句是诡辩论观点。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第一句的意思是在人第一次踏入河水中的时候,人与河水相对静止,人是踏入了同一条河流中;而河水是处于绝对运动的状态当中,因此当人再次踏入河中,河水已经流动,人是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的。
这句话承认了绝对运动,也承认了相对静止,因而属于辩证论。
第二句话意思是说河水永远在流动,随着人的“踏入”,河水依然不断流淌,人永远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句话认识到了河水的绝对运动,却没有认识到人在第一次踏入河流中,人与河水的相对静止关系。
这种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诡辩论。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这句话说明了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例如,“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等都是这个道理。
5、“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解析:这句话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6、“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解析:荀子认为,如果不欲动心的功能,就会导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成语、俗语、诗句的哲理总结
![成语、俗语、诗句的哲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39f4662561252d380eb6e7a.png)
诗文中的哲学归纳1.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与“欵乃一声山水绿”同是一个“绿”,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
2.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
”4.意识有错误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5.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6.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7.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8.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9.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10.事物总是有其两点而不是一点“豪化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11.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
”12.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存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不可分割,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14.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谚语文言文成语诗句——哲学道理分析
![谚语文言文成语诗句——哲学道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570e0eb84ae45c3b358ca7.png)
感谢各位的聆听
Thank you for watching my work report
22.瞎子摸象 ①看事物要坚持全面观点,克服片面性②要透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 23.声东击西 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别,“声东”是假象,“击西”是真象,其本质是 迷惑敌人,保存自己。又如,“欲擒故纵”、“围魏救赵”、“项庄舞 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同属此理。 24.买椟还珠 这个成语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人,看到装珍珠的盒子精美,于是出高价买 了盒子,而把宝贵的 珍珠却还给了卖者。比喻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25.讳疾忌医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它的错误在于否认了矛盾的普 遍性和客观性。 26.防微杜渐 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27.依葫芦画瓢 ①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违背了一切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照猫画虎”也是犯了这种错误。 28.欲速则不达 ①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 不会有质变发生。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
7.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哲理: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这要求我们在强调局部要服从 整体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 8.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哲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这句话体现 了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哲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 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哲理:自然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1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 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哲理: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12.吃一堑,长一智 哲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滴水穿石“ 哲理:事物的变化发展始于量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14.守株待兔 把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
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句解析
![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句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ff9d68b90d6c85ed3ac64d.png)
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句(1)古名言1、“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解析:这句话把“天”看成自然界的最高主宰或天意,所以这句话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而且它还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又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形而上学的典型句子有:“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白马非马”、“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飞矢不动”等。
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解析:这是一种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3、“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解析:王充的这句话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形存神存,形谢神灭,这是唯物主义观点。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解析:前一句是辩证法观点,后一句是诡辩论观点。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第一句的意思是在人第一次踏入河水中的时候,人与河水相对静止,人是踏入了同一条河流中;而河水是处于绝对运动的状态当中,因此当人再次踏入河中,河水已经流动,人是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的。
这句话承认了绝对运动,也承认了相对静止,因而属于辩证论。
第二句话意思是说河水永远在流动,随着人的“踏入”,河水依然不断流淌,人永远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句话认识到了河水的绝对运动,却没有认识到人在第一次踏入河流中,人与河水的相对静止关系。
这种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诡辩论。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这句话说明了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例如,“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等都是这个道理。
5、“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解析:这句话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6、“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解析:荀子认为,如果不欲动心的功能,就会导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经典成语、名言、诗句的哲理赏析
![经典成语、名言、诗句的哲理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a1511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7.png)
经典成语、名言、诗句的哲理赏析经典成语、名言、诗句的哲理赏析——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涵的哲学道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唯物: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辩证法:联系的变化发展的观点。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没有从实际出发。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4.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5.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6.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7.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8.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唯物主义;2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高中政治 成语诗句中的哲理
![高中政治 成语诗句中的哲理](https://img.taocdn.com/s3/m/56f85448eff9aef8951e0618.png)
成语、诗句中反映的哲学道理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23.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2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成语、名言、诗词名句的哲理8
![成语、名言、诗词名句的哲理8](https://img.taocdn.com/s3/m/f48a6522ccbff121dd368336.png)
单位:XXXXXXXX 姓名:XXX E_mail :XXXXXXXX 等个人信息 成语、名言、诗词名句的哲理(13)
1、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2、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3、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4、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5、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书是知识的源泉
C 、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 、要爱护环境。
成语、诗句哲理分析
![成语、诗句哲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b93a8cb9d528ea81c779fe.png)
成语、诗句、名言哲理分析★1.“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
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又如,我们常听到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
★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
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4.“掩耳盗铃”。
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
又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亦属此义。
“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等。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说明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又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等,也是这个道理。
★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说明同对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
★7.“有志者,事竟成”。
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会推动事物的发展进程;反之,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又如,“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等亦属同理。
★8.“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
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这是唯物主义观点。
又如,“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是说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亦属唯物论。
★9.“心外无物”。
是说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意识之外无物。
这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等,同属主观唯心主义。
★10.“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
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和迷信盲从的奴隶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3.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23.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2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25.无风不起浪;根深叶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事物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26.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27.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28.盲人摸象——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经验来判断事物,以偏概全。
29.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30.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3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竞天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3.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弃旧图新;新陈代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要支持和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34.欲速则不达——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3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
36.以卵击石;螳臂当车;多行不义必自毙——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背道而驰,必然会自取灭亡。
37.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思想保守,用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不求进取。
38.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39.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40.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要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方面来看问题,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41.教学相长——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4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43.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矛盾的特殊性。
44.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一燕知春;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万变不离其宗——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
45.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46.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抹杀不同矛盾的不同特点,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质。
47.白马非马——割裂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矛盾特殊性来否认矛盾的普遍性。
48.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看问题、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49.统筹兼顾;好花还需绿叶扶;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能忽略事物的次要矛盾。
50.舍本求末;本末倒置;丢了西瓜捡芝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颠倒了主次矛盾的关系。
51.十个指头按跳蚤;隔靴搔痒;扬汤止沸——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52.白壁微瑕;瑕不掩玉——看问题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5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如果不分清主流和支流,就不能认清事物的性质,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54.艰难困苦,玉妆于成;天道酬勤;凿壁偷光;物必先腐而虫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5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南橘北枳;孟母三迁;名师出高徒——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5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循序渐进——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变化和积累。
57.田忌赛马——事物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变化,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58.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定会引起质变。
59.当机立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事物的量变超过临界点,就要抓住机会,促成其质变。
60.好事多磨;一波三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61.因风吹火;顺藤摸瓜;顺水推舟;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
62.揠苗助长;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63.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地结合起来。
64.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强不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65.胸有成竹——通过积累感性材料和感性认识,并对其进行抽象思维,就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66.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多思出智慧;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从而用以指导实践。
67.千虑一得——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68.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一针见血——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69.守株待兔——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本质。
70.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性认识要依赖于感性认识。
71.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须问“三老”;百闻不如一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
72.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的客观性;科学认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
73.学以致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74.屠龙妙术;纸上谈兵——割裂实践和认识、理论和实际的辩证关系,不把理论运用于实践。
75.真金不怕火来炼;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76.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77.叶公好龙——害怕实践,回避实践。
78.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错误的生态价值观。
79.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公无私;舍生取义——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新时期正确的价值取向。
80.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相互储存、相互转化的,我们应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81.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自私自利的极端个人主义。
82.人生如梦;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悲观主义的、消极的人生价值观。
83.时势造英雄——个人活动受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84.卧薪尝胆——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发愤图强。
8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86.哀莫大于心死——失掉了科学而正确的理想,就失了人生的精神支柱。
二、诗句体现的哲理1.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人的主观意识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从实际出发。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6.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既要承认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树欲静而风不止;谁挥鞭策驱四运? 万物兴衰皆自然;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规律(客观事物)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8.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0.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世间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仅仅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
11.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1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13.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稻花香里说丰年,听起蛙声一片——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不依赖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14.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